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反思

綜合實踐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1.64W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綜合實踐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綜合實踐教學反思

綜合實踐教學反思1

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是面向學生完整的生活領域,既關注學生的現實需要,尊重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又兼顧學生的長遠發展。它給了學生一個廣闊的天地,讓學生有機會走出課堂,走向社會,為學生的發展提供了開放的空間,並在活動不斷深化的過程中實現學生個性的張揚和健康發展。本學期,我校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實施、研討、評價和管理等方面均取得了一些進展。

一、資源開發求“深入”

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資源藴藏於學生好奇的天性和教師敏鋭的思維之中。有句詩説得好,“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資源就是動態變化的,它處於一個不斷生成的狀態,它是一種“活頁資源”。本學期,我們班開設了每兩月一次的主題活動,根據期初規定的十月份主題是“傳統節日的研究”即開展了中秋節的研究的活動;十二月份的主題為“健康伴我行”,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分別開展了環境與健康、運動與健康、飲食與健康、心理與健康等系列活動。

二、課程實施求“鮮活”

這學期,我們在活動中,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研究能力、創新能力等綜合能力均得到了提高,主要表現在這樣幾方面:

一是在活動中瞭解傳統節日。十月份適逢中秋一大傳統節日,所以就組織學生開展了對中國傳統節日的研究性學習。在成果交流時,學生的彙報形式多樣,不單純是以往的以文稿形式為主的彙報,現在能用故事、介紹、朗誦、講解等多種形式進行成果彙報。通過活動,既提高了學生蒐集資料、整理資料、交流資料的能力,同時也讓學生對一些傳統節日有了更進一步地瞭解。

二是在活動中培養社交能力。如:“快樂中秋”就組織了部分學生去調查中秋節的來歷。“運動與健康”更是要求絕大多數的學生去採訪體校生、體育老師,去調查人們的日常鍛鍊情況。雖然大部分同學是初次調查或採訪,心裏開始時都非常緊張,但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使學生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與調查的方法。活動總結時他們都覺得自己的膽量變大了,敢和陌生人説話了,説明與人交往的能力在活動中確實得到了提高;而且在學寫調查小報告和採訪小報告的過程中,他們初步養成了調查統計的正確態度,發展了探究問題的.初步能力。

三是在活動中增強心理素質。針對現在學生心理素質較差的現狀,六年級的學生開展了“瞭解自我、賞識自我”的主題活動,通過活動使學生對自己有了更全面、更客觀地瞭解,增強了自信心和耐搓力,增強了他們的心理素質。另外,六年級還開展了“做自己的守護神”的自我保護活動,提高了學生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

四是在活動中提升創新意識。讓學生學會觀察生活、發現問題,激發學生動手實踐的興趣,從而發展實踐能力,提升創新意識。

三、評價方式“多元”化

綜合實踐活課程的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生命活力、創新意識和能力發展,所以對學生的評價我校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三個方面展開。每次主題活動結束後,各個活動小組的組長組織組員進行活動總結、反思和評價。評價方式分學生自評、同伴互評和教師評價三種,以評價作為促進學生開展下一輪活動的動力。

四、組織管理“有序”化

由於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具有開放性、生成性、綜合性的'課程,所以在活動中,我組的每位老師都非常重視主題活動設計、指導,每次活動都井然有序。在每一項活動主題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能豐富活動方式,要求學生儘可能多地進行活動設計、資料蒐集、調查、採訪、實驗、設計、製作、社會宣傳、演示、表演、總結、交流、答辯、反思等學習活動;注重過程性資料的積累,並整理彙總。

學生是最大的受益者,因為綜合實踐活動為他們打開了想象的翅膀,也為他們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

通過一系列的嘗試,我們深深地體會到:實踐活動無所謂好壞,只要實實在在,學生在能力、態度、情感等各方面有了一定的收穫,情商得到了培養,就是一種成功,是我們教育引導的成功!要知道與綜合課程的親密接觸一定是建立在實踐的基礎上,只有在“做中”才能“會學”!是啊,只有在不停地學習中,才能接近完善。只要我們有勇氣和信心走出一條屬於我們自己的特色之路!

綜合實踐教學反思2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中國教育改革中一種新型的課程,其主要作用是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擴大視野,增長知識,動手動腦,培養能力,發展個性特長,增進身心健康,能夠生動活潑、主動地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所以,小組合作學習是學生學習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重要方式。

温老師所上的國小五年級綜合實踐《瞭解蔬菜的營養》,正是充分運用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教學,收到了顯著的教學。

温老師課前安排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收集相關的資料,要他們善於把教材知識與自己的生活實踐聯繫起來,挖掘學生身邊藴藏的許多熟悉、新奇有趣的問題、教學的“活”教材,為教學所用,寓知識於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之中,讓學生能用綜合的思維方法去審視、去分析、去解答實際問題,只有這樣,才能把預設的、主觀的、封閉的程度,變成激活學生思維的、靈動的開放過程,使學生真正成為探索者、發現者,提高學習和創新的能力。課前的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可以讓學生先通過獨立預習課文找出難點,然後在學習小組內進行討論,小組成員之間互幫互學,達到雙贏。

小組合作交流是一種很好的教學形式,學生參與面廣,參與有效率高。選擇恰當的時機進行交流,可以使學生間互相激勵,互相促進,在這種合作氛圍下進發出創新的火花,往往能想出意料不到的答案。温老師有意識地圍繞教學內容,創設便於小組交流的情境,引導學生在小組活動中發散性地、創造性地思維。因為,知識與技巧在討論中獲得,情感態度、價值觀在討論中培養。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相互啟發,實現優勢互補,解決個體無法解決的疑難問題。

在綜合實踐課程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在積極交往中合作,在成功體驗中學習,形成了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

我更加明確綜合實踐活動開展的意義。讓教育走出課堂,讓校園、家庭、社會共同發揮教育功能,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注重教育與當代現實生活的聯繫,它強調的是學生的親身經歷,重視的是學生的體驗、感受,以學生興趣和內在需要為基礎,以主動探索為特徵,以實現學生主體能力綜合發展為目的。凡是開展過綜合實踐活動的學校,學生、老師、家長都有着深刻的體會。

此外,我還了解了綜合實踐活動如何定位與開展系列活動。參賽的38個綜合實踐活動案例,彰顯了學校特色和地域特點,活動形式可謂百花齊放。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基本分為以下幾個步驟:課題的生成、活動目標、活動過程。活動過程基本包括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確定主題和子課題,制定活動實施方案。第二階段:實施階段。第三階段:活動總結展示階段。還可以按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三個維度: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開發系列活動主題,既有新鮮感,又有連貫性。

今後,我們應該繼續深入開展綜合實踐課程,拓寬課程內容面,拓展資源領域,整合課程資源。不僅重視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功能,還要重視綜合實踐活動的深遠教育意義,彰顯教育功能,這樣有利於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常態實施,更促進學校教育工作的有機結合。綜合實踐活動的指導教師是很重要的,有活力、有激情、有創新的`優秀教師指導的活動成效大,能有效推動實踐活動課程的開展與成果的推廣,逐步使活動走向課程,所以我們要不斷學習,努力具備一名優秀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師的資質。當然我們還有許多困難與疑惑,將會在專家的引領下,在不斷地摸索學習中,找尋有效解決問題的途徑,使我們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不斷深入、加強,爭取做出更好的成績!

從以上幾節課中我感受到他們並沒有在教學語言上進行嚴謹的推敲,也沒有刻意的限制課堂上每個環節的時間,就像是一位“孩子王”領着一羣活潑可愛的孩子在做遊戲。課堂活而不亂,形散神不散,總是在學生需要引導和幫助的時候教師的作用突顯出了。這也正應了當今綜合實踐活動最新提出的——“綜合實踐活動要走向常態化”。今年7月份陳樹傑教授在福建舉辦的“常態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策略研討會上首次提出了“常態化”的基本特徵:課程必修,普遍實施;教師能教,便於操作;學生愛學,積極投入;效果實在,確有收穫。這32個字,説起來容易,做起來並不輕鬆,當然有些地方也需要靠我們的學校和上級領導部門才能解決。但是,我們一線教師能做到的就是把課堂和每一次帶領學生活動都做為實施常態化的陣地。在以上課例中,教師不正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着“常態化”嗎?其實綜合實踐活動走向“常態化”並不難,只要我們不過分追求課程的完美性、完整性、和精緻化。指導教師不過分關注校長、同行、專家對自己指導課的評價如何,而是更多地關注學生在活動中所獲得的親歷實踐和深度體驗,過程和方法的掌握,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提升。用這樣的標準來衡量自己的教學效果,拒絕表演課、做秀課,消除神祕感,綜合實踐活動就能成為像語文、數學那樣易於操作、易於指導的常態課。

綜合實踐教學反思3

“學生是活動的主人”,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動腦,動口,動手參與到整個活動中來,教師萬不可越俎代庖,一手包辦。

1.在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過程中,教師不能僅僅把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僅僅當作一個執行的過程,更要結合學生特點、學校實際和社區背景,創造性地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2. 教師在指導中要悉心、耐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經常和學生一起進行階段小結,重新調整規劃和實施下一步的活動,使活動有可操作性,有實效地開展。在對學生的.評價中以過程為主,以鼓勵為主,讓我們的學生充分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3.教師必須處理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各要素的關係。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信息技術在本質上不是課程的內容,而是學生活動形式。真正的課程內容是學生自主提出的活動主題。要整合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各個要素,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在活動主題的展開過程中,適當地通過研究、服務、宣傳、設計、製作、信息技術實踐等多種活動形式的體驗,達到各要素的整合。

綜合實踐教學反思4

經過了兩個多月的社會實踐,我感慨頗多。實踐活動的每一天,遇到的'各種情況,都在我的腦海裏迴旋。他給我們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實踐活動給我們提供了廣泛接觸社會,瞭解社會的機會。

通過本次實踐活動。一方面,我們鍛鍊了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我為大家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但是在實踐過程中,我們也表現出經驗不足,處理問題不夠成熟,書本知識與實際知識關係不夠密切等。我們回到學校會更加珍惜在學校的時光,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識,並不斷深入到實踐中。檢驗自己的知識,鍛鍊自己的能力。為今後更好、更快速的完成任務,打下基礎。

這次實踐活動豐富了我們的實踐經驗。提高了我們的團隊合作能力,使我們通過這次活動更加了解社會。

綜合實踐教學反思5

《暢遊小欖水色匝》這一實踐活動充分利用小欖這一地方特色,選擇了學生有濃厚興趣的身邊事作為研究課題。它來源於學生對生活的發現,取材於生活,貼近生活,探究生活,與學生有密切的聯繫,學生樂於探究。在學習方法上,學生從課堂到課外,再從課外到課堂,採用了考察調查——查閲資料——分析交流等方法,體現了綜合實踐活動的實踐性、開放性、探究性的活動過程。通過信息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組合,達到對學生進行綜合性活動能力培養的目的。

因綜合實踐活動中探究性課題的開展,蒐集資料十分重要。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學生蒐集資料的方法多種多樣,不同的學生以不同的方法去搜集資料,關鍵在於合作與分享。這次活動就是讓學生在蒐集資料中學會合作與分享。所以在資料蒐集階段,培養學生合作與分享的意識是教師引領。讓學生在活動中的收穫,在活動中感悟,在活動中增智,在活動中成長。相信這一次活動將使學生在調查和設計的過程中瞭解了自己的家鄉的河涌,激發學生對家鄉的自豪感,從而能自覺規範自己的行為,努力為家鄉添光彩。

這次綜合實踐活動,活動使學生的主體性、參與性得到充分發揮,自覺性、能動性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綜合實踐能力得以鍛鍊,社會責任感得到了增強,具有很大的實效性。

(一)成功與收穫:

1.活動的每個環節,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從彙報中可以看出,人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穫,都能充分地展示自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2.在開展活動時,人人能積極主動、自主合作探究進行學習,學習、探究熱情高漲,並體會到團結、協作的樂趣與好處。

3.在活動中,學生學會了學習、學會了研究,非常重視信息的收集,資料的整理,處理信息的`能力有顯著的提高。

4.活動使學生懂得了關注生活,關注生命,關注他人。

5.小組的力量無窮。綜合實踐活動強調學生自主實踐,而在實際的活動過程中,由選擇主題,確定主題到深入主題,學生都是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的活動,充分發揮了集體的力量與智慧。在活動中,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鍊。

6.通過這次活動,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的意識明顯得到加強,凡事都要靠自覺的意識增強了。

(二)不足與遺憾:

1、小組合作方式的指導還不夠細膩。本次活動課前課上都要學生大量進行合作探究,但學生年齡尚小,活動能力有限,需要教師進行細緻地輔導和幫助,但我在一些細節上還是考慮不周。

2、教師自身的知識過於單一淺薄。由於教師自身對水色匝缺乏專業的探索與研究,雖然我在活動前蒐集大量有關橋的資料,努力充實對水色匝的文化知識,但在教學時,還是覺得自身知識的薄弱。

我覺得,在這次活動中,我與學生都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學生得到的是研究過程中成功的喜悦,老師得到的是學生成功後的成就感,我與學生一起,在這次活動中得到了成長。

綜合實踐教學反思6

很榮幸3月17日參加了在高區一小舉行的高區國小綜合實踐優質課的評選活動,第一次作為講課老師站上這種活動的講台,心裏既緊張,又激動。此次我執教的是《奇妙的陀螺》,通過這次講課,自己收穫頗多!

本次課的設計,本着取材生活的原則,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體會到原來身邊的事物都可以成為製作的素材,在體驗玩的樂趣的同時,又能從中有所收穫,培養孩子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究能力。本次課由談話導入課題,在初步認識陀螺後,激發學生做陀螺的慾望。讓學生在初次做陀螺的嘗試下,發現製作紙陀螺的基本要求。然後在進一步的製作中,自己探究發現讓陀螺旋轉時間更久的奧祕,再根據發現改進陀螺,裝飾陀螺,之後設計了一個陀螺大賽,調動孩子們的熱情。最後,簡單介紹陀螺在生活中的應用,作為一個拓展提升。整堂課的設計流程比較簡單清晰,此次講課還算比較順利的把整堂課完整的上了下來,大多環節都達到了預設目標,較好地完成了整節課的教學,不過還是有不盡人意的地方,下面主要就自己在本次講課中的感受,反思一下自己在授課中的不足:

一、課堂語言不夠精煉,評價語不到位。

在此次講課中,深深感受到了自己在語言方面的不足,覺得有些問題表述不夠精煉,隨意性的語言有點多,當然最主要的不足是缺少課堂評價語,孩子們回答的問題或者想法都不錯,但是我大多時間都是一句簡單的“好”、“不錯”一帶而過,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有效評價,我覺得這是我在今後的教學中需要多學習、多改進的地方。

二、賽陀螺環節沒有出現預設的課堂效果。

本來賽陀螺環節是本節課的`一個小高潮,孩子們應該積極踴躍參加才對,可能是由於前面對於影響陀螺旋轉時間因素的掌握不到位,孩子們的改裝效果一般,而且速度較慢,所以在規定時間內只有個別小組選出了代表,有幾個小組的代表上台熱情不高,而且在賽陀螺時,可能我組織的不夠好,沒能調動孩子們的情緒,比賽過程比較平淡,沒有展現孩子們那種天生的競賽熱情。今後在組織課堂方面還需要多加鍛鍊,不斷提高。

三、小組評價流於形式,沒有自然融入課堂。

此次在執教中臨時加了小組評價的內容,為的是更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組織課堂,但是由於之前試講時沒有使用過,所以在本次執教中小組評價使用的不是很到位,比如,有個小女孩回答問題特別積極,而且講的非常有道理,若我在給她肯定的同時,適時將他們小組的小陀螺上升一格,相信更能有效調動其他學生的積極性,整堂課我的小組評價基本都用在了組織課堂上,這樣的評價形式沒有發揮實質作用,與課堂教學的銜接不夠自然。今後要避免這種流於形式的評價活動,有效設計小組評價,達到切實提高課堂效率、調動課堂氣氛的效果。

這次的備課、磨課、講課經歷讓我收穫很多,在發現自己教學中不足的同時,也意識到了一堂好課並不僅僅要有好的教學設計,更關鍵的是要帶給孩子們發現知識、享受知識的體驗,創設高效課堂。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不斷探索,虛心學習,不斷提升自己!

綜合實踐教學反思7

對國小生來講,他們的研究性學習不同於科學家的“研究”。研究性學習只是學習方式上的一種轉變,引導學生關注關注社會、親近自然,在積極的研究問題過程中體驗到解決問題快樂和成就,在不斷的探究過程中,不斷尋找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慾。

探究過程產生的興趣應當比探究過產生的結果,對他們來講更有意義。關注學生的探究過程,做為指導師的老師就要擔負起責任,和學生一起探究,在探究面前,老師和學生是處在同一起跑線上,指導師起到評價和督促,糾正的作用,許多學生用網上摘下來的文章濫竽充數,為交差而交差,這就是指導師沒有及時的'融入學生中,發揮自己應有的作用,是種失職的表現,有部分學生心理上怕老師,喜歡獨來獨往。

我們在尊重學生選擇的基礎上,要明確告訴學生,“單幹”不是綜合實踐研究性學習的方式,合作和交流是開展研究性學習不可缺少的環節,做為學生必須學會和別人合作,傾聽別人的意見,從而提高自己研究學習的績效。

綜合實踐教學反思8

本節課教學思路很清晰從觀察屋頂的橫樑和柱子引出課題《抵抗彎曲》,引出研究抵抗彎曲能力跟哪些因素有關,接着設計實驗研究紙樑的抗彎曲能力跟紙樑的寬度與厚度的關係,分析數據發現厚度增加能大大提高紙樑的抗彎曲能力,再回到生活中的橫樑使學生明白橫樑為什麼要立着放。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紙的寬度、厚度與抵抗彎曲能力的實驗。難點是對科學實驗變量的識別與控制和運用曲線圖分析數據並得出結論。對於重點的把握,我注重學生實驗前的充分探討,大部分學生都順利發完成實驗,發現了紙的寬度、厚度的增加都能提高紙樑的抗彎曲能力。 對於難點的攻克,我卻花了比較多的心思。科學的課堂應該是科學探究的課堂,在科學探究中學生是主體,在上這個課之前,我也曾經跟學生一起來探討對比實驗中的定量和變量問題,發現單純的探討學生的積極性不高,在這種情況下,往往造成我牽着學生,淡化了學生的思考與探究。而“玩”是孩子的天性。基於這個原因,我在教學過程中加入了這樣一個挑戰環節:在講台上用兩個磁帶盒和一個紙條搭了一個橫樑,請學生上來挑戰,在老師搭的橫樑的基礎上只改變一個條件,讓自己做的橫樑比老師做的抵抗彎曲能力更強。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同時在挑戰過程中認識到了影響橫樑抗彎曲能力的因素,為後面變量定量的控制奠定了一個基礎,教學難點就自然攻破了。

這個課我着重於教學重難點的把握和整個教學環節的'設計,宗旨是體現科學探究體現學生主體性。但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了幾個問題:1、挑戰環節雖然起到攻克教學難點的作用,但所花的時間可以稍微縮短,上來挑戰的學生兩個就夠了。2、電子白板的運用的確讓課堂更加生動,為師生互動搭建了橋樑,但我只讓三個小組將自己的實驗結果寫在白板上而忽視了其他小組的實驗回報。3、在挑戰環節時間縮短的前提下課堂中的兩個實驗都可以讓學生參與。同時這堂課也讓我知道在以後課堂中應該關注教學的有效性,讓課堂變得生動、充實、有效。

綜合實踐教學反思9

綜合實踐活動是基於學生經驗,密切聯繫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注重對知識技能的綜合運用,體現經驗和生活對學生髮展價值的實踐性課程。綜合實踐課的特點是綜合性、實踐性、活動性、自主性。綜合活動實踐課不是老師教給學生知識而是讓學生在做中學。

本學期我積極參加中心校優質課評比活動和校本綜合實踐活動教研。在教研中不斷學習理論知識、開展聽課、評課活動,使我在教學中得到很多啟發。

一、真正實現小組合作、發展每個學生的個性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合作伙伴組成合作小組,並讓他們在小組內選擇最想研究的子課題,在小組成員分配工作時,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選擇自己在小組裏承擔的任務,8學生個性的發展創造了空間,這樣做,使每個小組成員之間有了惺惺相惜的感覺,團隊精神大大增強,為活動的開始進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活動中讓學生自己甑別,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給學生較多的選擇餘地,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做到有所感受,有所發現。並引導他們在完成分內工作的`前提下也去幫助別人、協助別人開展調查研究,使學生在活動中不再是坐享其成,儘可能使每個學生都獲得參加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生也逐步學會評價,學會求同,學會補充,學會合作,學會做人。可謂“收穫盡在過程中。”

二、注重探究式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用多種方式蒐集資料的能力

在讓學生進行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我的出發點是讓學生走進生活、切實地進行調查研究,強調蒐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孩子們在研究的過程中不斷提出問題,通過自己的思考、求助、與別人的討論等把問題解決,不斷的探究對孩子的發展是十分有利的。我們欣喜的看到孩子們正在他們自己的研究中變得膽子大了,勇氣足了,善於思考了。

三、改變評價方式,注重學生的感受和體驗

綜合實踐活動讓我明白了活動要以學生為主,不一味的惦記着“給”學生什麼,而關注能為學生“做”什麼,注重學生的感受和體驗。綜合實踐活動的本質特性就是生成性。隨着活動的不斷開展,學生的認識與體驗也不斷地加深,以學生調查的熱情高低、合作的是否默契、參與人數的多寡為評價依據。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理論基礎,不斷嘗試,全面提高自己的“指導”藝術,不斷反思,在反思中成長。

綜合實踐教學反思10

在校方安排下,本學期第四周進行了為期兩天的《機構創新綜合實驗課》。雖然時間短暫倉促,但感到獲益匪淺。老師利用五個課時耐心、認真地教授我們關於機械方面的一些知識。包括我國當今機械發展狀況,具體到我們所學過的理論課程與實際相結合的實例,使我們對機構創新形成一個完整的個體概念,為以後課程奠定了基礎。

在可實際操作教室,為了能夠為自己所設計的機構順利建成,自己動手拆裝各種機構,對現有的零部件有了新的感性認識。實驗室裏提供的零件有各種長度的杆,凸輪,齒輪,墊圈,套筒,還有皮帶輪,根據這些提供的零件,我們便開始了創作作品之旅。

由電機開始,隨後是蝸桿,由蝸桿帶動蝸輪。隨後應是斜齒輪。然後再根據我們設計機構的需要,根據機構運轉的需要,便選擇一系列齒輪結構,由小齒輪到大齒輪是實現齒輪傳動的減速過程,由大齒輪到小齒輪是齒輪傳動實現加速的過程。開始我們想到的是設計有曲柄存在的機構,由此實現切割的目的。曲柄的轉動由齒輪的轉動帶動,實現圓周的轉動。為實現機構同時實現擺動和平動的需要,還應有滑動的裝置,根據這個思路,我們便開始在所擁有的設備上開始了設計,一個組員負責操作,一個組員負責檢查,安排及指示,另一個組員負責找所需的零件。利用半小時的時間我們便完成了原先設計好的機構。

接下來的工作便是校驗能否實現該機構所要實現的運動。我們先使用手動的辦法,開始校驗我們設計的機構的運動。實際校驗的時候才發現我們設計好的機構無法實現所需要的運動的目的。曲柄在旋轉過程中帶動的另一部分的構件沒法實現滑動。由此我們原先設計好的機構宣告了失敗。我們只好重新設計我們的`機構,眼前我們所要解決的問題是為什麼我們設計好的機構不能實現所需的運動。我們組員便開始談論我們設計的機構,逐步分析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狀況。經過多次分析便得出了結論必須從改變曲柄裝置結構開始,因為在曲柄實現圓周運動的時候,而滑動裝置便受到了阻礙。

該如何改裝?

我們從草圖開始入手,把曲柄改成凸輪結構是我們改裝的目的所在,因為在斜方向上很難具體的組裝凸輪,我們只好把滑動裝置設法改裝,把滑動裝置改成皮帶的運動,實現運送物件的目的。按照改裝的總體思想路線,我們在原來組設計好的機構上進行改裝,總共使用了半個小時,我們便完成了改裝的目的,接下來的工作便是開始檢驗我們設計的機構能否實現具體的運動。開始我們還是採取手動帶動機構轉動的辦法,結果讓我們都很滿意,我們便找來了電機開始做具體的檢驗,最後的結果是我們設計的機構能實現我們想象的運動,而且運動的很準確。經過幾次校驗,多次談論,最終設計出了我們組員的機構,就是橫切各機構。這是我們組員在一起談論,一起設計,共同努力,共同協作的條件下完成的機構。

我們設計的機構經過倆天的努力便圓滿完成了,剩下的工作便是向老師介紹我們設計好的機構的具體情況,還有就是一些工作量小的任務,計算自由度,以及量取機構內部的具體尺寸。因為我們設計好的機構總體看來還是比較簡單,而且運動也不復雜。能夠切割的物件也較小,所以作介紹的話也比較簡單。由此我想把介紹的方式搞的比較專業化,也就是想用些專業用語來表達,具體的也就是把每一句話都講得很有分量。為了更好的引用一些專業用語,我積極地去聆聽每一組組員介紹機構的方式,從哪方面入手比較合理。每一組的介紹我都聽得很認真,因為我自己也多想吸收別人所擁有的知識,從而自己也試着去改變,“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就是我想學的目的。細心去聽完每一組介紹自己設計的機構。我也認真總結了自己陳述用語,先介紹我們組員設計的具體思路,最主要的是設計的目的,要實現什麼樣的運動。隨後指出優點及缺點,需要改進的地方有哪些?按照自己的思路一一説明。

介紹完了我們設計好的機構,我們倆天的工作就差不多也完成了。本次實驗課對我們學機械類的學生來説是至關重要,因為本次實驗給我們提供了實際操作的平台,以及機構創新的平台,這勝於我們大學四年學習機械類的課程,也可以説是一個校驗過程,認識、總結的過程。這次完全是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實驗過程。一定基礎上提高了我們對機械的認識,完全是親自接觸,由此我們自己也有了較深的體會。對於本次實驗,我自己也相當滿意,兩天的努力不僅設計出自己的機構,更是提高了我們對機械的進一步認識,激發了科研興趣。我本人也非常希望這樣的實驗課程學校可以多組織一些,這樣不僅可以提高我們對機械的認識和興趣,更多的是可以改善我們學習理論知識的質量,提高學習的興趣,從而真正學到真本事。

綜合實踐教學反思11

杏花嶺區教科研中心任鳳英老師蒞臨我校,為我校教師做了題為《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效實施》。對於我們這些綜合實踐的門外漢來説,聽了任老師的講座,我們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任老師首先講了綜合實踐這門課程的地位和性質,綜合實踐作為一門必修課,貫穿三到九年級及高中階段。以前我對綜合實踐的認識只覺得它是一門可有可無的副科,現在才明白原來是一門重要的必修課。綜合實踐不同於其他課程的特點就是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習方式是以探究為主,是“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自主進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基於學生經驗,密切聯繫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實際,體現對知識的綜合應用的實踐性課程”。

聽了任老師的介紹,我對綜合實踐課程又多了一些新的認識。首先,綜合實踐之所以為綜合實踐,課程名稱就體現出了課程特點。它是語文、數學、音樂、美術等很多課程的綜合,是內容、經驗、目標的綜合,需要運用到多學科的知識。這也就是為什麼各學科的`教師都可以參與到綜合實踐課程中的原因。其次,綜合實踐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在學習過程中,充分體現出學生的自主性。學生可以設計調查問卷,進行結果的統計,可以進行實地考察,畫畫,拍照片,多種形式參與。綜合實踐實施的四階段分別是一確定主題,制定方案,二小組合作,展開研究,三彙報交流,資源共享,四活動總結。在這個研究交流過程中,要讓學生主動探究,主動參與,為小組獻計獻策,體會到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學會合作,願意合作,培養出團隊精神。讓學生明白走得快要自己走,走得遠要一起走。

通過學習,我認識到綜合實踐是一門很好玩的學科,它的形式多樣,能充分體現孩子的主體地位,讓孩子做學習的主人。但也是需要極大投入的學科。

綜合實踐教學反思12

這學期學校安排我擔任了五年級綜合實踐課的教學工作。作為一個在這一學科毫無經驗的老師,這一學期可以説是在摸索中前進。有以下幾點初體會:

一、讓綜合實踐活動迴歸生活和迴歸社會。

國小綜合實踐課要回歸生活和社會,我們不能將學生圈於學校,而要以學生的活動和交往為線路,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維的活動網絡,全面實施教育。引領學生走出校門,走進社會,在家庭、社區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生活,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教師可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自主從身邊熟悉的事物入手,留心觀察社會生活中發生的變化,體會社會進步與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積極影響。通過簡單的觀察、調查鍛鍊和提高調查、探究及蒐集資料的能力,學會討論與合作。從而讓學生們在自主學習中瞭解到了通信及交通的發展與人們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繫。

二、綜合實踐課學生是主體。

綜合實踐活動,活動活動,必須讓學生動起來,在活動中發展,在活動中受益,在活動中體驗成長,在活動中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綜合實踐活動課,不是讓老師當主導,由老師來活動,而應該採用新的“活動教育法”來“活動育人”。

三、老師+學生=朋友

老師與學生在教與學中,本來就是相互促進,相互提攜的`朋友關係,而在綜合實踐課中體現的更為突出。綜合實踐的“教”不是我們平常所説的“傳授”,而是“指導”。從主題的確立、研究方案的制定、各小組進行深入探究、到研究成果總結匯報、學習的收穫,整個實踐過程中,都是學生行動,再加老師的指導,相互合作完成的。老師、學生在活動中是平等的探索者,也是相互合作的朋友。

在以後的日子裏,我能為孩子們創設可以任意高飛的天空和可以盡情跳躍的大海;也希望讓我的課堂因為有着平等、民主的朋友之情而更加充滿創造的活力、更加多姿多彩。

綜合實踐教學反思13

三月份,我有幸參加了高新區組織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學習,通過這6節課的學習,我懂得了很多,明白了綜合實踐活動課是讓學生學習適應社會的能力。它可以使我們在實踐活動中瞭解社會,讓我們在實踐活動中學到很多在課堂上根本就學不到的知識,讓我們增長了見識,也打開了視野,使我受益匪淺。

首先,此次綜合實踐課中教師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讓課堂中充滿着研討、探究、思考的氣氛。在實踐活動中,教師擺脱了傳統的教學模式的束縛,讓學生大膽嘗試,鼓勵學生克服困難,不斷探究。增強學生的策略意識、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成為活動的落腳點。教師提供很多機會,讓學生從事主動的觀察、實驗、猜測、推理、交流等活動,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把知識變成活的。在活動中,不僅關注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而且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教師鼓勵學生學會總結學習方法,學會認定和尋找最佳策略。

其次,讓我學會了如何指導學生確定主題。可以把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作為教學活動的切入點,也可以發掘學校周圍社區教育資源,設計主題。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就融入學習的最佳狀態,為學生創造表現自我的機會。讓學生在玩中學,學得輕鬆,學得愉快,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的表現,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感受到原來學習是這麼快樂的事,學生在每一節課堂上,享受到熱烈、沸騰、多彩多姿的精神的生活。

再次,此次綜合實踐活動課,讓我體會到了小組合作的重要性通過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共同探討出知識,並且在實踐中深化鞏固了知識,這是我們平時課堂裏所沒有做到的,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綜合實踐教學反思14

我認為綜合實踐活動不能等同於課堂教學,旨在通過多種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檢驗內化知識,運用知識,為學生打開一個開放的時空,使他們在興趣盎然中豐富完善知識結構,提高綜合能力。《綜合實踐活動》課與其他學科一樣,都擔負着傳授知識、培養技能和發展能力的任務。但它有獨特的要求,就是學生必須學習有關的生活和社會生產的知識、技術原理和在智力、能力諸方面培養學生觀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維力,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我們《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師要真正把學生當作具有潛能的生命體,發揮《綜合實踐活動》課課程本身的優勢,改革《綜合實踐活動》課堂教學,讓一批批具有創新精神、創新素質的跨世紀人才脱穎而出,才無愧於時代的呼喚和期望。讓他們時常用一雙明亮的眼去觀察,用一顆靈動的心去觸摸,感受世界的多彩,體驗生活的律動。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作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最大亮點,和其他學科課程改革一樣承擔着學生學習方式改革的重大任務,由於這們課程和其他課程的不同,其學習方式也具有於其他課程顯著的區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學生的學習方式應包括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研究性學習、實踐活動性學習、綜合性學習、體驗性學習、接受性學習、發現性學習、網絡學習等各種學習方式,其中,研究性學習是核心的主要的`學習方式,我覺得將各種學習方式進行有機整合,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區別於其他課程的最顯著特點。

綜合實踐活動這門學科是讓學生能夠從日常生活出發,基於自身興趣來選擇和研究問題,主動獲取知識的一門學科。在綜合實踐課的教學中,不拘泥於教材,開放課堂,走進學生的生活,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真實需要出發創造性地開展教學,給學生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的發展提供更廣闊的天地。

綜合實踐教學反思15

今天上午上六年級的綜合。前,我特意挑出一篇學生日記。這則日記是大概內容是這樣的:一個同學參加了學校的經典誦讀興趣小組,已經訓練了一段時間。因為這次期會考試成績不太理想,父母認為他是因為參加誦讀小組分散了精力而影響了學習,他受到父母的責罵後,向老師提出退出小組申請,因中途退出訓練影響不太好,還受到老師的批評,最後退出了興趣小組。也許他感到有點後悔,所以在日記裏他提出了這個問題:這個決定是錯誤的嗎?我喜歡這樣的日記,喜歡會質疑問難的學生,我還認為這是許多學生經常面臨的問題,可以藉此機會和學生一起思考交流這問題。

上時,我先請一個同學上台朗讀了這篇日記,然後請全班同學一起就日記中的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目的是為了讓學生積極思考,參與討論,並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我讓學生就參加或退出做一個選擇,然後提出自己的理由,做法。我一再強調的是,做什麼選擇不重要,也沒有誰對誰錯,主要是要積極認真地投入思考,提出儘可能充分的理由。

學生明顯表現得比往常更有興趣,大部分學生都積極參與了討論,幾個學生在回答時提出了比較充分的理由。我對這些學生的發言進行了及時的肯定和引導。我一直認為,思考什麼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教學生學會怎樣思考,養成思考的習慣。

最後,我總結了學生髮言,並結合自己的看法,告訴他們,關於考試,有時好一些,有時不太理想,這其實是正常的事。考得不好也有各種原因。比如考試的發揮等,並不一定是因為參加小組活動造成的。所以,首先要好好反思,找出其中真正的原因。參加外活動能使我們得到其它方面能力的鍛鍊,培養興趣特長。雖然參加活動確實會佔用一定的時間和精力,但只要我們懂得合理安排時間,也並不一定會影響到學習,這方面我們身邊有很多例子。此外,作為六年級的學生,應該要向主動大膽地向父母提出自己的意見和看法,<~>爭取得到他們的同意。看得出,我的話得到了他們極大的認同。更重要的是,在這堂裏,我們師生一起享受了思考和表達的樂趣,這是我最嚮往的堂。

通過這節,我有了這樣的`發現,學生對這種問題式的話題討論,參與思考發言的積極性往往比較高。以後應當多進行這方面的嘗試,儘量提供學生身邊最熟悉最感興趣的話題,讓學生“有話説”,以此提高學生參與思考討論的積極性。在堂中,學生是否進行了積極深入的思考,這是我在堂中最願意看到的,甚至認為這樣的教學才是真正有效的。

私下和同事或同行朋友交流時,經常聽到這樣的抱怨,學生上不喜歡動腦筋思考,不愛發言。尤其是教高年級的教師。這幾年,我基本上也都是擔任高年級的教學工作,對這點也深有同感。常為堂沉悶、缺乏生氣而苦惱。原因在哪呢,學生上不喜歡發言,我認為根在於學生不喜歡思考或者不會思考。而這節給我的另一啟發是,學生不喜歡思考不會思考的原因,很可能在於教師沒能為學生創造思考表達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