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有關《朱子家訓》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58W

有關《朱子家訓》讀後感1

《朱子家訓》以聊聊數百字能成為儒家經典之作,幾百年為世人説重的原因,也才明白學校老師要求我們學習的良苦用心。且不説《朱子家訓》藴含豐富,深意綿長,就看它全篇以對偶句連成,實具韻律之美,讀來朗朗上口。

有關《朱子家訓》讀後感

比如裏面的“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户,必親自檢點。”

它教我們勤儉。“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這句話已經廣為流傳。勤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物質生活極大改善後的今天這更是不能丟棄的珍寶。任何一件不起眼的物品都是大自然的賜予與人類勞動的結晶,都有它獨特的價值,不可浪費;生產勞動區別了人和動物,是人類生存的必須。因此,節儉與勤勞是人最基本的美德。

它教我們思考。“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正如“居安思危”,生活中沒有一帆風順,學會思考,有遠見,是成功所需的。

它教我們交友。“狎暱惡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則可相依。”與那些為人不良的惡少交往,長久必會被其説累,與老陳有德人交往,危急的時候就可以依靠,這也是孔子所説的交友之道。可見慎重交友,對自己對他人,都是十分重要的`。

它教我們傾聽。“輕聽發言,安知非人之譖訴,當忍耐三思;因事相爭,焉知非我之不是,須平心暗想”是的,我們要善於傾聽,做領導的尤其要如此,但傾聽不等於輕信它教我們寬容。“凡事當留餘地,得意不宜再往。”待人要學會寬容,學會給別人機會,一個寬容的人胸懷必定如大海般寬廣,這樣的人才是平和的人,她的心才會常有安寧。為人不可存有妒忌之心,見不得比自己好的人永遠生活在妒忌的煎熬裏,這不僅會傷害別人,更會傷害自己,所以,“人有喜慶,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禍患,不可生喜慶心。”

《朱子家訓》在此時就不僅僅是家訓了,更是一部鞭策個人行為的箴言,以此訓律自己,規範自己。

有關《朱子家訓》讀後感2

《朱子家訓》雖只有寥寥數百字,卻以通俗易懂的文體表達了深刻的治家之道,是儒家的經典之作,幾百年來,為世人所重。

在今天看來,《朱子家訓》更是一部家庭教育,培育子女完善人格,接受傳統文化的讀本。在書中,你可以品味到“事師長貴乎禮也,交朋友貴乎信也”的禮節與信義。“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的睿智。“凡事當留餘地,得意不宜再往”的寬闊心胸……

“勿營華屋,勿謀良田”,“得意不宜再往”,不可否認,慾望給了我們前進的動力,人的慾望是無止境的,它就像一株生命旺盛的草,只要有適宜的條件,便會恣意生長。大千世界,紛繁複雜,好精彩。於是我們匆忙穿梭於市井繁華,為了名與利奔走,身心疲憊,或許沒有人想過也沒有閒暇去想過要暫停一下腳步,更沒有多少人能明白自己究竟在苦苦追尋着什麼,他們就這樣走着,得到着,得到自己認為他們想要或該擁有的東西。

然而,沒有一個人可以真正擁有所有。

蒙特奎爾曾經説過:“如果我們追求幸福也就罷了,實際上我們追求的是比別人幸福。”不錯,一個小小的“比”字,讓無數架天平失衡了,讓無數顆心勞累了。應該學會知足,知足常樂。在喧囂奔走中留出一些時間,陪陪為自己操勞了半輩子的雙親,體貼關愛所愛的人,問候一下朋友……有時候,幸福就是這樣。

中國優秀文化,優秀傳統很多都包含在裏面,如果一個民族缺失了自己的文化,而去捧讀外國文化是非常可怕的。東方悠久的文化,被我們曲解和遺忘得太多了,而在我們的周邊國家卻保存得很好。要想中國在世界之林有一席之地,就要發揚我們的本土文化,讓老外來學習我們。

有個美國教育家聽説中國2·5億學生在學英語的時候,帶着一種嘲諷的'表情,為什麼?因為英語的變化太複雜了,大家都在保留自己語言中那種民族的東西不被人同化和影響。不要説我們的國小生了,就是我們的研究生,博士生也在花很大的功夫,很多時間學習一種不屬於我們自己文化的東西。

記得曾看過胡適先生的一篇關於誦經的文章,説他在讀私塾的時候,也是天天死背四書五經之類的文章,當時對他而言是頗為頭痛的事情,好在人小隻需要背會,不用理解,在走漫漫人生路的過程中,才發現那些枯燥的東西竟成了指點人生的明燈!

當然時代在變,可能古經中的一些內容不適合這個時代,但大部分還是有道理的。人生是有取捨的,書中的內容也可以取捨。避開市井的喧譁,讓我們讀一讀《朱子家訓》,來審視心靈最底層的那一方空間!

有關《朱子家訓》讀後感3

學校四年級第二學期的寒假作業就是背誦《朱子家訓》。當我打開這本書的時候,原來以為是很枯燥的文言文,讀後才發現全篇以偶句連成,讀來如金玉落地,頗具韻律之美,不僅不覺得枯燥,令人愛不釋手。反覆吟讀,更覺得藴涵豐富,深意綿長。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即昏邊息,關鎖門户。”這一句話彷彿讓我在晨曦的薄霧中看到了一個在清掃庭院的淡淡人影,那青色的長衫在風中輕輕地搖曳着;彷彿讓我在漫天晚霞中看到了一個靜看落日的人影,那青色的衣衫上染上了絢麗的色澤,他在最後一縷陽光消散之後慢慢關上了門窗,把煩惱不安也關在了門外,在如水的月光中進入了夢鄉,夢見了那隻蝴蝶自在地在身邊飛舞。這是一種多麼規律、健康的生活狀態啊,日出而做,日落而息。這是多麼閒適、安寧、平淡和樸素的生活狀態啊。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這一句話和“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樣表明了對勞動的尊重和對勞動成果的珍惜啊,浪費無疑是可恥的這在任何時代都是一樣的。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見富貴而生諂,容者最可恥;遇貧窮而作驕態者,賤莫甚。”“與肩挑貿易,毋佔便宜;見窮苦親鄰,需加温恤”……這些質樸的格言早已超越了文字,幻化為賢者心靈的法則。

若説處世為人我最欣賞的是“輕聽發言,安知非人之譖訴,當忍耐三思;因事相爭,焉知非我之不是,須平心暗想”這句,是的,我們要善於傾聽,做領導的尤其要如此,但傾聽不等於輕信。話語是人們在工作和社會生活中的最常用最廣泛的交流溝通傳媒,那麼怎樣對待這洶湧澎湃的話語的波濤?矛盾是無處無時不在的.,大是大非有但對於平常百姓生活究竟

有多少?怎樣處理?那麼我們就好好琢磨琢磨朱柏廬這句話吧!

“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居身務期質樸,教子要有義方。”

這幾句都表明對子孫的教育是多麼的重要,用好的教育方法才有用,不光要讓子孫讀好書,好讀書,還要以身作則,用自己淳樸的品質教化子孫才行,這樣後代才能長盛不衰啊,否則只會使三代而衰這句話應驗啊。

雖然有寫話我讀不懂,但它幫我尋找到一片靈魂的淨土,教我如何在喧囂的塵世裏保留一點純真,一點真誠,一點文化的堅守。總之,受益非淺!

有關《朱子家訓》讀後感4

世界就像一潭水,初始,並不知道有多深,隨着我們的成長,對這潭水一點點的涉足,才發現,原來,深不可測。漸漸地,人們懂得怎樣運用智慧·權術在這潭水中暢遊,可是更多的我們失去了。

《朱子家訓》並不只是家訓,更應該是中國人乃至世界應該學習的訓則。它是中國文化的延續,它經的起時間的考驗,歷史的沉澱。當越來越多的人不再坦誠相見,不再認為光明磊落是立足的根本,不再彼此相信。一部《朱子家訓》正引導着我們如何走好人字之路。

“人有喜慶,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禍患,不可生喜幸心”。嫉妒是心靈的毒藥,妒忌會矇蔽了人智慧的雙眼,永遠也看不清真正的真諦所在。記得《愛的教育》中所講的一個孩子,因為嫉妒心過強,引起了所有人的反感,最終也沒有能超過所嫉妒的人。擁有一個廣闊的心胸是重要的,它不僅可以容納百川,更可以包容世界,這才是真正的強者。禍福是相倚的,就像“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流傳在炎黃子孫世世代代中,那些因他人失馬而幸災樂禍的人,因塞翁的兒子腿傷而歎息的人,最後也明白了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那些有喜幸心的人有怎能看到最後的結局,事情總是變化並發展的。況且,在別人受難時,自己更應該幫助,這才是做人該有的良知。

“施恩莫念,受恩莫忘”。現實中總是有很多人持着自己孤傲的心,經常在自己受恩者前面顯擺自己,殊不知這樣只會讓人覺得沒有氣度,更有甚者,因為自己施恩,總覺得別人歉自己的,讓他人回報,結果回報的遠比他施的恩要多。受他人之恩當然不能忘,由於家庭條件不好,上學收到社會大量的資助,有招一日,等我發達了,一定加倍的回報他們,畢竟,在這個時候,我得到的不僅是資金,還是希望,更是動力。我沒有韓信的能力可以一飯千金的回報老婦人,但至少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

“讀書志在聖賢,非徒科第”這句話在現在這個只認文憑的社會可以説是基本上是沒有用的.。但是在我看來“書”不是學業。此書指的是單純的書,可以擴充為知識。“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千鍾粟”讀書可以增加人的涵養,擴充知識面,甚至可以改變人生,其實科第一開始的作用應該也是選拔一些有修養·愛讀書的人,可以從書中悟出許多道理方法的人,只不過到後來,都變得功利了,成了為科第而讀書,為未來而讀書,啥時候能為讀書而讀書,才掌握了讀書真正的樂趣。

古代真正的聖賢,有幾個是為了科第而讀書,他們都從書中參悟了一些道理,有着自己的理想,諸子百家是,各代名臣是。古代的才子大家更多的是官場失意,當沉浸在他們的文章,體會的將是別樣的滋味。

《朱子家訓》在此時就不僅僅是家訓了,更是一部鞭策個人行為的箴言,以此訓律自己,規範自己,將塑造一個更嚴謹的醫學人士。

有關《朱子家訓》讀後感5

前幾天,我得到《中華美德書》一本,欣喜之餘,美美品讀,《朱子家訓》就是其中的一篇。他為我們提供了人生處世的寶貴精神。

“黎明即起,灑掃庭院,要內外整潔;”此句為格言首句。看似普通,做到卻難,看似是家務清潔之事,其實是教導人勤奮向上。現在不少人追求舒適安逸的生活,不求上進,貪杯晚睡,吃喝玩樂,睡到太陽曬到屁股還不願起牀。其實我也一樣,有過幾次能“黎明即起”温書讀課呢?不説早起聞雞,就是連件衣服,鞋襪也要母親洗曬。懶惰在我的身上越來越嚴重。一頓飯菜,沒好吃的全都倒掉,一件衣服不漂亮的,也不穿,穿鞋襪要講時髦。還學着別人穿戴首飾,飾發穿耳,哪裏有想到: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朱子家訓》教人以厚道待人,以禮儀處世,以勤儉持家,以詩書為高尚:“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教人不貪念:“莫貪意外之財”;教人正直從善:“勿恃勢而凌逼孤寡,匿怨而用暗箭。”這些格言警句雖然離我們有一定遠的時間,重了一點家庭色彩,但讀起來並不過時,這就是中華美德,最能煉就人的意志,培養人的.情操,最普通的人生美德。

讀後《朱子治家格言》,我的理解甚為膚淺,要深入理解格言的內在含義,我認為不是一天、半天就能體會到的,對格言的教誨,不是一天、半天就做到的。還須堅持不懈從格言中吸取營養精華。為祖國的富強胸懷大志:為官心存君國。

有關《朱子家訓》讀後感6

這篇一百多字的《朱子家訓》原來只是聽説過,卻從未看過。原來以為是很枯燥的文言文,讀後才發現全篇以偶句連成,讀來如金玉落地,頗具韻律之美,不僅不覺得枯燥,還令人愛不釋手。反覆吟讀,更覺得藴涵豐富,深意綿長。

粥飯思不易,絲縷念維艱。這是一種對勞動的尊重。正如那古詩所講: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節約歷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即使是在物質已有很大發展的今天仍須大力提倡。經濟的快速發展消耗着大量的自然資源。現在石油煤炭的儲蓄量已所剩不多,更需要我們合理利用,節約資源,使得人類的發展可以延續下來。

《朱子家訓》中主張人要温和理智正直,不貪意外之財,不飲過量之酒。對貧困的人不得落井下石,而要雪中送炭。這種脈脈温情在古代和現代都是難能可貴的。對人刻薄,自己也總究會受到別人的反擊,不守倫理乖僻古怪,很容易為人所棄,在對貧富上,講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的氣節,對爭訴,講究温和甚至有點息事寧人的味道,但講究的也不無道理,與人爭訴,難免要結怨,結怨又易招禍災即“訟則終兇”。“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此話也有道理,但細想,似乎又有點古代士大夫明哲保身的味道:中國人身上根深蒂固的`朱子理學,儒家孔孟之道讓“明哲保身”這個詞成了一箇中性詞。但為人不搬弄是非,不説三道四就是一種道德操守,現在有些雜誌和八卦,又有研究説明,八卦也是現代人壓力釋放的渠道,所以不八卦,不多言,相當不容易,是要人有很高的自覺,非同一般的自律,否則是很難管住自己的嘴的。

比較有意思的是書中有一句“勿念口腹,而恣殺生禽”,這一句是指不能因為自己的貪念而隨意地宰殺生禽,這句頗有環保意識。

“狎暱惡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則可相依”這句講的是交友,與那些為人不良的惡少交往,長久必會被其所累,與老成有德人交往,危急的時候可以依靠,這也是孔子所説的交友之道。這句對我的啟發很大,對我而言。現在是一個即將跨入大二門檻的大學生,在交友方面有一種困惑,亦覺交友不易,“千金易尋,知音難求”啊!

其實,在處世為人方面,書上給我啟發很更大。“輕聽發言,安知非人之譖訴,當忍耐三思”這是教人不要輕信流言,要想到着也許是別人的陷害呢,要懂得三思而行,正所謂“兼聽則明”嘛!“因事相爭,安知非我之不是”這句就是要人學會反省自己,不要一味怨天尤人。待人方面,“財詩惠勿念,受恩莫忘”對人好不要想得到回報,施恩不求報才是真善。但受到別人恩惠切不可忘記。所謂“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才是君子所為。“凡事當留餘地,得意不宜再往”待人要學會寬容,學會給別人機會,“寬容”一直是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一個寬容的人胸懷必定如大海一樣寬廣,這樣的人才是平和的人,他的心才會常有安寧。為人不可存有妒忌之心,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的人永遠生活在妒忌的箭熬裏,這不僅會傷害別人,更會傷害自己,所以“人有喜慶,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禍患,不可生喜慶心”。

在對待功名利祿的追求中,朱子提醒我們:讀書志在聖賢,非徒科第;為官心存君國,豈計家身。讀書是為了求學問而不是為了追名逐利,當官是為了家國天下,而不是為了自己個人的利益。這樣的追求現在已經很難實現了,現實總是無情改變人的初衷,再純潔高尚的初衷在現實面前也在無數次的碰壁後變的面目全非。所以堅持自己的初衷是很難的事,而這種艱難必須由堅定的信念克服,道理講千遍萬遍不假,但是要把道理貫徹下來,那是不容易的事。時時追念自己的初衷,監守內心的陣地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吧!

讀完《朱子家訓》,所思所想遠非上文所述的,太多的頓捂,太多的感慨,太多的欣喜。來自百年之前的老前輩給了我們一點點安慰,也許這些與世俗格格不入,但我不會認為它過時,它是鮮活的,也應當永遠是鮮活的。它幫我尋找到一片靈魂的淨土,教我如何在喧囂的塵世裏保留一點純真,一點真誠,一點文化的堅守。總之,受益匪淺!

有關《朱子家訓》讀後感7

彈性思維,不管跌的再深,始終不要懷疑自己,年輕人機會多的是,但要懂得捨得的智慧。不管爬的再高,有得必有失,要懂得在高處當思來之不易,不能輕易揮霍無度。

一個人不管貧富,不能忽視知識的作用,但盡信書不如無書,許多事情需要汲取社會經驗才能有所體現,有所提升。貧富,無非是運勢好壞,與個人能力其實不全相關,不要懷疑自己的選擇。但是成功不靠擦邊球,機會來時,我們要贏就要贏的漂亮。

社會魚龍混雜,對於朋友,伴侶的選擇不可以貌取人,以穿着取人,一時的落魄不代表一輩子的落魄。一個人的品性,性格,不會簡單的就憑藉身外之物來判斷。如果男朋友或者老公事業不順,不能打擊毀損,更不能棄之。而是應安貧樂道,努力營造温馨的氛圍,促進交流和理解,一起尋找辦法才能解決問題,好好教育下一代,家庭的和睦,夫妻的感情,孩子的健康成長不是用錢可以換來的。總之,始終相信,愛情,不是靠激情維繫,哪怕沒有了激情,相濡以沫也可以度過難關。友情,難得的是相互理解,互幫互助,朋友是一輩子的財富。

性格不容易改,但是可以控制自己情緒的開關,不要太把別人的話放在心上,容易產生不良情緒,懂得傾聽。如果感覺不到來自對方的愛,需要及時交流和溝通。

培養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多看好書,好書的定義是適合自己的`就是好書,趁着年輕,可以多學習,慢慢的就會發現自己喜歡的,然後堅持下去。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沉澱自己,發掘自己。

生活,是需要用心去體會的,不過分誇大寂寞這個詞,孤獨,是一份財富,非寧靜勿以致遠。未來有很多的可能,只要好好的走着,人生永遠是我們想不到的精彩。

曾經滄海,悠悠往事,明天的明天。

有關《朱子家訓》讀後感8

在學習這篇《朱子家訓》之前,只是片面的知道是治家的格言,甚至可以説是陌生。通過學習,整篇文章言簡意賅,內容豐富,不僅僅是講訴了治家的方法,更是教我們很多做人的道理。

自覺

文章的開頭就寫“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即昏邊息,關鎖門户。”讓我感覺一種親切塌實的感覺,進而似乎看見一種田園般的悠然生活,與世無爭,恬然自若,每日清晨,趁着清露沁人的涼爽,持着掃帚將庭院打掃乾淨,要內外整潔;到晚上,便就着月色進入夢鄉,關好門窗,將一天的煩擾都關在門外。用一種樂觀積極向上的態度面對生活。“粥飯思不易,絲縷念維艱”。這是一種對勞動的尊重。勤儉節約歷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主張着我們為人正直,要以身作則。不貪意外之財,不飲過量之酒。對貧困的人不得落井下石,而要雪中送炭。對人刻薄,自己也總究會受到別人的反擊,不守倫理,很容易為人所棄,在對貧富上,講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的氣節,應該一視同仁。為人不搬弄是非,不説三道四就是一種道德操守,當然現在是互聯網的時代,難免一些八卦新聞的產生,但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這樣的精神意識,整個社會風氣將會越來越好。

回到我們現實生活中的這種自覺主要是體現勤勞,凡事都要自己親自做,不要總是觀望別人,在這同時要自覺的關心家人、別人、同事,自覺擔當做事的責任。

自省

文中寫到“勿念口腹,而恣殺生禽”,這一句是指不能因為自己的貪念而隨意地宰殺生禽,提倡我們應該持有環保意識。“狎暱惡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則可相依”這句講的是交友,與那些為人不良的惡少交往,長久必會被其所累,與老成有德人交往,危急的時候可以依靠,這也是孔子所説的交友之道。也是我們常説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般瞭解評價一個人,只需看他身邊有些什麼人。其實,在處世為人方面,書上給我啟發很更大。“輕聽發言,安知非人之譖訴,當忍耐三思”這是教人不要輕信流言,要想到着也許是別人的陷害呢,要懂得三思而行,正所謂“兼聽則明”,“因事相爭,安知非我之不是”這句就是要人學會反省自己,不要一味怨天尤人。待人方面,“財詩惠勿念,受恩莫忘”對人好不要想得到回報,施恩不求報才是真善。但受到別人恩惠切不可忘記。所謂“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才是君子所為。“凡事當留餘地,得意不宜再往”待人要學會寬容,學會給別人機會,“寬容”一直是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一個寬容的人胸懷必定如大海一樣寬廣,這樣的人才是平和的人,他的心才會常有安寧。為人不可存有妒忌之心,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的人永遠生活在妒忌的箭熬裏,這不僅會傷害別人,更會傷害自己,所以“人有喜慶,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禍患,不可生喜慶心”。工作生活中,在團隊裏盡職盡責,團結合作,無私奉獻是我們每個人積極遵循的職業素養。

我們都應該不斷檢點自己,不要嫉妒別人,取笑別人,不要愛財如命,不要算計別人……從自己做起,不拘小節,要做一個知書達理之人,做一個為人處世的低調者,要有自己的信仰,有為人風範。

自悟

在對待功名利祿的追求中,朱子倡導的是:讀書志在聖賢,非徒科第;為官心存君國,豈計家身。讀書是為了求學問而不是為了追名逐利,當官是為了家國天下,而不是為了自己個人的利益。這樣的追求現在已經很難實現了,現實總是無情改變人的初衷,再純潔高尚的初衷在現實面前也在無數次的碰壁後變的面目全非。所以堅持自己的初衷是很難的事,而這種艱難必須由堅定的信念克服,道理講千遍萬遍不假,但是要把道理貫徹下來,那是不容易的事。時時追念自己的初衷,監守內心的陣地是一種可觀有效的方法,所以更重要的是持之以恆。

我們應該在學習和做事中不斷總結和領悟,要有遠見卓識,不要因為做事而做事,不要因為學習而學習,而是要不斷提升自己。

讀完《朱子家訓》,所思所想遠非上文所述的,還有着很多頓悟、感慨和啟發。可還是圍繞着自覺、自省和自悟,這三個方面的來闡述。它不僅僅是家訓了,更是一部鞭策個人行為的箴言,以此在工作生活中訓律自己,規範自己。

有關《朱子家訓》讀後感9

昨天,我讀了朱子家訓。很受啟發,從而寫下了這篇博客。

《朱子家訓》是“經典誦讀口袋書”的一種,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廬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為主的啟蒙教材。《朱子家訓》僅522字,精闢地闡明瞭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許多內容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特點,比如尊敬師長,勤儉持家,鄰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現實意義,當然其中封建性的糟粕如對女性的某種偏見、迷信報應、自得守舊等是那個時代的歷史侷限,我們是不能苛求於前人的。

其中的幾句是我印象深刻。

第一句就是:“器具質而潔,瓦缶勝金玉;飲食約而精,園蔬愈珍饈。”這句話告訴我們要節約。雖然石器簡樸而又粗糙,但是比金器好;雖然是果園裏的蔬菜,但是也勝於山珍海味。

第二句是:“勿貪意外之財,勿飲過量之酒。”意思是不要貪圖不是自己的錢財,不要喝過度的'酒。告訴我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

第三句是:“見富貴而生諂容者最可恥,遇貧窮而作驕態者賤莫甚。”意思是看見富貴的人就擺出一副討好的模樣是最可恥的;看見貧窮的人就標出一副驕傲的模樣,是最賤的。

最後一句就是:“施惠無念,受恩莫忘。”意思是對人施捨,不要牢記在心上;別人幫助了自己,一定要永記在心。

外國人也羨慕中國有朱子這麼偉大的人。

我希望同學們都能學習朱子的精神,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有關《朱子家訓》讀後感10

最近幾天,我看了一本《朱子家訓》。上面有很多話我覺得有道理。比如其中有一段,內容是這樣的: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這句話的意思是:吃一碗粥,一粒飯時,都應當想到它們來之不易;用半根絲半根線時;都要考慮到它們紡成時的艱辛。這句話很有道理,勤儉節約是一種好習慣,既要節約飯菜的物質,同時我們也應該節約水電等能源。

還有一句話也很有道理,這句話是這樣説的,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祭祀是備供品向佛主或者祖先行禮,表示崇敬,而經書就是四書__《論語》,《孟子》,《大學》以及《中庸》,另外還有五經__《詩經》,《尚書》,《易經》,《禮記》和《春秋》,這可是儒家的經典書籍呢。這話的意思是説:先祖們已經去世很久了,但在祭祀他們時不能不虔誠;子孫儘管笨,但是那些講禮儀文化的經書不能不讀,因為四書五經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的濃縮,雖然其中有些內容不是太適用,但仍值得我們學習。

有一句就是做人的根本: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但是大惡。別看這隻有十六個字,可道理卻不小。善表示做好事,欲的意思是希望;惡是做壞事的意思,恐,當然就是害怕了,它的全意是這樣的:做了一點點的好事就希望別人知道,這不是真正的善行;做了壞事或錯事,不知改正,補救,反而害怕別人知道,這種行為比做錯事嚴重,這是真大惡。所以我們常説,做錯了不怕,怕的是沒有認錯的心態,不知悔改,這話是有道理的,這似乎還深奧了一點。

其中有一句我不贊成。這句是:守分安命,順時聽天,為人若此,庶乎近焉。聽不懂吧?我給你講解講解吧,庶乎是幾乎差不多的意思,翻譯出來的是這個意思:守本分,安於天命,順天時,聽天理。做人能像這樣,也就差不多接近完美了。但是古人和我們不一樣,古人講安分守已,順從天命,其實是種很消沉的做法。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更應該在遵從自然歷史規律的基礎上,積極進取,讓自已的命運掌握在自已手中。

有一句話讓我看出了作者博愛的品德:與肩挑貿易,毋佔便宜;見窮苦親鄰,須多助之。不懂肩挑?肩挑就是小商販,而且是貧窮的。意思是:那些走街串巷的,挑着擔子賣東西的小商販很辛苦,與他們交易,不要佔了人家的便宜。對那些分期失意的.親戚,鄰居,應該親切,温和。並主動關心,幫助他們。可見,作者確實是個博愛的君子啊。由作者注重小商販的生活可以看出,當時那兒的社會風氣一定是很不錯。

總之,《朱子家訓》告訴了我許多道理,比如要節約食物,祭祀上要真誠,讀四書五經能長知識;要做善人,但善人是不求回報的;不能做惡人,但如果惡人再掩飾的話,那就大錯特錯,惡上加惡;每天都要靠自已,不能順從天命,遇到路上貧窮的小販一定要盡力幫助,與他做交易,自已不能貪小便宜。除了這些些,《朱子家訓》還説了很多,在這也就不能一一列舉了,這些都是先輩們在生活中總結出來的道理,其中藴藏着無限的智慧,對於現在我們的學習生活都很有重要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