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站在兩個世界的邊緣》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86K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站在兩個世界的邊緣》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站在兩個世界的邊緣》讀後感

《站在兩個世界的邊緣》讀後感1

《站在兩個世界的邊緣》和《生命的單行道》,兩本書的名字都那麼有詩意,也同時有一種悲壯和凜然。作者坦言:“上帝給了我太多理想,卻忘了給我完成理想的時間。”

他已經不在這個世界。

程浩,網名伯爵在城堡。知乎著名ID。最新或2022(歷屆)8月21日中午,走完了他短暫的20歲的一生。1993年出生後便沒有下地走過路,醫生曾斷定他活不過五歲。二十年間,不知道收到過多少張醫生下給病危通知單。病魔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什麼心臟衰竭、腎結石、腎積水、膽囊炎、肺炎、支氣管炎、肺部感染等等。”他寫道:“我想説,真正牛逼的,不是那些可以隨口拿來誇耀的事蹟,而是那些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微笑的凡人。”

我沒有登錄過知乎,所以此前從來沒聽説過這個“牛逼”的人。生前他已經擁有了一批粉絲。這兩本書,在他去世後的三個月,最新或2022(歷屆)11月出版,我今年4月從噹噹網買來,這幾天一直在讀。

由於身體原因,程浩沒有上學,從很小起,媽媽就教他讀書認字,10歲起,他閲讀了第一部長篇小説,自此開始了他如飢似渴的閲讀生涯。他每天的平均閲讀量是10萬字,閲讀了大量的中外作品。17歲左右,他開始寫作。兩三年間,他用變形的身體,寫下了44萬字的作品。

這44萬字絕對不是因為他的逝去而顯得很有價值,是他寫的文字本身具有很大的價值。雖然被疾病折磨的狼狽不堪,幾無體面,但是我看不到他任何的怨憤或憂傷,他自稱“職業病人”卻從不訴苦,他覺得自己牛逼的地方是“出生後便沒有下地走過路,醫生曾斷定我活不過五歲。然而就在幾分鐘前,我還在用淘寶給自己挑選二十歲的生日禮物”。這是他最新或2022(歷屆)的文字。其實,他並不喜歡“身殘志堅”,他坦白曾經迷惘,沉迷遊戲。而後來讀書寫作,也只不過“做了自己該做的、能做的”。

他的文字並不稚嫩,但是有個性,能感受到他的`率性與真誠,不人云亦云,時不時展現智慧的光芒,到處都體現他的悲憫情懷,甚至還有幽默。書本里有很多諸如“生命之殘酷,在於其短暫;生命之可貴,亦在其短暫”這樣格言警句式的程氏語錄。他把讀書當成習慣,他坦言喜歡漂亮的女孩,他標榜特長是吹牛。他不僅自己不計較上帝沒有給他時間完成理想,還常常盡力化解別人的煩惱。“別再把精力放在那些你力所不及的事情上面。把自己當作世界的‘切口’,從下一秒開始,改變自己,改變心態,改變時間,改變生活,改變……”

是啊,不要抱怨,可以抗爭;不要迷惘,必須積極。常常説某人身殘志堅,可是健康無疾的大多數,身健志堅了麼?上帝給了我們那麼多時間,是不是都忙得沒有了最初的夢想?一個人是不是享受了生命,有沒有活出自我,跟身體完整與否健康與否沒有必然聯繫。否則,怎麼會有行屍走肉這個詞?不論長短,上帝其實給了每一個人理想與時間,包括程浩,他在這個世界上認認真真地活過。

醒醒,醒醒,我們都站在兩個世界的邊緣,我們都走在生命的單行道上。

《站在兩個世界的邊緣》讀後感2

“生命之殘酷,在於其短暫;生命之可貴,亦在於其短暫。”——程浩

在還未面見這本書這作者時,我想多數人總會又有一陣感動浮上心頭。大不了又是一本在艱險時刻或陽光樂觀或悲情哀歎的僅是令人再對人生揭一層面紗的“感動書籍”罷。不幸之人,人間皆有之;不幸之人中的有幸之人,不幸之人中更有之。此類書,藉着令人潸然淚下的背景,圖一意境,不過爾爾。

只是,我一直信奉幾乎絕跡的奇蹟,也在這平凡人海中終有一現。

“從小到大,我最討厭別人給我貼什麼‘身殘志堅’、‘自強不息’這樣的標籤。看似是表揚,實則是歧視。活着,是每個人的希望;活得好,是每個人的慾望。……難道因為疾病,每個人就要活得垂頭喪氣、萎靡不振嗎?”

我們人人都在渴望電影電視熒幕上走了狗屎運的好運,明知上帝只會給那些寵兒以這樣的恩賜。卻總有人願相信好運會降臨。

只是真的僅僅如此?

母親説她上學時寫了一篇“第九座墳”的文章使得老師堅信她是從書上抄的。母親百口莫辯,已分辨不清當時的心情。

幾年前,我寫了一條説説安慰朋友,母親偶遇,詢問是轉發是原創,我昂起頭眼底放着異彩地説“原創。”母親不信,硬是要我再編一條。我才明白母親當初的滋味:有作品被認可的驕傲,有不被信任的失望……待再寫一條驗實後,再是什麼喜悦也沒有了。

有人承擔了幸運,便要有人承擔不幸。

饒是如今,我也不敢忘卻那時的滋味。匯為“悲哀”二字。

許我在此書已讀範圍中有限的心理中,瞭解程浩。

我想,首先是“有血有肉的真實”。

他對於《妞妞》所作的'評價是“虛偽”,對於《麥琪的禮物》評價令人感到他深深的不屑與失望,對於《童年》他只提出了阿廖沙的學習能力強。種種皆令人無奈。(各原因詳見原書)

他不會隱藏缺點“把自尊看得比命都重,人送外號:死要免死活受罪斯基。”他不會博同情,不會隱藏哀傷,不會將不滿掩埋。皆化為鋒利,直入人心。

再,是他不平凡中的平凡氣息,引向再次不凡。

他的不平凡,是他命運承擔的太重,依舊樂觀。

他的平凡,是他的真誠、幽默、陽光、善良也在像普通人一樣感受生活的幸福。

他的平凡中的不平凡,是他能一邊説“幸福就是一覺醒來,窗外的陽光依然燦爛”,一遍急切地尋找母親熟悉的背影。

最後,是“有靈魂的不真實”。

他有幻想、理想、夢想。他能就着“國家、世界隨着物質的增長而造成精神上貧乏”闡述他的想法。清晰、明瞭,又深入人心。

他和我們一樣地渴望光明

他的有血有肉、不平凡、不真實,已然不再是他自己口中説的“美麗世界的孤兒”了。

是啊,我們不能因為死亡是人生的終點就放棄生命的過程。

Tags: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