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工作總結

國小課堂教學總結

欄目: 工作總結 / 發佈於: / 人氣:3.24K

總結是在一段時間內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加以總結和概括的一種書面材料,它是增長才乾的一種好辦法,讓我們來為自己寫一份總結吧。總結怎麼寫才不會流於形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小課堂教學總結,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國小課堂教學總結

國小課堂教學總結1

——三展一探、互助訓練,成果顯現

在教育局和進修學校積極倡導和正確引領下 ,我縣國小課堂教學模式研究實驗工作已經歷時一個學期。為了在今年秋季繼續推進、推廣國小課堂教模式改革工作,總結經驗教訓,以勵再戰。

一:三個層面的培訓

(一)三月的玉都山鄉,春寒料峭,咋暖還寒。普教科白雲發科長、進修學校張尚君副校長帶領實驗項目組的五位教研員,並組織八所實驗學校的業務領導、教研員,實驗教師七十餘人去三家子中學分別觀摩聽課三節。然後召開現場培訓會議,全體聽課人員認真聽取了馬永波校長所做的三家子中學“三一探”課堂教學模式經驗介紹。

(二)進修學校課改實驗小組組織八所實驗學校教研員、實驗教師共計58人,在進修學校會議室進行理論培訓。與會人員認真聽取了張尚君副校長所做的 “三展一探一互助”國小課堂教學模式探究實驗 理論建構報告。白雲發科長做了重要指導講話,實驗項目小組的相關學科教研員細化了張校長的報告和白科長的指導講話,對參見會議的實驗學校教研員和教師進行了細緻的指導。實驗學校教研員、實驗教師做了詳細認真的記錄。

這兩次陪訓本着“先實踐、後理論”的研究思想,符合事物發展的本身規律,為實驗學校開展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實驗提供了理論支撐,奠定了操作實踐基礎。後來的實踐證明了這樣的培訓是十分正確和行之有效的。

(三)經過了四、五兩個月份,實驗學校一把校長親自抓,業務領導、教研員親臨第一線引領、督促實驗教師有序而緊張的開展課堂教學模式實驗、探索、研究。教育局組織八所實驗學校校長(另外中學三所實驗學校校長)、普教科、體藝科、進修學校領導以及相關部室主任赴河南漯河二會考察觀摩。在此基礎上,實驗小組配合教育局普教科再一次組織了八所實驗學校相關人員到三家子中學開展了課堂教學模式實驗實踐“回頭看”活動,全體人員分學科觀摩聽課三節。這次現場培訓觀摩,促使實驗小組、實驗學校的全體參與人員更加耳目一新,思路清晰,更加堅定了這項改革實驗成功的信念。因為這是 “實踐——理論——再實踐”循環往復以至無窮的矛盾論的過程。

二:兩個階段調研聽評課

(一)在課堂教學模式理論 培訓兩週之後,四月初到五月中旬,實驗小組先後深入石廟子國小等八所實驗學校進行調研聽課。所到學校,我們所看到的變化令所有調研人員倍感欣慰。教室佈局發生顯著變化,設備更新,為這項活動的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不難看出,校長高度重視,認真對待,快速落實。我們所聽到的課堂教學也是前所未有,師生角色轉換明確,學生成為教室、課堂教學的.主人,教師轉變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合作者和促進者。

在這一階段活動中,普教科王作平科長、 進修學校張尚君校長經常帶領我們深入課堂。特別是白雲發科長始終如一的帶領我們聽評課,其對實驗學校領導教師以及我們實驗小組成員工作指導,意義深遠。

(二)五月中旬到六月中旬,實驗小組教研員在廣泛徵求八所實驗學校意見基礎上,認真研究,初步確定了五個學科十五位教師的課堂教學相對而言具備觀摩研討的條件。實驗小組在認真聽取了普教白科長、進修張校長的意見之後,進行第二階段聽評課。我們對龍潭、哈達、蘇子溝、偏嶺等學校相關老師的課堂教學進行二三次反覆聽評指導。朱局長、範局長在緊張忙碌的工作中抽出寶貴時間親臨指導,為我們 和學校領導教師指明瞭方向、增強了信心。最後我們確定了龍潭國小姜曉燕等就為老師共計九節課為為本學期課堂教學模式觀摩研討課。

三:一次觀摩研討暨階段性總結活動

六月二十一日,教育局朱局長、普教科李科長、白科長親臨,八所實驗學校部分校長、業務副校長,全體教研員、實驗教師從玉都大地的四面八方踏着曦微的晨光雲集龍潭鎮中心國小。實驗小組在教育局、進修學校領導下,在這裏舉行岫巖縣國小課堂教學模式實驗研究觀摩活動。全體人員分學科、分三節次共計觀摩聽評語文、數學、外語、科學、品社等九節課堂教學實踐活動 。觀摩聽課結束之後,舉行了彙報、總結、研討會議。龍潭鎮中心校長王玉同志作了龍潭國小課堂教學模式探究實踐的經驗介紹,進修學校張尚君校長對我縣國小課堂教學模式實驗研究工作進行了階段性總結,普教科白科長作精要點評、總結、指導講話。三位領導的講話肯定了成績,指出了存在的問題,指明瞭下一階段工作開展的方向。對本學期國小課堂教學模式研究實驗工作總結概括為:成果顯現,大有發展。

在課堂教學模式 研究實驗工作開展過程當中,在朱局長積極倡導之下,實驗小組部分成員在普教科王科長、白科長的引領指導下,科研部李世博主任認真參與,我們在偏嶺國小、朝陽國小先後開展了國小生生活化作文觀摩研討活動。參加這項觀摩活動的有石廟子、蘇子溝等九個鄉鎮國小,經過認真研討,初步推出了“導、探、創、展”國小作文課堂教學模式。

歷時一個學期的我縣國小課堂教學模式實驗研究工作已經結束,新的階段工作即將擺在我們面前。回顧讓我們感到欣慰,展望又令我們任重道遠。十年始能磨一劍,梅花香自苦寒來。我們深知課堂教學改革不能一蹴而就,是一個“實踐——理論——再實踐”循環往復以至無窮的矛盾轉換過程。這就需要廣大同仁齊心協力,戮力同心。我們堅信,只要我們量力而行,身體力行,堅持前行,我們一定能行。不久的將來,我們一定能夠欣慰的看到:國小課堂教模式改革之花在玉都大地絢麗綻放。

國小課堂教學總結2

自20xx年12月9日市局在岐山召開關於“實施有效教學,構建高效課堂”推進會議以來,我們在全校師生中掀起了學習有效教學理念,改革課堂教學模式的新高潮,用不到半學期的時間迅速實現了由實驗向普及轉化的過程,目前,我校19個教學班均已採取了高效課堂理念指導下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全面紮實地落實了縣局會議精神,開創了天中教育教學的嶄新面貌,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適應教育改革的新形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現就我校開展高效課堂實驗的情況向各位領導專家做如下彙報:

一、領導重視,全校動員,從思想認識上打基礎

去年12月9號,參加完縣局關於構建高效課堂、實施有效教學工作會議後,我們在第一時間向全校老師傳達了會議精神,特別強調了市、縣兩級教育局領導對這項工作的高度重視,要求全體老師務必從思想上認識構建高效課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時也從我校工作的現狀出發,認真分析了我校教育教學成績與兄弟學校之間的差距以及原因,使大家認識到,我們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再不改變教法,我們將不會有出路,教改勢在必行。號召大家認清教育發展的形勢,積極投身於這次改革實踐當中,在改革中謀求學校的發展和自身的進步。

為了提高老師們的積極性,我們又於去年12月中旬分別召開了教研組、年級組會議,對我們以前開展的關於有效教學的研討成果進行了整理,把大部分老師都在思考的問題(如:老師講得吃力,學生學得吃力,而效果甚微的問題;學生學習被動、壓力學習壓力大的問題;課堂成了老師表演獨角戲的舞台的問題等等)擺到桌面上,作為進行實驗改革的突破口,帶着問題進行實驗,在實踐中解決問題,使我們明確了教改的方向,也讓一部分肯積極鑽研的同志有了動力。

趙宏倉校長在幾次會議上,向老師詳細介紹了他去山東杜郎口中學考察的見聞,帶領老師們學習了杜郎口中學的教學模式和策略,還通過視頻觀看了該校的課堂教學,讓老師們大開眼界,產生了新奇感,逐漸形成了一致的認識,為構建高效課堂實驗改革奠定了比較堅實的思想基礎。

二、先走出去,再拿進來,紮實邁出第一步

思想明確了,認識到位了,到底怎麼去做,誰心裏都沒有譜,學校班子經過反覆商討,最後形成了先取他山之石的辦法,先讓老師走出校門,看看別人怎麼做,取他人的方法後為已用,再結合我校校情進行取捨潤色,再形成特色的策略,用趙校長的話來説,就是先照貓畫虎,再上山打虎。

去年12月16號,我們組織了九年級七班、八年級五班、七年級六班三個班的19名任課老師,去鳳翔縣橫水一中進行了為期一天的觀摩活動,重點是看人家的教學活動是怎樣組織和設計的。這些老師在橫水一中各聽了兩節課,又與該校教師進行了面對面交流,詳細瞭解了“先學後導—問題評價”教學模式的流程,一些老師還特意索取了對方老師設計的“一案三單”,回校的當晚,我們就召開了備課組會,詳細研究了這些資料,使老師們對這種教學了更加清晰的認識。

隨即,我們就在以上三個班展開了嘗試性實驗,桌子圍成組,老師變導演,學生唱主角,講解變演示。

為了保證先做到形似,一週以後,我們又一次組織全校語文、數學、英語三科老師再赴橫水一中,帶着一週實驗中產生的新疑問,尋求解決的方法。

同時,我們也制定了與高效課堂相關的規章制度,包括《天度國中有效教學獎懲細則》、《天度國中備課要求及管理辦法》、《天度國中導闈單、訓練拓展單要求》、《有效教學集體備課制度》、《作業佈置要求》、《有效教學研討、交流制度》及《有效教學督查、評比制度》等等,實現用制度管理有效教學實施的進程,這些制度將在具體動作當中進一步健全完善。

一開始的確是照貓畫虎,基本照搬橫水一中的做法,一段時間下來,我們驚喜地發現,學生對於這種教學模式特別感興趣,參與討論,主動探究的熱情非常高漲,課堂一下子由原來死水一潭變得活躍起來,上學期期末考試中,九年級七班的總評名次由原來的墊底,躍升了兩個名次,其中數學成績進步最大,實驗的其它兩個班的成績也有不同程度的提升,這個驚喜更加堅定了我們深化教改的決心,邁出的第一步成功了。

三、摸索經驗,豐富內涵,穩步推動全面展開

我們知道,照貓畫虎的做法最終不會有結果,還必須讓這種新的教學模式與我校的教情學情相適應,讓外來經驗變成本土的。本學期開學後,我們多次組織教研組針對“先學後導—問題評價”模式進行了討論,形成了以下共識:

1、不能急於求成,我們看到的橫水一中的教改已進行了一年多時間,學生得到了精心的訓練,已經能夠適應這種流程,而我們剛剛開始,應該從頭去做,這需要一個過程。

2、老師設計的“三單”,由於資源缺少,科學性不夠,層進性也沒有突出出來,不妨先把“三單”變為“兩單”,即把“問題訓練單”和“拓展訓練單”合二為一,既減輕學生的負擔,也降低了老師備課的難度。

3、重點要訓練學生,通過誘導鼓勵,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先要敢於説話發言,再逐漸培養他們會説話會發言。

4、編排學習小組時要科學合理,避免一部分原來底子差的.學生被埋得更深,成了陪襯。

5、正確處理“問題生成單”的預習和用於訓練的家庭作業之間的關係,不能造成教改以後學生反而負擔加重,導致一些學生失去信心和興趣的局面。

我們又帶着問題進行了一系列的探討,圍繞有效教學中教案和的關係、“三單”和作業的關係、教師與學生的關係等,老師們通過學校下發的交流單,闡發了自己的見解,目前,這些討論還沒有結束,根據已經上交的研討材料看,老師們的真知灼見層出不窮,我們將對這些材料進行整理,進一步完善和修訂學校的教學管理制度。 另一方面,我們沒有忽視老師理論知識的學習,充分利用教研活動、備課組活動,甚至利用校例會前的時間,組織老師學習有效教學的相關材料,校領導先行一步,然後帶領老師學習,副校長孫懷科、教導主任劉萬良先後組織老師們就有效教學的理論進行了研究性學習,各教研組、備課組就“三單”的設計進行了探討。

在做好充分準備的基礎上,今年三月初,我們在全校範圍內普及推廣了新的教學模式,學校為各個教室裝上了小黑板,更新了教室內的標語,門口掛起了班級口號和班主任寄語,教室內掛起了有效教學中相關的職責和流程牌,營造了濃郁的教改氛圍。

今年3 月份10號,我們組織了第三批赴橫水一中學習的隊伍,由各年級各學科的備課組長組成,目的是爭取一學到位,不走彎路,老師們就如何設計學案、如何評價學生、如何訓練學生等具體問題與對方老師進行了比較深層次的探討,獲得了許多寶貴經驗,這些經驗也變成了我們的具體方法。

為了加強內部交流,我們要求老師們相互聽課評課,先後組織了兩輪研討課教學活動,學校領導親下課堂進行現場指導,召開教研組會,針對課堂中出現的問題和產生的疑惑,立即研究解決,然後再聽再評,在反覆中求進步。

我們每邁出一步,都凝結着全校老師的汗水和心血,都寄託着我們的期待。

四、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帶着問題不斷前行

目前,我校課改實驗已經開展了兩月時間,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遇到了許多阻礙,一是來自學生方面的問題,學生缺少有素訓練,課堂上的表現不盡人意,有些學生習慣了依賴老師講,自己聽的學習方式,不習慣這種新模式,討論不積極,發言不大膽,一些平時紀律性較差的學生,借小組討論的機會與同學説閒話,干擾他人,各學習小組選出的小組長、學科長還不太會組織本小組的學習和討論;二是來自一些家長的質疑,學生分組以後,有些家長直接質問老師:既然學生自己能學習,那還要老師幹什麼?三是部分老師對這種模式也不適應,做慣了一手拿教案、一手拿粉筆的高台説教式的工作,在這種新課堂環境下不太自然,總是擔心學生交流討論會有遺漏,對學生不放心,不信任,在課堂上總忍不住多講幾句,越俎代庖,搞得學生也不知道怎麼做,反而讓課堂效果不理想。

搞教改,沒有一帆風順的,遇到問題應該是好事,關鍵是怎樣對待出現的問題,由於學校領導班子和絕大多數老師對本次教改大力支持,信心百倍,所以,我們一方面對問題認真分析研討,尋求解決途徑,一方面靜下心來努力做好這項工作,用成績回答。

現在,我們已經着手對學生進行自學能力、意識、方法的指導和培養,各班主任在班級內建章立制,從培養小組長、學科長、記錄員入手,然後讓學生教學生,相互鼓勵,相互競爭,設立每天、每週優秀小組、優秀學生獎,鼓一陣掌聲、豎一次大拇指、加一朵小紅花、插一面小彩旗,這些小事中,有許多學生思維活起來了,膽子大起來了,聲音宏亮了,吐字清晰了,表達完整了,些許小小的變化,也會給我們無上的安慰,也增添了我們把教改進行下去的信心。 當然,時間短,起步晚,這些工作還有些滯後,不過,我們還在努力,變化還在發生,驚喜天天出現。我們將密切關注課堂出現的每一個新問題,在不斷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中,相信我們會走得更遠。

五、正視困難,加強交流,創建學校教改特色

隨着課改的進程,我們對高效課堂和有效教學的認識在不斷地加深,思考也在不斷延伸,產生的困惑也有不少:

1、在小組討論中,一些學習好,思維敏捷的學生總是搶盡風頭,整個小組的討論任務他們總是一人包攬,對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如何體現其自主性和能動性,協調學習小組成員之間的學習關係,我們還正在探討中。

2、我校曾是省級現代教育技術實驗校,有着比較優越的多媒體教學設施,但如何在高效課堂的環境下與之整合,也是我們在探討和思考問題之一。

3、我校一線教學人員緊張,而每天光為各班學生印製“三單”就需要兩名專門人員,人力上顯得吃緊。

4、老師們的工作任務都比較重,但課改又不能閉門造車,得走出去、請進來,每當一批老師外出學習,校內課務安排就非常吃緊,處理這個關係也是一件令人頭疼的事。

同時,我們也期待能讓老師們領略大家的教學風範,看看名師是怎樣組織有效教學的,也願意和兄弟學校的同行一起進行交流研討,相互促進,我們更想看到名校的原生態課堂而不是刻意做出來的示範課。 下水方知水深淺。我們既然已經下了水,就必須學會游泳,學會駕馭水。在高效課堂構建的改革中,我們要走的路,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下一階段,我們的打算是;

1、加強與外校、外地的溝通,相互取長補短,吸取成功經驗,避免繞圈子,走彎路。

2、深研校情,整合課改,總結出一套符合我校師生實際的高效課堂經驗和流程,逐步形成天度國中特色,提升教學品味和教學水平。

3、進一步在訓練學生的適應能力上下功夫,用最短的時間調適磨合。

4、不斷在探索中完善健全各項制度措施,努力向制度化、科學化、規範化靠攏。

高效課堂構建和有效教學的實施絕對不是一朝一夕即可見效的,我們願舉全校之力,持之以恆,齊心協力把這件事做好,做到底,做出成績,切實提高我校教育教學水平,

國小課堂教學總結3

e.遵循儘量使用英語的原則

f.注意使用委婉語 表現對學生的尊重

g.注意評價語的針對性

要做到馬教授的要求,需要提高自己:

a 提高認識

用英語組織教學,對於從事英語教學的教師來説主要解決的是一個認識問題。每一位英語教師要在思想上重視課堂用語的重要性。

b.虛心學習

首先指的是向書本學習。教學語言涉及到英語教學體系和專業知識分類的框架。不讀一些專業的書籍和刊物,不熟悉一些課堂用語詞彙,課堂上就會出現講“外行話”的現象。其次,要向他人學習,向那些課堂用語講得準確、流利的老師學習。可以有目的'地收看教育電視台播放的優秀課例,注意從教學效果的角度揣摩其課堂語言特點,從中吸取養分提高自己的課堂用語水平。

c.認真備課

每位教師在備課時要認真、仔細、規範、詳細地寫下課堂教學用語,並能熟記備課中出現的預設的課堂教學用語,以便在教學時能流暢、正確地表達。

d.慎重表達

當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語言時應考慮自己表達的語序、語法、用詞等是否正確,而決不應隨口、隨意地表達。

e.及時反思

對照備課筆記發現自己存在的問題,分析原因。對於依然存在的困惑,要進行學習和與同伴交流,以逐步提高自己教學語言的水平。

1、課堂教學語言是指教師在課堂上運用的一種簡短、簡化、規範的,在語音、詞法、句法、語篇層次上經過修改的語言。

教師會根據教學需要使用誇張的發音,或延長停頓、或放慢速度、或抑揚頓挫,或加重語氣等;較多地使用基本詞彙,較少地使用口語體;儘量使用短句,較少使用從句,大量使用現在時,句子結構完整規範。

教學語言不只是口語,它有時也會出現筆語形式。如:有時教師把較複雜的活動指令寫成板書或用 PPT 播放,並對其中的一些內容加以解釋,幫助學生理解活動程序和要求,也有比較好的效果。

2、英語課堂教學語言具備的特徵

a.規範性: 語音規範、語法規範和詞彙的規範。

b.簡潔性: 語言精練、清楚、無歧異。經常使用基本詞彙、短句、祈使句。

c.可接受性:教學語言要符合特定的教育、教學目標與要求,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心理需求。語速、語法、詞彙要根據學生認知水平而有所變化。

d.啟發性:教師根據教學要求和學生理解的情況,選擇適當、有效的方式,促進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引發他們的思考,幫助他們掌握所學內容。

e.激勵性:通過肯定、讚揚、欣賞、鼓勵等方式激發學生的信心。

f.生動性:生動形象,具有感染力。

3、如何合理、有效地使用教學語言

a.注意教學語言的準確性

b.注意連續指令語的邏輯性和完整性

c.注意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 循序漸進

d.主意教學語言的靈活性

國小課堂教學總結4

本學期初,為了全面貫徹執行明德項目辦關於“精進課堂”的文件精神,真正把課堂教改模式改革落到實處,提高教師學生綜合素質,提升我校教育科研水平,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決定在我校推行“精進課堂”教學模式,一年來,已經初見成效,現總結如下:

一、學科能力

我校依據課程計劃進行全面的課程規劃;按照適應國小綜合性教學的要求,讓孩子們瞭解多學科知識;教導處組織全體教師認真學習並掌握所教學科的課程標準,寫出學習心得體會;又專門從電教中心請來專業人員培訓全體教師,使他們具有適應現代教育教學要求的信息技術知識並具有製作電子教案多媒體課件的能力。

開學初每位教師制定出所代學科學科小組教學計劃、實施有效的教學計劃與學生輔導。制定完善的教師專業發展計劃;通過教研與競賽達到提升教學質量的目的。提出具體的教師專業成長績效。學校運用電子平台教材進行校本師資培訓;讓他們掌握並創造性地運用電子平台教材開展教學;教導處安排針對“明德國小教學精進項目”進行公開課、教學開放日等教研活動,使他們在學習中逐步成長。通過學生的學業成就,針對教學精進項目,進行師資學科能力評估;有對教師進行精進項目教學能力的監測及回饋。

二、人格陶冶

學校加強了德育活動教育,我校明確德育目標發展實效。始終堅持德育為首的思想,樹立以人為本的育人理念,關注並尊重學生的個性,明確德育工作目標,健全組織機構,豐富德育內容。

首先,我們逐漸提高對校園環境的認識,良好的校園文化有利於更好地規範學生的思想行為,有利於健全學生的人格,提升其道德水準。我們先後完善了校風、校紀、校規、校訓等,還規範了校園語言,使普通話成為校園語言。

其次,良好的校園文化能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念和健康的心理狀態。我們學校為了做到這一點,搞了大量的活動,例如:迎國慶朗讀比賽,推普周,學校運動會,清掃街道等環保活動,清明節掃墓,每週一國旗下講話,六一大聯歡,慶元旦,感恩教育講座等活動來豐富學校等文化生活,使學生的心靈一次次的接受洗禮。為了給孩子們創造一個良好學習環境氛圍,學校走廊文化上節選《三字經》《弟子規》。讓孩子們能隨時隨地感受中華經典文化的薰陶。

最後,為了豐富學生的課堂、課間以及課外活動,使孩子們走出教室,到活動中尋找、感受、體驗、獲取知識,我校在本學年成立了科技、音樂、書畫、棋藝等多種興趣小組為孩子們豐富了課外生活。

讓學生感悟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增加學生的課外閲讀量,宣導弘志明德、勤勞樸實的校風,承先啟後,繼往開來,不斷陶冶學生的情操,同時,以聖賢為友,與經典同行,讀經典一部,塑人格一生。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基礎,促進校園文化健康發展。學期開頭

結合我校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中華經典誦讀與西方經典誦讀實施方案,各班級根據學校制定的誦讀方案,制定各班的中華經典誦讀計劃、西方經典誦讀計劃。誦讀要求①讀音標準、停頓恰當、重音合理、整體理解、認真思考、有感情誦讀記憶。②古詩文的背誦要求達到“三到”,“四多”,即:心要到——專心致志,不可分心;眼要到——仔細看準,全神貫注;口要到——邊看邊讀,通順流暢。多讀、多背、多想、多記。③誦讀的數量隨年級的增加而增加。組織實施及督察,每天7:30——7:40分為經典誦讀時間,全校師生共同感悟、與經典同行,與聖賢為友。由教導主任主管,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組織實施,校長定期或不定期抽查。誦讀內容與達成度測評。每天誦讀內容由小主持人進行記錄,每月由班主任進行一次達成度測評。以各種形式彙報誦讀情況,要求每個學生寫出自己的經典誦讀體會。總結評比與考評機制。學校每學期期末組織一次經典誦讀比賽。以個人和班級為單位參加,誦讀比賽中的優秀班級,年終方可參與先進班集體的評比,教師組織實施誦讀情況納入年終考評。在慶祝“六。一”的活動中穿插經典誦讀的比賽。

做好誦讀檔案管理。學期結束,由班主任將各班誦讀計劃、記錄、總結、達成度測評記錄交教導處,按中華經典誦讀方案與西方經典誦讀方案整理歸檔。把經典誦讀納入常規管理,做到制度化,長期堅持,使其成為教育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和學校德育工作及《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學校長效機制。全校學生積極參加柳林縣學生“智能創意”競賽,如手工製作、作文、畫信、經典誦讀、泥塑、書法、英語風彩展示等。

總之,良好的校園文化有利於引導學生形成符合時代要求的`價值觀;有利於規範學生的思想行為,提升其道德水準;能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念和健康的心理素質;創造有利於學生成長的良好氛圍;能更好地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強化校園管理,逐步做到校園綠化公園化。良好的育人環境能淨化人的心靈,激發師生積極向上的工作和學習熱情,綠化、美化也是一種校園文化。我校認真抓校園綠化、美化工作。全體師生義務勞動,親手培植草坪,綠化美化校園,栽種花草,按期適時修剪、澆水、除草,使校園內空氣清新,花香四溢,綠樹成蔭。我們在管理工作中做到分班管理,責任到班、到人,定期評比,年終考核,少先隊“糾察執法”,定期表彰獎勵。通過努力,我校校園綠化公園化已初具規模,並在不斷地發展和完善之中。

對學生的勞動準備、勞動品質的培養,是為他未來的生活、幸福所進行的教育。學生經常勞動,可使手指靈活,又可對人腦機能加強鍛鍊,從而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讓其更加聰明。開展勞動服務活動既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實踐能力,又鍛鍊了實踐能力。教師以身作則,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孩子樹立榜樣。如把教室裏的清潔衞生做好,教學用具排列有序,打掃學生不易打掃的有一定危險的地方,創造一個舒適的學習環境,讓孩子在耳濡目染中深受教育。

經常向孩子講些熱愛勞動的故事、利用課本中的寓言童話,介紹勞動模範人物的文章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經常放手讓孩子做自己的事,培養自理生存能力,經常讓孩子進行些力所能及的勞動。養成

常勞動、愛勞動的習慣。盡力為孩子創造一些勞動機會和環境,讓孩子進行勞動。如學校的“衞生公益勞動”。各班的學生成立勞動小組。在進行勞動時,整個教室和衞生區的勞動內容被劃分為若干小組,如“擦窗”、“擦瓷磚”、“擦門”、“掃地”、“拖地”、“排課桌”、“撿紙”等,學生自願組成各個勞動小組。

每週各個小組的勞動內容將有所調整,互相交流。家長可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還可讓孩子在院子中、陽台上種點花卉,搞點小飼養等,由家長負責督促檢查,教師經常和家長交流國小生在學校、家庭的勞動表現,促使孩子良好勞動習慣的養成。

三、學校管理

近年來,學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學校的理念策略及方案,並不斷完善學校管理制度,並得到有效落實。積極提升學校領導的行政規劃能力。落實校園管理與改善工程之責任。通過校長聯誼會進行經驗分享與交流學校管理方面被評為優良學校校園佈局,且有師生娛樂、活動的場地和設施。

校園內外牆壁佈置有生活教育圖片、標語、各類展覽等。教學樓外牆面油漆無脱落,面磚無破損,水管排水順暢。教學樓水磨石地面無起沙,地磚無破損。教學樓內牆面油漆牆裙無污損脱落,天花板無漏水。教室門窗框牢固結實,門窗玻璃無破損。教室的燈具、電扇、電視等教學設施正常運作。牆體文化是我們校園文化建設的主線,從大門口牆上的宣傳欄到教學樓前的經典誦讀三字經、百家姓、弟子規、養成教育專欄,處處洋溢着傳統文化氣息。

開放的圖書室與圖書角,把更多的讀書機會留給師生。學生不需要履行任何借閲手續就能讀到各種各類喜歡的圖書,進行翻閲,在偶然中獲得意想不到的知識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和行為習慣。配備專職管理員,負責圖書採購、借閲等管理工作。並建立健全相關的各項制度,如:有圖書閲覽室管理制度,圖書管理規範。每學年都可以購置一些新圖書,有充實的圖書資源。學生的閲讀活動豐富多彩,富有成效。向學生開放圖書室,提高圖書的利用率。

國小課堂教學總結5

如何提高國小英語課堂教學效率,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學生有了興趣才能做課堂真正的主人,只有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才能使課堂活起來、動起來,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下接受知識,才能體現高效課堂。我在英語課堂中認識到,農村孩子學英語困難,主要是因為剛開始對英語很好奇,但由於課時量少,平時接觸的更少,僅憑几節英語課來學習並消化知識,時間長了對學的知識不能保證熟練的操練,因此學生消化不了就慢慢沒有了興趣。那如何構建英語高效課堂,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充分利用課前3分鐘,喚起學生注意

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讓我充分地感覺到,一節課開始的最初幾分鐘是學生注意力極不穩定的時候,多數學生的心理仍處於上節課或課間活動的興奮中。因此,為了讓學生儘快地進入到英語學習的氛圍中來,一般情況下,我都會提前幾分鐘進教室,和學生們一起“活動”起來。如:每天必有的值日生彙報制,要求值日生用英語作自我介紹、表達自己的喜好;簡單介紹家人、朋友或班級情況等等,鼓勵學生大膽地用所學英語進行實際的交際活動。同時,結合本課時要學習的新課內容組織學生唱唱英語歌曲,講講英文小故事,説説英語繞口令,表演英語情景劇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活動。這樣不僅將學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來,也為每個學生提供了參與運用英語的機會,既加強了他們的口語運用,也進行了聽力訓練,使學生整體聽説能力得以提高。

二、積極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

新課程標準要求樹立“以學定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理念,倡導實施“先學後教,精講精練”的課堂教學模式,堅持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為主要任務,這也是構建有效課堂、高效課堂的主要目標。自主學習是聽課前的'一種預備工作,其着眼點是為學生自己“更好地學”,為教師“更順利地引導”,為真正實現課堂的有效、高效打下基礎。

以往的教學中,我一直認為作為城鄉結合的學生,沒辦法進行課前的自主學習即預習,同時也認為國小英語很簡單,沒必要進行預習。但隨着對新課改思想和理念的進一步領會和理解,我覺得要實現高效課堂,促進教學發展,培養學生主體意識和能力,真正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作用,科學的預習必不可少的,同時通過預習也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時間和空間。教學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課堂效率的提高需要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而課前預習恰好可以充分調動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當然,教師佈置的預習問題要有很強的針對性,並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既不能太難也不能太簡單。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佈置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前,自己先要做精心的準備,要對新課內容有充分認識,預習題目要精心準備反覆斟酌,以求真正達到預習目的。自主學習使學生掃除了課堂學習的障礙;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在這個時候學生的各方面就會調整到最佳狀態。當一個人的思維狀態進入最佳時刻,大腦活躍起來,它就好像一台巨大的吸力器,會把知識源源不斷吸收進來,課堂效率就會大大提高。由此可見,課前預習在有效課堂、高效課堂地構建中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三、合理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英語教材中內容十分豐富,每個單元都有一首有節奏的歌謠或一首好聽的歌曲,學生都喜歡在音樂聲中讀、唱。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我會合理地運用錄音機、多媒體課件等多種現代化教學手段來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密度,豐富教學內容,增加學生練習的機會,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開拓學生的思路,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提高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使英語教學有聲有色、有情有景,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總之,要實施高效的英語課堂,

作為教學主導者的教師首先要不斷轉變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改變自己的教育教學方式,建立起一個民主、和諧、寬鬆的教育教學氛圍。同時要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促使學生主動、有效地參與教學活動。這既是新課改的需要,是素質教育的需要,也是師生共同發展的需要。我認為也只有這樣,我們的英語課堂才能走向和諧、高效!

國小課堂教學總結6

近年來,我校始終把加強未成年人學生的法制教育放在首位,以法治教育校本課程建設為切入點,以課堂教育為主渠道,堅持課堂教育與課外實踐活動相結合,法制教育與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相結合,着力培養學生的法治觀念、學法用法的意識和能力,不斷提高學生的法律素質。

一、加強對法治教育的組織領導

每次開學初,學校就把法制教育列入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立了法制工作領導小組,聘請了城北派出所警長唐積桐同志任法制副校長,並組建了“依法治校”領導小組。組長由學校校長擔任,組員由副校長、法制副校長、學校教導處主任組成,下設以年級組長、班主任組成的工作實施小組,承擔學校活動的具體落實工作。

二、將法治教育滲透到學科教學之中

我校根據各學科特色,努力將《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國旗法》和《國徽法》、《環境保護法》、《食品衞生法》、《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規中的有關基本法律常識與學科知識結合進來。讓學生們從課程學習中初步瞭解到:1。社會生活中的規則,法律是社會生活中人人都要遵守的具有強制性的規則。法律規定人們在日常生活和各種特定條件下能夠做什麼、必須做什麼或禁止做什麼。2。法律的作用,體會法律代表公平正義,維護秩序,保障自由,保護人身、財產等權力不受侵犯。3。自己依法享有的權利,任何人的權利不可隨意剝奪和侵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4。未成年人權利的基本內容,瞭解憲法規定的公民基本權利的內容,知道生命健康權、人身自1由權、姓名權、受監護權、隱私權、財產權、繼承權、受教育權等基本權利應當受到保護,增強權利意識。5。掌握初步的自我保護方法,知道權利受到侵犯時如何尋求法律保護,瞭解尋求法律保護的渠道。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法治教育第二課堂活動

根據課程內容,學生以公民的身份和角色積極參與校內外實踐活動,以激發公民意識的產生。學生走進社會、走進生活,才能切身體驗到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才能有公民意識的昇華。活動中,我校依託少先隊組織,結合國小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徵,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豐富多彩的學法活動。

1、利用牆報、宣傳欄、廣播站、校報等媒介加大法制宣傳力度,從思想上提醒學生關注自我法制意識。

2、根據我校編排的法律課程,開展“法在校園伴我行”實踐活動,在實踐中體會學法、用法、知法、守法的重要性。

3、利用班隊會,進行説“法”活動,討論生活中的道德規範。學校大隊部還向全體少先隊員發出了倡議:普法,從我開始!

4、藉助社會力量,如邀請和聘請法院、交警、社區工作人員作為我校的法制輔導員,為學生們進行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法制專題講座和報告,組織他們開展相關的主題隊會。

四、堅持學校與家庭、社會教育相結合

我校充分發揮與路南法院的'聯誼作用,由他們每月在我校開展一次法制講座。同時,還在我校開設法制信箱,向青少年學生傳播法律知識,解答學生的疑難困惑,提高青少年學生法律素質。法制信箱設立,使學校與學生之間架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樑,讓學生説出了心裏話。學校還加強了與家庭的聯繫,定期向學生家長印發《未成年人保護2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規宣傳資料;在家長學校中開設法制教育專題會,堅持每學期開展1—2次家庭教育知識講座,幫助家長提高法制教育水平。共同構建和完善“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法治教育新機制。

通過法治教育進課堂,我校法治教育實現了三大轉變:一是從教育對象上,把法治教育從單純預防違法犯罪教育向全體學生的素質教育轉變;二是從教育方式上,從過去的“零打碎敲”式教育向有長遠目標的系統教育轉變;三是從教學模式上,從簡單的知識灌輸型教育向知法、懂法、守法的全面互動型意識教育轉變,為培育具有較告法律素質的“四有”新人發揮着積極作用。

國小課堂教學總結7

隨着新課程的實施,課堂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具有不斷學習,不斷髮展的能力。我的“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這一課題正是順應了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目的就是讓每一位學生能夠“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學生學習不同的數學”,為每一位學生的終生學習打好基礎。

一、課題進展情況:

在教科所,實驗學校及教師的大力支持下,自20xx年起提出並進行了“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的實驗和探索。此課題被列為大興安嶺地區“十一五”教育科學研究規劃課題。20xx年3月9月,以調查性研究為主,重點查閲相關資料,制定實施方案。為切實有效地開展課題研究奠定基礎。20xx年9月開始,以行動研究為主,輔以問卷調查法,邊實踐邊研究,逐步形成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模式。從不同班級實際出發,課題組成員各自制訂每個階段的實施計劃,邊研究邊積累資料,做好階段小結,定時交流研討。教師在本課題研究中,通過學習大量的教育理論、課改經驗,促進了教育觀念和教學行為的改變。在課題實施中,改變了以往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觀念,建立了教育民主化思想指導下的以學習者為中心、學生探究學習和教師有效指導相結合的教學過程。傳統權威式的師生關係轉變成平等的、互相尊重、相互負責的交往方式。通過本課題的實施,教師親身感受學生隱藏着的巨大潛能,充分認識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可能性,因此把更多的教學活動留給學生,打開了一條“讓學生主動走向知識的通道”。在對待不同學生的方式與態度上,也向尊重學生差異、符合學生個人特點的方向轉變。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實現由原來的課堂“主人”變為一位“組織者”和“合作者”。

二、教師對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的認識:

國小數學研究性學習,主要指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用類似於科學研究的方式去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課堂上學生的探究性學習是在老師的指導下,班級集體的環境中進行的,它有別於個人在自學過程中自發的、個體的探究活動,而教師的主要角色則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用“類似於科學研究的方式”,即讓學生通過“進行觀察、比較、發現、提出問題,作出解決問題的猜想,嘗試解答並進行驗證”的規律去揭示知識規律,求得解決問題的方法。其實質是讓學生學習科學研究的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從而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研究達到以下目標:

1、培養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即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作出解決問題的設想,嘗試解答,檢驗結論,交流思想的能力。

2、學生通過親身參與探索的實踐活動,去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逐步形成一種在日常學習與生活中喜愛質疑、樂於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傾向。

3、發展學生獨立探究與合作的精神,學會通過同伴之間的積極的相互影響來提高學習的有效性,培養學習合作意識和人際交往能力。充分發揮學生數學學習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促進學生主體性的發展。

三、課題研究的實施情況與基本做法:

(一)改變呈現方式,倡導學生自主學習行為的變化來源於觀念的變革。

課題實施的第一步就是幫助數學老師更新教育觀念,讓教師積極主動地“介入”到課題的研究中,教師們在課題研究中自身也獲得了發展。課堂教學時,教師改變了以往的授課方式,“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成了他們授課的主要呈現方式。

經過半年多的課題研究,現在教師已經基本有了自己的授課方式,講授新課時,大多按照“學生進入問題情景學生獨立思考學生間的相互交流學生歸納學習收穫”的過程出現,同時採用圖片、對話、活動等多種形式,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機會,促使學生方式的多樣化。我們驚喜地發現,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探究、討論、交流等過程中,有了親身體驗,那麼,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有了很高的學習熱情,不但自己積極思考,還能與同伴合作,相互幫助。這樣的探究性學習方式已是滲透在本課題的研究中。我們沒有把課題研究流於形式,隨着課題研究的深入,教師所做的已經不是表面上的只注重形式,更主要的是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獲得對數學的理解,獲得數學的思想和數學學習的方法。為了解決某個問題,教師能站在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來讓學生重新審視在課堂上的“探究學習”,讓他們構建知識體系,為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服務,同時,在學生的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進步與發展。

(二)引導大膽猜想,讓學生進行知識建構。

從學生認識發生、發展的規律來看,傳統數學學習中,教師講授、學生練習的單一方式已不能適應學生髮展的需要了。通過這一課題的研究和實施,讓學生在觀察後進行大膽猜想,然後進行求證,這樣實現了數學的再創造,學生在猜測、求證過程中,經過一番爭論,探討,學生始終在“愉悦”的心情下學數學,數學的魅力照射到了每個孩子的心靈,完成數學知識的構建,並主動在知識的構建中獲得滿足感。

這一課題的研究,從以往數學學習重結果轉向了重過程,但是這樣無疑是增加了教師的備課時間,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他們有了具體的`課題研究的教學實施步驟:1、課前學生和教師做好充分準備,有些內容要佈置學生帶好工具;2、學生要有明確的探究目標;3教師對難點要早作準備,查好資料;4、讓學生觀察一種物體或一種現象,或者操作某些學具;5、學生們所觀察的物體或現象的過程中進行思考,與同伴進行交流和討論,以彌補他們的單純的觀察和操作活動中的不足;6、每個學生都用自己的方式記錄活動的過程;7、教師和學生共同歸納,對此次活動作出結論或評價。

(三)活動方式改變,由個體走向合作。

探究性學習的目的在於藉助直觀的活動來實現和反映內部的思維活動,是學生深度思維的表現。由於學生自身的發展存在差異,在活動過程中的表現也不同。同樣的要求,活動的能力不同,活動的質量也不同,活動的質量也是因人而異。《新課標》打破了傳統的單個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方式,明確要求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來進行合作學習。通過本課題與《新課標》的整合,教師們逐漸意識到課堂教學中活動運行的方式由個體走向合作具有以下優越性:

1、節省活動的材料;

2、節省活動的間;

3、可以發揮“小能人”的作用,幫助有困難的同學,共同學習;

4、學生能夠多項交流;

5、易於教師組織和管理;5易於對活動過程進行評價。由於活動方式的改變,幫助學生加強了學生與同伴合作交流,合理競爭,較為客觀地評價自己和別人,逐漸使學生形成數學特有的思想和方法,並且能夠通過數學問題的引發對其他問題的思考,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精神。

(四)規範研究制度,保證課題有效進行。

為了保證“國小數學研究性學習的教學實踐研究”這一課題的深入開展,我們綜合以往課題經驗的基礎,進一步規範了課題研究的制度。課題組建立、健全備課制度,分為個人備課與集體備課兩種形式;根據教師與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備課,認真寫好教案;課題組的實驗教師每月進行一次集體備課活動,實驗教師要對備課及其實施情況進行小結,不斷積累經驗,努力建立起本實驗課題的備課庫,提高實驗的層次。

我們為實驗教師搭台,組織實驗教師每學期開展一次專題教學觀摩活動,具體展示課題的實驗成果;組織參加實驗的學生每學期開展一次數學學習成果的展示,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推進實驗進程。

四、預測研究成果:

1、學生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積極體驗。

數學教學中應當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這一觀點早已被多數教師所接受。但在以往的教學中,強調過程的目的,僅僅是為了知其所以然,為了促進理解或掌握結論。而探究性學習對過程的關注,就不僅是為了更好地理解、掌握結論,還在於過程的本身。為此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學生通過自主參與類似於科學研究的學習活動,獲得親身體驗,逐步形成了善於質疑、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努力求知的積極態度,激發探索和創新的慾望。

2、培養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探究性學習是一種基於問題、任務驅動的學習,通常圍繞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展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培養也有利於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以及通過觀察、分析、實驗、嘗試、糾錯等方式解決問題的能力。本課題的研究,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養成的質疑問難、多角度思考問題等意識和思維策略也促進了他們在課堂中的主動學習、探究學習。

3、學會合作與交流。

合作的意識和能力是現代人應具備的基本素質。通過探究性學習課題的研究,使課堂成為一個創新性的學習社區,特別是當採用小組學習、小組討論的形式之後,就更為直接地提供了一個羣體互動的空間,使學生在其中學會相互配合、相互學習、相互啟發,學會了傾聽和表達,在這個過程中發揚了樂於合作的團隊精神,學會交流和分享探究的信息、創意和成果。

4、培養科學態度。

探究性學習使學生成為科學真理的探索者和追求者。學生儘管都樂於參與探究,但在探究實施過程中,必然會碰到各種問題和困難。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使學生學會從實際出發,通過積極嘗試探究,認真驗證,實事求是地得出結論。在這個過程中養成熱愛科學、尊重科學的態度,並且在這個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那不斷進取的精神,一絲不苟的態度,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都得到很好地鍛鍊和發展。5、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培養,學習成績得到提高。

在探究性學習活動中,由於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學生敢説敢問,敢於發表與眾不同的意見,思維能力得到培養,

五、課題實驗中的困惑。

1、自從課題成立以來,由於多種原因,課題研究進展有些滯後,實驗老師也有困惑,課題中強調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合作,所有這些教與學的方法,與傳統的接受學習比較,教師面臨着更為巨大的、艱辛的勞動,而且目前教學時間上與原來沒有變化,使教師覺得時間不夠用。

2、本課題的研究強調過程,強調情感態度、價值觀,這是注重學生可持續發展,具有長遠的目標,但也有可能造成短期內學生成績的下降,這樣,來自社會、家長的壓力,將對教師參與課題研究產生一些負面影響。

《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這一課題的研究,已經進入了研究階段,正在進行“國小數學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操作樣式的研究”,並對前一段時間的課題研究進行反思再實踐。在今後的課題研究中,我們課題組所有成員不管遇到什麼困難,將繼續搞好課題研究工作,使這一課題圓滿結題。

國小課堂教學總結8

時間過的真快,轉眼間,一學期的教學工作又接近了尾聲,現把學校所進行的高效課堂教學達標情況進行總結如下:

本學期,我校能認真執行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計劃,轉變思想,積極探索,改革教學,收到很好的效果。為了克服不足,總結經驗,打造真實,高效的課堂教學是我們每一位老師共同追求的目標,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學效率,使得學生能夠及時的掌握每一課時的教學內容,並通過實踐加以掌握,也是教師們不懈追求的目標之一,因此,在本學期的教學中,我校認真的學習了學校關於"高效課堂建設"的具體方案,在實際工作中,基本做到了:

一、目標的制定。這個環節,我校認為在本次活動中,把握都很到位,緊扣課標,而且語言精煉,簡潔明瞭地讓學生能快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

二、自學指導的設計。我們在高效課堂培訓的時候,就學習過如何制定自學指導。自學指導中要明確四個方面的內容:自學的內容、方法、時間、要求。也就是要知道學什麼,怎麼學,學多長時間,最後學到什麼程度。前三點,我基本上都能做到,而且能具體到是看一看,畫一畫,寫一寫。但是最後一點,關於學到什麼程度,對學的結果的要求提得不夠明確。要求就略顯寬鬆、模稜兩可,學生在看書之後、交流之前不清楚自己究竟學得怎麼樣。所以我們要明確提出怎麼檢查。

三、自學: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知識的難易程度、我們採用了課前或課上或二者結合的自學,並把課前預習作為一種自學的主要方式。圍繞本節課的重點和的`難點進行設計預習提綱或自學

提示,讓它成為學生自學的一條線索、一個枴杖。通過預習或自學,使得學生學會一半的東西。

四、先學:在學生"先學"的環節,我們做到了,給足時間和空間,給學生思維和體驗的過程,有過程就是很好的學習。一般不過早做裁判,做好軍師,靜觀其變,運籌帷幄。並不時的巡視在學生間發現各種"問題",尤其是關注"差生"。在先學階段,讓學生"板演",展示錯誤,課堂是允許犯錯誤的地方,知錯改錯,就是進步,抓住底部,整體抬高。先學環節不僅只包含看書,還包含檢測。看書的時候,老師要提前把要求講明白,看完書,我基本做到了,不要講,直接做題。出現錯誤後再去説明白。需要講解華考|zk168、強調的部分到題裏結合具體題目在學生糾錯的過程中進行説明,

五、後教環節,我們首先是學生先來糾正,即"兵教兵",所有的學生都不會,然後才是老師糾正。除此之外,啟發我儘量做到恰到好處,畫龍點睛,點在要害處、點在模糊處、點在容易出錯處、點在學生自己解決不了的地方。

六、做好自學檢測和討論更正:在教學中,我們有機的將自學檢測和討論更正結合起來,避免兩張皮、兩條線。從某種意義上説,自學

提示就是課堂教學的一條主線。在自學檢測環節,針對學生出現的各種各樣的情況、各種各樣的見解,錯誤的、偏差的、理解的不深刻的不全面的等等。及時的交流討論、更正糾錯,抓住我們倡導的精講的大好時機。儘量做到講在知識的重點處、難點處、易混淆處。

七、當堂訓練做到要由易到難,先熟練再拓展。做好練習:在學生真正理解、弄清、弄懂的前提下,根據學生消化和吸收的情況做好練習,給足練習的量.,在練習中課堂訓練做到有節奏,有效率,有變化,有反饋。課堂結束最終迴歸目標。

八、自己不但注重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更關心每個學生的成長,尤其對學習基礎差的學生,付出了更多的愛心和辛苦,對差生的輔導工作自己始終沒有放棄過,常為他們做耐心的輔導,幫助他們卸去思想上的包袱,幫助他們樹立自信,看到他們的點滴進步,自己感到是那麼欣慰。因此,在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中,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並圓滿的完成了學校部署的各項任務。

九、教育工作並不是單一的只抓教學的工作,它涉及到教育的方方面面,要使每一個孩子在各方面都能得到鍛鍊和發展,就必須重視教育的其它方面。學生不僅要會學習,更要學會怎樣做人,因此,在教學中,我更注重滲透思想品德素質的教育。德育是一門科學,教師工作一應努力向科學化邁進。

十、一個學期以來,雖然在上學期的基礎上有所提高,但不足之處也有許多,主要體現在由於身體原因,使得精力上明顯不足,雖然也一直配合治療,但效果不甚明顯,這也可能就是人們所説的"三份看病七份養,得病容易去病難吧"!無形之中也影響了教學的進一步提高。

以上是我校本學期的達標工作總結,在這個學期裏,有成績也有不足,爭取在下學期得到改正。

國小課堂教學總結9

葉聖陶先生曾經説過,教師“可否自始即不多講,而以提問與指點代替多講。”可見“問”是深入的階梯,是長進的橋樑,是觸發的引信,是覺悟的契機。生活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在國小音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善於發現美、挖掘美,並去體驗美,那麼作為引導方式之一的課堂提問就顯得至關重要。然而,透視時下的音樂課堂教學,教師低效、無效、負效提問的現象仍較為普遍。那麼,如何實現有效提問,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激發學生的音樂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引導學生在問中思考、在問中理解、在問中體會、在問中提升,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呢?在教學實踐中總結出有效提問應關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問有目的:定位準確,有的放矢

1、突顯問題定位的音樂性

音樂課程標準指出:“音樂課程要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音樂為本體。”教師在教學中不僅應重視知識傳授和技能培養,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會學。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一味地讀書而不思考,只能被書本牽着鼻子走,從而受到迷惑而不得其解——所謂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如果有老師循循善誘引導,讓學生明確學習方向和目標,就不會只是一味埋頭苦思而不對知識進行研究推敲。因此,音樂教學中,每一環節問題的設計必須以音樂為主線,老師提出的問題能幫助為學生從角度去感悟、到深入理解,並通過對問題的質疑與交流,使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自身,得到質的飛躍。

2、突顯問題的目標指向性

問題的.設計既是為組織學生進入學習過程而進行交流的話題,出中老師實現教學目標的過程。問題的設計應找準切入點,圍繞教學目標而展開,幫助學生從音樂的角度感悟、理解作品,並通過問題的質疑與交流,使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得以深入。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必須清楚知道學生要掌握哪些音樂技能。

二、問有節奏:把握時機,適時適度

1、選擇恰當時機,問在關鍵處

當學生處於跳一跳就能夠得着之時,需要評價反饋時,教師的及時提問和適時點撥,能有效促使學生積極地投入到音樂探索活動中去。教師的提問要抓住學生的疑惑對症下藥,釋疑解惑,促使學生從音樂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以達到引導學生思考、探究與互動交流,理解樂曲表達的表現手法和情感特徵。

2、提問要適量、適度

通過提問來調控課堂教學的節奏很重要。提問的內容要適宜,廣度和難度要處於合理區間,不能過於複雜,否則很容易造成學生的畏難情緒,不利於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

三、問要有梯度:關注差異,分層提問

所謂梯度,是指設問時應該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層層遞進,步步深入。從而引導學生的思維跟着爬坡。在音樂教學中,具體應該關注學生的兩個梯度差異,從而提高提問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1、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

2、關注學生的認知特點

總之,提問是教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問題是起點,問題是主線,問題是線索,提問也是過程與方法。教學中應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選擇教學方法,安排教學活動時,要善於選好立足點,找準切入點,把握支撐點,運用多種方法精心提問,如通過聽、唱、探、悟等多種途徑啟發學生思考。使學生的學習漸入佳境,讓音樂課堂的“問”更精彩。

國小課堂教學總結10

5月21日至22日,xx省第八屆國小語文青年教師課堂教學評比活動在桐鄉市會展中心舉行。參賽教師是11個市的教壇驕子,代表了我省青年教師的最高教學水平。最後,省小語會會長沈大安老師給大會做了總評及專題講座《語文教學走向生本》。

講座內容記錄如下:

一、本次活動的特點:

1、教材集中在中高年級,課型有精讀和略讀,首次出現了綜合性學習。

2、參賽教師理念正確,個人素質好,參賽課經過精心打磨,反覆實踐,各地教學水平更加接近,差距進一步縮小。

3、文本解讀比較深入,普遍關注語言,有比較明確的知識和能力點,安排書面作業,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4、真實、樸實、紮實、厚實正在成為我省國小語文課堂教學的主流風格。

(一)xx:《懷念母親》。

教材處理詳略分明,以懷念生身母親的情感體驗為基礎,體會作者對祖國母親的深厚情感,使學生的認識漸次推進。抓住課文中日記“觸景生情”的特點,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地閲讀,練習寫作,知識和能力訓練點清晰。

(二)xx:《普羅米修斯》。

從理清人物關係入手,落實“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年段目標,同時理解和積累詞語。通過畫面再現和迴環朗讀,感受普羅米修斯造福人類的博大愛心和堅忍精神。

(三)xx:《臨死前的嚴監生》。

目標指向體會人物描寫的方法,引導學生經歷“見文——見形——見心”幾個階段,品味名著的精妙。根據文學作品特點,注重再現形象,讓學生對“一個名字”“一個場景”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xx:《遨遊漢字王國》。

在一系列好玩的遊戲中初步感受漢字的魅力,鼓勵學生積極探究,大膽想象,激發了探索漢字奧祕的興趣。學生研究意向的選擇和交流具有很大空間,體現了綜合性學習的自主性。

(五)xx:《臨死前的嚴監生》。

呈現學習的真實狀態,尊重學生的閲讀起點,從字詞疏通開始,在細讀人物的動作變化中逐步感悟人物特點。課末引導學生重新思考,自己修正初始觀點,課堂教學增量明顯。

(六)xx:《巨人的花園》。

體現童話特點,把課外閲讀的方法輻射到精讀課文的教學中,幫助學生學習和運用閲讀策略:藉助“概念圈”認識花園和巨人的發展變化,利用幾何圖形講述課文主要內容,給精讀課文的教學中引入了新的元素。

(七)xx:《古詩兩首》。

引導學生從詩句中讀出畫面,讀出畫面後的情感,根據兒童認知特點進行“借景抒情”的啟蒙教育。兩首古詩的比較閲讀,在疏通字詞中滲透着學習方法和文化因素。

(八)xx:《七律·長征》。

基於學生學習起點,關注學生學習難點,從正音和理解詞語開始,恰當運用多媒體手段,縮短詩歌與學生知識經驗之間的距離。在反覆誦讀中體會詩歌的章法,感受偉人的胸懷。

(九)xx:《魚游到了紙上》。

從標點入手,通過詞語理解、形象再現、前後對比、整體把握,引導學生細讀一個語段,感受青年的畫技高超。通過想象寫話,遷移運用課文寫人的方法。

(十)xx:《刷子李》。

為略讀課文設計別出心裁又富有張力的學習活動,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和創意把握課文內容,感受人物特點。課文閲讀抓大放小,在拓展閲讀中進一步感受小説的寫作特色。

(十一)xx:《兩個鐵球同時落地》。

針對學生和課文背景距離遙遠的實際,引領學生品味詞句,反覆朗讀,逐步走進伽利略面臨的責難境地,通過練筆感受他不迷信權威、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

(十二)xx:《大瀑布的葬禮》。

以三個畫面概括課文主要內容,通過品味詞句、感情朗讀、前後對比,體驗忽視環境保護的沉痛教訓。在多角度的寫話中表達自己的感受,實現認識和語言的同步發展。

二、語文教學走向生本。

現代教學論認為構成教學活動有四個要素:教師、學生、教材(教學內容)、教學環境。我國的教學歷來重視知識的傳承,容易成為以教材為本;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容易成為以教師為本。目前國小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過於強勢,學生的.學習處於被動地位,是一個突出的現象。

發展是硬道理。教育的硬道理就是為了學生的發展。教學過程不是教師的灌輸過程,而是學習者的自我建構過程。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教師的任務是幫助學生利用學習環境,自主建構,學好學習內容。課堂不是教師自我表現的舞台,不應以教師的教學思路和自己的設計為本。我們要站在學生的立場上,更多地考慮學生是怎麼學的。語文教學要走向以學生為本。

(一)文本解讀走向生本。

教師解讀文本最好經歷“普通讀者——教師——學生”的角色轉變過程,其中必不可少的一步是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如果讓孩子們來讀這個文本,哪些地方是他們自己可以讀懂的?估計他們會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他們會誤讀嗎?……

教師對文本的解讀需要深入和獨到,但我們不能忘記我們面對的是6—12歲的兒童,他們有自己認識世界的方式。我們不能把成人的認識強加給孩子,或牽引着他們向前。國小語文是打基礎,不提倡“深度語文”。

學生對文本的解讀不會跟老師心中的答案完全一致,可能會有多種情況。根據對學生學習水平的估計預設不同答案和對策,並準備在課堂中按學生的實際狀況調整教學策略。

(二)內容選擇走向生本。

語文課的教材不等於教學內容,教師需要對教材作二度開發。我們要根據課程標準規定的年段目標,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教什麼、不教什麼,教到什麼程度。

兒童就該有一片童心,就該保持着童真童趣。過早地讓他們知道“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之類的道理並不一定是好事。國小語文教學貴在符合兒童的年齡心理特點,能夠化難為易,深入淺出。

國小語文教學的定位應該在哪裏?

語言 + 文字=語文。

(三)教學過程走向生本。

教學應當遵循兒童的認識規律,由淺入深,充分展開,從錯誤走向正確,從朦朧走向清晰,讓學生親歷學習過程。

針對學生真實的學習狀況教學。學習這個文本,學生的原有基礎是什麼,哪些是學生已經知道的,不需要我們再講、再問。學習這個文本,學生的需求是什麼,有什麼困難,哪些地方容易發生錯誤,哪些地方容易忽略,我們怎樣幫助他們。

隨時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教師在課堂上,應該關注學生的學習進展,並且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隨時調整自己的教案。一個階段的目標已經基本達成,見好就收;學生還有不明白的地方,需要改變策略,努力達成目標,這就是一個好教師應有的“課感”。

把課堂的舞台讓給學生,讓課堂成為學生髮展的廣闊天地。學生學習的潛力是很大的。教師“示弱”,是為了讓學生“逞強”,“該裝傻時就裝傻”。

建議採取的措施:

1、初讀課文後讓學生談感受,已經知道的就無需再糾纏。千萬不要把學生當“零起點”。

2、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把質疑貫穿教學始終。讓學生提出“真問題”。

3、十分重視學生的錯誤,把錯誤看作重要的教學資源,引導學生從錯誤走向正確。

4、根據學生實際設計作業。儘量設計分層作業。

4、提倡“先試後導”、“先學後教”,把教學過程設計成學生自己嘗試、探究、總結、運用的過程。

課堂上既要有時間讓學生交流分享,更要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細細地讀書,靜靜地思考。要減少低效的感悟和討論。

(四)反饋評價走向生本。

教師要尊重兒童,平等地看待他們,努力去理解他們,用寬容的態度對待他們。反饋評價要實事求是,堅持熱情鼓勵,耐心輔導。

新課程下的閲讀教學提倡感悟,但不是要求學生去感悟老師自己感悟到的東西,而是老師在學生能夠感悟到的基礎上適當點撥和提高。老師要善於“順勢而導”,而不能“拔苗助長”。

國小語文教師的教學語言包括評價語言,先求正確、規範,通俗明白,讓國小生聽得懂。在此基礎上,再求生動形象,有文采,有文化內涵。

國小課堂教學總結11

5月7日,xx市教研室、xx市教研室在xx鎮二中舉辦了“20xx年xx市國小英語課堂教學觀摩活動。”xx市教研室國小英語教研員常香梅老師主持。xx鎮中心學校的張小茹和郭安邦兩位老師分別上了一節觀摩課。

這兩位老師從任務的設計到活動的實施,從教師的引導到學生的參與,無不體現出教師的精心準備,與會老師給出很好的評價。尤其是xx市高新區xx國小的劉老師為我們提供了一節別開生面的國小英語示範課。劉老師生動的語言,活潑可愛的動作,有趣的情景深深地吸引着學生,感染着學生。

一整節課學生學習得非常快樂。學生在快樂的課堂中,在生活化的情景中,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掌握了目標語言,培養了學習習慣,學會了閲讀方法,教學效果非常好。xx國小的陳老師作了畫龍點睛的.點評。xx市教研室盛老師為我們作了關於國小英語課堂教學方法的重要講座。

盛老師要求教師要遵循孩子的成長規律,明確各階段的教學目標。在培養學生聽、説、讀、寫能力方面,盛老師教給我們許多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聽了盛老師的講座,老師們收穫非常大。老師們對國小英語課堂教學方法有了更深的理解,對國小英語教學有了更多的熱愛,也有了更大的信心,這個活動的確使老師們受益匪淺。

國小課堂教學總結12

為發揮農村中國小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的使用效益,做好“國小英語空中課堂”教學應用工作,讓全區農村國小把英語課程開齊、課時開足,使國小英語教師能恰當、準確地運用“國小英語空中課堂”的資源上好英語課,根據省、市文件精神,我們於XX年8月28日至8月30日,在牌樓中學對全區“模式一”和“模式二”項目學校的43名具有一定計算機水平和教學實踐的國小英語教師進行了為期3天的培訓。

在“國小英語空中課堂”教學應用培訓中,我們堅持正面培訓的原則。把政治思想、師德和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擺在首位,並貫穿培訓的全過程。我們的具體做法是:成立一個組織,加強兩個投入,保證三個到位,抓好五個結合,堅持四條原則,強化四項措施。

一、成立一個組織

我區成立了“國小英語空中課堂”教學應用教師培訓領導小組,分管基教的副局長任組長,基教科、教研室、電教裝備站等科室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工作專班。負責培訓方案設計、監管培訓過程、搞好技術服務、制定考試辦法。並以“三落實(落實計劃、落實任務、落實檢查)”督導工作。

二、加強兩個投入

(一)人員的投入。按省、市有關要求,積極選派了六名骨幹教師參加全省的統一培訓,電教、英語教研員帶隊並全程參與。在領導精心組織的前提下,從參加省裏培訓的英語骨幹教師中,精選了三名計算機和英語基礎好的教師,作為本次培訓的輔導教師,區教研室的英語教研員擔任主講,保證了“國小英語空中課堂”教學應用培訓的師資力量。

(二)財力、物力的投入。在區教育局黨委的重視下,教育局各職能部門積極支持、協作,相關學校積極配合,從經費、機房、場地、設備、教材等多方面保障了培訓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保證三個到位

(一)學員到位。全區“模式一”和“模式二”的項目學校每校至少有一名英語教師參加培訓,38個項目學校,參加培訓的教師達43人。

(二)時間到位。共3天的培訓,每天保證了7個小時的學習時間,順利完成了培訓內容和學時目標任務的完成。

(三)組織到位。為保證培訓效果,我們成立了培訓臨時班委會,對“國小英語空中課堂”教學應用培訓學習,提出了進行結業考試的要求,為學員創設了一個緊張、和諧的學習氛圍。

四、抓好五個結合

(一)“國小英語空中課堂”教學應用培訓與理論學習相結合。要求參訓教師訓前閲讀相關材料,明白“空中英語課堂”主講教師與執教教師的角色定位與作用發揮。教育局分管基礎教育的副局長親自到培訓點作動員,以增強學員參訓的責任心。

(二)“國小英語空中課堂”教學應用培訓與實踐操作相結合。保證了每一個參訓學員有一台計算機實踐,都能親手操作計算機,打開網頁,搜索頻道,下載保存,瀏覽資源。

(三)“國小英語空中課堂”教學應用培訓與課堂教學相結合。讓有一定計算機和英語基礎的教師為學員講解“國小英語空中課堂”教學、應用、管理等實踐知識;讓教師掌握課堂簡介及國小英語常用語40句、“國小英語空中課堂”課件操作,達到人人會熟練使用簡單的英語課堂用語組織教學的程度,同時還組織開展了參訓教師撰寫教案、親自上台執教的實踐活動。

(四)“國小英語空中課堂”教學應用培訓與教研活動相結合。根據學員的學習效果,我們成立了“國小英語空中課堂”教學應用研究小組,培訓期間互幫互學,組織了“國小英語空中課堂”《教學觀摩》、教學案例分析,學習心得交流等,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了集體備課,相互交流,請英語教研員及其他輔導教師作指導。要求回校後定期和不定期的開展活動,把校際和教師間的交流作為一種“國小英語空中課堂”教學實用培訓模式。

(五)“國小英語空中課堂”教學應用培訓與實用技巧相結合。我們請基教科、電教裝備站的同志為參訓學員介紹計算機操作實用操作技巧,實訓實戰,極大地提高了培訓的實效性。

五、堅持四條原則

在整個培訓過程中,針對學員的`理論水平和實踐水平程度不一的實際,要求教師在輔導和學員在學習過程中遵循“創造性、實踐性、開放性、針對性”這四條原則,確保達到培訓方案的預期效果。

六、強化四條措施

“統一認識、加強領導,加強農村中國小英語教師隊伍建設,實施世紀英語園丁工程,提高英語教師運用遠程教育資源的能力。”是我們在實施農村中國小現代遠程教育工程項目,運用現代遠程教育資源,開好農村國小英語課的四條基本措施。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還將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研究活動,如觀摩活動、調研活動、聽評活動和案例、論文競賽活動,以練促教,以賽促用,提高教師素質,保證運用質量,讓大批教師迅速成長起來,為我區教育教學改革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

通過培訓,從學員的學習小結和考試情況得知,參訓教師不僅掌握了計算機、衞星寬帶網、瀏覽遠程教育資源等基本知識、技能和應用,而且瞭解了相關的法律知識,樹立了網絡安全意識和知識產權觀念,我們欣喜地看到:一批應用現代遠程教育技術的合格國小英語教師已走上了教學崗位。

正是因為“國小英語空中課堂”教學應用培訓紮實有效,有了師資,全區所有農村國小三年級以上在XX年秋季得以全部開設英語課。地處庫區、山區的漳河鎮清靜庵逸夫國小校長深有感觸的説:“國小英語空中課堂”教學應用培訓,利用遠程教育資源,彌補了學校部分專業教師的短缺,彌補了英語學科課程方面專業教師之不足,彌補教師示範和專業素質之不足。”XX年10月下旬,荊門日報、荊門電視台、荊門教育信息網的記者深入到我區馬河鎮四所國小採訪,短短兩個月不到的時間,學生們英語口語流暢、發音準確,所見所聞讓記者感到驚訝,《荊門日報》以《“空中課堂”教農村娃説英語》、荊門電視台在《直播荊門》欄目中以《山裏孩子的“空中英語課堂”》、荊門教育信息網以圖片和文字的形式報道了我區農村國小英語“空中課堂”運用情況。“方言英語”、“啞巴英語”、“漢字英語”、“乏味英語”已逐漸被“國小英語空中課堂”所替代,代之以優質的英語教學資源,代之以字正腔圓的純正英語,代之以生動活潑的動畫、圖片、歌曲,學生學得興趣盎然。

“國小英語空中課堂”拓展了教育的時空,提高了教育資源的傳播速度和教育功能。“大山擋不住信息,網絡連接着未來,遠程教育不再遙遠,距離不再是障礙”,它給教育帶來的是精彩、實現的是公平、縮小的是差距、創建的是和諧。

XX年十二月

國小課堂教學總結13

我校《國小思品創新型課堂教學模式構建》課題於20xx年秋批准立項,是《國小區域性創新教育》的一個子課題。本課題歷經五年的研究,已經完成了研究預設的目標任務,進入課題結題階段。現將有關課題研究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根據我們的理論假設與依據,本課題研究的目標就在於通過思品教學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品質的人才,並構建國小思品創新型課堂教學模式。創新並不神祕,人人都有創新的潛能。心理學家皮亞傑指出:“教育的首要目標在於培養有能力創新的人,而不是重複前人所做的事。”健全的人格是創新能力形成的保證,人的個性、獨立性、毅力等非智力因素,對創新活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響。具體來説就是根據國小思品教學的特點,構建國小思品創新型課堂教學模式,並通過這種模式的教學,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品質。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陶行知的創新教育思想

創新是一個民族不斷進步的靈魂。陶行知在《民族的兒童節》一書中強調,要實現兒童的“六大解放”,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兒童。只有充分地解放兒童,衝破一切傳統束縛,讓他們大膽去想,大膽去講,大膽去幹,才能激發他們的靈感,發展他們的創造力。

2.“三論”即控制論、信息論、系統論

三.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

專家們認為:要以創新的教育思想指導課堂教學模式構建,教學要有基本模式,模式規範教學。我們課題組研究的基本內容就是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根據不同課型構建一種基本課堂教學模式,並用模式指導教學,避免品德課執教過程雜亂不實,突破思品教學的三背離,提高思品課教學實效。

四.課題研究過程與方法概述

(一)模式孕育階段

20xx年秋,我們實驗教師在縣總課題組的指導下學習創新教育理論,根據思品教學特點和教學現狀制定並進行問卷調查,研究現行教材並制定了方案,孕育出了明理課、動情課、導行課三種課型的基本課堂教學模式。

1.明理課以“理”為主線的模式。

紮實的知識是創新能力形成的基石,創新能力決不是憑空產生的,不能忽視科學知識的學習。思品課中的“理”是道德觀念、道德認識。明理課是側重於提高學生道德認識、塑造學生心靈的課型。理就是在課堂教學中圍繞一課的思想觀點,引導學生自學、討論、分析、歸納、悟出道理,形成道德認識的過程。在國小思品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道德認識是一個主要任務,因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要精心設計教程,運用多種教法,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悟出道理。明理課分為“感知深化運用”三個階段。感知,是讓學生初曉觀點;深化,是在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上下功夫;運用,是用本節課所學的道理去分析、解答具體事例或聯繫實際解決某一問題。

2.動情課以“情”為主線的模式

創新意識包括強烈的創造激情、探索欲、求知慾、好奇心、進取心和自信心等心理品質,也包括遠大的理想、不畏艱險的勇氣、鍥而不捨的意志品質等非智力因素。動情課是側重於激發學生情感的課型。動情課以激情為主,寓理於情,情理交融,以情激行。在國小思品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採用多種教學手段,調節和撥動學生的情感。動情課分為“引情達理激行”三個階段。引情,運用新穎的形式引發情感;達理,通情達理,運用生動的事例及教學手段感染和打動學生心靈,產生情感共鳴,再入情入理,從而從情中悟理;激行,激發行為動機。

3.導行課以“行”為主線的模式

在亞里斯多德看來,道德教育有三個要素自然(天性)、習慣和理智,其中習慣最為重要。導行課是以指導良好行為養成為主的課型。導行課分為“曉理導行實踐”三個階段。曉理通過課文內容明白道理;導行,教師向學生提出行為方式和要求;實踐,行為練習。

這三種創新型課堂教學模式相互滲透,形成一體。同時,明理、動情、導行是思品課教學的三大要素,這三大要素在各節課中既相互聯繫,又各自獨立存在。

(二)實驗探索模式階段1.研讀教材,劃分課型

每學期開學初拿到教本後,各實驗教師研讀教材內容,初步確立相應的課型:明理課、動情課、導行課,並根據孕育構建的基本模式備課。

2.課堂教學,踐行模式

課堂教學中,各實驗教師根據課型選擇恰當的模式執教,老師門在教學中大膽實踐,不斷創新,又總結出了具體、可行性很強的活動教學模式,如:

討論式模式:出示討論題目定向學習教材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辯論式模式:學習新教材出示辯論題目分組作準備兩組展開辯論辯後師生小結。

質疑式模式:學生質疑帶疑學教材嘗試討論全班交流解疑存疑。

茶館式模式:課前預習教材七嘴八舌談見解教師適當作點評。

小組式模式:自我嘗試學習小組交流思想小組代表發言

評出優秀小組。

實踐式模式:教師公佈實踐要求各人(分組)進行實踐彙報實踐情況得出實踐結論。

主題式模式:課前明確主題各自收集材料充分表達想法師生共議主題。

主持會模式:生充當節目主持人,師退二線導演。3.教學評價,指導教學

在學習創新理論,進行大量聽課評課後,我們課題組制定了“國小思品課創新課堂教學評價表”,不僅規範了教師的教學行為,也促使了我們課堂教學水平不斷提高。

(三)突破模式,開放課堂

教學要突破模式,不搞模式化,模式應是變中有常,常中有變。國小思品創新型課堂教學模式努力實現“六大開放”:開放教學目標、開放教學內容、開放教學過程、開放思維空間、開放教學課型、開放教學評價。我校思品課題組把握開放式課堂教學的輻射性、主體性、創新性、時代性特點,在開放教學內容、開放教學過程、開放思維空間、開放教學評價方面做了一定的探討:開放教學內容指在教學中,聯繫實際,刪出過時內容,增添鮮活的時代內容來充實學生的`信息量,更好的達到教學目的。開放教學過程指的是課堂向課前開放、向課後開放、向家庭開放、向社會開放、向其他課程開放。比如我課題組與語文組聯合開展“我心中的土家名人”採風活動,利用長假開展的“可愛的家鄉人”攝影比賽活動等。開放思維空間指的是打破思維定勢,打破權威觀念,激勵學生敢想、敢説、敢做、敢辯。設置語言情景,訓練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主動性;活用教材,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討論、辨析訓練學生思維的深刻性。開放教學評價從這些方面考慮:會不會收集整理信息、會不會合作討論、敢不敢當眾發表自己的見解、能不能用所學道德觀點指導平時的言行等,各實驗教師平時教學時作好記載,並聯系測試成績對學生作出公正準確的評價。

五.課題研究的收穫

1.課題研究的開展改變了過去思品課堂語言和行為的背離、社會實際與課堂條文的背離、所學道德觀點與學生實際行動背離的被動局面,老師的束縛解除了,學生的負擔減輕了,新型的思品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充滿人性的光輝,老師愛教,學生樂學。

2.開展豐富的學科活動,為促進學生德性發展搭建了平台。聯繫學生實際和教材內容開展的活動,如〈〈歌頌祖國偉大成就〉〉板報比賽、〈〈環保衞士在行動〉〉的廣告語展示、〈〈可愛的家鄉人〉〉攝影比賽活動等等,使孩子們在和大量的信息交流中,在和社會的親密接觸中,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心靈淨化了,德性發展了。

3.開展了課題研究,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了發展。課堂上,學生的思維活躍了,踐性品德的行為方式增多了,表演、辯論、演講等能力也得到了長足發展。

4.課題研究的開展極大地促進了老師的專業成長。課題研究的開展,促進了教師團隊精神的形成,觀念的更新,教學、科研能力的發展,使各位實驗教師迅速成長,實驗教師陳支益的品德課堂教學曾參加送課下鄉活動,她參加全縣優質課堂賽獲一等獎,實驗教師的一批論文如:〈〈引進時代鮮活信息,構建開放的思品課堂〉〉《讓學生在思品課堂經歷探究過程》等在國家、省、市、縣各級報刊雜誌發表或獲獎,課題組的經驗曾在宜昌市品德教學研討會上作公開交流,教師們的教科研成果達二十項以上。

國小課堂教學總結14

20xx年11月7日至9日,我有幸參加了在南京金陵中學河西分校舉辦的“《七彩語文》杯”全國蘇教版國小數學教材第五屆優秀課評比暨課堂教學觀摩會。來自全國各省的31名選手參加本次大賽的現場比賽,另有7位數學特級教師進行了教學展示,他們課堂教學特色鮮明,充滿了魔力與朝氣,詮釋了新課改的真實含義。

在聽課的過程中,我深刻的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自己和他們的差距。接下來,我就本次活動談談在聽課過程中感受最深的幾點;

一、語言幽默、平和充滿愛

每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都比較幽默,同學們陣陣傳來歡快的笑聲。課堂氣氛非常好,每位學生都積極主動的回答問題。例如江蘇省南京市北京東路國小的張齊華校長的《用方向和距離確定位置》,張校長乾脆利落的説話風格,揮灑自如的幽默語言,讓在場的每一位聽課老師和學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的語調比較平和,親近的聲音時刻的鼓勵和牽引着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他們用謙遜的目光和動聽的音符替代了我們的`焦躁和嘮叨。

二、多媒體使用、形象生動

每位教師的多媒體使用都非常熟練,講到哪,點到哪。而且課件做的比較新,比較生動。不少教師好製作了flash,更加生動形象的展示了本節課的重難點,使學生很輕鬆的去突破重難點,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還有的教師採用了現代電子設備完成教學,如江蘇省南京市遊府西街國小的武捷老師上的《複式條形統計圖的認識和應用》,讓每位學生用ipad自己動手操作、實驗、親身體驗本節課的重難點。讓他們在輕鬆的學習氛圍中學習,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同時,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對知識的理解更加牢固,應用起來更加靈活。

三、教學環節、層層相扣

在課堂中,每一環節問題的設置,包括新課的導入都非常自然,讓學生們通過自己身邊的實例或者經典的故事,從而引出新課的內容。每一環節設計意圖都非常清楚,講解問題比較細緻。例如江蘇省常州市武進清英外國語學校的王嵐校長的《小數的初步認識》,在導入環節的設計,由“數學課”想到了“數”,由幼兒園學習過的數到我們現在學的數,很自然的談話間就引出了本節課所要認識的小數。又如江蘇省南京市琅琊路國小的張冬梅老師的《小數乘整數》,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能夠充分的相信學生,給他們充足的時間去思考、給他們樹立信心,讓他們更好的融入到本節課中來。

參加這次活動,一方面開拓了我的視野,讓我學習到了新版蘇教版教學的新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也讓我學習了執教老師們課上的機智和從容。

國小課堂教學總結15

高效的課堂教學是教師的夢想,是學校、家庭、社會的希望,有了高效的課堂,既減輕了學生的負擔,同時也減輕了教師的工作壓力。《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地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而高效地數學學習活動應是在有效地數學學習活動基礎上的更高層次追求,為此,我在教學實踐中有如下幾個方面的做法。

一、追求高效課堂要了解學生,做到因人而教。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教育工作的實踐使我們深信,每個學生的個性都是不同的,而要培養一代新人的任務,首先要了解每個學生的這種差異性。”

1、瞭解學生個性。大多學生的個性是在學習中他們最愛得到老師的誇獎,因此,經常開展一些小型競賽活動,可激發其學習興趣,增強其競爭意識。

2、瞭解學生原有認知基礎。任何人在學習新知識時,舊知識總是要參與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識學習新知,既提高了課堂教學的科技含量,也消除了課堂上的無效空間,減少了學生的學習障礙。比如,在講解新的數學概念時,教師應儘可能地從實際中引出問題,使學生了解這些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同時又應用於生活實際,從而認識到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同時,教師也應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們自己從日常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中提煉出數學問題,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許多實際問題。

3、瞭解學生已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案和有針對性的進行團體學習輔導和個別學習輔導,搞好提優補差工作。

二、良好的自學能力是高效課堂的堅強後盾。

對於國小生來講,最重要的是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發現、學會創造,掌握一套適應自己的學習方法,做到在任何時候學習任何一種知識時都能“處處無師勝有師”。為此,教師有必要更新觀念,研究數學的智慧,分析數學的方法,努力使學生像數學家那樣去學習、去思考、去發現、去應用、去創造數學知識。

在教學中,教師在學生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培養、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比如,教師可要求學生課前預習,預習時建議教師要有預習的提綱,讓學生帶着問題去預習,特別是低中年級的學生,這樣學生在預習可以有的放矢,還可以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記錄下來,上課時帶着這些問題聽講,而對於在預習中已弄懂的可以比較一下自己的理解與教師講解之間的差距,還可以想一想自己看問題的角度與老師是否相同,如有不同,哪種好些;課後複習、學生可先合上書本用自己的思路把課堂內容在腦子裏像放電影一樣“過”一遍,然後自己歸納出幾個“條條”來。同時,教師還應加強對書本例題的剖析和推敲,因為課堂內老師講的例題儘管數量不多,但都有一定的代表性。教師要研究每個例題所反映出的原理,分析解剖每個例題的關鍵所在,思考這類例題還可以從什麼角度來提問,把已知條件和求解目標稍作變化又有什麼結果,解題中每一步運算的依據又是什麼,用到了哪些已有的知識,這類題還可以用什麼方法求解等等。

數學教學的關鍵不在改變數學知識本身,而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觀,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養成良好的自覺學習與自覺鑽研數學的習慣,學生將終生受益。教師要不斷地將學習數學方法化納入到學生的認知結構中,讓學生明白“授人以漁”的道理。

三、充分發揮學生的潛在能力是高效課堂的保證。

我們知道,學生是正在發展中的人,學習新知時所具有的能力就是學生的潛在能力。因此,在所有智力正常的學生中,沒有潛能的學生是不存在的。課堂教學的關鍵就是要拓展學生的心理空間,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發揮學生的潛在能力,促使學生積極主動思維,充分發揮其自主學習能力。“自主學習”是就個體學習的內在的質而言的,關鍵是看自我在學習活動和學習行為中的角色地位與表現。與之相對的是“被動學習”、“他主學習”或“機械學習”。

心理學研究表明,好問和好奇心是兒童的天性,是兒童求知慾的表現。而隨着歲月的延續,往往有許多的兒童的這一方面的天性都被我們教育者扼殺了,那就是把許多有問題的小嘴教成了沒有問題的啞巴才是最可怕的事,因此我們教師要善於利用兒童這份天性,想方設法讓學生學會把學習過程中有價值的疑難問題提出來。由於學生間存在着個別差異,在發問時,學生往往不能説到關鍵之處。這時,教師應以激勵為主,消除學生的懼怕心理,激發他們發問的熱情。

如果遇到學生沒有問題或提不出有價值的問題時,教師應有意識地與學生互換角色,提出關鍵問題,同時發揮小組合作精神,讓學生自由言論,嘗試解答。久而久之,學生能夠養成一種善於思考、勇於提出自己想法的習慣,這對學生學習新內容、研究新問題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如果不給學生提供獨立思考的機會,只是讓學生跟着教師的思路走,一步一步引導學生説出正確的解題方法,雖然這樣可以比較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但長此以往,學生就會養成惰性。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特別注意為學生創造更多的思考機會,充分激發學生的內在動機,努力發展學生的潛在能力,使學生在認識所學的知識、理解所學知識的同時,智力水平也不斷提高。

四、構建媒體型學習模式,追求高效課堂。

使用多媒體與數學教學相結合,對教師來講,就是在一定的時間內要完成比原先更多的教學任務和目的。利用信息資源,可以節省教師的備課實踐;運用多媒體課件可以加大課堂教學的信息量等。對學生來講,就是在一定的時間內要學到比原先更多的東西。利用網絡資源,學生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獲取大量的教學信息,提高學習效率;通過多媒體教學可以使學生多種感官並用,加快了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隨着教育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在一些難點問題的突破上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課堂教學實踐證明,多媒體輔助教學是一種高層次、高效率的現代教育手段,把它運用到數學教學中,不僅能有效的提高學生數學素養、數學計算能力和拓展數學思維方法等智力素質,同時像情感因素、心理素質和精神品格等智力因素也得到相應的發展,使學生的整體素質得以全面的發展和提高。

它對學生主體性的發揮,思維能力的培養與發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響,為學生的空間想象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如:我在教學“射線和角的認識”時,藉助多媒體技術,動態演示直線、線段、射線的形成以及它們間的關係,較為直觀形象地幫助學生掌握三種線各自的特點和它們之間的區別。學生的動手操作,更能激發學生的思維空間,增強創造力。例如,“圓的面積公式推導”是一個相當複雜的問題,運用傳統教具很難講清楚,並且花時較多,而利用計算機模擬剪拼,把圓等分成8份、16份……多次投映,將一個複雜的化圓為方,化曲為直的問題在有限的時空內得到妥善解決,得到了圓面積公式,並有機的向學生滲透極限的思想。這樣,既有效的解決了教學中的重點,又突破了難點,優化了教學過程,提高了教學效益,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抽象、枯燥的數學概念變得直觀、形象,使學生從害怕、厭惡數學並樂意學數學。我們正是想通過這種努力,呼喚課堂教學的生命活力。

然而,一味地強調效率的同時,更要注重效益。並不是所有的教學都要藉助於信息技術來完成;並不是運用信息技術的教學就一定是好的教學。如果僅僅是把教材內容搬上了屏幕,用投影機來代替黑板,那就是一種不講效益的整合。在使用媒體課件教學時,要根據課堂的需要合理使用課件,課件始終應服務於教學而不是教學圍繞着課件。避免一堂課只是教師不斷表演自己高超的製作技巧,把課件從頭到尾演示給學生看,學生除了欽佩,就是審美疲勞,沒有學到真正的知識,感覺是在電影院一樣。因此,利用多媒體教學時,要“身體力行”,要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效益為準則。整合的重點應該放在那些傳統教學不便解決或無力解決的教學問題上,放在那些切實需要運用信息技術加以解決的教學問題上。

五、形成良好的習慣,為高效的課堂保駕護航。

俗話説:“習慣成自然”。國小階段正處於培養習慣的關鍵時期,應在結合上進心培養的同時,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好習慣一旦形成,學生的上進心也就“定向”了。學生的上進心是教師組織教學能否成功的重要條件之一,所以要致力培養,在培養過程中難免會有反覆,但我們要善於抓反覆,反覆抓。如此,學生怎能不上進?

其次形成良好的習慣,培養學生的責任心。責任心的培養必須從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入手。在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以積極認真的態度全身心的投入,如:認真聽講,積極思考,踴躍回答問題,認真審題,按時完成作業,計算後,要認真檢查“一步一回頭”,認真書寫等,逐漸學生養成了自覺、主動、認真的學習習慣。這些都是高效課堂的基礎保障。

教學實踐證明,只有真正實現了高效的課堂教學,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才不會是一句空話,才會落到實處,學生才會受益,才會實現師生雙贏,學生對於學習數學,才會樂學、好學、自主地學、創造性地學,才會為孩子們今後能成為“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的創新性人才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