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駱駝祥子的讀後感(通用3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12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駱駝祥子的讀後感(通用3篇),歡迎大家分享。

駱駝祥子的讀後感(通用3篇)

駱駝祥子的讀後感1

《駱駝祥子》這一本書的作者是老舍,他生於1899年,死於1966年,是現代著名的作家。

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北京人,他也是傑出的語言大師。他的作品極多,代表作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茶館》《龍鬚溝》,因此獲得“人民藝術家”的稱號。老舍先生的一生,總是忘我的工作,他是文藝界當之無愧的“勞動模範”。

《駱駝祥子》的主人公祥子,是一位平凡的人力車伕,一開始祥子十分努力的拉車,來實現自己的'願望,並且照顧那些家庭條件不如自己的好的車伕。祥子終於經過不斷的努力買了一輛屬於自己的車,從此不用再每天交車分份了。本以為好日子從此開始,但是美好的願望大多是落空的,祥子的也是如此。祥子連人帶車都被兵捉了去,祥子怨命運對他的不公平,也想着如何逃出去。在一個晚上祥子偷到了幾匹駱駝想着把它們賣了可以換了一點錢,在祥子的努力下終於回到了城中並把賣駱駝的錢存了下來,在人和車廠拉車。

後來在虎妞的誘惑下與虎妞成親,但是虎妞因難產而死,虎妞的好朋友小福子也上吊而死。從此祥子失去了生活的信心,開始吃喝嫖賭,不務正業。這個社會害了祥子,讓祥子從一個拼命掙錢,有理想有抱負的人,變成麻木潦倒的人。

老舍先生無情的批判了這個黑暗的社會,它不讓好人有出路!

而現在的社會與那時不同,我們更應該有理想,在當今社會只要努力,只要付出就有回報。現在沒有了人力車伕,但是我們應該記住舊中國的黑暗,不再讓悲劇上演。

我們應該學習駱駝祥子的精神,向着自己的理想而前進!

駱駝祥子的讀後感2

我給大家推薦一本老舍先生的《駱駝祥子》,講的主要是以一個人力車伕祥子的坎坷悲慘生活遭遇為情節,揭露了舊社會的黑暗,表達了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祥子本來生活在農村,十八歲時跑到北京來賺錢謀生,他不喝酒·不抽煙·不賭博,有的是力氣,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擁有一輛自己的車,再苦再累也願意。就這樣一分一角的攢了三年的錢,終於買上了自己的車。可是沒過多久他的車就被一羣亂兵搶走了,人也被提到了兵營。後來祥子趁亂逃了出來,還順手牽走了三匹駱駝,從此他得了一個外號叫“駱駝祥子”。接着他又繼續拉車,與虎妞結婚。隨後不久又因虎妞的死賣掉了自己的車。所有的努力全白費了,緊接小福字的自殺使得祥子從此以後變的自甘墮落。抽煙·耍壞·犯懶,為了賺錢他用盡了所有陰險壞毒的招數,成了一個好佔便宜,自暴自棄的下流人物。

從書中可以感受到當時國家的動亂,社會的不公平。祥子是舊社會貧苦老動人民的縮影,他悲慘的命運反映了舊社會勞動人民生活的苦難和無奈。然而理想和現實總是充滿了矛盾,它們往往不能調和,可是它們卻又同時存在。社會是現實的,它不會為了一個人的理想而改變,也不會是完美無瑕的`。對於駱駝祥子,我感到遺憾,感到惋惜,也感到敬佩,我佩服他從前的堅強,他的上進。然而他最終沒能戰勝自己,沒能戰勝社會,最後還是被打敗了。

雖然這只是一本小説,但是它折射出了人性的懦弱,畢竟能夠一生都堅韌不拔的人是少數,但是我們可以在追求的過程中慢慢改變。畢竟明天會怎樣?我們都不得而知,但是我們可以把握今天。

我認為這是一本值得仔細讀的好書,希望大家一起來領略老舍先生幽默的語言,同時感受書中的悲哀!

駱駝祥子的讀後感3

讀完了《駱駝祥子》這本書後,我心中的感受又是欣賞,又是氣憤,又是惋惜。

老舍筆下的祥子來自鄉間,失去了父母與幾畝薄田後,十八歲就獨自一人來到了城裏,他帶着鄉間小夥子的足壯、誠實、善良與勤勞,當他決定拉車時,便成了“車迷”,憑着自己那三年的省吃儉用,他終於買上了一輛屬於自己的車,成了上等的洋車伕。可好景不長,當時的社會情況是兵荒馬亂的,終於在一次拉車時被逃兵擄走,失去了一切,但幸好牽回了三批駱駝,在回北平路上的'一個鄉村裏,祥子把三匹駱駝給賣了,原以為能換到一百塊錢買一輛新車的,結果只換了三十多塊錢。回北平後,因為一連串的是非祥子與虎妞成了婚,可是他並不高興,幸好虎妞用他自己的錢給祥子買了一輛車,可不久虎妞死於難產,加上他又失去了喜愛的小福子,祥子終於被這個殘忍的社會,被折磨他的生活給害得鼓不起信心了,從此他開始了遊戲生活,他吃喝嫖賭,出賣甚至害死他人賺錢,祥子徹底淪為了城市的垃圾,徹底成為了一句失去靈魂的行屍走肉。

祥子的悲哀結局讓我們感到惋惜,也很值得我們深思,他為什麼不 早轉行呢?如果是在那種惡劣的社會環境下也就原諒祥子這類人吧。可在在無戰亂的21世紀的今天,為什麼仍有“祥子的影子”出現呢?也許是社會沒有充分關照最底層的人們吧。我們是多麼希望能迎來古時候的那種大同社會啊——人們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男有分,女有歸……

我們應吸取祥子的教訓,關愛尊重身邊的每一個人,因為我們是一個和諧的大團體,這是我們應盡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