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鴻門宴讀後感300字10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29W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鴻門宴讀後感300字10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鴻門宴讀後感300字10篇

鴻門宴讀後感300字10篇1

讀了《鴻門宴》這篇文章後,對我印象最深的是樊噲。他是劉邦的隨從。樊噲聽説項莊舞劍的用意是想殺劉邦,他十分生氣。只見他右手握劍,左手抱着盾牌,直往軍門衝去。他拉開帳幕,闖了進去,氣呼呼地望着項羽,頭髮像要往上直豎起來,眼睛瞪得大大的,連眼角都要裂開了。項羽見了,十分吃驚,張良(劉邦的謀士)解釋後,項羽吩咐侍衞賞樊噲一杯酒,一隻豬腿,樊噲將他的盾倒扣在地上,把豬腿放在上面,拔出劍來切切就大口大口地吃了。文章生動描寫了樊噲身強力壯,有萬夫不擋之勇和對劉邦的忠誠,再現當年的歷史情景。由此,我想到了人民的忠誠衞士——消防官兵。

就在前不久,北京發生了特大暴雨,造成自然災害。我最敬佩的消防官兵叔叔們奮勇出擊,一次又一次解救出被困的老百姓。保障了人民羣眾的`財產和生命安全。這讓我對人民的忠誠衞士這個稱號有了更深刻的瞭解,對消防官兵叔叔更加敬佩。我想,我以後長大了也一定要學好科學知識,練好真本領,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鴻門宴讀後感300字10篇2

在這個寒假裏,我讀了三本新書,有:《冒險小虎隊》,《百科全書》,《鴻門宴》。我最喜歡的是《鴻門宴》。下面我給大家講一講吧!

秦朝末年劉邦攻進了咸陽城,大軍進駐在咸陽城外的一個叫霸上的地方。而此時,項羽也率大軍趕來,很快就打到離霸上不遠的新豐鴻門。可是劉邦一進皇宮,宮中沒有一點金銀財寶,張良説:“秦宮早在我們打進之前就被人洗劫而空,現在只是一座空城而已。”“哦”劉邦説。因為劉邦霸佔咸陽城以後,項羽一直不服,就下令攻打咸陽城,劉邦得知後非常害怕,所以特去鴻門給項羽説幾句好話。到了鴻門,劉邦説了幾句好話又把咸陽城讓給了項羽。這時劉邦找了個藉口逃跑了。項羽佔領咸陽城以後,到了皇宮一看,裏面什麼也沒有,原來這是劉邦設的`計。

劉邦是一個很會用計策的人,但是他只為自己想,不以大局為重,最後還是會吃虧的。

鴻門宴讀後感300字10篇3

偶然在《鴻門宴》的電影預告裏看到我們可親可敬的渣叔(張涵予),心血來潮的、屁顛屁顛的去購書中心買了一本《鴻門宴》,沒想到真有渣叔的圖片(開心~),渣叔飾演的是劉邦的軍師張良。看完以後….老難受了……TAT

勾心鬥角的,最後什麼得到了什麼?失去了什麼?

劉邦假面以仁得天下,雖建立了漢朝,可最後自己再也無法相信任何人。

虞姬和項羽的愛情感天動地,楚霸王英雄末路,虞姬自刎殉情。

至於最後那盤棋,確實如范增死前所説:有一種棋局叫兩敗俱輸。

范增臨走前留給項羽一個錦囊,他知道按照項羽性格絕對不會打開,這個錦囊在項羽死後到了劉邦的手中,錦囊中描寫了范增聯合韓信、張良的人,反劉邦,分天下,共享富貴,希望項羽忍辱負重,等候韓信援軍。結果劉邦殺了韓信;張良(渣叔)深中一箭,死裏逃生;樊噲不明白劉邦到底為什麼這麼做,最後自盡而亡。,

這其中的'玄機,在曲終人散之後終於解開——謀算別人的也終究被別人謀算在內,人生沒有永恆的贏家,鴻門宴,即為此。

鴻門宴讀後感300字10篇4

説起來其實感覺自己挺幸運的!

今天特地出去是去看電影的,沒錯!是去看電影的!若按照原定計劃,本應該看的是《翻滾吧!阿信》但由於紅旗電影院改簽,我們轉移到了美達國際影城。也由此我們看到了超豪華鉅製的《鴻門宴》。

《鴻門宴》表現的是中國歷史上最危險的、最激動心懸的一次飯局。電影裏重點表現的是項羽軍師範增和劉邦軍師兩個人之間的較量,雖然最後的結局是兩敗俱輸。華麗震撼的場面,温馨唯美動人的感情畫面,無不讓人感歎。

電影裏最精彩的部分,我看應該就算是范增與張良在鴻門宴上的五場棋局的博弈,我承認,當時看得很緊張,很揪心。再一個就算是霸王項羽和虞姬之間不用過多修飾卻明瞭的唯美愛情了。在烏江的.那一段,在虞姬和楚王相擁倒地的那一幕中,伴着優柔纏綿的音樂聲,坐在我旁邊的同伴也被這愛情感動的留下了眼淚。我也承認,那一瞬,我的心也在顫動着!

鴻門宴讀後感300字10篇5

今天,學完了《鴻門宴》這篇課文之後,有一些感觸。我用紙和筆把這些感觸寫下來。

《鴻門宴》的開關是曹無傷告密,項羽立即整理軍隊,為擊破劉邦,而劉邦因為項伯前來,過一日向項羽賠罪,項羽留劉邦下來,與他喝酒,這就是歷的《鴻門宴》。

我認為劉邦之所以可以取代項羽成為天子,與劉邦及項羽的性格特點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

項羽的性格特點是剛愎自用,自大輕亂,在直率了,而劉邦這之所以可以從“鴻門宴”中死裏逃生還得謝謝項羽有這樣的`性格,而正是因為項羽的性格讓他失了天下,在烏江自刎,而劉邦是真的心繫百姓,此外,項羽又坑殺了二十萬秦兵,就算他日後可一統天下,老百姓也一定會抵抗他。

劉邦能屈能伸,知人善用,善於應變,而項羽太過於剛烈,所以説項羽是失敗是註定的,而且從性格方面來説,劉邦的確比項羽更適合統一天下!讀《鴻門宴》有感,鴻門宴讀後感

項羽又不善於用人,腦子太過於簡單,而且即使項羽在“鴻門宴”那一日殺了劉邦,按他的性格,他日,他也一定會敗在他人之手,項羽的失敗跟他的性格是分不開的,而他在烏江自刎也是因為他的性格太過於剛烈所造成的。

鴻門宴讀後感300字10篇6

影片的重頭戲無疑是范增與張良的那盤棋局。可以説棋局是貫穿全片的線索,推動了故事情節發展,還為續集做了鋪墊。張良是棋局高手,然而遇上了范增這樣老謀深算的.對手,自然也敗下陣來。但是他甘拜下風,畢竟他在范增面前只是晚輩。而范增卻對他賞識有加,在范增被項羽拋棄後,張良找到了他,並和他下了生前最後一盤棋局,范增臨死前對張良語重心長地説了很多話,他説在張良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輕時候的影子。可以説黃秋生不愧是老戲骨,在范增這個角色上拿捏得相當到位,不論是之前為項羽出謀劃策,還是在鴻門宴當日的棋局之上,顯示出了深藏功與名的本色。

棋局到了最後,便是范增所説的“有一種棋局,叫做兩敗俱輸”。鴻門宴上,項羽佔盡了風頭,然而他並未將風頭轉化為真正的優勢。相反,劉邦受盡屈辱,甚至最後被逼動手殺死張良,被項羽一箭擋回,這一劍其實已經奠定了輸贏。項羽開始對劉邦充分信任,以為他必將退出咸陽永無爭當霸主之日。看到這裏,我真為項羽捉急,何不就此動手殺死劉邦?但轉念一想,殺死劉邦不就篡改了歷史麼?

自欺欺人罷了。

鴻門宴讀後感300字10篇7

四十萬的精兵與十萬士兵的較量,很明顯,項羽贏定了。但歷史卻讓項羽悲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最終烏江自刎,讓劉邦建起盛大的西漢王朝,結果似乎在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

的確,在個人能力方面,項羽沒劉邦有謀,也沒有劉邦機智,跟沒有劉邦善於用人。因為項羽崇尚武力,在黃河以北征戰以來,戰無不勝,諸侯們在他面前也只能俯首稱臣。軍事的強大實力讓西楚霸王佔了上風,但這一切卻被項羽的“情義”給瓦解。

鴻門宴上,項羽要殺劉邦絕非難事。項羽何嘗不知,只要此時殺了劉邦,天下便是自己的呢。是因仁慈嗎?不,連坑埋一城人的事都能做得出的人,會因殺一人而皺眉嗎?

其實,這一切皆因項羽重情義。不忍殺昔日戰友,不願殲以前的同盟。以前的情義仍在項羽心頭,他又豈想到劉邦已是敵軍首領,劉邦已不再是昔日的'兄弟。劉邦的花言巧語更是欺騙了天真單純的項羽,項羽也因情義而放走了劉邦,放走了復楚的機會,更是落得個烏江自刎的下場。

可憐,也可悲。一代英雄,一代霸王,因情而敗走。

鴻門宴讀後感300字10篇8

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從來都不缺乏強者。但能為王稱帝的只是其中少數。他們都打敗了自己同時代的其他強者,成為那個時代的主宰。仔細觀察,這裏面似乎有個規律:城府不深,目中無人,狂妄自大,不會玩帝王心術的,永遠只是別人的陪襯,用自己的'英名造就別人的輝煌,或早或晚的死在帝王之路上。項羽便是如此,梟雄一世,破釜沉舟,各諸侯誰與爭鋒?

鴻門宴上劉邦的低聲下氣討得了項羽的歡心,自大的項羽哪裏會想到對方是口蜜腹劍,對王位的窺覬怎麼會讓劉邦甘心居於他之下?沒有殺掉劉邦,項羽最終自己慘淡收場。強者間的對局或許只是輸給對方半招,結果卻是你死我活。

唉,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老天永遠是公平的,最終的勝利者只有一個!

鴻門宴讀後感300字10篇9

《鴻門宴》所敍述的是項羽,劉邦在共同滅亡秦國之後,范增見劉邦有雄視天下之心,因此舉辦了一個暗藏殺機的宴會,準備除掉劉邦。而劉邦最終在張良,項伯,樊噲等人的幫助下逃離楚營的故事。

項羽,昔日的楚霸王,多麼的.威風,多麼的不可一世!但因為與劉邦爭天下,兵敗垓下,最終落個烏江自刎的下場。歸根結底,都是他桀驁不馴,猶豫不絕的性格讓他在鴻門之上錯過了一次刺殺劉邦的絕好機會。就這樣,一個唾手可得的江山被拱手送人。多麼的可悲!多麼的殘忍!項羽壓根兒就沒想到他所見的種種,皆是劉邦之計。所以,“古之成大事者,不可拘泥於小節”。

曹操,歷史上的奸雄。這是基於人們個人愛憎基礎上給予他的名字。讓我們正視歷史:“曹操,字孟德,詩人,軍事家……”這些是什麼?——這沒有什麼,僅僅是因為他當斷則斷,遇事有魄力,當他誅殺孔氏後人時,正是因為他的鐵血,後世才有“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典故。若不是他的能力,他的性格,何以三足鼎立,統江山;又何以有他“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豪壯詩篇。

項羽之所以失江山,劉邦,曹操之所以得江山,正是因為個人人格。項羽的桀驁不馴讓他孤注一擲,讓他呈匹夫之勇,讓他兵敗垓下;而劉邦,曹操也正是因為他們的性格,讓他們招賢納士,讓他們統帥三軍,讓他們“該出手時就出手”。當然結局也必然有不同,一個既失江山,又失美人,另一個則建立千秋功業。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鴻門宴讀後感300字10篇10

昨晚同家人抽空觀看了《鴻門宴》。

鴻門宴的故事從高中的語文課本學到過,十幾年過去了,情節還是在腦海中很清晰,以致電影中人物出現一露面就可以猜得出角色。

項羽妄自尊大,劉備面慈心詐,張良深謀遠慮,范增忠厚狡猾。

但是——縱使能猜得出人物入場,卻猜不到人物在電影裏的結局!

所謂大人物,所謂小人物,所謂忠義,所謂志向,不過是停留在不同的對權力和慾望渴望的階段,沒有誰是高尚或者卑微的。區別只是獲取的手段在旁人看來的齒與不齒,而旁人又有何干?

這——或許是編劇的創新。

不由得評一句“有新意,敢於顛覆歷史”,不知是褒是貶。

但是自己也隨即一轉念,“歷史,顛覆歷史,歷史是什麼?歷史真相是什麼?《漢書》,《史記》,《資治通鑑》……歷史書裏記載是就是歷史,就是歷史真相嗎?”以現在的生活感悟來説,歷史不過是人寫的,而真相更是供人多方求證,供人思索猜測,但絕不是供人閲讀聽聞的'。

敢於“顛覆”,打破思維定勢般的迷信,就是思想觀念的解放,這就是進步了,或者起碼是找着了進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