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白帝城託孤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5.67K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白帝城託孤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白帝城託孤讀後感

白帝城託孤讀後感1

不要因為做錯了事情就懊悔不已,要勇敢地面對事實。這是我從《三國演義》裏的《白帝城託孤》故事情節中的感悟。

在故事中,關羽和張飛被人所害,劉備悲憤不已,將罪鎖定在東漢,攻打陸遜,結果被燒死70多萬人。他逃到白帝城,懊悔不已,最終中道崩殂。想想看,劉備如果不這樣,重新振作起來,更何況他深受國民的愛戴,又有愛臣諸葛亮的鼓勵,何不會東山再起?但他卻整天沉迷於失去弟兄的痛苦之中,活在自己的世界裏。但只要他放開點,敢於面對現實,就不會抑鬱成疾,更不會中道崩殂。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會做錯事,但如果每個人都像劉備那樣的`話,整個世界簡直不敢想象。看開一點,凡事不一定必須往壞處想。要像諸葛亮一樣,把希望寄託在“下一次”,有時候重新振作起來比懊悔更重要。要明白現實就是殘酷的,但你可以改變它,這取決於你的選擇。有的人像諸葛亮,勇於面對。但有的人卻跟劉備一樣,活在自己的世界裏。

很明顯,不要因為做錯了事情就懊悔不已,要勇敢的面對事實。這不就是活着的道理嗎?再看看現實生活中的人,像霍金,雖然殘疾,但心態好,會面對,最終取得成功。作文但還有些人,一次考不好就跳樓,要知道一次考不好不代表什麼,要學會面對,吸取經驗,讓下一次考試自己能考好。

現在想想,我平時考試考不好了,就會説:“要是考前再複習一遍就好了”,這跟劉備在那邊歎氣其實差不多,與其説這些沒用的話,還不如説:“我下次一定能考好”!自我鼓勵,讓自己不要氣餒。

還是那句話,不要因為做錯了事情就懊悔不已,要勇敢的面對事實。相信你能做的更好!

白帝城託孤讀後感2

在三國中,我最佩服的人守羽,他不但武功好,而且人也好。在跟曹操打仗時,他因帶着二嫂,所以才假裝投降。其實他還是一心想找到劉備,保護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馬”時,便立即騎着這匹“赤兔馬”又去找劉備了。在山下遇見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帶回去,真是一名當之無愧的好漢。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他不但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如果説魏國在三國裏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為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作文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説蜀國,首當其衝的必定是伏龍:諸葛亮。他凝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後人歎為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姜維、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為都不如孔明。吳,一個佔據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佈陣。

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係着成功。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要忠義,也應該要有誠信吧。如果一個人把現實生活中最為寶貴的誠信也丟掉了,那這個人還有什麼呢?金錢、地位、官職?這些都是次要的。誠信是一個人的永久身份證,如果沒有了誠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後指指點點,你不會難過嗎?這些又豈是金錢、地位、官職能彌補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個缺點多的不勝枚舉的人吧!所以,讓我們打開誠信的大門,用我們永久的身份證去面對人生吧。

白帝城託孤讀後感3

讀了“白帝城託孤”一段,我陷入了深思。

三國時期,劉備的兩個結拜義弟關羽、張飛為人所害。劉備認為罪在東吳,於是不顧孔明的勸阻,冒失伐吳,結果被陸遜一把火燒死了70萬蜀漢兒郎。劉備率殘部逃往白帝城,夙夜憂歎,懊悔不已——為什麼我為一己之私不顧天下社稷?為什麼我會忘記兵家大忌,駐軍山林?……終於憂鬱成疾,在“白帝城託孤”後“中道崩殂”。

試想,劉備雖兵敗東吳,70萬大軍灰飛湮滅。但是,憑着國民的愛戴,忠臣的扶持,何愁蜀國不會東山再起?可是,劉備卻只會哀歎惋惜,沉迷在“如果不伐吳,70萬大軍便一人未卒,三兄弟昨夜還舉杯邀月”的翩翩遐想之中,不能自拔。其實,只要他敢於面對現實,不再懊悔,一切都會好轉起來,也就不會有“白帝城託孤”的歷史悲劇了。

再讓我們看看劉備的`丞相諸葛亮。作為蜀國的忠臣,諸葛孔明為興復漢室基業,六出祁山。六出祁山,六次失敗,但諸葛亮卻有着深遠的目光。他不僅沒有氣餒,沒有懊悔,反而更加努力地協助劉禪治理國家,始終把目光鎖定在“下一次”。縱然他出師伐魏沒有成功,但他永不言敗的精神卻留在人們心中,後人愛戴他勝過了劉備。

比較劉備與諸葛亮迥然不同的人生態度,我們可以得到深刻的啟示:不要因為做錯了事而懊悔不已。“我那次面試前準備得充分一點就好了”,“我考前認真複習一下該多好”……諸如此類,與劉備在白帝城憂歎懊悔有什麼不同?不如向諸葛亮學習,學習他敢於面對現實的生活態度,學習他正確面對失敗,不氣餒,勇敢面對“下一次”的精神狀態。

有句俗話説:“世上沒有後悔藥”。是啊!我們對從前的失敗不必過多地去懊悔,而是應該及時總結經驗教訓,面對現實,面對未來,堅信“下一次”一定能夠成功。如果只是一味地懊悔,必定會使精神磨滅,意志消沉。

讓我們對懊悔説“不”,勇敢地面對“下一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