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二十四孝圖》讀後感14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27W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二十四孝圖》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二十四孝圖》讀後感14篇

《二十四孝圖》讀後感1

魯迅的文章中,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二十四孝圖》。這樣一篇文章,雖然叫《二十四孝圖》但其實並沒有寫出如何孝順父母,沒有起到教孝的.目的。

所謂《二十四孝圖》是一本講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的書,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嘗糞憂心令人髮指。

其中郭巨埋兒是説晉代有個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後,他把家產分為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養母親,對母極孝。後來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擔心養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就和妻子商量:兒子可以再生,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糧食好供養母親。夫妻遂把兒子抱出,挖坑要埋。,興好挖出一罈金子來,才免了兒子一死。

郭巨雖有孝心,但殺兒之舉,欲有違人道。所以後來有人把這種孝舉,稱為愚孝。

《二十四孝圖》讀後感2

《二十四孝》裏有許多故事,有:《孝感動天》、《戲綵娛親》、《鹿乳奉親》、《為親負米》等二十四個故事。其中我覺得《刻木事親》裏的丁蘭最孝順。《刻木事親》是講一個叫丁蘭的人,他的父母早逝,他就做了兩個木像,每天對着木像説心事,出門也要稟告,他的妻子很不理解,一天,丁蘭出去了,他的.妻子就好奇,用針去扎,沒想到竟出血了,丁蘭看到後追問,妻子説出了事實,丁蘭批評了妻子。

這個故事中,丁蘭對木像都那麼珍惜,我們也一定要更尊敬我們的父母,讓他們每天生活的幸福、開心、長壽。《二十四孝》這本書,主要是24個故事,每個主人公都很孝順,,如果我們能做到這樣的境界,那麼父母一定很開心、高興,我們要爭取做到這樣的境界,才能當一個孝順的子女,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二十四孝圖》讀後感3

魯迅的《朝花夕拾》中有一篇《二十四孝圖》,讀了以後心情不能平靜,把我的所思所想寫下來。

《二十四孝圖》講的是古代二十四個孝子的故事。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説,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佔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象他會熱愛中國和人民。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但孝敬父母,還要愛護孩子。“郭巨埋兒”卻置兒子的生命於不顧,讓人感到殘忍;“嘗糞憂心”讓人覺得噁心;“老萊娛親”又讓人覺得做作不可思議;“卧冰求鯉”更是拿生命開玩笑。做這樣的'孝子讓人止步。作品還對那些反對白話文,提倡復古的傾向予以了尖鋭的抨擊;對封建孝道不顧兒童性命一味的愚孝表示反封建的決心。

總之,此一時,彼一時,我們要順應時代的發展,不要讓那些封建流毒污衊了古人,教壞了後人。“子予養而親不待”。孝順要趁早,否則,弄一個“刻木事親”又有何用呢?

《二十四孝圖》讀後感4

這兩天我們學習了二十四孝的前十二孝,我深深體會到什麼是孝。那個身葬父的董永,以前只從電視劇中知道他和七仙女的故事,其不知他讓我佩服的是他的孝心。他為了埋葬父親,甘願身到富家為奴,他的'孝心終於感動了天帝……

老師和我們討論,天帝可能是假的,但是身葬父這個事情肯定是真的,我想也是的。知道了這個故事,想一下我自己就很慚愧了,我和他比起來那就太不孝了。上次爸爸生病了我還是不聞不問,好像和我無關一樣。我天天在外頭玩,只有爸爸許諾給我買東西,我才回去。什麼事情稍不順心就發脾氣,在外頭時連爸爸他的電話都懶得接,更不要説孝心了。

學習了古人的孝道,我明白了自己的錯誤。父母生了我們,我們就要孝敬他們,不能忘本。父母都是為自己的孩子好,他們批評我們也是為我們好,我們也要虛心的接受。父母是我們最大的恩人,要報答感謝他們,這樣才對得起自己的心。

接下來的十二孝,我一定要認真學習,今後我一定要好好的孝敬我的父母。

《二十四孝圖》讀後感5

“只要對於白話來加以謀害者,都應該滅亡”,這是魯迅一個尖鋭的看法,雖然話過激了些,但足以看出魯迅對古書的喜愛甚至於敬慕之情。魯迅看到中國孩子讀破書,總是會歎息。不錯,中國當時的教育當然比國外差多了,使這個重視教育且又愛國地文學家深感惋惜。

作者回憶小時,私塾管得嚴,只能讀背“人之初性本善”,而出了書塾,就可以捧起一本有趣的別類的書,津津有味地讀。在那種混亂的社會中,書中陰間賞善罰惡的故事使讀者十分陶醉。也只有這個,讓魯迅小時枯燥的私塾生活有了一絲樂趣。魯迅對於陰間的好奇,只能是好奇,頌揚反而壞事。這不,魯迅揭露當時社會醜惡一面,導致一些“舞文弄墨”人的打擊。這樣的人實在可惡,別人有自己的思想、打算、作為,別人非要插一足作何?被打擊更要心如止水,就像00後的我們,“做自己的事,讓別人説去吧,神馬都是浮雲”。

魯迅在飽覽不少古書後,終於得到長輩傳下來的'《二十四孝史》。讀得多了,便也悟出來了,“孝”只有那些大道理,其實沒有什麼神乎其神的,讀得多了,世中的真、善、美、假、醜、惡,一目瞭然。

古書之趣,趣在“實”,趣在“妙”,趣在當今確沒有書中説的那些事。

《二十四孝圖》讀後感6

讀了這篇文章,我才終於明白:想做孝子,還真是不容易啊!

曾經以為,孝,就是聽父母的話,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但現在終於明白,有些事,並不是想象中的那麼簡單。比方説“郭巨埋兒”這個故事,説的是為了讓母親吃飽飯,竟要將未滿三歲的兒子埋掉。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涼氣:如果我的父親也學着郭巨,那死的不就是哦?所幸我家還算比較寬裕,這還是落不到我頭上的'。但不僅僅只是母親與郭巨是血肉之親,那三歲的兒子也是人,也是他的親骨肉啊!如此虛偽,真是令人哀歎!

其實,隨着科技的開展,在以前我們認為是至孝的大好事,現在已用不着那麼誇大其詞的去做了。正如魯迅先生所寫的“卻很少見有紳士赤條條地躺在冰上面,將軍跳下汽車去負米”。這都是多此一舉,假設換在先前,你的這種行為回被大肆讚揚;假設是現在躺在冰上用身體的温度把冰化開,不被人看作異類才怪。幸好只有少數的人會這樣做,要不然,全世界就只剩下已至古稀之年的老人了。

《二十四孝圖》讀後感7

《朝花夕拾》這本書你一開始看會覺得它的文字很難懂,並不是我們所熟悉的白話文,但你若是靜下心來,仔細的品讀與琢磨,你就能發現它真的很有意思。

魯迅先生把他曾經的那些快樂的、難過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寫進了這本書裏,其中,《五猖會》是我覺得比較有意思的一篇。 《五猖會》主要講了”我”想去看五猖會,可父親卻讓”我”去背《鑑略》,最後,”我”背完書,出發去看五猖會的時候,卻不那麼高興了。

這一篇,作者想表達的'意思還是很明顯的,讀起來也不是那麼吃力,作者把對曾經封建的教育方法的批判也寫了進去,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對封建思想有多麼的痛恨。這一點從《二十四孝圖》也可以看出,魯迅先生對其中的”老菜娛親”與”郭巨埋兒”表現出了十分厭惡的心理,因為這兩個故事,表現出了極其扭曲的孝道,魯迅先生對當時兒童所體驗的那些不正常的、所謂的孝道感到深深同情,他想打破這種束縛,想創造一個”新中國”,那裏沒有戰爭,沒有封建的舊思想,是一個真正和諧、自由、平等的地方。

讀完此書,我能感受到魯迅先生那顆火熱的心,這裏既有温馨的回憶,又有理性的批判,帶給我許多美好的精神享受。

《二十四孝圖》讀後感8

我一直以為《二十四孝》裏的那些人好偉大,讀了魯迅的《二十四孝圖》後,我才發覺那些人太虛偽了。比如春秋末期楚國人,老菜,他七十歲時穿五色彩衣詐跌“娛親”的故事,有那個必要嗎?一個老頭子,實在侮辱了孩子,再者説一個七十歲的老頭兒無論身體再怎麼健康,都應該好好養老,都不應該。

我跟魯迅有共同的觀點,那個《卧冰求鯉》,真是的',做個孝子那麼難啊,大冬天爬在冰上,把冰融化了。別説捉鯉魚而鯉魚沒求着,自己反掉進了河裏,丟了小命。

實在讓人氣憤的是那郭巨,這人真是的,我懷疑他是生出來就那麼大,沒當過小孩,為了他孃親,竟然要埋了他親生兒子,還説什麼“貧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掩埋此子?”真是惡母。

封建時代的“孝”在我看來,純粹瞎説!傷天害理!

《二十四孝圖》讀後感9

《朝花夕拾》是魯迅寫的一本散文集,是回憶性的散文集。

他在創作選材上採用以小見大的手法,從他的',童年到青年,再這20多年裏中國發生了許多重大事件。他並沒有直接描述這些事件,而是寫了一些無關緊要的瑣事,來反映社會風貌和事故人情。

我覺的《朝花夕拾》人物形象生動,給人以深刻的印象。例如“長媽媽’’“範愛農’’等人物都極富個性。

比如魯迅在《阿長與山海經》裏面把阿長一系列的習慣寫出來了。像晚上的睡姿,心理一大堆規定他寫的都很好。

不僅僅是這些,《狗。貓。鼠》裏面雖然是寫動物的,但也是諷刺了當時的社會。

作者將敍述,描述,抒情,議論柔和在一齊,極富藝術魅力,體現了魯迅作為一位大作家的風範。

我想以後我在寫文章的時候,也要多運用語言描述、動作描述,心理描述,這樣才能把人物寫得更加生動。

《二十四孝圖》讀後感10

我幸運地讀到了其中的一篇散文——《二十四孝圖》對於這樣的一篇文章,雖然名叫《二十四孝圖》,但其實並沒有寫出如何孝順父母,沒有起到教孝的目的。其中的卧冰求鯉卻讓童年的魯迅產生了恐懼,他一直認為孝順父母無非是“聽話”,“從命”,以及長大之後,給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飯罷了。從文章中可以讀出魯迅先生對封建制度的厭惡。試想這種常人不能做到的',卻又拼命引導要求人去做到,是便於統治,不從根本上解決貧窮問題,卻要求人們做出十分極端的行為並以此為孝道,而且還對這種孝道加以宣揚。

這本書主要技記述了作者對封建社會批判的感受,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二十四孝圖》對荒謬愚昧的封建孝道和反對白話文,提倡復古的傾向給予了尖鋭的抨擊,給了我很大的心靈震撼!

《二十四孝圖》讀後感11

孝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傳統美德。從古至今,它都指引着我國人民的思想和價值取向。讓咱們從中得到領悟和思考。然而古代和現代還有很大差距,並不是沒一個故事都讓咱們追捧和領悟,咱們要懂得從中篩選,知道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百事孝為先”的道德思想,始終根植在無數人民的內心深處。“親嘗湯藥”中漢文帝劉恆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百里負米”中仲由自我常常採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

“扼虎救父”中楊香為救父親,全然不顧自我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盡全身氣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最後放下父親跑掉等等這些無不體現着他們內心深處的孝感,讓咱們從中去領悟如何關心、侍奉和感恩父母。

《二十四孝圖》讀後感12

《二十四孝》裏有許多故事,有:《孝感動天》、《戲綵娛親》、《鹿乳奉親》、《為親負米》等二十四個故事。其中我覺得《刻木事親》裏的丁蘭最孝順。《刻木事親》是講一個叫丁蘭的人,他的父母早逝,他就做了兩個木像,每天對着木像説心事,出門也要稟告,他的妻子很不理解,一天,丁蘭出去了,他的妻子就好奇,用針去扎,沒想到竟出血了,丁蘭看到後追問,妻子説出了事實,丁蘭批評了妻子,讀後感《《二十四孝圖》讀後感250字》。

這個故事中,丁蘭對木像都那麼珍惜,我們也一定要更尊敬我們的父母,讓他們每天生活的幸福、開心、長壽。《二十四孝》這本書,主要是24個故事,每個主人公都很孝順,,如果我們能做到這樣的境界,那麼父母一定很開心、高興,我們要爭取做到這樣的`境界,才能當一個孝順的子女,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二十四孝圖》讀後感13

《二十四孝圖》這篇文章回憶了魯迅先生小時候對《二十四孝圖》的觀感及長大後對《二十四孝圖》的批判,揭示了封建孝道的殘酷與虛偽。

作品着重解析了《卧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等作品。而魯迅先生將其稱為“肉麻當作有趣”,“污衊了古人,教壞了後人”。可見魯迅對《二十四孝圖》的討厭。

在這舊時代的中國,大家都推崇這種“孝”,老祖宗留下的東西一定是好的.。“抱着這思想,在那個大多人都不識字,見識短淺的時代,就連魯迅先生的女傭人阿長都可以流利的講出來。可見影響之深,範圍之廣。這種觀念當是錯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對流傳下的思想做出判斷,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封建思想,就猶如一所監獄,把人們囚禁於此,被隔絕的人們手足無措,只能聽信於那些傳播者的讒言。作為現代人,我們不處在那個動盪的時代,所以,對於那些封建思想需要採取不聽,不信的態度,要對它進行抨擊,只有這樣,社會才能更好的發展,更好的進步。

《二十四孝圖》讀後感14

讀了這篇文章,我才終於明白:想做孝子,還真是不容易啊!

曾經以為,孝,就是聽父母的話,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但現在終於明白,有些事,並不是想象中的那麼簡單。比如説“郭巨埋兒”這個故事,説的是為了讓母親吃飽飯,竟要將未滿三歲的兒子埋掉。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涼氣:如果我的父親也學着郭巨,那死的不就是哦?所幸我家還算比較寬裕,這還是落不到我頭上的。但不僅僅只是母親與郭巨是血肉之親,那三歲的.兒子也是人,也是他的親骨肉啊!如此虛偽,真是令人哀歎!

其實,隨着科技的發展,在以前我們認為是至孝的大好事,現在已用不着那麼誇大其詞的去做了。正如魯迅先生所寫的“卻很少見有紳士赤條條地躺在冰上面,將軍跳下汽車去負米”。這都是多此一舉,若換在先前,你的這種行為回被大肆讚揚;若是現在躺在冰上用身體的温度把冰化開,不被人看作異類才怪。幸好只有少數的人會這樣做,要不然,全世界就只剩下已至古稀之年的老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