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瓦爾登湖經典讀書心得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7.59K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瓦爾登湖經典讀書心得,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瓦爾登湖經典讀書心得

瓦爾登湖經典讀書心得1

第一次讀《瓦爾登湖》是在大學,十八歲的中文系少女,從這本書中讀到的是梭羅的單純與真誠,是他豐饒的內心,是他對大自然的熱愛。第二次讀《瓦爾登湖》是一年前,四十多歲的中年女人,從這本書中讀到的是作者追問真心的勇氣,是堅守初心的執着,是他對生活本質的洞悉,對世界的深情。

《瓦爾登湖》不是一部小説,不能靠曲折動人的情節,來抓住讀者的心。《瓦爾登湖》也不是一本詩集,不能靠凝練的語言與新奇的意象,來引發讀者無盡的想象。這,只是一本生活隨筆集,沒有什麼情節,也沒有什麼華麗的辭藻。

人們把梭羅稱為“自然主義文學的始祖”,或許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他感興趣的生活主角是大自然,是大自然中的生靈,大自然中的聲音,以及那些以自然狀態生活着的人們。二是因為他對自然的書寫,採用的是最質樸的形式,平實而簡潔。作者博覽羣書,卻讓人感覺不到掉書袋的'賣弄與晦澀。書中記錄的生活是簡單而真實的,一個人的生活日常,所思所想。書中記錄生活的方式,也是最為素樸的,沒有一絲粉飾,不帶一點誇張。書中的語言,睿智、真誠、簡潔、淺白,同時又時時透着幾分幽默。

一個讀完大學,喜歡哲學、歷史和文學藝術的年輕人,突然做出一個決定,帶上一點兒錢,帶上一點兒最簡單的生活用品,去瓦爾登湖邊生活。在那裏,他親手搭起一座小木屋,一盞燈,一張小桌,幾把椅子,兩個煮飯的鍋,幾件餐具,成了他的全部家當。

他的新家,位置選得剛剛好。那裏能夠讓他享受寧靜,平日裏少有村裏人光顧,也聽不到鄰居的吵鬧聲;那裏又不會讓他的生活與世隔絕,旁邊的小村離得不遠,走路十幾分鍾就能去那裏的小商店買些所需的東西;一條鐵路就在不遠處,一天中能聽到幾次火車的轟鳴聲;在那裏他能見到那個沉靜寂寞而又快活的伐木工人,也能見到一兩個因好奇而前來造訪的村民。

他的新家雖然簡樸,卻有最美的房間裝飾畫,那是窗外隨時撲入眼底的風景,有時是一片茫茫雪野上幾行細碎的動物足跡,有時是向晚的餘暉灑落在林間的空地上。他的新家有最美的後花園,有樹林,有鳥鳴,有湖水的微波,有湖中自在的游魚。

他家裏有最可愛的寵物,啄木鳥在篤篤篤地啄樹;知更鳥剛在屋子對面的松樹上做了一個新窩;一隻浣熊在林間遊蕩,幾隻山鷸在泥土裏翻找蟲子。他家裏能聽到最好聽的音樂,那是鳥兒們在山核桃樹林裏歌唱;那是熟透了的果實突然落在地上,那是鷓鴣在拍打翅膀,那是一隻蒼鶻在唱着哀傷的歌。

梭羅有一支妙筆。這支筆,總能讓人看到他所看到的,聽到他所聽到的,彷彿身臨其境一般。這支筆,總能讓你跟他一齊笑,跟他一齊思索,彷彿你就站在他的身旁。

有時,我會設想一下梭羅的樣貌,一個身形高大瘦削的年輕人,眼睛不大,眼底卻透着智慧與善意的光。在陌生人面前,他有些羞澀,有些沉默,有些不善言辭;在心意相投的朋友面前,他卻能眉飛色舞,侃侃而談,風趣而幽默。大部分時間,他不多言,臉上沒有什麼笑意,甚至有幾分冷漠。讀後感其實,他的心裏住着熱情、住着愛;住着雷霆風雨,住着風平浪靜;住着冷靜,住着幽默。這樣一個人,我想和他相識,一齊坐坐,一齊聊聊。只是,不明白,他願意不願意。

四十多歲的我,工作二十年,上有老,下有小,每一天的生活充實而忙碌。可,有時我也會問自我,為什麼活着,自我想要的生活是什麼樣貌的。走在大街上,看着身邊的車水馬龍,人來人往,有時會想,大家如此忙碌究竟是為了什麼。或許很多人都會回答,為了生活,為了自我,為了家人。如今,在北京這樣的大城市裏,生活豐富多彩,商品琳琅滿目,很多人已不必為維持基本生活而奔波勞碌。可是,或許你也像我一樣,總能聽到或看到身邊太多的不滿足,想要更大的房子,想買更豪華的車子,想用更高級的化粧品,想穿更大牌的服裝,期望孩子能上最好的學校,盼着老公體貼又多金。

慾望像是一根導火索,一旦點燃就會四處蔓延,越燒越烈;慾望像是一種超強傳染病,自身的免疫力稍低,就會被傳染,且一發而不可收拾。人們忙碌着,為了這張似乎永遠也填不滿的慾望之口;人們焦慮着,擔心慾望的肥皂泡會突然被碰破,期望的一切在瞬間成為泡影。

不明白,你是否也像我一樣,有時會站在某處發呆,似乎迷失了努力的方向;不明白,你是否也像我一樣,有時會突然追問,自我的存在有什麼價值,自我真心想要的是什麼樣的生活。這時候,或許讀一讀《瓦爾登湖》是個不錯的選擇。或許,你我不必像梭羅一樣,去找個與世隔絕的地方離羣索居。或許,你我能夠像梭羅一樣,找個時間,給自我尋一片心境,體會一下簡單生活的樂趣,聽聽大自然的聲音,看看花開花落、草長鶯飛。或許那時,我們心中的焦慮會少些,更少些,甚至會慢慢消失。

陶淵明有詩云“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問問自我的真心,想想自我的'初心,明白自我的真心,記着自我的初心,無論生活在何處,我們都能做到恬然沉靜而內心篤定吧,就像梭羅一樣。看一本書,掩卷細思之後,重返生活的我們,心境早已不一樣。

或許,這就是梭羅送給我們的禮物;或許,這就是《瓦爾登湖》帶給我們的驚喜吧。

瓦爾登湖經典讀書心得2

再次翻讀《瓦爾登湖》時窗外的綠葉已經淡淡泛出一點秋意,近段時間突然瘋狂地喜歡上了大衞。梭羅,那距離康科德兩公里的瓦爾登湖畔,那獨自在自己建造的小木屋裏漁獵,耕耘,沉思,寫作的簡樸生活。從1845年到1847年,大衞。梭羅-瓦爾登湖畔一個孤單的靈魂,在大自然的湖光山色中將思想和文字精心地打磨。

與我再次如期邂逅的文字此刻正靜靜地躺在電腦桌旁,因了翻譯家林志豪先生的生花妙筆,這本由海南出版社和三環出版社共同出品的著作方深深地吸引着我。也許當生活簡單到一日三餐,簡單到最後的財產是明亮的湖水和日月星辰,充滿了智慧的文字才能像潺潺流水清澈流淌,這些屬於作者自己的經歷,一段從生活必需品如何獲取作為起點,然後才開始啟程前往夢中勝境的旅程。而當這求索着的靈魂將故鄉的牌位輕輕供奉在寧靜的瓦爾登湖畔,真正的精彩才幻化為迎風鋪展的畫布,一點一滴圓潤豐滿,最終造就了這部包括結束語在內分為二十個篇章的自然隨筆被後人讚譽為“能夠塑造讀者的書籍”。

一本適合在夜深人靜,萬籟無聲之時細心品味的好書是難得的,《瓦爾登湖》這樣的經典更是不會例外,當我在舒緩而純淨的文字中慢慢行走,總會有一些花朵般絢爛的靈光突現迫使我停下來,如果説一篇優美的文字是我們風沙蒼茫的旅程上一處小小的綠洲,那麼《瓦爾登湖》賜予我們的是一片遼闊的'草原,我們既可以讓自然和人的心靈探索野馬般狂野地奔騰,又能讓個人體會到自力更生過簡單生活的那些經驗和感悟,是如何在清晨閃動着露珠的光芒。當然,一個經歷足夠豐富的讀者,還會從這本寧靜的經典中品讀出對現代生活的揶揄和諷刺。我們可以認為這是一本簡明的書,因為她不晦澀,文字和文字間串聯成水晶珠鏈一樣的風鈴,使得思想不得不化為清晨颳起的陣陣微風,她時刻在直面我們的經歷,我們的閲讀和思索。晨昏照耀下的樹林和季節變幻間的鄉村和田野,水天一色下翩飛的歐鳥和樹叢裏驚恐逃走的小獸,其實它們不僅屬於作家,在我們看似沉悶平淡的生活裏,何嘗不是處處可以一窺它們的背影,而前提是我們必須相信:我們正擁有一個比晨起時更早,更神聖的黎明!

努力去做一個自由的人既幸福又卓絕,因為選擇和放棄從來都是我們必須面對的歌德巴赫猜想。當美國詩人弗羅斯特在他的名作《林中路》中深入探討了這個命題,其實他沒有給出我們答案;然而大衞。梭羅卻在他描述瓦爾登湖的美麗文字中,寧靜又雄辯地給出了自己的一種回答。

月光一樣的隱居也許是我在這本書裏讀到的最大的收穫,當我們也能在心中勾勒出自己的“瓦爾登湖”,我們就會在自己的人生裏獲得這樣恬然的生活姿態,月光般明亮卻內斂,月光般平靜卻非凡,隱居只是一種選擇,是否選擇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日夜風塵僕僕的路途上,心內心外都要撒滿一路月光。

瓦爾登湖經典讀書心得3

梭羅,1817年7月12日生於康科德城,1837年畢業於哈佛大學,1838回到家鄉,執教兩年。他於1841住到了大作家、思想家愛默生的家裏,當門徒,又當助手,並開始嘗試寫作。1845年3月,他向別人借了一柄斧頭,就孤身一人,跑進了無人居住的瓦爾登湖邊的山林中,自己砍材,在瓦爾登湖畔建造了一個小木屋,並在小木屋住了兩年零兩個月又兩天的時間。

到瓦爾登湖畔,他是想找一種自己的生活方式。在這兩年多的時間裏,梭羅伐木造屋,掘地種糧,捕魚狩獵,他吃湖裏釣上來的.魚和自己種出來的豆,他在小木屋周圍種豆、蘿蔔、玉米和馬鈴薯,然後拿這些到村子裏去換大米。他自食其力,完全靠自己的雙手過了一段原始簡樸的生活。

他不吸煙不飲酒。他精確計算出維持最基本生活所需要的花費:造屋用去28元1角2分,生活一週需2角7分……這樣推算下去,他發現一年中只需要工作6個星期,就能掙足維持健康生活所需的金錢。

梭羅在悠閒自得的耕耘垂釣,散步泛舟,採果狩獵,用大量時間享受自然的同時,他每天還在讀書、思考、寫作。他用心觀察自然、用身體驗自然、用腦思考自然,回到了大自然的懷抱,探索周圍的一切。細微地注視湖水的純靜透明、林木的葱鬱碧綠、動物的活潑可愛、收藏的沉甸果實以及四季變化,春天的來臨,冬日的湖面,太陽升起……

瓦爾登湖經典讀書心得4

也許只有當生活簡單到一日三餐,簡單到最後的財產只剩下清澈的湖水和日月星辰,充滿靈性的字才能在筆下像流水一樣靜靜地流淌;也許只有當生活從喧囂中歸於平靜,從忙碌中歸於沉思,月光才能灑下最美的光芒;也許只有當生命歸於寧靜,棲息在透明的瓦爾登湖湖畔,佈滿傷痕的靈魂才能得以安息。

大衞。梭羅,瓦爾登湖畔的那個孤單的靈魂,只有他,在簡單的生活中將思想和字靜靜地打磨。

《瓦爾登湖》是一本適合在夜深人靜,萬籟俱寂之時細心品味的好書。它是一本簡明輕快的書,因為它不晦澀,它只是一曲靈魂的高歌。從間清晨的一陣陣微風到晨昏照耀下的樹林和隨着季節變幻的鄉村田野;從水天一色下的鷗鳥到樹叢裏驚恐逃走的小獸;從垂在小灌木枝頭飽滿的漿果到耕作於湖畔放眼遠眺的靈魂。這裏是他靈魂的棲息地,也是他心靈寧靜和温暖的港灣。

正如他所説:"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泓瓦爾登湖"這種寧靜和温暖是多麼讓人嚮往啊,每個人或許都願意像他一樣,平靜地居住於瓦爾登湖的湖畔,安靜地老去。但是我們做不到,因為我們對生活還抱有太多地所求,這些"所求"使我們的.靈魂不堪重負,無法拋下一切。在這個豐富多彩的時代裏,要一個人對生活無所追求,那是苛刻,但對"所求"多一些節制,則是理性。我們無需杜絕自己對生活的"所求",但同時你是否也應該有一顆平靜的心面對這不再簡單的世界?

在越越緊密的鋼筋叢林中,心靈的羅盤仍應固執地指向寧靜和自然。只有這樣,你的靈魂才不會在生活中迷失方向。迴歸自然,那是人類最美好的理想,也是心靈最好地歸宿!而在今天,我們卻無法想象它已經成為遙不可及的幻想!

現代生活給我們帶了幾乎隨心而動的舒適,水泥柏油路面光潔如新而路旁的植物卻在忙亂地紮根;室內牆紙五彩繽紛、夢幻動人而室外卻一片昏暗佈滿陰霾。昏暗遮住了我們看清世界的雙眼;調味劑麻痺了我們分辨甘甜泉水的味覺;日復一日的工作指揮着我們的身體,如同機器一樣周而復始,生鏽了便會送往醫院修理,修理不了便會送往殯儀館,最後只留下一個精緻的小盒包裝自己。這不應該是我們人類應該渴望的生活!我們渴望迴歸自然,歸於塵土!

但社會不給我們這樣一個機會!就算你的堅定地放下一切迴歸自然,又上哪兒去尋找這一塊淨土?要知道,瓦爾登湖只有一個,而人類卻有幾十億!

明知道自己不可能,那麼還不如做一個在都市裏隱居者。我們或許只能這樣安慰自己,而有的人卻甚至連這都做不到,這是人類的悲哀!一次次地追求解放,卻又一次次將自己束縛在這片土地上。

幻想歸於終將遙不可及,只能欺騙一下自己貧乏的內心。我們終究是不屬於瓦爾登湖的,不像梭羅,他是瓦爾登湖的孩子,只有瓦爾登湖的孩子,才能融入瓦爾登湖這片淨土。

曾經那瓦爾登湖的清泉,清澈、寧靜、歡暢,一滴滴匯成一泓,如同流淌在身體裏的血液,涓涓不息,永不停滯。絕不是一滴滴尿液,匯成一股洪流,將它染黃!我只知道,當最後一片淨土也被染上了人類的色彩,迷途的靈魂終將會永遠找不到方向……

瓦爾登湖經典讀書心得5

再一次合上《瓦爾登湖》,似乎一股清涼的湖水已然匯入心間,澄澈見底,把我滿腦子的雜想盪滌得如一泓秋水,不染纖塵。

説實話,我到現在也沒有完全讀“透”這本書,我所能感知的、體會的,不過是皮毛罷了。説起來,這本書與我挺有緣的,它是學校頒發的獎品。但當時得了一等獎的獎品才是這本書,而我是二等獎,不知怎的,陰錯陽差,輾轉之中這本書到了我的手上,我也與它結下了不解之緣。

《瓦爾登湖》是美國著名作家梭羅的代表作,寫於19世紀美國經濟迅猛發展的時代。貪婪的人類瘋狂地霸佔有限的自然資源,身處慾望旋渦中的人們難以擺脱,慾望創造了一切又毀滅了一切。

身處這樣的環境下,深受愛默生自然主義影響的梭羅,只想親近自然,迴歸本心。這個身材不高,但很堅實,有着淺色的皮膚,敏鋭的五官,看起來似乎有些嚴肅的梭羅,這個被同時代的人認為是一個行為怪異的偏執狂梭羅,真的逃離了城市的喧囂,搬去了瓦爾登湖畔隱居。他自耕自食、真正地去體驗了極致簡樸的和接近自然的生活。

《瓦爾登湖》有點像遊記,又不是真正的遊記,他寫的無非是自己的日常生活,是一本極其私人化的書。如今有些人則將私人化寫作當成是一種認知狹隘的表現,但我卻認為這種認知才真是有點狹隘了。哪一個人寫作的初心不是為了寫出自己的想法呢?而每個人的想法都不相同,文章的表達與深意自然也有所不同,私人化寫作也是其中一種。既然如此,又怎麼會有狹隘之説?

作者在去那裏生活後,首先親手搭建了一座木屋。那座木屋僅僅十幾個平米,這意味着他沒有足夠的生活區域,各種生活區域不能明確區分,他需要在牀上活動甚至吃飯,設施也相當不完善。最特別的地方便是他的木屋以及他的生活完全向公眾敞開。他從不鎖門,過路的人甚至動物都可以自由進出,屋中的食品和用具隨便取用,即使他並不在家。在梭羅的木屋中,新鮮有趣的玩意兒隨處可見,趣味無窮,給人温暖和快樂。

這段短暫的'逃離,使平時遠離俗事的他用起工具來像一個合格的農夫,他只用兩隻眼睛估算兩棵樹的高度,結果都能十分準確;他也能像一個牲畜販子一樣估計出一頭牛或一頭豬的重量。這些看似俗而且粗笨的工作,使他真正融入了大自然之中。鄉村生活讓人保持了淳樸,而這是人最可貴的品質之一,它讓人活得不虛標,能夠控制貪慾,懂得知足。最重要的是享受生活中的細節,能夠細細品味大自然的饋贈。

梭羅在這本書中記載的是他的小日子,似乎是不食人間煙火,但又煙火味十足。他讓自己慢下來,將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再反過來看我們的日子:早出晚歸,忙於謀生,有一點閒暇的時間就泡吧、玩手機、聚會,彷彿日子於我們而言,就是日復一日單調的流水賬。一切的慾望,無論是貪食、好色或是追求財富,都只是同一個東西,一個貪心不足的胃口。當一個人忙於俗務時,便會忘記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或者根本顧不上精神境界。工業革命,商品革命,將文明進程推上了一個新台階,然而卻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人與自然應該怎樣親密接觸呢?“精神”應該怎樣加快腳步,去追趕上物質的進步呢?這是一個大命題,也是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的命題。

《瓦爾登湖》中的很多語句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的每一句話都能引起我的深刻反思。如“知道自己知道什麼,也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這就是真正的知識。”是啊,只有當自己明白,認識自己,才能達到這種境界。但大多數人往往知道自己知道什麼,卻忽視自己不知道什麼,這也算是一種悲哀了吧。“所謂的聽天由命,是一種得到證實的絕望。”在當代生活中,很多人都相信“錦鯉”這一説法。所謂“錦鯉”,就是變相地聽天由命,是自己不做任何努力,光靠想象甚至是幻想來渴望達到自己目的的一種消極的手段。只去仰望星空,卻不腳踏實地,你永遠也不會走出這個絕望!因而,改變命運並不是傻傻地等待,唯有努力,唯有改變,自己的人生才能被自己牢牢地抓住,才能被自己主宰。

其實,並不是所有人都喜歡這本書,有人覺得它太靜了,不符合自己的品味;還有一些人,是為了吹噓,為了炫耀才去閲讀。真正能讀懂這本書的人,能全身心投入這本書的人,消耗的不僅是時間與精力,更是要降低自己的慾望,然而有幾個人能去做出這個改變,走到這個地步呢?

如果你有時間,不妨也讀讀《瓦爾登湖》這本靜悄悄的書,走進大自然鳥獸草木之間,從而獲得一種簡單、獨立、大度和充滿信任的生活,不斷走向更高的生命境界。

瓦爾登湖經典讀書心得6

暑假期間一時有幸讀了金庸老前輩的《笑傲江湖》,此版本的《笑傲江湖》共分四冊,真當讀的酣暢淋漓,愛不釋手,彷彿自己竟是期間的一位人物。

小説細雨綿綿,由淺入深的描繪了一場聲勢浩大,驚天動地的武林集會,令狐沖那將生死置之度外,於眾豪傑中出入生死,不畏強權,風流倜儻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可他自己確説自己是個浮華無稽的浪子,他與小師妹的情誼確然之深,一片痴情,可曲中轉折,他被師父嶽不羣罰到思過崖面壁之季,小師妹卻另有所歡喜歡上了林平之,這個身負《辟邪劍譜》,與青城派有不共戴天之仇,殺父殺母之仇未報之人,然他與平之之間的愛情終究是不幸福的,可她終是死在林平之的劍下,這是我卻未曾想到過的。

這本書層層鋪墊,敍事轉折,卻也連人物都刻畫的活靈活現,無論是心理描寫,語言描寫,還是襯托,都無一廢話,不是為了描寫而描寫,為了碼字而碼字,每一刻都點到為止,絕無贅述。

情節起先還是輕鬆活躍的,卻從令狐沖為成不憂所傷開始,情節變得跌宕起伏,因桃谷六仙醫治不當,險些要了令狐沖的性命,豈止要了性命,簡直一命嗚呼,微在旦夕。他體內六道真氣亂撞,連師父也醫治不了他,後來不戒和尚,又為他輸入了兩道真氣,強行壓制了他體內的六道真氣,卻也只是緩兵之計,後來陰差陽錯間令狐沖結識了魔教任我行之女任盈盈,可期間他並不知曉,一直稱她為‘婆婆’。也是此時他虜獲了盈盈的芳心。

後來羣豪羣聚五霸崗,此時令狐沖的獨孤九劍已劍法了得,那乃是得了風清揚風老前輩的真傳,可其師父卻懷疑他偷了平之的《辟邪劍譜》,還與左道斜士交友,師徒二人間已產生了極大的間隙,可令狐沖雖劍法了得,但依然是不治之症,連殺人名醫平一指也説他活不過三年。此後在少室山少林寺內,他得知師父已將他逐出華山,更覺留於世間索然無味,昔日敬重他的六師弟陸大有已死於非命,小師妹早已移情別戀,此時便留他孤零零一個人留在世間又有何意義?正道中人又欲捉拿他。好在他生性豁達,索性一躺,便也不欲將生死之事看得太重。

此後就應該是本書的高潮了,正如曲洋和劉正風二人所奏的《笑傲江湖曲譜》一樣,琴音愈來愈高,情節一環緊似一環,他與魔教中人先問天聯手擊退正邪兩派中眾人,並結下生死之交,後來於西湖湖底誤打誤撞修習了任我行的"吸星大法",化解了他體內的異種真氣,得以保命的同時也內力大增,成了這大法的唯一傳人。後來於危難間幫扶恆山派,可終不得救治三位掌門師太,定閒師太遺言將掌門之位傳於令狐少俠,以免一時間羣龍無首。

其後便是本書的奸計暴露之時,嵩山派掌門左冷禪欲五派和一,當這五嶽掌門,而後再挑了武當、少林意欲吞併魔教,然後再稱霸武林,不想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人稱"君子劍"

的嶽不羣,實際上是一個真真正正的`偽君子,他私藏平之的《辟邪劍譜》偷偷練習,卻污衊給令狐沖,《辟邪劍譜》的威力之大,自開篇青城派欲奪之,其後不知引起了武林中的多少腥風血雨。嶽不羣倒也藏的隱祕,與左冷禪對招之時出其不意的使出了這套劍法,猶如鬼魅,刺瞎了左冷禪的雙目,當上了這五嶽派的掌門。其後他對令狐沖和林平之都欲下殺手,以求滅口,不料卻被盈盈逼服了魔教毒藥三尸腦神丹,嶽夫人自始至終從沒有懷疑過令狐沖,令狐沖自幼是個孤兒由師父師孃養大,早已即將師父師孃如親生父母般看待,他們夫婦漆下無子,也當衝兒如自己的親生孩子,不料人心不足蛇吞象,因為一部區區劍譜,搞得家散人離,嶽靈珊被林平之一劍刺死,岳母也揮刀自盡,嶽不羣在捉拿令狐沖之時,被儀琳抵住後心一劍刺死,林平之雖以辟邪劍法殺了青城派一眾,給父母報了仇,卻也失了人性,早已不是當年那個父母健在時的福威鏢局中意氣風發,為人正直的少年,他滿門被殺,父母慘死,一心為報仇而練劍,眼下他雙目失明為人惡毒,投靠在左冷禪身側,相互利用,本該被令狐沖殺死為小師妹報仇,只因小師妹遺言要他好好照顧好平之,才免的一死,被囚禁在西湖湖底,永見天日不得。

好在有情人終成眷屬,令狐沖與任盈盈均辭掉掌門之位,在西湖孤山梅莊結成眷侶。

這樣,一部震人心絃,情節飽滿,描述人性的大作也就此完本了。

以上是自己通讀《笑傲江湖》後的一點感受,不盡全面,還望海涵。

瓦爾登湖經典讀書心得7

《瓦爾登湖》很像是指導人做人的教科書。

中學時代聽説這本書陪伴海子走完了他最後的歲月,便好奇地看。斷斷續續,沒有興致,沒有耐心。直到這個夏天,迫於某種任務的壓力再把非劇情的文字串起來時,竟有種敬佩的感動。

作為一個哈佛畢業生,梭羅的歸隱似乎比很多人都更有資本。正如有人説沒擁有過名利的人沒資格談淡薄名利一樣,梭羅的選擇某種程度上來説更是一種真正對內心的追隨。遠離喧囂尋求安寧的話被多少人整日掛在嘴邊自我標榜或是其它,但是真正能放下的卻寥寥無幾。我捫心自問,兩年時間在一處絕對靜謐的地方,絕對自食其力生活。我誠實地告訴自己,我做不到。

梭羅的歸隱是不脱離現實的。這是我最為佩服的一點。他開篇從經濟談起,從對自己的家園的建設談起,穩紮穩打地生存,生活並賦予精神以全副的生命。而非高屋建瓴,空中樓閣似的苦行僧式的`生活。於是,拋開遁世的消極,逃避的懦弱,瓦爾登湖畔的思考便是過濾後純粹的寧靜。

梭羅是個偉大的説教家。通篇的勸誡與教誨,從始至終,卻不叫人厭煩。他的諸多理論如今依然被人們反覆唸誦着。若挑其一而論,那便該是對自己的忠誠。

不被理解時,我們習慣抱怨周遭,習慣自我懷疑,習慣抱歉生活,習慣心灰投降。於是,每個人都變成了一樣的模樣,遵循着一樣的軌跡,過着類似而攀比的生活,活在自己給自己編織的牢籠中,被煩惱束縛着,不得抽身。倘若某一個契機,你試圖問過自己,究竟想要什麼,並願意勇敢地去為它拔足而奔,也許生活將顛覆,你將成為自己的主人,於是你將享受其中。

人生苦短,為何不為自己而活,為何不敢走別人不走的路。多難得,有了想法,有了想做的事,有了想要的世界,有了想過的生活,發現了想生活的地方,找到了想相守的人,那就去追尋。別讓遺憾成為碌碌餘生的間奏。就算有人不解,就算有人質疑,又怎樣。

因為,當你與身邊的人步伐不一致時,也許那是因為你心中聽到了別樣的鼓聲。

而這鼓聲,有時候,就像神旨一樣。

瓦爾登湖經典讀書心得8

普希金曾經説過:跟隨偉大人物的思想,是一門最引人入勝的科學。——題記

人的一生,總要沉浸於某些情感,感悟前人的偉大思想,最好的方式便是將自己同化與一本書籍之中,與書中形形色色的人物相伴,體會他們的喜怒哀樂,進而透過他們的性格特點揣測作者的意圖和他要表達的情感,亦或是反映的社會現實。這便是讀書真正的意義所在。

捧一本精緻的圖書,泡一杯熱茶,任由一縷縷的陽光灑在書頁上,而思緒早已隨着書中的思想而去。有幸拜讀了梭羅的《瓦爾登湖》,感觸頗深。

斷斷續續而細緻入微地讀了進半月,愈發地為書中藴含的思想所折服。當閲讀的時候感覺很享受,但合上書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知識的匱乏,思想的荒蕪。作者的思想深邃如海,充滿了哲學思想和隱喻,真正能讀懂的.只有一小部分。

“瓦爾登湖”曾在諸多的文字作品中出現,都是“心靈故鄉”的代名詞。如何懷宏所説“我們每個都可能有一塊真正屬於自己的地方,是我們心靈的的故鄉,精神的家園,他給我們活力,給我們靈感,給我們安寧。”《瓦爾登湖》描繪的大概就是這樣一個地方,在社會飛速發展,人們普遍創業,激進的年代,唯有索羅能夠果斷的放下一切離羣索居。他享受那種親近自然的,哲人般思考而不需要交流的生活,他只是簡單地進行勞作,對自己的生活做一個簡短但深刻的描繪。他是一個博學而善於深入思考的人,所以他的這一作品為後人所讚揚,所理解,賦予了深刻的時代和社會意義。

其實很多人都無法擁有這樣的生活,當時如此,現在亦然,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更多的人無法承受社會壓力,進而造成了思想上的虛無,繪製出屬於自己的“故事”。每個人都生活在半夢半醒的狀態之中,故事就像一個烏托邦,在這裏可以忘掉生活的一切煩惱,此即為我們“夢”的狀態,生活的重擔壓在我們肩上使我們不願意醒來,寧願沉浸在這種虛幻的快樂中虛度時日。而有當一日,我們真正醒來,卻發現現實生活與自己的故事中的幻想,與自己趨於完美的夢大相徑庭時,有些人會直面現實,而更多的人會沉淪而至形成惡性循環。為自己編造各種美好的故事以維持生存,處於一種精神麻木狀態。但可悲的是,對於此類事,故事只會帶給他們痛苦而不會帶來最終的歡樂。

或夢,或醒。夢是虛幻的,我們總要醒來。我認為,夢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同理,故事也是如此。在此,我用狹隘的目光看待夢與故事,且將其看作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希冀或是追求。因此,我們每個人都要譜寫屬於自己的故事。可能沒有多麼轟轟烈烈,但一定要真實可感。或許沒有那麼多跌宕起伏的片段,但一定要活出真正的自我。《瓦爾登湖》為我們構建的就是這樣一個場景,其中的情節也或多或少的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折射出來。

最終,我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存在即合理,每一個故事都有其存在的意義。但並不是每一個都值得我們去細細品讀。夢與故事終究是一種虛妄,腳踏實地才是生活真義。每一本書只能為我們構建一個理想化的場所,我們從中學到的更多的應該是對生活的指導意義,通過書中傳遞的思想充實自身,這應該就是書籍為我們帶來的最大的好處吧。

朝聆滴翠,晚賞蒼鬱。

坐覽湖景,仰觀星辰。

棲一湖以覽天地,居一宅以閲人生。

在柔和的月光下,

讓我們心靈沉醉,隨波飄蕩。

任輕風在蘆葦中沙沙作響,

任潺潺的湖水碧波盪漾!

瓦爾登湖經典讀書心得9

第一次讀《瓦爾登湖》是在讀高中的時候,那時書裏有選文,於是找來原書用了一個晚上囫圇吞棗的翻完,心裏想也不過如此。第二天坐在一羣朋友之中熱烈的討論關於隱居的話題,甚至在辯論賽的時候也要把梭羅的“不要企圖佔有大地”作為了環保的理論依據,現在想來,在那個時候的稚嫩心態和浮躁心境下讀這本書,怪不得能把書裏的精髓糟踏成那樣。

如今再讀《瓦爾登湖》,在第三極書城偶遇徐遲翻譯的版本,就買了下來放在枕邊。於是每天睡前和醒後下意識的一件事就是摸起那本淡綠色封皮的書來翻幾頁。每天夜裏,當世界靜的只剩下我和一盞枱燈的時候,就連桌角的百合都悄悄隱退了喧囂的香氣,關掉一些可以與外界聯繫的方式,卸掉身上一切的束縛和偽裝,就坦然的像個書蟲一樣粘在書頁上,任什麼事都趕不走我了。

讀《瓦爾登湖》的初期境界是覺得有味道,在瓦爾登的春夏秋冬裏時刻都感到一股清冽自然的水霧之氣撲面而來,好像自己真的喝下了冰鎮的梅子酒一般。再讀的時候就能感受到些許同病相憐的.孤寂了,但這種孤寂一點也不難過,在心底裏竟然就像很享受的樣子,癢癢的寂寞快感催着人繼續往下讀,心裏開始升起一些激動,彷彿與梭羅有個私密的約定,誰也不會透露誰在世上寂寞的快感,這時候感動也摻雜進來,因為從來沒有什麼時候我能寂寞的這樣美,甚至這樣成癮,也從未在哪一個作品裏想現在這樣不孤獨過,以前的作品,都是我遊離在外,再精彩也是作者的,與我無關。而《瓦爾登湖》卻讓我親切的稱為“我的瓦爾登”,我相信那不是一個什麼真正的所在,那是心靈,可以在書裏共享到的東西。梭羅絕對是個思婺八極、神遊太虛的高人,在每一根木頭的香氣裏他能想到那麼多彷彿毫不沾邊的東西,跟着他一起想,有着上天入地般的激動,彷彿靈魂在一次次玩着過山車和蹦極。

看到《冬天的湖》那篇的時候是個微亮的清晨,初夏的清晨慵懶而清新,我就斜靠着看那些關於鑿冰的描寫。更妙的時候睜開眼翻開一頁的時候手觸到的文字這樣寫道:“睡過了一個安靜的冬天的夜晚,而醒來時,印象中傷佛有什麼問題在問我,而在睡眠之中,我曾企圖回答,卻又回答不了--什麼--如何--何時--何處?可這是黎明中的大自然,其中生活着一切的生物,她從我的窗户裏望進來,臉色澄清,心滿意足,她的嘴脣上並沒有問題。醒來便是大自然和天光,這便是問題的答案。”看到這裏我彷彿覺得身邊的同伴在跟自己説起昨日的夢境一樣真實,一樣巧合。於是清晨一下子閃亮了許多。緊接着冰湖水裏的梭魚和鈴兒叮噹的驢馬也出來了,清晨一下熱鬧了起來,有趣的梭羅開始帶領我去丈量所謂的“無底之湖”,去盯梢地主老爺們精明的交易,我們彷彿兩個特務一樣,看看這裏,管管那裏,然後視線最終落在了對冰的研究上,像兩個好奇的孩子,研究為什麼瓦爾登的冰是那樣美麗而又特別的微綠色,挖冰人的雪車走過,有一大塊冰掉在村中街道上,躺在那裏有一星期,像一塊很大的翡翠,我們就每天都跑去看那塊綠色的翡翠。然後敏思的梭羅話鋒一轉開始露出思想者的面目了,“他們告訴我,他們有一些冰,放在富萊喜湖的冰棧中已有五年,還是很好的冰。為什麼一桶水放久了要臭,而凍冰以後,卻永遠甘美呢?”看到這裏的時候我被那種詼諧和智慧震撼的不能起牀,生生的把上班的時間忘在了腦後。

緊接着,我想説,如果不是這文還有那麼小一段,那麼精彩的要命的段落,我真想今天就徹底“躲進小樓成一統”了。哦,是這樣的文字,真精彩的要命:“似乎緊跟着將要有查爾斯頓和新奧爾良,馬德拉斯,孟買和加爾各答的揮汗如雨的居民,在我的井中飲水。在黎明中我把我的智力沐浴在《對話錄》的宏偉宇宙的哲學中,自從這一部史詩完成了之後,神仙的歲月也不知已逝去了多少,而和它一比較,我們的近代世界以及它的文學顯得多麼地猥瑣而藐小啊;我還懷疑,這一種哲學是否不僅僅限於從前的生存狀態,它的崇高性,距離着我們的觀點是這樣地遙遠啊!我放下了書本,跑到我的井邊去喝水。瞧啊!在那裏,我遇到了婆羅門教的僕人,梵天和毗瑟奴和因陀羅的僧人,他還是坐在恆河上,他的神廟中,讀着他們的吠陀經典,或住在一棵樹的根上,只有一些麪包屑和一個水缽。我遇到他的僕人來給他的主人汲水,我們的桶子好像在同一井內碰撞。瓦爾登的純粹的水已經和恆河的聖水混合了。柔和的風吹送着,這水波流過了阿特蘭蒂斯和海斯貝里底斯這些傳説中的島嶼,流過飯能,流過特爾納特,蒂達爾和波斯灣的入口,在印度洋的熱帶風中匯流,到達連亞歷山大也只聽到過名字的一些港埠。”

讀到這裏,這篇文剛好結束,既震撼又有點掃興,意猶未盡的情緒之下才百般無奈的合上書頁,剩下的還要留待慢慢享受哩!有人説《瓦爾登湖》是一本寂寞的書,我想那是因為他自己太熱烈,他的生活太過於豐富。《瓦》不寂寞,恰恰是在嘲諷我們這些不會享受寂寞的寂寞人的。然後,被它嘲諷,確是那樣的快樂!

瓦爾登湖經典讀書心得10

《瓦爾登湖》是美國作家梭羅獨居瓦爾登湖畔生活的記錄,描繪了他兩年多時間內的所見、所聞、所思。這是一本安靜的書,美麗的書,更是一本讓人在閲讀時能忘記俗世一切煩躁的事物而沉浸於其中的書。

這本書我是並沒有看完的,因為它不需要囫圇吞棗地去讀,而是應該細細地品味。在字裏行間中摻雜着的自然的韻味,就算你不出門,也能感受到自然之美,鳥語花香時刻陪伴着你。如果説每本書都有其靈魂,那麼《瓦爾登湖》的靈魂就好像是一位年長的智者,在他的屋前,坐在他的藤椅上,望着面前如鏡般澄澈的湖泊。偶爾會微微一笑,這笑容直擊人的心靈。一切都是這麼的和諧,清風、水波、游魚、飛鳥、人。

本書的重點便在於人和自然的和諧共處。作者拋棄了物質上的享受,為了心靈上的寧靜,造屋居住在瓦爾登湖旁邊——這個兒時常來的聖地。他以自己的經歷告訴了我們,生活其實是簡簡單單的,並不是充滿了各種追求以及需要。只是粗茶淡飯,衣能蔽體就行了。心靈上的享受遠高於一切,在這自然之中你所看到的世界都是充滿鮮明的`色彩的。水藍色的湖泊、碧綠色的樹林、橘紅色的晚霞,這比黑、白、灰三色的冰冷的現實生活美麗多了。每個人在出生時都是純淨無暇的,沒有任何的拘束,就如可以自由伸展翅膀的鳥兒。在長大之後,我們卻被禁錮住了,忙碌於每天的生活之中,在追名逐利的潮流之中被推擠着向前走,連駐足回頭都成了奢望。那為何不逃離出來呢?逃離到這個幻想鄉之中,安逸地度過平靜的每一天,連呼吸都不必太急躁了。我們大可以放鬆身心,深深地慢慢地呼吸,將這自然的味道貪婪地吮吸進肺中。

但是,對於今日的我們青少年來説,顯然是不切實際的。心靈上的享受固然重要,但我們恐怕做不到拋棄現實。一方面,如果我們每個人都不想進步,整個社會就難以發展。另一方面,我們必須要“爭名奪利”,要在社會這輛“火車”上搶到一個好位置。生活不僅僅是滿足最基礎的物質需要就行了的,我們的目光還要長遠,我們要為了社會進一步的發展而努力。由此來看,梭羅的觀點固然是好的,也絕對沒錯,永恆存在的。但目前的青少年不可採用這個觀點,避世不出只會導致社會與自身的退步。

其實,我覺得梭羅是要通過《瓦爾登湖》告訴我們,要謹記心中的那份美好,在繁忙的功利化生活中也不要忘了初心;還有便是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相處,我們的進步不可建立在對大自然的肆意摧殘上。早在幾十年前,邁爾克·傑克遜便以《Earthsong》發出呼聲,喚醒人們看看大自然被我們摧殘成了什麼樣子。如今諸如此類的呼聲更是方興未艾,從未停止。現在我國更是在大力倡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大自然是隻有一個的,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我們從大自然有所獲取,這就應該滿足了。但我們還在變本加厲地索取,從它的身上殘忍地進行剝奪。這是一種自殺,我們在殺死自己的未來。

不論時代進步到什麼時候,對於心靈渴求的探索以及對於自然保護的呼聲都是不會停止的。這是《瓦爾登湖》想告訴我們的,也是我們存在與發展的意義與內涵,值得我們一次又一次地進行思考。

瓦爾登湖經典讀書心得11

“《瓦爾登湖》是一本靜靜的書,一本寂寞的書,一本孤獨的書,是一本寂寞、恬靜、智慧的書。”它只適合在“寂寞和恬靜”時閲讀,靜靜地讀,靜靜地思考”合上《瓦爾登湖》藍色的封面,一股清涼的湖水已然匯入心間,澄澈見底,將心境盪滌得如一泓秋水,不染纖塵。

從這個書上來説,梭羅寫了人們的貧窮不是別人不施捨或政府不救濟,更不是自己在本來的工作上不努力,而是沒有換一個角度思考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偉大的人用簡單而富裕的方式生活着,並給自己留下閒暇時間,以用來做偉大的事和培養自己偉大的品格。“我沒有看到過更使人振奮的事實了,人類無疑是有能力來使自己有意識地提高他自己的生命的”。作者用自己在瓦爾登湖邊的生活證明了人類可以生活得富裕而有閒暇,人類可以和自然、和動物和平相處,可以生活得簡單卻同樣快樂。

當梭羅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我相信在他的心中充滿了對瓦爾登湖的愛,對於小屋的愛,對於山林的愛,對於林中小動物的愛,以及對於大自然萬物的愛,然而我更看到了梭羅心中孤寂,一種超越了浮躁,超越了個人榮辱,超越了一切物質的孤寂,其實與其説是孤寂,我到更傾向與説是安靜。在安靜中梭羅看穿了生死,明白了自己需要的,然後靜靜的寫下他的思想,靜靜的在瓦爾登湖旁度過了三年。所以每次我看到他的文字時,我都能產生一種震撼,然後靜靜的.思考,思考我的人生,我的理想,我的未來。然後一步一步的實現,在那時我才感覺活得真誠,沒有了矯揉和造作。

不管你的生命多麼卑微,你要勇敢地面對它生活;不用逃避。你縱然很貧窮,也要喜愛你的生活。即使是在濟貧院裏,你依然還擁有喜悦、開心、榮幸時光。《瓦爾登湖》內容豐富、意義深遠,它是簡單生活的權威生活,是屬於大自然那純淨的心靈。

瓦爾登湖經典讀書心得12

合上《瓦爾登湖》墨綠色的封面,一股清涼的湖水已然匯入心間,澄澈見底,將心境盪滌得如一泓秋水,不染纖塵。正如徐遲先生在《序言》中所説:“《瓦爾登湖》是一本靜靜的書,一本寂寞的書,一本孤獨的書,是一本寂寞、恬靜、智慧的書。”它只適合在“寂寞和恬靜”時閲讀,靜靜地讀,讀得靜靜。我想,從這個意義上來説,《瓦爾登湖》是屬於心靈的。

這本書的封面上有這樣一幅耐人尋味的圖片:兩行向遠方延伸的鐵軌中間,立着無數挺拔的大樹。這是否是本書在以一種含蓄的方式暗示着我們別的一點什麼?梭羅説:“來到這片樹林是因為想過一種經過省察的生活,去面對人生最本質的`問題。”我在想,在現實的世界裏,現代文明改造和穿越自然環境之前,是否也該多一些自省與自察?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説,《瓦爾登湖》又是屬於現時代的。

由此,《瓦爾登湖》在閲讀空間中佔有兩個起點和終點,那就是心靈和現時代。

梭羅原是個要在人世有所作為而不是個出世的人,然而在兩年多的湖邊生活後,他看破了“紅塵”,感到人世擾擾,榮華富貴,不過是一個人的貪婪,他要對之心平氣和,一無所求。當然,一個人從對人世有所求到無所求,這是一場艱難的心路歷程。今天,我們觀照梭羅的這條起伏的心靈歷程,不知能否多一分理解和感悟。在這個豐富多彩的時代裏,要一個人對生活無所求,那是苛刻,但對“所求”多一些節制,則是理性。我們無法也無需戒絕自己對生活的“所求”,但同時是否也該有些出世的精神來面對這個不復簡單的世界?在越來越考究的生活中,心靈的羅盤仍固執地指向簡單和質樸。因此,斑斕的VCD節目和濃釅的咖啡之外,讀一讀《瓦爾登湖》,讓心沾染一點湖水的靜謐清涼,多一分恬淡與灑脱,少一分浮躁,其實不是時髦,而是必需。

種豆、築屋、焙制面包,對大多數享受城市文明的人來説,都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在今天,城市生活越來越便捷和考究的今天,又有誰嚮往這些呢?而且在地皮越來越緊張,自然生態環境日益萎縮的今天,有此夢想的人又能到何處實現呢?

現代生活給人類提供了幾乎隨心所欲的舒適,水泥建築抒情地摩天,水泥路面光潔少塵,而地下水卻在不斷地下沉,天空出現臭氧空洞,酸雨腐蝕我們的視覺。我們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時,又給自己埋下了生態陷阱,因而只能用迴歸自然來安慰自己的無奈。我們的祖先在被自然奴役時,敬畏自然,崇拜甚至神化自然,而作為子孫的我們,卻顛倒過來,蹂躪、奴役、稱霸自然。

然而笑容還沒來得及綻放,歷史這塊魔方已經從正面翻轉到反面:水土在流失,大地在沙漠化,物種在減少,人間變成污染的煙塵世界,自然又在嘲弄企圖稱霸地球的人類了。

如果我們少一些貪婪,少一些索取,如果人間多一處瓦爾登湖,人類就會多一條後路。這該是《瓦爾登湖》的一句隱語吧。《瓦爾登湖》是吉林人民出版社“綠色經典文庫”中的第一本,這樣的定位,也是編者的一番良苦用心吧。

梭羅在書中這樣表述:“不必給我錢,不必給我名譽,給我真理吧。”我想,這真理該是:熱愛自然,創造生活。

瓦爾登湖經典讀書心得13

陽光透過細密的樹葉,被剪成細碎的鎏金灑落地面。樹上,松鼠吱吱叫着,捧着一粒松果,睜着天真的小眼睛好奇地望着這個世界。樹下,鷓鴣領着它的孩子在悠閒地散步。地面上,有一隻褐色的螞蟻,就好像是一個強盜,正拽着一隻長有透明綠翅的、彷彿是一個公主的昆蟲,在艱難的行走。不知在安徒生的眼裏,這又會變成一個怎樣的童話。

林邊,湖水盪漾。風陡然向東拂過它不透光的表面,直到吹皺那遠處鮮活的水面。光輝燦爛、緞帶似的水在陽光底下閃耀,光溜溜的湖面上洋溢着歡樂和青春。

沒錯,這就是梭羅獨居的地方,被稱為“世界上最修心的地方”——瓦爾登湖。

翻開書,無論你的內心多麼浮躁,這時都會安靜下來,連空氣都變得像書中森林裏那樣:清澈、濕潤、流暢,有股沁人心脾的薄荷的靜,綠的.香……

在瓦爾登湖的湖畔,梭羅的小屋中,茂密的樹林間,我品味到了精神上的寧靜與優雅。記得歌德説過:“只有把自然當人一樣看待,當我們的精神狀態、喜怒哀樂與自然完全一致,我們所愛的那雙明眸中的亮光與早晨清新的空氣渾然一體時,我們對往事的沉思與森林有節奏的喧聲渾然一體時,大自然才會以其全部力量作用於我們!”相信遠離喧囂的梭羅,正是有了大自然的力量,才寫出了這部100多年經久不衰的奇書吧。

在物質橫行的年代裏,能讀到《瓦爾登湖》這本書真是幸運,我的內心,如瓦爾登湖,平靜、安寧、優雅、超然。

瓦爾登湖經典讀書心得14

還記得第一次讀《瓦爾登湖》是在國中,那時候只是讀了這本書的一章節便無可救藥的被吸引了。他的文字似乎有種獨立於世的清醇香氣,散發着清新自然的氣息,字裏行間都充滿了對大自然的崇敬和熱愛。書中的景物描寫很美很純粹,讓人心馳神往。想必這個人跟別人很不相同吧。果然,當老師介紹《瓦爾登湖》的作者時印證了我的猜測,梭羅,真的很不一般。梭羅(1817—1862),美國作家,思想家,自然主義者。他曾任教師,從事過各種體力勞動,他的著作都是根據他在大自然中的體驗完成的。《瓦爾登湖》記錄了他於1854至1847年在康科德附近的瓦爾登湖畔度過的一段隱居生活。在他的筆下,自然,人以及超驗主義理想交匯融合,渾然一體。他是19世紀超驗主義運動的代表人物。梭羅的文章簡練有力,樸實自然,富有思想內容,在美國19世紀的散文中獨樹一幟。他的思想對英國工黨、印度的甘地與美國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等人都有很大影響。他畢業於著名的哈佛大學,但是沒有選擇經商發財或者從政成為明星,而是平靜的選擇了瓦爾登湖,選擇了心靈的自由和閒適。他搭起木屋,開荒種地,寫作看書,過着非常簡譜、原始的生活。我們不難注意到,梭羅在創作《瓦爾登湖》的時候正是19世紀中葉,那時正是資本主義的飛速發展時期,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作者竟能冒天下之大不韙,這樣特立獨行,懷着一顆質樸純真之心踏上了這樣一段非同尋常的旅程,這種勇氣和魄力令人無比欽佩,而在梭羅心中能存有這樣的不帶有一絲一毫受世俗之氣污染的純淨思想更是讓我肅然!這澄明的思想如同一陣清新長風掠過所有讀過此書之人的心際,不禁讓人為之精神一振,他要讓人們明白在這個世界上除了追求物質生活外還有另外一種生活,就是可以帶來無比快樂的簡樸生活!

如今再讀梭羅的《瓦爾登湖》,再一次感受到了初讀時的心動,我獨自一人,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捧着它,像是在尋找生命最本真的意義。

《瓦爾登湖》以春天開始,經歷了夏天,秋天和冬天。又以春天結束,這正是一個生命的輪迴,終點又是起點,生命開始復甦。這本書分為經濟篇,補充詩篇,窮困的託詞,我生活的地方;我為何生活,閲讀,聲音,寂寞,訪客,種豆,村子,湖,貝克田莊,更高的規律,禽獸為鄰,室內的取暖,舊居民:冬天的訪客,冬天的禽獸,冬天的湖,春天,結束語,一共二十個章節。書的開篇中就提到:“當我寫後面那些篇頁,或者後面那一大堆文字的時候,我是在孤獨的生活着。”孤獨一人時,更容易思考,更容易體味生存的意義。書中不止一次的探討到寂寞孤獨。“大部分時間內,我覺得寂寞是有益於健康的。有了伴兒,即使是最好的伴兒,不久也要厭倦,弄得很糟糕。我愛孤獨。我沒有碰到比寂寞更好的同伴了。”還有“我並不比湖中高聲大笑的潛水鳥更孤獨,我並不比瓦爾登湖更寂寞。我倒要問問這孤獨的湖有誰作伴?然而在它的蔚藍的水波上,卻有着不是藍色的魔鬼,而是藍色的天使呢。太陽是寂寞的,除非烏雲滿天,有時候就好像有兩個太陽,但那一個是假的。上帝是孤獨的,——可是魔鬼就絕不孤獨;他看到許多夥伴;他是要結成幫的。我並不比一朵毛蕊花或牧場上的一朵蒲公英寂寞,我不比一張豆葉,一枝酢醬草,或一隻馬蠅,或一隻大黃蜂更孤獨。我不比密爾溪,或一隻風信雞,或北極星,或南風更寂寞,我不比四月的雨或正月的溶雪,或新屋中的第一隻蜘蛛更孤獨。”也許只有將自己置身於寂寞的梭羅才有權利去談論寂寞的滋味和益處。梭羅的《瓦爾登湖》看上去是分離的一篇一篇,每篇裏又瑣碎的講了許多生活的細節、感悟。但是實際上這些瑣碎在一起才構成了完整的生活。它們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經濟、閲讀、禽獸、湖、冬天、春天、室內取暖、種植等等。第一篇,經濟篇,我從沒看到過關於經濟的文字可以寫成這樣的詩意和哲理。很奇怪的`是,雖然作者的思想和時代相悖,但文字讀來並沒有半分消極和孤獨,有的只是作者不斷向上的不屈精神和勇氣,以及那種自給自足的安靜從容和坦然。將眼光收回來,當今社會裏的人們,似乎在紙醉金迷,燈紅酒綠的世界中迷失了。窮盡他們的一生去追逐身外之物,錢財。殊不知生活的意義究竟是什麼,他們不停的用錢財的累積的多少來區別、彰顯自己的身份。他們用極盡奢華的物品來裝飾他們的房屋和外表。殊不知勞力士和幾塊錢的電子手錶是一個用途,價錢的懸殊卻改變不了本質的用途。那又有什麼意義呢。人們在對物質的無限追求中漸漸遺失了自己最初的夢想,放棄了對簡單生活的追求,對心靈豐富的嚮往。

瓦爾登湖經典讀書心得15

"我願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吮盡生活的骨髓,過得紮實,簡單,把一切不屬於生活的內容剔除得乾淨利落,把生活逼到絕處,用最基本的形式,簡單,簡單,再簡單。"

以上這段文字就是出自美國作家梭羅的《瓦爾登湖》一書,它記述了梭羅在他兩年的湖邊隱居生活,以春、夏、秋、冬四季為主線,描繪了大自然的新奇與完美,延伸了無限的感慨與思考。

這本書給我的最大感受只有兩個字——"安靜",沉浸在梭羅所描繪的瓦爾登湖景色時你會享受到一種心靈的寧靜,從而引發對人生的思考,而這正是在這個信息高速發達,生活節奏飛快、充滿着嘈雜和喧囂的都市生活中我們所需要的。我們總是過於匆忙,似乎總是要着急趕到哪裏去,卻忘記了停下來看看身邊的風景。多少人甚至在遊玩或者休假的時候,也只是匆匆忙忙趕完自己計劃的景點和目的地,短暫的.停留拍照然後分享到網上,我們很少安靜的觀察那片雲,那片樹葉,那一份別人不曾看到的風景。

梭羅是一個自由的人,他擁有非凡的生活技能,能擺脱世俗的羈絆。最重要的是,他樂於探索未知的世界——這個世界還包括他的內心。鼓勵人們純潔與簡單,勇於按照人們更高的天性行事。

瓦爾登湖的寂靜給了我們思考的空間,擺脱了無聊的應酬和社交活動。梭羅在湖邊似乎孤身一人,但他其實並未斷絕與外界的聯繫。準確地説,梭羅所厭惡的是毫無真誠與熱情的社交活動,而且它們常常與豪奢聯繫在一起。相反地,自然往往更接近真理。我們要把有限的精力更多地投入到我們關注的工作中去。為生活做減法,為思想做加法,不是消極地去生活,或是有消極的思想,而是沉靜下來,去聽聽我們內心的聲音,尋求更多的精神追求,提高工作的效率,工作的質量,摒棄那些碌碌無為的日子。

在這本書中,我們可以領悟"人可以活得很簡單,很從容,不必為了那些物質財富而喪失了人是萬物之靈的崇高地位"的道理。最後作者又以"春天"結尾,給我們奏響了新的生活樂章,並且他在"結束語"一篇中,這樣説:"不必給我愛,不必給我錢,不必給我名譽,給我真理吧。"看!這是一位超凡脱俗、與世無爭的自然主義者,多麼令人羨慕的生活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