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梵高傳》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46W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梵高傳》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梵高傳》讀後感

一日看盡《梵高傳》,心中洶湧。荷蘭畫家文森特·梵·高對生活的渴求如同我們對死亡的恐懼一般無可抗拒,攝人至深。對美的真實感情,曾讓他的內心如此狂熱、激憤、孤獨和痛楚。太多的自畫像,絕非自戀,只因無錢僱請模特,卻又執着於捕捉人物,以期有一天能成為“農民畫家”,用筆觸訴説那終日笑對土地、健碩無怨的勇毅靈魂!生活便是如此,justlivewithit;生活遠非如此,更在那開得繁盛熱烈、幾欲熊熊燃燒的桃李叢中!不能釋懷的是他失去左耳後繃帶緊纏的自畫。一説是阿爾強烈的日照使他飽受幻覺之擾而自割去,一説是他在與畫家朋友高更激烈爭吵後的劍鬥中被誤傷……不過一二年的時間,卻是一個壯年豐盛的男子,頑抗困窘,心甘情願地為畫畫抽乾了生命的迅速衰頹——那時他只能以苦艾酒、咖啡、煙為食了。阿爾,法國南部的田園小鎮,成就了他,也埋葬了他。一個總在漂泊的桀驁靈魂,不知飢貧,只是一心如缺失空氣般地夢想呼吸家庭、婚姻。目及阿爾時,哪怕依是孑然一身呢,他願在此細細修繕一座淺黃小房,不再出走。在那裏他畫出了最好的畫。

乍看不過似任性孩童的狂野塗鴉,但再一眼,我便無法離開了。那些熾烈、流動、明亮、噴迸的心緒,模糊了線條與畫面之界,卻並不知它們掀起的是繪畫史上一場色彩革命!《星空》下的月亮疾旋如火球,近處的`山丘傲視沉睡的村莊,像咆哮的火山巖漿又似海底詭異的巨擘海草……6朵、12朵、14朵的《向日葵》,由生到死,將頹或未綻,謙卑低頭如生活中的頭顱,開放至今成為了世界上最年長、所有人都認識的驕傲的向日葵……通往教堂的小徑,幽深如叢林,再虔誠的教徒走過,都完全有可能被吞噬……《夕陽和播種者》,無邊的寶藍作物映襯得落日如朝陽,竟讓人生疑是晚霞收穫了播種者……《阿爾的吊橋》,絕世的藍,幾弧波漪生動了一汪溪流,那聲音側耳可聽,像日作而歸、仰頭豪飲的人……我反覆端詳着扉頁那些安慰了整個世界卻永不可能再被確切解釋的畫作,它們竟和文字一樣古老,成為了風乾封存、僅此一份的生活。於是我便知道梵高的生命不是以天,而是以整個整個烈日曠野上的下午計量!他絕非天才。在所有2500餘幅存世作品背後,他亦是循序漸進,踩在無數常因不滿而付之一炬的厚厚畫稿上,去往頓悟、燃燒的一刻。

所有的畫上都是他的朋友,愛過的風景,眼中的疼痛,永在流動的生活,因而絕非易事。只惟獨不見提奧?也許他在梵高心裏——正如他畫不出告別一樣,他畫不了永不離棄的弟弟。而提奧又給自己孩子取名“文森特”,如此他便能日日呼喊哥哥。生活對兩個男人的温情一笑,充滿悲憫的意味。他確是天才!槍擊自斃的37歲,生命短暫而合理:他燦若流星,必要以急速燃燒自己來釋放攜帶的神喻。不是天妒英才,而是,他本身便是上天的而被按時收回……所有的天才藝術家,不是瘋狂而是時時爆炸;只有畫筆和畫紙,此外一無所有,絕境令他們飽嘗折磨,所以分擔、肩卸了人類一半以上的苦難,足令今天那些端坐平和的畫家們羞愧難當!僅此一個的梵高,此後不復。他的多數週人並不友善;他視畫畫為全部生活,而現實對他並不慈悲——他正如自己筆下的向日葵,為太陽而生,並不能親吻它,卻依呈朝聖之心,不覺不安,不疑有“惡”,美而不自知。他被時間審判了的才華,不過是他的天性。我們終得以認可他的偉大,卻不知其為何偉大!直到今天也是一樣的,我們必會殺死梵高,若他真在你我中間!傳記作者歐文·斯通也如奇蹟:在26歲看梵高畫展時被他一瞬點燃,創造性地追尋他的足跡,遍訪英、比、荷、法。“我肩背旅行包,住在他曾居和作畫的每一處房屋,跋涉在布拉特邦和法國南部的田野上,尋覓他安插畫架的確切地點……”僅憑兄弟倆20年間700餘封書信,斯通復原了他的生活;一些段落、對話,目之所及讓整頁紙透亮。他一定也是被上帝和梵高選擇了的。我不敢説我懂他。但,他是“我在掙扎,我在探索,我全身心奉獻於此的”親愛的文森特·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