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昆蟲記的讀後感集合15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12W

當閲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昆蟲記的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昆蟲記的讀後感集合15篇

昆蟲記的讀後感1

暑假期間,我津津有味地閲讀了法布爾寫的《昆蟲記》,書中的故事像磁鐵一樣深深地吸引着我,讓我領會到昆蟲世界的多姿多彩,也瞭解到各種昆蟲的生活習性和一些趣事。

《昆蟲記》重點講的是各種蜘蛛。比如:黑肚皮的塔蘭圖拉毒蛛,虎紋園蛛,狼蛛,蟹蛛,園蛛等,尤其是園蛛,法布爾精細的寫出了園蛛結網,園蛛的網很有粘性,園蛛的配偶和園蛛捕獵的方法。看了這些故事後,讓我在昆蟲的知識上邁進了一大步。

我歎服那神祕的大自然,更歎服法布爾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他為探索真理而投入畢生心血,讓我感受到了昆蟲世界的神奇和美妙,也感受到了昆蟲與我們人類生存的環境息息相關。同時我佩服法布爾對事物的如此細微的觀察本事和他的超凡的文學水平及表達本事。我想,如果他僅有細緻的觀察本事,沒有超好的文學水平和表達本事,寫出來的《昆蟲記》就沒有這麼多青少年喜歡去閲讀。反之,如果他沒有良好的觀察本事,僅有超好的文學水平,也就寫不出如此真實科學的《昆蟲記》。

經過閲讀《昆蟲記》,我深深地體會到:一個人要對社會有偉大的貢獻,就要有堅強的`意志力、有細緻的觀察本事、有良好的表達本事等等。從此刻開始,我必須要從這些方面好好地培養自我。

可是,我發現這本書也有不足的地方,記得我在課外書上看到過,蜘蛛不屬於昆蟲類,而是蛛形類。我想可能是因為法布爾所處的那個年代,昆蟲的分類還不是很清楚,所以把蜘蛛看成是昆蟲了。如果編者在文章的前面做個説明,就不會誤導一大批的讀者,到此刻仍然把各種蜘蛛看成是昆蟲。當然,這一點並不會影響我對法布爾的崇拜,對《昆蟲記》的喜歡。

昆蟲記的讀後感2

我喜歡昆蟲,也曾飼養過昆蟲,在草叢中尋覓,在穀物中翻找那些蹦跳的、蠕動的小傢伙是我的一大樂趣。起初只是出於好玩,為了滿足好奇心,而把蟲子作為自己的寵物。自從看了法布爾的《昆蟲記》以後,我對昆蟲有了許多新的認識,再也無法把這些小生靈純粹當做小寵物來看待了。

曾在草叢深處捕獲了綠蚱蜢,關在玻璃瓶中,放入幾根草飼養着,但沒過多久它就絕食自盡了。對此我納悶了好久,實在想不出這是為什麼。看過《昆蟲記》後,我知道了原因,法布爾寫道:“一個休息日,我正在門外散步,突然有什麼東西從樹上落下,還不停地叫着。我跑過去一看。原來一隻蚱蜢正在貪婪地撕咬一隻蟬得腹部。蟬徒勞地叫着,不斷掙扎,蚱蜢則死咬住不放,把頭深深紮在它的內臟中,一小口一小口地拽下來。”原來,蚱蜢是食肉昆蟲呀!

有了養蚱蜢的經驗,我對於飼養昆蟲更加謹慎了。在瞭解到蟬吃樹葉的汁後,我事先放入了幾片樹葉,再把“囚犯”關入牢房,滿心歡喜地等待着它的變化。大約過了20個小時,當我再去觀察它時,卻發現這可伶的小蟬“六腳朝天”地躺着。我拉開紗窗,想借光細看它時,這小囚犯竟然“死而復生”,飛走了。看來這小昆蟲也會騙人啊!

在《昆蟲記》中,作者法布爾告訴我們許多昆蟲不為人知的另一面:從圓網蛛到聖甲蟲,這兩位看似冷酷的媽媽實則是不惜用盡自己最後的.精力為兒女毫無保留地獻出所有的絲,所有精緻的食物;總被人認為温柔可愛的螢火蟲竟會以閃電的速度獵食蝸牛;看着笨拙的“大孔雀”蛾幼蟲會織出構造巧妙的繭……這些事例都表明了昆蟲擁有人類難以想象的智慧。

記住蟲子並不渺小,蟲子也有值得我們人類尊重的大智慧。

昆蟲記的讀後感3

最近這幾天,我這個昆蟲迷讀完了夢寐以求的《昆蟲記》,讓我知道在這個神祕的昆蟲世界裏,不同的昆蟲有各不相同的生活習性,讓我愛不釋手。

這本書的作者是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爾,出生於1823年,是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文學家、博物學家。被世人稱為“昆蟲世界的荷馬“和”昆蟲界的維吉爾”。他是第一位在自然環境中研究昆蟲的昆蟲學家,並真實記錄了昆蟲的本能與習性,完成了《昆蟲記》這本名著。法布爾能在惡劣的環境下做出仔細的觀察,他那種不畏艱苦、持之以恆的精神讓我深感敬佩。

《昆蟲記》分為十卷,每卷介紹了一種或多種昆蟲的特徵與習性。法布爾用了很多幽默的語言和一些修辭手法,讓一本本應該枯燥的科普書變得生動形象。這本書主要介紹了睿智的紅螞蟻、帶有小燈籠的螢火蟲、殘忍的螳螂、兇猛的蟈蟈和堅持不懈的田野蟋蟀以及其他十餘種昆蟲。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第六卷《田野蟋蟀》那一章主要講了蟋蟀住宅的特點和洞穴的挖掘,讓我們認識了表面很髒的蟋蟀,它們的洞穴是靠它們前足、後足和大顎一點一點挖出來的。蟋蟀挖掘洞穴的`那一段,法布爾通過仔細地觀察,抓住了蟋蟀挖掘洞穴的動作,通過對比人與其它昆蟲的洞穴,突出了田野蟋蟀住所的獨特,描寫得十分精彩,讓我身臨其境,彷彿我變成了一隻蟋蟀,也在挖掘洞穴一樣,那時的我已經沉迷其中。

以前我認為昆蟲就是骯髒、討厭的角色。現在我讀完了這本書,知道每隻小昆蟲都生活得不容易,我們應該去珍惜、保護小昆蟲,愛護每一條弱小的生命。

昆蟲記的讀後感4

暑假我看了法布爾寫的《昆蟲記》

這一部概括昆蟲種類、特徵、習性講述了昆蟲最真實的生活著作。而在這一系列的字裏行間,作者法布爾也加入了自己對昆蟲,對生活的感悟。讓它也不單單是一些科普類的觀察日記,也融入了許多對生活的情感。

在《昆蟲記》這一系列中,我印象最深的昆蟲是松毛蟲。這是一種以松樹為食的昆蟲。在原文中這麼描寫它們卵和幼蟲:“該物體長3毫米,寬4-5毫米,外表如絲一般柔軟光滑,白中略顯橙黃色,覆蓋着鱗片,鱗片像屋瓦似的疊蓋着,排列雖然整齊,但不成幾何秩序,外觀猶如榛樹未曾開花時的花序。”“這些細小微弱的創造物只有1毫米長,它們呈蛋黃色,滿身纖毛,其纖毛又短又長,短的呈黑色,長的呈白色。”

松毛蟲雖然是一種害蟲,當它們身上所有擁有的一些品質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松毛蟲和睦相處,每一隻蟲都在最大努力為集體做貢獻。幹活時絕不懶散拖沓。不像生活中一些人,總想在一些方面投機取巧。而松毛蟲卻因為完成自己的`職責而感到滿足,這是多麼難能可貴的精神啊!

松毛蟲在過冬時,由於每條松毛蟲體內的絲線數量已經不足,它們會合力修建一個用於禦寒的屋子。這種極高的合作意識恐怕有許多人類團隊也做不到吧!更有甚者,不為團隊幫忙還在內部挑撥離間,導致團隊面臨信任危機,甚至有解散的風險。不僅如此,松毛蟲修築屋子的時間還是在冬天來臨之前,可謂是未雨綢繆,就算冬天提前來臨也不怕。不得不説,有時候可真是“人不如蟲”啊!

在這本書中,除了松毛蟲,還有許多其他的昆蟲。甚至連一切故事發生的地點——荒石園都做了一個描述。不過這篇文章已接近末尾,我也不一一描述了。

昆蟲記的讀後感5

讀了這本書,我從書中知道了一些鮮為人知的昆蟲常識和生活習慣:螢火蟲是會發光的甲蟲。有很多文人都寫了詩來讚美螢火蟲,而只有法布爾為螢火蟲短暫的生命而惋情。夏天生活在樹上的蟬兒,要在地下"潛伏"四年才能鑽出地面,在陽光下歌唱五個星期,它是大自然的歌唱家,是一位自食其力的勤奮者,螞蟻竟然是兇悍的掠者,將蟬辛苦尋得的食物一搶而光。

我不應該討厭蟬始終在喋喋不休的唱歌,而應該慶祝蟬在經過四年黑暗的苦工,終於穿起漂亮的衣服,長起美麗的翅膀,能在温暖的.旭日光中沐浴,歌頌它的快樂如此難得,又如此短暫。蟋蟀善於建造巢穴,管理家務。蜘蛛會在捕獲食物,編織羅網方面具有才能。種.種奇妙的現象都展現在我眼前,讓我足不出户也能感到昆蟲世界的奇妙。

讀了這本書,讓我認識到法布爾是一位有着驚人的耐心,細緻觀察力,刻苦鑽研的人。與他相比我真是慚愧不已,我在學習上一遇到困難,就會打退堂鼓的念頭,對自己沒有細心。有句名言説的非常棒,"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肯鑽肯學,哪有闖不過去的江河。法布爾之所以令人佩服,就是他能透過困難看到勝利,透過失敗看到成功。

因此他遇到再大的困難也不會逃避,碰到失敗也不會灰心。相反,我做事情只有三分鐘熱情,但做起來卻馬馬虎虎,草草了事,很少做完再撿查,特別是這次期末考試由於我的粗心,馬虎在數學計算題上錯了好多題,丟了不少分,是我懊悔不已。今後在日常生活中,學習中,我一定要像法布爾學習綱要與認真嚴謹的學習態度,要有法布爾探索大自然的學習精神。

《昆蟲記》這本書給了我無窮的樂趣和無數的啟發,我認為這是一本值得閲讀的好書,只要認真閲讀,就能讀出滋味,讀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更多。

昆蟲記的讀後感6

暑假裏,我閲讀了課外書《昆蟲記》,我歎服神祕的大自然,更歎服作者法布爾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他用人性化的方式觀察蟲子,向我們展現了昆蟲的生活。這本書讓我們知道人類並不是一個孤立的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黃蜂”“蠍子”“象鼻蟲”等等在內,都在同一個緊密聯繫的系統之中,昆蟲也是地球生物鏈上不可缺少的一環,昆蟲的生命也應當得到尊重。

在我沒讀這本書之前,我不知道管蟲還會穿“衣服”,不知道鬆蛾蟲會預測天氣,也不知道小蜘蛛會用絲線飛到各個地方。現在我全知道了。有些動物的思維方式比人還高,例如赤條蜂給卵留食物時,是把毛毛蟲弄得不能動,失去知覺,而不是殺死毛毛蟲,這樣,就可以給食物“免費”保鮮。

作者能寫得這麼引人入勝,都源於他的仔細觀察,讓我驚歎的是一個人耗費一生的光陰來觀察、研究“蟲子”,已經算是奇蹟了;一個人一生專為“蟲子”寫出十卷大部頭的書,更不能不説是奇蹟,而我,則是一個不太會觀察生活有沒有恆心的人,因此,老師叫我寫作文時候,我總想不到好的題材。有時甚至“擠牙膏”式,現在我明白了:不能只對我們感興趣的事仔細觀察,應該對周圍的所有的'事仔細觀察,才能做到無處不文章。

《昆蟲記》,讓我感受到了昆蟲與環境息息相關,又讓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獨具匠心和細微的觀察。《昆蟲記》讓我大開眼界,看待問題、理解問題的深度也將超越以往。我覺得 《昆蟲記》是一本好書, 值得推薦,同學們如果還沒看過的,趕緊去閲讀,肯定對你受益匪淺。

昆蟲記的讀後感7

《昆蟲記》是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觀察記錄。在書中,法布爾在對一種種昆蟲日常生活的描述中體現出了作者對於生活的獨特欣賞,他真是擁有“哲學家一般的思,美術家一般的看,文學家一般的感受與抒寫”。他創作的著名鉅作《昆蟲記》被譽為“昆蟲的史詩”,而法布爾也被達爾文贊為“無與倫比的觀察家”。

在《昆蟲記》這部鉅作中,作者沒有用到華麗的辭藻和熱烈的激情,但那種樸素的筆墨恰恰成就了一部嚴肅且優美的散文。整部書的故事行文生動活潑,語調輕鬆詼諧,充滿了盎然的情趣。那些平實的文字具體而詳細,清新而自然,幽默的敍述,更是惹人捧腹大笑……個性化的蟲子們翩然登場,紅螞蟻、蟹蛛、石蟬、孔雀蛾……都給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多麼奇異、有趣啊!在作者的筆下,天牛像個小氣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燕尾禮服;小甲蟲為它的後代做出了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的餵食動作慢了,它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多麼可愛的小生靈啊!一個個妙趣橫生的故事,一段段栩栩如生的昆蟲生活景象,包含了關於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繁衍和死亡,無不滲透着人文的關懷。

有着致命毒液的朗格多克蠍子,它的毒液戰無不勝,就連好像刀槍不入似的大孔雀蝶也不是它的對手,還有一些毒液也很厲害的毒蟲也不是它的對手。可想而之,朗格多克蠍子的毒液是多麼毒。還有一些毒液也很厲害的毒蟲也不是它的對手。但是,幼蟲對它的免疫力是很高的,幼蟲被刺中後並沒死,它真厲害。蠍子一般擅長爬牆,以後舊屋子的縫隙中一定不能碰,説不定碰上什麼有毒的害蟲一類的東西呢。當我看到朗格多克蠍子的毒液有那麼強時,我真很害怕。現在我終於知道了蠍子的危險。但不一定全是,蠍子還可以泡酒,治療病痛。

我覺得《昆蟲記》是值得一生閲讀的好書,是一本開卷有益的書。我想無論是誰,只要認真地閲讀一下《昆蟲記》,讀出滋味,讀出感想,一定會有所成長的。

昆蟲記的讀後感8

讀了《昆蟲記》這本書,使我對它愛不釋手,時不時地就拿出來看一遍。這本書向大家講述了許多栩栩如生的昆蟲的情況,法布爾寫了昆蟲們生育、勞動、狩獵與死亡的科普故事。

《昆蟲記》是法布爾懷着對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之情,五十餘年深入到昆蟲世界中,用畢生的精力昆蟲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和實驗,真實。細微。詳實地記錄了昆蟲的本能特徵《昆蟲記》這本昆蟲學鉅著,是全世界人民的無價之寶。法布爾刻苦鑽研,犧牲了自己私有的時間去觀察昆蟲。

法布爾取得這麼大的成就,很不容易,他出生於農民家庭,從小生活貧困,靠自學先後取得多個學位。雖然有很多的困難,但法布爾沒有想困難屈服,他見堅持不懈地研究昆蟲,不斷地獲得好的成果,發現自然界藴涵着科學真理,他正因為熱愛真理,所以才撰寫《昆蟲記》。

當我第一次讀《昆蟲記》時,它就吸引了我,讓我知道了那麼多的.奧祕。比如説:蟬在凌晨是如何脱殼的,黑步甲是回裝死的嗎,屎殼螂是如何滾糞球的,是什麼東西指引紅螞蟻的方向。還有很多我以前説不出名的昆蟲。

法布爾寫的《昆蟲記》,讓我讀了彷彿身臨其境,看到了各種各樣的昆蟲。

接着往下看,裏面有許多引人入勝的故事:螢火蟲雖然外表弱小,但它是個食肉動物,幾隻雌金步甲還會吃雄金步甲……豐富的故事讓我浮想聯翩。

繼續閲讀時,我看到了法布爾不顧危險地捕捉黃蜂,堅持不懈的實驗精神,如果一次實驗失敗了,他又分析原因,準備下一次實驗。

法布爾把昆蟲寫的那麼真實。美麗。生動。他一生都在貧困中作但他一點都不孤獨,因為他有那麼多的昆蟲朋友。他把大自然當成了自己的實驗室,葡萄架下。山坡上。田野裏。他不怕太陽的暴曬,一蹲就是一天。而且,他的家中也是他的實驗室,家中有很多的瓶子,那都是他實驗的工具。

讀完這本書,我的感觸很大,法布爾在那樣的環境能寫出膾炙人口的鉅著。我真是慚愧萬分啊!我下定決心,以後一定要發奮圖強地學習,長大做一個對祖國有作用的人。

昆蟲記的讀後感9

這本書記載了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婚戀、生育和死亡,它創造於十八至十九世紀之間,在那個時期,昆蟲學家的“田野實驗”是不被認可的,昆蟲學家們只是將昆蟲做成標本,睜大眼睛觀察,卻不考慮真正的昆蟲的習性與本能,這本書的作者就是敢於衝破傳統思想的昆蟲學家——法布爾。

蟬,這位大自然的歌唱家,雖然在炎炎夏日為我們帶來了高昂的歌聲,可人們似乎並不十分喜歡它。法布爾拋開人們對蟬的看法,開始了他對蟬的研究。很快他便發現蟬是一位自食其力的勤奮者。反之,被人們授予極高榮譽的螞蟻竟然是兇悍的劫掠者,它們將蟬辛苦尋得的食物一搶而光。這使我懂得看待問題時不能光依據別人對待此事的看法,而要自己去尋覓真正的答案,並且要從不同的角度去發現,鑽研。

寄生蟲,這種似乎被世界上所有人所唾棄的昆蟲很快也成了法布爾的研究對象。在人們看來,它們天生懶惰,靠奪取別人的勞動成果來維持自己的生存。但法布爾在妥協此看法的同時也發出了不一樣的聲音。他認

為從本質上來説寄生不是一種享受,而是一種行獵行為。表面上是坐享其成,但實質上寄生蟲付出了勞動。他還舉了幾個例子來證明了這一觀點。法布爾這種求真精神使我大受感動。

法布爾的這部書,看起來是非常枯燥無味的,可當你深入去了解它,你便會發現,法布爾不僅是一位昆蟲學家,還是一位作家!“螢火蟲的光是白色的.,非常柔和而且幽靜,沒有一點兒刺激,就像星星的光華被這隻小小的昆蟲給收集起來了一樣。讓我們懷疑天上的星星原本就是無數螢火蟲在那裏睡眠。”如此一段優美的文字正是出自法布爾之手。因此,人們讚譽法布爾“擁有哲學家一般的思,美術家一般的看,文學家一般的感受與書寫”。

《昆蟲記》這部書給了我無數的樂趣與無數的啟發,我認為這是一部值得一生閲讀的好書。我想,無論是誰,只要認真的閲讀一下《昆蟲記》,讀出體會和感想,一定會知道的更多。

昆蟲記的讀後感10

風光旖旎,草木萋萋,自然之中生意盎然,數不盡昆蟲嶄露頭角。荒石園中,生活着一位學者,與之相伴的,還有各式的昆蟲。

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將各式的昆蟲盡數記入《昆蟲記》中。這本他瀝盡心血的史詩之作,記載了多種昆蟲的生活,真實而生動形象地描繪出它們的本能:習性、繁衍和死亡。

在這裏,昆蟲都富有非凡的智慧,崇高的思想,高超的技藝,它們為了食物果腹可弱肉強食,為了閒情雅志可怡然自得,為了家庭美滿可奇招盡出。

蟹蛛是一位偉大且無私的母親。母蛛把卵產進安樂窩後,不吃不喝,日夜堅守。當它感到袋子裏的小生命已然醒轉卻因擊不穿卵壁徒勞騷動時,它便會拖着無力的'身軀,用全身氣力,在袋壁上打開一個洞。隨即,它安詳逝去。

蟹蛛母愛無疆,堅定偉大的信念使其日夜照料卵中之子,得以孵化,以命換其安樂,令人心生敬意。

蟋蟀是一位聞名海外歌唱家。它從不訴苦,從不悲觀。身攜一把奇妙小提琴,它喜愛非常。它兩手一揮,忘情地演奏出一首首交響曲,琴聲悠遠纏綿,令人心曠神怡,空明自在。

它不似其它昆蟲,隨遇而安。它會在廣袤的草地上精心挑選屬於自己的住址,以供長久居住。擇好地形後,它自力更生,用勤勞的雙手一點一點地挖掘肥沃的土壤,自制一道舒適的住所。

它閒雲野鶴,樂觀豁達,且又追求心適,生活精緻,令人心生愛憐。

生活之中,民蟲常伴我們左右。其之品性,足以令我們學習反思。蟹蛛母親的愛細緻入微,我們應當感念她的恩德。蟋蟀達觀的品質深入人心,我們應當好生習之。

自然之奇,昆蟲之繁,令人心歎。關愛生命,求真求實,熱愛自然。

昆蟲記的讀後感11

打開書架,一本本的名著整齊的排列。老師要求我們在暑假期間閲讀《昆蟲記》這本充滿着法布爾精神的書。我認為,我受益匪淺。

有很長一段時間,我認為科學家只會擺弄着顯微鏡,注視着下面的世界,文學家只能整天揮舞着筆桿子。直到我接觸到了一個詞:邊緣性人才後,我才明白,有些人不僅是傑出的理科生,也是出類拔萃的文科生。比如愛因斯坦,他不但是物理學家,也拉得一手漂亮的小提琴。而法布爾的這部《昆蟲記》,大概也是一本邊緣性書籍吧!

《昆蟲記》有個最大的特點,就是語言細膩、文筆流暢,讓人感覺到是一部散文。雖然是散文,但昆蟲記處處都流露出知識,把人以前錯誤一掃而光,使你不禁感歎:哦,原來如此,真是沒想到啊!

《昆蟲記》一書,給了我許多的回味。在書中,我彷彿走進了一個神祕而多姿多彩的`世界裏,瞭解蜘蛛、蜜蜂、螳螂、甲蟲、蟋蟀、蟬等昆蟲的生活習性,讓我看到了一幅有關昆蟲的精彩畫卷。這些樸實無華的語言和細緻入微的描寫,讓我覺得如同身臨其境一般。

幫忙的甲蟲往往不懷好意。更多的時候,它是打着幫忙的幌子,做着趁火打劫的營生這句話,讓我知道了原來甲蟲也是非常的狡猾;讀四年苦工,才能換來幾十天重見光明的生活,我知道了蟬的生命意義;天氣越來越冷了,迷宮蜘蛛用盡最後一點力氣替孩子們將巢咬破,而它也筋疲力盡而死,這句話,又讓我體會到了它的滿足感和一位母親應盡的全部責任。

《昆蟲記》不僅僅浸溢着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藴含着某種精神。那種精神就是求真,即追求真理,探求真相。這種精神讓我們在大自然中盡情探索奧祕;這種精神讓我們在天地間盡情領略精神!而這,就是法布爾的精神。

昆蟲記的讀後感12

剛開始讀《昆蟲記》時,粗略地翻看,我覺得太枯燥無味了,要了解各種各樣昆蟲的習性、生活。但我看了幾章,發現昆蟲世界其實大有樂趣。昆蟲彷彿都活了起來,眼前不是呆板的書本文字,而是一幅幅生動活潑的畫面。這一切都要歸功於作者法布爾的語言。

雖然是科普文,但法布爾的語言簡單易懂,深入淺出、生動活潑地將科學知識講述出來。其結構嚴謹,邏輯嚴密,卻又不失語言的幽默,“以人性關照蟲性”,既有理趣,又有情趣,極富藝術趣味。

於是我又花時間瞭解了法布爾。他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文學家、科普作家。他出身於一個農家,從小生活便十分貧困,但他通過自學,花費二十年獲得了博士學位。他將自己一生的'時光都用在了對昆蟲的觀察和研究中,《昆蟲記》就是他在自己的荒石園中,通過觀察和研究,為昆蟲寫出的大部頭。這本書記述了有關昆蟲的知識,也體現出他對人生、生命、自然的感悟和態度,字裏行間都透露着對生命和自己的熱愛,是一部兼具學術價值和文學價值的鉅著。

書中有許多昆蟲令人印象深刻。螞蟻和蟬並不是想象的那樣,螞蟻這個無賴,搶佔了蟬的水井,並且損傷它。螳螂善於運用心理戰術,它突然擺出嚇人的姿態,可憐的獵物原地不動,等被夾住,已無還手之力。雌性金步甲在交尾之後對雄性大開殺戒,就像螳螂和朗格多克蠍一樣。螢火蟲十分快速地麻醉了蝸牛,使之液化,再慢慢地吮吸。聖甲蟲為子女製作梨形糞球,是輕輕拍打而成,並沒有滾動,渾然天成。糞金龜為環境清潔作出了巨大貢獻,我們卻對這些小勇士有點鄙夷不屑,還用粗言惡語對待它們。隧蜂門衞用自己光禿禿的腦袋堵住洞口,為家庭精心竭力地幹活,盡職盡責。還有許許多多昆蟲,它們彷彿都是扮演一個個真實的人類角色。

我以後也會留心觀察這小世界,用人性的眼光關照昆蟲,正確地認識和思考生命與自然。

昆蟲記的讀後感13

這是一本有着“昆蟲的史詩”的美譽,書中具有無數昆蟲的珍貴資料。這書就是法布爾著作一《昆蟲記》。

法布爾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文學家。被世人所稱”昆蟲界的荷馬”。他本出生在一户農家裏,卻被鄉間的蝴蝶與螢火蟲這些可愛的昆蟲所吸引,所以他用了足足三十年時間期寫就了十卷的科普鉅著。

《昆蟲記》在法布爾的筆下,昆蟲被描寫的生動活潑,包括昆蟲的婚姻出生再到死亡,繁行,習性….寫得栩栩如生,每次閲讀這本書我好像身臨其境,不光是讚美法布爾的文筆,更多是感受大自然的美!我本不喜歡昆蟲,但看完《昆蟲記》後,發現我不再那麼抗拒,其中關於蜘蛛的那一章讓我影響深刻!

身體呈灰色,胸有兩條寬闊的黑色飾帶,飾帶中間夾着白道子和褐色的斑點——圓網珠,它是昆蟲界的建築大師。每到九月中旬,它門將迎來最忙碌的時光,因為小蜘蛛孵化了,它們來到了這個充滿生機的世界。可歲月是無情的,蜘蛛媽媽為了孩子,不吃不喝,不睡,捕捉到的獵物也會先給孩子們吃,自己只吃些剩下的獵物屍骸,蜘蛛媽媽無時無刻不警惕着,只要有任何的`風吹草動它都會被驚醒,在這種情況下,蜘蛛媽媽的身體就會累垮,好像隨時都要死去,可在這樣的情況,它在思考,思考為孩子們打開巢穴,但也只是一點,讓孩子們出去,自己也完成這個任務安靜的去世了。有人説蜘蛛是冷血動物,我以前也贊成這個説法,可看完這卷,我的想法改變了。書中有好多生動的昆蟲:閃閃發光的螢火蟲,善於利用“心理戰術”的螳螂,把糞便滾成圓球的蜣螂蟲……

就像法布爾本人所説“學習這件事不在有沒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於你有沒有覺悟和恆心”,做任何事前都要定目標,實現目標,並且要有持之以恆的耐力。

昆蟲記的讀後感14

我有許多書:《小公主》,《城南舊事》,《漂亮女孩夏林果》……但這些書我覺得很一般,只有《昆蟲記》才是我真正的樂園。

《昆蟲記》,我的樂園。一翻開它,裏面的小昆蟲爭先恐後地往我面前擠,生怕我看不見它們似的。

首先進入我眼簾的是那美麗的孔雀蛾。它的身體是紅棕色的,脖子上面有一個白色的小領結。孔雀蛾的翅膀上還有一圈灰白色的花邊,多麼漂亮啊!孔雀蛾雖然非常美麗,人見人愛,但它的生命卻是那麼的短暫。它只有兩三天的生命時間。在這樣短的時間裏,它會拼命的找異性。有些孔雀蛾還沒有找到就死去了。所以,美麗的孔雀蛾總是很珍惜時間,不浪費一分一秒。每當我看到這兒的時候,一隻只孔雀蛾好似從書中飛了起來,它們成羣結隊地在我面前翩翩起舞,對我展示着它們獨特的魅力。這難道不會讓我快樂嗎?

其次進入我眼簾的`是狼蛛。雖然它很兇殘,但我對它還是有着好感。狼蛛長有兩顆毒牙,裏面含有劇毒,被它咬到的人會馬上失去知覺。如果是麻雀,老鼠這些小動物被它咬到就會死去。狼蛛雖然兇殘,可它卻是一位負責任的母親。狼蛛媽媽在產卵之前會用吐出來的絲織成一個網,有人的手掌那麼大,織好後,狼蛛媽媽會用最好的絲做成一個小碗,產完卵之後就做一個蓋子把小碗蓋住,這樣就好似一個小球。狼蛛媽媽不管走到哪兒都會帶着這個小球;無論在任何情況下,狼蛛媽媽都會拼死保護自己的小寶寶。狼蛛媽媽對自己寶寶的愛真是無處不在。這不就像我的媽媽愛我一樣嗎?我的媽媽一天到晚對我呵護備至,噓寒問暖,把什麼好吃的東西都留給我,這不就是愛嗎?

《昆蟲記》裏面讓我快樂的故事很多很多,我就不一一列舉了。如果你從我讀《昆蟲記》的故事裏感受到了快樂,那麼請別再猶豫,快來和我一起在昆蟲的世界裏遨遊吧!《昆蟲記》就是我快樂的源泉。

昆蟲記的讀後感15

《昆蟲記》這本鉅著的作者是法國作家法布爾,他擁有哲學家一般的思想,美術家一般的觀察本事,文學家一般的感受和抒寫。他耗費一身的光陰來觀察、研究昆蟲,並將其記錄下來,這本讓他花費畢生心血的傑作先後被翻譯成50多種文字。

經過作者的描述,我能想象昆蟲在活動的'畫面,蟬在歌唱,蟋蟀在管理家務,蜘蛛在捕獲食物……多麼神奇的大自然啊。獸類動物有弱肉強食、寄生的現象,昆蟲裏也有類似的情景,蟬產卵的時候,有一種比螞蟻還要小

的小蟲子,會將自我的卵產在蟬卵上頭,而這種小蟲子發育要比蟬快好幾個月,這種小蟲子的幼蟲便拿蟬卵作為食物,供自我生長髮育所需。

小時候,在看《黑貓警長》動畫片時,有一集是説母螳螂在結婚當夜將公螳螂吃掉,然後黑貓警長來破案的故事。一向以為這只是編造的,看了《昆蟲記》後發現,這個動畫片是真實的科教故事。讓我瞭解了螳螂是一種

無情的昆蟲,母螳螂竟會六親不認地把它的親人吞食掉,產卵後便再也不回來了,不管自我的親生子女能否健康成長!

在這本書裏,作者將專業知識與人生感悟融於一體,娓娓道來,在對昆蟲日常生活習性、特徵的描述中體現作者對生活特有的眼光。字裏行間洋溢着作者本人對生命的熱愛。

在這本書中,作者不是經過解剖等工序來完成自我的作品,而是親身溶入大自然,不顧野外冒險的危險,就好比描述黃蜂,作者很細緻地描繪了當時怎樣冒着危險去觀察黃蜂巢,又怎樣弄懂黃蜂的習性,寫得十分精彩趣味。

我十分喜愛《昆蟲記》這本書,沒事時我拿起它,沉浸在其中,彷彿和法布爾一齊探究昆蟲世界的奧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