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石灰吟》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28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石灰吟》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石灰吟》讀後感

《石灰吟》讀後感1

《石灰吟》明·于謙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首詩是明朝的詩人,于謙寫的。這是于謙12歲的作品。于謙為官廉潔正直,曾平反冤獄,救災賑荒,深受百姓愛戴。明英宗時,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謙議立景帝,親自率兵固守北京,擊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貴族再次野蠻統治。

但英宗復辟後卻以“謀逆罪”誣殺了這位民族英雄。這首詩可以説是他生平和人格的真實寫照。它的第一句是説石頭很難從深山開採出來,第二句是説把石頭煉製成石灰的過程很辛苦,説明石灰從出世時即經受磨鍊。後面兩句是寫石灰在燒製過程中要經過烈火煅燒,面對嚴酷考驗,卻從容自若,“烈火焚燒”與“若等閒”,鮮明對照,更襯托出石灰的頑強。後兩句借石灰之口,一語雙關,表示出作者不怕犧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潔品格在人間的追求。我在生活上也應該擁有這種不屈不饒的,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永遠不放棄,要一直勇往直前,充滿着信心地做每一件事。不要半途而廢,要做倒有始有終,跌倒了就再爬起來,累了休息後再繼續幹事。要學會堅強,不能怕吃苦,以後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在學習上,我們做作業做累了,可以適當的休息一下,但不能光想着玩,光想着下課。上課時要好好聽講,將來長大了為國家出一份力!

《石灰吟》讀後感2

最近我們學習了《石灰吟》這首詩,詩開始借石頭歷經千錘萬鑿從深山採出,被烈火燒成了石灰的製作過程,抒寫了自己不怕各種打擊,不畏任何狂風惡浪的.堅強意志。詩的前兩句也是詩人一生艱難的藝術寫照。後兩句借石灰化成漿水使牆壁雪白的功能,比喻自己即使慘遭迫害,粉身碎骨,也要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要自始至終保持高尚的品質,清白的節操,使之長留後世。

通過學習,我由石灰想到,作為石灰就有着如此高尚的品質,我們身為人類又該怎樣做呢?

平時,學習上一遇到困難就退縮,生活上,父母對自己的事情一切包辦,什麼家務也不做,這樣與石灰比起來,我們真是無地自容。

我相信學習了這首詩後,無論幹什麼事我都會勇往直前,永不退縮。在困難面前決不低頭,勇敢接受生活的考驗,多做一些令人讚揚的好事,成為一個與石灰一樣不論遭受到多大迫害,多大傷害也始終保持原則的人。

但是這不是靠最説的,是要有實際行動的,我一定不會失言,為國家為社會做貢獻。

《石灰吟》讀後感3

于謙,是明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及詩人。他在12歲時, 寫下一首寓意深刻的名詩:

千錘百擊出深山,

烈火焚燒只等閒;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要是把這詩看作謎面,那麼我們讀着這生動形象的詩句自然能猜出這個謎底是“石灰”。這使我受到這樣的啟迪:我們 都熟悉猜謎,那謎面往往是生動形象的一幅畫或是能使人展 開聯想的語句。那謎底就不同了,只是簡單的一個詞。我又想 到了寫文章。寫文章時,若多一點“謎面”,少一點“謎底”,不就 形象、具體、生動了嗎?

這又使我想起“蘇東坡猜謎”的故亊。一天,秦少游與蘇氏 兄妹聚談,遠處,傳來一陣鋸木聲。秦少游便對蘇氏兄妹説: “我有一間房,半間租給輪轉王,有時射出一線光,天下邪惡不敢擋。”蘇小妹接着説:“我有一隻船,一手搖擼一手牽,去時拉 纖往,回時搖櫓還。”蘇東坡聽後笑着説:“你倆一個有房,一個有船。愚兄寒酸,只有一張琴,一根琴絃腹中藏,對着樹木彈, 專引鋸木聲。”説罷,三人都大笑起來,原來三人都各出了一個 迷語,謎底都是“墨斗”。

看,三位文學家把“墨斗”這一物品,描繪得多麼形象、生 動啊!如果我們在寫人繪景時能像他們出謎語那樣,善於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形象、具體的描寫,效果不是比籠統地進行描 寫要好得多嗎?

《石灰吟》讀後感4

我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從古至今,我國湧現出無數偉大的詩人,例如: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這些響亮的名字早已深深的刻在歷史的石碑上。他們的作品,更是被後人千古傳頌。其中,我最喜歡的詩是于謙的《石灰吟》。

這首詩是明代詩人于謙之作。詩的全文是這樣的: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首句“千錘萬鑿出深山”説明開鑿石灰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燒若等閒”使人感到不僅僅是開鑿石灰,還象徵着人無論面臨怎樣嚴峻的考驗,都要從容不迫。第三句“粉骨碎身(現在譯為”粉身碎骨“)渾不怕”極其形象地寫出石灰燒成石灰的過程,而“渾不怕”又寓有不怕犧牲的精神。而最後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間”更是作者直抒情懷,立志要做純潔、清白的人。

這首詩是一首借物言志的詩,前兩句就以石灰的特徵説人。“若等閒”三個字抒發了作者在困難面前的大無畏精神。末句表現了“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風亮節,作者用這數十字,深刻的反映了忠心報國的高尚品質,為人們樹立起一個榜樣。

當我第一次讀起這首詩時,心中熱血澎湃,我被這種豪邁氣概所深深吸引。讀完這首時候,我心中感受到的是無所畏懼的精神和豪邁不已的氣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