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教師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28W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師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師讀後感

教師讀後感1

前幾天,我在一本書上看到了一個感恩的故事,這個故事的題目是:老師的眼淚,這個故事講得是:今天,我第一次看見了班主任的眼淚,那樣觸目驚心,深深震撼了我,我第一次感覺到老師的偉大,我第一次懊悔自己的行為。

我一直以為班主任是女強人,她總是以一副嚴師形象出現在我的面前,總是沒有笑容,總和我們沒有共同語言,總喜歡和我們生氣,所以即使身為班長,我也一直沒有和她近距離接觸過,只是在她找我時才面對她,卻也總是一言不吭,埋頭聽她演講。直到今天,我才真正明白了老師的良苦用心,我才真正體味到了老師的不容易,我才對自己的一切後悔。曾記得,開學一第天,知道數學老師是班主任,我真的很高興,我愛數學,延及到愛我的數學老師,但是我卻發現,老師不如國小的温和了,我開始有點反感老師;曾記得,我考試只考了第八名的時候,她,拍着我的肩,對我説,老師相信,這是你三年中最差的成績。我便奮發學習,只可惜,成績還是不盡人意;曾記得,成績不理想時,面對老師不住的搖頭歎息,我手足無措,只是隨着老師的搖頭,我心中顫動,後悔自己考試前的吊兒鋃鐺,但事情過後,又如以前一樣説説笑笑;上課説話被她看見了,她怒目相對,説,身為班長,自己還説話,怎麼管住其他的同學,我落淚了,我當時有點生班主任的氣,我氣她不給我留一點情面,怎麼就不説其他人,只説我;我違反紀律了,她把我叫出去,批評了我,淚水順着臉滑落,澀澀的.,我恨班主任的無情,幾天都一言不發;曾記得,值日遲到老師讓寫説明書時不以為然,還總挑別人的毛病,為自己逃脱關係……太多太多的曾經,讓我無法面對自己所做的一切,現在,我後悔自己的行為,為什麼要那樣對待可親可敬的時老師?

我知道,多少次老師為了我們而生氣,多少次老師疲倦的身影映入我的眼簾,多少次用沙啞的聲音給我們傳授知識,多少次老師早早來到教室,檢查我們的早讀,卻總見一個個無精打采,老師,我們的行為傷害了你,但您應該知道,我們永遠愛您!

老師,我們長大了,懂事了,我們再也不會那樣,我們將用自己的行動來表達我們內心的情感,老師,請看我們的行動!相信我們!,看完了很多有關感恩老師的故事,讓我知道了老師您的愛,太陽一般温暖,春風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您的愛,比父愛更嚴峻,比母愛更細膩,比友愛更純潔。您——老師的愛,天下最偉大,最高潔。您講的課,是那樣豐富多采,每一個章節都彷彿在我面前打開了一扇窗户,讓我看到了一個斑斕的新世界……

教師讀後感2

一生之計在於少,一年之計在於春。可見計劃還是有其必要性的。可是在用心體會大師的這條建議後,自己也反思了很多。每個學期的開始,我們都會寫《學科教學計劃》和《班級工作計劃》,可是,寫來寫去自己的東西少了,應付的東西多了。根本沒有靜心去思考自己的計劃的實效性和可操作性。我們應深刻的認識到:教學計劃不能僅僅是一個“進度表”,更不能是應付檢查的“擺設”,它應該對教學工作有規範性、指導性。制定好有效地規範的學期計劃,我們學期的各項工作就更明確,目的性就更強,自然形成了教學新格局,才會為新學期的課程實施搭建一個比較高的起跳平台

可是現在的情況是,我們有的教師不僅學期計劃沒有用心去寫,更是缺少大師所説的遠景計劃的制定。大師對於遠景計劃提出了自己的以下建議:

(1)兒童在國小階段應當閲讀的文藝作品的節目。當然,前提是學校的圖書館裏必須有這些讀物才能實現。

(2)兒童在學校裏應當欣賞的音樂作品(學校裏最好有一個音樂室)。

(3)要跟學生談話時用到的繪畫作品。

(4)要求學生背誦的課文和文藝作品的片段。

(5)最低詞彙量,也就是要求學生在國小裏牢固而長遠地記熟其正確寫法的那些詞彙。

(6)為了擴充學生的知識面而需要閲讀的科學普及書籍和小冊子的書目。對於指定給學習困難的兒童(思維過程的能動性降低的兒童)閲讀的那些書籍和小冊子,應特別開列出來。

(7)“思維課”的主題,即帶領學生到思維和祖國語言的.源泉去參觀的課題。

(8)兒童在國小階段各年級要寫的作文的題目。

(9)教師和兒童將要製作的只管教具的大致的目錄。

(10)國小期間將要組織哪些參觀。

讀來很受啟發。俗話説,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缺少對工作的長遠規劃,必然會增加工作的盲目性和隨意性,使教學效益大打折扣。遠景計劃可以引領教師將眼光放得更寬廣、長遠一些,不僅關注學生掌握知識,還關注他們是如何掌握知識的;不僅關注他們的學習,還關注他們的健康成長;不僅關注他們的“眼前”,還關注他們的“未來”。這樣,教師就不會過分拘泥於一時一地的“得失成敗”,而將關注點始終放在學生的發展上。新課程背景下,教學計劃無疑應該是學生的發展規劃。制定的計劃具有現代教育科學的理念,教學工作才能有“章”可循,才能有效避免盲目性、隨意性。我想這將是我們下一步努力地方向。

教師讀後感3

小時侯,我是一個嗜書如命的孩子,真的,一點也不誇張。父親是教師,母親常説我在他身上傳承的最大優點和最大缺點就是愛讀書。當別的孩子還在父母身邊撒嬌的時候,我便已經捧起《娃娃畫報》、《好兒童》,學會了用書來趕走無趣和寂寞了。國小六年時間,我的閲讀量更是驚人,花了差不多三年半的時間,把父親學校圖書館(那時的藏書量也並不豐富)的書翻看了個遍,到六年級,我更對父親書櫥裏生澀的〈美學原理〉、〈中國曆代文學作品選〉、〈外國文學史〉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時的我,走路看,吃飯看,上廁所看,睡覺前看,我的牀上堆滿了書,幾乎每晚都是枕書而眠。那時的閲讀生活真是單純而快樂。

可是,看看這幾年的閲讀生活,越看越覺慚愧,古人云: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如果真這樣,那我可真是猙獰至極了!工作後的閲讀生活,貧乏的讓人感到無味,工作後的閲讀生活,淺薄的讓自己感到羞愧。是什麼讓我的閲讀舉步為艱?

時間:時間,竟然成了少閲讀的藉口,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於教學還是個十足的門外漢,不得不以120%的精力投入到我的教學工作,一天恨不能變成兩天用,實在沒有閲讀可以駐足的地方了。好的,那時候可以原諒自己,可是後來呢?原本充足的閲讀時間居然被機械地批改作業,無聊的談天説地,膚淺的電視肥皂劇所替代了,然後居然還大言不慚抱怨:我沒時間閲讀!你應該為此而感到羞愧!你難道有抱怨的時間卻沒有讀書的時間?

空間:辦公室不適合做閲讀的場所,家裏太吵不適合讀書,卧室燈光太暗不適合讀書,安靜的'圖書館也留不住那顆躁動的心……“我沒有地方可閲讀!”這話説出來誰信?

心態:現在能安安靜靜讀書的心情真是少之又少,閲讀外面的世界實在太精彩,外面的精彩實在太誘人。但是,無論再精彩,無論再吸引人,閲讀外面的世界給你的只是如煙花般的絢麗,但卻無法在你心裏滋長給你支撐!調整自己的心態,讓自己平靜,也只有閲讀才能讓你心靈清亮,靈感迭起。

是的,現在暢銷書越來越多,書出得越來越快,書的選題越來越弱智,看書的機會成本越來越大,書本的替代選擇越來越多。大多數的人們不再讀書,只願意用書,人們不再看書,只願意買書,人們再沒有看書的時間,只有抱怨的時間,看書不再是快樂與修為,而是任務。

但不管有多少種理由,你都不能放棄閲讀,不能放棄你兒時燦爛的夢想,不能放棄這生命的色彩,不能放棄讀書的單純意義的快樂!

但願有一天,我能讀到“無書可讀”。

教師讀後感4

最近讀了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100條建議》一書,作為一線教師,書中許多的經驗都很值得我去學習和反思。他閃光的思想,精練的語言給我們的教學工作指明瞭方向。下面談談我的一些心得體會。

教師要有胸懷。書中提到:“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學習的願望是一種精細而淘氣的東西。形象地説,它是一枝嬌嫩的花朵,有千萬朵細小的根鬚在潮濕的土壤裏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給它提供滋養。我們看不見這些根鬚,但是我們悉心地保護它們,因為我們知道,沒有它們,生命和美就會凋謝。” “愛,是一種責任”。反思一下自己幾十年的教學,自己又做到了哪些呢?每次寫論文絞盡腦汁,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呀!在平時教學中我也往往不自覺地有偏愛一些成績好的學生;對一些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則總是認為"孺子不可教也",經常大發脾氣。其實,靜下心來想想,每個學生都擁有自己的天空,每個人身上都有潛能,只是我們把學習成績看的太重,沒有發現而已。要善於發現,這就需要我們對他們同樣的傾注一份愛、一份尊重。在教學中,善於讚美學生,愛護和尊重學生的人格和自尊心。教師只有不斷地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多讀書,才能冷靜地、設身處地處理好師生關係。用全面的眼光來看我們的學生,從內心來熱愛他們,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世界上最樸素的形象是土地,他不需要任何裝飾,

永遠是那麼渾厚博大,那麼質樸自然,默默地哺育着一切,不思回報的.奉獻着一切。教師,何嘗不需要這樣的胸懷呢?

做學習型教師。學習是快樂的,更是終身的。陶行知曾説過:“要想學生好學,首先先生好學。只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勤學習是教師成長的墊腳石。我們平時強調學習,卻忽略了學習的實效。大多數人的學習還是停留在原地看書、讀報、聽講,卻很少記錄自己的體會和心得。因此,看書也好,聽公開課也好,看優秀教案也好??這一系列的學習活動,只停留在表面的程度,真正意義上的學習是將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理解。

做創新型教師。創新是我們教師的教學目標。敢於創新的教師,才能培養出有創新精神的人才。教學是具有生命活力的課堂。在課堂上教師要善於營造積極活躍的課堂氣氛,讓更多的學生受到感染與薰陶,主動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為培養創新教育奠定堅實的基礎。

教師讀後感5

拿到這本書時,就立馬被書名震驚了,覺得李炳亭先生的看法似乎有點太過於偏激!翻開書第一頁看到了李老師“隻言片語”的文字時,立馬就被折服,這些凝聚着李老師多年從教智慧的文字,深深觸動了我的心靈,久久不能平靜。全書共分“我的教育主張”、“教育即解放”、“教師即開發”、“學校即成長”四部分。作者在對傳統課堂進行了辛辣的批判,提倡迴歸教育“本源”,創造性地建構了“高效課堂”的思想體系。

全書有破有立,理念與方法兼具,觀點切中時弊,語言辛辣老道而不失風趣。我喜歡書,喜歡書的味道。剛開始並不認為這本書會給我帶來什麼收穫,但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喜不自禁,愛不釋手!內容酣暢淋漓,大快我心!這本書對傳統教育有着批判性的認識,教會我看清教育現狀,教會我思考,教會我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教會我要堅持教育理想,教會我在“烏煙瘴氣”的混沌中敢於挺直腰板,教會我敢於堅持自己……李老師不僅讓我看清了現狀,還在啟發我怎麼做!

李老師在追根溯源,在找問題,在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記得書中第一段是這樣寫的:“當愛被一種成人化的公利私慾所佔領時,愛就明目張膽地轉化成為另一種光天化日之下的施暴。正確地愛,可能比任何教育智慧更有功德。遺憾地是,我們至今仍有那麼多的‘胡作非為’,都在‘冒用’着愛的名義。”

隨着閲讀地不斷深入,我才發現李先生的用心良苦。其實,李先生並沒有否定傳統課堂,而是基於傳統課堂的一種最深刻、最沉重的反思。正如他所説:“前輩們皓首窮經,所告訴我們的是這樣一個真理:任何模式所呈現出來的創新和突破,都遵循和恪守着教育的‘真經’。”李炳亭先生把傳統課堂中存在的問題剖析的淋漓盡致,入木三分。給了我一個重新認識課堂的平台,讓我認識到傳統的課堂的確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現在到了每一個第一線教師革新自己的教育觀念的時候了,也到了傳統的`教師重新定位自己的時候。讓我認識到了“教師即開發”,要作好自己的職業定位,開發自己的最大能量,真正發揮“學生為主體”,讓教室成為學生成長的空間;真正發揮“教師的主導”,讓教室成為職業成功與幸福的場所。“學生即創造”,只有教師的真正開發,才能保證學生的真正創造,讓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探究者、體驗者、合作者、表演者”,保證學生在課堂上的真正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創造中自覺體驗到人生的快樂和學習的幸福。”另外,在觀念上,我們還要樹立“教育即解放”,解放學生的手,讓他自己去嘗試、探索;解放他的眼睛,讓他自己去觀察;解放他的嘴,讓他自己去探討、表達;解放他的腦,讓他自己去思考、總結。

教師讀後感6

本學期初,校領導贈與每位新教師人手一冊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並把這本書做為今年新教師培訓的主要內容之一,拿到這本書後,我經常認真閲讀,通過閲讀以及和同事之間的相互探討,對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有了一定的認識和感悟,藉此機會將我的心得體會和各位進行交流。

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是“20世紀蘇聯教育經典譯叢”之一,是一本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認真拜讀的教育名著。蘇霍姆林斯基是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他有很多鮮明的教育觀點,比如:“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讓孩子各方面和諧發展,這種和諧發展的前提是對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尊重”,“一個人不可能對任何事物都不感興趣”等,書中共有100條,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蘇霍姆林斯基從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出發,針對教師在工作過程中遇到的困惑和不解,把教育好孩子的建議向我們娓娓道來。

這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書籍,對我們工作在教育崗位第一線的'老師來説,受益匪淺。儘管今天的教育形勢與過去相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他的閃光的教育思想、精練的語言,對今天的教師而言,絲毫不顯過時。看過之後,帶給我的是極大的啟發和深深的感觸,為我指點迷津。我從中吸取了很多經驗,也將許多方法和經驗用來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22條建議,下面,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談對這一條的感受。

書中第22條講到“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只有學生喜歡上了某一學科,這些學生的天賦素質才會得到發展,他們的愛好、稟賦、能力、志向才能自願地建立起來。作為老師,最希望的就是學生熱愛你的學科,只有這樣,學生才有興趣學,才可能學好!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每個教師都在儘量喚起學生對自己所教學科的興趣,使他們入迷地酷愛這門學科”。但如何讓學生喜歡你的學科呢?這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僅要求教師要具備高尚的人格去感化學生,用積極的智慧去啟發學生,而且還要有高超的教育藝術吸引學生。 蘇霍姆林斯基説“一個人不可能對任何事物都不感興趣”,在這裏,他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議。他説:“我希望你去爭取自己學生的思想和心靈”。我們常常希望學生有高昂的學習熱情和端正的學習態度,常常把課堂效果不好的原因歸結到學生身上。

讀了這本書後,我真正意識到,其實解決問題的根源應在教師自身,蘇霍姆林斯基就説:“如果學校裏沒有一種各科教師都來爭取學生的思想和心靈的氣氛,那麼學許多學生的興趣就永遠得不到開發”

教師讀後感7

説實在的在要寫自己的教學案例時,一開始感覺頭腦空空,主要原因是平時自己沒有積累,沒有及時把自己遇到的比較有意義的故事寫下來。但自己拼命在探索,在腦中放電影時,有一個女孩的身影在我的腦中漸漸清晰了。

記得那天我像往常一樣正在挺有激情地在講解一篇課文,我提出了一個問題,具體是什麼問題,現在已經沒有什麼印象了,我叫了我們班一個叫圓圓的女孩上來回答,她要回答時,我看見了很不可思議的一幕:有幾個學生拿出自己的雙手,用手指堵住自己的耳朵。很明顯這幾個同學是不想聽到她的回答。我的心中產生了一個大大的問號。我的腦中回憶着我接手這個班級後這個女孩留給我的印象,剛開學時,就有一個小女孩跑到我的身邊來説:“老師,你長得好漂亮呀!”還有一次,是在上完一星期後的一個課間,她又走到我的身邊,笑着對我説:“周老師,我很愛上你的課。”照説聽到這樣的讚美,心裏應該甜滋滋的,可當時我卻覺得這個孩子嘴巴真是太甜了,又覺得這個孩子有點會溜鬚拍馬屁。這個孩子就是圓圓,難道這是這個孩子引起其它同學討厭的.原因?我決定先暫停這一課的學習,探個究竟。我先問孩子們為什麼捂住自己的耳朵,哪知道班級的很多同學都在説。太多人了我反而聽不清是在説什麼。我指名一個同學站起來説,那個同學太激動了,她説:“每次,老師一拿作業來,她就衝上去拿去發,從以前開始就這樣。”説着説着,眼淚都流下來了。看來圓圓不知道搶了多少次她在老師面前表現的機會,都委屈成這樣了?又有一個同學説:“老師,她老愛打小報告,我們都不喜歡她。”當然,除了這兩個同學除外,我又叫了其它同學上來,但有的同學沒有什麼特別的理由,後來才知道是別人討厭她,自己也跟着討厭她,屬於人云亦云的。作為班主任總不能任由這樣的事情繼續發展下去吧。我首先跟學生們講金無足,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優點,也有缺點,我們不能揪住別人的缺點不放。同時,我又問了圓圓,你能慢慢地改正自己的缺點,讓同學慢慢地再接受你嗎。孩子們和我,我和圓圓都作了約定。過後,我也特地找了那幾個平時帶頭的同學找他們聊天,溝通。漸漸地他們的敵對情緒比較少了。而我也發現圓圓在我拿作業去發的時候,她有時候會到講台上來,但沒有自己就拿起作業去發了。

過了一個階段,在班隊課上,我特地問了孩子們:圓圓這一階段有什麼變化嗎?有的孩子就能説她沒像以前那麼愛出風頭了。我也把自己觀察到的她的變化跟孩子們講。我覺得孩子們慢慢變得學會寬容了,而圓圓也在不斷地改正自己的缺點。

當然,孩子的有些習慣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改過來的,但慶幸的是她已認識到了,並在不斷地改變自己,這就是可喜的,而我又以身邊的例子教會了孩子們什麼是寬容。

教師讀後感8

初讀此書有點不懂,看完一遍沒什麼收穫,好像沒看過一樣。似乎每一句和每一句都有相聯繫。難道這就是此書的不同之處?令我興趣大增。於是又仔細研讀了一遍,這才恍然大悟何為“一分鐘教師”。其實道理很簡單:在不斷前進的道路上讓我們確定好自己的目標,只有確定了目標之後才有明確的方向,在向目標邁進的過程中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困難;在自己取得了成就之後哪怕是一點點的成就也要表揚自己為自己增加信心,以戰勝更多的因難;當我們的行為和目標不符,偏離了目標的時候,我們要及時矯正自己的行為,及時的把行為調整好,使之符合目標。這樣我們才能不斷成長自己,並且能早日實現自己的目標。

這聽起來很簡單,但做起來卻不容易。首先我們要明白自己要做什麼,瞭解自己現在的水平及狀況,定出適合自己的一個目標,這一目標可以是長期的也可以是短期的。當一個短期目標實現後再定下一個目標,不斷提喬目標要求。在做事的時候常拿出來用很短的時間温習一下自己的目標,知道自己該幹什麼,所以目標要明確、簡單,只要用“一分鐘”就可以讀完,這就是“一分鐘目標的設定”

其次就是“一分鐘稱讚”每個人都願意聽表揚的話。您喜歡錶揚別人,也要學會稱讚自己,所以在做事的時候,花一點點時間去發現自己做得很好的事並隨時隨地稱讚自己--即“老王賣瓜,自賣自誇”。體驗成功的.感覺,並鼓勵自己繼續去做正確的事,增強自信心。這就是“一分鐘稱讚”。

最後是“一分鐘矯正”當我們在前進的同時,不要不斷審視自己的行為是否正確,是否與我們的目標相符,要隨時糾正自己的小錯誤,讓自己保持正確的方向。所以,在前半分鐘裏發現錯誤,感到難受;後半分鐘裏提醒自己雖做的不好,但自己是個好人,不要打消自己的積極性,及時改變自己的行為,重新步入正軌。

這一方法適合所有的人,做為老師的我們不但可以用這一方法教育自己,也可以用這一方法來教育我們的孩子,為孩子們設定適合他們年齡段的目標,然後根據這一目標選擇內容來教孩子並組織活動,每時每刻注意發展的目標,隨時發現孩子做的好的地方對孩子進行表揚、稱讚,讓孩子有成就感,建立他們的自信心,當發現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向目標前進,並且我們要把這一方法滲透到教學活動中,讓孩子們也學會這種方法,讓他們終生受益!

教師讀後感9

人們通常把童真的孩子比喻成幼苗、花朵、小樹等,而培育這些幼苗、花朵、小樹的老師就像園丁一樣,用智慧、愛心和汗水澆灌、培育、呵護着園子裏的每一株幼苗,使他們枝繁葉茂,奼紫嫣紅,茁壯成長。 在這兩位最美鄉村教師——醜小雅和劉老師身上,我讀出了她們作為一名教師給予她們學生那份深深的愛與無私的奉獻,同時我也無比敬佩教授雖處山頂但還是牽掛着那開滿漫山遍野花朵的情懷。 小雅自小口吃被同學們嘲笑,遇上劉老師之後不僅將自己的口吃改掉了,還唱得一嗓子悦耳動聽的歌。我想她應該從來都沒有想過小時候的她能擁有如此豐富多彩和充實的未來;劉老師用自己的愛與對音樂的喜愛成功讓一個口吃的孩子擁有令人羨慕的現在,也意外的發現自己唱歌不再跑調並且抹掉了令她難以釋懷的過去。她們擁有彼此,皆是如此的幸運和幸福。 的確,遇上一個好老師是多麼的有福氣,但不是每一個人都那麼有運氣。就拿我身邊的例子來説吧:我表弟現在讀七年級,七年級的他就有一種戾氣,這對一個剛上國中的小孩來説是異常可怕的。也可能是家庭環境原因,但他國小的班主任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責任。我弟弟的確是個很調皮的男孩子,但再調皮也不至於為人師長打學生耳光打到進醫院並且還在全班同學面前羞辱他,這是一件聞者心寒的真事。我很心痛我弟弟被教成了跟他説一句話他也滿懷戒備的樣子,所以我立志要當一名雖然自己對自己做的事會不耐心但對自己的學生一定會全心全意極盡耐心去教導的老師。當然,我想成為一名未來負責的老師這還要歸功於栽培我的老師們。我比我弟弟幸運,教我古箏的三個老師都對我很好,她們都試着把所學的全教給我。從開始對古箏只是有一點興趣到後來成為自己的`特長再到現在成為自己的專業,正是音樂有這麼多負責任的老師的陪伴。 我很佩服小雅能想出舉辦“班級好聲音”這個活動來鼓勵和推動孩子與音樂做朋友,且能想象到當表演結束後所有手捧鮮花的孩子都向她湧來時她內心無法言語的感動和自豪。想必每位老師最欣慰的就是看到自己的學生在不斷地進步,文中的劉老師也是。小雅找了那麼多的方法拜訪了不少專家為劉老師專門制定了一個治療腫瘤的方案最後獲得成功,也算是完美的實現了自己回來的價值,上天不會讓這麼好的老師白白離去。 讀完《最美音樂教師》後,更加堅定了我選擇的這條道路,相信我會在學習成為一名合格的老師中不斷完善自己,用自己的愛與感恩的心使我未來的學生們走向成功。

教師讀後感10

平時我是不怎麼喜歡讀書的,讀也是讀些《意林》、《讀者》、《青年文摘》之類的,消遣一下,教育學的書籍看的真是很少,但是我覺得作為一名老師,還是要多看看教育類書籍。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我一定要看看,我就在網上搜索了一下,終於把它涉獵完了!

這本書是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對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提出的建議,不僅對教師的教育工作提出了寶貴的建議,也對教師的休息提出了良好的建議,是一本教師必讀手冊。這本書的主要思想是教師要協調各種教育力量,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地發展,注重用書籍去影響學生的心靈。作為一名國小教師,我深切地感受到我們教師要教給孩子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就需要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補充自己的知識,使自己的知識海洋變得越來越寬廣。

作為一名教師尤其要注重賞識教育的思想,賞識每一個孩子,關注每一個個體,摒棄冷眼和偏見,用真情去澆灌,用愛心去培育,用親情去呵護。發現並準確把握每個孩子的閃光點,使他們的閃光點得以昇華。讓每個孩子都獲得不同程度的體驗與成功。使他們感到“我是最棒的!”“我能行!”從而正確地認識自己。因為只有成功才能讓孩子建立自信,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告誡教師們的那樣:“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於事的。”

在蘇的建議中,最難啃的硬骨頭之一——後進生的工作,談了好多,最關鍵的一句是閲讀時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手段。對於班上的困難生,我們可能做的更多的是讓他重複做更多的練習,還害怕讀書影響到他做題的時間,學生的閲讀習慣沒有形成,和同伴的交流都沒有很順暢,見到老師就想的是做不出題怎麼辦?這樣,他會越來越落後。看了蘇的這些建議,我會注意讓孩子在感到驚奇、讚歎的時刻,喚醒他的大腦,迫使他加強工作,學生思考的越多,他在周圍的.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東西就越多,對知識的感受性就越敏鋭。

勞動教育也是這本書中提到很多次的教育方法,可是,在我們步伐節奏越來越快的城市生活中,好像已經絕跡了,蘇大家的各種建議肯定對我們的教師有很大的幫助,但我們每個人如何去使用它,才能達到最好的境界,就需要我們自己慢慢去實驗、體會,希望在這些大家的幫助下,我們能成長得更快更好些,也希望自己跟書籍結下終身的朋友!因為只有跟她的對話才會使自己的心更加靜下來!

教師讀後感11

今年學校發的是管建剛寫的《教師成長的祕密》。當我拿到這本書時會有種牴觸情緒,因為我覺得教育書籍太過深奧專業,以至於再玄妙的道理都變得味同嚼蠟,拿到這本書,同樣被我扔在一邊很久,直到現在要交讀後感了才拿出來翻翻,翻開書頁,很快被跳入眼簾的”不喜歡也能很出色”的詩篇深深吸引——興趣是一個偉大的騙局,扼殺了無數人潛藏的才能。看着既感性又理性的生動敍述,感悟着他深刻的感悟,為我敞開了新的視野。

《教師成長的祕密》對我這種新教師,彷彿像一盞指明燈,讓我從迷茫走向光明。這本書由五部分組成,分別是2·18%的教育基礎;120%的教育渴望;75%的教育奮鬥;63%的教育韌勁;10%的教育寫作。這五部分環環相扣,由淺入深。

先説教育基礎,對於剛剛踏上工作崗位的.我來説比較自卑,因為很多老師都是師範畢業,而我是非師範的。畢業後選擇了教數學,大學裏學的《生物工程》專業知識也派不上用場,現實確實很殘酷。然而,今天我的心情好多了,他告訴我在學校獲得的社會工作的“基礎分”,約為2。18分。儘管我什麼都不會,我跟別人也就相差2。18分吧。

120%的教育渴望這句話告訴我們,“心想”是“事成”的必要條件,一個人能否有成功,就看他對成功的渴望有多強烈。成功的祕訣是渴望。曾經,為了自己的教師夢,披星戴月的努力,最終成功了,也許這就是渴望的力量吧!

75%的教育奮鬥,也就是四分之三的努力。説來也是,一個人一天24小時,扣除8小時睡覺,2小時吃飯洗澡,剩下的14小時,也不要用滿,四分之三,也就是10。5小時,夠了。看似不多的十個小時,能做到的又有幾個?這時,我們就要學會拒絕,學會拒絕不必要的事情。總結管老師的一句話:當你明白拒絕一個東西,比獲得一個東西的時候,你成熟了。

當你有了成功的渴望,併為之付出努力的時候,不要忘了兩個字,堅持。一個人的潛能到底有多少,誰也説不清。只要一個有堅持力的人,不管基礎再差,只要認準了道,一條道走到黑,就能走到別人望不見的遠方。

管老師説:只要您拿起筆,將你教育中扥麻煩事寫出來,就會轉化為一個個曲折,吸引人的好故事,於是所有工作上的煩惱都轉化成了寫作的快樂。拿起筆記錄,安靜地回顧自己的教育行為,會發現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需要彌補的地方。教育記錄本身,它具有教育補助,教育改良的功效。

在我剛剛踏上工作崗位的時候就遇到這本書,讓我感悟到了管老師深刻的感悟,讓我感知到了不一樣的世界。

教師讀後感12

説實在話我是一個不喜歡看書的人。從上學至今我都不喜歡看理論書籍。可我自認為讀過的書蠻多的不會比同鄰人少。但我所謂的讀書僅僅是讀書的故事情節故事梗概而已我從來沒有把一本書從頭至尾看完過當然不包括以前讀書時的教科書。

如果是理論著作我更是"不屑一顧"因為我看到理論就頭疼我只喜歡故事情節的小説。也正因為如此我的理論修養不夠。但是這本書《是麼讓教師不斷進——教師故事啟示錄》我卻是認認真真得看完了不是因為要寫讀書筆記而是因為它的故事。它有一股無形的力量吸引我看下去看完一個故事就迫不及待的想看下一個。這是第一次除了小説以外能如此吸引我的書。看完之後我覺得我很幸運。因為在我走上教師這個工作崗位的第一年就看到了這本書使我學到了許多在這個工作崗位上少走彎路少犯錯誤給我指明瞭一條道路。作為一名新教師在最初的'教學階段往往會有許多田真好笑具有理想主義的想法這樣往往就脱離了實際是教學陷入尷尬的境地。正如拔苗助長這個故事一樣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犯了同樣的錯誤卻沒有察覺。我們對孩子的期望高要求高當然是為孩子好可望為我們的步伐太快而他們無法跟上我們的節奏。

這時候我們最好的辦法是放低要求用最真誠的心去鼓勵他表揚他而不是覺得沒有成效就此放棄。書中有一個故事的名字是"我做出了正確的選擇"。當中有一句話是這樣説的:"如果我們錯了就説明這只是件小事博比只不過時錯過這次旅行;而如果我們對了事情就大了博比的生命又可能受到威脅。"這是一個老師在學生感覺不舒服時做出的最終抉擇。在我這短短半年的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學生生病的例子不少大多數都是我給他們做簡單的處理沒什麼大事。但看完這個故事我的心狠狠地抽動了一下因為我想起了那次宇恆肚子痛。那是第七節課的時候他走進辦公室對我説肚子痛我給他擦了油又問了一下情況便讓他回課室休息看進一步的情況在做打算。沒過多久他又來了説是疼得厲害。於是我便與他的家人聯繫可電話手機都沒人接。他説可能是媽媽在來學校接他的路上了等一等。這時校門口已經有很多接孩子的家長了我便叫他去門口看看可沒有看見他媽媽。直捱到放學才被媽媽接走。儘管事後沒但現在想來心有餘悸。

假如由於我的抉擇拖延了時間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出現了事故怎麼辦 這給了我一記深深的響鐘。在我們抉擇的時候一定要分清孰輕孰重才能做出選擇。

教師讀後感13

工作二十多年,做了18年的數學老師,語言和思想也如同數學一般,言簡意賅,簡單明瞭。很少仔細想這麼有深度的問題,只管踏踏實實的教書,這次讀着這本《成為有思想的數學教師》,感慨很多!

讀這本書對我影響最深的也許就是職業的感受吧!在這個世界上也許除了教師之外,沒有哪一個職業的誓言會像入黨宣誓的誓詞一樣,隱含着犧牲,隱含着奉獻。這裏的善良、愛與奉獻,應該可以成為教師這份職業的最經典的詮釋。

做一個有思想的老師,思想從哪裏來?在學習中不斷豐富,在實踐中不斷積累,在反思中不斷昇華。前幾天讀肖川老師的《教師的幸福人生和專業成長》曾提出教師的成長公式是“經驗+反思=成長”;我們應常常“三省吾身”,認真地解剖自己:當學生違紀時,我是否採取了適當的教育方法;當學生上課打瞌睡時,是否由於我的課上得不好;當學生未完成作業時,是否由於上課未聽懂根本就不會做……只有勤於學習和反思的人,才能不斷豐富自己的思想內涵,才能逐漸形成自己的思想。

做一個有思想的數學教師,課程改革中出現了很多新的理念,傳統教學中也積澱有寶貴的實踐經驗,課程改革不是簡單的全盤否定傳統,課改理念也在實踐當中不斷澄清本質,比如,新課改一開始提倡“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動手實踐”三大學習方式,教師就變的不敢講授,實際上有意義的講授也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同時課程改革不是簡單的拼盤教育,當前數學公開教學中,教學環節越來越多,每一節課都要有一個生活情景創設,每一節都要合作、探索、動手操作一番,每一個課尾都要加上一個數學文化的內容,數學教學變成了一個個教學理念的簡單疊加。一個有思想的數學教師,才能夠根據教學的本質所在,堅守本真的應有的教學做法,不人云亦云,亦步亦趨;一個有思想的數學教師,才能夠用教材教,而不是機械的教教材,才能做課程資源的開發者,而不是呆板的搬運者。

從理想境界來説,有思想是有自己的教學思想和教學主張,但那隻能是我們一線教師共同的奮鬥目標。從普通教師個體來講,我更傾向於將“思想”作為一個動詞,也就是有自己的思考,形成一定的主見。

思想不會在年復一年的簡單重複教學中自動生成,它需要行動,需要學習、實踐、反思、提高。每每讀到這樣的語句,便也忍不住心潮澎湃很想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但感覺似乎要求高了點,平時的工作態度,全憑自己的良心和對工作的熱誠。想做一個無愧於自己學生的老師,相形之下,似乎自己沒有思想,不過,呵---也許好好努力不完美的人帶着不完美的人去追求完美,也是很不錯的。

希望我們的教育,引領着我們,引領着我們的孩子,一起走向富貴的人生,活出一個高貴的生命。為了我們的學生,更多的也是為了我們自己。

教師讀後感14

最近,我讀了《教師的挑戰》這本書,受益較多,裏面的很多案例和思考,給了我指導和啟發。其中,我對介紹一個以邊緣化兒童為中心展開課堂教學的案例印象較深。

案例講的是新瀉縣長岡市黑條國小的小林教子老師的一節算術課,題目是“比例”(六年級)。小林老師凝練的話語培育了側耳傾聽的兒童。儘管是在六年級,但很多學生還是害怕學習分數。“有一瓶840毫升稀釋的橙汁。水和橙汁的比例是5:2,水和橙汁各佔多少毫升?”在前節課上學生們把自己的解法寫在了海報紙上。學生們用了四種方法求解。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是,在交流了這四種方法之後,理解“比”的量的意涵與運算的意涵。小林老師詢問道:“請誰解釋一下。”幾乎所有的學生都靜靜地舉起了手。一開始,教師點名讓凌子回答,她在海報上用了最簡單的運算方法。被叫到之後,她就急急地撤了手,小聲地説“能解出來,但是解釋不了。”小林老師表態説,可以稍微等一等。這時,別的兒童就不能舉手了。這就是這個課堂的精彩之處。小林老師鼓勵她説:“在海報紙上寫着呢。去拿來看看。”在老師和同學的期待與鼓勵下,綾子同學站在黑板前開始慢條斯理地解釋起來,聲音小得像説給自己聽一樣,但卻解釋得無可挑剔,為此,她得到了老師的肯定和讚賞。

由此我不禁想到自己的課堂上,也經常出現這樣的'學生,這樣的情景,這些學生膽小怯於表達,缺乏鍛鍊,聲音小得像蚊子叫一樣,在這種時候我總是很惱火,因為她的回答不能讓其他學生都聽見,覺得是在浪費我們寶貴的學習時間,總是生硬地要求她把聲音放大再説一遍,但實際並沒什麼效果,要麼她是再説了一遍,但聲音並沒放大多少,要麼她就乾脆閉起嘴巴不敢説了。而更糟糕的是,這個時候其他的學生並不是在安靜的等待和專注的傾聽,他們這時往往是迫不及待的舉手,併發出“嗯嗯”的迫切希望老師叫他們回答的聲音,在這種時候我的反應往往是請那個聲音小的學生坐下並叫另一個聲音大點的舉手同學來回答,這樣做看似改變了這種尷尬的場面,推進了教學。()但對那個膽國小生來説這不就是一個小小的打擊嗎?下次她還能大膽的舉手發言嗎?她的聲音還能越來越響亮嗎?我想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了。這裏不容忽視的一個細節是:當小林老師表態説,可以稍微等一等。這時,別的兒童就不能舉手了。之所以説這就是這個課堂的精彩之處,是因為其他學生不能舉手了,就迫使他們轉向對那個膽小同學的期待和聆聽,這正是對那個膽小同學最好的鼓勵啊,在這種情況下,她才有可能大膽的表達。我們的課堂上要想照顧好這樣的邊緣化兒童,除了要給他們以尊重、寬容和耐心之外,也要動腦、用心制定好合適的課堂規則,讓這些規則來輔助我們真正地達成目標。

教師讀後感15

《致青年教師》一書中通過一個個典型的案例,用其平實的語言引領我感悟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邊讀吳非老師的《致青年教師》,邊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卻不由怵然。讀吳非老師的文字,真正懂得:教齡、資歷、經驗,未必就意味着是個成熟、理性的教師!

作為老師,我們要做一個有真情實感的老師。真情實感的流露,是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作為教師,就是教學生做一個有真情實感的人,而不是一個對任何人和任何事都漠不關心、無動於衷、冷眼處之的人。如果我們教出的.學生都是冷血動物,那麼這是我們教育的失敗。我認為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真正的人,所以,作為老師,我們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還應該是引導學生去關注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發現真善美的引導者。

作為教師,我們不僅要當好學生們領路人,我們還要擁有一個博大的胸懷。因為教育者的胸襟,是學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寬,學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師之心境,如海洋一般遼闊,如長空一般高原。教師心胸博大他的學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學科,就有可能成為樂園;他的學生,才會開墾自己心靈;所以説,教師胸懷博大,學生自然就“大氣”。這其實跟我們常説的“有其父必有其子”是一個道理。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勢必會影響學生的一生。所以,我們不能事事斤斤計較,不能嫉賢妒能,不能心胸狹隘,我們不妨也做一個“肚裏能撐船”的老師,做一個有胸襟的大氣老師。

作為教師,我們更應該做一個專業知識和能力很強的老師。一個連自己專業都不愛的老師不可能成為一個優秀的教師。而優秀教師應當是一盞不滅的燈,“開關”就在自己手裏,他的‘亮度“在於他個人的修煉;如果他有“電源”,或是不斷充電,他就能一直髮光,一直照耀着學生面前的道路。我們要想當一盞不滅的燈,我們只有不斷地學習,不斷的充電,才能使這盞燈一直髮光。所以,過去我們那種要給學生一杯水,我們就得有一桶水的觀點已經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我們的一桶水已經滿足不了學生的需求。現在的孩子接受的信息很多,很快,知識面很廣,而知識更新的又是如此之快,如果我們老師還停留在原來所學的知識層面上,我們遲早會被淘汰。所以,我們教師的專業知識和能力素養應當遠遠高於學生,非此不足以為師,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階段,我們老師應當表現得比學生更善於學習,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找要學生面前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