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終身成長》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67W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終身成長》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終身成長》讀後感

《終身成長》讀後感1

1、實話説,不認為本書值得書商所宣傳的那麼大的美譽,譬如“顛覆傳統成功學觀點,影響美國校園教育的創新理念”。

2、本書核心思想,如果我們要持續不斷地成功,就要具有成長型思維,面對成功不要認為自己天生就是天才,要關注努力的過程,以及努力的策略;面對失敗,不要心灰意冷,要找出失敗的`原因,針對性進行解決。這樣才能不斷成長,才可能獲得不斷的成功。

3、固定型思維模式最主要就是認為所有事情是固定不變的,是用悲觀和僵化的方式對待變化,譬如認為個人的才能是天生註定的,對於成功認為是自然的,對於失敗則歸結於才能的不行,逃避挑戰,等等負面情緒。

4、成長型思維模式認為所有事物都是在不斷成長的,才能不是固定的,個人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得到成功,面對失敗,更多聚焦於失敗的原因,以及以後如何克服,勇於挑戰。

5、需要警惕兩種誤解:

1)思想開放不等於就是成長型思維,關鍵要看個人能力是否有不斷提升;

2)努力不是成長型思維的全部,需要有策略,不要為了努力而努力,要看努力的結果。

6、成長型思維是可以培養的,要時時反省,警惕自己日常言行中的習慣性思維方式,抑制固定型思維特徵(負面的、固定的),發展成長型思維特徵(積極的、靈活的)。

7、教育孩子也是如此。

8、原文摘錄

9、兩種思維方式對比

《終身成長》讀後感2

書的內容,其實無非就是兩個觀點:固定型和成長型思維。但我為什麼想不到可以這麼分類,或者有這樣的理論存在,能夠來解釋很多現實裏看到的問題,不清楚的'問題?

這就是差距。我們往往喜歡鑽到事情本身裏面去,而很少跳出來看事情的本身,所以少了這些觀察和思考,也就很難做出自己的底層思維思考了。

這本書,看起來很囉嗦,但可讀性還可以,我屬於比較快速的跳讀模式,因為裏面的一些例子屬於美國的例子,看起來距離我們很遠,可讀性一般,單位了講述自己理論的情況,還是要拿出來闡述。

對我個人比較ok的部分是,讓我產生了思考,聯想了自己現實的一些問題,從而達到將我心中的疑惑有所解答,這是非常棒的一部分。

當然,我自己同樣屬於兩種思維的人,大多數情況還真比較傾向固定型思維,但這本書讓我看到了另外一個我,這在後面的成長過程中,要好好溝通和磨合兩個思維。

如果你也喜歡個人成長,真心的可以建議你,讀讀這本書,當作自己的鏡子,看看自己的情況是哪一類型。

《終身成長》讀後感3

我們先來看第一部分。作者認為固定型思維的人相信自己的才能是一成不變的,這會使得他們急於一遍遍地證明自己的能力。我們會在生活中看到有些人,他們做事情總是喜歡去評估自己。他們時刻都會想着我做這件事情會成功還是失敗呢?我會被拒絕還是接受呢?總之,他們會想很多,最後,也許因為腦中的各種想法,最後讓他們停止去行動。

我們來看看固定型思維的人在面對成功和失敗、成績和挑戰的時候他們的'心態是怎麼樣的?

面對成功的時候,固定型思維的人認為聰明的人應該永遠成功,所以他們會去評估自己做的事情,他們會評估自己的能力能不能做這些事情,如果不能,他們會選擇放棄不去做。因為他們要確保自己看上去是聰明的,他們要確保自己每一次都能成功。

而在面對失敗的時候,他們會變得很沮喪,他們又會開始評估自己。他們會覺得就是因為自己沒有能力,就是因為自己很笨所以才不能取得好的結果。

在面對自己取得好成績的時候,他們會覺得是自己聰明才能夠得到好成績,他們不屑於努力,認為通過努力才能獲得好成績是一件很丟臉的事情。當他們成績不佳的時候,他們會認為自己很失敗,然後重複着他們對失敗的態度。

面對挑戰,他們同樣會去評估,他們寧願錯失挑戰的機會,也不希望因為自己因為挑戰而暴露自己的不足,他們希望自己時刻可以在別人心目中保持一個好的形象。

《終身成長》讀後感4

《終身成長》這本書是由美國人卡羅爾德韋克著寫,卡羅爾德韋克是人格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和發展心理學領域公認的傑出學者,是斯坦福大學路易斯和弗吉尼亞伊頓心理學教授,也是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博士在著作中提到決定人生成敗的兩種思維方式:

一、固定型思維模式,使這個人在生活中對待事情要引以為戒,不要明知故犯;

二、成長型思維模式,使這個人在生活中要養成“成長型思維模式”對待和處理身邊發生的人情事。

書中引用了大量經典故事,其中“CEO”綜合徵案例就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經常遇到和經歷的事情,安於現狀,永遠喜歡睡在自己過去的功勞簿上,沾沾自喜享受着自己往日的光輝,陶醉在自己巴掌大的夢境中,自我認為是“天下第一”。不知外面的世界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做起事來,事事不順,與人交談起來格格不入,拓展事項,處處碰壁。對自己故步自封自我限制,對待事情自我完美,從不進取,不改變自己陳舊的觀念,充當井底之蛙,只看井底之天。

如何改變思維模式,書中講述成長型思維模式是建立在相信變化的`基礎之上。改變自己確實不容易,自己的性格、思維、處事方法、交流方式等在自己大腦和身體器官存在多年,可以説是先天性就具備的, 要想進行改變確實不易。 正如博士所説“改變也許艱難,但我未見誰説過不值得”,所以我們要改變自己,去適應大環境,努力在大環境中獲得成功。

《終身成長》讀後感5

認知決定眼界,眼界決定格局,格局決定選擇,選擇影響命運。

隨着年齡的增長越來越感受到思維方式的重要性。在應試教育的環境下,在“聰明,尖子生,三好學生”這種基於考試成績的評價下,我想我們這一代人的很多個“我”都養成了很明顯的“固定型思維模式”,我們會努力學習,但是為了獲得成績和認可,而並不是真正去研究去感受“學會”帶來的`樂趣;我們會死摳自己,不願意和周圍人探討,擔心會暴露自己的無知;我們頭腦裏會天馬行空,有很多想法但遲遲沒有勇氣採取行動,因為有聲音告訴你:哪有那麼簡單,不可能成功的……

現在的我正在養成“成長型思維模式”的過程中,處於一個既有成長也有固定模式的混合期。這種變化更多的源自於工作為我們創造了一個“指數型成長”的氛圍,源自於潛移默化的影響,以及總會有人去發現你的變化提點你的成長。所以思維模式是需要以身作則示範而非要求的。

在成長型思維模式裏,如果認知到“人的能力是可以通過努力和學習提升的”僅僅是第一步,止步於此便是“虛假的成長型思維模式”,真正挑戰的且真正有效果的在於“制定目標和階段性的具體的行動計劃並且去踐行,直至養成循環的習慣”,以及“用俯瞰視角跳出來擁抱並觀察現在的你,瞭解思考固定型思維模式的誘因並教育它”。

終身,唯成長不可辜負!

《終身成長》讀後感6

只看書名,都能給人以滿滿的正能量。併為我們指明瞭人生的方向。“堅持學習,終身成長”!再次被樊登老師博學多才,滿腹才識的寬廣知識所折服。樊登老師把東方經典國學文化與西方學術知識融匯貫通在一起,使人豁然開朗。領悟到世界知識文化大道相同的真理。期間插穿了我們曾經聽過的《刻意練習》《反脆弱》《關鍵對話》……等書籍的知識要點,讓我們再次重温書中的經典。

書中開篇就給出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定義:認為人的才能是一成不變的,只相信天賦,自大或自卑,不停的證明自己給別人看等特質。而成長型思維模式,則是認為人的能力可以通過努力學習培養,人與人的差別微乎其微,擁有反脆弱心態,從失敗和挫折中學習成長,讓自己強大!還讓我們明白:這是不同兩個人的思維模式,也是同時存在於一個人的身體中的兩種思維模式,所以我們一定要不斷的學習修煉,去除固定型思維,讓成長型思維佔據我們的.內心,使得我們真正成為一名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只有我們成為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運用相信,誇獎,鼓勵,思考,不斷的努力,不斷的嘗試,等方法和技巧,經由我們的改變去影響孩子和他人。

改變是不易的,誰痛苦誰改變,誰改變誰受益!世界因由我們大家的學習,而變的更加美好祥和!

《終身成長》讀後感7

《終身成長》這本書告訴我們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的不同,這兩種不用的思維讓人們在面對成功和失敗、成績和挑戰的時候擁有了兩種不同的態度。這本書是著名的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博士在經過數十年的研究後寫出來的一本書。這本書上的改變思維的方法經過眾多家庭和學校的實踐證實了是真實有效的。而且這本書也得到了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羅伯特的'高度評價,他認為這本書提出的建議會改變你的一生,

這本書的作者卡羅爾.德韋克博士是人格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和發展心理學領域內公認的傑出學者之一。她一直都堅持着一個觀念,就是隻要你擁有了正確的思維定式,你的生活就會更加成功。她曾經在伊利諾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和哈佛大學任教。一直以來,她都用這樣的觀念來教育自己的學生,那些聽過她的課的學生,很多人的思維都開始改變。正是因為她對於教育的不斷貢獻,她被授予了世界上最大的教育單項獎一丹獎。

那這本書能夠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價值呢?接下來我會分成2個部分和你説説我看這本書的收穫。第一部分是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在面對成功和失敗、成績和挑戰時候有什麼不同的心態?第二部分是怎麼樣培養自己的成長型思維?

《終身成長》讀後感8

今天聽了樊登讀書會的《終身成長》一書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後,自己利用空餘時間,又重新聽了一遍。

這本書最主要的核心就是如何擁有成長型思維。書中明確講到了,一個人一生要處理兩件大事:與自己相處,與外界相處。

如何看待自己,是很重要的事情,它深刻的影響着我們如何與外界相處。不論是做家長、剛步入社會、還是談一段感情,對自身的認知往往決定了你的成長速度。

如果你能明白天賦和努力的關係,那麼就不會一味地去誇獎孩子的天賦,也不會因為他成長速度慢而過度焦慮。

如果你能領悟到工作技能是可以提升的,那麼在工作中就不會自怨自艾的浪費時間,也不會因為暫時的'不順,而覺得自己什麼都不好,成天沮喪。

我們觀察自己,認識自己,學習書中提到的成長型思維模式,則是為了讓自己日日精進。結合實際工作,比如剛入職的新員工,雖然暫時不太熟悉工作方法,但卻可以積極主動的去學習;雖然有時候工作做得不夠好,但是結對師傅以及同事之間可以互相幫助。如此這般,你就會發現每天都在成長,每天都在進步。

《終身成長》讀後感9

這是樊登老師把自己以往看過講過的,跟育兒有關的書中的觀點融合貫通的一本書,書中有一種育兒法則,很值得我們學習:

第一在孩子做對事情成功的時候,給予二級反饋表揚並説出為什麼,這是孩子的價值感增加。

第二在孩子做錯事情失敗的時候,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這時孩子的'歸屬感增加。

第三無論孩子成功還是失敗,做對還是做錯,家長都要在事後給孩子培養成長型思維或者説終身成長的心態,這是孩子自我成長的永動機。

家長的不打擾給孩子充足的自由選擇權在孩子那裏,家長只是輔助孩子自主的選擇,加上投入的嘗試,更能讓孩子發展出心靈的體驗,更容易獲得幸福,從而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路並堅持下去。

此外家長自己也需要成長性思維不糾結於孩子一時的失誤,這樣才能更好的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通過和孩子一起積極的想辦法解決問題,也能更好的給孩子親身示範什麼是成長型思維,成長型思維重視過程,而不是結果表揚孩子的努力而不是天賦,這樣孩子才能更加珍視自己的努力,也更加容易擁有堅毅的品質。

一個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三行代碼,獲得價值感,獲得歸屬感,擁有成長性思維。

父母育兒過程中最重要的三行代碼,孩子做對事二次反饋,孩子做錯事無條件的愛培養自己和孩子的成長性思維。

《終身成長》讀後感10

《終身成長》是卡羅爾·德韋克的代表作,書中卡羅爾·德韋克從教育、體育、商業、人際關係等領域總結了自己對於固定型思維以及成長型思維的研究。

這本書把人的思維模式分成兩種,一種是固定型思維,抱有這種思維模式的人,相信自身才能是不變的,不屑於努力,並且熱衷、在乎別人的評判和結果導向,總是掩飾自己不足,往往更易焦慮和抑鬱,遇挫時容易放棄,拒絕自省,一旦失敗,一蹶不振。

另外一種是成長型思維,認為能力是可以通過努力來培養的`,信任團隊和人才的力量,會把挫折、失敗當作一種體驗和學習經歷,善於總結經驗,不會因為失敗而氣餒。

終生成長的本質就是我們需要具備成長型思維模式,相信人的基本能力是可以通過努力來培養的,而不是靠天賦。

成長型思維非常重要,它可以讓人看待問題有不同的視野,進而有不同的行動,獲得成功。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是固定思維和成長思維的矛盾體,我們要能勇於發現、承認自己的固定思維,分析自身原因,勇敢面對和接受,用成長思維去幫助自己擁有正確的成長心態,訓練積極強大的內心,通過自己的努力,克服脆弱、克服恐懼,消除自我,進而終身成長。

《終身成長》讀後感11

人們常説:性格決定命運。遇到同一件事情,人們做出的反應有時候會完全不同。

比如假設你是個年輕人,你經歷了非常糟糕的一天:

你特別喜歡的一門課程在期中測驗只得了C+,你非常失望。等晚上準備回家的時候,你發現自己的車上貼了一張違章停車罰單。你感到非常難過,打電話給最好的朋友想要傾訴,但是卻沒有打通。

如果你遇到上述情況,你會有什麼感受?你會怎麼做?

有一種人,他們會説:我沒考好,我覺得我是個笨蛋,所有人都比我優秀,我天生就笨再努力也考不好。我太倒黴了,整個世界好像都跟我過不去。連我最好的朋友都不想理我。

還有一種人,他們會説:我得加倍努力,現在只是期會考試,我還有半個學期努力提高成績。下次停車的時候我會更加小心,現在我得先繳清我的罰款。我朋友沒有接電話,不知道他是不是有什麼事,我得再打一個電話問候一下。

看完第一種人的想法,是不是會有一種悲傷逆流成河的感覺席捲過來?他們會把發生的事情當做一個衡量自己能力和價值的.直接的標尺。

而第二種人的想法,就會覺得他很樂觀和積極,並且會做出實際行動改變現狀。誰都會遇到很多糟心的事情,而且都不會喜歡這些事情,但是他們不會給自己貼上標籤,或對自己失去信心。即使他們感到沮喪,也準備好承擔這個風險,直面挑戰,繼續奮鬥。

《終身成長》讀後感12

這本書是樊登老師融合了他前面所講的育兒書籍撰寫而成的。

核心問題有三個點:第一個點我們要為自己為什麼,第2個點是要如何教養孩子,第3個點是如何處理和父母的關係。

第1個點我們要問自己為什麼。

我們為什麼要這樣子對待孩子?原因有兩點:

一點是人類的進化,人類的進化裏有遺傳、變異、選擇。我們很多時候會遺傳父母的一些教導方式,然後投射性的套用在我們的孩子身上。

另外一點是我們要如何看待孩子?我們是要用打造汽車一樣,用簡單的體系,複雜的規則;還是要用打造花園的方式,用複雜的體系,簡單的規則。

第2個點是如何教養孩子?

樊登老師説教養孩子需要三根支柱點。

一、無條件的愛,我們要用無條件的愛來獲取孩子的信任,給予尊重和安全感。

二、價值感,塑造孩子的自主能力,提升孩子的自尊水平和自律水平。

三、終身成長的心態,讓孩子感受學習過程,把困難、挫折當做一種學習。

第3點是我們要如何處理和父母的.關係。

用感謝的方式來改善自己跟父母的關係,感謝父母給予我們生命,感謝父母在有限的資源把我們撫養成人。

切記不要給孩子貼標籤因為標籤會讓孩子久而久之認為自己就是那樣的人。

《終身成長》讀後感13

在我們上學時候,有一個學習成績特別好的同學,他能夠在完成自己作業以後,還能去挑戰更高難度的學習。比如去做一些高年級知識的題目,不斷去打開自己的學習思路。不僅學習好,他在各方面都發展得挺好。比如畫畫很好,和同學們也能夠打成一片等等。

當時的他,不僅被我們同學,還被老師們公認為他是一個特別聰明的孩子。我們每個人都認為他以後真的不得了了,一定會有一個很好的未來。但是他在上國中的時候,突然間就變得很叛逆。結果他變成一個不愛讀書的人,最後成績一落千丈。早早就出來社會。當時我很驚訝,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呢?有一些籠統的概念,但是説不出所以然。

我們也會發現,這樣的人其實並不在少數的。很多人在國小的.時候成績很好,但是在上國中後,就開始掉隊。很多人在高中時候成績很好,大學聯考後也考到了不錯的大學,但是從此他們就迷失了。這一點在看完《終身成長》這本書以後,我才知道,這樣的思維是固定型思維,固定型思維的人不喜歡挑戰,他們喜歡固定在他們能力範圍之內的事情,這樣他們才會有成就感和安全感。

《終身成長》讀後感14

以前不明白這本書為什麼這麼暢銷,以為就是一碗雞湯,看完會不痛不癢,成長嘛,大家都知道,就是要不斷地學習,提高能力。這本書讓我明白了為什麼要終身成長,因為人需要。人的一生是不斷解決問題的一生,擁有成長的思維,才不至於被問題打敗,習得能量和能力超越問題,進而變得強大。

首先改變看問題的角度。

比如:這次的失誤不能決定我的未來,不能定義我的能力和價值,而是説明我需要下功夫。

換個角度,看到了不一樣的結果。有意思。

然後,嘗試不同的方法,尋找資源,持之以恆的努力。

這裏就是一場馬拉松,會經歷兩種思維的.打架,有時可能暫時找不到要突破口,只要不放棄面對和嘗試,結果不會差到哪裏。

整本書的一個亮點就是幫助人思維的轉換。這是新旅程的起點。

每個人遇見的問題不一樣,性格不一樣,成長背景不一樣,內心的境況也不一樣。在沒有他人幫助的情況下,要活出這樣的人生,需要克服許多的攔阻。當局者迷,有時對自己的認識存在偏差。在我自己身上就可以看到。看來這是我需要付出努力去研究的地方。當嚐到因為去面對和努力以後的進步,哪怕只有一點點,有可能會説:還好當初堅持下來了。

《終身成長》讀後感15

只看書名,都能給人以滿滿的正能量。記得曾經看到過一句話:在這個世界上,有八十歲的“常青樹”,也有二十歲的“朽木”。我想,這就是對終身成長的最好詮釋吧。

作者把人的思維大致分為兩類: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認為人的才能一成不變。時刻想證明自己的智力、個性和特徵。他們會把發生的事當作衡量能力和價值的直接標尺。

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認為人的能力可以通過努力培養。雖然人的先天才能、資質、性格各有不同,但都可以通過學習和經歷來改變。

這兩種思維模式的人,帶來的最終結果也是相差很大。所以我們一定要不斷的學習修煉,不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人際交往方面讓成長型思維佔據我們的內心。

書中的建議還重塑了我的家庭教育觀點。以前認為:只要父母積極向上,孩子肯定不會消極怠慢。殊不知多麼幼稚的想法。父母也是需要不斷學習,不斷更新自己的`陳舊觀念,用積極的方法引導孩子,不要誇獎她的天賦,而要欣賞她的努力;不要盲目的批評,而要給出建設性的意見。你需要真正的去了解孩子的努力和成就,而不僅僅是敷衍的説一句你真棒。

改變是不易的,誰痛苦誰改變,誰改變誰受益!成長是每個人一輩子的事,它無關年紀。無論何時,停滯成長,才是最可怕的衰老。終身學習方可終身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