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中國國家地理讀後感(精選6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38W

讀完某一作品後,你有什麼總結呢?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國國家地理讀後感(精選6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國國家地理讀後感(精選6篇)

中國國家地理讀後感1

五千年的華夏文明孕育了我們祖國燦爛的歷史文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刻出了神州大地山絕石險的自然奇觀。我們的祖國寬廣博大、秀麗天成、歷史悠久。

在這本書中,我知道了許多關於中國地理知識,也領略了祖國的名勝古蹟。我身臨其境般地感受到桂林山水,黃山雲海,蓬萊仙境,玉宇瓊樓等景地的奇妙與美麗,我彷彿來到了祖國的各個地區、省來欣賞景色。

翻開這本散發着淡淡清香的書,我便開始了中國之旅。它向你介紹了中國概況、近海、地貌、水系、氣候、自然資源,再介紹了地區,省。第一個是東北地區,這兒是指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這裏的自然資源極為豐富,同時它也是中國的商品糧生產基地和重要木柴生產基地,經濟實力雄厚。“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是對東北地區的真實寫照。這裏有一條鴨綠江,因為江水清澈,水聲似鴨頭頸而得名。鴨綠江發源于吉林省長白山南麓,流經長白、集安、寬甸、丹東等地。向南注入黃海,全長795公里,是中朝兩國的界河。區內碧綠的江水蜿蜒,江中翠島棋佈,沿岸羣山疊翠,鶴鳥翱翔,景色十分秀美。

在這個地區裏,有兩種必須要提的動物:東北虎和丹頂鶴。東北虎又稱滿洲虎、烏蘇裏虎。體色夏毛棕黃色,冬毛淡黃色。而它身上背部和體側具有多條橫列黑色窄條紋,通常2條靠近呈柳葉狀。這些條紋赤褐色,較窄且稀疏,被毛豐滿,毛色較淺。丹頂鶴,也就是俗稱的“仙鶴”,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北特產珍禽,大部分生活在黑龍江省。因體態優雅、顏色分明,在這一地區的文化中具有吉祥、忠貞、長壽的寓意。

離開東北地區,我們又來到了各個省,如: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河北省、山西省、山東省、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福建省、廣東省、四川省、貴州省和雲南省。在這些省份中,有幾個省裏的風景名勝吸引了我,它的旁邊還附着插圖呢!

第一個是吉林長白山。長白山景觀神奇秀麗,巍峨壯觀,原始自然風光無限,在這裏有“東北三寶”,即人蔘、鹿茸、貂皮,有長白虎、梅花鹿、黑熊、白天鵝等珍禽異獸,是一個聞名世界的風景區。天池是長白山風光最優美的'地方,它是東北地區最高的高山湖。在它的四周,聳立着16座千姿百態的山峯,構成了綺麗的自然風光。

第二個是江蘇周莊。周莊是一個具有900多年曆史的水鄉古鎮。這裏環境幽靜,建築古樸,雖然歷經數百年的滄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來水鄉集鎮的建築風貌。怪不得著名大畫家吳冠中撰文説“黃山集中國山川之美,周莊集中國水鄉之美。”

第三個是雲南玉龍雪山地處麗江城區西北約15千米處。山頂終年積雪,宛如白色玉龍橫卧山巔,故名玉龍雪山。各種植物依不同海拔和氣候分佈,這裏是經濟林木、藥用植物和觀賞花卉的著名產地,有”植物寶庫”之稱。

看!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我們祖國果然是一個景色之國,山河錦繡、鳥語花香。如果你有空,一定要去看看哦。我相信,中國的大自然是最美的。我們因生在這兒而驕傲、自豪!

中國國家地理讀後感2

偶爾的一次逛街,讓我在不經意間發現了《中國國家地理》,準確地説它是雜誌類的書籍。在我們忙碌的工作裏,倘若我們沒有太多的時間去看完一整本厚厚的名著,那麼選擇翻閲雜誌將是最好的讀書方式。我今天所介紹的這本雜誌為全綵圖。人們在翻閲它時,既節約時間,又能夠擴大知識面,可謂一舉兩得。

就拿2005年10月刊的為例,它向我們推薦了中國最美的地方的排行榜。你知道中國最美的五大湖嗎?首當其衝的是青海湖,那是個鹹水湖,當我在雜誌上瞄上那張照片的一瞬間,那時的我已無法用言語表達我的驚奇,一整片一整片菊黃菊黃的油菜花,碧藍碧藍的天空中鑲着幾朵潔白的.雲朵,那湖水也是碧藍碧藍的,也許我的描寫還不能完全體現它的美麗,但是我的心靈已經隨着那幅畫飄到了遙遠的青海湖。

如果你沒有到過沙漠,你就無法真正理解生命;如果你沒有深入到沙漠的腹地,你就無法真正領會到茫茫瀚海的雄渾與壯美。當你翻過巴丹吉林的沙山,走過塔克拉瑪干的沙海,穿越古爾班通古特的梭梭林,你會不可救藥地愛上沙漠,你的夢裏,會響起駝鈴的聲音。多美的描寫啊,如果你能夠和圖片一起配着閲讀,那麼你真的會有股立馬買機票去沙漠的衝動。

想了解、看看“跌落在地上的天空”,是怎樣的一副模樣嗎?想知道到底是哪裏能有晴朗的天空般蔚藍的顏色嗎?有人會往海里去想,但並不是所有的海都如天空班蔚藍的,只有海南三亞亞龍灣才會讓人體會如此的意境。擁有中國最迷人的海灣、沙灘,而且在其附近海域擁有世界最大、最完整的軟珊瑚族羣以及豐富多彩的硬珊瑚、熱帶魚類等海洋生物。山地岬角環抱細沙海灘,整潔幽靜,灘坡平緩,沖流寬廣,伴以椰樹,結構優美。真是美好。

拿到這本雜誌,我會情不自禁的一頁一頁地翻下去,久久沒有停止,因為有彩圖為伴,我再也不認為讀書時間累人的事,反而覺得那是種享受,在本雜誌中列舉了好多美景,多數是我所不知道的,也是我想要去了解的,有些地方是我向往的地方,但是現在的條件無法允許我前去,但是這本書能讓先過把癮,讓我更深入的瞭解它的美麗。同時也讓我對祖國大好河山更加充滿感情,讓我更加熱愛我的祖國,珍惜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讀了此書受益非淺。

中國國家地理讀後感3

今年8月份,我讀了《中國國家地理》。這本書很漂亮,封面是綠色的,很厚,有2釐米,上面寫着:美麗而富饒的華夏大地,藴藏了多少物寶天華,用全新的視角和形式來詮釋地理的內涵,介紹偉大祖國的錦繡河山和日新月異的地理面貌。

這本書分兩部分:自然之韻、人文魅力。自然之韻裏描繪了長白山、珠穆朗瑪峯、五大連池、浩渺的鄱陽湖等景觀。人文魅力裏介紹了故宮、北京、西安、洛陽等名城。其中我最愛看五大連池和故宮了。

五大連池是白河的河道,它一旁的兩座休眠火山噴發了,溢出的熔巖堵塞了河道,後又經過兩次噴發,形成了頭池、二池、三池、四池、五池和藥泉湖。五大連池的泉水也很奇特,它有治療眼科疾病的功能,與法國“維希”、俄羅斯“高加索”礦泉水相媲美。

説到故宮,大家都非常熟悉吧!它是明清的權力中心,有72公頃,裏面有很多文物。據説有一塊300噸的巨大石雕,是工人們花盡心思、絞盡腦汁採下來,再用了1000只騾馬旱船拉運,花了28天才運到北京的`。

它們都是大自然和古人的傑作。五大連池是大自然在獨特的環境下造出來的,故宮是古人們用心血造出來的。我們現代人應該為大自然、為古人的豐功偉業鼓掌,一定要愛惜大自然對我們的恩賜,要學習古人的獨具匠心和堅持不懈,因為更大的奇蹟正在等着咱們“零零後”去創造哦!

中國國家地理讀後感4

這幾天閒餘時間,在家看看《中國國家地理》刊物的重慶篇,讓本人初觸重慶這世界特有的喀斯特地貌和同時具備多種氣候條件下所生長的特色植物。及一百多年來,近兩百年,讓世界地理學家紛至沓來,進行科考的探索過程。沒想到重慶這麼奇妙,沒想到有這麼漫長的、驚險的、豐富多彩的探索歷史。使我從百餘年的探險歷史過程中生出那萬千感慨。

重慶大名鼎鼎,這毫無疑問,抗戰它曾是中國的陪都,如今又是中國的第四個直轄市。世人對重慶好像都很熟悉,但就重慶的自然形象而言,究竟是何模樣?世人也許並不明瞭。人們對重慶的人文歷史知道的遠遠大於對其自然形家的瞭解,也許就限於知道有個三峽罷了。

其實重慶的'自然形象非常奇特。首先是重慶的山嶺很獨特,我從書上航拍的地形圖看,只見一道道山嶺呈長條狀,相互平行或沿大致平行的方向延伸,像千手觀音伸出的一條條手臂,接着觀音伸出手掌,展開玉指,重慶城像觀音用玉指拾起的一顆珍珠。

其二是,從圖上看,長江和嘉陵江的走向,不是沿着山谷或平川温順的、消極的流淌,而是洶湧而來,垂直衝斷一條條山脅,山擋不住河,河硬是把山切穿了,顯示出不畏阻塞的英雄氣慨。於是一道道峽谷展現在世人面前。重慶峽谷出奇地多,稱之為峽谷市,毫不為過。

其三是,驚豔重慶喀斯特,地下更比地上奇。重慶的喀斯特分佈面積廣,但它不是以廣著稱,而是喀斯特的險、怪、幽取勝於世界。重慶的喀斯特不像桂林山水那樣優美,那樣詩情畫意,沒有劉三姐,也不像雲南石林風景如畫,也沒有阿詩瑪。重慶的喀斯特中走出來的是雲雨巫山神女,與眾不同。武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一點也不為過,不過是由外國探險家提供的第一手資料,讓世界認識了重慶武隆。

重慶的武隆、奉節是世界豎井、天坑、天縫、洞穴、天橋之鄉,宏大的天坑和相伴的天橋的組合肯定世所罕見,還有密佈的一個個豎井,直徑窄則一兩米,寬者也不過三五米,鑽地數百米,甚至上千米,有世界第二深度豎井,深度達1026米。

遺憾的是,這世界第二豎井,竟是一個美藉、英國劍轎大學的數學系的女學生所探,這姑娘巳在武隆探險達十五個年頭之久,有時在洞中、在豎井、在地河中一待就是十多天,無數次從生命的死亡線上走回。她在豎井中留下的自拍照,我從看此刊物來十多天,一直在我腦海中翻滾,不得不佩服她這種追求美麗大自然的執著毅力。看來她巳深深愛上了重慶武隆,樂不思美了!

對重慶武隆等地的探索研究,外國地理科學家早在1817年就開始了,近兩百年來,法國的、英國的、墨西哥的、美國的、奧地利的、俄國的等數支探險隊,一次次在此探索,好像這裏有尋不完的寶藏,而我國的那些地理學家直到1928年方敢涉足武隆寶地。直到今天來也是看看錶層,深坑深井仍不敢去窺視,其主流惟外人也。

我就感慨之,自己之山河,為什麼外人瞭解,自己卻不明白?為何外人敢入,而自己望而止步?難道這也是技術跟不上嗎?怪不得日本入侵時,對我國地理已瞭如指撐,資源分佈盡在腦中,侵我中華如回家之路,比國人更熟悉,可長驅直入!

中國國家地理讀後感5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叫《中國國家地理》,這本書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國國家地理》主要介紹了中華名山、高原盆地、平原丘陵、島嶼半島等自然保護區,非常美麗,那麼瑰麗的景色是大自然獻給我們的`,讓我們不用行萬里路,也能領略到山川之雄秀壯美,原來是大自然的神奇力量賦予的。

人和大自然應該要建立起和諧協調的關係。我們要保護大自然,讓大家欣賞。我們要實行低碳生活,從節約水電開始,不能浪費地球的資源。讓爸爸媽媽在紅燈等候時要熄掉引擎,減少廢氣污染,不能隨便扔垃圾,如果看見其他人隨地扔垃圾,我們要提醒他們不能這樣做,因為地球只有一個,它是我們的家,我們利用星期天到公園裏組織清潔活動,讓人人都認識到大自然的保護性,我們和大自然是相互依存的,如果水受到了污染,將會影響到我們的生活,可見,大自然和我們是息息相關的。

中國國家地理讀後感6

昨晚我百無聊賴地來到了學校讀書館的期刊室,隨手拿起來兩本書:《旅遊學刊》和《中國國家地理》。隨便看了一下其中一本書的目錄,感覺那本《旅遊學刊》好像沒有什麼好看的。《中國國家地理》還不錯,裏面有説到格聶的“第十三女神”——格聶山,新疆的紅色作物、還有鹽路……不過最吸引我的是《難以相信中國發現大量的棄老洞》!

我們中國不是以敬老愛幼為傳統美德麼?怎麼會有棄老洞的存在?我帶着一大堆的問號往下看。

在我國的湖北等地大量的棄老洞,它們的存在與當地廣為流傳的棄老傳説,對中華民族的敬老傳統提出了質疑和挑戰。很多人都認為這是一些遊牧民族或者是一些野蠻人所為。可是在以前的中原也就是現在的山西也有類似棄老洞的生藏存在啊,把一個活生生的老人放裏面,想着就讓我覺得難過。

但是更讓我心寒的是:居然會有自殺型的棄老洞!設計這個自殺裝置的設計者,要麼是一位徹底無情的嗜血殺手,要麼是一位完全絕望的温情孝子。這個自殺孔的設計,究竟是對生命極度的冷漠,還是對親情的最後眷顧?是對無奈命運的屈服,還是對生命尊嚴的'捍衞?

但是潘世東教授卻認為棄老洞昭示的是最自然、最理性的道教死之觀。

我對他的這種説法不甚贊同,既然是順其自然為什麼還要做一個洞規定人家要在裏面死?為什麼要做什麼自殺型的孔,不讓其不順其自然的死呢?

“公説公有理,婆説婆有理。”這就在於我們個人的想法了。但是我還是認為孝敬老人是我們應該做的事,他們為我們辛苦了一輩子,我們該回報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