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反思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3.1W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女媧補天教學反思,歡迎閲讀與收藏。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1

《女媧補天》是一個流傳千古的神話故事。講的是古時候女禍為了拯救處於水深火熱中的人們,冒着生命危險補天的故事。讚揚了女媧的勇敢、善良的品質;不怕危險、甘於奉獻的精神。我上的是這篇課文的第二課時。這節課,我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了解女媧補天的故事內容,激發他們的興趣,培養想象力。教學難點是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基礎上,加上合理的想象,再現神奇、美好的畫面。因此,備課時,我的教學設計力求體現《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激發學生主動探究,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積累語言,感受人物形象,培養豐富的想象力。

這節課我注重運用多媒體手段,創設情境,通過品讀、想象、描述,感受語言文字的美,拓寬學生思維,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展開合理的想象,再現神奇、美好的畫面。如“天塌地陷”的現象在學生的生活中比較少見,因此我出示配了聲音的圖片,有助於學生能夠在視覺、聽覺上進行理解,我引導學生去想象,去體驗,引導學生入境入情地讀。在這堂課中,我嘗試着讓學生通過對詞語和句子的理解來感悟人物的情感和品質,使學生能夠在理解的基礎上讀好課文,理解文本。

這節課的遺憾之處是因為趕時間,給學生的練讀時間較少,學生的朗讀感情不夠。如在學生朗讀描寫災難的句子時運用賽讀的方式,並及時進行評價,孩子們的朗讀會更好些,也不用浪費那麼長的時間。在今後教學設計時,我要多給學生時間,多根據學生的需求設定教學環節,這樣學生樂學,教師輕鬆。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2

《女媧補天》是三年級第八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是一個流傳於千古的神話故事。講的是古時候女禍為了拯救處於水深火熱中的人們,冒着生命危險補天的故事。讚揚了女媧的勇敢、善良的品質;不怕危險、甘於奉獻的精神。

一、成功之處,體驗欣喜

1、條理清楚,目標明確。

在教學本課時,我運用的是永威的“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模式進行教學。先出示本節課的整體目標,讓學生先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然後出示自學指導(一)、自學指導 (二)、讓學生圍繞這兩個自學指導進行自主學習。

2、挖掘空白,引導想象:

課文的文字淺顯易懂,表現人物精神的關鍵語言文字也是不難理解的,如“幾天幾夜、終於、冒着生命危險、找啊找啊”等詞並不深奧,如何從淺顯的文字中挖掘出深刻的情感來,確實需要利用想象挖掘文本的空白點,如我設計的補白想象有 “你能想象女媧會冒着怎樣的生命危險?”“你能想象女媧都在哪些地方找過五彩石?”以此來將文本再創造,以充實內容,使人物形象飽滿。

我在教學文章的第一自然段時,講到女媧為什麼要補天,讓學生先找出相關的語句,從文字中去體會當時人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然後再配上比較悲傷的音樂加上朗讀,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景的感受,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在教學中,我為學生推薦一本課外閲讀拓展的書,使其學以致用。只有這樣,學生自學的能力才能循序漸進,學生閲讀的自信心會日益增強,積累量會日漸豐厚。然後我在延伸到現實生活中也有像女媧這種甘於奉獻的人,你會想到誰呢?以此來達到思想教育。

二、遺憾之處,改進措施。

1、整節課我讓學生讀得少:第一自然段中描寫天塌下一大塊後是什麼情景,應該讓學生從讀中去體會,我也讓學生讀了,(齊讀自讀)但是讀得不到位,沒有讀出難過的心情;在指導學生朗讀女媧找五彩石和補天的幾句重點句時,沒有給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談感受,沒有給充足的時間讓學生體驗讀的樂趣,在讀中感悟,沒有欣賞讀的過程,整堂課下來,課顯得過於疏鬆。

2、缺少老師範讀:三年級的學生開始讀書時並不能讀出感情,大多數都是唱讀,這就需要老師的指導,所以老師的範讀是必不可少的,本節課特別是配樂朗讀和女媧找石、煉石時,老師如果範讀,那學生一定會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並能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3、小組合作流於形式:在學習自學指導(二)時,我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學習,但合作的效果不好。學生也是圍在一塊了,但他們並沒有對問題進行討論,彙報時還是自己的觀點,沒有達到合作交流的目的。

4、時間把握不當:整節課在時間上的設計有欠缺,第一自然段用的時間比較多,其實讓學生讀出當時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就行了。在設計女媧為人們做了幾件事這個問題時有點難,以至於在這上面用的時間比較長,到後來也不敢讓學生多讀了,所以在最後環節當堂訓練中時間不夠用了,只能倉促結束,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

最後,我想説“語文很重要,它不僅是我們每個人學習,生活的工具,而且還負載着豐富的情感,深厚的思想和人類綿綿不絕的文明,語文學習對形成一個人的品格,一個人的底藴,培養一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今後終身教育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所以我們應該為自己是一名語文教師而驕傲!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3

《女媧補天》這篇課文講的是古時候有一天,天突然塌了一大塊,出現了一個大窟窿,地上山洪爆發,大火熊熊,女媧為了拯救處於水深火熱中的人們,煉就五彩石,冒着生命危險將天上的窟窿補好的故事。 讚揚了女媧勇敢、善良的品質以及不怕危險,甘於奉獻的精神。

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關注學生的`探究性學習過程。

如:三、四自然段的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找出女媧冶煉五彩石和補天的一連串動詞,既使學生感受到女媧補天的艱難,同時使學生體會到這一連串動詞生動傳神的表達效果。

語文學習要讓大多數學生得益,必須把精力花在學生個性化、創造性讀的訓練上,課文中“女媧補天”的過程是教學的重點,喜歡第三自然段的同學最多,我問為什麼?有的學生説,因為這段寫出了女媧不怕困難補天的事。有的學生説,因為女媧不知燒了多少天,煉了多少石子,都累得腰痠背痛了,也不休息,終於成功,我很佩服她。也有的學生説,天補好了,很高興,當然喜歡這一段。還有的學生説,因為這段寫女媧不僅勤勞,而且不怕困難,終於把天補好,所以一定是大家都喜歡這個自然段。也有的學生説這段主要寫女媧不怕困難,努力實現自己的志向,我也喜歡這一段。讓學生根據各自的水平和習慣反覆讀出感覺來,讀出味道來,用準確有感情地朗讀把各自研究學習的收穫告訴大家,學生讀得動情大家聽得入神。

同時,用“邊讀邊説”的方式交流,既是讀中感悟的結果的呈現,又是自然的思維與説理的訓練,學生的發言是真實情感的流露,朗讀中有所發現,有所感悟。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4

《女媧補天》是一篇神話傳説,講述的是女媧求雨滅火、照船救人、找五彩石補天的故事。課文中處處充滿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動準確的語言塑造了女媧百折不撓的形象,讚美了她為拯救人類而勇於獻身的精神。我校的張帆老師為我們執教了這一課,讓我們一起走入課堂。

片斷一:

師:認真讀第三段,看看哪些句子讓你感動,用波浪線畫出來,畫出來後和同桌説一説,為什麼讓你感動?

(學生自己讀課文,勾畫句子,同桌互説)

師:哪些句子讓你感動?

生:女媧決定冒着生命危險,把天補上。

師:她會遇到什麼危險呢?

生:可能會被大火燒死。

生:可能疲勞過度致死。

生:可能會被水淹死。

師:面對這麼多的危險,女媧不僅沒有退縮,反而下定決心去補天,誰能讀出她的決心。

生:女媧決定冒着生命危險,把天補上。(語氣平淡)

師:再請個同學讀讀,看看你能把女媧的決心讀出來嗎?

生:女媧決定冒着生命危險,把天補上。

師:我聽出來了,女媧的決心很大。女孩子一起讀。(女生一起讀)

師:男孩子讀。(男生一起讀)

師:全班同學一起讀(全班同學一起讀。)

教學反思:老師在引導學生讀懂句子、深入理解句子意思後,知道女媧是冒着失去生命的危險,下定決心去補天的。在這裏,老師引導學生去感悟,讓學生悟出該用什麼樣的語氣讀,然後請學生朗讀,對學生的朗讀作出正確的評價,引導學生有感情的讀這一句,從中體會女媧的決心。

片斷二:

師:還有哪些地方讓你感動?

生:她忙了幾天幾夜,找到了紅、黃、藍、白四種顏色的石頭,還缺少一種純青石。

師:她忙了幾天幾夜,“幾天幾夜”説明了女媧——

生:“幾天幾夜”説明了女媧很忙。

生:“幾天幾夜”説明了女媧不顧自己。

生:“幾天幾夜”説明她很忙碌,忙的時間很長。

師:是啊,她白天找,夜晚找,也許一天才找到了一塊石頭……找得這樣辛苦,這樣累,她為什麼沒有停下來?

生:因為她不想讓人類受苦。

師:是啊!誰來讀一讀這句話?

生:她忙了幾天幾夜,找到了紅、黃、藍、白四種顏色的石頭,還缺少一種純青石。(幾天幾夜讀得慢)

師:你為什麼把“幾天幾夜”讀得慢一些呢?

生:因為“幾天幾夜”説明了女媧的辛苦。

師:讓我們一起來讀出女媧的辛苦吧。

全班學生齊讀。

教學反思:在這一環節“女媧找石”的教學中,老師緊抓“幾天幾夜”這個詞,引導學生理解幾天幾夜詞裏面的意思,讓學生讀懂女媧找石頭的艱辛。由於張老師巧妙引導,將“幾天幾夜”這個詞印在孩子們的頭腦中,形成一個個畫面,較好。如果在這個地方,老師再引導學生想象一下女媧忙碌的情景,也許學生就會説,我看到女媧累的停下來捶捶背,我感覺到女媧的腿走得酸酸的,象要走不動了。這樣的話,孩子們頭腦中的畫面可能會更清楚。

片斷三:

師:還有哪些句子讓你感動?

生: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塊。

師:在這些零零星星的碎石塊中間找,好辛苦啊!

師:辛苦之中,女媧已經找到了四種石頭,還差一種純青石,怎麼辦?

生:於是,她又找啊找啊,終於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師:她找啊找啊,可能去哪兒找?

生:在山上找。

生:在樹下找。

生:在山角下找。

生:在水裏找。

生:在石頭下找。

生:在懸崖邊找。

師:在找石頭的過程中女媧一定很辛苦,她的腳在找的過程中會怎樣?她的手在找的過程中又會怎樣?請你們展開想象的.翅膀,填出下面一段話。

女媧來到( ),她找啊找啊,她的腳( ),她的手( ),終於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生:女媧來到(泉水邊),她找啊找啊,她的腳(被堅硬的石頭劃破了),她的手( 被荊棘刺傷了 ),終於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生:女媧來到(山邊),她找啊找啊,她的腳(起泡了),她的手( 長繭了 ),終於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生:女媧來到(小河邊),她找啊找啊,她的腳(被堅硬的石頭磨破了),她的手( 被劃傷了 ),終於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師:女媧來到山腳下,她找啊找啊,她的腳磨破了,她的手劃傷了,————

生:終於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師:女媧來到小河邊,她找啊找啊,她的腳起泡了,她的手長繭了,————

生:終於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師:誰來讀一讀?

生:於是,她又找啊找啊,終於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學生有感情地讀)

師:你為什麼把“找啊找啊”讀得比較慢?

生:她去很多地方找過,找了很長時間。

師:體會的真好,我們一起讀讀這句話。

(學生再次全班讀)

教學反思:這一環節“女媧找石”的教學中,老師結合書上的句子對學生進行思維的擴散,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在“又找啊找啊”這個詞中,老師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女媧會在哪些地方找?擴展學生的思路,在小河邊,在高山上,在山腳下,在大海邊……當學生説出一系列的位置後,老師又及時的引導孩子們想象,女媧在這些地方找純青石的過程中腳會怎樣?手會怎樣?繼續擴展學生的思路,並用一定的句式幫助孩子們表達出來。這樣,既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又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這一片斷教學中,老師巧妙地把話變畫,還將理解詞語訓練,抓聯繫,句與句羣訓練等穿插其中,顯得紮實、有實效。

整個片段教學中,張老師都注重了對學生朗讀的訓練,思維的拓展,語言的發展,很好的體現了語文的工具性,同時,在教學中,又較好的體現了語文的人文性,她和學生一步步走進文本,去體味和感悟,讀出了女媧不屈不撓、為人類不怕犧牲的中華民族精神。

整個課堂上,老師是簡簡單單地教語文,沒有什麼花架子,學生是紮紮實實的訓練,這就是樸實的語文教學風格。今後,我也朝這個方法努力,爭取每一節課都紮實的訓練學生的基本功。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5

《女媧補天》是一篇精讀課文。講的是我國古代流傳已久的神話故事。本文自然災害場面描寫生動逼真,全文條理清楚,層次分明,想象奇特豐富。學習本文的目的,一是讓學生通過閲讀受到我國歷史文化的薰陶,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豐富的想象力。二是感受女媧為了拯救受苦受難的人民大眾不怕危險、不怕困難的精神。要求學生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讀邊想象畫面。瞭解女媧為什麼要補天以及補天的過程,體會女媧為了拯救勞苦大眾,不怕危險、勇於奉獻的精神。

首先在講課前,我要求學生做好預習。包括理解生字詞,熟讀課文,查找有關女媧補天的資料。這樣,在學生還沒有學習課文之前就已經對課文比較瞭解了,為進一步的學習做好準備。

在教學時,我讓學生通過自己閲讀、思考,和同學討論來讀懂課文。先讓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對課文中難讀的字音、不理解的詞語,鼓勵他們先自己解決。弄不懂的向同學和老師請教,互相討論弄懂。然後就“思考?練習”第二題展開討論,讓他們各自發表自己的理解,讓學生體會到女媧的勇敢精神和樂於助人的高尚品德。在小組討論時,我要求小組長給組員明確的分工,各自學習不同的自然段,再把理解的內容向小組長彙報,小組長再向全班彙報本組的學習情況。因為分工明確,每個同學都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去,課堂氣氛活躍。最後通過有感情朗讀進一步體會課文內容。重點朗讀了描寫自然災害和女媧補天經過的段落。

我開始以為我們這些農村國小,可能學生的見識面窄,沒有什麼資料可以查找,可能上這一節《女媧補天》同學們只會大同小異的.説一些可能上看到的知識,沒想到學生查到的資料如此豐富,他們不但學到了課本上的知識,還學到了課外的一些知識,也讓我本人大開眼界,我開始對我對農村小孩不會查找資料的想法感到羞愧,其實知識無處不在,只要我們相信學生,他們會給我們一個驚喜,我想在以後的教學中要讓他們經常查資料,鍛鍊他們查找資料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想,只要給學生創造寬鬆、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學得快樂,學得主動,就能聽到學生幼稚的語言,讓人留有時間短暫,不想下課的感覺。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6

教學過程與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境,温故而知新。

1、複習詞語:“撿石頭”遊戲。

2、寫生字(隆、塌、掙、噴、缺、純、冶)

(1)共同點;(2)該注意哪些地方;(3)範寫“噴”;(4)生練筆;(5)評議

【設計意圖】:課始,我利用課件的動畫效果,讓孩子們延續第一課時學習《女媧補天》故事的餘韻,當一回“女媧”,讀對課件中“石頭”上的詞語就能撿到“石頭”去補“天”了。一方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情緒,另一方面又和課文內容密切聯繫。第一環節除了複習詞語的讀音,還直接將詞語中這節課要求會寫的字用紅顏色突出,用於第二環節的生字學習,達到一舉兩得的效果,優化了課件資源,並順利完成由讀到寫的過渡。我精心將課文中的生字進行分類,這節課要求掌握的生字都具有共同的結構特點——左右結構並且大部分是左窄右寬(“缺”字除外),在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共同交流,在輕鬆活躍的氣氛中識字寫字。

3、師引讀,複習第一自然段。

師:上節課我們瞭解了課文內容,還學習了第一自然段,知道了自從女媧創造了人類,大地上到處是歡歌笑語,人們一直過着快樂幸福的生活。可是有一天,(天空——生接:塌下了一大塊,露出一個黑黑的大窟窿。地——生接:被震裂了,出現了一道道深溝。山岡上——生接:燃燒着熊熊大火,田野裏——生接:到處是洪水。許多人——生接:被火圍困在山頂上,還有許多人——生接:在水裏掙扎。)

【設計意圖】:通過師生之間的“一唱一和”,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同時通過教師的引讀,讓學生加深對第一段中描述的“天塌地裂”的可怕情景的體會,為下文學習女媧不怕危險,冒着重重困難把天補上的過程作鋪墊。

(二)在讀中悟,在悟中讀

一)、學習女媧補天的過程

1、默讀課文2-4自然段思考:女媧為人類做了哪些事?

2、反饋。(求雨滅火、造船救人、尋石補天。)

生:女媧向雨神求雨來滅火。

師:很好,這是第一件事,你能用四個字來概括嗎?

生:求雨滅火。

師:還有呢?女媧還做了什麼?請你學着像這樣用四個字來概括一下吧。

生:造船救人,尋石補天。

【設計意圖】:通過默讀思考,讓學生對課文的主體內容有了總體的把握。經過“輸入”與“輸出”這兩個過程,訓練了學生的快速閲讀能力、獲取並分析信息的`能力以及歸納概括的能力。讓學生分別用四個字來概括女媧所做的三件事,這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教學中,我採取“由扶到放”的策略。

3、學習第二自然段。

師:這三件事,具體寫了哪件事?

生:尋石補天。

師:那其它兩件事就是(略寫),現在請自讀第二自然段,看看女媧是懷着怎樣的心情去求雨滅火,造船救人的。誰來讀?

一生讀。(因為緊張讀得不夠流利)。鼓勵之後再請一生讀。

師:她讀得怎麼樣?

生:她讀出難過了,但還沒讀出着急來。

師:哦,你覺得還要讀出着急的語氣,你從哪裏體會到的?

生:她立刻去找雨神。

師:你來讀一讀吧。

師:真棒!能把“立刻”換成其它詞嗎?

多生:立即、馬上、趕快、趕緊

全班齊讀。

【設計意圖】:通過自讀體會女媧面對如此巨大的災難時的心情,接着請學生把體會到的展示讀出來,然後請其他學生評價,結合自己讀中的體會,聽中的收穫,把自己的理解説出來,通過“讀-聽-説-讀”的環節來進一步昇華自己的感悟。在教學中,我還特別注意對語言點進行訓練,如給“立刻”換詞,通過舉一反三,既表達了自己的情感體會,又積累了詞彙。

4、重點學習三、四段:

(1)師:不久,天火熄滅了,洪水中的人們也被救上來了。可是,天上的大窟窿還在——噴火,女媧決定(尋石補天),補天是一件容易的事嗎?.

生:不容易。

師:請讀課文3、4自然段,找出女媧補天不容易的詞語或句子,邊讀邊畫,也可以寫寫自己的感受、體會。

交流一:生:我從“女媧決定冒着生命危險,把天補上。”體會到女媧不顧危險去補天。

師:你來讀一讀吧。

師:從“決定”一詞你們體會到什麼?

生:女媧很堅定,下定了決心。

全班讀。

交流二:生:我找到了“她忙了幾天幾夜,找到了紅、黃、藍、白四種顏色的石頭,還缺少一種純青石。”,可以看出女媧很辛苦。

師:特別是從哪個詞體會到的?

生:她忙了幾天幾夜。

師:你能再把這句話讀一讀嗎?

生讀,師評:從她的朗讀中老師還體會不到女媧很辛苦,誰再來讀一讀?

再請一生讀。

交流三:生:我還找到了“於是,她又找啊找啊,終於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可以看出女媧特別辛苦。

師:咱們一起來把這句話讀一讀。

【設計意圖】:帶着問題讀文,邊讀邊畫邊標註,這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方法,在課堂中讓學生實踐這個學習方法並有一定的時間限制,這是培養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接着讓學生來交流收穫,雖然注重談感悟,但仍以讀為主,在“讀-悟-讀”中學習、內化。

(2)師:你們能想像女媧在尋找純青石的過程中去了哪些地方,遇到哪些困難,又是怎麼克服的嗎?

小組討論後交流。

生一:我覺得女媧可能會先去森林,可能會遇到野獸,被野獸咬傷或者抓傷。她還可能會去海邊,遇到鯊魚或者被海藻給纏住。

師:她怎麼克服這些困難的?(生還未考慮清楚,先請坐)

生二:她可能去山上找純青石,找不到後來到荒漠,她當時已經精疲力竭,並且被地上的仙人掌刺得很不舒服,她很渴很累,所以她走到了清泉邊,在泉水中竟發現了純青石。

【設計意圖】:通過挖掘文本空白,引導學生想像女媧在尋石過程中去了哪些地方,遇到哪些困難,又是怎麼克服的。想像的空間很大,但通過三個提示使他們的想像更有針對性。先四人小組討論再全班交流,既保證了全班的參與,又使通過交流而碰撞出的思維火花得以在全班分享。通過想像、交流、分享,讓學生對女媧不怕危險,冒着生命危險把天補上的奉獻精神和善良勇敢的優秀品質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師:女媧歷盡千辛萬苦找到了純青石,多麼不容易呀!

自讀,指名讀。

師:老師發現你把“終於”這個詞讀得比較重,能説説為什麼嗎?

生:因為女媧歷盡千辛萬苦,經過長時間的尋找,終於找到了。

師:“終於”一詞表示經過一個艱難的過程,最後達到目的。你能用“終於”來説一句話嗎?

兩生造句,師評。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的設置目的是將文本理解和語言運用有機的結合起來。學以致用才是語文課文學習的最終目的。

(3)默讀第四自然段,畫一畫表示女媧煉石補天時動作的詞語

A.反饋。(挖、放、冶煉、裝、端、對準、潑、補好)

B.談體會。

師:這些動詞用得好不好呢?為什麼?

生:用得好,用詞很準確,(除了用詞準確生動,你還體會到什麼?)寫出來了女媧補天很辛苦。

師:這段話運用了這些動詞把女媧補天的過程寫得這麼具體、生動。平時我們寫作文也用上這樣的寫作方法,一定能把事情寫得更具體、生動、吸引人。

兩生反饋。

C. 同桌讀。(師:同桌之間讀一讀吧,體會作者是怎用運用這些動詞把女媧補天的過程寫具體的。)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7

在上第一課時.讀課題之後,我問他們知道了什麼,學生説知道了主要是寫女媧的,知道寫女媧補天的故事。我請學生説了關於女媧的其他故事,學生津津樂道,説了女媧造人的故事。然後再讀課題,問他們想知道什麼。學生的問題提的很好,就是圍繞着女媧為什麼補天和女媧怎樣補天來問,這也就是我們這篇課文要解決的主要內容。請了四個同學讀課文,請別的同學一邊聽一邊尋找問題的`答案。我下去巡視了一圈,大部分學生能專心聽,勾出問題的答案。但也有幾個學生什麼也沒勾出來。

開始解決第一個問題,在請學生讀了這一部分之後,讓他們説説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學生説得很好。有的説:“我彷彿看到洪水衝來,房屋倒塌,人也被沖走。”有的説:“我彷彿看到孩子們在哭着尋找爸爸媽媽。”還有的孩子説:“我聽到了孩子的哭聲,動物驚慌的尖叫聲。”在體會之下我們充滿感情地讀了“許多人在水裏掙扎”。然後我問他們這兩天熱嗎?孩子們點頭,我説:“如果這時身邊有熊熊大火,你有什麼感覺?”“熱啊,熱死了!”“會被燒死。”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説,有的還用手不停地扇風,彷彿真的被火圍住了一樣。我們再感情朗讀“許多人被圍困在山頂上”。在體會“地被震裂了,田野裏出現一道道深溝”時我啟發他們結合地震的災難來體會。然後再請學生讀,兩個學生讀得很有感情,彷彿真的看到了那種災難。然後全班再讀,感覺學生的讀上了一個台階。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8

《女媧補天》是一篇神話故事,當中有豐富大膽的想像,同學們不但喜歡讀,而且在課堂上還就故事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學習,學習氣氛比較活躍,特別是在小組互學環節當中,有的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的就故事內容提出問題。各個小組在組長的帶領下,小展示進行的紮實有效,並且最後把學習成果和問題展示了出來。

在大展示環節當中,水仙組提出的問題是:“女媧補天用的是五塊不同顏色的石頭,還是許許多多塊不同顏色的石頭?”同學們就這個問題各自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有的説是五塊顏色不同的石頭,根據是課本的插圖女媧手中拿的是五塊石頭;有的同學卻有不同的看法,説女媧補天找了許許多多五種顏色的石頭,依據是課文中第三段的句子:“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塊。她忙了幾天幾夜,找到了紅、黃、藍、白四種顏色的石頭,還缺少一種純青石。”這句話中説的是“缺少一種”而不是缺少“一塊”純青石。同學們就這樣的想法相互質疑,相互補充。其實我知道在神話故事中,這樣的爭論意義不大,而且我的看法傾向於是許多塊石頭。但是這樣的.想法我在課堂上絲毫沒有暗示引導,目的就是讓學生暢所欲言,結合課文自圓其説,培養大家探討、思考問題的習慣和能力。玫瑰組的問題是:“女媧在地上挖個圓坑,把五彩石放在裏面,用神火進行冶煉。煉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體。”這液體為什麼沒有滲入土裏?針對這個問題,有的同學説液體太稠了,不能像水那樣滲入土裏面;有的同學説就像水池裏面的水一樣,有一部分已經滲下去了,大部分留在池子裏面。這些在課堂上新生成的問題,同學們能根據自己的知識和生活經驗,進行解釋説明,從中可以看出同學們已經學會思考解決問題了,我因此感到十分欣慰、十分高興。

在展示的成果當中,幾個小組都是這樣的意思:“女媧冒着生命危險,勇敢補天,這種捨己為人的精神值得我們大家學習。”學生不但瞭解了故事情節,還從中受到思想品德的教育,真是難得,這樣的成果我以為是難能可貴的。

當然,故事中大膽豐富的想像手法,這節課討論中沒有涉及,在下一節課的教學當中,要引導學生體會、討論學習。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9

女媧補天是學生們比較熟悉的一個神話故事。結合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我將瞭解女媧為拯救人類,怎樣冒着生命危險、克服重重困難把天補好的過程;感受女媧的品質及精神;在朗讀中感受神話故事的神奇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意在讓同學們在讀課文的基礎上了解女媧補天的過程,感受女媧的品質。

課文的朗讀是重中之重。在同學們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概括出文章的大意。然後感知可怕,通過情景的想象感受可怕的情形,進而抓住重點詞語進行朗讀。同學們都能讀出那種可怕的語氣。然後是引導學生朗讀女媧補天的經過,從中感受女媧的品質。課文的`三四自然段是重點。讓同學們自己先讀,然後小組討論,再指導朗讀。在這堂課上,將朗讀貫穿始終。

除了讀,説和寫的能力也是三年級的孩子必須具備的。在本課中,我設置了兩個説的環節,一是讓同學們想象處在水深火熱中的人們在喊些什麼?二是女媧找五彩石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第一個同學們隨着當時的情景都能聲情並茂的喊出來。第二個孩子們的想象也是五花八門。在感受了女媧的品質之後,我讓同學們寫一寫自己想對女媧説的話,大多數同學都能寫出四五句。

總之,這堂課,做到了讀寫説的結合,通過讀寫説達到了教學目標。

當然,作為一堂公開課,也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比如課堂的過渡銜接上還不夠嚴謹;課堂的語言不夠精煉;一部分同學的課堂積極性調動的不夠;板書的內容安排不恰當等等,希望在以後的課堂上加以改進。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10

“讀”是語文教學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在這個語文教學中,體會到讀的重要性和多樣性,單一的讀讓學生學習無趣,我們可以採取多樣的讀,不僅可以提高學生閲讀興趣,還可以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多讀不同的讀,我們可以採取以下的方法:

1.自由讀。同學們喜歡這個故事嗎?趕快讀讀吧!

2.同桌互讀。讀給你的同桌聽一聽,比一比誰讀得正確流利,如果對方有讀得不準確的地方,請你幫他指出來。

3.默讀。要求學生不指讀,不動脣,不出聲,養成一邊默讀、一邊思考的習慣。想一想,文章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你能用幾句話説一説嗎?

4.用心品讀,細緻感悟。邊讀書邊思考。找出自己不懂或不明白的'地方。選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並説一説喜歡的原因。

利用不同的實踐,讓學生更流利更準確更有感情朗讀課文,更科學更有效地瞭解課文內容,在讀中學,在讀中悟。把讀的方法教給學生,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可以中心思想,掌握課文的內容,進一步可以進行更多課外拓展,增展學生的閲讀面和閲讀量。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11

《女媧補天》這是個流傳千古的神話故事。講的是古時候女媧為了拯救處於水深火熱中的人們,冒着生命危險補天的故事。通過這個神話故事,讚揚了女媧的勇敢、善良的品質,以及這種不怕危險、敢於奉獻的精神。

1、教學效果(思效)。

神話故事的特點就在於想象力豐富,所以這節課我注重運用多媒體手段,創設情境,通過品讀、想象、交流,從而感受語言文字的美,拓寬學生思維,引導學生透過語言文字與文本對話,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透過語言文字再現神奇、美好的畫面。如“天塌地陷”“水深火熱”等場景,引導學生去想象,去體驗,引導學生入境入情地讀。

學生對於神話故事感興趣,所以學習興致很高,也敢於大膽質疑。

2、教學收穫(思得)。

(1)抓住主線引導學生閲讀課文,思考問題。以“女媧為什麼要補天?”為主線展開教學,在引讀、想象、體驗中感受災難來臨前人們幸福的生活和災難來臨後可怕的情景,為認識人物形象特點打好伏筆。

(2)以“讀”貫穿始終。語文教學以讀為本,抓住重點詞句來讀,通過細心揣摩、入情入境地朗讀,讀出感受,讀出人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痛苦掙扎的悲慘景象,使學生獲得真實體驗、進一步昇華情感。在這節課上,不同形式的讀發揮了不同的功能,真正體現了以讀為本的閲讀教學原則。

(3)教學中的“補白”藝術。這篇課文的文字淺顯易懂,語言文字也不難理解,怎樣才能從淺顯的文字中挖掘出深刻的情感來?就需要我們利用想象,挖掘文本的空白處,把文本再創造,以充實內容,使人物形象飽滿,同時能夠發展學生的語言,培養豐富的想象力。所以在學習第一段時我設計了這樣的“補白”:讀到這裏,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在這些補白想象中,真實感受“水深火熱”的`慘狀,進一步體會到神話的神奇之處,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想象力,積累並運用了語言。還有女媧尋找石頭的過程,也可以利用補白方式,想象女媧尋找石頭的艱難。

3、不足之處(思失)。

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很多地方處理得不夠靈活。沒有耐心聽取學生的質疑,而是直接擱置了。還有,教師注重了範讀,但是學生自己練讀時間較少,沒能留更多的時間讓學生思考,造成朗讀感情不到位。如在學生朗讀描寫災難的句子時如果邊讀邊想象邊體會,學生們的朗讀效果會更好些。

4、改進措施(思改)。

在今後教學設計時,要真正尊重學生的學習意願,根據學生的需求設定教學環節,比如學生對於五彩的天空充滿了無限的好奇,教師就可以大膽提供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他們去想象、去搜集資料,讓他們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學生樂學,學的也會更有效果。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12

一、案例背景:

《國小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們當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注重薰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於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同時,《國小語文新課程標準》還要求:“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

我校課題《新課程下有效教學的研究》提出了八項教學策略,其中提到了“教學內容與三維目標有效結合”策略,要求在教學中既讓學生掌握了知識,又發展了技能,同時還培養了良好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學組織與學習方式有效結合”策略,注重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方法指導與思維培養有效結合”策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關注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民主平等與課堂和諧有效結合”策略,尊重學生,激勵學生,讓學生體驗學習成功的愉悦。

二、教材分析:

《女媧補天》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的第31課。這是一個流傳千年的神話故事。講的是古時候女媧為了拯救處於水深火熱中的人們,冒着生命危險補天的故事。讚揚了女媧勇敢、善良,不怕危險、甘於奉獻的精神。課文的學習重點是瞭解女媧怎樣冒着生命危險、克服重重困難把天補好;難點是在閲讀中體會女媧的勇敢精神和樂於助人的高尚品德,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豐富的.想象力。

三、教學過程與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境,温故而知新。

1、複習詞語:“撿石頭”遊戲。

2、寫生字(隆、塌、掙、噴、缺、純、冶)

(1)共同點;(2)該注意哪些地方;(3)範寫“噴”;(4)生練筆;(5)評議

【設計意圖】:課始,我利用課件的動畫效果,讓孩子們延續第一課時學習《女媧補天》故事的餘韻,當一回“女媧”,讀對課件中“石頭”上的詞語就能撿到“石頭”去補“天”了。一方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情緒,另一方面又和課文內容密切聯繫。第一環節除了複習詞語的讀音,還直接將詞語中這節課要求會寫的字用紅顏色突出,用於第二環節的生字學習,達到一舉兩得的效果,優化了課件資源,並順利完成由讀到寫的過渡。我精心將課文中的生字進行分類,這節課要求掌握的生字都具有共同的結構特點——左右結構並且大部分是左窄右寬(“缺”字除外),在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共同交流,在輕鬆活躍的氣氛中識字寫字。

3、師引讀,複習第一自然段。

師:上節課我們瞭解了課文內容,還學習了第一自然段,知道了自從女媧創造了人類,大地上到處是歡歌笑語,人們一直過着快樂幸福的生活。可是有一天,(天空——生接:塌下了一大塊,露出一個黑黑的大窟窿。地——生接:被震裂了,出現了一道道深溝。山岡上——生接:燃燒着熊熊大火,田野裏——生接:到處是洪水。許多人——生接:被火圍困在山頂上,還有許多人——生接:在水裏掙扎。)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13

《女媧補天》是三年級第八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是一個流傳於千古的神話故事。講的是古時候女禍為了拯救處於水深火熱中的人們,冒着生命危險補天的故事。讚揚了女媧勇敢、善良的品質和不怕危險、甘於奉獻的精神。這節課授後,我進行了有關反思。

1、條理清楚,目標明確。

在教學本課時,我運用“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模式進行教學。先出示本節課的整體目標,讓學生先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然後學生圍繞自學指導進行自主學習,之後進行了當堂練習,效果也不錯。

2、想象畫面,感受可怕。

課文的第一個自然段描繪了一幅災難後的可怕畫面。單純從文字的描繪學生似乎感受不到當時的情景有多麼可怕。我引導學生思考:“這熊熊大火可能會燒掉什麼?這滔滔洪水可能會沖走什麼?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我還引導學生結合生活中看到的災難畫面來想

課文的文字淺顯易懂,表現人物精神的關鍵語言文字也是不難理解的',如“幾天幾夜、終於、冒着生命危險、找啊找啊”等詞並不深奧,如何從淺顯的文字中挖掘出深刻的情感來,確實需要利用想象挖掘文本的空白點,如我設計的補白想象有“你能想象女媧會冒着怎樣的生命危險?”“你能想象女媧都在哪些地方找過五彩石?”以此來將文本再創造,以充實內容,使人物形象飽滿。

反思這節課,我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着一些不足,如課堂上駕御能力不強、很多地方處理的不夠靈活、教師的評價語很不到位。這也是我今後教學中要學習和加強的地方。課結束了,但是思考並沒有結束。通過這節讓我明白,在今後的教學中還需努力,多鍛鍊自己。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14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 首先本人也把本課和前一課的寫法作了些比較,本課是用詞準確,生動、這樣的運筆優美的課文無疑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認真消化課文,從字詞入手到思考問題再到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讓學生在閲讀中思考,質疑、解疑、歸納。重視課文插圖人物表情的賞析,讓學生更切實地感受到當時的苦難,也結合神話背景,明白女媧救人是偉大的。抓住女媧找石,煉石的句子深入體會,想象當時女媧補天的艱辛,從而進一步感受女媧的愛心,女媧的偉大。鼓勵學生相互複述故事,消化課堂教學,提高語言的表達能力。

然後和學生一起議議主題。本文通過寫女媧為造福於人,不顧危險,克服重重困難終於把天洞補好的故事。表達了古代勞動人民企盼幸福美滿的情感,同時也表現了古代人民有着豐富的想象力,在這個環節可以引導學生也來寫寫神話,以此為興趣激發,從學生興趣中激起寫作的慾望。本人也現場編了些神話如“月亮的寂寞”“嫦娥的夢”等。還別説,學生可有興趣了,有好幾個學生讓我別説話,他們想寫點東西。就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進行入了寫作狀態,我巡視了一下,題材不少,什麼“與星星作伴”“月亮和太陽”“嫦娥很後悔”“星星知我心”“夢遊月宮”……我給足了學生時間寫,直到全部完成為止。再抽取一部分學生的習作,結合本文的寫作特點進行綜合點評。

再次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從閲讀中感悟寫法。用詞準確,生動不僅能把作者要寫的人事物逼真地描述出來,而且還可以把細微的`感情生動地表達出來。本課就做到了用詞準確,生動這一點。如描寫天塌的情景,通過一連串疊詞的運用,“轟隆隆、黑黑的”等逼真地表現出人間的悲慘狀況。那麼,如何做到用詞準確,生動呢?這就要把工夫花在對意思相近的詞語的“比較、推敲——尋找、選擇”上。要學會連續想到幾個意思相近的詞語,然後通過反覆地推敲比較,最後從中選擇出一個最符合事實,最能恰當地反映客觀事物特點,最能貼切地表達自己心理感受,最能增強語言表達效果的詞語。

比如:有一學生寫“一個我喜歡的人”對象寫的是我,她在開筆寫了我一段外貌及神態描寫。中間有好幾個優美的詞,本人認為很符合,並且也用了一個重複的詞,本人也認為符合。因為那樣的重合可以增強人物的人格魅力及品質。文本如下:新學期開始了,輕輕推門而入的是王老師,合體的西服稜角分明,充滿力度;整齊的長髮上有兩面三刀三個大波浪,顯得落落大方;和藹可親的臉上神采奕奕,笑容可掬。她還未開口,那雙戴着深度近視眼鏡的眼睛就彷彿和我們交談起來了,似乎一下子把我們的目光都吸引到了講台上,使你無法離開她的眼神。短短的兩面三刀三分鐘,老師給我們的感覺是:整潔端莊,精力充沛,目光深邃,和藹可親。”(可見本人還沒有説,學生裝已經根據本人的衣着,神情形成了對一個老師人格的推陳出新斷,作為老師,也僅自己的動作,形象對學生進行“無言之教”)這就是用詞準確,生動的效應。又如:寫一段自然景物描寫。(每當天空漸漸撩去那黑色的面紗時,東方便飄起了一朵朵紅色的雲霞。隨着紅霞的出現,太陽慢慢地,慢慢地透過雲霞,露出了早已漲得通紅的臉龐……)

同時也少不了積累。學好語文,首要目標是積累,本文生動傳神。如:描寫天塌的情景,通過一連串的疊詞“轟隆隆、黑黑的、一道道、熊熊大火”等。逼真地傳達出人間慘狀。又如課文結尾,看似隨意,實則抒情,文筆流暢,餘味深長,值得好好朗讀與積累。讓學生的練習落到實處,抄寫文中美詞,美句並仿寫或寫出同結構的詞、句等。

總之,學完本課,看看學生的所獲,本人也在想,任何一篇文章無論會麼體裁,都得把握住一點,不能失去語文的“真味”。也就是“朗讀與寫作”要落到實處,語文的真味是沒有花樣的設計,它就是一門樸樸實實的學科!作為語文老師,你就本本分分地去教語文,樂在其中,不會失真的。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15

《女媧補天》是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講的是我國古代流傳已久的神話故事。本文自然災害場面描寫生動逼真,全文條理清楚,層次分明,想象奇特豐富。學習本文的目的,一是讓學生通過閲讀受到我國曆史文化。 《女媧補天》是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講的是我國古代流傳已久的神話故事。

本文自然災害場面描寫生動逼真,全文條理清楚,層次分明,想象奇特豐富。學習本文的目的,一是讓學生通過閲讀受到我國曆史文化的薰陶,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豐富的想象力。二是感受女媧為了拯救受苦受難的人民大眾不怕危險、不怕困難的精神。要求學生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讀邊想象畫面。瞭解女媧為什麼要補天以及補天的過程,體會女媧為了拯救勞苦大眾,不怕危險、勇於奉獻的精神。回憶整堂課的教學過程, 感慨頗多:

一、質疑問難,引出精彩。

在學生讀課題後,我問他們想知道什麼。學生的`問題提的很好,提出了兩個中心問題“女媧為什麼補天”和“女媧怎樣補天”。在第一課時教學中我就緊緊抓住神話故事的特點,以“女媧為什麼要補天?”為主線展開教學,在引讀、想象、體驗中感受災難來臨前人們幸福的生活和災難來臨後可怕的情景。在學習災難來臨後的可怕這一自然段時,學生又出乎我意料地質疑“為什麼天會塌下一個大窟窿”。這時,我正遲疑要不要給他們講講共公怒觸不周山的故事時,沒想到班裏又小手如林,“老師,我知道為什麼天會塌下一個大窟窿,那時因為水神和火神打架時……”“老師我也知道這個故事叫《共公怒觸不周山》,我也看到過的。”我感歎孩子們豐富的課外知識,這是課外書給他們帶來的知識,正是他們質疑問難的精神,才使他們的這一課外知識得以展示,也使課堂出現了精彩的亮點。

二、以讀為本,讀中感悟。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現”。“讀”應該是閲讀教學的永恆主題,“以讀為本”應該是閲讀教學的基本理念。在這節課上,“讀”貫穿始終,對學生讀課文除了每次都有要求外,讀的方式也有所不同:集體讀,個別讀;大聲讀、默讀……等等。不同形式的讀也是有不同的功能。默讀有利於對文字的揣摩;出聲朗讀能加強感受、增強記憶;指名朗讀可以給對文本有不同感悟的學生施展個性的空間;自由朗讀可以讓學生很好地感受文本,品味語言。集體朗讀有增強氣勢、激發共鳴的功能……同時,為了更深入、準確地體驗情感,我指導學生抓重點詞句來做文章,通過細心揣摩,入情入境地朗讀,使學生獲得情感、昇華情感。

三、挖掘課文的空白點,發展學生的想象力。

課文的文字淺顯易懂,表現人物精神的關鍵語言文字也是不難理解的,但如何從淺顯的文字中挖掘出深刻的情感來,確實需要利用想象挖掘文本的空白點,將文本再創造,以充實內容,使人物形象飽滿,從而發展學生的語言,培養豐富的想象力。所以在課堂上我設計了補白想象:讓他們説説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學生説得很好。有的説:“我彷彿看到洪水衝來,房屋倒塌,人也被沖走。”有的説:“我彷彿看到孩子們在哭着尋找爸爸媽媽。”在這些補白想象中,進一步體會到神話的神奇,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想象力,積累並運用了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