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反思

中學數學教師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4.56K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學數學教師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學數學教師教學反思

中學數學教師教學反思1

隨着教育形式課堂教學的改革,以及學校合和課堂的開展,對一導三學理念的貫徹與應用,我發現在課堂中學生的一個明顯區別於課改以前的狀態“動”。這樣的課堂模式可以讓學生對問題展開多方面的思考,有層次的進一步提出問題,然後學生展開思考辯論,反省自己在問題的解決過程存在的問題,所以這樣的活動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起到反思與歸納的作用。

教師備課的過程中有教後反思,從學習的角度講可以稱為反思歸納性學習。反思歸納性學習是通過學習活動過程的反思來進行學習。反思是對自己的思維過程,學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而現在學校大部分要求的是教師的教後反思,從惰性思維的角度出發,教師上完課後是不想做這一工作的,然而從教師的角度出發,老師不想對自己的課作出思考反思,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更不會提出合理的反思,對自己存在的問題給出歸納。當代建構主義學説認為:學習要在活動中進行建構,要求學生對自己的活動過程不斷的進行反省、概括和抽象。顯然,學習過程中的反思如同生物體內消化食物和吸收養分一樣,是別人無法代替的。所以要思考,學生如何才能夠願意反思,積極主動的反思,如何才能讓學生無意識的反思,從而拜託由於惰性而導致的上課睡覺,不想聽課,不願意思考?這個過程就我提到的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

近幾年任教的班級幾乎都是基礎薄弱的學生,這些學生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羣體性的特徵非常的明顯,其他的同學做什麼另一些同學也跟着做什麼,上課的時候很少能夠獨立的思考,特別是下午的第一節,在午休過後的第一課,當大部分學生都表現出睏意十足的時候,這個時候全班的學生幾乎都是睏意十足。所以這樣的數學課是不能夠繼續下去的。

反思性學習是一種依賴羣體支持的個體活動,它不僅要求反思者有一個開放的、負責的、執著的心態,同時也有合作、協調、信任的環境要求。它是一種合作互動的社會實踐和交流活動。學生在反思過程中,如果有他人指點或與他人合作進行,會加深理解,反思的效果會更佳。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多創造讓學生相互交流、討論的機會。可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學習、合作學習等,以提高反思效果。

這個學期上了《常見函數的導數》,這節課總體上要求學生掌握的目標就是冪函數導函數公式推導,以及導函數的初步應用,冪函數導函數推導過程主要採用歸納猜想,但是沒有證明,證明在本節當中不作要求,以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不可能達到推導的層次,所以,重要的是學生能夠通過聯想的方式總結出公式,主要的思維方式就是通過觀察得到公式,公式推導的過程主要是學生分工執行操作,讓不同的組解決不同的冪函數題型,並且讓組內其中一人獨自在白板上展示。然後自然的將這些同學做的白板組合到一起,讓同學觀察,提問:從這些同學的白板的解題中你發現了什麼規律?學生能夠狠好的歸納出冪函數導函數的公式,這樣這節課的目的就達到了,然後就公式加以練習,加深鞏固的作用,在這個過程中白來是讓一整個小組同時扮演,一個方面可以檢查這些學生對公式的應用情況,兩個一個方面可以死通過一個組的練習瞭解學生的總體學習情況,因為組內的學生是順時針的順序按照學生學習的不同層次來安排的,一個組就可以反映出一個班級的學習情況。

對例題講解主要是師生互動的環節,以培養學生的發散式思維為基礎,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是主導的作用,主要是學生來完成,教學設計的時候是安排三名學生上黑板上做,下面每個小組選一名學生在白板上展示,然後讓同學互相指出在做題目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學生髮現問題,指正問題,學生能夠更好的意識到自己存在的不足。達到了學生自己學會學習的目的。例題結束後學生對預習時的導學案拿出來,先自己獨立思考,然後再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解析,主要是會做的同學給不懂的同學進行講解分析。已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展示自己也可以很好的鍛鍊自己的表達能力,並且通過對問題的講解,可以刺激學生大腦對知識的識記能力,加深學生的理解。完成後在教案的後面寫出自己在這節課的反思,反思這個的主要思想方法和做題的方式方法,反思自己還存在着那些不足,需要自己課後加深,教室課後再次對導學案進行批改,這樣學生的導學案就做到了課前,課中,課後的目的,達到了導學案的充分利用。

但是這節課在教授的過程中還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從學生的反應來看,學生的熱情不是很高,沒有很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可能是數學課的原因,很多的方面是需要學生獨立思考。在學生到白板前進行扮演的時候電子白板只能夠一個人書寫,不能夠幾個人同時書寫。這個給數學課堂帶來了很大的弊端,不能夠同步檢查學生上課的.掌握情況,安切上課的題目量也達不到要求,這個方面還存在着很大弊端,學生在進行小組合作的時候熱情不是很高,主要表現在學生相互之間沒有形成一種相互學習的氛圍,所以這個還需要聯繫,在上課的過程中進一步貫徹這樣的思想。導學案出題目的時候,還需要進一步細化。

在這樣的課堂中要讓學生明確活動的好處,明確這個過程中沒有活動很難讓自己沉浸到學習中,也就很難有收穫。老師要讓學生明確並強化學生的反思意識,明確沒有反思便難以有自我改錯糾錯的道理,明確反思不僅能及時改正錯誤,還能優化已有認識,提高自身合理性水平。要使學生的反思行為習慣化,即主體遇到特定刺激便自然出現相應反應。有反思習慣的學生,在學習之前、之中、之後會就學習計劃、學習過程、學習結果等進行自覺、主動地反思。總之,反思意識得到強化後,學生心理上就有一道“警戒線”,它隨時提醒學生對自己的學習保持應有的警覺,一旦有可疑之點即進入反思狀態。

憑藉遺忘來抵制不愉快的回憶的原則,學生在與學生爭論的過程中有些時候是與別人的想法是相互衝突的。而就學生自己的經驗可以知道,最痛苦的掙扎的記憶憶是最難忘的,也是最深刻的。學生在遇到問題和其他的學生進行交流討論的過程也是心靈競爭的場所,即學生彼此之間心理的相反的傾向所組成。

從上面的論述中能夠很好的反映出數學課堂活動的重要性,由於基礎薄弱學生的惰性思維的特徵,活動是反思歸納的基礎,也是反思歸納的保證。活動反思在當代認知心理學中屬於元認知的概念範疇,用元認知的理論來描述,反思歸納性學習就是學習者對自身學習活動的過程,以及活動過程中所涉及的有關的事物、材料、信息、思維、結果等學習特徵的反向思考。因此,反思性學習就不僅僅是對學習一般性的回顧或重複,而是深究學習活動中所涉及的知識、方法、思路、策略等,具有了較強的科學研究的性質。反思的目的也不僅僅為了回顧過去或培養元認知意識;更重要的是指向未來的活動。通過反思性學習可以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可以使學生的學習成為探究性、研究性的活動;可以增強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力,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中學數學教師教學反思2

100以內兩位數的《連加》本節課的重點是用豎式計算連加的方法,同時體驗多樣化的算法。圍繞教學目標,根據本課內容我精心設計了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的教學課。

體育比賽非常注重運動員的參與意識。在國小數學教學中有了學生的參與,才能充分體現學生在教學和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才能引起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的興趣,才能真正使學生由“要我學”轉化為“我要學”。

在《連加》這堂課中,我用拍球遊戲激發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在熱烈的氣氛中,讓學生自己發現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找出解決方法,在以前的學習基礎上,列豎式解決問題,突出重難點,並及時引導學生轉向另一個重點:“你還有其他算法嗎?”學生積極地參與,踴躍地回答,找出了很多種方法,從而做到了抓住“熱點”問題,引導學生參與。

另一方面在本課我結合了生活中的.實踐,注重了親身體驗,強化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尤其還注重了精神激勵,刺激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及時做好活動後的小節,對好的給予精神上的鼓勵,還輔以“紀念品式”的物質刺激。通過評價,學生既認識了別人,也認清了自己。儘管活動結束了,但參與意識更濃烈了。課結束以後,有很多淘氣的孩子對我説:“老師,這節課太有意思了!”

在本節教學中還有很多的不足之處:

1、拍球遊戲在數數時存在誤差,學生參與拍球的少,喝彩的多。

2、小組討論展開的不夠,有些形式化。

3、語言上欠簡潔。

4、列豎式時應該身先士卒用尺子,起到表率的作用,並且沒有強調等等。

總之,一堂課需要反思的地方很多,但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是我無悔的的選擇。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都要力爭每節課精雕細琢,備好課,上好課,因為細節決定成功!

中學數學教師教學反思3

擔任七年級數學教學工作一年來,在不斷地摸索和學習中進行教學,七年級數學教學反思。認真回顧這一年的教學工作,現對自己的觀點和做法進行重新思考,將反思所得總結如下:

第一、摒棄舊的教學觀念,建立全新的教學理念。

在教學中,改變了自己在以往在課堂教學中的主角角色:將要講述的內容為自己編好“劇本”,然後自己在講壇上盡情演繹,將知識灌輸給學生。而現在是給學生編好“劇本”,為學生創設學習的情境,讓學生在課堂上充當主角,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演繹,自主、合作地獲取知識。事實證明,這一教學理念的實施,從根本上改變了過去教師講,學生聽的師生各自信息無互動的枯燥學習模式,使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大大提高,學習的效果不言而喻。在新課標的新理念下,數學教學要儘可能地讓學生去做一做,從中探索規律和發現規律,通過小組討論達到學習經驗共享,培養合作意識、培養交流的能力、提高表達能力。

第二、教師應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與共同研究者,要讓學生演好主角的角色生設計好適合學生演繹的劇本。

第三、尊重個體差異,面向全體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這是新課標努力提倡的目標,這就要求教師要及時瞭解和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承認差異,要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差別,不挖苦、不譏諷,相反在問題情境的設置、教學過程的`展開、練習的安排中,都要儘可能讓全體學生能主動參與,使學生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有所為和有所不為或有能者有大作為,小能者有小作為的練習。

第四、在課堂教學上突出了精講巧練,做到堂上批改輔導和及時的反饋。

但由於人數較多,新學生的數學層次參差,有針對性的輔導還不完善。另學生學習的參與度還可以提高,體現在小組討論、新知識的舉例交流等合作學習,今後還可適當增加。

第五、改變單純以成績高低評價學生的學習狀況的傳統評價手段,逐步實施多樣化的評價手段與形式:

既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與掌握,又關注學生情感與態度的形成與發展;既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又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與發展。本學期所任教的班的學生生性好動任性,自制的能力比較差,容易形成雙差生,為此,我在反覆教育的基礎上,注意發掘他們的閃光點,並給予及時的表揚與激勵,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如有些同學平時不太安份,但數學測評做得比較多,我及時在我所教的班中表揚了他,使其感到不小的驚喜,並在之後的學習較為積極。另外也有十幾個學生基礎較差,接受能力較弱,我反覆強調會與不會只是遲與早的問題,只要你肯學。同時,我加強課外的輔導,想辦法讓他們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悦

經過近一年來的新課程與新課標的實施,我深感在教學的理念上、教師與學生在教與學的角色上、教學的方式方法上、師生的評價體系上都發生了根本的轉變,這都給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因此,只有在教學的實施中,不斷地總結與反思,才能適應新的教學形勢的發展。

中學數學教師教學反思4

這一階段教學的都是有關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的有關知識,在教學這一部分知識時,我基本上都是從生活實際引入,還數學的本來面止,符合深程標準的要求,根據題目設問,既能達到以問促學的目的,又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既擔出了研究問題,又使學生學有方向,學有目標。

傳統的數學教學,是教師領導學生,走進教材,走進知識,是單純的“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而《數學課程標準》提倡學生和教師互學互教,師生共同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師的領導地和空間正逐步讓位於學生的主動參與。

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時,讓學生動手把正方體和長方體的表面圖展開,降低了觀察上的.難度,這樣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專注能力,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觀看剪開的和展開的實物課件及動手操作,剪一剪、標一標、貼一貼的實物模型,讓學生真正動腿、動手、動腦,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在看一看中充分感知,建立表象,在動手操作中展思維,發現並歸納出表面積含義,從而明確概念。學生理解表面積的要領後,急於知道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這時我們應當充分利用實物圖和展開圖,想一想、量一量、算一算,大膽猜想、動手測量,探索嘗試計算等,使學生不僅主動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而且很快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這樣引導學生在探索中發現和總結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方法,並給學生機會,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在多種算法的交流中選擇適合自己的算法,不但調動了學生的學生積極性,更有利於學生形成探索性學性方法,培養創新意識。

數學教學要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來源於生產實踐,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這是新大綱中所強調的。

中學數學教師教學反思5

《我們身邊的線條》一課,就是要引導學生髮現生活中到處都有的線條。線條是繪畫造型的基本元素,也是用來表達感情的要素。由於運動的方向,使用的材料,排列的方式,描繪的速度以及用力的輕重不同,線條會產生許多變化,具有豐富的表現力。

上課前,我先給學生出示了幾幅生活中不同葉子的圖片,讓學生仔細觀察,告訴學生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

①在這幾片葉子中就能找到,學生很快説出了葉子上的線條有直的`,有彎的,還有折線形的。通過觀察樹葉引出了課題,讓學生明白線條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

②接下來提問學生,在自己的身上找一找有哪些線條?學生説自己的衣服上有線條,褲子上有線條,鞋上有線條,還有的學生説自己的手上有線條,頭髮上有線條。

③接下來讓學生觀察教室裏有哪些線條?學生很快找出教師的黑板上,牆上的紅花評比台,窗户框,教室的地面,還有的學生説我們寫的字也是曲線條構成的,學生尋找線條的興致特別高,爭先恐後的彙報自己的發現,充分體現了學生參與觀察的主動性,學生由教學樓中的線條一直找到操場上的線條。

④下面的環節我給學生出示了大量圖片課件,讓學生小組合作,邊觀察,邊分析並在紙上畫出自己觀察到的線條。很快在每個小組的紙上出現了:直線、曲線、折線,還有的畫出了弧線、螺旋線、蝸牛線、波浪線等等。我及時的告訴孩子們其實這些線條也是曲線,學生對曲線和折線區分得不是很好,在這裏我用摺紙的方法給學生演示,讓學生觀察折完後的線摺痕給你什麼樣的感覺?學生説堅硬、扎手,緊接着畫一條曲線讓學生再感受,它給你什麼樣的感受?學生説:“柔軟、温柔、流暢、舒展、温馨”。通過這樣的對比觀察分析,學生對曲線和折線的理解也就順暢多了。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繪畫表現,我設計了讓學生運用對比觀察的方法欣賞畫家作品,觀察每幅作品中都採用了什麼樣的繪畫工具,在學生對畫面中的線條不十分理解的情況下,讓學生到黑板前分別用鉛筆、水彩筆、毛筆等不同工具嘗試畫線,看看不同的工具,畫出的線條有什麼不同。從而感受線條的美感及表現力。

在學生的繪畫創作環節,我沒對學生作過多的要求,是要能運用不同的線條進行表現就可以。有很多學生只畫出了自己認識的線條,而沒能運用這些線條畫出具體的形象來,在創作中如果對學生提出更明確的要求也許效果會更好。

中學數學教師教學反思6

教學完“百以內加減法”後,在測試題中出現了這樣一道題目:媽媽到商場買東西,滿100元就返50元代金卷,媽媽還能買什麼?這是此題中的第三問,而在前兩問中,孩子們已經求出了媽媽買了些什麼,用了多少錢。但是,當我看到第三問的回答時,我不覺愣住了,能夠正確的回答出此題的同學是平時幾個愛到處跑的,還有兩、三個愛動腦的同學。

這道題描述的`是目前最常見的、最吸引xx的家務事。依我事先的猜想,也許孩子們也曾親生經歷或目睹過,憑他們的生活經驗,答案應該是豐富多彩的。我甚至想象了孩子們給自己的答案擺出一大堆理由。可惜,最後的結果卻讓我不得不覺得沮喪。

這是怎麼啦?我們學數學可以用來解決生活問題,可就這麼一件小事,每個家庭幾乎天天發生的事情,孩子們卻無從先手。看着孩子們各種各樣的答案,我陷入了沉思。現在的數學都是正兒八經的讓學生做“學問”,做“數學”,卻沒有更多的讓學生走近生活,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課本與生活實際脱節。假如在數學課上,經常出現與生活有關的知識,孩子們又何嘗會無從下手哪?同時也讓我更加明確,在數學習題的練習中,讓孩子們多到生活實際中去自己發現與書本相關的數學,真正地使數學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最主要的還是要與家長多多的聯繫,探討出最能讓孩子參與生活的好辦法,這樣才能讓他們在用中學,學中用。

中學數學教師教學反思7

半個學期了,回顧本學期必修1模塊的教學情景,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1、高一學生在國中三年普遍已構成了固定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

相當部分同學滿足於課堂上的認真聽講,滿足於課後的作業模仿缺乏進取思維;遇到難題不是動腦子思考,而是期望教師講解整個解題過程;缺乏自學、看書的本事,甚至有少數同學仍有些學生還相信能夠經過“考前突擊複習”來取得好成績。而高中教師在授課時強調數學思想和方法,注重舉一反三,在嚴格的論證和推理上下功夫。所以造成初,高中教師教學上的巨大差距,中間又缺乏過渡過程,至使高中新生普遍適應不了高中教師的教學方法。

2、高一要放慢進度,降低難度,注意教學資料和方法的銜接。

根據我的實踐,我認為高一第一章課時數要增加。要加強基本概念、基礎知識的教學。教學時注意形象、直觀。證明函數單調性時可進行系列訓練,開始時可搞模仿性的證明。要增加學生到黑板上演練的次數,從而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章節考試難度不能大。經過上述方法,降低教材難度,提高學生的.可理解性,增強學生學習信心,讓學生逐步適應高中數學的正常教學。

3、嚴格要求,打好基礎。開學第一節課,教師就應對學習的五大環節提出具體、可行要求。

如:作業的規範化,獨立完成,訂正錯題等等。對學生在學習上存在的弊病,應限期改正。嚴格要求貴在持之以恆,貫穿在學生學習的全過程,成為學生的習慣。指導學生改善學習方法。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一方面需教師的指導,另一方面也靠教師的強求。教師應向學生介紹高中數學特點,聽課時要動腦、動筆、動口,參與知識的構成過程,而不是隻記結論提倡學生進行章節總結,把知識串成線,做到書由厚讀薄,又由薄變厚。

如果注意到以上幾點,教學效果可能會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