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十萬個為什麼讀後感範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W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十萬個為什麼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十萬個為什麼讀後感範文

十萬個為什麼讀後感範文1

一套散發着墨香的《十萬個為什麼》放在我的面前,我好奇的拿來翻閲着,呵,一篇篇文章多麼富有知識呀!那是我過十歲生日時,爸爸媽媽一起送我的生日禮物。這套書一共有十二卷,共分為六冊,這六冊分別是:《日常生活卷》(上)、(下);《文化藝術卷》(上)、(下);《基礎科學卷》(上)、(下);《自然科學卷》(上)、(下);《生命科學卷》(上)、(下)和《高新科技卷》(上)、(下)。

自從我讀了這十二本《十萬個為什麼》後,開闊了我的視野,使我增加了許多日常生活時要注意些什麼的知識,還增長了許多許多科學道理和文化藝術類的知識。自從我讀了《十萬個為什麼》生活卷後,解開了一直埋在我心頭的問題:“為什麼剛起牀時感到全身無力,”這是因為肌肉的活動完全受中樞神經的支配,當我們剛醒時,中樞神經系統的抑制過程剛過去,全身肌肉仍然處於鬆弛狀態,肌肉只要不活動,就不會產生力量。所以覺得渾身沒力,通過睡眠已經完全消除疲勞的肌肉,只要稍活動一會兒,人就會馬上感到清醒,有力了。和“吃柿子為什麼不能與螃蟹、土豆一起吃,”這是因為凍柿子裏含有一種鞣質,如果吃柿子再吃螃蟹,這種鞣質便和螃蟹中的蛋白質結合,凝成不能消化的東西;那為什麼也不能同土豆一起吃呢?unjs這是因為吃了土豆後,可產生胃酸,他接觸了柿子也會生成“胃柿石”。看起來吃凍柿子是既不能與螃蟹同吃,也不能與土豆同吃,否則,會使人肚子疼、嘔吐、腹瀉。讀了《基礎科學卷》後,也解開了一直埋在我心頭的兩個問題:“有四張撲克牌算二十四點遊戲中一共會出現多少種可能情況?”讀了這篇文章後,我知道了一共有七百十五種。和“二百米賽跑,外圈的起點為什麼要比裏圈的.起點超前很多?”這是因為內圈要比外圈少許多許多路。讀了《十萬個為什麼》中的自然科學卷後,也是我瞭解了一個關於自然方面的道理:“地球在轉動時,我們為什麼不會被甩出?”這是因為地球有一種吸引裏,名叫地心引力,他能把地球上所有的東西都緊緊的吸附在自己的地面上。例如:飛鳥、走獸、山川、湖泊,甚至汪洋大海,都無一不被他吸在地球的表面上。

人自然也不會例外,也被地球的吸引力緊緊的吸在地面上。所以,儘管地球在不停的轉動,我們卻不會被甩出去。

我真喜歡這十二本富有知識性的《十萬個為什麼》啊!我決定把這套書上的所有知識都學、記下來,在日常生活中時時用到,長大以後成為國家的棟樑!

十萬個為什麼讀後感範文2

一本散發着墨香的書放在我的面前。我拿起來,哦,是媽媽昨天送給我的。我充滿好奇的翻開,一個個文字精靈在我面前跳舞,我一發不可收拾地讀起來。為什麼螃蟹橫着走?為什麼火柴會着火?為什麼我們不吃生馬鈴薯……

這一個個的為什麼充滿了我好奇的大腦。當我讀到第47頁的最後一行時,我看到了一個問題:“熱水杯子上的抹布上的小紙片為什麼會翻動——決定因素。”我的大腦中充滿了問號。對啊,什麼的改變才使小紙片產生了這種反應呢?我突然想起來,這本書裏的知識都是科學家們探索出來的,那我為什麼就不能自己探索一次呢?於是,我決定自己來做實驗解決這個問題——儘管翻過一頁就能看到答案。星期天,爸媽不在家,我獨自一人進行起這項實驗。我準備好實驗器材(基本的):一個杯子,足夠的沸水,抹布,紙質的“小魚”。我先把沸水倒進杯子裏,用抹布蓋住杯子,再把小紙魚放在抹布上,坐下來靜靜觀察,一秒,兩秒過去了,熱水的蒸汽把杯壁染成了雪白。我看到了抹布上的小紙魚在翻滾,就像一隻活着的魚離開水之後那樣,十分有趣。之後,我又用鋁紙做了一隻與紙質相同的“小魚”,放在抹布上,兩隻“小魚”在布上翻滾,如“羣魚共舞”一般。突然我發現鋁質的.翻滾速度,頻率似乎都比紙質的稍微遜色了一些,着對我有了一些的啟發。然後,我又用鐵製作了一個與前兩個大小相同的“小魚”,這可讓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我從鄰居家借來了一張小鐵皮,然後用老虎鉗和磨棍,先用老虎鉗剪成近似魚兒的形狀,再用磨棍打磨邊緣,好不容易製成了一個。然後我把它放在抹布上,只聽“叮”的一聲,小魚沉底了。

我看着沉底的鐵片,知道了答案:這種現象與紙片的材質有關。實驗成功了,我高興極了,拿起筆,寫下了關於這項實驗的論文,拿給了物理老師看,物理老師直誇我是一個喜愛探究的學生,我心裏別提有多高興了。當我翻開《十萬個為什麼》的47頁時,看到了答案:這種現象與紙片的材質,水温等5個因素有關,我這時才知道我的答案不是全面的。

通過《十萬個為什麼》這本書,也通過我做的實驗,我知道了,想知道自然的祕密,必須通過自己堅持不懈的探究,才能獲得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