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堂吉訶德讀後感(彙編15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8.95K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堂吉訶德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堂吉訶德讀後感(彙編15篇)

堂吉訶德讀後感1

然而,塞外提斯筆下的堂吉訶德又是一個為了維護正義,拯救世人,甘願犧牲自身生命的無畏勇士。他痛恨專制殘暴,同情被壓迫的勞苦大眾,嚮往自由,把保護人的正當權利與尊嚴,鋤強扶弱,消除人世間的不平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他見義勇為,從不膽怯退縮。他具有民主、平等的思想,主張“一切東西都平等”,社會地位的尊卑是暫時的,只有“美德”才是真正的高貴。他尊敬婦女,主張個性解放、男女平等、戀愛自由。他心地善良、幽默可親,學識淵博。作者實際上把自己的愛憎與希望寄託在了這個人物身上。

堂吉訶德又是理想主義的化身,他執著於他那理想化的騎士道,從不怕人們議論與譏笑,更不怕侮辱與打擊,雖然四處碰壁,但卻百折不悔,一片赤誠,無論什麼都不能使他改變初衷,不愧為真理與正義的捍衞者。這個隻身向舊世界挑戰的孤單的騎士,雖然屢戰屢敗,不禁令人肅然起敬。

在堂吉訶德表面的喜劇因素之下,實際隱含著深刻的悲劇意藴。他對社會正義和人人平等的要求,在扼殺人的.一切美好願望的強大的封建黑暗勢力下,是不可能得以實現的,他以過時的、虛幻的騎士道來改造現實社會,更是一個時代的誤會,完全不足為訓。但他的進步思想,閃耀著資產階級人文主義的思想光輝,他的失敗,是一個人文主義者的悲劇。

總之,通過《堂吉訶德》這本書,我對社會對人生都有了不同的認識與見解,也更加了解了西班牙社會在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社會矛盾和思想文化領域的激盪。在今天的環境之下,我想我們應該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共同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讓我們一起加油!

堂吉訶德讀後感2

《堂吉訶德》一書的主人公堂吉訶德是一個消瘦的、面帶愁容的小貴族,但由於愛讀騎士小説竟然入了迷,騎上一匹瘦弱的老馬,找了一柄生了鏽的長矛,戴着破了洞的頭盔,要去當遊俠,鋤強扶弱,為人民打抱不平。他以一個未受正式封號的騎士身份離開自己的故鄉,開始了一連串的冒險生涯……將風車當成巨人與之搏鬥,將羊羣看作軍隊奮勇衝殺,將罪犯當為勇士,把他們解救了出來……他在自己的幻想中完成了許許多多的英勇而又偉大的騎士功勛,卻為身邊的人增添了無窮無盡的麻煩,帶給人們無數的快樂,直到自己生命的盡頭。

堂吉訶德神經質的“勇敢精神”在書中表現得淋漓盡致,使我讀書時一直忍俊不禁,但事實上,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在這本書裏描寫了西班牙十六世紀和十七世紀初的整個社會縮影、不同階級的人物面貌,生活畫面十分廣闊,為的是諷刺打擊胡編亂造、情節離奇的'騎士小説及其在人們中造成的惡劣影響,他把自己的生活經歷和人生理想都寫進去了,思想內容越來越豐富,人物形象越來越現實,直至描繪了西班牙社會給人民帶來的災難,成為後人瞭解和研究西班牙當時社會政治、經濟、文學、藝術、法律、道德、宗教和風俗習慣的一部百科全書。

塞萬提斯在《堂吉訶德》中一方面鍼砭時弊,揭露批判社會的醜惡現象,一方面讚揚除暴安良、懲惡揚善、扶貧濟弱等優良品德,歌頌了黃金世紀式的社會理想目標。所有這些,都是人類共同的感情,它可以穿越時空,對每個時代、每個民族都具有現實感,所以相隔四個世紀之後,仍感動着每一個讀者,這部作品也因此成為偉大的現實主義經典文學名著。

堂吉訶德讀後感3

《堂吉訶德》是由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寫的一部小説,小説主要講述了主角吉哈那和他的隨從桑丘的遊記,堂吉訶德是吉哈那的改名,堂吉訶德是西班牙的一名沒落貴族,過着温飽用去他大量收入的日子,矛架上只有一柄矛,祖父傳下來的甲胄生了鏽,放在角落裏。而他終日沉迷在騎士小説裏,在他眼裏,世界上有着巨人、魔怪、精靈各種各樣的遊俠騎士嗎,和並不存在的.地域和帝國。而有一天,他突發奇想,要出去當一名遊俠騎士,於是,他瞞着他唯一的的親人——他的外甥女出遊了。不過結果並不成功,受盡了苦,挨夠了打,才回到家。

第二次出遊,他有一島嶼總督和王國國王的誘惑,帶着一名農夫,桑丘一齊外出冒險,在冒險過程中,堂吉訶德滑稽的把風車當作巨人,把羊羣當作兩批奮勇殺敵的軍隊,把硌布機的聲音當作惡魔的叫喊聲,讓他們受夠了驚嚇,然後堂吉訶德又要裝瘋,寫了一封信讓桑丘帶給他想象中的貴婦人,其實是一個粗鄙的農村婦女,杜爾內西亞,最後,堂吉訶德又被偽裝成騎士的神父擊敗,回到了他的故鄉。最後留下遺囑,不允許外甥女嫁給一個看過騎士小説的人,如果外甥女一定要嫁,那麼所有的遺憾會被拿去做慈善。

其實如果拋去騎士道,堂吉訶德是一個明智的學者,而且博學多知,他對於忠君報國,對於愛情都有自己的認知,發人深省,他在認為兩羣綿羊是兩羣廝殺的軍隊時,用一句話説出了歐洲所有的民族,和他們生活的地區以及他們的習性。這無疑是他博學多知的有力證據,而這些是他看其實小説的、得到的。

堂吉訶德讀後感4

《堂吉訶德》是文學歷史上不朽的傑作。它諷刺了西班牙封建社會中的生活史詩,不過是把諷刺隱藏在故事裏,隱藏在輕鬆幽默的字裏行間和精心刻畫的形象中,把極不相稱的東西巧妙結合而達到委婉取笑的目的。

故事描寫鄉紳因迷戀騎士小説,改名為堂吉訶德,並説服鄰居桑丘潘沙作為侍從,立志去“冒大險,成大業,立奇功,”頭一次出師不利,被打得“像乾屍”一樣讓驢馱了回來。第二次卻幹出許多荒唐事來:他與風車作戰,是因為他把風車當成危害人類的巨人;他解放苦役犯,因為在他看來,“人是天生的自由的,把自由的人當奴隸未免太殘酷”……堂吉訶德一系列誇張怪誕的行為都包含着他對封建專制暴政的反抗,包含着他對自由的.嚮往和對被奴役人們的同情。第三次出遊,堂吉訶德迫不及待地要實現他的社會理想。最後,堂吉訶德敗在“白月騎士”手下,從此收兵,卧牀不起。臨終之際恍然大悟,痛斥騎士小説。

塞萬提斯筆下的堂吉訶德不僅僅是一個引人發笑的滑稽人物,在他身上既有喜劇性又有悲劇性,作者的諷刺性描寫處處閃耀着人文主義理想的光輝。

堂吉訶德身穿破舊的古代騎士裝,腦子裏卻有着人文主義的嶄新思想;手中提的是中世紀的長矛,進攻的卻是槍炮盛行的資本主義時代;他清醒時是一個見識高明的智者,糊塗時卻是一個亂打亂撞的瘋子。他的古怪更襯出他性格的鮮明。

作者大膽把一些對立的藝術形式交替使用,既描寫平凡的生活瑣事,也敍述奇異的想象;既有樸實無華的真實生活,也有滑稽誇張的虛構情節;既有發人深思的悲劇因素,也有引人發笑的喜劇成分。巧妙地將英雄與丑角,智者與瘋子,悲劇與喜劇結合起來。

堂吉訶德讀後感5

堂吉訶德,最出名的事蹟就是把風車當做巨人與之大戰弄得遍體鱗傷。

這位人物把騎士小説中的事蹟當成是真實發生過的事情。

並且勵志要做遊俠騎士來建功立業,行俠仗義。

一方面他瘋瘋癲癲遇到和騎士小説沾點邊的事情就能直接代入不顧現實。

另一方面他又理智清晰能説很多大道理,讓人信服。

誰碰上他誰就倒黴,鬧出了一堆笑話,搶了剃頭匠的銅盆並認為那是頭盔,把住宿的.旅店當做城堡,把相向而行的羊羣當做正在大戰的軍隊。

同時,他也因為神志不清被捉弄,坐在木馬上蒙着眼睛以為自己飛到天上與魔法師大戰,行俠仗義卻被對方一頓亂揍。

堂吉訶德有着高尚的品德,願意幫助弱小,英勇無畏,堅定的相信着他的理想信念。

在他的世界裏,騎士是理想,而在實現理想的途中完全不顧現實,以致於最終病死家中。

他很可笑,卻也是另一種理想主義的化身。

而他的侍從潘薩則是事事從實際出發,吃飽喝足有錢拿是他的目的。

這兩個人的對比,更是給故事增添了一份詼諧。

在堂吉訶德大戰風車時,潘薩就勸主人那是風車。

在堂吉訶德大戰羊羣時,潘薩就和主人説那是羊羣。

堂吉訶德從來沒有信過潘薩,潘薩為了得到利益也跟着堂吉訶德。

兩個人可謂是天造地設適合一起出行,不然以堂吉訶德的瘋癲連飯都會吃不上。

堂吉訶德是理想的代表,潘薩則是現實中認真謀生的人。

人們得有理想,但是也要看見現實。

堂吉訶德和潘薩一起成就了這本小説。

就像理想和現實的結合才能成就真正的騎士。

堂吉訶德讀後感6

寒假裏,一本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出現在我的眼簾裏。之後,便久久抹不去。

《堂吉訶德》主要講述了一位紳士由於看多了騎士小説,便幻想着成為一位威風凜凜的大騎士。於是,他改名堂吉訶德·拉曼恰,讓自己的僕人和鄰居做他的侍從,開始了一段令人哭笑不得的旅途。期間,他把羊羣看做敵人,把旅店看做城堡,把酒囊看做巨人頭,把苦役犯當作受害的騎士。不斷的不顧青紅皂白的亂殺亂砍。他的行為不僅傷害了他人,自己也受苦,正可謂:損人不利己。最後,他立下遺囑,如果唯一的親人侄女嫁給騎士的話,就取消她的繼承權。

這本書詼諧幽默,讀着不禁令人發笑。但作為世界名著,自然有他深刻藴含的道理:有一份幻想固然是好的,但如果是不切實際的.妄想,最終不僅會傷害別人,還害了自己。堂吉訶德的騎士夢是美好的,但他實現這個夢的過程,卻不理想

這不禁令我想起了如今,不是還有不少人是這樣嗎?!有的人為了成就自己的成名夢,不惜作踐自己,用金錢去開路。有的人為了自己能上一所好的大學,不惜採用作弊的手段。這不是一樣令人發笑嗎?

但是,有些人則恰恰相反。他們勇於為了自己的理想,自己的夢想去拼搏。多少學子寒窗苦讀,只為金榜提名;多少熱血少年發憤圖強,只為在奧運為國爭光。這,不正恰恰體現出了那份為夢想的執着嗎?

堂吉訶德,一本數十萬字的堂吉訶德。卻時刻在提醒着我們:不要成為下一個堂吉訶德!

堂吉訶德讀後感7

尼日利亞著名作家奧克斯頗動感情地説:“人生在世,如果有什麼必讀的作品,那就是《堂吉訶德》。剛開始接觸這部小説的時候,年紀還小,只是感覺它很滑稽,習慣看中國傳統的以情節見長的小説的我,除了留下一個全身盔甲的騎着高高的瘦馬和一個胖嘟嘟的連同他的驢也這麼矮小的卡通般形象的印象外別無可談之處;再次看這部小説的時候,已經是大學的時候了,瞭解了外國文學的發展脈頭,知道了什麼是騎士文學,發覺《堂吉訶德》這部小説是傳統騎士文學的異類,因為我覺得傳統的騎士文學比較悲壯和典雅;而另類的騎士文學荒誕,彷彿是周星弛的無厘頭電影這般那般。

單就文學樣式來説,我一直認為是沒有什麼太大的優差之別的(因為我覺得任何的文學形式縱使有某些瑕疵,這只是從大的文學發展歷史的比較後所總結出的,但是它能夠在文化歷史中佔了一個時期,影響那一代人,自有它的優點)如果把唐這部小説硬説為是為了抨擊騎士小説之類的`話來,那是把它放在當時的文藝復興的文化氛圍來説的,也許是剛好應了時事的發展。在塞萬提斯他自己描述寫《堂吉訶德》的時候,他本打算寫成幾個短篇故事,後來寫着寫着,他把自己的生活經歷和人生理想都寫進去了,思想內容越來越豐富,人物形象越來越現實,直至描繪了西班牙社會給人民帶來的災難,成為我們瞭解和研究西班牙當時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和風俗習慣的一部百科全書。

由此看來書中所展現的廣闊的社會畫面和流溢出的豐富的思想就遠遠不是出自要掃除騎士小説這麼一個簡單的動機。

堂吉訶德讀後感8

此書之名,我已瞻望已久了。讀了後,我就像被點了笑穴,大笑不止。

故事講述了富家子弟堂吉訶德因為讀了太多騎士小説而“全副武裝”,騎着一匹老馬,夢想着像那些騎士們一樣,威風凜凜地棄惡揚善。他沉溺在幻想中,結果乾出了不少傻事。——

大笑

這本書中有不少的可笑之處。當我看到堂吉訶德因太想試一試騎士的生活,騎着老馬,與風車作戰時,竟忍不住笑出聲來。這是何等傻事!一個騎士怎麼會如此天真?至於他把人人都知道的銅鍋説成是萬能的金頭盔,那可笑程度就更不用説了。“他是最糟糕的騎士,還是最勇敢的傻瓜?”

譏笑

讀完了這本書,我逐漸冷靜下來了。仔細一琢磨,這才發現堂吉訶德是一個讓人瞧不上眼的“丑角”。他受傷後卻不認為自己已經受傷,原因是“小説中沒有任何關於騎士受傷的語句”。就像《堂吉訶德》的作者講的.那樣,“騎士道精神的影響力很大”。堂吉訶德真是有些讓人瞧不起。

苦笑

《堂吉訶德》把像堂吉訶德這樣的人連他一起諷刺了一通。其實“堂吉訶德”是當今一些人心理的真實寫照。曾經看到報紙,説,一個年輕人因為想看看“天堂”是什麼樣子,險些丟了性命。想到這裏,我的心情異常沉重。用父母的話説,就是“理想主義惹的禍”。

現在,我從堂吉訶德這個荒謬可笑的活教材中明白了,我們還是應該把現實生活放在第一位。不然,也許會落得像他們那樣的下場。

堂吉訶德讀後感9

塞萬提斯是西班牙文學黃金時代的代表作家,他創作的《堂吉訶德》更是開創了歐洲現代長篇小説的先河。由於一生的坎坷磨難,讓他對生活、對世人更多了一份睿智的見解,自《堂吉訶德》問世以來,人們對它的理解和認識不盡相同,或許人們僅僅只為了主人公堂吉訶德的種種不切實際的空想和瘋子行為發笑,卻不知這裏面暗藏着作者多少心血、多少哲理。塞萬提斯具有深厚的文學底藴,他把對社會各階層的描寫同對社會現實的描寫結合起來,逼真的再現出貴族紳士的專橫跋扈和普通老百姓的辛酸苦辣。

在作品一開始,作者就讓人跌入堂吉訶德真正姓名的迷霧,接着開始描繪瘋瘋癲癲的堂吉訶德的可憐遭遇,他告訴人們,閲讀騎士小説會給人帶來多可怕的影響。比如堂吉訶德在幻想自己作為騎士的意中人杜爾西內亞的時候,將她想象成一位公主、一位至高無上的女王:她的.頭髮是金絲,眉毛是天上的霓虹,眼睛是太陽等等,並且在每次殺敵前總是喃喃自語讓她給他力量。還有最搞笑的是他把風車當做三頭六臂的巨人,便騎着瘦馬捨命衝去,結果被掀倒在地不能動彈,他的侍從桑丘告訴他那不是巨人是風車的時候,他仍然辯解説是魔法師把巨人變成風車。看到這些,你會認為那就是一個瘋子。然而,在作者筆下的堂吉訶德還有另外美好的一面,那就是鋤強扶弱、見義勇為的英雄氣概,以及對人類美好未來所持有的堅定不移的信念。

還有一方面讓我讚歎不已的就是作品中有很多詩,特別是十四行詩,雖然是翻譯過來的,仍然很優美、很押韻,很多都是愛情詩,抒發對情人的思念與祝福以及內心的孤獨苦悶等。十四行詩是文藝復興時期很具特色的新詩,以上這些都可以看出“以人為中心”的思想,以及勇於抒發個人思想情感的復興精神。

堂吉訶德讀後感10

塞萬提斯筆下的《堂吉訶德》一經問世,便受到世人的熱愛與追捧,這和它所反映的時代背景有很大的聯繫,仔細分析這部作品中的幾位主人公,對我們的人生也有一定意義上的啟示。

主人公阿隆索·基哈諾,也就是曼恰的堂吉訶德,在追尋自己夢想的途中,有幸運,亦有困苦,有歡笑,亦不乏悲傷,在茫茫人海中,任憑羅西南多的信步,任憑騎士道的艱辛,任憑“杜爾西內婭”帶給他視覺上的衝擊,也未曾詆譭他年輕時的夢想。有人覺得他滑稽,可笑,他的故事荒誕離奇,對,這點我承認,但我認為若是從片面來分析他的人生,是對原著的一種褻瀆,也並非作者所想。

作者塑造的堂吉訶德在我眼中是一位勇敢的騎士,雖然他不被世人理解,雖然他常被世人勸解,但卻始終堅持自己的夢想,從未破滅,雖然他在臨死前恍然大悟,但他擁有的精神着實令我欽佩。當然,在劇情需要的情況下,他還是恍然大悟了,否則,他若死在一年後征戰的途中會更貼切他的`性格,也更顯得順理成章。

末尾有一段細節描寫“外甥女照常吃飯,女管家依然喝酒,桑丘情緒也還行,因為繼承的財產多多少少減輕了繼承者對死者的懷念,垂死者的悲傷。”作者從堂吉訶德死後不久,別人的姿態中反映出了世俗的人情冷淡,以及金錢與感情可以相互抵消的內涵,我想,塞萬提斯是想告訴我們生命的可貴,使得我們更加珍惜自己。

堂吉訶德讀後感11

這本書揭示了騎士文學的荒唐,但又妙趣橫生,有幾個情節真是令人哭笑不得!

在風車大戰中,他看到了田野的風車,於是立即回到了騎士小説裏,給他的隨從説:“在徵險方面你是外行,他們是巨人,我的機會來了,如果你害怕,就靠邊兒站,我去同他們展開殊死搏鬥。”説完便向他那空虛的夫人禱告了幾句,風車那麼大,他顯得那麼小,風一吹,他被風車甩出了十幾裏遠,可憐的堂吉訶德,牙還被打掉了好幾顆!

“去年的雀巢,今年沒有鳥。我過去是瘋子,如今頭腦已經清醒。我曾經是拉曼查的堂吉訶德,如今只是好人阿隆索幾哈諾。但願我的悔悟和真誠能夠換回諸位以前對我的尊重。”這在他生命的`終點似乎是所謂的清醒,但更像是他對現實的一種妥協,這包含了一生的辛酸與淒涼,諷刺又無奈。

公爵家的女僕一時戲言唱出的詞句竟成了堂吉訶德的真實寫照,而現實與理想的距離,前所未有的清晰殘酷的展現在世人面前。如果説堂吉訶德的存在與他本身是一出悲劇,那麼他臨終前的清醒則是對於我們所有人的悲哀。

西歐的中世紀是個“黑暗時代”。人們喪失了對美好事物的追求的權利與慾望,堂吉訶德的行動也反映了他不安於平凡閒暇的生活,他的理想雖然荒誕可笑,但他為了理想不顧個人安危,不顧失敗,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堅持理想奮不顧身的英雄形象。

堂吉訶德讀後感12

《唐吉訶德》這部小説講述了一個叫唐吉訶德的瘦弱紳士,迷戀上了騎士小説,竟異想天開地要外出歷險。他找來鄰村一位又矮又胖的農民桑丘作為自己的侍從,又把一位從未見過面的農村姑娘相像成貴族,當成自己的意中人看待。他騎着“羅西納特”,手持長矛,穿着盔甲,前後三次外出歷險,把風車當巨人,把羊羣當作軍隊,到處“行俠仗義”,做了很多能讓人哈哈大笑的事情,自己也吃盡了苦頭。他的朋友們想出了很多辦法來讓唐吉訶德回家,最後他被化裝成騎士的朋友打敗,只好被迫放棄行俠遊歷。回家不久他就病倒了,臨死前,他終於醒悟到自己迷戀騎士小説是錯誤的。

我覺得這本書吧人物描寫的`很生動,不但表現出農民桑丘的膽小,而且也表現了在危險時很聰明,更襯托出脱離實際、幻想回到騎士年代的唐吉訶德式人物的可敬可悲。

這本書我最喜歡的人物是桑丘,他一開始讓我覺得這個人不聰明,可到最後時,桑丘成為了海島總督時,通過自己的智慧,當眾人之面解決了三四件案子,讓我懂得了是一個人通過自己的勤奮努力,通過自身的發憤圖強,就會走向成功,會讓金子發亮。

等我讀到唐吉訶德醒悟到自己迷戀騎士小説是錯誤的時,我想自己在現實生活中還迷戀網絡遊戲也是不對的,我決定以後少玩遊戲,多看看課外書。

通過對《唐吉訶德》的閲讀之後,我覺得我要更加努力奮鬥!

堂吉訶德讀後感13

《堂吉訶德》市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寫的一本諷刺小説。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堂吉訶德是一個愛虛榮、愛幻想的人,他看了一些書以後,走火入魔,總是很自大,覺得自己很厲害,什麼都可以做,他要當騎士去行俠仗義。

堂吉訶德做過很多可笑的事情。有一次,堂吉訶德來到一家客棧,他就幻想那是一座城堡,店主就是國王。讓對店主説:“國王陛下,我能幫您守護城堡,只要您封我為騎士。”店主覺得很好笑,就對他説:“好,我封你為騎士。”後來,堂吉訶德在路上看到了一個大風車,他説:“有一個巨人!我來打死他!“説着,他就拿着長矛去刺大風車,風車的葉片毫不留情地把他的.長矛絞斷了。

在生活中,我們要正確地認識自己的弱點,並且通過努力讓我們變得厲害。我下圍棋的時候,常常會猜想對手會下對我有利的棋,而不是思考對方最厲害的招數。這時候,對手一出手,我就措手不及,常常敗下陣來。爸爸提醒我説:“人家可不會按照你的一廂情願去下棋。”於是,我就認真思考:他最厲害的下法是什麼呢?我又該怎樣應對呢?這樣,才能做到知己知彼,思考最好的對策,最後贏得勝利。

我們對待學習和生活也要謙虛,要正確地認識自己的能力和不足,腳踏實地地努力,才能不斷地提高自己,成為一個有本領的人。

堂吉訶德讀後感14

這個暑假,我讀了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這本書給我講了很多道理,也讓我看見了十六世紀的西班牙的貴族直指反動腐朽的封建貴族和天主教會,下面我就帶大家看看這本書。

這本書講的是:堂吉訶德看騎士小説看迷了,決定像騎士一樣,用打抱不平的方法來改造社會,最後拿着武器、穿着盔甲,帶着一個叫桑丘的農民,出門冒險。

這本書的影響力太大了,以至於這部書出版後沒有一個人在看騎士小説,如果人們看見了一匹瘦馬,就會説:“這不是堂吉訶德的馬嗎?”這本書反映了當時的騎士制度,所以天主教會就特別狠塞萬提斯,在《堂吉訶德》第一部發表後,塞萬提斯並沒有寫第二部,而是從事了詩歌文學的`創作,這時候,有人偽造了《堂吉訶德》第二部,這第二部和第一部完全不一樣,竟然站在教會和封建貴族的立場上,把堂吉訶德寫成了一個瘋子,把桑丘寫成了一個傻子,歪曲了整本書的事實。這讓六十七歲、並患有水腫病的塞萬提斯非常生氣,他加快了創作,以表示對偽造者的抗議,只用了一年,《堂吉訶德》第二部就完成了。

這本書揭露了西班牙封建貴族的假面具,塞萬提斯特別憎恨封建貴族和教會,不幸的是他在一六一六年逝世於馬德里,人們在他的墓前造了堂吉訶德和桑丘的雕像,以示紀念。

堂吉訶德讀後感15

從5月看到現在,斷斷續續花了好長時間看完了《堂吉訶德》剛開始時看這本小説只覺得堂吉訶德很愚蠢很可笑,他怎麼那麼傻呢,還帶着桑丘一起犯傻,越往後讀越覺得堂吉訶德這個人很天真,很可愛。在現實生活中有幾個人能像堂吉訶德一樣保持着那份童真如此沉醉在自己喜歡的事物之中,又有幾人在這種“逆境”之中堅持自己的夢想?或許站在堂吉訶德的角度來説他是幸福的。

我們可以看到他一直為自己是一名騎士而感到驕傲。這讓給我想起,小時候在看武俠電視的時候也曾幻想過自己是一位武功高強,頂天立地的大俠,在看仙俠傳奇的時候也少不得幻想自己也能夠上天入地。不過我們都將夢想、幻想敗給了現實。

這本好書看的人很多,大家的理解都比我更深刻,書中提到的騎士精神。一開始堂吉訶德被騎士小説欺騙了,以為那些虛偽、愚蠢和替天行道、出神入化是騎士精神。後來,世界因為堂吉訶德而羣起嘲弄騎士精神。騎士精神變成了沉重的過期石頭。

這種精神背後的因素——自省、理想主義——在任何時代都適用,當然也適用於這個一切都在被嘲弄、解構、下沉的時代。我們非常需要這些道德和精神。而促使我們反對這一精神的`,也許僅僅因為他們本身的理想主義。在這個人人都對虛偽深惡痛絕的時代,認真的談論謙卑、榮譽、犧牲、英勇、憐憫、誠實或公正,會讓你顯得或天真透頂,或虛偽絕倫。

而堂吉訶德的時代,我們的時代,何嘗不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