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圍城讀書心得14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12W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圍城讀書心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圍城讀書心得14篇

圍城讀書心得 篇1

很早就聽人説:“城裏的人想衝出去,城外的人想衝進來”這句話,懷着一窺其究的心理翻開了《圍城》。從此欲罷不能……

《圍城》是一部風格獨特的現實主義諷刺長篇小説,也是一幅栩栩如生的市井百態圖。作者通過主人公方鴻漸留學(不如説遊學)回國、相親、戀愛、找工作等一系列事件,運用幽默、辛辣的筆風,一針見血地把一個個人物的靈魂展現在讀者面前。作者站在一定的高度俯視着人生,毫不掩飾地揭露出人性的劣根性、生活的真實性,入木三分地撕裂開來並加以展示,給人以思想深層次的震撼與啟迪。

《圍城》無疑是在告訴我們什麼才是真實的生活。方鴻漸與孫柔嘉相識是偶然,所以結婚也是偶然,蘇文紈與曹元朗、趙辛楣與趙太太他們從相識到結婚更是偶然了。每個人從懂事的那天起就開始追逐自己認為理想的愛情,當追到的時候又在為愛情尋找一個理想的婚姻,而真正都做到的人寥寥無幾。有的人為它兩鬢斑白、有的人為它枯萎凋謝,對於大多數人來説理想愛情似乎太遙遠,所以到最後不得不舉起雙手,向現實、向生活、向婚姻繳械投降。看一看現實中的生活,十之八九的人在結婚之前都不曾想到自己的婚姻是這般景象,許多人在結婚的那一刻都會問自己:這就是自己一直尋找的愛情和幸福嗎?答案只有他自己知道。其實生活已經教給我們一個規律:婚姻是隨機的!結婚就像圍城,有的人想進去,進去的人想出來!法國哲學家羅素説:“結婚彷彿金漆的鳥籠,籠子外面的鳥想住進去,籠內的鳥想飛出來”,不管用什麼來比喻結婚,瞭解自己的婚姻才是最真實的!在沒有結婚之前,人們都想借助愛情這把紅鑰匙打開婚姻的城門,用婚姻這座城堡守住自己的.愛情,但進去的人卻發現,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把愛情的紅鑰匙弄丟了,只剩下串鑰匙的那根繩子還套在脖子上,其實愛情已經被歲月調配得五顏六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這時的愛情已經昇華為親情了。

作者以《圍城》做書名,也許想告訴我們:不僅婚姻像圍城,人生、生活、職業等等更像圍城。上幼兒園的時候我們便嚮往國小裏哥哥姐姐們的歡天喜地;到了國小幻想自己如中學生一樣多愁善感;進了中學又開始期盼像大學生一樣瀟灑自如;剛跨入大學卻又踮起腳尖遙望圍牆外的精彩世界;上了班,看見老闆們一個個都氣宇軒昂,於是自己開始籌劃着跳槽或創業;到了四五十歲,看見老人們領着孫子孫女在夕陽下散步,心想自己為了事業辛苦勞累了半輩子,什麼時候才可以像這些老人一樣靜享天倫之樂?等到老了又反過來懷念童年時的天真純潔。其實我們一直都在兜圈子,重複的做同一件事情:找個籠子把自己關起來,過了不久卻發現那邊的風景比這邊更好,於是出了這個籠子進了那個籠子。就這樣不斷的重複並樂此不疲。

《圍城》中既無純善也無大惡,有的只是貼近生活的真實感。作者把自己所領悟到的人生哲理通過一個個故事反映出來,讓讀者明白什麼是人性的美與醜、真與假、實與虛。

有人説《圍城》是一本智慧的書、也有人説《圍城》裏什麼都有就是沒有小説。不管《圍城》是本什麼樣的書或者説錢鍾書寫《圍城》用意何在,但它的影響是深遠的,它改變一代人的戀愛觀和婚姻觀。未婚者把它當作一個跳板來了解婚姻,已婚者把它當作一面鏡子,時刻審視自己的婚姻,而所有人都應該把他當作人生的一面鏡子,一面透視靈魂的鏡子!

《圍城》裏的人、事、情,昨天有、今天有、明天同樣會有!

圍城讀書心得 篇2

讀完《圍城》這本書,我深有感觸。《圍城》講述的是主人公方鴻漸留洋回國後與蘇文紈,唐曉芙之間發生的事以及去三閭大學旅途的經過,在三閭大學當副教授的經歷和後來與孫柔嘉結婚的'故事。有人説,《圍城》寫的就是婚姻就像圍城,“結婚彷彿金漆的鳥籠,籠子外面的鳥想住進去,籠內的鳥想飛出來,所以結而離,離而結,沒有了局。

也有人評價,圍在城裏的人想逃出來,站在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婚姻也罷、事業也罷,人生的慾望大都如此。總而言之,圍城語言幽默,卻也諷刺種種社會的不良風氣,笑裏藏刀。

《圍城》這本書是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主要描寫的。女一號蘇文紈曾被這樣描寫道:”方鴻漸陪蘇小姐在香港玩了兩天,才明白女朋友跟情人事實上絕然不同。蘇小姐是最理想的女朋友,有頭腦,有身分,態度相貌算得上大家閨秀,和她同上飯館戲院並不失自己的面子。他們倆雖然十分親密,方鴻漸自信對她的情誼到此而止,好比兩條平行的直線,無論彼此距離怎麼近,拉得怎麼長,終合不攏一體“。蘇文紈是美麗的,但她不可愛,而我認為女人是因為可愛才美麗的,而不是因為美麗才可愛的。還有方鴻漸,他不算壞,甚至還有些善良可愛老實,但是他迂腐軟弱玩世不恭。他的這一性格,反映了當時一部分知識分子的面貌……書中更有許多栩栩如生的形象,希望大家都來閲讀《圍城》。

以上便是我讀《圍城》的感受。

圍城讀書心得 篇3

《圍城》是本大大有名的小説了,錢鍾書一生也就寫了這麼一本長篇小説,雖然跨它字字珠璣有點過譽,但確實是三步一鋪梗,五步一諷喻,讀起來既輕鬆,又覺得深刻,是典型的深入淺出的寫法。錢鍾書把玩文字的功底只怕當代沒幾個人能與之並論,記得中學時,讀韓寒的小説,他就説深受錢鍾書的風格影響,現在回想,確實如此,只是深度還不及《圍城》。

據説錢鍾書寫此書時,一天就寫五百字,反覆斟酌醖釀,力求表達精準而有趣,可以説是在雕琢了。像我嘗試寫小説時,一天寫五千字,實在是為“湊數”在碼字,碼完自己都不忍再讀。所以説,有時候貪多並沒有多少價值,要多花功夫打磨語言,精益求精。

《圍城》一書勝在語言功力而非情節曲折。就故事情節而言,實在沒有什麼值得複述的大事,都是些生活瑣屑,大波瀾至多不過是去外地謀份職務。然而就是在這些小事中、在日常交際生活中、在一段段吵嘴逗樂中,錢鍾書以點睛之筆寫出了一個時代的印記,勾畫出了一個社會的縮影,彷彿國畫大師只寥寥數筆,大片留白,卻意藴更足。

錢鍾書最強的本領,就是用一些讓人意想不到的比喻,將事情分析得既透徹,又生動,最著名的`是把婚姻比作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裏的人想出來。除此之外還有許多,有待讀者自己去書中發掘體會。

錢鍾書在序言裏曾説“我們常常把自己的寫作衝動誤以為是寫作才能”,我現在真是深有體會,常常以此反思。總之,這本書是很值得讀的,一遍或許也還不夠。作者:墨瘋

圍城讀書心得 篇4

圍者,城也。錢鍾書先生的《圍城》表面看上去寫的只是塵世間的兒女情長,其實是對婚姻的頓悟。方鴻漸,這個出生於中產階級家庭的大公子,從情竇初開,到墜入愛河,再到破城而入,最後想逃脱圍城。整本書都圍繞着方鴻漸的感情變化逐漸展開,揭露了愛情和婚姻對一個人的無窮引力和無盡魔力。

情竇初開。從法國留學歸來途中,方在輪船上邂逅了妖嬈的鮑小姐,從此打開了人生的另一個世界。在鮑小姐的挑逗下,一步一步淪陷。他第一次感受到愛情的美好,他以為愛情就是如此的純真。可是,鮑小姐卻給了他一個殘酷的教訓,她只是把他當作一個可有可無的旅途夥伴,從沒想過要與他發展成對象,説實在點,他只是鮑小姐眼中的一個情感玩物,只是用來打發旅途空虛寂寞的時光,滿足一下情感需求。一個只是玩笑,一個卻當真了。其實他壓根都沒整明白什麼是愛情,只是出於一種生理直覺,想嚐嚐禁果的味道。

墜入愛河。不巧的是,他在輪船上還結識了富家小姐蘇文紈,一個高傲卻又無法逃脱塵世禁錮的女子。在與蘇的交往中,他似乎又找到了精神寄託,又萌生了對愛情的嚮往。蘇畢竟不是仙女,還是有七情六慾的。在富家公子趙辛楣與方鴻漸之間,她更垂青於方,也不知是出於對趙的排斥,還是對方的欣賞。她對有兩個男子爭着追求她十分滿足,以為自己有着無窮的'魅力,能夠讓異性如此傾倒,她沉醉在自己美好的假想之中,卻不知道方對她並沒有那麼上心。也許,方曾經對蘇動過心,但唐曉芙的出現,卻打破了這種狀態,唐讓蘇在方心中的地位開始下墜,漸漸的,方心中只剩下唐。他的腦子裏,心裏,想的都是唐。他覺得自己陷入了無法自拔的愛河,他想永遠在這條純淨的河裏享受與唐的美好愛情。可現實卻再次跟他開了一個玩笑,唐蘇同時將他淘汰出局。那一刻,方嚐到了失戀的味道,他心情十分難過,感覺失去了全世界,看什麼都是一種悲觀的態度,感覺他失去了一切,也被全世界拋棄了。

破城而入。帶着無盡的傷痛和他家庭的糟糕經,他離開了上海這個傷心地。原本是情敵的趙此時卻與他成了好朋友,並決定一起去三閭大學工作。旅途中,方似乎對愛情已經失去了希望,好像看透了凡塵俗世。但孫柔嘉的出現,慢慢的又讓他燃起了希望。原本,方已心灰意冷,想逃避愛情這張魔網,可是事與願違。隨着與孫的漸漸熟悉,他又被圍城困住。在各種機緣巧合的作用下,他們成婚了。他第一次感覺到了幸福的滋味。雖感情路上磕磕絆絆,但這樣的結果他還是非常滿意的,因為他這時候也成熟了,不再是懵懂無知,衝動的小年輕。他覺得能好好過日子,便足矣。

逃脱圍城。可是,他把婚姻想的實在太簡單了。因為婚姻是兩個家庭的事,當他回到家,才發現自己家裏弟媳與父母的關係有多糟。而自己家人對柔嘉也頗有成見,他們不滿意柔嘉的家世,認為他們不般配。然後,柔嘉卻也沒有給他帶來任何安慰,幫他維持好一家人和諧的關係。孫覺得自己受了委屈,認為方只顧他的父母,而不顧她。所以她也忍受不了,鬥嘴,吵架,已是司空見慣。方感到婚姻給人帶來的痛苦實在難以忍受,他疲於在父母與妻子之間周旋,他感到自己是多麼無助,又是多麼無能,還夾雜着些許無奈。最終,他們的愛情終成幻影,人去樓空,只剩方一人無奈的屈服於婚姻的圍城裏。

圍城讀書心得 篇5

有人説,因為一個人戀上一座城;而我,因為一句話,戀上一本書!

第一次接觸《圍城》這部小説是在高中語文課本上。當時就深深被“圍在城裏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來”這一句所吸引,很可惜,那時總是沒有機會拜讀錢鍾書先生的《圍城》。後來畢業了才得空看完了那本心儀已久的著作!

《圍城》這部小説取材於1937年及以後的若干年。小説以留法回國的青年方鴻漸為主線,描寫了一羣留學生與大學教授在生活、工作、婚姻等問題上遇到的矛盾糾葛,揭示了一些所謂上層知識分子自私、貪婪和虛偽的人性。

今日再次拾起這本書,對於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我彷彿看到了我自己,我又何嘗不是像方鴻漸一樣不停地進城出城,盲目的不停地奔走反覆,只為了一張文憑,一張出城的通行證!正如錢鍾書先生在書中所説“這一張文憑,彷彿有亞當、夏娃下身那片樹葉的功用,可以遮羞包醜;小小一方紙能把一個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遮掩起來。”我還是一個學生,我的那座城裏面又有些什麼東西呢?依然還是是學校吧,我只是這城內的一人,而這一堵堵城牆將我牢牢的困住,我的思想我的行為都被禁錮着,只能在這個城裏面演繹着一幕幕的悲喜劇。和很多人一樣,我想拼命的.逃出去。而城外的人呢?他們正無比興奮地期待着進入這座華麗的城堡,就像幾年前的我一樣。為了進這一座城,出了一個又一個的城,而今身處在城內的我們又滿懷希望地步入下一個城——工作。

突然地有一種莫名的失落感,人生就像是一個圍城,人們總是從一座圍城跳入另一座圍城,卻始終無法超越圍城。難怪錢鍾書先生會説“圍在城裏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來。”

輕輕地合上書本,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滿腦子都是方鴻漸與孫柔嘉吵架時的情景,那末了的句號,似乎並沒有意味着故事的終結,反而像是在向人們宣告着另一個新故事的開始!

圍城讀書心得 篇6

《圍城》是我認為我有史以來讀的最快的一本書了。但,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它的人物性格和很鮮明,它的內容很和我的胃口,甚至主人公方鴻漸的一些經歷和我頗有相似之處。

我一開始,只是把這書當作一本普通的小説來看的,只是為了圖個樂子,於是,我迷迷糊糊地,一口氣地讀到了本書的200多頁(全書共有335頁)。這時,我十分納悶——我一般讀小説,200多頁會讀上近半個月。於是,我詫異地頓了頓,把書合了起來。

這時,我看到了本書的題目——《圍城》。我驚呆了。當時,我憑題目感覺《圍城》這本書應是寫一些抗戰時期的事情。

我不由得再次不信任地看了看書,並懷疑這書是否印錯了,是不是誤打誤撞地把一個別的作家的`什麼別的著作給印過來了。但事實證明,書是對的,我無奈,小憩後,繼續看下去。

我這人有一個很大的毛病,就是書看到一半,就總想知道結尾。一番內心中的激戰後,良心逐漸敗下陣來,好奇心漸漸佔了上風。以是餘便翻經至其末,以觀其後果。但,此我看了下去,還沒看到一半,便猛地把書合上,萬千的思緒戛然而止,學着趙辛楣罵孫柔嘉的架勢嗔道:

但是,冤大頭還是幾乎一口氣地把這本書讀完了——它的內容太精彩了!

圍城讀書心得 篇7

《圍城》是錢鍾書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其影響最深的作品。它講述了社會的腐朽,還有人們對婚姻的無奈。

錢鍾書在文中塑造了方鴻漸、趙辛楣、蘇文紈、孫柔嘉、李梅亭等鮮活的人物形象。我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故事的主人公――方鴻漸,對於他,我更深的感觸應該説是同情。錢鍾書對方鴻漸的描寫可謂是出神入化,但最終卻為他選擇了一個悲慘的命運。方鴻漸出生在一箇中產階級家庭,強烈的好奇心促使他走入了圍城般的社會。在城中,他感受到了社會的不如意,但想要出去時,卻發現城門已經關閉了。抱着無奈的心情,他一頭鑽進了婚姻、事業和家庭的圈子裏。在婚姻的圍城裏,他愛上了博學多才的蘇文紈,但對方的漠然卻註定這是一場失敗的的單戀。頗有心計的孫柔嘉利用他的同情心,成就了他那並不美滿的婚姻。在事業的圍城裏,方鴻漸同樣也不如意,他經歷兩次轉系後大學勉強畢業。在岳父的.資助下,他踏上留學之路,卻因無心學業而與一紙博士文憑失之交臂。為了搪塞岳父及家人,只好買了一張假文證交差。生活所迫,回國後的方鴻漸和趙辛楣等人一同踏上了前往三閭大學的求職之路,學校雖地處偏遠,但絕非一方淨土。清高孤傲、無所作為的方鴻漸終於在十幾個知識分子間的勾心鬥角中敗下陣來。

還是那句老話,社會是圍城,城裏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衝進來,婚姻也罷、事業也罷,整個生活都似在一個圍城之中。人永遠逃不出這圍城所給予的束縛和磨礪,我們又何必讓自己的心態處於圍城中呢?

圍城讀書心得 篇8

讀罷《圍城》,最愛的自然是唐曉芙,她猶如夏日池塘裏的青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活在那樣一個時代,那樣一個社會,她潔身自愛,不攀高比富,也不願稍稍俯首,屈低自我的感情。彷彿在那個時代,那個社會,舉世皆濁而其獨清,舉世皆睡而其獨醒。

喜歡唐曉芙,那麼自然會喜歡她在書中的一句話。她在拒絕方鴻漸時説:我愛的人,他在遇到我之前,沒有過去,留着空白等我!她不能忍受自我去喜歡一個有過去的人,即使她就喜歡着這個人!不喜歡當下很多人宣揚一生只談一次戀愛會遺憾;也無法理解那些幾個星期換一次男女朋友的人;感情不該是奢侈品,而就應是必需品。但是那裏所説的感情,絕不會是那些頻繁換男女朋友的人所認為的庸俗的感情,而是絕無僅有的真愛!

從小到大,未曾接觸過感情,並不僅僅僅是因為父母親的反對,也是因為從未遇到過一個人,讓自我覺得能夠一向就這樣走下去。我信奉一生一次的愛戀,信奉唐曉芙的從空白開始,信奉那個對的人會在對的時光來到,無需刻意尋找,刻意製造任何機會。而那個人,只要一牽手,你就明白,那是幸福!

方鴻漸自詡深愛着唐曉芙,之後跟其妻結婚時,不也是一樣的義無反顧,那算得上什麼感情,唐曉芙愛錯了人,幸而並沒有屈低自我的感情!

配得上唐曉芙的,就應是這樣一個人,他不必須要多英俊,多富有,多有權勢,但是他必須務必沒有過去,甚至在被拒絕之後,他也就應為其終身不娶;他務必在思想和行動上一齊愛她,甚至願意為了她放下一切;他務必保證自我的愛不會因為任何人任何事而動搖;他不只就應讓她相信自我,更就應讓他相信未來!

圍城裏還有一段話,甚是喜歡。

拿到一串葡萄,你會從好的開始吃還是從壞的開始吃?按理説,從好的開始吃的'人理所當然就應比較樂觀,因為他所吃到的每個葡萄都是所有葡萄裏面最好的;而從壞的開始吃的人,理所當然就應比較悲觀,因為他所吃的每個葡萄都是所有葡萄裏面最壞的。但事實卻恰恰相反因為從壞的開始吃的人,他還有期望;而從好的開始吃的人,只有懷念。

現實正像吃葡萄,往往有其兩面性。你所認定的好,或許恰恰就是壞;而你所認定的最糟的境遇,或許就是期望。所以在你身處所謂的幸福時,你要心懷憂患意識;而在你身處險境時,你要學會看到期望。但更重要的是,你要學會分清是非好壞!

圍城讀書心得 篇9

“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裏的人想逃出來。”這就是《圍城》。《圍城》並不僅僅是一部愛情小説。它的內容是多方面的,它的主題和象徵是多層次的。

《圍城》的象徵源自書中人物對話中引用的外國成語,“結婚彷彿金漆的鳥籠,籠子外面的鳥想住進去,籠內的鳥想飛出來;所以結而離,離而結,沒有了局。”

小説裏説方鴻漸的婚姻就像圍城,他邁進了就想出來,沒進去前卻有拼命的想進去,有的報道説,方鴻漸就是作者的化身,甚至有的人還懷疑作者的`博士單位是否也是虛構的。但無論如何,方鴻漸是個典型的知識分子形象這句話是無容置疑的。但正因為他是知識分子,而且是那種帶着玩世的態度處世又有點良心的知識分子,才構成了他一生的第一圈“圍城”。他希望做個大人物,這樣的性格,似乎就決定了他的一生。

方鴻漸的第二圈“圍”就是給他帶來多災多難的假學位。方鴻漸到底是個知識分子,在買假之前,他也問問良心,他為自己起了最好的籍口:“父親是科舉中人,要看報條,丈人是商人,要看契據。”以他自己的口氣,就是“説了謊話,還要講良心。”説謊就説謊嘛,講了良心這謊話就變得不倫不類了。既然講良心,就乾脆別買學位了。既然都不講良心了,就乾脆把學位發揚光大吧害得自己當個副教授忍氣吞聲的,兩頭不着岸。

方鴻漸一生的第三圈“圍城”,我想沒有人會反對,是他在處理感情問題時候的玩世態度。也許從第—,圈“圍城”建立時,就決定了會有第二圈圍城,就決定了會有第三圈圍城了。在那個到處是“小人物”的時代,做個大人物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能耐的。可是他還是希望做個大人物,買時,希望自己能夠使家翁感覺光耀門楣;買了,又覺得有損道德。要知道,社會上只有兩種人能夠混得好。

《圍城》從“圍城”這個比喻開始,淋漓盡致地表現了人類的“圍城”困境:不斷的追求和對所追求到的成功的隨之而來的不滿足和厭煩,兩者之間的矛盾和轉換,其間交織着的希望與失望,歡樂與痛苦,執著與動搖——這一切構成的人生萬事。“圍城”困境告訴我們人生追求的結果很可能是虛妄的,這看起來好像很有點悲觀,但骨子裏卻是個嚴肅的追求,熱忱深埋在冷靜之下,一如錢鍾書本人的一生。他揭穿了追求終極理想、終極目的的虛妄,這就有可能使追求的過程不再僅僅成為一種手段,而使它本身的重要意義得以被認識和承認,使我們明白追求與希望的無止境而義無反顧,不再墮入虛無。

生活本就是一座圍城,婚姻與事業、學習與娛樂、發展與落後、成功與失敗,都是這座七彩城中的一種顏色,每一個人每一件事都是城中的一種元素。當一切人和事因為努力和樂觀而變得美好,當城中的色彩都均勻和諧時,那麼這座圍城就不再是一種可怕的束縛和壓力,而是一個幸福的樂園。沒有人會試圖離開她,即使是自憐自哀的方鴻漸也會喜歡,假惡醜也會被同化為真善美。也許世界永遠不會變得如此美好,但允許我心中永遠存在這種美好的理想。

紅海早過了,船在印度洋麪上開駛着,量是太陽依然不饒人地遲落早起,侵佔去大部分的夜。夜彷彿紙浸了油,變成半透明體;它給太陽擁抱住了,分不出身來,也許是給太陽陶醉了,所以夕照晚霞隱褪後的夜色也帶着酡紅。到紅消醉醒,船艙裏的睡人也一身膩汗地醒來,洗了澡趕到甲板上吹海風,又是一天開始。這是七月下旬,閤中國舊曆的三伏,一年最熱的時候。在中國熱得更比常年利害,事後大家都説是兵戈之象,因為這就是民國二十六年。《圍城》是錢先生唯一的長篇小説,也是一部家喻户曉的現代文學經典。有論者認為是現代中國最偉大的小説之一。《圍城》內涵充盈,兼以理勝於情,是小説中的宋詩。所謂“圍城”,如書中人物所説,是脱胎於兩句歐洲成語。英國人説:“結婚彷彿金漆的鳥籠,籠子外面的鳥想住進去,籠內的鳥想飛出來,所以結而離、離而結,沒有了局。”法國人的説法是:結婚猶如“被圍困的城堡fortressassiegee,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裏的人想逃出來。”本書的主人公方鴻漸本來不知道有“圍城”之説,然而,當他聽人説到“圍城”,並且經過

圍城讀書心得 篇10

法國哲學家薩特説過,人的自由,在於人的自由是被逼迫的自由。不管你是否想得到自由,你都是自由的。所以,絕對的自由意味着絕對的責任,意味着無論你做出何種選擇,無論此選擇帶來何種後果,對於此後果的承擔都只是你一個人的事情。不要歸於他人,不要歸於自己的一時糊塗或者自己的軟弱。軟弱,也是你的選擇。

看似在《圍城》中的所有人,都沒有得到最初想要的那種美好的人生結局。蘇文紈後來的愛財和俗氣,孫柔嘉後來的怨婦一樣的'糾結,方鴻漸的畏縮和漠然,都使得他們年輕時期的最後一刻的美好蕩然無存。

生命是荒謬的,人終其一生都在同此荒謬作鬥爭,最終仍然無法逃脱死亡這個最大的荒謬。這種西西弗死式的自虐式的被拋的命運,似乎顯得人的自由選擇是如此微不足道。

圍城讀書心得 篇11

讀《圍誠》之前,聽説名氣很大,很想一讀;讀《圍城》時,因為哲理深,讀得很慢,恨不得一把扔掉。終於讀完,才知道要找專家了。

翻開發黃的資料,專家們的重要見解大同小異:《圍城》是錢鍾書寫於20世紀40年代中期,寫了“現代中國某一部分社會,某一類人物”,寫他們的“基本根性”。“某一部分社會,”實際是舊中國荒謬迷亂的病態社會,“某一類人”是病態社會中的知識分子,他們落寞、迷惘、卑瑣、掩卷,為深居簡出而沉思

《圍城》寫病態的社會,寫病態的人,究竟是為什麼,讀《圍城》的人那麼多而且與目俱增?

對病態社會中的病態人,魯迅“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那錢鍾書呢?《圍城》富有哲理,極具人性味和人文色彩,應該有錢鍾書的深切期望。

能否這樣比喻?試想——秋季來到冬季將至。江河枯水甚至斷流,江河降格為鱷魚潭。鱷魚原先不愁吃喝,現在時時處處為生計費盡心思。《圍城》中的“某一部分社會”,很像淒涼的鱷魚潭;《圍城》寫的'“某一類人”,很像鱷魚潭中的鱷魚。哪一條鱷魚能逃過劫以難?

資深的記者,包括CCTV的記者,渴求採訪錢鍾書,錢氏夫婦深居簡出。無冕之王坐了冷板凳,吃了閉門羹,高高在上的錢老富有哲理的《圍誠》,難道可望而不可及?

誰人蔘破禪機?《圍城》中充斥爭鬥;錢氏崇尚深居簡出,箇中哲理,讓人受益匪淺。

互相爭鬥,源於“基本根性”,可悲也有可取。在垮塌的礦井中,礦工在黑暗中祈禱,這是加速死亡的沉寂。有經驗的老礦工,自己抽耳光,卻污賴是某人打的。就這樣挑起了爭鬥。礦工們因此而擺脱死寂,保持旺盛鬥志。並最終獲救。“某一部分社會”死寂可怕,“某一類人物”爭鬥不休,可歎可悲,但卻是掙脱死寂。

趙辛楣在不知情時,嫉妒方鴻漸,故意灌醉方鴻漸害他出醜。甚至用心把方鴻漸弄到三閣大學去。他傲慢無禮地對待方鴻漸,想用威風壓倒和嚇退方鴻漸,方鴻漸並不希望趙辛楣,請人吃飯時並沒請他,有什麼大不了?

“趙辛楣對方鴻漸雖有醋意並無什麼你死我活的億恨”。還成為了好朋友,正所謂不打不相識,方鴻漸同情趙辛楣,也對他有了好感,兩人關係越來越密切。

鱷魚潭中還在爭鬥,但有一條擺脱了爭鬥,帶着傷痕和生存的經驗教訓,深居簡出,期待着明天的祥和。生物學家證明,鱷魚潭最後存活下來的,不一定是最兇最猛的。卻一定是深居簡出的一條。深居簡出的揚子鱷,在中國已有兩億年的生活史。

雙耳夫聰的貝多芬,憑着視覺指揮着自己的樂隊,演奏着自己的《命運交響曲》評論家讚歎説,貝多芬將自己對整個人生的希望,寄託在轟鳴的交響曲。

錢氏筆下的鱷魚,寄託了深厚的期望,那是哲學理念。爭鬥,從相反相成走向相輔相成;隱忍,以退避三舍贏得碩果永在。中國式的揚子鱷,已經訴説兩億年……

圍城讀書心得 篇12

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衝進來。”國中語文老師在講課時説到的這句話,讓我有點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思索許久,並不能理解話中的含義,後來通過查閲得知這是錢鍾書先生所寫的《圍城》中的一句名言,於是跑到學校的圖書館借了這本書,囫圇吞棗地嚼完。大學畢業後,參加了工作,有了家庭和孩子,平心靜氣地又把這本書拜讀了兩遍,才覺得圍城裏有故事,故事裏有圍城。

故事背景在上個世紀,但故事穿插的隻言片語裏的道理,讓很多現代人所不能及,需要深深地體會和學習。錢鍾書先生與夫人楊絳的婚姻想必是所有年輕人所豔羨的。我想,縱然在這浮躁的時代下,總有靈魂匹配的二人珍惜相伴相行,即使是座圍城,也是任誰都不想離開的所在,那應該叫“家”。

“婚姻是一座圍城,裏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進來”。雖然還是對書略懂皮毛但我想説:“其實心靈也是一座圍城,生活在自己的陰影中,只會越困越深,只有戰勝自己才能走出圍城”。豐子愷先生説過:“有人幫你,是你的幸運;無人幫你,是公正的命運。沒有人該為你做什麼,因為生命是你自己的,你得為自己負責。你若愛,生活哪裏都可愛。你若恨,生活哪裏都可恨。”

面對生活的種種不堪和苦處,與其喋喋不休地抱怨,不如默然以對,靜下深思,流年似水,浮生若夢,青春的灼痛終將沉澱為一種經歷,成為藴藏在靈魂深處的暗夜精靈。我想到八年前的自己,離開年邁的父母,滿懷一顆赤誠的`心來到這裏,進入這座城,守護一方人,肩負職責與使命,將青春的熱血灑在這片土地上。

生活本就是一座圍城,婚姻與事業、學習與娛樂、成功與失敗,都是這座城的一種顏色,每一個人每一件事都是城中的一種元素。當一切人和事因為努力和樂觀而變得美好,當城中的色彩都均勻和諧時,那麼這座城就不再是一種可怕的束縛和壓力,而是一個幸福的樂園。

圍城讀書心得 篇13

好不容易看完了錢鍾書的《圍城》,心裏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我感覺《圍城》好像不是小説,章與章之間一點聯繫都沒有,甚至即使跳着讀,也能知道文中的主要內容。不過,幸虧我沒有跳着讀,要不然就會漏過許許多多有趣、精彩的地方,就會捕捉不到錢鍾書大師的風采。

小説裏説方鴻漸的婚姻就像圍城,他邁進了就想出來,沒進去前卻有拼命的想進去,在克爾愷郭爾《非此即彼》中的一段話,恰如其分的反映《圍城》中方鴻漸的婚姻,乃至當今社會人類的婚姻,這話是這樣的:如果你結婚,你就會後悔;如果你不結婚,你也會後悔;無論你結婚還是不結婚,你都會後悔。嘲笑世人愚蠢,你會後悔;為之哭泣,你也會後悔;無論嘲笑還是痛哭,你都會後悔。信任一個女人,你會後悔;不信任她,你也會後悔。吊死自己,你會後悔;不弔死自己,你也會後悔。這就是一切哲學的總和和實質。

方宏漸,有一種見到美女就啥都望了的混小子,但,他也有好的方面,例如:語氣詼諧且具有諷刺。錢鍾書老前輩的這本書就恰好的影射舊時中國有關,楊絳就説過“鍾書的《圍城》就與他自己掛鈎……”在這部書中,錢老的這本以“優美”的諷刺手法,照亮一代或數代中國人。

對於書中的某些場景和表現手法更是深有體會。

凡是讀過《圍城》的人,都會對文中作者那生動有趣的諷刺記憶猶新,讚不絕口。文中出現的人物,除了唐曉芙外,剩下的人都可憐的被錢鍾書那深厚的諷刺功力折磨了一番。其中,較有意思的就要當數范小姐了。聽説汪太太給她做媒,正求之不得,但又故弄玄虛,還在背後懷疑孫柔嘉,假得不得了。汪處厚夫婦請吃飯,她五點鐘才過就到汪家,還説不好意思,她自己比誰都急,把自己塗得花枝招展的,想盡可能地吸引趙辛楣的注意。見過辛楣以後,正像文中所説那樣“像畫了個無形的圈子,把自己跟辛楣圍在裏面,談話密切得潑水不入”。而且,范小姐像夫唱婦隨似的趙辛楣説這悶,范小姐就説:“可不是嗎?我也很少談得來的人,待在這兒真悶。”趙信沒有説他崇拜草魚,范小姐又搶着説:“趙先生,我真高興,你的意見跟我完全相同。”在回去的路上,她幾次設法要把方鴻漸、劉小姐支開,留下趙辛楣和她兩個人走。她一會兒説橋太窄,讓辛楣陪她走河底;一會兒説忘了手提包,讓辛楣陪她回汪家去取,使范小姐的性格躍然紙上,十分有趣。李梅亭在赴三閭大學的路途上所表現出的吝嗇心理也很精彩。啟程時,他搶着買低等船票,明明是為了自己省錢,説自己為了大家而受點苦,受點累,以騙取別人的好感。路途中,他捨不得使自己的新雨衣,找藉口用孫柔嘉的傘。他帶了一木箱藥品,準備在內地的學校賣個好價錢,沒想到,孫柔嘉居然生病了。這時,他也不肯給孫柔嘉仁丹服用,因為一包仁丹開封后就賣不到好價錢。但如果不給藥,就博不得同伴的好感,於是想出用魚肝油丸來代替仁丹的主意。因為魚肝油丸雖然比仁丹貴,但已開封的藥“好像嫁過的女人減了市價”,就不值錢了。他萬萬沒想到,吃了魚肝油丸的孫柔嘉,不但沒有好,還是病情加重,使人們不禁懷疑起李梅亭。錢鍾書對其他人的諷刺也很精彩,就不一一説了。有興趣的同學不妨自己看看《圍城》,你或許會發現更多令人忍俊不禁的地方。

對於本書的'男女主人公,我的腦海中方鴻漸只是一個玩弄是非、做事沒有頭腦,毫無原則、經不住誘惑的、可以説是個失敗的人。而孫柔嘉雖然看起來小鳥依人,沒有什麼主見的女人,卻是個較工於心計的人,是那種小小的身體裏藴含着強大爆發力的人。在全書的較後,方鴻漸在經歷了愛情、事業和家庭的失敗後,這樣感歎:在小鄉鎮時,他怕人家傾軋,到了大都市,他又恨人家冷淡,倒覺得傾軋還是瞧得起自己的表示。就是條微生蟲,也沾沾自喜,希望有人擱它在顯微鏡下放大了看的。擁擠裏的孤寂,熱鬧裏的淒涼,使他像許多住在這孤島上的人,心靈也彷彿一個無湊畔的孤島。我想,這不僅是方鴻漸當時的心情寫照,也是他這失敗的一生的真實寫照吧。另外,我十分感謝錢鍾書,因為,它是我看到了當時社會人與人之間的虛情假意。書中多次出現了恭維的話,開始我覺得十分看不順眼,認為在人與人相處的時候,一見面隨之而來的就是恭維的話,如果是我聽了,絕對不和這個人交往。因為這反映出這個人對我沒有一點誠信。但是,我在文中發現了這樣一段,令我冷笑:顧爾謙看到了李梅亭的字,不斷的誇讚李梅亭一首能寫好幾體字。沒想到李梅亭笑着説:“我字寫得很糟,這些片子都是我指導我的學生寫的”。當我看到這時,想,看你顧爾謙怎麼下台。令我沒想到的是,人家顧爾謙臉色沒變,説:“唉,名實必出高徒啊!名實必出高徒啊!”。

《圍城》的確是本好書,每一次讀它我都會有新的感受,好書也的確能讓我在忙碌的工作、學習、生活中有一片閒暇的時光,讓自己緩解一下疲勞,使人在心靈上得到解放。

圍城讀書心得 篇14

看這本書之前,我就聽到這句名言“城外的人想進來,城內的人想出去”。在我的腦海裏,就建立起一道城門一樣的牆。我就特別想了解城裏城外的區別,想了解一下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當一頁頁讀下去後,我才發現這“牆”是有寓意的,並不是實物中的牆。這種“牆”的出現,可以存在方方面面。這句話可以很好的表達人的心裏狀態,而且非常形象,就對錢鍾書這位作者產生了敬佩之情。

這本書主要介紹男主人公方鴻漸幾段感情經歷來闡釋這一寓意的。當他還是單身的時候,對愛情非常向往。在愛情方面,他完全不能自拔,做任何事都願意。心上人的一句話,一個眼神,他都會煩惱或高興一整天。當他和孫柔佳結婚以後,他有變得很敏感。倆人老是會為很小的事情發生爭執。最後,倆人不歡而散。方鴻漸一個人在冷風中,穿着長袍漫步,看上去特別悽慘。看到這種場面,我不斷地問自己“為什麼會這樣”。這也促使我不斷思考,總想得出點什麼結論。可是,在這些方面,我真得稀裏糊塗,也想不出其中的真諦。

結合自己的經歷,我感受到了這句話在自己身上也適用。我現在呆在安逸的校園裏,總覺得這裏太平靜,根本不是真正發的生活。校園的.生活太安靜,太不刺激。我們在這根本體驗不到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事。這裏只會讓自己頹廢,讓自己沒有上進心,唯一的好處就是舒服。其實,這其中的舒服真正體驗起來是十分心酸的。自己能擁有這麼安逸的生活,都是父母給予的。現在,他們擔着家裏的重擔,十分的辛苦。我覺得如果自己要想承擔家裏的重任,必須進入社會。去體驗人世間的酸甜苦辣。自己真正有一定的成長。

社會是什麼,是充滿着形形色色的人。有着不同檔次和不同規模的商店;有着開着不同車和不同身份的人;有着為了生活和生存拼命勞作的場景。這裏有着辛酸,有着幸福,有着無耐,有着欣喜,有着迷茫,有着鬥勁。這才是真正的生活,真正的人間。當然,這裏的環境沒有校園優美。這裏的人沒有校園單純。這裏的壓力遠沒有校園強。

我對自己現在如此安逸的生活,覺得自己太過於頹廢。只要想起這一切都是父母為我承擔着,我的內心更加不好受。我想進入社會,讓自己獨擋一面。可看到社會的壓力,我覺得那時會想起校園的生活。人就是這樣,一點也不安分,老想着自己沒有的,而不珍惜自己所擁有的。

不管你怎麼想,你都不可能來到你想象的環境。為什麼不珍惜當下的美景,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呢?正如今年兩會上提出的“中國夢”。我們不管如何規劃自己祖國的大好河山,如何整治社會的氛氣,都很不會有任何的起色,對國家也根本沒有什麼好處。我們能做的,就是好好做本職工作。你該學習就學習,你該工作就工作,你該享受就享受。你能為國家做貢獻,就切合實際的去做。你沒有能力為祖國做貢獻的,就安分守己,不要給國家添麻煩。

人這一輩子就應該經歷那不同的事情,那才是完整的一生。我覺得那是非常享受的人生。這是我讀完《圍城》以後的感受。在這個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毀滅,包括人在內,只有人的行動和對行動的記憶是永恆的。為了我們老的時候有值得回憶的事情,我們應該好好地珍惜當下,並且採取行動,從而使自己的生命永恆。

最後,我想對自己説,什麼階段做什麼事情,沒必要惆悵,沒必要傷感。只要你抓住人生的每一階段,用心地去對待,去享受,你的人生將會是完整的。同學們,朋友們,讓我們一起珍惜當下,珍惜着來之不易的瞬間,一起進步,一起奮鬥,一起享受!

真的,時間就是生命,最浪費不起的就是時間。我們千萬不能浪費金錢,是不容原諒的事情。好好地對待自己,對待自己的人生,對待自己的未來。你需要對愛你的人負責,為整個家庭負責,為自己負責。遠方的美景正等待着你,不要放棄,特別是因為害怕或惰性的放棄,這是最不容原諒的。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