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書心得【精華】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65W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遇見未知的自己》讀書心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書心得【精華】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書心得1

當你接受自己的不幸,並從中學會微笑,你就是堅強的。當你克服了自己的恐懼,又去幫助他人克服恐懼,你就是勇敢的。當你承認自己有時會自欺,你就是真實的。當你不再需要用鏡子認識自己的美麗,你就是美麗的。當你所追求的不再逾越你的所有,你就是富足的。當你對自己未達的理想心平氣和時,你就是真實的你。讓我們閲讀此書,來認識一個全新的自己。

很喜歡張德芬的書,在她的書裏,晦澀難懂的心理學理論巧妙的通過故事甚至神話的'方式變成了淺顯易懂的語言,不懂心理學的人都能看懂,是很好的心靈脩行讀本。

我學會“臣服”即接受現已發生的事實,它是老天送給我的“禮物”。生活中發生的一些事情,我們會根據我們的經驗和掌握的知識去判定它,不管它帶給我們的是快樂還是痛苦,其實大多數是因為我們的思想導致的。很多事情,並不是它自然的發生,是我們自己的選擇,是我們自己選擇他們這樣的或那樣的發生。就像書中所説的,事件本身都是中立的,因為同樣的事情發生在不同人的身上,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快樂不快樂決定權在自己,事情的最後結果也是自己的選擇,和別人無關。不停的向外界抓取,去抓本不屬於我們的東西,當然會痛苦,當然會失落。要正視自己的想法,真正的快樂是自己給予自己的,別人給不了,也無法給予,不要找錯了方向。想要快樂,首先要平靜的接受生活中的不快樂,正視我們的不幸,學會“臣服”於自己不完美的人生事實,甘心的去接受,慢慢找到一條可以使自己喜悦的路,不在以前,只在當下。學習領悟、破除外在的種種不屬於我們的因素,帶着一顆感恩的心,感謝上天讓我們有機會接受他給予我們的一切不幸與幸運,使我們成長,使我們的人生更加精彩、神奇。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書心得2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

最初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淺顯的把它理解為兩個意思。

(1)外面只有你一個人,所有的事情都要靠你一個來完成,那意味有點像我的一樣。

(2)不要在意別人的眼光,就好像世上只有你一個一樣,勇敢一點,做更好的自己。

看完《遇見未知的自己》,才知道這話的意思是:外面沒有別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內在投身出來的結果。

這本書我看的既艱難又容易。容易的'是,它是一個銜接很順暢的故事,所以很好看下去。艱難的是,裏面有好多“專業的術語”甚至到現在我也理解不了;更艱難的是,看的時候有點點震動:原來,瞭解自己是如此痛苦的一個過程。有些時候,我好像感覺到自己所有的過去和思想都被顛覆了。

這本書我看的緩慢。靠着每天清晨公車上的時間終於把它啃完。如果可以,再看一遍當然是好的;而更好的是,要有人分享感受體會。

無意中在豆瓣上看到別人簡短的一句評論:“唯心論”。一瞬間,似乎是擊中了要害,潰不成軍。但轉念一想,唯心又怎麼樣?誰能證明唯物又是絕對正確的?

無論如何,我還是覺得這本書不錯,至少在某些方面給我們一些提示,讓我們做更好更快樂的人。它告訴我們真我就是愛、喜悦、和平。

書中的老人真好,不遺餘力的去幫助每個受傷的人。真希望自己也可以遇見他。可事實上,如果能夠勇敢一點,其實可以拯救我們的老人就是自己,對麼?

最後一章,老人寫給若菱的信,我很想安靜的親自敲打一遍。嗯。

親愛的孩子:

該是你展翅高飛的時刻了。我看到你的茁壯成長,心中有無比的喜悦。記得,要把你的祝福跟所有人分享,因為分享跟感恩一樣,分享出去的愈多,你回收的就愈多。又該是我雲遊四方的時候了,臨走前我總你一句話,記住——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

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內在的投射,就像鏡子一樣反射你的內在。當外境有任何東西觸動你的時候,記得,要往內看。看看自己哪個地方的舊傷又被碰觸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陰影還沒有整理好。不要浪費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變、不可抗拒的東西上。現在內在層面做一個調和整理,然後再集中精力去應付外在可以改變的部分。

記得,每個發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禮物,只是有的禮物包裝很難看,讓我們心懷怨憤或是心存恐懼。所以,它可以是一個災難。也可以是一個禮物。如果你能帶着信心,給它一點時間,耐心、細心地拆開這個慘不忍睹的外殼包裝,你會享受到它內在藴含着豐盛美好、而且是精心為你量身打造的禮物。

祝福你,孩子。

書中還有一個理論就是“心想事成的祕密”,通俗的説就是想什麼就會有什麼。那麼,好吧,只希望我們所有的遇見都是禮物。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書心得3

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是在網上,勵志的書看過不少,靈脩的書卻從沒涉及過,總覺得所謂靈脩總有些玄學的味道,看上去似乎有些“唯心”。然而,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了這本書的作者張德芬的説,從一個光鮮亮麗的新聞主播到一位為追求自己真相不辭艱辛跋山涉水的心靈脩行者的蜕變,讓我對所謂“靈脩”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從關注這個人,進而關注起她的作品來。而關於張德芬的作品,首推的應當就是這本《遇見未知的自己》,據説這是華語世界第一部身心靈小説,她用一個深入淺出的故事把多年來靈脩的心路歷程分享給大家。

這本書教會咱們如何愉悦地生活,走出困境,如何循序漸進地改變生活,使之更加完美。她以小説的形式來向人們講解和詮釋一個個耐人尋味又貼近生活的道理,感覺很個性。人生,在瑣碎的細節中,讓天性的純真蒙塵,不能再以純真明亮的'眼睛注視身邊的人事和這個世界。競爭和自由主義經濟模式,極大地放任了人性私慾的膨脹,於是,人就陷入到貪婪和佔有的漩渦之中,正如書中主人公若菱所言“活着好累!”,以至於漸漸累到失去自己,以至於連“我是誰”這個基本問題都看不起清楚的地步。正正因失去了真實的自己,追求的是內心真實需要以外的東西,因此,佔有得越多,迷失得越嚴重,內心就更加迷茫痛苦。因此,不管是在工作中,還是家庭中,壓力越來越大,失望越來越多,因此越來越多的人常常困惑——我為什麼常常不愉悦?

書中一位老者給出答案:那是正因咱們失落了真實的自己,沒有學習並領悟用潛意識的方式去處理情緒。記得老人的教導:“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現,你不是你的成功,你不是你的失敗。這些外在的東西,絲毫動搖不了你那個內在的真我,看清楚小我的虛假認同。”咱們常常用許多的信念、價值觀、態度、標準,來約束自己,也來衡量、批判他人。這些就是咱們每日所想的基礎,但是咱們從來不去檢測咱們思想的基礎,從來不去檢測咱們思想的正確性。生活中發生的一些事情,咱們會根據咱們的經驗和掌握的知識去判定它,不管它帶給咱們的是愉悦還是痛苦,其實大多數是正因咱們的思想導致的。很多事情,並不是它自然的發生,是咱們自己的選取,是咱們自己選取他們這樣的或那樣的發生。就像書中所説的,事件本身都是中立的,正因同樣的事情發生在不一樣人的身上,就會產生不一樣的結果。

當情緒不好時,請默唸:“我看見我尋求被虐待的痛苦感受,我全心地接納這種感受,並且放下對它的需要。咱們人受苦的最大的原因,就是抗拒事實。臣服的第一步,就是要先看到自己的抗拒,而且看到自己的抗拒是徒勞無功,無濟於事的。因此,我不會繼續在上方撒鹽。我會發奮讓傷口好好癒合,使自己的情緒和心靈恢復健康。”愉悦不愉悦決定權在自己,事情的最後結果也是自己的選取,和別人無關。不停地向外界抓取,去抓本不屬於咱們的東西,當然會痛苦,當然會失落。要正視自己的想法,真正的愉悦是自己給予自己的,別人給不了,也無法給予,不好找錯了方向。想要愉悦,首先要平靜的理解生活中的不愉悦,正視咱們的不幸,學習並領悟“臣服”於自己不完美的人生事實,甘心地去理解,慢慢找到1條能夠使自己喜悦的路,不在以前,只在當下。

當然,愉悦不等於膚淺,恰恰相反,真正的愉悦,來源於對性命深刻的認識和明白。從這個好處上説,思考、孤獨、痛苦、彷徨、堅持、執著,就是獲得人生愉悦的必由之路。只但是,要有技巧,能夠使自己在恰當的時候,陷入沉思,感受孤獨;又能夠在恰當的時候,打開心懷,投入生活,變得真正的開心愉悦

《遇見未知的自己》咱們就應給自己一個機會,讓自己和自己的內情緒感交流一下,看看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自己的人生位置到底在哪裏,咱們每個客體其實都是“李若菱”,咱們都迷茫過,咱們都徘徊過,但請給自己一個機會,和“智者”來番對話吧……

書中給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是“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沒有人能知道自己最終會走到哪裏,但是總能夠確定想去的方向。無論身處力爭上游的快跑階段,或逢人生變故減速慢行的彷徨時刻,或是看盡千山萬水絢麗歸於平淡的躊躇關頭,面臨着其中許許多多的喜怒哀樂,唯有持續關照內心並惜福感恩的心態,一切才會走向完美。

這本書裏有很多很棒的提示、指引、提問和探索。如果你的人生正在不知何去何從,不如拿起《遇見未知的自己》,它將成為你的一份人生地圖。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書心得4

《遇見未知的自己》應該算是我看的第一本靈心小説。作者在自序中寫到:如果你在追尋人生的答案,或是在嘗試解決人生的一個難題,或是你正處在一個停滯的階段,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走,也許就在本書的字裏行間,你會有心領神會的一刻,因而答案自動浮動。我有同樣的問題存在,於是抱着希望讀了這本書,讀完之後心中有很多感觸。

書中的老人其實就是一面鏡子,映照出我們心態的不合適,繼而指引我們反求諸己,修心、正心、養心,擁有好的心態。老人説:我們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不清楚自己是誰,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其實人生就是一場戲,這個內在真我不會隨你的身體而生,也不隨着死亡而消滅,它可以目睹、觀察人世百態,欣賞日出月落,雲起雲滅,而歲月的流轉,環境的變遷,都不會改變它。老人還告訴我們:每個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都是一個禮物,只是有的禮物包裝的很難看,讓我們心懷怨憤或是心存恐懼。所以,它可以是一個災難,也可以是一個禮物。如果你能帶着信心,給它一點時間,耐心、細心地拆開這個慘不忍睹的外殼包裝,你會享受到它內在藴含着豐盛美好,而且是精心為你量身打造的'禮物。

下面談談書中主要的觀點與我的看法。

1、從古老的問題“我是誰”開始,當然書中的老人也不會告訴你這個千古之謎的答案,“我是誰”“我到底要什麼”“我們為什麼常常不快樂?”三個問題帶我們進入,告訴我們“我們所有人受苦的根源就是來自於不清楚自己是誰,而盲目地地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我們平時都戴上了太多的面具,似乎很少是活在真我中。

2、書中介紹了吸引力法則:“如果一個人充滿了快樂正面的思想,那麼好的人事物會和他共鳴,被他吸引;反之亦然”。其實,這個就是潛意識法則中的信念的力量。

3、我們不斷重複的行為、情緒、思考模式,造就了神經細胞之間的網絡佈線系統,這就是我們人生腳本或人生模式的成因。

4、臣服:就是看到自己的抗拒,接納自己與外面的所有一切,包括負面的一切,沒有評判沒有目的。

5、很好的結尾語:“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內在的投射,就像鏡子一樣地反映你的內在。當外境有任何東西觸動你的時候,記得,要往內看。”

我們不知道命運可以改變,我們所做的,就是去和現實抗爭、對現實不滿、想要改變他人,改變環境,但卻是徒勞無功,反而適得其反。我們不知道一切的問題都是出在自己身上,只要改變了自己,改變自己的心境,所有的外境,包括人、事、物都會境由心轉地隨之改變。我們每個人都需要一面鏡子,正如智者的指引,讓我們擁有好的心態,力量是在我們自己手中的。正如女主角若菱最後能夠在智者的指點之下,改善內在的狀態,進而改變了外在的世界,就像春蠶破繭而出,迎風飛揚。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書心得5

《遇見未知的自己》,簡單的故事,簡單的道理,讀起來很輕鬆的口袋書,像一個老朋友突然的造訪,推杯換盞之間互相聊聊得失榮辱,感慨下彼此的改變,第二天昏昏醒轉,揮揮手繼續走自己的路。也許大部分的道理都這樣吧,嘴上縱有千言,心中實無一策,只是在找一個知曉自己的人好好傾訴一番罷了。彼此都非常明白,我們只是有些疲乏,找到地方歇歇當然是好的,但是路還得繼續走下去啊。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這句是整本書印象最深的一句話,諸事繁雜,一天天的生活裏,似乎什麼都是新的,又似乎什麼都發生過,有驚喜,也有波折。人潮洶湧,被推着走了很長一段路,仔細想想,還真覺得其實我們所認識的世界,也僅僅只是根據自己不那麼穩定的臆想,自己加工出來的概念。那些讓你快樂或者不快樂的精神因素,大多也只是幻覺。反正對世界的認知也是糊里糊塗,想法子讓自己高興一點就是了唄。書中的道理我們都懂,無外乎是説要忠於自己內心的感受,《阿甘正傳》裏面講説:"我不覺得人的心智成熟時越來越寬容涵蓋,什麼都可以接受。相反,我覺得那應該是一個逐漸剔除的過程,知道自己最重要的是什麼,知道不重要的東西是什麼。而後,做一個純簡的人。"如果那個"未知的自己"真的存在自己的身體裏,那我想他應該有着像阿甘一樣簡單的人格,知道為什麼而奔跑,又該因什麼而停下,大方地承認人生中的確存在自己完全無能為力的`事情,總有回不去的時光,你應該出現卻缺席的地方,你愛卻不愛你的姑娘,而這一切的一切都會隨着時間的風吹落到他們該去的地方,我們能做的就是誠實的面對自己,認真且豁達的生活,認識到一生是如此短暫,生命隨時都會終止,命運是大海,當你能夠暢遊時,你就要盡情遊向你的所愛,因為你不知道狂流什麼時候會到來,捲走一切。

顧城説,"一個誠實的人是從不面對選擇的,那條路會永遠清楚無二的呈現在你的面前,這和你的憧憬無關,就像你是一顆蘋果樹,你憧憬結橘子,但是你還是誠實的結出蘋果一樣。"這個"自己"不是你的願望,不是你的想象,不是吹來又吹散的風,他是大地,無論走到哪裏,做了什麼,都還在自己的命中。我們堅持着固執的理想,保持着難填的匱乏感,牢記着那些撕扯神經的遺憾,也許所愛的已不是彼時的種種,但為其付出的熱情,也將我們的生命堆疊得精彩豐饒。它們代表着對平凡的生活中的一次次勇敢超越,就像一座神廟,即使荒蕪,仍是祭壇。某一天,我們站在某個路口,閉上眼睛,也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方向。

生命本來就是一場迴歸,一次求證自己的冒險,越活越明白自己到底應該是誰,從而堅決地從自身處境掙脱,不再計算利弊得失,全身心的投入對生命本質的塑造之中,我們的一切品質、一切願望都在這場對質中獲得意義。這本書本來也沒有講述什麼真理般的深意,只是隨着故事的演進,試圖讓讀者撥開繁蕪,看見這真實的生命罷了。水滸裏面寫魯智深最後的結局用的一句偈語:"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枷,這裏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講的就是這種頓悟,對自己的知曉與放下。所有的糾纏阻擋,新傷舊恨在這種認識之下就不再重要了,魯智深是真性情,而這種真性情是相通的,明白的人似乎自然就會明白。

曾經聽説一個佛教典故,迦葉見佛祖拈花不語,破顏微笑,那或有時,我們見到那另一個自己,也會有那樣的自在圓融吧。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書心得6

當你閲讀了張德芬的《遇見未知的自己》,就會發現我們身上的一些祕密,經過觀察和思考,你會意識到大多數人都不是能夠掌控自己的',因為他們被外在的一些東西所左右,例如身體和情緒。如何學會掌控自己,是這本書的主題,為此可以學會心靈的修行。

作者寫道:什麼樣的人最有魅力?我愈來愈覺得,答案就是,內心有力量的人。什麼叫做“有內在力量”?就是遇到困難,碰上痛苦時,能夠坦然與自己的負面情緒相處。讀後感.這段話揭示了生活中的一些現象,身邊的大多數人在遇到困難和挑戰時,都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緒,立刻會變得憂心和沮喪,這不利於自己理性的看待問題,解決問題。

閲讀過遇見未知的自己,我們會學習會掌控自己的情緒,讓自己變得理性和智慧,創造出更加美好的人生!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書心得7

《遇見未知的自己》,讓我知道世上只有三件事:老天的事,他人的事,自己的事。老天的事指的是老天爺安排好的、人力無法改變的事實。對待這樣的事,我們只能順應自然、遵其規律,不與之抗衡,內心平和,要淡然悦納。他人的事,是指不是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即使是自己的家人,那也是別人的事,我們不能掌握,只能像書中所説擔心是最差的禮物,不如給他祝福吧!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管好自己的事情,覺察自己的心聲,修心養性,尋找內在的真我。

《遇見未知的自己》,告訴我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所有外在的事物都是你內心投射的結果。所有讓你心理上不舒服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們對事件的想法,和圍繞這個事件所編造的故事。我們費力的在別人和外界尋求答案,結果卻徒勞無功,因為我們找錯了方向,答案不在外界,而在內心。生命本是來無影去無蹤,無法臆測也難以捉摸,無論是在身處逆境茫然徘徊之時還是看盡繁華歸於平淡之際,唯有抱持觀照內心並惜福感恩,一切真相才能水落石出。

《遇見未知的自己》揭示了一個不變的真理,那就是要學會臣服。愛過、通過、哭過之後是臣服的體驗發生了就是發生了,就像時光無法倒流一樣,所以要學會臣服。但這臣服,不是臣服於人,而是臣服於事。不是讓我們做軟弱的人,而是要學會接受!因為越是你抗拒的就越會持續,當你真正放開的時候,你就會覺得一切都會是另一種結局。我們的思想總是在過去或者未來,但是我們的身體卻永遠是在當下的,所以我們要活在當下,學會傾聽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和身體聯結,那將會是一種難以想象的力量!這本書我覺得它教給我的理念是,能讓我把心情不愉快的長度和深度大大縮短和降低,我想這已足夠。人生旅途繁雜紛沓,置身其中才知那是獨來獨往的終身體驗沿途的浮光掠影,何嘗不是為了成就我們或豐饒或貧瘠的內在?讓我們就像那隻看見彩虹的狗一樣,在谷底驚見陽光。我希望有一天我也能看到自己:站在青青的草地上,徐徐的微風裏,蔚藍的天空下,看着我,輕輕的微笑。

從這本書中我還要學習做到如下四點:

一、我要學會做情緒的主人,不做情緒的奴隸

如果你每次都因為一些小事情生氣,那麼,你就是每天都在重複地為那張神經網接線和整合,這就變成你的一個情緒模式。以後只要你碰到一點不合心意的事情,你的第一個反應,就是習慣性的生氣,而這種習慣性,讓我們幾乎已經沒有停頓的'意識,並且久而久之,我們的身體器官會對這種情緒反應產生特定的胃口,會產生飢餓感。我們會對生氣上癮,這是多麼不可想象的事情啊,以前只要生氣,我們都會責怪讓我們生氣的人,我們認為是他們所做的事情讓我們生氣,我們從來不會從自己身上找問題,我們從來沒有意識到很有可能是我們自己身體的細胞有生理需求而導致我們生氣,而長壽的人,都是內心平靜的,情緒不容易受其他人影響的人。

所以,當我們遇到不高興的事情想要發脾氣的時候,一定要先停下來三分鐘,想想這件事情是否有它好的地方,想想我們是否真的準備為此生氣,想想我們生氣了是否對事情就有所改變,想想這個時候是生氣好,還是思考如何解決問題好,慢慢的,我們就會學着控制自己的情緒,而不是讓自己的情緒隨性而發,甚至無法控制,這就叫不當自己情緒的奴隸。而只要你瞭解到生氣也會上癮的時候,想必你第一個念頭就是我要擺脱這種癮症!

二、改變自己,就是改變你周圍的人

我們生活在這個社會,就脱離不了各種各樣的關係,很多時候,我們和一些人似乎總也相處不好,總是覺得別人對我們太苛刻,和我們對着幹。殊不知,我們自己也是這樣對別人的,你用什麼樣的方式對他人,他人就會用什麼樣的方式對你。還有些時候,我們會較真為什麼非要我先改變?為什麼不是別人先改變?其實誰改變都不是問題,問題是,你認為你的某種關係是否正常,是否願意從中得到益處。只要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心境,所有的外境,包括人、事、物都會境由心轉地隨之改變。書中的主人公,是一個夫妻關係、婆媳關係以及工作上有存在很多問題的女人,當她得知改變自己就可以改變周圍的人的時候,她也不相信,抱着試試的心態,終於解決了婆媳關係、夫妻關係並轉變了工作上的劣勢。為他人着想,就是為自己着想,同樣祝福他人,就是祝福自己。

三、善待自己,讓自己內心強大。

善待自己,不僅是讓自己吃好喝好,更是要為自己的心念做一些事情,因為這些事情可以讓我們內心平靜,得到喜悦!我們的幸福,快樂的感覺,是從內而外的,不是僅僅依附於一些外在事物的。定下心來問問自己的內心呢,到底想要什麼?到底需要什麼?從小到大,沒有人教我們如何夢想更好的人生,我們或者根本不敢夢想更好的人生。我們可能從小就被大人批評自己這裏不好,那裏不好,但是現在我們長大了,不是以前那個人雲亦云的小女孩了,我們可以分清楚對錯,可以看的到自己的優缺點,別人的優缺點,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所以,接納自己,發自內心的愛自己,只有這樣,才能強大自己的內心,才不會苦苦地從外面尋找愛來填補自己。內心強大了,即使遇到不順心的事情,也可以很快恢復的人,而你周圍的人也會變得更加愛你了!

四、臣服已經發生的事情,專注可以努力改變的事情

人生來就是不平等的。有些人生於官宦之家,生來很多東西都不需要操心,有些人出生貧苦,所有的事情都需自己努力,可能努力了也未必就比別人強。很多事情我們無法選擇:我們的出生,我們的相貌、個頭,我們是否對這些已經確定無法改變的事實耿耿於懷,無法釋懷嗎?即使你對此不滿意,不斷的埋怨,難道就對事實有所改變嗎?事實就是最大,因為已發生的事情是不能改變的。如果你不能接受它,就好像拿頭在撞一面牆壁,而希望能把它撞開,結果當然是無濟於事。《沉思錄》上有一句名言就是:人會受苦的最大原因,就是和事實抗爭!看了這本書,我學會了臣服已經無法改變的事情,而專注當下可以努力改變的事情。其他人的事情,老天的事情,我無法控制,我臣服,我接納,而我能控制的,就是我自己,就是當下我能做的事情,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最有效的方法。當一個人有這樣的思想的時候,整個人,真的變得很平靜,遇到事情也不會像以前那麼心急火燎,而是努力想辦法解決,這個時候事情往往會出現意想不到的轉機。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書心得8

遇見這本書是命中註定:

當時的我跟隨我的朋友參加了美國一款保健食品X利的學習會場,那裏都是想賺錢自己當老闆、不想把命運交給單位領導、或正在人生路上尋找自己終生奮鬥的目標的人們、它屬於直營,沒有加盟、你自己就是老闆、我總説它是一種合法的傳銷。所以於你自己來説想掙得多就得努力,你“值多少錢”再也不用別人來給出“定價”。然而銷售就是這樣,人們寧願花大價錢去買出廠價低廉、經過和宣傳之後價格翻了N倍不止的產品也不願意去買原廠價格的產品。並且往往還不理解你,對產品產生懷疑。這就需要代理這些產品的人有着強大的心理。有足夠的能量去面對世俗的不認可與懷疑。我就是在這種情形下遇到了這本書。

整書中有寫到我們都曾有過的體驗:情緒的馬車有時會不聽我們身心的`指揮,亂闖亂撞,擰也擰不過來。我們常常抱怨着當下的煩惱,恐懼着未知的將來,我們常常會為朋友雞毛蒜皮的小事而糾結,會為愛人不曾考慮自己的感受而抓狂。我們都想成為理想中應該成為的那個人,但諸多情緒的能量總在身體裏妄自奔走,在某個不受控制的時刻轟然爆發。這些情緒都是一種能量,尤其對孩子來説,一些天生的恐懼,所求不得的憤怒,失望落空的悲傷,都只是一種自然生命能量的流動而已,它會來,就一定會走。

其實問問自己:我們有多久,不曾感覺到愛,不求回報的愛?我們又有多久,不曾體會到喜悦,由內而外散發的喜悦?身心的困境,所有的一切,根源卻是我們內在投射的結果。拼命工作、酗酒、抽煙、各種癮症、看電視、追星族、過度運動、幫助別人、不停的讀書、學習、泡夜店、換伴侶、換工作、在生活中製造各種戲碼。只是為了逃避那些潛意識裏不被允許的特質,壓抑久了就形成了“陰影”。這些被我們壓抑下去的陰影,都是沒有釋放的能量,儲存在我們的細胞記憶裏。它們不時會浮上台面,造成我們的困擾。

其實,“每個發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禮物,只是有的禮物包裝得很難看,讓我們心懷怨憤或是心存恐懼。所以,它可以是一個災難,也可以是一個禮物。如果你能帶着信心,給它一點時間,耐心、細心地拆開這個慘不忍睹的外殼包裝,你會享受到它內在藴含着豐盛美好、而且是精心為你量身打造的禮物。

記住: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在我們每個負面的情緒後面,都有一個支持它的思想。因為情緒是身體被我們思想刺激之後而產生的反應。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書心得9

我在暑假裏閲讀了教師摧薦的這本《遇見未知的自已》,説實在的,只讀了一遍,對書的資料也沒能真正地理解透徹,只明白讀完後,心靈變得寧靜了。

書中提到,這天底下就三種事:老天的事、他人的事、我的事。説得多好啊!我且不説老人講得多有道理,就拿自已來説吧,暑假偶爾去打打麻將,這不就有了以上的三種結果了:去打麻將是我的事,能否贏錢輸錢是老天的'事,別人是否從我這贏到錢是他人的事。反正我把打麻將當成是娛樂的一種方式,它也是我其中的一項興趣愛好。這樣一來,不管結果如何,我都成不了“自已思想和情緒的奴隸”。所以感悟:心態很重要!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各種麻煩和困擾:工作環境不稱心,事情處理不公平,期望中的事情落空,先進評比沒有份,自已工作辛苦沒有得到領導的認可,受冤枉挨批評等等。對這類事情,如能堅持進取心態,心裏就會想得開,心胸也就會豁達,這樣就能妥善對待、處理好這些事情,使工作順利,心境舒暢。

我們享受生活,要建立進取的心態,多從正面看問題,樂觀地對待人生,樂觀地理解挑戰。這對一個人的為人處事至關重要。心態是後天修煉的,我們完全能夠經過修煉我們的心態來成就我們的事業,改變我們的人生,讓生活的每個角落都鋪滿陽光!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書心得10

最近看了本書,朋友推薦的,書名是《遇見未知的自己》,講述的是關於都市身,心、靈脩行的書。

這本書教會我們如何快樂地生活,如何走出困境,也教會我們如何循序漸進地改變生活,使之更加美好。她以小説的形式來向人們講解和詮釋一個個耐人尋昧又貼近生活的道理,感覺很特別。人生,在瑣碎的細節中,讓天性的純真蒙塵,不能讓我們再以純真明亮的眼睛注視身邊的人、事和這個世界。競爭和自由主義經濟模式,極大地放任了人性私慾的膨脹,於是,人就陷入到這些貪婪和佔有的漩渦之中,正如書中主人公若菱所言“活着好累!”,以至於累得漸漸失去自我,以至於到連“我是誰”這個基本問題都看不清楚的地步。正因為失去了真實的自我,極力追求內心真實需要以外的東西,所以,人們佔有得越多,迷失得就越嚴重,內心也就更加迷茫痛苦。所以,不管是在工作中,還是家庭中,壓力越來越大,失望越來越多,因此越來越多的人常常困惑——我為什麼常常不快樂?

書中一位老者給出答案:那是因為我們失落了真實的自己,沒有學會用潛意識的方式去處理情緒。在生活中,我們常常用許多的信念、價值觀、態度和標準來約束自己,也用這些來衡量和批判他人。這些是我們每日所想的基礎,可是我們從來都不去檢測我們思想的基礎,也不去檢測我們思想的'正確性。生活中發生的一些事情,我們會根據我們的經驗和掌握的知識去判定它,不管它帶給我們的是快樂還是痛苦,其實大多數是因為我們的思想導致的。很多事情,並不是它自然的發生,而是我們自己的選擇,是我們自己選擇他們這樣的或那樣的發生。就像書中所説的,事件本身都是中立的,因為同樣的事情發生在不同人的身上,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書中給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是“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沒有人能知道自己最終會走到哪裏,但是人們總可以確定想去的方向。無論是力爭上游的快跑階段,或者是人生變故減速慢行的彷徨時刻,或是看盡千山萬水絢麗歸於平淡的躊躇關頭,我們都會面臨其中許許多多的喜怒哀樂,唯有保持惜福感恩的心態,一切才會走向完美。

我們要記住,每個發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禮物,只是有的禮物包裝得很難看,讓我們心懷怨恨或是心存恐懼。所以,它可以是一個災難,也可以是一個禮物。如果你能滿懷信心,給它一點時間,耐心,細心地拆開這個慘不忍睹的外殼包裝,你會享受到它內在藴含着豐盛美好,而且是精心為你量身打造的禮物!只想説一句,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書心得11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

最初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淺顯的把它理解為兩個意思。(1)外面只有你一個人,所有的事情都要靠你獨立完成。(2)不要在意別人的眼光,我走我的路,讓別人去説吧!

讀完本書後才知道其意是:外面沒有別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內在投身出來的結果。

然“唯心論”一詞在心中慢慢滋長。一瞬間,似乎是擊中了要害,潰不成軍。但轉念一想,唯心又怎麼樣?誰能證明唯物又是絕對正確的?

無論如何,我還是覺得這本書不錯,至少在某些方面給我們一些提示,讓我們做更好更快樂的人。它告訴我們真我就是愛、喜悦、和平。

書中的老人真好,不遺餘力的去幫助每個受傷的人。真希望自己也可以遇見他。可事實上,如果能夠勇敢一點,其實可以拯救我們的老人就是自己,對麼?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內在的投射,就像鏡子一樣反射你的.內在。當外部環境改變時,發生各位不如意之事時,記得,要往內看。看看自己哪個地方的舊傷又被碰觸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陰影還沒有整理好。不要浪費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變、不可抗拒的外在東西上。現在內在層面做一個調和整理,然後再集中精力去應付外在可以改變的部分。多麼平和、樂觀、現實而健康的心態啊!

記得,每個發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禮物,只是有的禮物包裝很難看,讓我們心懷怨憤或是心存恐懼。所以,它可以是一個災難。也可以是一個禮物。如果你能帶着信心,給它一點時間,耐心、細心地拆開這個慘不忍睹的外殼包裝,你也許會享受到它內在藴含着豐盛美好、而且是精心為你量身打造的禮物。 讀着讀着,突然發現與塞翁失馬焉知禍福卻是同理。

於是印證了一個理論就是“心想事成的祕密”,通俗的説就是想什麼就會有什麼。那麼,好吧,只希望我們所有的遇見都是禮物。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書心得12

如果問人的一生在追求什麼?大多數的人會回答,每個人都在追求財富,權利,健康,愛和快樂。其實所有的這一切用五個字就可以代替——愛,喜悦,和平。

最近在讀一本書《遇見未知的自己》,看到它的時候最初是被舒服的裝幀設計吸引的,所以決定要看她。很直白易懂,在平實的故事裏面倒是的確潛藏着些生活的啟示和思考,不像書評家渲染的那樣濃烈,但也的確不賴的感覺。

常説思想決定態度,態度決定行為,行為決定命運——

我開始過一種迴歸地面的生活,我想自己還是喜歡貼着地面,踏實,安全感;我可以從點點滴滴的.努力中看到自己的成長,開始正視自己的缺陷和優勢,不必為短板自卑而不前,也不必為長板自傲而離羣索居,人畢竟是羣體性的社會動物,要學會在人羣中活出自己的人生;

生活的喜悦與否取決於自己的內心,無論遇到怎樣的困惑和劫難,都請記住:今天的行為決定明天的能力,未來並不是虛無縹緲,而明天的自己絕不會是今天的這個自己!

我想,所謂成熟,應該就是一種淡定和自然——不為物喜,不為己悲。不拍被別人喜歡,也不怕被別人討厭,因為,我們只不過就是自己!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書心得13

《遇見未知的自己》是一本關於身心成長的小説。作者張德芬以其樸素的筆觸揭示了人們煩惱和痛苦的深層原因,用平實而樸素的語言詮釋了深刻的人生道理。

書裏解釋了我們一生追求的東西,但只能用五個字來表達,那就是愛!喜悦!和平!為什麼這麼努力了,還是追求不到想要的幸福?真我與愛、喜樂、平安是什麼關係?為什麼我們要遠離真實的自己?我們不是每天都在演戲嗎?演各種角色,但是我們願意演多少?為了在這些生活劇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我們每個人都必須根據當地的情況戴上一些面具。這是我們看不到真實自我的原因之一嗎?我也這麼認為我也同意這個觀點。

所有的人和事都是你內在自我的投射,就像鏡子一樣反射着你的內在自我。當外界有什麼東西觸碰到你的時候,記得往裏看,看看自己的哪一面又被觸碰到了,看看哪些陰影沒有整理好。不要把精力浪費在外在的、不可改變的、不可抗拒的事情上。首先在內心層面做一個調和,然後把精力放在應該付出什麼,外部能改變什麼上面。因為我們所有痛苦的根源,都來自於不知道自己是誰,盲目的執着和追求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快樂取決於外在的`東西,所以一旦讓你快樂的情境或事物不再存在,你的快樂就會消失。而快樂,則是由內而外的綻放,從你的內心油然而生。所以一旦你擁有了,外界也拿不走。

所以,如果一個人充滿了快樂積極的思想,那麼好的人、好的事、好的事都會和他產生共鳴,被他吸引。同樣,如果一個人總是悲觀、憤世嫉俗,那麼他身上發生不好的事情也就不足為奇了!這大概就是書裏説的味道相近,物以類聚的原因吧!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書心得14

第一次接觸這本書,是老友推薦的。這是一本心理學書。最喜歡裏面的一句話:“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很多時候,我們更多的是關注別人,卻忽略了自己。

主要講述名校畢業的女白領若玲經歷的風風雨雨,以及她與一位老人的對話。由此教會我們去探索內在的自己,讓我們逐漸瞭解內在的本質,讓我們越來越接近最真實的自己。

在書中,作者從身體、情感、思想、身份四個方面進行談心,提出有效且有針對性的意見,通過團隊諮詢、個體療愈,或實踐經驗,幫助解決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並進一步治癒你的心。無法預知未知的自己,只能用勇氣去解決當下的.問題,期待未知的自己和人生。當事情發生的時候,多看看自己,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認清最真實的自己。我曾經上過修行班。我還記得老師説過的一句話。一個人最重要的是認識自己,發現自己,探索未知的自己。

其實無論是在書中還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都要相信:“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問題是會自行消失的,遇到問題就要去面對,去面對,去放下,去解決它。”如果看完這本書,你可能會更加相信,與自己的勇氣相比,任何事情真的都不算什麼。

很多時候,不同的人在面對問題的時候會有不同的想法,但相同的是:成功者往往能夠克服膽怯,鼓起勇氣去解決問題。希望看到這些的你也能做到。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書心得15

我特別喜歡《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它是一本有關身心靈成長的小説。作者張德芬以其深入淺出的筆觸,揭示出了困擾人們的煩惱痛苦的深層的原因,以通俗易通、平實樸素的言辭解讀了深刻的人生道理。它雖然沒有華麗的文字,但是充滿智慧。讀完之後,你真的會覺得人生沒有什麼過不去的坎兒。

書中講解我們人類一生所追求的東西,也不過五個字就可以表達,那就是愛、喜悦、和平。為什麼我們這麼努力還追求不到自己想要的幸福?真我和愛,喜悦,和平之間又有什麼樣的關係?我們每個人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然而在這各種的角色戲份中,有多少是我們心甘情願演出的?為了演好這些人生大戲的不同角色,我們每個人都要因地因時地戴上一些面具,難道這就是我們看不見真我的原因之一?我想是,我也認同這樣的觀點。

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內在的投射,就像鏡子一樣的反映你的內在,當外境有任何東西觸動你的時候,記得要往內看,看看自己哪個方又被觸碰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陰影還沒有整理好。不要浪費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變,不可抗拒的東西上。先在內在層面做一個調和整理,然後再集中精力去應會付外在可以改變的部分。因為我們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來自於不清楚自己是誰,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快樂是取決於外在的東西,那麼一旦那個令你快樂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以後,你的快樂也隨之消失了。而喜悦不同,它是由內向外的綻放,從你內心深處油然而生的。所以一旦你擁有了它,外界是奪不走的。

所以如果一個人充滿了快樂、正面的思想,那麼好的人、事、物都會和他起共鳴,而且會被他吸過來。同樣的,如果一個人老帶着悲觀、憤世嫉俗的思想頻率,那麼難怪這個人常有倒黴的事發生在他身上了!這大概就是書中提到的臭味相投、物以類聚的道理!

這本書會讓我們驚鴻一瞥那個一直都在的深層的自己,如此的陌生又熟悉,讓我們和自己真是的源頭越來越近,迴歸真我的自認狀態,人生從此變得富有創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