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藤野先生》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9.37K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藤野先生》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藤野先生》讀後感

《藤野先生》讀後感1

《藤野先生》選自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先讀時並沒有什麼感觸,只當是普通的回憶老師的文章來看而已。但我想魯迅的作品是值得我們摘錄在自己珍藏的小本子裏,反覆閲讀的。在一遍遍的品味中,我似乎不斷地從每個句子裏都能發現新的瑰寶,對於這篇文章也有了更深入些的體會。

《藤野先生》回憶作者在仙台留學時期的生活,記敍了作者與藤野先生的相識、相處,離別的過程和對他的懷念。魯迅初到東京時,看到的是清國留學生在飽含中國人的恥辱的上野公園的櫻花樹下的身影,聽到的是留學生們傍晚學跳舞的喧鬧。這讓魯迅甚為厭惡,也正是這樣,他去了仙台,在那與藤野先生相識。藤野先生的衣着模糊,他為魯迅添改講義,他就正解剖圖,他關心解剖實習,他了解中國女人裹腳。在這一個個片斷中,我看到了那個對學生要求嚴格的藤野先生,那個對魯迅關愛有加,毫無民族偏見的藤野先生,那個對科學嚴謹求實的藤野先生。這樣一位有着高貴人格的老師,也難怪魯迅説:“在我所認為我師的之中,它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

《藤野先生》也同樣記錄了作者的心路歷程,學醫救國到文藝救國的轉變,表達了作者深深的愛國主義情感。在魯迅留學日本之時,是“風雨如磐暗故園”之時,也是魯迅個人處於“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時期。他曾説:“我的夢很美滿,預備卒業回來,救治像我父親似的被誤的病人的疾苦,戰爭時候便去當軍醫,一面又促進了國人對於維新的信仰。”但從匿名信事件、看電影事件,中國人的麻木不仁中,魯迅才深刻地認識到,學醫可以拯救人的身體,卻不能拯救人的靈魂。魯迅説:“從那一回以後,我便覺得學醫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強健,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我們的第一要着,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於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為當然要推文藝,於是提倡文藝運動了。”

我感受到的是魯迅對藤野先生的感動、感激與懷念,即便當《藤野先生》的形象深入人心,卻少有人記得他的名字--藤野嚴九郎。我感受到的是魯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的報國之情。《藤野先生》,記敍的是一段感人的師生情,一顆動人的愛國心。

《藤野先生》讀後感2

早晨凋落的花,夕陽時分,把它拾起,心中仍會翻起熱潮。回憶起來,漫漫長路,記憶中的恩師,格外鮮明。

魯迅先生去日本留學,因當時中國為弱國,所以魯迅時常遭到日本學生和老師的嘲笑,而只有藤野先生,在暗暗地幫助魯迅,給他添講義,該解剖圖,關心魯迅的解剖實習,並瞭解中國女子裹小腳······在魯迅準備回國時,先生尊重他的選擇——儘管對魯迅有太多太多的不捨。回國後,藤野先生依然寄照片給魯迅,可他再也沒有得到答覆······

藤野先生是魯迅在以後的時光中最難忘的一位老師,而海倫凱勒的莎莉文老師,也讓凱勒的人生有了轉折點。一歲半的凱勒因病雙目失明,雙耳失聰,不能講話。而就在這時莎莉文老師的出現,讓凱勒“重見光明”。莎莉文老師教會了凱勒寫字,教她認識單詞,教她手語,這讓凱勒可以與他人交流,讓她熱愛學習,最終考上了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凱勒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寫到她多麼想“見”到莎莉文老師一面,可是在她66歲時,老師去世了,願望落空了。

一位老師可以給我們的,是無限的,他給予我們的不僅是知識,還有做人的道理,還有寬容、諒解,尊重,在老師的眼中,每一位學生都是平等的,沒有好壞、貴賤之分,一位恩師造就人的一生。藤野先生對任何學生都很嚴厲,但卻對魯迅關愛有加,絲毫沒有民族偏見,這樣一位有着高貴人格的老師,也難怪魯迅説:“在我所認為我師的之中,它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我的國小語文老師給了我人生最大的啟示:“你要如何才可以出色、如何才可以把一件事學精,不單單是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思考,還要實踐,用實踐去完美你所擁有的知識。”從此,我明白了學習的真諦,感謝我的恩師!

在數十年的生命中,相伴我們最多的,教會我們最多的,就是那塑造我們的老師。

《藤野先生》讀後感3

魯迅先生的記憶裏,藤野先生長得有些黑瘦,八字鬍鬚戴着眼鏡,手裏總夾着一疊大大小小的書籍,説話聲音抑揚頓挫,十分嚴肅而平實。

在魯迅到日本學醫的幾年裏,藤野先生對他可是關心有佳,雖然藤野自己穿衣總忘帶領結,而且很樸實,不拘小節但對魯迅先生這個中國來的學生,他卻總是給予自己無微不至的關注與關懷。他每週都會給魯迅先生檢查筆記,幫魯迅先生改正錯誤,其中還包括文法的錯誤,也都幫魯迅先生一一訂正,這對一個大學教授來説又需要怎樣的耐心?藤野先生對學生的民族信仰也極為尊重,他對學生又是怎樣的關懷呢?雖然後來,因為種族因素,國家因素,魯迅激憤離開日本,棄醫從文,但這不代表他對藤野先生不抱有赤誠的尊敬,在一個敵對國,有一位能理解自己的師長又是怎樣的温暖與輕鬆?

藤野先生對魯迅先生不僅僅在於學術,更重要的是精神,他讓魯迅先生更加嚴謹,尊重科學與人權,這為魯迅先生的文學創作也有許多幫助,這也難怪魯迅先生對他始終滿懷崇敬與感激。

其實,每個人的一生中,總有一位像藤野先生這樣影響自己的師長,長輩。他們或許是你的父母,老師;亦或許是你的同學,朋友;更有可能的,他就是一個陌生人。但,無論是誰,他們都給你的人生軌跡做出深遠影響!

我印象中,似乎是9歲或10歲的樣子,我去北京遊玩,途中巧逢一位學識淵博的長者,他向我講述了許多有趣的歷史典故與常識。一時間,我被他身上那種博覽古今的氣質吸引住了。我決心立志成為他那樣的人,我開始閲讀各種書籍,在古今世界裏遨遊,並深深體會到了文史的樂趣。可以説,是這位不知名的老者,使我走進了書的殿堂。雖然不知道的他是誰,但或許我永遠也忘不了他。

一位長者影響一個人的一生,每一位成功者的背後,又怎會少了那一個學識淵博,才華出眾的師者呢?

《藤野先生》讀後感4

有這麼一本偉大的名著,沒有一絲古板嚴肅,而像自己的一個家裏人,向你娓娓道來他的成長經歷,有這麼一個平凡的老師,沒有一點自私狹隘,而是一位聖人似的,不分國界的將知識傳播。這就是《朝花夕拾》與其中的藤野先生。

俗話説,醫者人心,在魯迅的淡淡記憶中,藤野先生身為解剖醫學教授,儼然也是一位醫者,有着非凡的嚴謹與認真,同時他也是一位老師,有着悔人不倦的精神與思想,但更像一位父親,滿懷着對學生子女般的愛與關懷,在他們迷失道路與方向時,為他們點亮前方,指明道路。他,藤野先生,就是這樣一個平凡而偉大的人。

藤野先生在魯迅心中如此,任何一位老師亦是如此。

在每個人的生活中,父母無疑是我們最親近的人。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仔細想想,到底是誰在我們的生活中與我們相處的時間更長,對我們給予了更多的愛呢?無疑,是老師。

老師,他們不僅是為我們傳道、授業、解惑的老師,同時也是一位位孩子的父母。父母將愛傳播最多的人無疑是子女,可是老師則例外。他們將師愛最大限度地給予學生,對自己的孩子往往疏於照顧,這是為什麼?因為他們的愛與責任心有着無邊無際的廣闊。

心有界,愛無疆。當老師夾着書本走向講台時,一個個毫無關聯的孩子已經與他結下了深深的感情,一雙雙渴望求知的眼睛已經足以圍繞着他一生。於是,老師情不自禁地奉獻他們一生的青春,夢想與愛,給這些來自不同家庭,毫無關係的學生。師愛跨越的,不僅是家與家的隔膜,也是國與國之間的邊界。如藤野先生,一個來自日本的大學教授,毫不吝嗇的將自己的關愛傳播給來自中國的魯迅,沒有自私,沒有狹隘的民族精神,這種無疆廣闊的愛終化為魯迅字裏行間對藤野先生深深地懷念與感恩。

大愛無疆,師愛無疆,一個個平凡而偉大的老師,對學生無私的愛,對國家作出的偉大貢獻,終將載入史冊,成為永恆!

《藤野先生》讀後感5

藤野先生,就是魯迅在日本留學時,一位對他悉心教導的老師。

在這篇文章裏,作者魯迅在日本留學,當時他不滿國內的教學方法,從而想在外國尋求一條新的學習道路,然而,清國留學生作為當時弱國的學生,遭受排擠和藐視。於是,他便到了一個小市鎮——仙台。在仙台,魯迅受到了一定的優待,也獲得了學習的機會。藤野先生任教的是骨學,在此後魯迅的學習生涯中,他一直對魯迅關愛有加。藤野先生不僅幫助魯迅修訂講義,而且還幫助他澄清流言,藤野先生嚴謹治學,不僅不歧視弱國的學生,反而給予更多的關心。他一心為了自己喜愛事業的發展而努力,也誠心希望別的國家和民族可以接收新的醫學。他偉大的人格品質,使魯迅銘記於心,並且作為激勵自己的動力,也正是藤野先生的不倦教誨,讓魯迅堅定了以筆為槍與惡勢力鬥爭的信念,對魯迅的思想產生了深厚的影響。同時這篇文章語言樸實,感情真摯,是作為一個學生對自己最敬愛的老師的真情流露與深切懷念。

在我的學習生涯中,也遇到過許許多多這樣的老師,他們對我的影響與教誨,是與藤野先生對魯迅先生是一樣的。正是老師們的辛勤勞作,才造就了許許多多國家的棟樑之才。也許他們不被許多人知道,但無數被這些園丁們培養過的花朵,一定會將他們永記於心,也一定會為他們送去最誠摯、最熱烈的祝福。“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對於老師們來説,在講台上滔滔不絕、激揚文字是他們的`終生夢想,他們也衷心的希望他們教導的學生成為有用之人。老師們謝謝你們,你們把青春奉獻,把知識和關愛傳播,你們一定是這世上最美的奉獻者!

魯迅先生對藤野先生的愛,激勵也提醒了我們,努力綻放更美好的花兒,不在青春留下遺憾,報答對我們有不盡幫助的人!

《藤野先生》讀後感6

仔細品析《朝花惜時》裏的人物,藤野先生是一位讓我挺敬佩的老師。

文章內容主要是魯迅日本仙台求學,準備學成回報祖國。藤野先生是魯迅的任課教授。他讓魯迅學會了做學問需嚴謹,更讓魯迅懂得了作為一箇中國人的尊嚴。

從文中讀出,藤野是一個道德高尚的日本教師。他一直鼓舞着魯迅從事反帝反封建鬥爭。更讓人震驚的是,一個日本教師在面對一箇中國學生時,為他傾注了許多無私的愛:平等公正;一絲不苟得幫他改作業;害怕中國人敬鬼,魯迅不肯上解剖課;理解並支持魯迅棄醫從文。我感觸最深的是藤野與魯迅是師生中的這種情誼,包括那張“惜別”的照片以及先生的叮嚀都讓我無法忘懷。他的那種無國界的科學精神也值得讚揚。

文中有一個片段,反映了當時那個社會背景令我感觸如潮水般,川流不息。在看電影事件中,我的心被深深地揪到了,我看到了一羣思想不覺悟,麻木無知的國民。現在,魯迅意識到了,只有徹底改變人的思想,才能救國。

在現實社會中,在校園裏,那大多數學生每天念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背地裏卻從不把學習當回事,吃喝玩樂,攀比成風。

真不敢讓人相信的是:學生成羣結隊,以大架為樂。甚至將戀愛掛在耳邊炫耀。在這個風華正茂的年齡,本應無憂無慮,一心為未來奮鬥,收穫幾份真摯的友誼。然而,現在有多少人會因為明天會捱打而擔憂,會因為失戀而痛苦,這不就是所謂的社會人嗎?這是他們本不該有的。

想一想魯迅先生當年為了中華民族強大起來,毅然棄醫從文的壯舉,想想無數革命先烈的犧牲,只為了一個理想——讓嶄新的明天,遠大的未來中,中國越來越強大!各位還在打着遊戲,而不努力的同學們,醒醒吧,你們就要對得起革命先烈的犧牲嗎?

我相信,為了祖國的明天,我們一定會放下手機,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我們一定會用心走向明天的!

《藤野先生》讀後感7

你存在我深深的腦海裏,我的夢裏,我的心裏,我的回憶裏。

——題記

初到島國日本,我們這些“清國留學生”就與你們有着明顯的差異:我們頭上盤着大辮子,頂得學生制帽的頂上高高聳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鑑,宛如小姑娘的髮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我們想要趕時髦,但又要時刻表示效忠腐朽清王朝。

我們在文化差異的衝擊下不知所措地開始了學習生活。從此就看見許多陌生的先生。

先生,第一次見到您,您黑黑瘦瘦的,八字須,戴着眼鏡,挾着一疊大大小小的書。像是一個極古板,民族意識極強的一個人。我以為您也會像其他日本人一樣,認為中國是弱國,中國人都是低能兒。但是您沒有。您反而更加關注我,更在我身上傾注心血,每星期都會細細地閲讀並改正我記錯的講義,滿滿的紅筆印盡力的擠在每一個空隙,像是想要帶給我更多的知識。當時的我,有些任性,總是不用功。

先生,我以為我會在您的幫助下成為一位大夫,回國治療人們的病痛。但是,在那節講堂後,那節刻骨銘心的講堂之後,我改變了想法。當時電影中的中國人和身邊的日本人一起圍觀槍殺中國人,電影中的中國人面無表情麻木不仁地看着,身邊的日本人歡呼雀躍着。我的心中一片淒涼。這時我意識到了,我要棄醫從文!

先生,當您知道我不再從醫時,您神情彷彿有些悲哀,您送我了一張你的照片,並希望我也可以寄給您一張並時常寫信給您。但是,先生,我並不是不願與您聯繫,而是我的境況實在無聊,況且對於您的想念每每都是提筆卻無從説起。

先生,在我所認為我師的之中,您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您的照片就掛在我的書桌前,每每夜深人靜我伏案寫作想要偷懶時,總會看看您的照片,我心中便會重新點燃繼續寫作的勇氣。

先生,就算我趟過再湍急的河流,攀爬再陡峭的山峯,只要有您在我的心中,我就永遠不會放棄,心中就永遠都會充滿向上的火焰。

《藤野先生》讀後感8

勤於學習才能樂於施教。每當我們看到一本好書的時候,內心總是會忍不住記錄內心的啟發和感想,那些從著作中所冥思震撼人心的話語,那些從著作中所觸摸感動靈魂的文字,我們都能通讀後感傳遞出來。

《藤野先生》也同樣記錄了魯迅的心路歷程,學醫救國到棄醫從文的轉變,表達了魯迅深深的愛國主義情感。

因此作為教師高尚人格魅力有利於建立和諧師生關係促進教學上師生互動為學生終生髮展打下精神底子在學校人際關係中居首位師生關係美國羅傑斯"人際關係"理論、前蘇聯"合作教育學"都把師生關係提到辦學水平高度來認識良好師生關係必須依靠深厚師生情感來維繫教師對學生關心和熱愛、學生對教師敬佩和愛戴產生師生情感源泉也和諧師生關係基礎蔡雲芝先生與學生關係就十分和諧愛學生教學生唱歌跳舞和學生打成一片關心愛護弱勢學生為受到不公平待遇學生"打抱不平"難怪學生做夢都想到幾十年以後仍然惦念着

在教師人格魅力感召下和諧師生一旦建立很容易促進教學效率提高親其師然後樂其教韓麥爾先生愛國情緒感染了小佛朗士聽得特別認真感覺"真奇怪今天聽講我會都懂講似乎挺容易挺容易"在莎利文愛心感召下失聰又失明海倫終於理解了抽象"愛"突破了認識上由具體到抽象瓶頸

對學生而言教師一般都具有天然影響力如果這種影響力建立在教師身份所賦予權力基礎之上那不穩固而如果這種影響力靠教師人格魅力贏得那就相當持久而且強大了這種影響甚至強大到足以影響學生一生教師高尚德行和追求深入學生心田為學生奠定堅實精神基礎魯迅就時時受着藤野先生鞭策幾十年過去了仍不敢有絲毫懈怠堅韌鬥爭着為民族覺醒和解放而奮鬥在魯迅精神家園裏有藤野播下種子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材中出現教師形象以們獨特人格魅力影響着們學生也啟發着我們當代教師:提高自身修養增強人格魅力努力提高教學質量給學生以影響一生精神食糧。

《藤野先生》也同樣記錄了魯迅的心路歷程,學醫救國到棄醫從文的轉變,表達了魯迅深深的愛國主義情感。

《藤野先生》讀後感9

《藤野先生》選自魯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魯迅把他成長道路上的一幕幕寫在了紙上,讓人們更瞭解他。我喜歡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兒時的百草園是“我”的樂土,雖已隔7、8年但“我”還歷歷在目,多麼富有童趣。

我也喜歡《藤野先生》,主要寫出了魯迅去東京弘文書院學習,遇到了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教他胃學、血管學、神經學、解剖實驗和局部解剖學,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節的人,“這藤野先生,據説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在學習中對魯迅先生給予關心、呵護,他把魯迅先生的講義都用紅筆添改過了;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也要指出。對魯迅先生的幫助很大,在學習中產生了深厚的友誼,這與日本學生對中國學生的輕蔑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體現出藤野先生是個真正的君子。

當魯迅先生要離開他時,他依依不捨,贈送給魯迅先生相片並要求多聯繫,可惜魯迅先生不敢給他寫信,怕他失望,只能默默的收藏着他修改過的講義作為紀念,可惜在一次遷居過程中遺失了,連最後的紀念也沒了。

藤野先生是日本福井縣人,1896年在變知縣立醫學專門學校畢業後留校任教,1901年轉到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做講師,後升任教授,1915年回鄉自設診所。藤野先生在魯迅學習中時時提醒、關心着魯迅先生,多次把他漏抄、錯記的講義給予補上、訂正。並對語法上的錯誤予以糾正。多麼讓人敬佩、多麼有責任心的老師啊!而那時的魯迅先生正處於“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時代,所有日本人看不起中國,也只有藤野先生幫助他,使他考出好成績,不給中國人丟臉。

也正如魯迅所説:“在我所有的老師中,藤野先生是我最感激的給我鼓勵的一個。”

《藤野先生》讀後感10

本篇文章寫了作者在日本留學的經歷和棄醫從文的原因,也回憶了“我”的老師——藤野先生,藤野先生那嚴謹的教學態度,忘乎國界的高貴品質,令魯迅先生念念不忘又心存感激。

“頭頂上盤着大辮,頂得學生制帽的頂上高高聳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鑑,宛如小姑娘的髮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緻極了。”這段話對清國留學生進行諷刺,描寫他們不男不女,不倫不類的醜惡形象,表達了作者對他們極端憎惡的感情。後文,“大概是物以稀為貴罷”。作者感受到的不是尊重,而是弱國小民的辛酸,體現了作者強烈的民族自尊心。

“你看,你將這條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了。”可見藤野先生的一絲不苟,嚴謹的教學風格。“我聽説中國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擔心,怕你不肯解剖屍體。現在總算放心了,沒有這回事。”可見藤野先生對“我”的關懷細緻入微,也反映了當時國外對中國落後的認識。

“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當然是低能兒,分數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無怪他們疑惑。”後來的“看電影”事件,使作者的自尊心受到挫傷,思想上所受到的極大震動,決心改變志向棄醫從文。要讓中國強大起來,強身健體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拿起筆桿子,用文字喚醒國人的覺悟和良知。

“我總還時時記起他,在我所認為我師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有時我常常想:他對於我的熱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誨,小而言之,是為中國,就是希望中國有新的醫學;大而言之,是為學術,就是希望新的醫學傳到中國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裏和心裏是偉大的,雖然他的姓名並不為許多人所知道。”

“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中瞥見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説出抑揚頓挫的話來,便使我忽又良心發現,而且增加勇氣了,於是點上一枝煙,再繼續寫些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蔣佳著)

《藤野先生》讀後感11

一、大家在暑假裏一定都閲讀了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那麼大家是否都有所感悟呢?今天我就來談談我對“藤野先生”這篇文章的淺見。

藤野先生是魯迅在日本留學期間的老師,他平易近人,關心學生。在當時那種社會環境下,遇到魯迅這樣的中國學生,藤野先生不但沒有對他產生一絲歧視,反而非常照顧他:擔心魯迅不願解剖屍體,幫魯迅整理講義,魯迅要走時他的依依不捨……

文章從頭到尾,都透露着他的偉大、無私。使我們都不禁為藤野先生的有教無類而喝彩。

二、這篇文章看似是記敍了魯迅在日本的留學生活,事實上還夾雜着些許魯迅對舊中國的看法與個人情感。與魯迅一同留學的清國留學生,看到自己的同胞被殺害,竟與日本人一同喝彩;魯迅成績進步,同學卻因為嫉妒而誣陷他作弊,甚至給他發了勸誡信。

魯迅終於意識到了國人麻木的靈魂與別國對祖國的歧視,是無法通過醫術來改變的,這裏的一切都深深刺激着魯迅的每一根神經,於是魯迅毅然棄醫從文,將滿腔熱血寄託在了他筆下的每一個文字當中。

從文章中,我們可以體會到魯迅先生面對舊中國的腐敗,卻無能為力的自責。我們無不為他的愛國精神所折服。

三、拜讀此文,我彷彿穿越回了那個灰色的年代,看到了魯迅那些日本同學們鄙夷的目光,感受到了魯迅內心那份憤恨與惆悵。

唯一能給全文帶來一絲暖色調的,便只有和藹可親的藤野老師了,是他,對魯迅的關照,給文章注入了一絲暖流。

我想,正是因為藤野老師那一視同仁,無微不至的關懷,才讓他成為了魯迅口中“最使他感激的老師”吧。

通讀此文,我對於藤野老師的無私與魯迅強烈的愛國情懷感同身受。身處和平年代,我們無需背井離鄉,更無需棄筆從戎,唯有好好珍惜身邊的每位良師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