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工作總結

七年級歷史總結

欄目: 工作總結 / 發佈於: / 人氣:9.32K

總結是在一段時間內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加以總結和概括的一種書面材料,它能夠使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為此我們要做好回顧,寫好總結。如何把總結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七年級歷史總結,歡迎大家分享。

七年級歷史總結

七年級歷史總結1

時間過的很快,一個學期又結束了。本學期我擔任了七年級兩個班的歷史教學。在這裏我對本學期的歷史教學工作做一總結。

本冊教材是中國地圖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共五個單元,每單元4—6課不等,共20課。每一課課前有課文提示,它雖然很短,但內容卻是這一課學習中最重要的。關於課文的正文,你會發現有宋體字敍述的內容,是我們學習的主要內容;紅體字敍述的內容,是我們的閲讀內容,是幫助理解宋體字內容的。在課文中還安插了許多有趣的圖片和地圖,以及那些小框框裏的想一想、説一説等,令我們對所學內容更感興趣,引導我們去思考更多的問題。

通過對本冊教材的內容分析,我們發現與以往的教材有很大的不同,這對任課教師來説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一個學期的歷史教學,我的感觸是很深的。

首先談一下自己認為做的好的方面。

一、注重研究教材。對每一篇課文在上課前都做了深入的研讀,並翻查了大量的資料,力求在給學生一杯水的時候自己能夠有一桶水,力求把課文上得生動有趣,學生愛聽。

二、認真備課。不光是備教材,更是注重備學生。新課標的精神之一就是要突出以學生為主體。這首先就要體現在備課上,根據不同的個體設計相應的教案。力求做到不光要因材施教,更要因人施教,根據學生的特點去點撥引導。

三、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導作用。新課標精神講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主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不光要以學生為主體,還要尊重學生,與學生進行平等的交流對話。

四、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在教學過程中不只要讓學生掌握歷史知識,還要讓學生對過去、現在、未來有一個具體的、理性的認識,讓他們參與到歷史研究中來,培養他們的健康的價值觀與人生觀。

以上四點,本人在教學過程中基本上是做到了。只不過在深度與廣度方面可能還不夠,有待於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進一步加強與改進。

下面來談談本學期自己認為做得不夠好的幾方面:

一、上課時有時後會好高騖遠,脱離中學歷史教育實際,超出了中學生思維水平。這樣不僅讓學生沒聽懂本課內容,也對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起到不良影響。

 二、信口開河,離題萬里。有時候針對一個歷史事件一講就一發不可收拾,雖然學生愛聽,但一節課下來教學任務沒完成,重點也體現出來。

 三、面面俱到,沒有重點。上課時生怕會遺漏知識點,眉毛鬍子一把撈,這樣不僅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學生對於本課的內容也印象不深。

四、探究與實踐課沒有積極開展起來。新課標精神中是很重視探究與實踐的,但在教學過程中總是找藉口予以推掉。

以上幾方面是本人在這個學期中做得很不好的地方。但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一定會改正的。

總之,在經過一個學期的歷史教學,收穫很多,感悟也很多。通過努力,本學期期末考試學生的三率情況良好。存在的不足是,學生的知識結構還不是很完整,知識系統還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這些都有待以後改進。

七年級歷史總結2

這個學期就要結束了,我擔任的是七年級的歷史教學中。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獲取了很多寶貴的教學經驗。學期開始以來,我認真制定了各類和教學有關的計劃,認真研究教學理論、備課和教學,積極參加各類教研活動,廣泛涉獵各種知識,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結構,在工作中,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發揚教學民主,不斷地完美自己的“歷史快樂教學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時也提高了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思想覺悟,並順利完成教育教學任務。

一、學生情況:

剛進入七年級,學生的學習基礎相對薄弱,尤其是第一次系統地接觸歷史這一學科,從內容到學習方法都不是熟悉的。因此上在開學初這一段時間裏我大部分時間所做的是在瞭解學生的學習方法及習慣。做到心中有數。為以後的上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一理論在我的教學實踐中得到了有利的驗證。

二、嚴格遵循“五項教學常規”:

1、耐心地學習國中歷史新課程標準,認真鑽研教材,對教材和課程標準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瞭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認真備好每一節課。為了能更好的講好歷史課,我購買並參閲了大量的歷史方面的書籍,比如歷史知識成語故事從書、國中歷史教師知識手冊、七年級歷史教案、中國通史、史記等等。在備課前,我將這些書裏的相關內容仔細的看一遍,過濾出與知識點比較貼近又能結合實際引起學生興趣的內容精心的組織起來,參照教學大綱及教參、教案,儘量使歷史教學即符合大綱要求又充滿樂趣。

2、通過多種方式瞭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3、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為教好每一節課,我在課堂教學方法的使用上下大功夫和力度,儘量讓每一節課都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在教學方法的採用上,不千篇一律,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靈活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在課堂導入時我採用了豐富多彩的形式。優化課堂教學,採用多種多樣的教法。如分析法、討論法,自學、閲讀等方式,還採用多媒體教學,如:投影、幻燈、漫畫、錄音等多樣形式。使學生有自己動腦、動口、動手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4、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悦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瞭,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引發學生對歷史的興趣,課堂上講練結合,佈置好家庭作業,作業少而精,減輕了學生的負擔。

5、細緻批改學生的作業,針對學生不同的特點給予不同的評語,使學生作業不僅僅鞏固所學知識,更成為了和學生溝通的橋樑。正確引導學生,耐心解答學生遇到的問題,取得了學生的信任,成為學生的良朋好友。

6、做好課後輔導工作

國中的學生愛動、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學習上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有的學生抄襲作業,針對這種問題,我緊緊抓住學生的思想教育,並使這一工作貫徹到對學生的學習指導中去,同時做好對學生學習的輔導和幫助工作,尤其在後進生的轉化上,對後進生努力做到從友善開始,從讚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談時,對他的處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我一再強調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經常佈置一些實踐作業,讓學生多觀察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情,用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去解決問題,思考問題,從而極大的提高了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

三、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教研活動,博採眾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業務能力。

為使自己的教學業務水平不斷的提高,教學方法更豐富,我不但經常聽同科組老師講課,和同科組老師交流教學經驗,而且還經常聽其他科組的老師講課,瞭解其他科組老師的教學方法,吸取他們先進的東西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上去。積極參加歷史教研活動,吸取歷史科有經驗老師的教法,深入學習教學理論,本學期聽課達21節。

四、嚴抓課堂紀律,採用“平時分積分制”。

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上課的注意力集中了,並且養成了主動複習、預習的良好學習習慣。在積分制實行過程中,注意分層,對成績較差的學生減低問題難度,增強其自信心。通過本學期的實踐證明該制度實行後課堂紀律明顯好轉:一部分處於中游的同學積極性提高了,而且逐漸養成了自覺學習的好習慣;一部分成績不大好甚至平常很調皮的學生,回答出問題加了分或因表現有進步加了分受到了表揚下次就會做得更好,慢慢的就有了很大轉變。當然在積分制剛剛推廣時也遇到了一些問題,有些學生為了多加分在舉手答題時就會過於積極從而影響課堂紀律,我就趁此機會對他們進行了思想教育,不斷改進、完善積分制,如全班表現得積極合作就全班加分,增進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

五、培養多種興趣愛好。

到網絡書店中博覽羣書,不斷擴寬知識面,為教學內容注入新鮮血液,為讓自己知識水平不斷的提高,我不滿足於自己現在的知識水平,利用時間自學,不斷地更新和補充自己的專業知識.

六、教學完成情況:

1、按質按量完成了本學期所有課程的基礎知識教學。在教學過程中,突出了重點、難點,抓住基礎點,講清了重大歷史事件,評析了重要歷史人物,使學生通過本學期的學習掌握了從原始社會到南北朝的重要經濟、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內容。

2、通過本學期的教學對學生進行了德育教育:通過對歷史文化、經濟等和成就講授,激發學生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教會學生客觀分析評價歷史人物,例如:秦始皇、曹操等人物。提高了學生綜合分析事物的能力;進行了維護祖國統一、民族團結的教育;進行了優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提高了學生思想覺悟。

3、只要努力就會有收穫,在期末考時我任教的班級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總之,在以後的工作中,社會對教師的素質要求會更高,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更嚴格要求自己,爭取做一名有特色的教師。

轉眼間,又一學期過去了。在本學期裏,本人擔任七年級年級歷史教學工作。由於教學經驗尚淺,因此,我對教學工作不敢怠慢,認真學習,悉心研究教法,虛心向前輩學習。本人自始至終以認真、嚴謹的治學態度,勤懇、堅持不懈的精神從事教學工作。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獲取了一些寶貴的教學經驗。希望能通過總結,做到揚長避短,以期在今後的工作中爭取更大的進步。首先談一下自己認為做的好的方面。

一、注重研究教材。對每一篇課文在上課前都做了深入的研讀,並翻查了大量的資料,力求在給學生一杯水的時候自己能夠有一桶水,力求把課文上得生動有趣,學生愛聽。

二、認真備課。不光是備教材,更是注重備學生。新課標的精神之一就是要突出以學生為主體。這首先就要體現在備課上,根據不同的個體設計相應的教案。力求做到不光要因材施教,更要因人施教,根據學生的特點去點撥引導。

三、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導作用。新課標精神講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主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不光要以學生為主體,還要尊重學生,與學生進行平等的交流對話。

四、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在教學過程中不只要讓學生掌握歷史知識,還要讓學生對過去、現在、未來有一個具體的、理性的認識,讓他們參與到歷史研究中來,培養他們的健康的價值觀與人生觀。以上四點,本人在教學過程中基本上是做到了。只不過在深度與廣度方面可能還不夠,有待於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進一步加強與改進。

下面來談談本學期自己認為做得不夠好的幾方面:

一、上課時有時候會好高騖遠,脱離中學歷史教育實際,超出了中學生思維水平,這樣不僅讓學生沒聽懂本課內容,也對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起到不良影響。

二、信口開河,離題萬里。有時候針對一個歷史事件一講就一發不可收拾,雖然學生愛聽,但一節課下來教學任務沒完成,重點也體現出來。

三、面面俱到,沒有重點。上課時生怕會遺漏知識點,眉毛鬍子一把撈,這樣不僅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學生對於本課的內容也印象不深。

四、探究與實踐課沒有積極開展起來,新課標精神中是很重視探究與實踐的,但在教學過程中總是找藉口予以推掉。

此外,作為一名受傳統教育模式影響下的歷史教師,深知自身的缺乏,故要求自己在課前做到全力以赴地備課,多方面去搜集相關進行資料。注重研究中學教學理論,積極參加科組活動和備課組活動。主動承擔學校的公開課。並能經常聽其它有經驗老師的課,從中吸取教學經驗,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教學的業務水平

以上幾方面是本人在這個學期中做得很不好的地方。但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一定會改正的。

總之,在經過一個學期的歷史教學,收穫很多,感悟也很多。以上就是我在本學期的一些體會與粗淺見解,自身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今後仍要不懈的努力,也希望在未來的日子裏,取得更好的成績!

七年級歷史總結3

第一單元史前時期中國境內人類的活動第1課中國早期人類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謀人

1、發現地點:雲南省元謀縣;

2、生活年代:距今約170萬年;

3、生活情況:能製造工具,知道用火;

4、發現意義:元謀人是我國境內目前已確認的最早的古人類。

二、北京人

1、發現地點: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約70萬—20萬年;

3、體貌特徵:上肢與現代人相似,能夠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徵。

使用打製石器、木棒;(生產工具)

4、生產生活狀況採集、狩獵;

會使用天然火,會保存火種;

5、社會組織:過羣居生活,原始社會。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類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內涵最豐富、材料最齊全的直立人遺址。

三、山頂洞人

1、遺址:位於北京周口店龍骨山頂部,距今約三萬年;

2、體貌特徵:已經具有現代人類的特徵;

3、生產工具:磨已掌握鑽孔光技術和磨製技術(骨針);

4、觀念:已經有了審美的觀念。

第2課原始的農耕生活我國古代關於農耕的傳説

(1)伏羲氏:結網捕魚,創立八卦;

(2)神農氏:教民播種,嚐遍百草。

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

原始居民距今年代生活地區房屋樣式半坡人距今約6000千年黃河流域的陝西西安半地穴式圓形房屋河姆渡人距今約7000千年長江流域的浙江餘姚幹欄式房屋生產工具使用磨製石器、製作骨器、使用磨製石器,如骨耜;角器等原始農業(種植作物)原始畜牧業(飼養業)原始手工業製作彩陶和樂器;會紡織、製造陶器、玉器和樂器;會雕製衣種植水稻種植粟飼養豬、狗;打獵捕魚飼養豬、狗和水牛刻,懂得使用天然漆

二、原始農業的發展

1、興起時間:約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興起地區:黃河、長江、淮河等流域;

3、標誌:農作物種植、家畜飼養的出現以及聚落、磨製工具的發展;

4、意義:為古代文明社會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基礎。

看圖:課本第6頁半坡居民原始復原圖和第8頁河姆渡居民復原圖:

(1)河姆渡原始居民為什麼要建造幹欄式房屋呢?

姆渡人生活在長江流域,因為南方地區潮濕温熱,既能通風防潮,又可防蛇蟲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為什麼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人生活在黃河流域,氣候乾旱寒冷,風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風擋雨,又可以保暖。

(3)兩種房屋結構的不同,是由什麼決定的,説明了什麼?

是由不同的地理環境和自然條件決定的。説明當時的人們已經能夠與自然協調發展,已經能夠適應自然環境。

(4)從中得到什麼啟示?

人類的生產生活必須要順應大自然的規律,做到因地適宜、科學合理。

比較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異同:

不同點

①地理位置不同:半坡人處於黃河流域,河姆渡人處於長江流域;

②種植的農作物不同:半坡人種植粟,河姆渡人種植水稻;

③建造的房屋不同:半坡人住半地穴式圓形房屋,河姆渡人住幹欄式房屋;

④製作的彩陶藝術風格不同。

相同點

①都處於母系氏族社會的繁榮時期(都處於原始社會後期);

②原始農業和原始畜牧業發展;

③都會建造房屋,過定居生活;

④都使用磨製石器;

⑤都會製造陶器影響

農耕文明的發展導致剩餘產品的出現,進而出現了貧富分化和私有制,最終促使國家出現。從原始社會到階級社會,這是歷史發展的巨大進步。

第3課遠古的傳説一、炎黃聯盟

1、阪泉之戰:黃帝打敗炎帝,炎黃聯盟形成。

2、涿鹿之戰:炎黃部落打敗蚩尤部落。

3、影響:華夏族逐漸形成,炎帝、黃帝被尊崇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二、傳説中炎帝和黃帝的發明——反映了我國原始社會晚期的社會發展水平。

1、炎帝的貢獻:

(1)教民開墾耕種,製作生產工具,種植五穀和蔬菜;

(2)製作陶器,發明紡織,會煮鹽,教人們通商交換。

(3)製作樂器琴瑟,有最早的圖文和曆法知識。

2、黃帝的貢獻:建造宮室,製作衣裳,挖掘水井,製造船隻,教人煉銅,發明了弓箭和指南車。

3、黃帝時期:倉頡創造文字,伶倫製作音律,隸首發明算盤,嫘祖擅長紡織並會繅絲。

三、堯、舜、禹的禪讓

1、禪讓制的含義:將部落首領位子傳給賢德之人。

2、推舉人才的標準———賢德之人(德才兼備,以身作則);

3、禪讓制的實質:民主推舉部落聯盟首領的制度(民主推選、首領沒有特權)

4、繼黃帝之後,用“禪讓制”推舉出的首領有堯、舜、禹。

5、大禹治水:與羣眾同甘共苦,三過家門而不入,治水有功。體現了刻苦耐勞,堅持不懈,大公無私的精神。

第二單元夏商周時期:早期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第四課早期國家的產生和發展

(一)夏朝的興衰(夏朝是奴隸社會的形成時期)

1、建立:約公元前20xx年,禹建立夏朝,這是我國曆第一個奴隸制王朝,標誌着中國早期國家的產生。

2、“家天下”局面。家天下的局面是從啟開始的。

啟繼承父位,成為夏朝第二代國王,標誌着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標誌着“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

3、鞏固統治:建立了軍隊,制定刑法,設置監獄,制定夏曆。

4、都城遺址;二里頭遺址;

5、滅亡:桀統治殘暴,約公元前1600年被商湯所亡。

(二)商朝(商朝是奴隸社會的發展時期)

1、建立:約公元前1600年,湯建立商朝。

2、盤庚遷殷:盤庚遷都至殷,統治穩定。

3、滅亡:商王紂統治殘暴,約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紂,雙方在牧野大戰,商朝滅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稱西周。

動腦筋:商湯滅夏和武王伐紂為什麼會取得勝利?

(1)引起民憤

(2)商湯和周武王伐無道、除暴君深得民心。

(3)重用賢人,聯合周邊小國。

(三)西周(西周是奴隸社會的鼎盛時期)

1、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京,史稱“西周”

2、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穩定周初的政治形勢,鞏固疆土。

(2)內容:

①周王根據血緣關係遠近和功勞大小,將宗親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們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權力,建立諸侯國;

②諸侯具有較大的獨立性,但需要向周王進納貢物,並服從周王調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內進行再分封。

(3)分封制的意義或作用:保證了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穩定了政局,擴大了統治範圍。

(4)實質:確立了周王朝的社會等級制度。

(西周時期社會等級:周天子→諸侯→卿大夫→士)

(5)弊端:諸侯國具有較大的獨立性。當諸侯國力量強大後,會威脅到周天子的統治地位,最終導致春秋戰國的戰亂與紛爭。

3、滅亡:公元前841年,周厲王時發生國人。公元前771年,周幽王時,西周被犬戎族所亡。

(四)東周建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陽,史稱東周。

總結討論:

(1)夏、商、西周三朝滅亡的共同原因。

都是由於國君暴虐無道,統治殘暴、腐敗,失去民心。

(2)從夏朝和商朝滅亡中我們能得什麼啟示?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詩經》夏、商、周的更替:

朝代建立時間滅亡時間都城開國君亡國之主君桀夏約前20xx約前1600陽城年年禹商約前1600前1046年幾次遷都,湯年盤庚時把都城遷到殷紂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周東周前770年前221年鎬京洛邑周武王周幽王周平王

第5課青銅器與甲骨文

北京人、山頂洞人時期用的生產工具是什麼?打製石器石器時代河姆渡人、半坡人時期用的生產工具又是什麼?磨製石器

夏商西周時期用的生產工具又是什麼呢?青銅器青銅時代

一、青銅器的高超工藝:

1、青銅器的成就:

(1)原始社會後期:出現青銅器,代表是甘肅地區齊家文化遺址出現銅鏡。

(2)商周時期:

①用途與功能:主要用於飲食、祭祀及軍事等,功能由食器發展到禮器。

②特點:青銅器種類豐富,數量眾多,製作工藝高超。

1司母戊鼎(迄今世界上出土的青銅器);

(3)代表:○

2四羊方尊(造型奇特);○

3利簋[guǐ]○

2、製作工藝高超:

(1)成分:銅錫、鉛;

(2)方法:泥範鑄造法

二、甲骨文記事:

1.甲骨文的含義:商周時期刻寫在龜甲和牛、羊等獸骨上的文字。

2.發現情況:1899年,清朝人王懿榮首次發現甲骨文。

3.記載內容:甲骨文記載內容豐富,涉及祭祀、戰爭、農牧業、管制、刑法、醫藥、天文曆法等

4.發現意義:

(1)甲骨文是中國發現的古代文字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對中國文字的形成與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2)證明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點:

1、造字特點:使用象形、指事、會意、形聲等造字方法。

2、影響:甲骨文已經具備了漢字的基本結構,是漢字形成與發展的重要階段。

第6課動盪的春秋時期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史稱“東周”2、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

(1)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春秋是我國奴隸社會的結束時期。

(2)戰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是我國奴隸社會的結束時期。

名稱春秋時間前770——476年前475——前221年曆史特徵奴隸制瓦解:諸侯不再聽從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於強大的諸侯封建制度形成:兼併戰爭更頻繁,規模更大更殘酷,有統一的趨勢社會特點?戰亂與紛爭?春秋以爭霸為主戰國以兼併為主戰國

註釋:春秋,因魯國編年史《春秋》而得名;戰國,因各諸侯國連年爭戰而得名。

一、春秋時期的經濟發展:

1、農業:春秋後期,鐵製農具和牛耕出現,促進了農業上的深耕細作。

2、手工業:規模擴大。

3、商業:出現商品交換市場、金屬貨幣。

二、王室衰微

1、原因:社會 動盪,各種制度遭到破壞,分封制逐步遭到瓦解。

2、表現:

(1)周王室的.統治勢力大減,已無力控制諸侯;

(2)諸侯不再聽從王命,各自為政;

(3)諸侯不再定期向天子納貢,導致周王室在財政上陷入困境。

3、結果: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諸侯國勢力崛起。他們競相稱霸,操控政治局面,實際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三、諸侯爭霸

1、背景:由於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各諸侯國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展開爭鬥;民族間的矛盾也有所發展。

2、經過: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等先後稱霸中原;到春秋末期,長江下游的吳國和越國也先後北上爭霸。(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是齊桓公)

3、影響(結果):

(1)消極影響:給社會和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

(2)積極影響:

①在爭霸過程中,有的諸侯國被滅掉,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的疆域不斷擴展,加快了統一的步伐。

②出現了大規模的民族交融。

第7課戰國時期的社會變化一、戰國七雄

1、七國形成:

(1)三家分晉:趙、魏、韓(公元前403年)

(2)田氏代齊(公元前386年)

(3)齊楚秦燕趙魏韓——東南西北到中間

2、社會狀況:兼併戰爭

(1)戰爭特點:規模很大,參戰兵力多,交戰區域廣,持續時間長。

(2)戰役:桂陵之戰、馬陵之戰、長平之戰

(3)戰爭結果:魏國、齊國、趙國、秦國先後崛起,秦國成為盛的諸侯國對東方六國構成威脅。

(4)影響:為加速結束分裂,實現國家統一奠定了基礎。

戰國七雄——相互兼併:時期戰國主要戰役桂陵之戰馬陵之戰交戰國家魏、趙、齊典故圍魏救趙影響魏、齊秦、趙減灶計紙上談兵齊國強大起來東方六國無力抵禦秦軍的進攻長平之戰春秋、戰國時期戰爭的比較:春秋時期目的爭霸(成為霸主)戰爭特時間短、規模小、次數少點軍隊數軍隊數量較少,往往一天就能決定戰爭勝負量稱霸方強者通過召集盟會確立霸主地位式

戰國時期兼併(統一全國)時間長、規模大、戰爭頻繁幾十萬大軍,持續幾個月,死傷幾萬,甚至幾十萬強者吃掉弱者,進而統一中國

二、商鞅變法

1、背景:

(1)根本原因:戰國時期,鐵製農具和牛耕的使用進一步推廣,社會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新興地主階級的勢力增強。

(2)發展需要:為適應社會政治經濟的變化,各諸侯國統治者實行變法改革,確立新的政治經濟秩序,以求富國強兵,在兼併戰爭中取勝。

2、目的:富國強兵,在兼併戰爭中取勝。

3、時間、人物: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變法。

4、商鞅變法的內容:政治

(1)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建立縣制,對後世影響最為深遠)

(2)廢除貴族的世襲特權(損害了舊貴族的利益,是後來商鞅被處死的原因)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強對人民的管理。

(4)嚴明法度,禁止私鬥。

經濟

(1)廢除井田制,允許土地買賣(最能體現變法性質)

(2)鼓勵耕織,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國富)

(3)統一度量衡。軍事獎勵軍功,對有軍功者授予爵位並賞賜土地(兵強)

5、作用:使秦國的國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一躍成為盛的諸侯國,為以後秦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商鞅變法以及各諸侯國變法——中國確立了封建制度

商鞅變法成功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

②變法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

③商鞅個人敢於與舊勢力堅決鬥爭。

商鞅具有的品質:堅持真理,不畏艱難,敢於和頑固勢力作鬥爭,勇於創新,為改革不怕犧牲。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修建:公元前256年,秦國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2、構成:由渠首和灌溉網兩大系統工程構成。

3、功能:防洪、灌溉、水運等。

4、影響:

(1)使成都平原成為沃野,變成天府之國;

(2)兩千多年來,都江堰一直髮揮着巨大的作用,在世界水利,充分反映出我國人民的智慧。

七年級歷史總結4

本學期,我擔任七年級歷史教學工作,我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結合本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現就本學期教學總結如下:

一、 全方位備課。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利用多媒體,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採用的教學方法,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並製作各種利於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課後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寫好教學後記,並認真按蒐集每課書的知識要點,歸納成集。

二、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為使講解清晰化,條理化,準確化,情感生動,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言簡意賅,深入淺出。課堂上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鬆,學得愉快;注意精講精練,在課堂上老師講得儘量少,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儘量多;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考慮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

三、認真批改作業。佈置作業做到精讀精練。有針對性,有層次性。在網絡上去搜集資料,對各種輔助資料進行篩選,力求每一次練習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時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及時、認真,分析並記錄學生的作業情況,將他們在作業過程出現的問題做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切的評講,並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做好課後輔導工作。

在課後,為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學生的需求。通過各種途徑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上進心,讓他們意識到學習是充滿樂趣的。從而自覺的把身心投放到學習中去。在此基礎上,引導他們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技能。並認真細緻地做好查漏補缺工作。 在知識層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發揮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讓學生的各種素質都得到有效的發展和培養。

存在的不足是學生的知識結構還不是很完整,對所學的知識系統還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這些都有待以後改進。

七年級歷史總結5

本學期我擔任七年級三個班的歷史教學工作,由於教學經驗尚淺,因此,我對教學工作不敢怠慢,認真學習,深入研究教法。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獲取了很多寶貴的教學經驗。以下是我在本學期的教學情況總結。

由於我是(153)班的班主任,所以上本班的課比較輕鬆些,自在。(155)班的同學比較活躍些,喜歡回答問題,所以能在課堂上很好地配合老師。(154)班的同學相對於兩個班來説比較安靜,上課的熱情比較低,這樣就比較難帶動起學習氣氛。在這個年級中,學生的學習基礎幾乎沒有,且學習態度不夠端正,有的同學比較活躍,上課氣氛積極,但中等生、差生佔較大多數,尖子生相對較少,課下所花時間又太少。

一、本學期實施的措施

1、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認真備好每一節課。為了能更好的講好歷史課,在備課前,我將這些教材的內容仔細地看一遍,去網上找一些與本課知識點比較貼近又能結合實際引起學生興趣的內容精心的組織起來,參照教學大綱及教案,儘量使歷史教學即符合大綱要求又充滿樂趣。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環節,備學生,又要備教法。備課不充分或者備得不好,會嚴重影響課堂氣氛和積極性,我明白到備課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備課之上,認認真真鑽研教材和教法。

2、認真批改作業。作業做到精簡精練,有針對性,有層次性。為了做到這點,我到書店買了本同步訓練試卷,並參閲教師備課教材上的課後練習。同時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及時、認真,並記錄學生的作業情況。使學生做作業的同時鞏固了本課所學知識。正確引導學生,耐心解答學生遇到的問題。

3、積極參加學校的教研活動,認真聽課、評課,吸取其他有經驗老師的教法,深入學習教學理論,聽課達10節以上。做到邊聽邊學,學習別人的優點,克服自己的不足,改進自己的教學工作。

4、優化課堂教學,採用多種多樣的教法。如分析法、討論法,自學、閲讀等方式,使學生有自己動腦、動口、動手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5、按質按量完成了本學期22課基礎知識的教學。在教學過程中,突出了重點、難點,抓住基礎點,講清了重大歷史事件,評析了重要歷史人物,使學生通過學習掌握本學期的知識內容。

6、通過本學期的教學對學生進行了德育教育:通過對歷史文化、經濟和成就等的講授,激發學生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教會學生客觀分析歷史人物,提高了學生綜合分析事物的能力;進行了維護祖國統一、民族團結的教育;提高了學生思想覺悟。

7、每節課上新課前,利用5分鐘進行復習提問,這樣可以及時訂正和鞏固所學知識。

二、不足之處及存在問題

學生對本學科的學習不夠重視,所以學習大部分是憑興趣去學,不夠精細,有不少是被逼去學的。今後要從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方面着手,多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找到更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努力使歷史科成績更進一步的提高。

歷史這一門學科,對學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難,在這樣一種大環境之下,要教好歷史,就要讓學生喜愛歷史,讓他們對歷史產生興趣。否則學生對這門學科產生畏難情緒,不願學,也無法學下去。為此,我採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儘量多講一些歷史人物故事,讓他們更瞭解歷史,更喜歡學習歷史。

以上就是我在本學期的教學工作總結。由於經驗頗淺,許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來的日子裏,能在各位領導、老師、前輩的指導下,取得更好成績。

七年級歷史總結6

時間過的很快,一個學期又結束了。本學期我擔任了七年級四個班的歷史教學。在這裏我對本學期的歷史教學工作作一總結。

一、注重研究教材。對每一篇課文在上課前都作了深入的研讀,並翻查了大量的資料,力求在給學生一杯水的時候自己能夠有一桶水,力求把課文上得生動有趣,學生愛聽。

二、認真備課。不光是備教材,更是注重備學生。新課標的精神之一就是要突出以學生為主體。這首先就要體現在備課上,根據不同的個體設計相應的教案。力求做到不光要因材施教,更要因人施教,根據學生的特點去點撥引導。

三、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導作用。新課標精神講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主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不光要以學生為主體,還要尊重學生,與學生進行平等的交流對話。

四、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在教學過程中不只要讓學生掌握歷史知識,還要讓學生對過去、現在、未來有一個具體的、理性的認識,讓他們參與到歷史研究中來,培養他們的健康的價值觀與人生觀。

以上四點,我在教學過程中基本上做到了。只是在深度與廣度方面可能還不夠,有待於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進一步加強與改進。

下面來談談本學期自己認為做得不足的幾方面:

一、上課時有時後會好高騖遠,脱離中學歷史教育實際,超出了中學生思維水平,這樣不僅讓學生沒聽懂本課內容,也對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起到不良影響。

二、信口開河,離題萬里。有時候針對一個歷史事件一講就一發不可收拾,雖然學生愛聽,但一節課下來教學任務沒完成,重點也體現出來。

三、面面俱到,沒有重點。上課時生怕會遺漏知識點,眉毛鬍子一把撈,這樣不僅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學生對於本課的內容也印象不深。

以上幾方面是本在這個學期中做得很不好的地方。但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一定會改正。

總之,在經過一個學期的歷史教學,收穫很多,感悟也很多。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虛心向老教師學習經驗,提高自身素質,把歷史教學提高到一個更高的高度。

七年級歷史總結7

本學期,我任教七年級四個班的歷史與社會教學.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積極向老教師請教,結合本校的實際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立足現在,放眼未來,為使今後的工作取得更的進步,現對本學期教學工作作出總結,希望能發揚優點,克服不足,總結檢驗教訓,繼往開來,以促進教訓工作更上一層樓。

一認真備課,

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採用的教學方法,並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都作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礁。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並製作各種利於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課後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寫好教學後記,並認真按蒐集每課書的知識要點,歸納成集。

二.增強上課技能,

提高教學質量,使講解清晰化,條理化,準確化,條理化,準確化,情感化,生動化,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言簡意賅,深入淺出。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作用,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鬆,學得愉快;注意精講精練,在課堂上老師講得儘量少,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儘量多;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考慮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現在學生普遍映喜歡上語文課,就連以前極討厭語文的學生都樂於上課了。

三、虛心請教其他老師。

在教學上,有疑必問。在各個章節的學習上都積極徵求其他老師的意見,學習他們的方法,同時,多聽老師的課,做到邊聽邊講,學習別人的優點,克服自己的不足,並常常邀請其他老師來聽課,徵求他們的意見,改進工作。

四、認真批改作業

佈置作業做到精讀精練。有針對性,有層次性。為了做到這點,我常常到各書店去搜集資料,對各種輔助資料進行篩選,力求每一次練習都起到的.效果。同時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及時、認真,分析並記錄學生的作業情況,將他們在作業過程出現的問題作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切的評講,並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積極推進素質教育。

目前的考試模式仍然比較傳統,這決定了教師的教學模式要停留在應試教育的層次上,為此,我在教學工作中注意了學生能力的培養,把傳受知識、技能和發展智力、能力結合起來,在知識層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發揮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讓學生的各種素質都得到有效的發展和培養。

存在的不足是,學生的知識結構還不是很完整,國小的知識系統還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這些都有待以後改進。

七年級歷史總結8

時間過的真快,轉眼一個學期過去了,這學期本人擔任七年級八至十一班,八年級八至十班歷史課的教學工作。教學過程中本人能適應新時期教學工作的要求,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勤勤懇懇,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立足現在,放眼未來,為使今後的工作取得更大的進步,現對本學期教育教學工作作如下總結:

一、深入鑽研教材,認真備課,注重教法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和保證。在新課改教材面前仍然是新手,故在課前做到認真備課,多方面去搜集與教學相關的資料。我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堂教學,擬定採用的教學方法。在深入鑽研教材和了解學生的基礎上,認真寫出了切實可行的學案,使每一節課都能做到“有備而上”。通過培養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達到愉快教學的目的,在教學中注重學生活動,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良好。

二、精心組織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上好課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教學思路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鬆,學得愉快;注意精講多練,在課堂上老師講得儘量少些,學生活動儘量多些;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努力實現思想品德課的趣味化。思想品德課與學生實際生活聯繫緊密,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將教學與實際緊密聯繫,切實解決學生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正義感。

三、加強課後輔導,與之交流

課後輔導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和鞏固。耐心做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對後進生努力做到從友善開始,比如:平時多與他們交流;從讚美着手,善於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肯定。改變教師角色,努力使自己成為學生的朋友,讓他們敢説話,説真話,這樣讓學生感到你與他是平等的,那麼他就能很好的去接受你的觀點,用歷史人物去激勵他們,從正面教育入手。從而轉變自己的思想,改變自己的行為,從而真正達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四、本人存在不足與今後打算

(一)個人備課有時針對性不強,特別是在具體的課堂教學和普通話中,往往是備好的課不得不進行必要的調整課餘時間練習。有時,講得太深,沒有照顧到整體,在備課時也沒有注意到這點。從而使教學效果不理想。

(二)課堂教學紀律把握不夠嚴格;部分學生的學習態度不夠端正,尚未轉化成功。新課程的理念與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相結合落實得不夠到位,教師講的成分還比較多。 針對以上不足,提出下列改進措施:

1、加強備課的針對性,努力提升自己和服務於課堂教學和學生。

2、有意識地強化落實新課程與舊課程相結合的理念,突出學生的主體意識。

3、實質性地開展課題研究,少一點形式,多一點具體的內容。

4、加強課外活動的指導和引導,做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夥伴。

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不斷總結經驗,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我相信努力就一定有收穫的!

七年級歷史總結9

本學期,我擔任七年級歷史教學工作,我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結合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按照學校的各項要求,立足現在,放眼未來,為使今後的工作取得更大的進步,現對本學期教學工作作出總結:

一、工作總結

1、認真備課。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採用的教學方法,並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都作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課後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寫好教學後記,並認真按蒐集每課書的知識要點。

2、增強上課技能。為使講解清晰化,生動化,我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鬆,學得愉快;注意精講精練,在課堂上老師講得儘量少,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儘量多;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考慮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現在學生普遍反映喜歡上歷史課,就連以前極討厭歷史的學生都樂於上課了。

3、虛心請教其他老師。在教學上,有疑必問。在各個章節的學習上都積極徵求其他老師的意見,學習他們的方法,同時,多聽老師的課。做到邊聽邊學,學習別人的優點,克服自己的不足,並常常邀請其他老師來聽課,徵求他們的意見,改進自己的教學工作。

4、認真批改作業。佈置作業做到精讀精練。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及時、認真,分析並記錄學生的'作業情況,將他們在作業過程出現的問題作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切的評講,並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5、做好課後輔導工作,注意分層教學。在課後,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時加大了後進生的輔導力度。對後進生的輔導,並不限於學習知識性的輔導,更重要的是學習思想的輔導,要提高後進生的成績,首先要解決他們心結,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對學習萌發興趣。

6、優化教學語言,運用多媒體教學。

(1)教學的語言,對學生的學習情緒有着直接的關係。用幽默、準確、精煉的語言神態進行引入、分析教材中的內容,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2)教學的媒體是提高教學效率的一個重要手段,如掛圖、投影的運用,大大提高了教學的效率。

二、學生情況:

1、大部分學生學習態度認真,能及時完成作業。

2、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大大提高,有一大部分同學對歷史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

3、個別學生還沒有完全掌握學習歷史的方法。

4、存在的不足是,學生的知識結構還不是很完整,對所學的知識系統還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這些都有待以後改進。

七年級歷史總結10

本學期在校領導親自指導下,全組老師的共同努力,七年級歷史備課組達單元教學改革有序地開展。每次組內活動,各位老師都能認真準備、積極參與,針對如何上好每一節課,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等進行探討,較好地完成了本學期的教學教研工作。現從備、聽、思三方面將工作總結如下:

(一)備,即加強集體備課,通力協作。在每週的備課組活動中,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有計劃、有針對性地研討分析教材,做到組內統一備課、統一學案、統一進度、統一作業。為此,我們做到“四研究”。

第一,研究教材,做到心中有數。首先是研究知識點本身,教師必須在課前先把與此知識點相關聯的史料、史論進行整理,然後篩選提煉出其中的精髓,在課堂中對學生加以補充。其次是研究知識點之間的聯繫,歷史事件不是孤立的,教師必須培養學生對歷史的整體感知能力,因此要明瞭每課在本單元、本階段歷史中的地位,宏觀掌握、理清線索,從而構建教材的總體框架。

第二,研究教法,做到得心應手。合理科學的教法,可以使教學事半功倍。 通過組內老師對課堂教學的實踐研究,常用教法有情境教學法、講解法和表格式教學法等。新課新知識點的導入多用情境教學,以增加直觀感受;對於重大歷史事件,多用講解法,講清重大事件發生的背景,內容和影響及其地位;對歷史事件之間的比較,則用表格法,一目瞭然。

第三,研究學生,做到知彼知己。根據七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們將本年級的歷史教學目標定位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上。作為起始年級,本學期的教學內容相對簡單,所以可多進行延伸拓展,通過每節課鼓勵學生開口説、動手做,引導學生形成初步的歷史觀。

第四,研究會考,做到未雨綢繆。七年級歷史從前年開始納入會考範圍,與其讓學生從九年級再開始接觸會考題,不如從現在就開始有意識的、體系化的訓練。為此,我們將近兩年的會考題做了專題分類,找出與本年級相關的試題,並將其編入每課的學案中,以學代練,讓學生提前感受會考、適應會考。

(二)聽,即認真聽課。本學期,學校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公開課,從骨幹教師示範課到評優課,以及校外的公開課,如同濟中學、花園中學等,本組老師都積極參與其中,這既是自我展示的機會,又是相互學習的.機會。每次聽課後,都在組內活動中進行評課,促進了新課改研討氛圍的形成。另外,年輕教師每週都認真地聽師傅的課,做到“聽一課上一課”,虛心請教。

(三)思,既教後、聽後、考後的反思。反思,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必要手段和重要途徑。每位教師在每節課後都有課堂反思,聽課後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做反思,考試後則通過得分率、典型題例分析等進行階段教學的反思,並在集備活動中進行交流,通過大家的集體探討,及時地調整下階段的教學工作,做到“一步一思,思後即改”。

經過一學期的努力,本年級學生對歷史學科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學習興趣,班級之間的發展也相對均衡。在取得一些成績的同時,也有一些問題值得思考,需要在下個學期的教學教研工作中加以關注和改進:

1. 更好地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給學生更多的展示機會。

2. 使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豐富課堂,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3. 加強教師的個人積累,並在組內進行資源的共享和交流。

七年級歷史總結11

七年級是國中三年重要的教學階段,是學生打基礎的過程,也是全面提高學生文化素質,拓展學生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黃金季節”,是學生繼續學習的準備階段。

本人一直擔任七年級(4)班的歷史與社會教學兼班主任,在教學期間認真備課、上課、聽課、評課,及時批改作業、講評作業,做好課後輔導工作,廣泛涉獵各種知識,充實自己的頭腦,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結構,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發揚教學民主,使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用,順利完成教育教學任務。下面我就這一學期中所做的一些工作總結如下:

一、提高教學質量,認真上好每一節課

1、課前精心備課。認真鑽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瞭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瞭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瞭解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教材內容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

2、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調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悦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瞭,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引發學生學數學的興趣,課堂上講練結合,佈置好家庭作業,作業少而精,減輕學生的負擔。

二、認真做好單元複習和期末複習工作

1、教師的板書與學生的板演教師的板書應體現知識的發生過程,知識之間的縱橫聯繫,對問題的解答要讓學生看解題思路及學生參與情況,教師的板書佈局要合理,層次要分明。強化學生板演作用,讓不同層次學生都有機會表現,因為學生板演可為教師提供反饋信息,如暴露知識上的缺欠,可彌補講課中的不足,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膽識,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促進記憶。

2、注重學生解題中的錯誤分析在期末複習中,學生在解題中出現錯誤是不可避免的,針對出現的錯誤,幫助學生進行系統分析,強化學生的薄弱點,同時,通過錯誤來發現教學中的不足,從而採取措施進行補救。錯誤從一個特定角度揭示了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是學生在學習中對所學知識不斷嘗試的結果,教師認真總結,可以成為學生知識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使學生領略解決問題中的探索、調試過程,這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會產生有益影響。首先,要了解不同層次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講解。其次,在複習過程中,提問是重要複習手段,對於學生錯誤的回答,要分析其錯誤的原因,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同時,課後的講評要抓住典型加以評述。

3、關心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特別予以關心,反覆採取措施,激發他們學習歷史與社會的興趣,指導他們改進學習方法,幫助他們解決學習中的困難,使他們經過努力,能夠達到大綱中規定的基本要求,成為一名合格的國中學生。首先,找他們促膝談心,把教師的愛傾注給學生,通過熱心、體貼、耐心的幫助,使學生體會到師生之間真摯情感,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信心。其次,在課堂教學中,特別在題目的選擇上要有梯度,符合他們的認知水平,逐步使他們學習質量有所提高。同時,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做好課外輔導工作,並在班內開展學習中的互相幫助活動。

三、抓住學生心理,營造良好的教與學環境

學生考試成績競爭,由此帶來的各種壓力,使學生的“厭學”情緒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強。不管優生和學困生,他們的學習都是被動型的。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主體能動性沒有調動起來,教師的`工作怎樣努力也沒用,這就迫使我們去研究學生的心理,找出適合學生心理特徵的教法。我把學生分為三個層次,以此來確定工作的重點和具體措施:優生———拓展;中等生———狠抓;學困生——輔導。優生有較好的思維習慣,上課前我們先把問題佈置給他們,讓他們自已先研究,提高他們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上課時則採用討論式教學方式,讓他們舒展自己的見解,然後加以歸納總結,並進行深化、類比和提高,從高、嚴、難三個方面要求他們;中等生是一個大的羣體,是學習的主流,上課時我們以他們為主,力求在課堂上消化所有的知識點,作業和練習題也以基礎題為主,強化訓練,普遍提高。對於差生,我們本着提高一個算一個的心理,用愛心從思想上感化他們,用耐心從學習上幫助他們,在課堂上編出讓這部分學生能夠完成的題目,力求使他們每節課有事可做,每節課有所收穫,從而調動他們學習積極性。

歷史與社會是一門形象和抽象相結合的學科,要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必須重視與學生的情感溝通。比如給學生及時的輔導;給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及時的提醒;給有好的解法的學生及時表揚;給失去信心的學生及時的心理安慰;給學有餘力的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和發揮潛能的機會。只有教師與學生有充分足夠的情感交流,才能是教學中在一種愉悦、競爭、合作的環境下完成。

四、加強對教材的研究,力求課堂教學高效益

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是課堂教學,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是每節課的高效益。三年後會考要取勝,必須從七年級開始抓起,打好基礎很重要,當然每個階段複習的工作也十分重要,要在七年級最後的階段,不講技巧,不講方法,不拿出有效的措施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在後一階段,我很講究“精講”這一環,學校給我們的教學時間與別的學科一樣,時間緊,任務重,要做到“精講”,對教師來講,要求是非常高的。我們注意引導學生對知識的梳理;注意針對學生的知識缺陷和疑難問題作重點講述;注意新舊知識、新題舊題的對比,把複雜抽象的問題作連貫解決;注意解題方法的延伸,摸索解決的規律;注意富有理解性的新問題,與學生一起探索研究。

回顧自己的教學,雖然做了許多工作,但也存在許多不足。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更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發揚優點,改正缺點,開拓前進,為教育教學事業奉獻自己的力量。

七年級歷史總結12

東關國中 安芳妮 本學期,本人任教七年級三個班的歷史課。一學期來,本人自始至終以認真、嚴謹的治學態度,勤懇、堅持不懈的精神從事教學工作。作為教師,能認真制定計劃,注重研究中學教學理論,認真備課和教學,積極參加科組活動和備課組活動,並能經常聽各老師的課,從中吸取教學經驗,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教學的業務水平。每節課都以最佳的精神狀態站在教壇,以和藹、輕鬆、認真的形象去面對學生。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獲取了很多寶貴的教學經驗。以下是我在本學期的教學情況總結。

一、認真備課,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採用的教學方法,並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都作了詳細的記錄,認真設計導學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課後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寫好教學後記,並認真按蒐集每課書的知識要點,歸納成集。

二、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在課堂上儘量做到“先學後導,生進師退”,利用小組合作學習,調動每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注意精講精練,在課堂上老師講得儘量少,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儘量多;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考慮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

三、虛心請教其他老師。在教學上,有疑必問。在各個章節的學習上都積極徵求其他老師的意見,學習他們的方法,同時,多聽老師的課,做到邊聽邊講,學習別人的優點,克服自己的不足,並常常邀請其他老師來聽課,徵求他們的意見,改進工作。

四、認真批改作業:佈置作業做到精讀精練。有針對性,有層次性。同時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及時、認真,分析並記錄學生的作業情況,將他們在作業過程出現的問題作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切的評講,並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課後輔導工作,注意分層教學。在課後,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尤其是對後進生的輔導,並不限於學習知識性的輔導,更重要的是學習思想的輔導,要提高後進生的.成績,首先要解決他們心結,讓他

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對學習萌發興趣。要通過各種途徑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和上進心,讓他們意識到學習並不是一項任務,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滿樂趣的。從而自覺的把身心投放到學習中去。這樣,他們就會學得輕鬆,進步也快,興趣和求知慾也會隨之增加。

六、通過本學期的教學對學生進行了德育教育:通過對歷史文化、經濟等和成就講授,激發學生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教會學生客觀分析歷史人物,提高了學生綜合分析事物的能力;進行了維護祖國統一、民族團結的教育;進行了優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提高了學生思想覺悟,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七、不足之處及存在問題

學生對本學科的學習不夠重視,所以學習大部分是憑興趣去學,不夠精細,有不少是被逼去學的。今後要從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方面着手,多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找到更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努力使歷史科成績更進一步的提高。

歷史這一門學科,對學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難,在這樣一種大環境之下,要教好歷史,就要讓學生喜愛歷史,讓他們對歷史產生興趣。否則學生對這門學科產生畏難情緒,不願學,也無法學下去。為此,我採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儘量多講一些歷史人物故事,讓他們更瞭解歷史,更喜歡學習歷史。

以上就是我在本學期的教學工作總結。由於經驗頗淺,許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來的日子裏,能在各位領導、老師、前輩的指導下,取得更好成績。

七年級歷史總結13

1.下列對東漢末年的描述,符合當時社會狀況的是()。

①羣雄並起②軍閥混戰③名存實亡④皇權強大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2.東漢末年,曹操在封建軍事集團割據混戰中取得政治優勢地位的原因是()。

A.“挾天子以令諸侯”B.招賢納士,實行屯田

C.獎勵農耕,發展生產D.官渡之戰,打敗袁紹

3.200年,曹操以少勝多戰勝袁紹的.戰役是()。

A.長平之戰B.鉅鹿之戰

C.官渡之戰D.赤壁之戰

4.歷史興趣小組蒐集了幾幅連環畫以及影視劇照,其中反映官渡之戰的圖片是()。

5.“三顧茅廬”的故事發生在襄陽隆中,下列與故事相關的歷史人物是()。

A.袁紹B.諸葛亮C.孫權D.曹操

6.電視劇《三國》的熱播引起了人們對曹操的關注。下列與曹操有關的史實是()。

①招賢納士②官渡之戰③赤壁之戰④自立為帝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七年級歷史總結14

七年級歷史下冊期末教學工作反思本學期我繼續擔任七年級(1、3、5、9、11)5個班的歷史教學工作,以下是我對本學期的歷史教學進行的反思:

一、認真地向學生傳授了應該掌握的基礎知識之外,還向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維護祖國統一,增進民族團結教育、優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等思想品德教育。由於教學經驗尚淺,因此,我對教學工作不敢怠慢,認真學習,深入研究教法,虛心向同事學習。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獲取了很多寶貴的教學經驗。以下是我在本學期的教學情況總結。

二、實施有效的教學措施

1、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認真備好每一節課。為了能更好的講好歷史課,我購買並閲讀了很多歷史方面的書籍,比如歷史知識成語故事從書、歷史基礎知識手冊、七年級歷史優化練習等等。在備課前,我將這些書裏的相關內容仔細的看一遍,過濾出與知識點比較貼近又能結合實際引起學生興趣的內容精心的組織起來,參照教學大綱及教參、教案,儘量使歷史教學即符合大綱要求又充滿樂趣。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環節,備學生,又要備教法。備課不充分或者備得不好,會嚴重影響課堂氣氛和積極性,曾有一位前輩對我説:“備課備不好,倒不如不上課,否則就是白費心機。”我明白到備課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備課之上,認認真真鑽研教材和教法,利用課件使課堂教學添色不少。雖然辛苦,但事實證明是值得的。教學就是教與學,兩者是相互聯繫,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學者。學生是被教的主體。因此,瞭解和分析學生情況,有針對地教對教學成功與否至關重要。最初接觸教學的時候,我還不懂得了解學生對教學的重要性,只是專心研究書本、教材,想方設法令課堂生動,學生易接受。一方面,學生的學習基礎幾乎沒有,且學習態度不夠端正;另一方面,有的同學比較活躍,上課氣氛積極,但中等生、差生佔較大多數,尖子生相對較少,課下所花時間太少。因此,講得太深就照顧不到整體,我上學期開始備課時也沒有注意到這點,因此教學效果不理想,後來及時調整方法就好多了。從此可以看出,瞭解及分析學生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對授課效果有直接影響。這就是教育學中提到的“備教法的同時要備學生”。這一理論在我的教學實踐中得到了驗證。

2、積極參加歷史教研活動,吸取其他有經驗老師的教法,經常閲讀學校訂閲的教學雜誌,深入學習教學理論,聽課達10節。

3、優化課堂教學,採用多種多樣的教法。如分析法、討論法,自學、閲讀等方式,使學生有自己動腦、動口、動手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4、充分利用各班的學習小組,進行預習檢查、作業檢查、訂正檢查、課課清等。

5、按質按量完成了本學期22課基礎知識的教學。在教學過程中,突出了重點、難點,抓住基礎點,講清了重大歷史事件,評析了重要歷史人物,使學生通過本學期的`學習掌握了從隋朝到明清的重要經濟、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內容。

6、通過本學期的教學對學生進行了德育教育:通過對歷史文化、經濟等和成就講授,激發學生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教會學生客觀分析歷史人物,提高了學生綜合分析事物的能力;進行了維護祖國統一、民族團結的教育;進行了優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提高了學生思想覺悟。

7、每節課上新課前,利用5分鐘進行聽寫檢測或提問,然後批改打分,及時訂正來鞏固所學知識。期末複習也主要是通過聽寫檢測來督促學生有計劃的複習。

三、今後將繼續努力的方向:

1、加強自身基本功的訓練,課堂上做到精講精練,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知識上做到課課清。

2、對差生多些關心,多點愛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們在各方面有更大進步。

3、加強守紀方面的教育,使學生不僅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學習,課下也要按校紀班規嚴格約束自己。

4、教育學生要注意保持環境衞生,增強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

5、在教學上下功夫,努力使班級學生的成績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更大的進步。

以上就是我在本學期的教學工作反思。由於經驗頗淺,許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各位領導老師批評指點。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更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發揚優點,改正缺點,開拓前進,為美好的明天貢獻自己的力量。

七年級歷史總結15

★1、黃帝時期有哪些發明創造?(為什麼稱黃帝為“人文初祖”?)黃帝建宮室,製作衣裳,挖井,發明舟車為後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礎。他的妻子嫘祖發明養蠶繅絲。他的屬下倉頡發明了文字;伶倫編出樂譜。所以稱黃帝為“人文初祖”

★2、什麼是禪讓制?它被什麼王位繼承製度所代替?標誌性事件是什麼?

民主推舉部落聯盟首領的辦法叫禪讓制世襲制代替。

標誌性事件:“禹傳啟,家天下”

★3、什麼是西周分封制?目的?分封制下的諸侯是怎樣的?發揮了什麼歷史作用?

內容:

①周王根據血緣關係的遠近和功勞的大小,將宗親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們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權力,建立諸侯國。諸侯具有較大的獨立性,但需要向周王交納貢物,並服從周王調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已的封地內進行再分封。

②諸侯的義務:交納貢物,並服從周王調兵

目的:穩定周初政治形勢,鞏固疆土。

分封制的意義或歷史作用作用:保證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同時穩定政局,

擴大統治範圍。

分封制的實質:確立周天子,諸侯、卿大夫、士的社會等級制度。

★4、學習夏商西周興亡應吸取的歷史教訓是什麼?有何意義?

歷史教訓: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啟示:作為統治者應實行“仁政”為政以得,勤政愛民,關心百好生疾苦,努力創建和諧社會,才能求得穩定健康的發展。

★5、春秋爭霸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是什麼?

答:根本原因:社會生產力的提高,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廣。

直接原因:春秋時期,諸侯不再聽從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於強大的諸侯。各諸侯國不斷進行戰爭,強大的諸侯,迫使各國承認他的首領地位,成為“霸主”。(周王室衰微)

★6、齊桓公成為春秋第一霸主的原因?

答:1、齊國在山東北部,盛產魚鹽,經濟富庶。2、任用管仲為相,積極改革內政,發展生產。3、改革軍制,組建強大的軍隊,以“尊王攘夷”為口號。

★7、怎樣評價春秋(戰國)的戰爭?

1、春秋時期的爭霸戰爭,給社會帶來種種災難;(消極影響)

2、但在爭霸戰爭中,有些諸侯國被消滅,出現了一些疆域較大的國家。為統一奠定基礎(積極影響)

★8、商鞅變法內容及其歷史影響?

時間:公元前356年人物: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變法。(商鞅是法家代表)

目的:富國強兵,在兼併戰爭中取勝。

商鞅變法的內容:(法令規定)

在政治方面:

1、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廢除貴族的世襲特權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強對人民的管理

4、嚴明法度,禁止私鬥。

在經濟方面:

1、廢除井田制,允許土地自由買賣。

2、鼓勵耕織,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3、統一度量衡。

在軍事方面:獎勵軍功,對有軍功者授予爵位並賞賜土地。

商鞅變法的作用或影響: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盛的諸侯國。為後來秦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9、商鞅變法是否成功,為什麼?

答:成功了,商鞅變法順應了社會發展規律;使秦國強大起來。

★10、戰國時期變法的的結果(作用、意義、影響):

各國經過變法,封建制度逐步建立起來;地主階級統治代替了奴隸主階級統治,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成為社會的主要矛盾;我國封建社會形成了。

★11、秦始皇創立了怎樣一套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

1.統治者是皇帝,總攬全國一切軍政大權。

2.在中央設立政府機構,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統領,分別掌管行政、軍政、監察,最後由皇帝掌控。

3.在地方推行廢除西周以來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轄的郡縣制,這樣皇帝和朝廷就牢牢地控制了全國各地的權力,並把政治,法律,軍事土地及賦役等制度推向全國。

★12、秦朝(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

政治上:

1.建立中央集權專制,統治者是皇帝,總攬全國一切軍政大權。

2.在中央設立政府機構,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統領,分別掌管行政、軍政、監察,最後由皇帝掌控。

3.在地方推行廢除西周以來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轄的郡縣

制,這樣皇帝和朝廷就牢牢地控制了全國各地的權力,並把政治,

法律,軍事土地及賦役等制度推向全國。

經濟上:

1.統一貨幣,全國統一使用圓形方孔半兩錢。

2.統一度量衡。

文化上:統一文字,把毛畫規整的小篆作為全國規範文字。

思想上:為了加強思想控制,實行“焚書坑儒”。

軍事上:1.派大將蒙恬北擊匈奴2.修築萬里長城。

交通方面:1.下令統一車輛和道路的寬窄2.修建靈渠溝通了湘江和灕江。

★13、秦長城起止點,秦朝疆域四至?

萬里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東。作用:抵禦匈奴的侵犯。

秦的疆域:東至東海,西到隴西,北至長城一帶,南到南海。

★14、秦統一的意義(作用)影響?

意義:結束了自春秋戰國以來長達數百年之久的分裂割據、的局面,建立起我國曆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

★15、陳勝吳廣起義相關史實?

時間:公元前209年

起義地點:大澤鄉

根本原因:秦的_

口號: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含義:號召人們起來反抗秦的_。)

政權地點:陳(張楚政權)

結果:秦二世調集大軍進行反擊。在秦軍強大攻勢下,起義軍缺乏後援最終失敗,吳廣陳勝相繼被部下殺死。

陳勝吳廣起義的.歷史意義:是中國曆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他們的革命首創精神,鼓舞了後世千百萬勞動人民起來反抗殘暴的統治。

★16、秦_的表現?

1、沉重的賦税

2、繁重的徭役和兵役

3、法律殘酷

4、秦二世的殘暴統治。

★17、秦始皇的貢獻?

1、完成了統一中國的事業。

2、實行了各項鞏固統一的措施

3、創立了郡縣制等後世沿用的制度。

西周的分封制知識點

含義:周王朝的社會等級制度,貴族等級分為天子、諸侯、卿大夫、士。

目的:為穩定周初的政治形勢,鞏固疆土。

方式:周王根據血緣關係遠近和功勞大小把宗親和功臣分封到各地。

特點:層層分封,等級森嚴。

諸侯權力:周天子授予諸侯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權力,允許建立諸侯國,有較大獨立性。

諸侯義務:需要向周王進納貢物,並服從周王調兵。

作用:①保證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穩定政局,擴大統治範圍。②維護了西周王朝嚴格的等級制度。

夏朝的興衰

1.建立:約公元前20xx年,禹建立夏朝,這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標誌着中國早期國家的產生。

2.“家天下”局面。家天下的局面是從啟開始的。

啟繼承父位,成為夏朝第二代國王,標誌着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標誌着“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

3.鞏固統治:建立了軍隊,制定刑法,設置監獄,制定夏曆。

4.都城遺址;二里頭遺址;

5.滅亡:桀統治殘暴,約公元前1600年被商湯所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