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推薦】讀《青銅葵花》有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78W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青銅葵花》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推薦】讀《青銅葵花》有感

讀《青銅葵花》有感1

曹文軒寫的這本《青銅葵花》深深地觸動了我的心靈。那一個個微小,卻感人至深的細節,那一個個簡單,卻充滿愛意的動作,那一幅幅樸實,卻催人淚下的畫面……充滿了愛,無時無刻不讓我潸然淚下。

這本書主要講了一個叫做“葵花”的小女孩和一個叫做“青銅”的小男孩的故事。葵花和父親相依為命,她的父親是一位雕塑家,專愛做青銅為材質的葵花雕塑。他們在幹校生活。一次,葵花的父親太痴迷於大麥地葵花的景色,不幸落入水中,離她而去。可憐的葵花成了孤兒。後來,葵花被大麥地最窮的青銅家收養。青銅是一個啞巴,卻有一顆金子般的心靈,和一股不服輸的勁頭。葵花和青銅成了兄妹,也成了好朋友。

青銅家雖然很窮,但為了讓葵花能上學、有新衣和新鞋穿,全家人省吃儉用,還把唯一的讀書的機會,無私地給了葵花。葵花也很懂事,懂得報恩,她教啞巴哥哥青銅識字,為了賺錢給奶奶治病,冒着危險到很遠的江南去撿銀杏……雖然日子過得很清苦,有時甚至飢寒交迫,他們一家卻那麼樂觀、那麼勇敢。他們的日子,貧窮也充實、温暖。然而,就當日子慢慢好起來的時候,市長聽説用青銅雕刻葵花的作者的女兒生活在農村時,堅持要把她接走。葵花走了,青銅一直痴痴地在草垛上等葵花回來。一天,他似乎看到葵花回來了,激動得一不小心從草垛上摔了下來。他醒後,竟然喊出了“葵花!”

這篇文章,字裏行間透露出的`愛——無論是兄妹情,還是長輩和晚輩之間的感情,都讓我沉思——愛,真是十分偉大。是什麼讓貧窮的青銅家在緊衣縮食的情況下,還收養了孤兒葵花?是什麼讓青銅家挺過了一次又一次的水災、火災、蝗災?是什麼讓啞巴青銅再次説話?是上帝保佑着他們,還是幸運之神眷顧着他們?不,都不是!是愛!是天底下最無價,也最珍貴的愛!是愛,讓青銅一家在困苦境遇中不退縮;是愛,在青銅一家遭遇了種種災難後,給了他們勇敢活下去的希望;是愛,創造了奇蹟,讓青銅不可思議地説出了話!

愛,是個説不明白又琢磨不透的東西。同時,生活中的痛苦也是不可缺少的。作者曹文軒曾説過:“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有一個時代人的痛苦。痛苦絕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時,就有一種對痛苦的風度,長大時才可能是一個強者。”也許,也就是《青銅葵花》的寫照吧!

正如羅曼·羅蘭説的,我們應當正視痛苦,尊敬痛苦。歡樂固然值得讚頌,痛苦又何嘗不值得讚頌?它鍛鍊人們開展偉大的心魂。凡是不能兼愛歡樂與痛苦的人,便是既不愛歡樂,亦不愛痛苦。凡是能體味它們的,方懂得人生的價值和離開人生時的甜蜜。

是啊!生活是由歡樂和痛苦組成的,缺一不可。苦難面前,我們可能也會無可奈何。但是面對苦難,我們可以選擇擁有愛心。有了愛,就算生活過得再苦再累,心裏也是温暖充實的。這大概就是《青銅葵花》要告訴我們的吧!

讀《青銅葵花》有感2

古人説“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講的差不多是讀書能讓我們求得功名,能讓我們在戰爭上,生活上懂得許多事。而現在讀的書講究的是修身養性,陶冶情操。

想起來他,它們之間的差距是非常大的。我愛讀書,雖然讀的不是很多,但是我所讀的書中就數曹文軒寫的《青銅葵花》最讓我着迷了。雖然這本書的內容很平凡,不想別的名著經歷了那麼多的災難與痛苦,但是他卻寫出了我內心的感覺。這本書寫的是一個從小失去母親的小女孩因為爸爸工作的原因,一起來到鄉下勞動,卻因為一次意外爸爸離開了人世。這個小女孩葵花從此成為一個孤兒。葵花的遭遇很使人心疼。一個特別的機緣,讓城市女孩葵花和鄉村男孩青銅成了兄妹相稱的朋友。從此,它們一起長大,一起生活。12歲的時候,命運又將葵花召回城市,使兄妹倆分離。這本書其實是一本很平凡的書,沒有多大趣味,可就在這種平凡的書中才體現出了偉大,讓我得到了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穫。

很奇怪每次讀着書的時候,都會有一種很特別的感覺。總覺得書中描寫的葵花就是我的真實寫照。的確是這樣,我小的時候父母白天不在家,不知到哪去了,我就像葵花一樣在村子裏轉來轉去。就這樣稀裏糊塗的過一天,甚至連飯在哪裏吃的都不知道。看見別的孩子,很想和它們玩,卻不敢,它們老是欺負我,我只能一個人玩,其實一個人玩也挺開心。人們常説父愛深沉,讀了這本書才知道真的是這樣。從前小時候爸爸叫我背加減法口訣,每天晚上都抽查。只要指出幾個還不會背,就是一巴掌。

上幼兒園時就要會自己寫自己名字,做手工、認字。所以那時候很討厭爸爸,現在後悔了,爸媽離我而去,我再也感覺不到父愛了。爸爸也有好的一面,他是既當爹又當媽,一直無微不至的照顧我,每天晚上爸爸都賠我睡覺。爸爸會給我講故事,但他從來講的都是同一個故事。我有時會調皮的撫着爸爸的鬍子,感覺很好玩。現在一切只能成為回憶了。我很是欣賞書中的一句話: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有一個時代的'痛苦,痛苦絕不是今天才有的。少年時就有一種對痛苦的風度,長大時才能成為一個強者。其實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避免不了痛苦,最重要的是敢於只是痛苦,痛苦和快樂其實是同在的。要記住只有經歷過痛苦的人才可能成為一個強者。讀了這本書讓我懂得許多,讀一本好書就像在與一個品德高尚,學識淵博的人談話。生活中許多道理都是從書中得到的。可以説書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個罪犯重讀一本好書就好像重新生活。所以讀書是我們快樂生活的一種方式。《青銅葵花》是作者曹文軒激情奉獻,心愛備至的最新力作。

作品寫苦難——大苦難,將苦難寫到深刻之處;作品寫美——將美寫到極致;作品寫愛——至愛,將愛寫得充滿生機與情意。《青銅葵花》在享樂主義氾濫的今天,無疑是另一種聲音,它進行的是一種逆向的思考。它是對苦難與痛苦的確定,也是對苦難與痛苦的詮釋。苦難幾乎是不可避免的。5月12日汶川,4月14日玉樹,以十分短暫的時間吞噬了那麼多的生命,將一個個好端端的家園弄得面目全非。這時的人們不再認為這個世界還有幸福和歡樂。然而,我們卻要忘卻,要振作,要追求快樂。苦難幾乎是永恆的。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苦難。苦難不是從今天才開始的,我們需要的是如何面對苦難,並戰勝它。

讀《青銅葵花》有感3

暑假裏,我看了一本曹文軒的小説《青銅葵花》。

作品主要講了一個叫葵花的城裏女孩,隨她爸爸和他的同事來到蘆蕩,他們要蓋房子,開荒種地,挖塘養魚。葵花的爸爸媽媽都是孤兒,媽媽在她兩歲時離開了她。她除了爸爸,沒有一個親人。在一場意外中,葵花爸爸被淹死了。和爸爸一道來的兩個阿姨把葵花寄養給了對岸大麥地最窮的一家人—青銅一家。青銅因為一場大病而成了啞巴。從此,不管有多少困難,他們絕不會讓葵花受一點苦。青銅爸爸媽媽把她認作自己的女兒一樣,青銅則成了葵花的哥哥。他們一家把青銅念聾啞學校的錢給葵花唸書。葵花聰明機靈,成了老師最喜歡的學生。12歲那年,葵花又被召回她的城市,青銅肯定不肯,媽媽就讓青銅去外婆家取個鞋樣兒,要給葵花做雙鞋。可回來,青銅見葵花不見了,他沒有哭,整天坐在草垛上,遙望葵花所在的城市。他幻想到了葵花,用盡生平力氣,大喊一聲“葵花!”正在趕鴨的嘎魚丟下他的'鴨羣,向大麥地人宣佈:“青銅會説話了!”從這裏我看到了青銅爸爸媽媽的無私的愛,青銅的善良。青銅無聲勝有聲!

最感人的一件事,茨菰到過年可以賣個好價錢,青銅爸爸生怕鴨子吃了茨菰,便讓一家人輪流守着,到了葵花守的那一天,嘎魚家的鴨子來了,無論怎麼趕,都趕不走,最後嘎魚家的鴨把茨菰給吃完了。青銅知道了,便跟爸爸用手勢説那天是他守着,他為了抓一隻兔子不小心讓鴨吃了茨菰。爸爸用爛泥扔青銅,青銅沒有躲避,奶奶來了,對爸爸説:“你朝我扔啊,怎麼不扔了?”晚上爸爸不讓青銅回家,不讓他吃飯。葵花跪着求情:“茨菰那天是我守着,哥哥在採蘆花,蘆花還藏在草垛裏!”他們果然從門後找出一袋蘆花。這時奶奶,媽媽,爸爸,青銅,葵花全都哭成一團。青銅這種把責任都攬到自己身上,保護妹妹的一種男子漢形象,深深打動了我。

這本書寫苦難—大苦難,將苦難寫到深刻之處;作品寫美—大美,將美寫到極致;作品寫愛—至愛,將愛寫得充滿生機與情意。我一定要細細品味這本書。

讀《青銅葵花》有感4

説來也奇怪,在我所讀過的作家曹文軒寫的所有書中,能讓我一口氣讀完的只有《青銅葵花》。看完這本書,我仍沉浸在青銅對葵花的呼喊聲中:葵花和爸爸、青銅和爸爸媽媽,青銅和奶奶、青銅和葵花像熟悉的鄰居一樣在我眼前閃過。他們樸實卻真摯的情感,像一簇簇跳動的火苗温暖着我的心,尤其是葵花和奶奶,讓我久久不能忘懷。

葵花和奶奶第一次見面時,“奶奶看着她,她也看着奶奶,她覺得奶奶的頭髮非常非常好看,她從未見過這麼好看的頭髮,一根一根的都像是銀絲。風吹來時,這些銀絲在顫動,閃着亮光。奶奶慈祥和藹的目光在她的臉頰上撫摸着。”這不僅僅是青銅和葵花的奶奶,這也是我的奶奶呀。我的奶奶也是這般,用慈祥和藹的目光看我,用温柔體貼的心愛我。

記得有一年夏天,我回到奶奶家,那天天氣炎熱,太陽火辣辣的掛在天上,曬得那奇形怪狀的雲彩都飛得無影無蹤,只剩下一片湛藍的影子。我進了門之後,坐在了沙發上,覺得口乾舌燥,我小聲的説了一句:要是有冰塊或者雪糕什麼的東西,那該多好呀。不料,這句話正好被廚房的奶奶聽到了。她什麼也沒説,整了整自己的衣服,然後穿上了鞋,走下了樓。我一開始以為她是去走廊拿土豆、小毛葱什麼的東西,結果她卻滿頭大汗地拎回來滿滿一大袋子雪糕,“奶奶,您怎麼買這麼多雪糕呀?”“我不知道你喜歡吃哪種呀,就一樣買一個。”我開心地摟住了奶奶對她連親了好幾下,之後拿出了兩個雪糕,奶奶一個,我一個。剩下的雪糕都讓我放冰箱裏了。從此以後,每到夏天,奶奶家冰箱裏的雪糕從來都沒有消失過。

就像葵花愛她的奶奶一樣,我也愛我的奶奶。

奶奶很節儉,沒怎麼去過飯店。有一天我們全家到外面吃火鍋,我怕奶奶侷促,特意坐在奶奶旁邊。我像小時候一樣牽着奶奶的手,有説有笑地拉着奶奶走向了調料台。我給奶奶調了一個老三樣之後,端着兩個碗和奶奶走回了房間,這時菜已經上齊了。我告訴奶奶怎麼開火鍋的電源,怎麼調火。我把奶奶教會了之後,幫她涮肉,給奶奶煮她喜歡吃的`菜。並不斷地把熟了的肉和菜放到奶奶的盤子裏,就像我小時候她照顧我那樣。奶奶吃着我煮的東西,連聲説好吃,爸爸媽媽都對我投來讚許的目光。晚飯時間,我們過得其樂融融。

像葵花第一次見到的奶奶,一根根銀絲閃着温暖的亮光,我們的家,也因為有奶奶,而有了愛的温度。

讀《青銅葵花》有感5

一旦説起《青銅葵花》這本書,我就會想起那從不和妹妹打架,做什麼事都讓着妹妹的好哥哥——青銅。他身上這種永遠不忘記妹妹的精神,天天晚上去接妹妹的事蹟,值得我好好學習。

這本書主要講了,一個城市女孩葵花,來到了一叫大麥地的村子,但他爸爸意外死亡了。一個偶然的機會,青銅家認領了葵花,從此葵花來到了青銅家,和青銅成了兄妹相稱的朋友。在貧苦的家中,青銅把唯一一個上學的`機會讓給了妹妹葵花。青銅是個啞巴,但是他卻和妹妹無所不談。為了讓葵花能晚上有燈寫作業,青銅想盡了各種辦法。為了讓葵花報幕時更加美麗,青銅為葵花吹出了一條冰珠項鍊。為了讓葵花上下學不把衣服弄髒,青銅每天騎車牛去接送。為了讓妹妹有一張照片,青銅賣了一個冬天的草鞋。為了讓妹妹上學,青銅和奶奶一起去求學校校長……這些事,每一件,都讓我感動。

如果將來我能當一個像青銅那樣的哥哥,我一定也會像青銅那樣,不欺負弟弟妹妹,像青銅那樣,為了弟弟妹妹願意付出一切。

青銅,一個普通的男孩,然而他卻為了葵花付出了自己的一切。他的這種關心妹妹,在妹妹遇到困難時,時刻保護妹妹,並且願意為妹妹付出一切的精神,我們大家難道不應該向他學習嗎?

讀《青銅葵花》有感6

當我放下青銅葵花這本書時,它帶給了我深深的沉思,令人久久不能平靜。青銅葵花無疑是另一種聲音,它是對苦難與痛苦的描述,也是對苦難與痛苦的詮釋,更是那個年代的人們面對苦難與痛苦作出的一種選擇!在那個特定的年代裏苦難是無可避免的。主人公青銅與葵花經歷了種種磨難:自身身體的不幸受難,親人的悲慘去世,好友的無奈離開,就連兒童最基本的上學權利也要分個先後。三月的蝗蟲更是把整塊大麥地的糧食一掃而光,像給麥田剃了個頭,地上的農作物也被吃了個精光,這幾乎是一場劫難。

面對苦難作出的抉擇,往往因人而異:有人可能被直接壓垮,或憤世嫉俗或一蹶不振;有人可能選擇逃避現實,或龜縮一邊,或閉門消沉;當然也有人勇敢正視,或頑強站立,或越挫越強。面對啞巴的殘酷現實,青銅仍“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像正常人一樣堅持學習;面對父親的蒙難,葵花終於頑強地挺了過來;面對貧窮與苦難,青銅和葵花互幫互助,快樂成長。現在的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雖然也聽到東南亞的海嘯吞沒了無數燦爛的生命,將繁榮的東南亞摧殘得一片狼藉;雖然也看到阿爾卑斯雪山的突然崩塌,吞沒了無數家庭的歡聲笑語;特別是汶川大地震降臨時,我們親眼目睹了多少親人瞬間失去了他們美好的家園。但有時,我們總覺得那些災難似乎離我們很遙遠,當災難真正降臨時,根本不知道自己能夠做些什麼。現在,當我們看到人們面對種種災難所作出的'種種選擇時,我們恍然大悟:雖然自然界的各種災害可以毀壞我們美好的家園,但只要我們擁有一顆快樂而堅強的心,就永遠摧毀不了我們對生活的追求!中國近代思想家梁啟超説:“患難困苦,是磨鍊人格之最高學校。” 青銅葵花正是這樣一本闡述苦難、闡述如何面對苦難、磨鍊人格的書。

而現在的我們缺少的正是對苦難的瞭解和認識,不明白苦是什麼滋味,不清楚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難!想想自己,有時候一次失敗,甚至是一次小小的挫折,就説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人,可是與青銅葵花相比,我們生活在和平、安寧、幸福的環境下,我們是何等的幸運!我們要珍惜我們所擁有的一切,包括苦難,只有真正經歷過苦難的人,才能懂得7686苦難的真正含義。去年,面對冰凍三尺的雪災,我們選擇了堅強和自救;面對慘不忍睹的地震,我們選擇了鎮靜和團結。今年8月的“莫拉克”颱風,又造成了福建、浙江等5省1103.4萬人受災,農作物受災面積達449.6千公頃,因災直接經濟損失97.2億元。面對肆無忌憚的颱風災害,我們仍然堅定地選擇了頑強的抗洪和賑災,沖垮的道路重新暢通了,沖塌的設施重新完善了,沖毀的家園開始重建了!

讀《青銅葵花》有感7

夜晚,窗外街上的繁華景象不知不覺已消失,躥出了一絲絲的涼意。我疲憊地坐在書桌前,輕輕合上手中的《青銅葵花》。我躺在牀上,閉上眼睛,聽着牀頭的鬧鐘滴答滴答地走着,輾轉反側,久不能眠,《青銅葵花》裏的的內容不斷在我腦海浮現。

恍惚間,我彷彿看到了那個女孩小小的身影——葵花,一個原本生活在城市裏的孩子,在一場意外中失去了自己父親後,被男孩青銅家收養。從此,懂事乖巧的葵花和聰明善良的青銅相互扶持,在充滿天災人禍的歲月裏,樂觀積極地生活,從容應對困難。當蝗災發生後,大家都沒有糧食可吃,青銅一家便挖蘆根、抓野鴨來充飢;當葵花迫切需要用燈,但家裏沒錢買燈時,青銅做出了大麥地最亮最美麗的燈;為了讓葵花在舞台上更奪目,青銅製作了能發出美麗、純淨、神祕而華貴光亮的冰項鍊……他們一家人不斷與命運抗爭,不妥協,不逃避,正視苦難,把苦難變為人生中的精神財富。

在這本書的閲讀過程中,最讓我感動的是青銅一家那不屈不撓、不向命運低頭的奮鬥精神。而這種精神在我們身邊也無處不在。生活中,有的人起早貪黑,日夜不眠地工作;有的人努力用知識改變命運,學習比我們更加努力刻苦。我忘不了,今年大學聯考中,那個在在汶川地震中失去右手的獨臂女孩,她用堅持不懈的`努力換來武漢華中師範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我忘不了,那個為了賺取學費,無懼風雨在工地上搬磚的留守少年;我還忘不了,那個不幸患上腦癱卻身殘志堅考上博士的計算機高手。命運給了他們沉重的打擊,但他們並不屈服也不退卻,用自己的堅強、努力,奮鬥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

反觀生活在温室中的我們,又有什麼資格抱怨,有什麼資格不努力呢?猶記得學習鋼琴時,每天一個小時的枯燥練習令我心煩意亂。拿到新曲子時,複雜的五線譜,痠痛的手指,讓我無數次萌生出想要放棄的念頭,但是,我想到了青銅、葵花,想到了無數個和命運抗爭,和困難搏鬥的人們,我堅持了下來!通過日復一日的堅持練習,我不僅獲得了“伯牙杯全國鋼琴大賽”少兒組一等獎的榮譽,而且今年暑假,也取得了中央音樂學院鋼琴六級考試“考級優秀生”的榮譽!

羅曼羅蘭説過,我們應該正視痛苦,尊敬痛苦,快樂固然應當被讚頌,痛苦又何嘗不被讚頌呢?看了《青銅葵花》之後,我懂得了,痛苦和快樂是姐妹,只有體會並感受他們,才能懂得人生的價值與甜蜜。而肩負着祖國未來重任的我們,更應該懂得感謝困難,給了我們成長的機會,讓我們在未來的道路上,無懼風雨,砥礪前行!

讀《青銅葵花》有感8

曹文軒的著作我讀過不少,《青銅葵花》這一本書是表姐推薦給我的。

一看書名,就知道這本書主要講誰。沒錯,就是青銅和葵花。書中主要講述的是青銅和葵花不是兄妹但卻勝似兄妹的故事。青銅是一個不會説話的啞巴,但他聰明,勤勞,善良。葵花則是一個來自城市的無助的女孩,從小失去母親,再一次意外中,上天又殘忍的讓他失去了父親,從此,他成了一個孤兒。也正因為上天這個殘忍的抉擇葵花走進了青銅的家庭,成了青銅家族的.一員,青銅一家用淳樸的愛關心,愛護着葵花,讓他健康,快樂的成長,以便能更早的抹去他內心的傷痕。

文中着重講述了青銅對葵花的好。葵花做作業沒有燈,青銅就採來南瓜花,捉來螢火蟲,做成南瓜燈。葵花要上台表演,沒有項鍊,青銅就做了串美麗的冰項鍊。葵花要看馬戲,青銅就用自己的身體支撐起葵花……像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很多。這看似簡單,普通的愛,卻包含了人情冷暖,人間真情人世真愛。讓我們看到了患難中的真情,看到了相互的扶持,看到了人間自有真情在。

讀《青銅葵花》有感9

在我家的書櫃裏,有一本非常值得去看的書,它的名字叫《青銅葵花》,我先後一共看了3遍,這本書講的是一個男孩和女孩的故事。

一個偶然的機會,讓城市女孩葵花和鄉村男孩青銅成為了一家人,他們一起生活,一起長大。葵花的爸爸是名雕刻師,他曾在城市的中心廣場做了一台青銅葵花,葵花爸爸是向日葵的愛好者,所以才給葵花起了鄉村女孩的名字,現如今他已經離開了人世,市長為了補償他,就打算把葵花接到城裏來上學,於是青銅天天思念葵花,最後他竟然會講話了。男孩青銅是一個聰明而古怪的啞巴,女孩葵花聰慧機智,美麗可愛。青銅非常不怕辛苦,蝗蟲危機時期,為了不讓葵花肚子餓,他不顧一切地去給葵花尋找吃的東西,青銅和葵花的生活與我們現在生活簡直不可比,我們生活在幸福的社會裏。青銅渴望上學已經很久了,但是為了讓妹妹上學,他寧可放棄了自己就學的機會。奶奶生病了,葵花就去江南採銀杏葉子賺錢給奶奶看病,他們倆人都很有愛心,富有同情心,他們這種一心考慮別人、幫助他人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去學習。

羅曼·羅蘭曾説過“我們應當敢於正視痛苦,尊重痛苦!歡樂固然值得讚頌,痛苦又何嘗不值得讚頌!這兩位是姐妹,而且都是聖者。她們鍛鍊人類開展偉大的心魂。她們是力,是生,是神。凡是不能兼愛歡樂與痛苦的`人,便是既不愛歡樂,亦不愛痛苦。凡能體味她們的,方懂得人生的價值和離開人生的甜蜜。”所以我們作為生長在幸福社會的國小生,更加要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生活,努力學習,勤奮認真,做一名懂事的好孩子。

讀《青銅葵花》有感10

上午,讀了幾頁《青銅葵花》,頗有感觸。

《青銅葵花》是當代著名作家曹文軒的一部純美小説,主要講了啞巴男孩青銅和孤兒葵花的故事。在葵花三歲時,媽媽病逝,後跟爸爸到幹校生活;7歲那年,爸爸失水而死,葵花成為孤兒。幹校阿姨把葵花送到河對岸大麥地村,青銅一家收養了她。青銅一家十分貧窮,住着茅屋,一家四口人(奶奶、爸爸、媽媽和青銅)考種田勉強餬口。現在青銅來啦,日子更難。為了能讓葵花過得好,一家人更勤快了,青銅常常到田溝弄魚抓蝦,本來11歲地青銅早該上學,因為實在交不起兩個人的學費,只好讓7歲葵花一人上學。冬天,一家人做了101雙蘆芽鞋,青銅每天送過葵花上學後,就去鎮上賣鞋。這種勤勞樸實的農村孩子的形象躍然紙上。

文中令我難忘的是青銅識字的'情節。有一天,葵花突然想到哥哥青銅那麼想讀書,何不來過妹妹教哥哥識字寫字呢?在葵花一再要求下,青銅同意了,跟着葵花學習,他們坐在槐樹下,望着西下的太陽,葵花用樹枝在地上寫下“太陽落下去,月亮升起來。”一個一個字地教,青銅讀不出來,但聽得懂。一天天過去,青銅學會很多字,也能寫很多字。一天,學校圍牆外有人正在寫標語,看見青銅,就取笑青銅。

青銅一下子拿取刷子寫下“我是大麥地村的青銅”幾個字。這人整個村子的人吃驚,後來大家才知道是葵花教的,人們十分羨慕這個幸福的一家。由此,我想到我們的語文教學,很多孩子上了三四年甚至五六年的學校,識字寫字還不過關,原因何在?有“教”與“學”兩方面因素。一方面,學生要願意學,有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教師要善教,就像文中的葵花一樣,看到太陽,就教太陽,看到月亮落下了,就教“月亮落下去”;看到小動物,就教小動物;看到原野中的各種植物,也一一教給青銅,只要葵花在學校學過的字,葵花就想法子教給青銅。

一年級學生,她的教學方法很值得我們思考,她能把課堂搬到田野,搬到大自然,能結合生活識字。大地是黑板,樹枝是粉筆,大自然是最好的課件,這種形象性、直觀性在一年級國小生身上體現得十分完美和實用。可見,我們的語文課堂要與大自然相結合,與實際生活相結合,要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

雖然《青銅葵花》這種書是我向別人借閲的,僅僅看了一上午,但是,我始終覺得這是一部值得一讀的書,我還是找機會把這本書讀完。

讀《青銅葵花》有感11

“嘀嗒!嘀嗒!”是誰唱起了那悦耳,動聽的歌?是它!雨點兒,聲聲滋潤心房,懷着好奇的心情,再次成為一隻鳥兒,在《青銅葵花》中飛翔。

茫茫田野,無邊無際,片片稻田,傳來陣陣芳香,沁人心脾。河岸邊,時不時傳來水中悠閒的“哞哞”聲。那是兩個孩子,一個叫“青銅”,一個叫“葵花”。他們都是可憐的孩子,一個啞吧,一個孤兒。葵花本來有個媽媽,但去世了,爸爸也在一次意外中被淹死了。青銅本來也是一個健全的孩子,但在一次火災中成了啞巴。好心的青銅一家收養了葵花,並對她如同自己親生女兒一般。兩個孩子一起玩耍,一起學習,和睦相處,和大自然融為一體。好景不長,一天,葵花被城裏人接走了,在那一刻,青銅竟然説出了話……

我特別喜歡青銅和葵花,他們是兩個十分天真的.孩子。僅管葵花失去了親人,但是她並不放棄,努力學習,從悲痛中走出來,憑着自己堅持不懈的精神,憑着自己的毅力,為自己創造了一片蔚藍的天空,成為和大家一樣的孩子,活得光彩有力。

青銅也是一個善良的孩子,他為了讓葵花讀書,在瓶子裏做了手腳,自己仍舊成為一個放牛娃……他是多麼渴望學習,但放棄了自己寶貴的機會,給了葵花。一路上,他倆互相攙扶,為自己創造一個繽紛世界,也為別人創造一個多彩天空……

想到他們,我便想到了自己。為了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兒而俱退,為了一點兒困難而退縮,我真是自愧不如。

連一些鄉村裏的孩子都能夠堅強,我又為何不能呢?

絹絹細流,也努力成為浩瀚;小小細苗,也堅強,成為蒼天大樹;毛毛蟲,也堅強,破繭而出,成為美麗蝴蝶……

堅強,堅強,堅強!成長路長,堅強吧!

讀《青銅葵花》有感12

暑假裏,在新華書店我參加了一次小記者讀書分享活動,我帶上了我最近喜歡的一本好書——《青銅葵花》。

這本書寫了一個小女孩葵花與一個小男孩青銅的感人故事。城市孤女葵花來到了一個村莊生活,好心的青銅一家收留了葵花,從此葵花就把青銅認成了自己的哥哥,青銅是個啞巴,為了讓葵花上學,青銅放棄了自己上學的機會;為了讓葵花晚上不用再去別人家寫作業、受屈辱,青銅去河邊捉來最大的螢火蟲做了十盞南瓜花燈;為了能讓葵花看馬戲表演青銅就讓葵花騎在自己的脖子上……為了葵花,他們經歷了水災、火災、蝗蟲災難,在風雪中和飢餓中生活。有一次蝗蟲吃光了莊稼,但青銅為了讓葵花吃飽飯,他去捉野鴨,在路上受了傷,他們在苦難中獲得了快樂。

我們現在的生活跟青銅葵花比起來要幸福的多,但是我們也要像他們一樣,以樂觀的態度去接受痛苦,珍惜我們現在擁有的幸福。

讀完這本書,讓我懂得在困難面前,應該學會去面對它,去挑戰它,去克服它。羅曼·羅蘭曾寫過一段話;“我們應當敢於正視痛苦,尊敬痛苦!歡樂固然值得讚頌,痛苦又何嘗不值得讚頌!”

本書的作者曹文軒也説過:“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有每一個時代的.痛苦,痛苦絕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時,就有一種對痛苦的風度,長大時才可能是一個強者。”是呀!只有苦難才能改變人類。這本書告訴我們,在困難中,一定要堅強、樂觀、積極向上。

讀《青銅葵花》有感13

一個五歲喪母,七歲時她的父親意外生亡的小女孩。

一個五歲時因一場意外喪失了説話能力的男孩。

一個特殊的機緣使城市女孩葵花和農村男孩青銅生活在了一起。當葵花十二歲那年,城裏來人將她帶走了,從此,留個青銅的只有無盡的思念 , 他每天都坐在河邊的一個大草垛上,不論風吹雨打,就為了看到那天白輪船消失的地方。

為了讓葵花可以上學,青銅放棄了自己幾年的上學夢想;為了讓葵花照相,青銅在冰天雪地裏賣掉了自己腳上的鞋子,他的腳被凍的通紅通紅的`;葵花晚上寫作業沒燈,青銅用南瓜花做了十盞南瓜花燈,為葵花照亮作業;來了個馬戲團,青銅為了葵花和別人打架,最終,青銅頂着葵花站了一個晚上;為了葵花回家的時候不怕黑,青銅每晚都點燈去等葵花;為了葵花報幕時的美麗,青銅吹麻了腮幫子,做出了世界上第一串冰項鍊 ……

生活雖説苦難 , 但有了愛的滋潤,青銅和葵花有了愛的滋潤,心裏依舊很幸福,作者將愛寫得充滿生機與情意。他們家就像一輛略有些破的馬車,馬車雖破,但還是一輛結實的馬車。馬車雖慢,但也有前方,也有風景。老老小小無口人,沒有一個人嫌棄這輛馬車。

葵花為了給貧困的家裏省錢,沒有參加拍照;葵花為了讓哥哥不被別人看不起,想辦法教青銅識字;為了讓家裏不花費燈油,她每天晚上都去別人家做作業;葵花為了有錢幫奶奶治病,和別人一起去江南採銀杏賣錢;葵花為了給家裏省錢,將各門功課都考砸了 ……

正如羅曼 . 羅蘭所説我們應該正視痛苦,尊敬痛苦!歡樂固然讚頌,痛苦又何嘗不值得讚頌!這倆位是姊妹,而且都是聖者。她們鍛鍊人類開展偉大的心魂。她們是力,是生,是神。凡是不能兼愛歡樂與痛苦的人,便是既不愛歡樂,亦不愛痛苦。凡能體味她們的,方懂得人生的價值和離開人生時的甜蜜。

讀《青銅葵花》有感14

伏爾泰説“當我們第一遍讀一本好書的時候,我們彷彿覺得找到了一個好朋友;當我們再一次讀這本好書的時候,彷彿又和老朋友重逢”。今年暑假我就和一位好朋友重逢!他就是——《青銅葵花》

讀完這部作品,我被書中描寫的苦難與大愛所震撼。

讓我們一起走進青銅的家,他們家的困苦震撼了我。

看到這裏,我問媽媽:“媽媽,真的有這樣的事嗎?”媽媽聽了,語重心長地説:“這種苦難外婆經歷過,也像書中所講的那樣,當時人們也吃野菜,剝樹皮。人們常説,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講得就是苦難能催人奮進的.道理。你們這代人就是太幸福了,真的有苦難來了,看你們能承受得住嗎?”

讀了這本書,再品品媽媽的話,我似乎明白了,太公、外婆經歷了許多災害,懂得了節儉,感恩如今的衣食無憂;經過戰火洗禮的英烈們,更能體會今天的幸福安寧……讀過此書後,我要準備迎接苦難!在苦難中鍛鍊自己!

大愛也使苦難變成了美麗的苦難。第六章的《冰項鍊》,我讀了兩遍,每讀一次我就感受到一次“愛”-----青銅對妹妹葵花的愛,葵花演出時脖子上的項鍊居然是哥哥用嘴吹出的冰項鍊,那閃爍着清冷亮光的冰項鍊,不正是一種愛嗎?

對於苦難,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像青銅一樣堅強,像葵花一樣樂觀;對於愛,我們要心存感恩,也要學會付出。

讀《青銅葵花》有感15

《青銅葵花》這本小説是曹文軒所寫的純美小説。它帶給了我們許多動人的故事,讓我們在閲讀中成長。

《青銅葵花》主要講了葵花失去了唯一的親人爸爸,被青銅家收養。他們一家人遇到了無數次困難,但都頑強地挺了過來。在葵花12歲的那年,命運將她召回了城市,青銅從此常常遙望大河的盡頭,思念着在遠方的`葵花……故事情節雖然曲折,但有了苦難的襯托,美和愛才會更加感人。

讓我感受最深的是《三月蝗》這一章。在一場巨大而可怕的蝗災中,大麥地被浩蕩的蝗蟲洗劫,只留下一片令人悲傷的乾淨。這場災難來的突然,去的迅速,但後果卻不堪設想。但大麥地憑着堅強的毅力挺了過來,脱離困境。我從中感受到:災難必須面對,只要堅強振作,光明總會到來!

讀了《青銅葵花》這本小説,我對苦難有了新的認識:成長必定與苦難相伴,有歡樂就有痛苦。我認為在經歷苦難時,不要埋怨歡樂不降臨,因為苦難是歡樂的鑰匙,得到這把鑰匙,才能打開通往歡樂的大門;在歡樂時,也不要忘記苦難,因為歡樂是苦難後的果實,也是滂沱大雨後的那道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