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反思

《生命生命》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3.06W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生命生命》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生命生命》教學反思

《生命生命》教學反思1

《生命生命》是一篇短小精湛、富含哲理的散文,面對什麼是生命?如何對待生命?這個宏大的主題,四年級的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

這篇課文通過飛蛾求生、瓜苗生長和靜聽心跳三個事例,讓我們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在課上,我按照語文課標提出的“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不温不燥地引領學生在和文本的對話中,通過讀去理解,入情入境地使學生懂得了關愛生命、珍惜生命。

在本課教學中我體現瞭如下幾點:

1、充分利用多種學習資料,溝通課內外聯繫,拓寬學生學習的空間。在第一課時我讓學生了解作者,調動起學生的情緒。學生接收、內化、感悟、理解文章主題。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2、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教學不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感悟”。我讓學生自己去體驗、去探索、去感悟、去創新、去盡情地展示自己。課上讓他們自己講一講,全班交流彙報,培養學生説的能力和發散思維,使他們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學課文並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

3、反覆品讀重點句段,理解感悟文章情感。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內容,在讀中感悟情感,在讀中體會思想,在讀中受到教育。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以讀為本,注重自我感悟,是這節課的很大特點。

在教學中,我努力做到以讀為本,安排了大量的、多種形式的讀的訓練,引導學生有層次有梯度地讀書,讀中感悟生命的意義。我注意創設情境,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使學生入情入境,直接與作者進行心靈的對話,在感悟的

基礎上有感情的朗讀。在讀中感,在感中悟,悟後再讀;同時抓住典型語言信息,領悟語言文字表情達意之精妙,並積累語言。

專家説過:教學的最高境界是真實、樸實、紮實。我們要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紮紮實實求發展!我的《生命生命》這一課的教學還不能達到這個境界。對於教學中如何很好的落實教學三維目標還需進一步實踐、探索。但我一定會繼續努力,因為追求無止境。

《生命生命》教學反思2

《生命 生命》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感受生命的美好”主題中的一篇文章。課文通過飛蛾求生、瓜苗生長、傾聽心跳三個具體形象的事例,表達了作者珍惜生命、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並告訴我們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試圖通過“介紹作者,導入課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精讀課文,交流思考”、“感悟生命,昇華情感”四個層次,去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品讀感悟,達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希望引發他們對生命的一點思考。

但上完課,我自我感覺很不好,現實的課堂與理想中相差甚遠,連學生也感覺到了我的緊張。課堂上的我按部就班,努力演繹着教案中設計好的環節,當然很快就完成了這項艱鉅的“任務”。但回顧教學內容後,卻發現了我忽略了學生的閲讀節奏。常常還沒讓學生讀懂讀透,情感把握好時,我就急着實施下一個環節,所以學生始終沒能進入我想營造的情感氛圍中。即使有幾次的朗讀訓練,但因為學生的內心感受不足,也沒有做到有感而發。

其次,受制於30分鐘的課堂教學時間,在拓展延伸部分,沒能充分挖掘。我想最後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回憶生活中的其他人物,來感受生命的價值,使他們對生命的理解得到進一步的昇華。

“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這是閲讀教學的最高境界,當前語文教學倡導“以讀代講”的理論支撐,但想真正做到,又談何容易?

我們老師必須先改變觀念,把課堂主人的架子放一邊,給予學生個性化解讀的時間,讓學生獨立閲讀,找出感觸最深的句子反覆誦讀,並寫出自己的感受,還可以和小夥伴共同交流交流,擦出思想的火花。教師只需在必要時候參與其中,表達一下自己的“拙見”就夠了。這樣,學生才能入情入境,拉近與文本的距離。這是一條探索的道路,我想用實踐檢驗它的可行性。

《生命生命》教學反思3

《生命,生命》是四年級下冊第五組課文的第三篇,本單元的主題是關注生命。本文針對“生命是什麼”而發出質疑,從飛蛾生命的脆弱、從小瓜苗生命的頑強,從自己的心律跳動,作者感悟到生命的意義: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在課上,我並沒有以一個旁觀者的態度從客觀上去解什麼是生命;也沒有以一個演講者的身份慷慨激昂地給學生講説着人生的哲理,而是引領學生在和文本的對話中,通過讀去理解,入情入境地使學生懂得了關愛生命、珍惜生命。在本課教學中我在如下方面收穫較大。

一、注重朗讀,在共鳴中積累。

“書讀萬遍,其義自見。”在進行本課的教學設計時,我注重的是結合孩子們的生活實際,不斷地創設情境,讓孩子們反覆品讀重點的語句,讓他們實實在在地體會如何珍惜生命,例如:在“飛蛾求生”這個段落中,當學生提出:為什麼飛蛾求生的慾望使作者震驚?教師引導學生抓住“掙扎”、“極力鼓動雙翅”等重點詞,在讀中品,在品中悟,悟到了作者對弱小的生命這種頑強生命力的敬意。在學生品讀如何向珍惜生命而做出成績的人學習,學習他們堅強不屈的品質,從而昇華文本的主題思想。

二、教學中結合學生自己對大自然中的生命及身邊的人事的感悟進行深入學習。

在教學中,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在生生交流、師生交流的過程,學生各自交流自己身邊的人和事的理解,逐步引導學生感悟生命的意義。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成為課堂的引導者。

三。適當運用資料,加以拓展。

由於學生在課前搜索並整理了資料,讓他們通過名人故事(如文中的杏林子,外國的保爾、海倫凱勒,還有國內的張海迪,亞殘會中的人物等)感受珍惜生命就會活出光彩;讓他們通過自己整理並背誦的名人名言(如關於時間、理想的、讀書的等名言)進一步感受生命的真諦。

語文學科是個語言積累的學科,在教學中注重學生表達語言的表達、引用,培養了學生對身邊事物的觀察,學生的寫作也就會收到好的效果,從他們對課後小練筆情況看,也較以前有了較大的提高。

《生命生命》教學反思4

20xx年4月12日,我有幸參加了青光鎮小組合作學習課堂教學比賽活動,感謝領導的信任和支持,也感謝自己一路的堅持和努力,《生命 生命》青光賽課教學反思。參加本次賽課最大的感受就是“上好一節語文課實在是太難了”!上好一節語文課要求教師要有很好的個人素養,例如和學生的溝通能力、良好的書寫能力、朗誦能力、深厚的文化底藴等等;還需要教師精心研讀文本,準確把握教學重難點;也需要教師有靈活的駕馭能力,上課能隨機應變,自然的生成,達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當然,上出一節好課還需要很多能力。

這次賽課我講的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 《生命 生命》,準備課程的過程是艱辛的。我觀看了很多教師的視頻,認真分析,取長補短;深度解讀了教材:瞭解作者、寫作背景等等,最後用心的進行教學設計和課件的製作,教學反思《《生命 生命》青光賽課教學反思》。為了突出“小組合作”的主題,在馬上要賽課的前三天又根據青光賽課小組合作評價表進行了大的調整,將原來的合作交流“瓜苗生長”擴展到三個事例都小組交流,教師再點撥提升的方式,一次次的試講、評課、改課、再試講使我對文本解讀的越來越深刻,課堂駕馭能力也得到了提升。雖然過程艱辛,也經受着很大的壓力,但是為了提高能力,成為一個“有語文味”的教師,我也甘之如飴。

比賽當天,我謹記“靈活大氣”的原則,課堂上情緒飽滿,思路清晰,善於對學生進行啟發、點撥,注重引導學生在小組交流中完善自己的感悟和體會,一節課下來,有一些地方受到了評委的肯定。例如,例如教學設計體現“主線”教學思想,課堂結構完整,中心明確,重點突出,注重積累精彩語段,板書書寫漂亮,導入時配樂介紹杏林子的經歷非常感人等。但是,也留下了很多的遺憾,例如文章的重點部分應放在第三段,廣泛聯繫作者的經歷談作者對生命的感悟和思考,幫助學生鞏固重點,另一方面時間安排上出現前鬆後緊的問題,教師還應合理安排課堂結構。

最後,我又徵求了其他老師的意見,意識到了自己在語文教學上存在的一個嚴重問題:太過於注重文本的解讀、教學的設計,在和學生互動時缺乏自然的生成,顯得有些生搬硬套,缺乏大氣、流暢、自然的味道。“學而知困”,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就要更加努力,真的感謝各位領導和老師真誠的指導。

一節課下來有太多的體會和感受,自己在語文教學路上“任重而道遠”。

《生命生命》教學反思5

《生命,生命》教學反思 今天我們學習了《生命,生命》一文,學生被文中的三個小故事深深感動了。飛蛾求生、瓜苗生長、靜聽心跳,從不同角度向我們闡述了生命的意義。柔弱的飛蛾在被捉之後,鼓動翅膀,奮力抗爭,顯示了強大的生命慾望,掙脱了我的束縛,獲得求生。在我們的生活中,有無數的鮮活的例子同樣給了我們啟迪,身殘志堅的張海迪,在高位截癱的情況下,自學幾門外語,學習知識的決心讓這位鋼鐵戰士傲視一切苦難,經過多年的努力,張海迪不但能夠閲讀英文版的報刊和文學作品,還能翻譯許多長篇小説;不僅能夠像其它人一樣學習豐富的知識,還成為一位著名的作家。她的作品〈〈輪椅上的夢〉〉給了無數奮進中的人以無盡的力量,體現了生命的意義。海倫·凱勒美國著名作家和教育家。1882年,她一歲多,因為發高燒, 腦部受傷,此後,她的眼睛看不到,耳朵聽不到,後來,連話也説不出。海倫在老師愛的關懷下,竟然克服失明與失聰的障礙,完成了大學學業。1968年,海倫八十七歲去世,她終生致力服務殘障人士的事蹟,傳遍全世界。因此,我們説生命雖然短暫,但我們要用有限的生命創造出無限的價值,讓生命活得光彩有力。

《生命生命》教學反思6

《生命,生命》是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中的一篇課文,本單元課文都是圍繞着對生命的感悟組織教材的,本課更是身殘志堅的作者杏林子對生命獨特的感受。本文短小精悍而充滿哲理性。作者通過“飛蛾求生、瓜苗破土、靜聽心跳”三件小事,向我們展示了生命的意義: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作者還表達了自己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一定要珍惜生命,決不讓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試圖通過“由題入手,感悟生命”、“抓住關鍵詞,品讀生命”、“迴歸課題,感悟升温”三個層次,去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品詞析句,讀出自己的感受,以課堂為起點引發孩子們對生命的感悟。

一、由題入手,感悟生命

課一開始,我在黑板上板書了“生命”這個詞,然後問學生,“你們想過生命是什麼嗎?”“這篇課文的課題和以往課文的課題有什麼不同?”用這樣的問題初步引發學生對“生命”這個詞的理解。一開始學生對“生命”這個詞沒什麼感覺,也沒什麼深刻感受,所以問題提出舉手來説自己對“生命”一詞理解的學生很少。

二、抓住關鍵詞,品讀生命

文章中的三個事例非常清楚,並都採用先敍事後談感受的模式來記敍,於是我就讓學生通過讀,用心去發現、去體會。學習第一個事例時,教師導學這一部分內容,讓學生找出令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進行批註,學習這種閲讀方法,再通過找關鍵詞語的方法,抓住“掙扎、極力、鼓動、躍動”等詞語和三個“!”,一遍遍轉換角色的朗讀來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使學生入情入境,直接與作者進行心靈的對話,體會飛蛾那種強烈的求生慾望。第二個事例,讓學生運用學習第一個事例的閲讀方法,小組合作學習,再在班級裏交流,抓住“衝破、不屈向上、茁壯生長”等詞語,體會瓜苗那種頑強的生命力。而且又讓學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昇華朗讀課題中,切身體會到“生命”這一沉重話題的意義。

1、緊抓重點詞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詞語是組成句子的基本單位,在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時,如果能引導學生抓住句中重點詞語,那麼對句子的理解就更加輕而易舉了。例如在理解第一段中,我引導學生抓住“只要”、“稍用用力”來體會飛蛾生命的脆弱,抓住“極力”一詞來感受飛蛾的生命又很頑強,這樣一個既脆弱又頑強的飛蛾在學生頭腦中徐徐而飛了。

2、展開想象,深入理解。

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情節:“如果你是飛蛾,你會怎麼想呢?”孩子們把自己當成飛蛾,想到了飛蛾雖然生命脆弱,但也和我們的生命一樣寶貴。飛蛾也有強烈的求生慾望,也有自己的責任和事情。這樣的設計,讓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更加的深入,把對生命的感悟引入更深一個層次。

3、聯繫生活經歷,感悟生命真諦。

“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糟蹋是什麼意思?怎樣做是糟蹋生命?怎樣做又是好好地使用生命呢?我讓學生用身邊的例子來説明怎樣算白白地糟蹋,學生從身邊的小事舉例,講到了上網、不寫作業,犯罪是糟蹋自己的生命,在舉例討論後,學生能更好地感悟文中的含義,領悟到生命的價值不在於存活的時間長短,而在於是否在有限的生命中努力拼搏了,是否活得精彩,從而真切的感受到了生命的不屈與偉大。

三、迴歸課題,感悟升温

結尾處我又迴歸課題:“生命是什麼呢?這個一開始我們回答不了的問題,現在能回答出來了麼?生命是什麼?出示課件,説説自己對生命的感悟。”孩子們紛紛説出自己對生命獨特的感受,形成了一句句屬於自己的。通過學習,孩子們對生命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感悟。

四、不足之處。

1、課文講了三件事,在處理這三件事時,我側重不太明顯,在授課時應該把重點放在第一段,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語來談感受,並教授學生學習的方法,在第二、三件事上就可以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授之以漁,促進學生今後的發展。

2、教師的語言還不夠簡潔明瞭,有的話説得有點囉嗦。3、學生回答問題後、朗讀後,教師的評價還應再多樣些,藝術些。

《生命生命》教學反思7

《生命,生命》這篇充滿哲理的散文,通過“飛蛾求生、瓜苗生長、靜聽心跳”三件小事,傳遞着作者對生命的思考,表達了作者的獨特生命體驗和感悟。如何幫助學生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如何讓學生對“生命”這個如此宏大的話題有自主地、個性的感悟,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是我這節課想要努力實現的目標。

葉聖陶先生在談到閲讀教學的任務時明確指出,把握作者的思路,理清文章的線索,是閲讀教學的首要任務。而在第二課時中,檢查學生對字詞的掌握情況,整體回顧課文的主要內容,可以達到夯實基礎、關注文本,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鋪墊。因此在上課伊始,我用簡短的語言引導學生進入課文,然後讓學生認讀上節課學過的生字詞,並回憶課文的梗概。這樣既關注了學生的基礎知識教學,又在學生回顧梗概的彙報過程中進行了説的練習,併為本課的順利進行做好了前期鋪墊。

在學生了解了文章梗概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針對文章重點段落的重點句子進行品讀,在品讀中關注學生的學習方法的指導,在品讀中體會句子的深刻含義,在品讀中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在品讀中培養學生聽、説、讀、寫的語文綜合能力。

教學中,讀應貫穿始終,隨着學生的彙報,教師便引導學生將理解、體會到的感情融入讀中,在對比讀,分角色讀,小組讀等多種方式的讀中引導學生更好地領悟人物的內心的感受,在讀中與作者的感情共鳴,並在讀中積累內化語言。

在學生理解文本和積累內化語言的基礎上,我注意引導學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嘗試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學習作者獨特的寫作方法,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真情,感悟作者是如何將自己的所要表達的情感融入文字之中。並引導學生説話寫句,這樣就將讀寫有機地結合到了一起,深化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使人文性與工具性有機地結合到了一起。

當然,在本節課中,我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在課堂的調控上,對時間把握得還是不夠精當,整個課堂前面用時過多,使得拓展沒有很好地完成。在今後的日子中,我會不斷努力,提高自己這方面的能力。

《生命生命》教學反思8

語文學習極具個性化,“閲讀是個性化的行為”,對閲讀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化的,同一篇文章,學生的理解往往各式各樣。閲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的過程。文本給讀者留下了不確定的空白,等待讀者用想象去填空,進行再創造。今天在教學完了《生命生命》這一課後,讓我深切體會到這一點。

這是一堂理性生活、審美生活和道德生活三者和諧統一的課。這節課我的教學思路是:“情境創設——初讀感悟──品讀想象──背讀積累”。 上課伊始,先播放花卉開放,小草生長,蠶蛹化蝶的視頻,讓學生感受生命的美好,在師生自然的交流談話中,話鋒一轉,轉而介紹本文作者杏林子悲慘卻有價值的一生,創設了良好的情境,為學生理解課文做了很好的鋪墊。一堂課的開課,猶如小提琴演奏,第一個音符就定下了樂曲的音調,上課也如此,第一錘應敲在學生的心靈上,使學生情不自禁地進入課文情境。接着通過問題的設置(本文圍繞“ ”這個問題,用“ ”、“ ”三個事例引出作者的感悟: 。),使學生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再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的輔助作用和引導學生對課文言語的自悟品讀,擴展積累,深入思考,想象揣摩,環環相扣,逐層深入,以主問題的設計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體驗感受文章的內容新、語言精、思想深的特點,加以對學生進行朗讀、選讀、品讀、背讀的閲讀訓練,學生的自主空間更大、更廣,從而體會生命的意義和對美文的欣賞。通過以上四步的教學,讓學生逐漸達到培養閲讀方法、養成閲讀習慣的目的。指導學生在閲讀中抓重點詞語,句子及作者時代背景感悟課文的人文內涵,用“邊讀邊説”的方式交流,既是讀中感悟的研究結果的呈現,又是自然的思維與説話的訓練,幫助學生找到可以操作的有針對性的學習策略。當然,本堂課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表現為:

1、教師因侷限於備課時的框架,為了讓某些問題的探討更深入些,設置的練習較多,以致課堂密度較大,從而導致拖課。

2、教師的語言還不夠簡練,評價還應再多樣些。

雖然教無定法,但在今後的教學中應儘量避免以上問題,準備從這幾方面入手:

1、備課時除了備教材,還應備學生,並且儘可能設想課堂上會出現的狀況。

2、考慮學生的實際,設置的問題既能凸顯文本的特點,又切實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

《生命生命》教學反思9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方式應得到積極的提倡;語文課程必須容納學生的生活經驗,並有助於學生與課程文本的互動。基於這一理念,我們的語文教學不僅要重視學生的語文知識的掌握,語文能力的培養,更要重視語文對學生精神的薰陶。語文課程應指導學生積累豐富的語言,培養語感,發展思維,提高他們的聽、説、讀、寫的能力,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和諧發展。

語文學習極具個性化,“閲讀是個性化的行為”,對閲讀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化的,同一篇文章,學生的理解往往各式各樣。閲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的過程。文本給讀者留下了不確定的空白,等待讀者用想象去填空,進行再創造。要鼓勵學生對教科書的自我解讀、自我理解。

教學過程中的研讀賞析部分,通過學生朗讀感知課文,選讀語言材料,尋讀品味語言的形式,讓學生體驗讀書的過程,得到過程中的求知之樂。朗讀教學是整個語文教學的基礎,學生的朗讀,不僅要達到原有要求的順暢,而且要通過停頓、重音、語速、語調等的不同來傳達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傳達自己的內心感受。還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內容,體會其中藴含的情感,品味文章優美的語言。如對課文第二個事例的朗讀指導,讓學生多角度多層次地進行練習,使學生的朗讀能力得到提高。文章的語言很精練,富有韻味,單*朗讀是不夠的,還需要進行語言的品味。教師應努力創設民主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參與知識獲得的過程,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和知識積累,對生動優美的語言進行感知和品味,提出自己對語言的理解和感受。如教學過程中設計的一個環節:讓學生合作討論選出自己認為寫得好的詞語,並説出自己的理由。充分體現不同學生有不同的閲讀層次和閲讀體驗。

華羅庚説過:“唯一推動我學習的力量,就是興趣與方便”。過去,使學生失去了最寶貴的東西:一是失去夢想和激情;二是失去了積極的態度;三是失去學習的能力和習慣;四是失去了活潑開朗,封閉了自己。新的語文課程基本理念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學生是活生生的力量,帶着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靈感、興致參與課堂活動,使課堂教學呈現出豐富性、多變性和複雜性。要保護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倡獨立閲讀、自由閲讀、創造性閲讀,鼓勵自由表達、有創意地表達。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加厚學生人文底藴,特別加強了“情感、態度、價值觀”這個維度的目標要求。所以,在體驗反思階段設計了這個話題:讀罷全文,你感受到什麼?請聯繫生活實際談談你對生命的認識。讓學生交流討論,輕鬆自然地對學生進行人生觀教育,使之逐漸形成正確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

《語文課程標準》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強調了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第三層次是知識的拓展延伸部分。重要將學生的學習引向更深更廣的空間,實現由課內向課外,由書本到生活,由學習到實踐的延伸,引導學生加強語文知識的.積累,挖掘自己的創造潛能,拓展自己的發展空間,培養合作、探究的精神。所以設計的這個話題:由生命你聯想到什麼?充分地挖掘學生的潛能,使教學成為學生心靈放飛、創造性地展示自己的過程。教師應努力使每節課都成為不可重複的激情與智慧綜合生成的生命活動過程。

《生命生命》教學反思10

《生命生命》是一篇短小精湛、富含哲理的散文,面對什麼是生命?如何對待生命?這個宏大的主題,四年級的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在上課文之前我就害怕我們班學生恐怕感悟不到點上,不能領悟文中的深刻含義。

通過兩課時的學習,通過讀、理解、悟、讀,學生雖然不能很深地感悟,但也有了一定的認識,我們的學生懂得了關愛生命、珍惜生命,做有意義的事。

一、讀書多遍,其義自見

因為感覺這篇課文實在太深奧,學生無法領悟,就先安排讀通、讀熟、讀透課文。利用預習、早自修、課堂多個時間段讓學生自由讀;通過自由讀、默讀、集體讀、分組讀、個人比賽等多種方式讀;通過帶着疑問讀、重點詞句作上記號讀……一切的讀都是為了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使學生入情入境,直接與作者進行心靈的對話,在有感情的朗讀的基礎上才能理解含義,才能深入感悟。

二、聯繫實際,注重感悟

在研讀重點句子的時候,學生提到“極力”時,我問學生在什麼時候會極力,學生講到了在百米衝刺的時候,在遇到搶劫的時候,在進行自己喜歡的乒乓球比賽的時候……自己是用盡了全身的力氣在拼搏,我又問那飛蛾是在什麼情況下極力掙扎,學生説在生命可能馬上結束的時候,這種求生、這種拼命會更強烈。在説到高潮的時候,我讓一名學生用自己的理解把這一句話讀出來,果然很有體會,接着在他的帶動下,全班學生也能激情高昂地讀好這一句。在講到“好好地使用”、“白白地糟蹋”等重點詞時,我讓學生用身邊的例子來説明怎樣算好好地使用,怎樣算白白地糟蹋,剛開始學生不能很好舉例,只是籠統地説到為祖國做貢獻就是好好地使用,浪費時間就是白白地糟蹋。經過討論和引導終於從身邊的小事舉例,講到了捐錢捐物給需要幫助的學生、在公車上讓座等是好好地使用自己的生命,上網、無所事是是糟蹋自己的生命,在舉例討論後,學生能更好地感悟文中的含義,領悟到生命的價值不在於存活的時間長短,而在於是否在有限的生命中努力拼搏了,是否活得精彩,從而真切的感受到了生命的不屈與偉大。

《生命生命》教學反思11

《生命生命》是國小語文課標實驗版四年級下冊第五組“生命”這一專題中的一篇精讀課文。

《生命 生命》這篇課文列舉了三個事例,抒發了作者的三種感觸:小飛蛾在生命面臨着嚴重的威脅時極力掙扎--強烈的求生慾望,生命是值得珍視的;香瓜子在牆角磚縫中長出小苗--生命的誕生,生命力是強大的;“我”靜心聽心臟的跳動,感受自己的生命--生命的意識,生命是應當嚴肅對待的。文章結尾作者直抒胸臆,表達了她強烈的生命意識、積極的人生態度。學習這篇課文要儘可能的引導學生用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並將它延伸到自己的生活與生命之中,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這篇文章短小精悍,語言簡潔樸實,思想含蓄深邃,形象描寫與理性思考有機結合,是一篇書寫感悟人生的好文章。

文章內容較簡單,文字也很簡潔,只有一頁多了三行,這樣篇幅的一篇文章,對於四年級的孩子來説,應該不在話下。但是要讓學生真正地走進文本,感悟這三個事例,對生命產生自己的看法,這是有一定難度的。如何讓學生更好地領悟三個事例中所藴含的意思,更好地思考人生,感悟生命的意義。我作出了深入的思考,對這堂課作出了較合理的安排。

通過本組課文前兩課的學習,學生對生命已有了一定的認識,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所以,課堂開始時,我沒有急着帶領孩子去討論生命,而是讓孩子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去感受我們周圍的一些生命現象,體會到生命無處不在。接下來讓學生初步瞭解文章大意,體會文中的三個事例,抓住重點句,重點詞,字,層層深入,一點一點地挖掘,讓學生走進文中角色,以真誠的心去感受生命的真諦,在教學第三個事例時,結合本文作者的經歷、遭遇進行學習。

在教學中,我努力做到以讀為本,安排了大量的、多種形式的讀的訓練,有個別讀,齊讀,師生賽讀,生生賽讀等形式,引導學生有層次有梯度地讀書,讀中感悟生命的意義。精讀階段首先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默讀思考,在交流個人自學體會時,引導學生品讀,注重自我感悟。在這個環節中,老師注意創設情境,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使學生入情入境,直接與作者進行心靈的對話,在感悟的基礎上有感情的朗讀。在讀中感,在感中悟,悟後再讀;同時抓住典型語言信息(如:內容精彩之處,語言運用經典之處),領悟語言文字表情達意之精妙,並積累語言。

學生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讓學生重點體會什麼是“好好地使用它”、什麼是“白白地糟蹋它”,如何理解“有限的生命”、“無限的價值”,並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談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學生一句句有力的語言,讓我讚歎,讓我震驚更讓我感動。

但是課學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一節課時間為四十分鐘,而本堂課我用了大約四十八分鐘,比預設整整超出了八分鐘。而且,在面對學生精彩的朗讀,精彩的回答時,我顯得詞窮。這些問題,對於踏上工作崗位不久的我來説,是必須面對的,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我會更加努力,使自己更快地成長起來。

《生命生命》教學反思12

《生命生命》是人教版實驗教材第八冊第五組的第三篇課文,是女作家杏林子對生命的獨特感悟,是一篇對生命的頌歌。

再教本課時,學生已經學習了本組課文中的《觸摸春天》和《永世的眼睛》兩篇文章,已經有了對生命的一些認識。源於對《觸摸春天》中盲女孩安靜的“熱愛生活、熱愛生命、樂觀面對”和《永生的眼睛》一文“樂於助人、無私奉獻”的感悟,因此教學本課採用“聽——尋——悟——背”四個板塊,以達到“在讀中思索,在悟中昇華”的效果,從而完成對本課的教學。

這節課的目標擬定為: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藴含的意思;

3、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其中目標2和目標3也是本節課的重點。

4、結合自身實際,談談怎樣才能使生命有意義。

從教學過程看,主要體現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優點:

1、貫穿語文教學“讀”的功能。

俗語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作為一篇具有較強哲理性的文章,讀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教學中,我採用不同形式的讀,並步步推進。初讀,感知文章三個事例;尋讀,找到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悟讀,結合句子談理解、談感受;背讀,積累好詞佳句作儲備。整節課,書聲朗朗,讀味十足。

2、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一理念在本節課上得到了較好的體現。無論是自讀自悟,還是小組合作,教師只是作為一個導演,主要學習任務由學生獨立或合作完成。

3、注重學法指導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在教學中,我採用讓學生作“圈點批註法”“小組合作探究”“規定答題句式”等方式,對學生學習和語言的訓練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儘管本節課有值得高興之處,但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表現為:

1、教師有些地方的啟發不到位,導致學生“知而無言”,未能最大限度的激活學生的思維。

2、教師因侷限於備課時的框架,為完成教學任務而硬把學生往即定的步驟上拉,使得某些問題探討得不夠深入。

3、教學輔助手段準備不到位,未能給學生以視覺或感官上的刺激,使得對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的探討有“貼標籤”之嫌。

雖然教無定法,但在今後的教學中應儘量避免以上問題,準備從這幾方面入手:

1、備課時除了備教材,還應備學生,並且儘可能設想課堂上會出現的狀況;

2、考慮學生的實際,設置一些問題,讓他們可以“跳起來摘桃子”,從而活躍課堂氣氛,激發思維。

反思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為教學服務,本着教書育人的宗旨,我會在教學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盡最大能力彌補“教學這一門有遺憾的藝術”。

《生命生命》教學反思13

《生命生命》這篇文章編排在人教版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這一單元熱愛生命為主題,課文都是抒寫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這篇課文寫的都是尋常小事:小飛蛾在險境中掙扎,香瓜子在牆角磚縫中長出小苗,“我”靜聽心臟的跳動感受自己的生命,表達了作者在逆境中的頑強樂觀、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讀課文,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想想人生的大問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追求美好的人生。

教學中我通過學生自主識字、指名讀、齊讀的方式,讓學生認識“擾、欲、屈、茁、診、撼、踏、限”八個字;又通過讓學生説一説這些字在書寫時需要注意的地方讓學生能正確書寫這八個字。然後通過自由朗讀、默讀、範讀的形式讓學生讀懂課文內容,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在學習三個事例時設置了想象説話,讓學生學會運用語言。

可能是因為有老師聽課,課堂上學生紀律好,很多同學不敢積極發言,只有幾個同學踴躍舉手發言,其他同學認真聽講。由於本節課設置容量較大,所以最後結合三毛和作者杏林子最後不同的命運表現方式給孩子們帶來的深刻對比沒有時間講出來,同學們雖能感受作者對生命的熱愛之情,但沒有得到昇華,讚歎之情和珍惜之情、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等方面理解認識還不夠深刻。

《生命生命》教學反思14

經過兩星期的準備,我上了《生命生命》一課。課後得到了幾位老師的肯定,尤其是能得到馬老師的肯定,讓我激動不已。但靜下心來對這節課進行反思,發現了自己的差距還相當巨大。

一、教學設計環節合理、思路清晰,但課堂呈現還欠火候。

雖然課前備課較完善,但在課堂上卻沒能完全發揮出來。不足主要表現在教師語言不流暢,意思表達不準確;沒能完全把注意力放在學生身上,與學生的交流不夠充分。

二、對學生的情緒調動不夠,學生髮言仍不夠積極,課堂效果與預期效果還有較大差距。

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學生髮言的狀況就不夠理想,這節課準備得較為充分,問題的設計經過了較為精心地考慮,但還是沒能調動起大多數學生的發言積極性。原因可能不僅僅是課堂教學造成的,但課堂上對學生的情緒調動考慮確實不夠,這方面的經驗也不多,在今後的教學中還要多學習、多鑽研、多實踐。

三、對課文的解讀到位,但朗讀的指導還很不到位。

本課主題深邃,在老師對文本解讀的基礎上,能夠引導學生對課文內涵有所感悟,但在讀者一環節上做得還很不夠。原因主要是老師朗讀的基本功不夠,朗讀指導的教學經驗不足,今後要在這方面多下些功夫。

四、教師語言功底不夠,缺乏激情。

更為嚴重的是,至今我還沒搞清具體怎樣才能有效提高這方面的能力,也不知有哪些資源可以利用。

五、對學生的發言缺乏及時地評價,沒能及時洞察學生的閃光點。

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這方面的問題並不嚴重,但這堂課這方面做得不夠好,主要原因是課前沒有做這方面的準備,教學時注意力沒能完全放在學生身上所致。今後教學準備是還應要更完善,教學中要注意這方面的鍛鍊。

六、心理素質不過關,有待歷練。

總之,此次“課堂教學達標活動”使我收穫很多,我的課堂教學終於踏上了正確發展的軌道。我深知自己還有很多的不足,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會更加虛心的學習,積極鍛鍊自己,爭取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

《生命生命》教學反思15

我教學生學習課文《生命生命》,面對文章簡潔樸實的語言和含蓄深邃的思想,不是讓學生以旁觀者的身份冷靜地分析理性地歸納,而是以當事人的身份,直接面對,由衷地感悟人生。教學結束了,心卻久久不能平靜。以往,我的閲讀教學總是依據三維整合的原則制定教學目標,一貫以落實聽、説、讀、寫為基準,師問生答,有板有眼。這樣的課堂當然能很好的應付考試,我也曾為此得心應手、頗感滿足。葉瀾教授的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一語驚醒夢中人,他促使我在生命化教學與學生和諧發展方面做了嶄新的嘗試。在課堂上,我順應兒童的天性,讓學生設身處地地置身於文本的特定情境,還原並經歷文本表現的生活,從中獲得豐富的體驗,使整個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享受人生的美好經歷。

一、未成曲調先有情

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有一句名言: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他們的思維火花,好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上課伊始,我沒有站在自己的角度給學生設陷阱、套籠子,而是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出發,引導他們在課題上加上不同的標點,再讀出自己的獨特感受。這種設計新穎別緻、富於想象、引人入勝。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認識水平和生活體驗,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地表達自己的見解。讓學生不同程度的情感表白,自然生成了與課文情感相融合的特定情境,促使他們對生命的解讀有了初步認識,進而進入角色,溶入課堂之中。

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文章作者從飛蛾求生、磚縫中長出瓜苗、傾聽心跳等幾件小事展示了生命的意義。這就為學生思維的發展和想象的飛躍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天地,藉助文本內容這個他山之石,創新出自己對生命的認識和理解這個玉。學生領悟到: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創造出無限的價值。珍惜生命,決不讓它白白流失。引起學生情感上的震撼。在教師的引領下,他們藉助文本中的優美的語言內涵,走進作者內心,主動獲取感受,最終形成自己豐富而獨特的精神世界。為完成這一精彩的教學環節,我首先從學生最感興趣的地方入手,引領他們感受生命的存在;然後從學生感受最深的地方入手,引導孩子們表達生命,欣賞生命;接着從典型事例入手,加深學生對生命的體驗;最後從師生自身情狀入手,面對生活,演繹生活。如此不斷昇華、反覆詠歎,實現學生與文本的共鳴,產生對美好生命的嚮往與追求。這種身臨其境的體驗過程,讓課堂上師生鮮活閃現的智慧之光相映生輝,並最終陶醉其中,樂而忘返。

 三、心有靈犀一點通

課堂上,我用真誠的生活化的語言與孩子們交流,促使學生敞開心扉,大膽傾訴那些極具啟發性和親和力的語言,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體驗,產生感悟,讓學生一觸即發。同學們從課文、資料和自身現實生活中充分地感受着生命,表達着生命,也演繹着生命。他們驚異地發現:原來生活中有那麼多的事情值得去關注,去體會。心由情動,文隨情發。我不失時機地拿出紙筆,邀請全班同學寫下自己對生命的感悟。至此,師生以情入文,以文抒情,最後以情品文,學生用心書寫的生命音符讓人隨之高歌。可以説,這種情景交融的童心世界的值得百般珍視的課程資源!作為教師,面對這種情形,我欣喜若狂。我深深明自由表達正是學生獨特感受的流露,是智慧迸發的火花,是對生命的美化和呼喚,是來自了:指導學生走進文章,不單單是知道和懂得,更重要的是心靈的溝通,情感的交融,是主客融合,物我同境的真正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