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計劃

三年級綜合實踐教學計劃(通用11篇)

欄目: 教學計劃 / 發佈於: / 人氣:1.33W

時間就如同白駒過隙般的流逝,又將開始安排今後的教學工作了,現在就讓我們好好地規劃一下吧。那麼一份同事都拍手稱讚的教學計劃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年級綜合實踐教學計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年級綜合實踐教學計劃(通用11篇)

三年級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1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是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繫,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與體驗,以“實踐、創新、發展”為主線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成為一個有血有肉的“社會人”。

二、活動目標

(一)總目標

通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分析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與調查的方法、信息資料的蒐集、分析與處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實驗實證的方法;獲得親身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塑造完美人格,初步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形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

(二)具體目標

1、保護環境的思想意識和能力。

(1)走進自然,增進對自然的瞭解與認識,理解人與自然的.內在聯繫。

(2)關心自然環境,自主探究自然問題,具有環保意識;

(3)參與環境保護的活動,增強環境保護能力。

2、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主動積極地參與社會活動和社區服務,增進對社會的瞭解與認識,增強社會實踐能力,並形成社會責任感和義務感。

(1)走入社會,增進對社會的瞭解與認識,理解個體與社會的關係;

(2)關心社會現實,主動探究社會問題,積極參與力所能及的社區活動,服務社會,發展社會實踐能力;

(3)遵守社會行為規範,養成社會交往能力,學會與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關心他人,關心社會,具有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對社會負責的態度。

3、勞動與技術教育: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勞動技術,具有自我認識能力,養成負責的生活態度。

(1)反省自我,增進自我認識,確立自信,樹立人生理想,積極進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學會適應社會生活,養成負責的生活態度。

三、具體要求

1、親近周圍的自然環境,熱愛自然,初步形成自覺保護周圍自然的意識和能力。

2、考察周圍的社會環境,自覺遵守社會行為規範,增長社會溝通能力,養成初步的服務意識和對社會負責的態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習慣,初步具有認識自我的能力,養成勤奮、積極的生活態度。

4、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慾,初步養成從事探究活動的正確態度。

四、活動安排

節約用水,關愛生命之源。

三年級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2

一、指導思想:

它打破教育與生活的隔離,孩子們在學校當中在與其他場合當中一樣,需要享受一種完整的生活。學習的過程就是生活的過程,教改也好,課改也好,第一項任務就是把生活的權利還給孩子,把學習的過程變成生活的過程,加強學校教育與兒童生活、社會生活的聯繫。它改變單一的課程結構,改變教學方式,為同學表現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供空間。

二、學習情況分析

三年級小同學文化基礎知識、社會閲歷和人生體驗還非常有限,所以在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目標應該是“在體驗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體驗為主,在研究和解決問題方面,強調養成初步的方向。實施綜合實踐課程,就是要為同學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們瞭解周圍的生活環境,關注自己及同伴當中的心理健康、人際交往問題,激發他們對自然和社會問題的好奇心,擴大視野,積累經驗。總之,就是要讓他們更多地去看,去聽,去想,去試。

考慮到三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我們的綜合實踐課設定了三大主題:

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希望通過這三大主題激發着同學的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

三、課程總體目標:

密切同學與生活的聯繫,推進同學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與體驗,發展同學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1、親身參與實踐,注重親歷、自主學習和實踐,在開放的學習情景中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

2、獲得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之間的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形成親近自然、關愛自然、關心社會以及自我發展的責任感。

3、發展同學在自己的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認知、發展同學的動手能力,養成探究學習的態度和習慣。

4、培養同學通過多種途徑獲取信息,整理與歸納信息,並恰當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勵同學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獨立思考,標新立異,大膽提出自己的新觀點、新思路、新方法,並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激發他們探究和創新的慾望,培養創新能力。

6、養成合作意識、民主意識、科學意識、環境意識、培養同學積極進取、善於交往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四、活動重點:

針對三年級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在編寫“活動資料”時,把提高同學的觀察力作為三年級的重點。

1、我們要在活動中有意識、有計劃地發展兒童的觀察力,使同學學會進行有目的、系統的觀察,全面的觀察。要求同學會看、會聽、會嗅、會嘗和會觸摸,並且會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覺,綜合起來進行思考。

2、在三年級深入的觀察活動中,要求同學對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較),要求同學進行獨立的`思考,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觀察以後,要他們發現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無疑對他們素質的提高十分有利。

五、活動難點:

就是能夠從直接經驗抽象出問題的本質來,完成思維發展的飛躍,從而提高同學的素質。

六、實施策略

1、與學科教學相結合

每一門學科都不是孤立的,它們之間都互相滲透。在學科教學中,同學會由本學科生成許多具有研究價值的問題,這時,教師要具有敏鋭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幫助同學提煉加工使之成為綜合實踐活動的研究課題,教師都要在教學中培養自己挖掘綜合實踐活動素材的意識,使學科教學深入、徹底,更使綜合實踐活動課題的選擇具有廣泛性。

2、與同學的生活實際相結合

生活,是同學學習的大舞台。但是很多同學對自己的生活熟視無睹,豐富多彩的生活對他們來説是平淡無奇的。這是因為他們對身邊的小事往往習以為常,見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認識身邊的小事,不僅會理解小事的教育意義,而且會提高思維的品質和研究習慣。這是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使命。

3、與社會熱點問題相結合

現在的同學不再是隻會讀書的機器了,他們關心國家大事,關注社會的焦點問題。對一些公眾現象,他們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他們渴望被大人們認同,希望得到和大人們一樣的成就。我們把社會熱點問題引入校園,指導他們採用具有個性化的方式展開深度探究,從而獲得自己獨創性的理解。這是綜合實踐活動的主旨所在。如通過對自然界觀察、參觀、調查等多種形式,使同學懂得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珍愛生命,讓同學從人文景觀、自然景觀中獲得美的體驗。

4、與傳統節日相結合

我國是一個有着五千年文化傳統的泱泱大國,在歷史長河中積澱下來的文化精髓是同學學習的極佳資源,為了讓同學記住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結合傳統的節日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如由中秋節、重陽節引申開來的以敬老愛老為主題系列活動。

5、與學校工作相結合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課程,雖然沒有固定的教材,但並不是沒有目標。而這些目標和要求往往也是學校德育工作要達到的。因此,我們將綜合實踐活動的課題與學校德育、少先隊活動和校本課程的開發結合起來,互相借鑑、互相滲透更有利於同學的發展,如可結合國旗下的講話內容、紅領巾廣播欄目,開展行為習慣系列、文明道德系列、時事熱點系列、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

三年級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3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的總目標是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繫,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與體驗,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注重轉化學生的觀念,認識綜合實踐課,以新的學習狀態走進綜合實踐活動課。三年級學生受年齡和學識的限制,受原來課程模式的影響,接觸社會比較少,一下子全部放開,學生將會束手無策。因此,以主題活動為切入口,學生從大的主題中尋找和確定自己的研究專題,讓學生初步感受研究活動的全過程。如:關於美化校園的新建議;誇誇我們的學校;課間十分鐘等。教師將根據學生最感興趣的主題給與一定的指導,體驗整個專題研究性學習。

二、課程目標

知識層面:讓學生認識動物、瞭解動物,從而保護動物;讓學生認識生活中的.各種工具,並學會使用簡單的工具,對學習用具加以改進;讓學生認識自己的學校,瞭解老師併為自己的學校規劃設計;讓學生充分認識我是集體的一員,要為集體添光彩。

能力層面: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的意識,收集處理信息、分析和解決問題、實際操作的能力,熱愛勞動的習慣以及必須的生活技能等等。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讓學生親近周圍的自然環境,熱愛自然,初步形成自覺保護周圍環境的意識和能力;接觸自然,豐富對自然的認識;欣賞自然世界,發展對自然的熱愛情懷;培養學生蒐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培養學生的口頭和書面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層面:激發學生實踐、探索的興趣;培養學生求真務實,大膽質疑,勇於開拓的學習情操,構建學生關心他人、關心社會、關心地球、關心生態環境的道德堡壘。

三、具體安排

(一)、1——4周第一章節:規則

1、做個守紀律的好孩子;

2、我和春天有個約會;

3、我是媽媽的好幫手.

(二)、5——8周第二章節:開動腦筋

1、商場購物;

2、快樂的小騎手;

3、動物天地.

(三)、9——11周第三章節:學會設計

1、智力大沖浪;

2、辦個小小圖書館;

3、設計我的小空間.

(四)、13——16周第四章節:生活在集體中

1、舊信封的新用途;

2、巧用測量方法;

3、模仿出的發明.

(五)、17週期末複習考試

三年級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4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是基於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繫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的、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它打破教育與生活的隔離,孩子們在學校當中在與其他場合當中一樣,需要享受一種完整的生活,學習的過程就是生活的過程,教改也好,課改也好,第一項任務就是把生活的權利還給孩子,把學習的過程變成生活的過程,加強學校教育與兒童生活、社會生活的聯繫。它改變單一的課程結構,改變教學方式,為學生表現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供空間。

二、學習情況分析

三年級國小生文化基礎知識、社會閲歷和人生體驗還非常有限,所以在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目標應該是“在體驗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體驗為主,在研究和解決問題方面,強調養成初步的方向,實施綜合實踐課程,就是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們瞭解周圍的生活環境,關注自己及同伴當中的心理健康、人際交往問題,激發他們對自然和社會問題的好奇心,擴大視野,積累經驗,總之,就是要讓他們更多地去看,去聽,去想,去試。

根據孩子的特點,我們今學期的研究主題是:自我生活:洗手的學問。

三、學習目標

學會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問題;初步學會把一個問題分解為不同的要素和層次;有條理的'收集有關日常生活方面的事實和素材;瞭解科學小實驗的一般步驟;養成良好的個人生活習慣。

四、實踐方式

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問卷調查;小實驗。

五、方法引導

如何分析、表述問題;知道每個觀點要有事實或資料作為依據;學習小組如何分工;如何上網查資料。

六、學科整合

與科學、品德與生活、健康教育、語文整合。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會問題的表述;瞭解問卷調查的方式。

七、課時安排

每週一課時,便於師生都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便於開展活動時進行資源共享。

具體安排:

1、2月份,制定計劃,選取課題

⑴書寫致家長的一封信,使家長了解綜合實踐活動這門課程。

⑵與學生一起選取課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⑶根據課題制定本學期的教學計劃。

2、3、4、5月份:主題活動:洗手的學問

⑴制定小組計劃,分工合作。

⑵收集材料。

⑶調查採訪。

⑷討論交流。

3、6月份,舉辦實踐活動。

⑴組織發動。

⑵物品準備。

⑶開展活動。

⑷活動總結。

三年級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5

一、指導思想:

以本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計劃”的有關要求,結合本班的實際,認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以學生的直接經驗或體驗為基礎,以“實踐、開放、自主”為主線,使學生通過綜合性、開放性的實踐,獲得積極的、全面的發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現狀分析:

三年級的孩子對周圍的事物及其具有研究的慾望,他們很喜歡動手製作一些小製作來展示自己的風采,因此以綜合為特徵,以實踐為核心,以活動為載體,以探究“校本綜合實踐活動特色”為目標,通過讓學生主動參與,親自實踐組織各種活動,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活動目標:

總目標是: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繫,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與體驗,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具體目標:

1、通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

2、瞭解信息技術、勞動技術、社區服務和研究性學習的一些常識。

3、使學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協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4、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與調查的方法、信息資料的'蒐集、分析與處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實驗求綜合證的方法。

5、獲得親身參與實踐活動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塑造完善人格,初步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形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

四、具體措施:

1、開發綜合實踐活動的資源。

(1)開發學校資源。比如:學校的圖書室、學校傳統活動。

(2)開發社區資源。帶領學生進行參觀、考察,瞭解街道經濟發展情況,組織學生進行採訪、調查;積極參加社區社會活動;繼承和發揚社區文化特色。

2、安排好綜合實踐活動的時間。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主要包括: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技術教育等。在實踐過程中,要以綜合主題或綜合項目的形式將指定領域融合在一起實施,使之彼此滲透,形成整合。

三年級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6

一、教材分析:

本學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材內容相當豐富,形式也很多。教材編排上充分體現國小學科知識和技能聯繫較多,與學生學習生活環境聯繫密切,容易激發興趣。本冊教材的內容包括五個主題:“紙與我們的生活”、“壓歲錢的學問”、“巧手小製作”、“玩石頭”、“向不文明行為説不”,每部分均採用主題的形式呈現,按研究性學習、勞動與技術教育、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三個領域即相對集中編排,有保持相對獨立。每個領域的內容力求通過活動或案例的形式呈現,部分環節還增加了小提示、小資料的作為拓展內容。

通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從課堂走向社會,從課本走向實踐,在活動中逐步養成具有基本的生活,勞動能力,觀賞和辨別的能力,同學之間互相間的交往、協作能力,逐步的`觀察分析,採訪、調查等能力。同時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

二、教學目標:

1、掌握實地考查的方式方法和設計調查問卷的注意事項,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獲取有用的信息資料,拓寬視野,增長才幹。

2、讓學生在調查中瞭解生活中的紙,並養成節約用紙的好習慣。

3、培養學生合理使用壓歲錢的能力。

4、在製作手工藝品德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5、瞭解石頭的用途,增強探索大自然的熱情。

6、調查身邊的不文明行為,學會勸阻不文明行為。

三、教學策略:

1、在教學活動中努力挖掘教學內容中可能藴涵的與教學目標有關的教育價值,通過長期的教學過程,逐漸實現課程的整體目標。

2、教學時注重方法的引領。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的熱情。

3、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探索、思考、交流等,不斷提高學生髮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體。

四、教學進度:

1———3周 紙與我們的生活

4———6周 壓歲錢的學問

7———9周 巧手小製作

10———12周 玩石頭

13———15周 向不文明行為説“不”

16——17周 期末考查

三年級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7

三(1)班大都是集鎮周圍的學生,但也有部分學生是從村小轉過來的。雖然他們的綜合素質與原尚國小生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他們同樣充滿朝氣,充滿活力。他們熱愛生活,熱愛學習,熱愛這個美麗而可愛的校園。經過兩年多的學習、鍛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有了較大的提高,尤其是實踐活動能力有了較快的發展。學生是鮮活的,對周圍的新鮮事物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有着強烈的求知慾。為了豐富學生課內外知識,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生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發展,現制訂本班勞動與技術活動計劃。

教學理念

(一)在動手與動腦的緊密結合中促進學生技術素養的形成

勞動與技術教育以學生的操作性學習為主要特徵,也就是我們常説的“做中學”和“學中做”。但勞動與技術教育的主旨並不僅僅停留在一般的“操作”層面,它強調學生通過人與物的作用、人與人的互動來從事操作性學習,強調學生技術操作過程中技術意識的形成技術思維的培養、技術能力與態度等方面的發展,強調規範操作與技術創新意識的統一。學生的操作學習過程是富有生機、充滿探究的學習過程,是手腦並用的過程。

(二)用作品引導學生的勞動與技術學習活動

國小三年級學生的思維活動以形象思維為主。順應這一年齡階段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徵,提倡用可感而形象的技術作品來引導、來組織學生的勞動與技術學習活動。技術作品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是一個模型、一件工藝品,也可以是一盤菜、一個生長着的作物等。通過作品的製作,學生可以獲得材料認識、工具運用、操作程序、技術要領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還可以通過作品引導學生的設計、評價以及作品宣傳等活動。

教學目標

(一)瞭解勞動世界,理解勞動意義,形成正確的勞動觀點和熱愛勞動的思想感情

通過技術實踐活動,豐富自己的勞動體驗,形成對勞動的初步認識。

培養認真負責、遵章守紀、團結互助、愛護公物以及愛惜勞動成果的品質,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二)注重生活中的技能學習,學會生活自理,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

掌握生活必備的技術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學會生活自理。

建立生活中的主體意識,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

(三)積極參與技術實踐,掌握基本的技術知識與技能

認識日常生活和周圍環境中的常見材料,學會使用一些基本的工具。

瞭解設計與製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並進行簡單的工藝品和技術作品的.設計與製作。

教學原則

1.注重基礎

國小三年級勞動與技術教育是基礎教育階段學生勞動與技術能力培養的基礎,也是學生終身發展的基礎。因此,在實施過程中,必須注重學生勞動與技術方面基礎能力和基本態度的培養,應以體現義務教育的普及性、基礎性,服從且服務於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主動發展、生動活潑的發展為根本出發點。

2.體現綜合

一是注意勞動與技術教育各個實施途徑的溝通與結合。勞動與技術的課堂學習要與課外活動、常規指導、社會實踐、家庭教育等途徑相溝通相結合,以實現其教育目標。如學校生活中的值日活動、環境整理,可與勞動教育結合起來。

二是注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各領域學習活動的統籌規劃和有機協調。

三是注意勞動與技術教育各個具體項目之間的聯繫與銜接。

3.講究科學

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實施在方式和內容上應充分考慮到國小生的生理、心理髮展水平和年齡階段特徵。

4.注重實效

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實施有一定的條件要求,而各地的現有條件和資源優勢,千差萬別。因此,應從本地區、本校的實際情況出發,從教育的實際效果出發,選取內容,確定方式, 安排實施計劃。在實現基本目標的前提下,儘可能發揮各地資源優勢,形成本地區、本學校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傳統和特色。

教學評價

(一)評價原則

勞動與技術學習的評價以發展性評價、激勵性評價為根本宗旨。凡參與勞動與技術的學習與實踐活動,完成或基本完成所規定的學習任務,都應當予以肯定。對那些勞動與技術學習表現突出,成績優異,或有所發明與創造的應給予特別鼓勵。勞動與技術學習的考核等級一般分為優秀、合格、不合格三種。

(二)評價內容

勞動與技術學習的評價是對學生多方面發展目標的整體性評價。評價內容主要有勞動態度與勞動習慣、知識的學習及其應用、設計與操作技能、實踐與創造能力、學習的成果質量等。在全面評價的同時,尤其要注意學生的態度與習慣、學生的技術意識形成等方面的評價。

(三)評價方式

勞動與技術學習的評價過程本身就是學生受教育的過程,同時也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評價中可採取自我評價、相互評價、小組評價、班級評價等多種方式。要吸引教師、家長以及其他人員積極參與評價工作。勞動與技術學習的評價應當注意結果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相結合,既要關注學生技術學習與技術操作的結果,也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發展和變化;既要關注學生在知識和技能方面的習得與創新,又要關注學生學習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態度和情感的進步與發展。評價應當刪繁就簡,方法應當靈活多樣。可以採用產品展示、作品評定、撰寫心得體會、相互交流、專題活動、日常觀察、學期考核等多種形式。

三年級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8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一種研究性活動,也是一種通過實踐研究讓學生產生情感體驗、能力方法和知識經驗的活動。在教育實踐中我們發現,孩子們在經歷每一個主題實踐活動都生成了一些與學科課程相關的能力。於此,我們想以學科實踐活動為基點,開展系統性的綜合實踐活動,讓更多的老師參與進來,以推動學生綜合學習和實踐研究的能力。

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標:

1、親近周圍的自然環境,熱愛自然,初步形成自覺保護周圍自然的.意識和能力

2、考察周圍的社會環境,自覺遵守社會行為規範,增長社會溝通能力,養成初步的服務意識和對社會負責的態度。

3、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慾,初步養成從事探究活動的正確態度

4、培養學生細緻觀察事物的能力,關注社會的好品質。

5、通過與信息技術課程的整合掌握多渠道收集和整理資料的方法。

6、培養學生熱愛家鄉關心社會,積極參與社區活動,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和義務的態度。

三、活動措施:

1、指導學生進行資料的蒐集。針對學生的實際和相關的課程資源,在活動開始階段,結合實例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基礎訓練,幫助學生掌握利用工具書、使用視聽媒體、做筆記、進行訪談、對資料做整理和分類等方面的技能。

2、指導學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實材料,指導學生運用調查、觀察、訪問、測量等方法。

3、指導學生寫好研究日記,及時記載研究情況,真實記錄個人體驗,為以後進行總結和評價提供依據,引導學生形成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4、及時瞭解學生開展活動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點撥與督促;組織靈活多樣的交流、研討活動,促進學生自我教育,幫助他們保持和進一步提高學習積極性。

5、指導學生注意活動中的安全問題,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防止意外的安全事故發生。

6、指導對活動過程中的資料進行篩選、整理,形成結論,指導學生着重對活動中的體驗、認識和收穫進行總結和反思。

四、具體安排:

時間 主題

九月份 開學第一課 抗戰日 走進傳統節日——中秋

十月份 神奇的風

十一月份 神奇的風 學科整合

十二月份 整理資料

三年級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9

一、基本情況:

本班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實踐能力,但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卻並不瞭解,因此要逐步培養學生一些探究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能夠從生活和學習中挖掘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主題,能夠試着和同學展開小組合作學習,在有效的活動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與創新的潛能。

三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要培養學生對生活、學習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具備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要讓他們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的方法,信息資料的蒐集、分析和處理問題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學生形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成為創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活動目標

通過調查討論,開展主題活動,理解學習行為的含義,瞭解良好的學習行為對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的重要性,從而指導自己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

通過調查、訪問,查閲資料,實踐操作,瞭解一些植物種類和植物生長情況等知識,懂得愛護植物、保護環境是我們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職責,學會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能對校園內的植物進行簡單的考察、調查,並寫成簡單的`考察記錄,通過觀察、統計等活動,培養學生觀察和研究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調查能力、處理信息和計算能力。

通過調查、訪問,查閲資料,實踐操作,知道我們身邊很多東西都是紙做的,不同的紙在顏色、厚薄、粗滑、軟硬、牢度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點。知道不同的紙有不同的用途,培養運用所學知識嘗試解決身邊問題的能力。認識新型的紙,瞭解紙的由來、造紙術的發明,體會科技發展對人類社會進步的影響。知道廢紙能夠利用,培養環保意識和創新精神。

通過活動,對學生進行愛家、愛父母,珍愛父母的叮嚀、父母的關愛等教育。

三、活動評價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評價,要反映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各方面的個性表現。不但要關心學生學會了哪些知識、掌握了哪些技能,更要關心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和變化,關心學生合作與交往能力的提高,關心學生社會化的發展。評價的內容應該包括學生在活動中的行為、情感反應、參與程度、合作程度等。要引導學生對自己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各種表現進行“自我反思評價”,充分挖掘和發展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關注每個學生在已有水平上發展和個性化表現,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使他們獲得學習成功的樂趣。

四、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教師認真鑽研教材,精心設計活動過程,對整個活動操作做到心中有數。

2、努力創設活動情境,引導學生在活動時有所創造,有所收穫。

3、利用現代化媒體,提高學生對課堂教學的興趣。

4、善於組織小組活動,讓每個學生有展示自己的機會,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機會。

三年級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10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大部分學生聰明好學,上進心強,初步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學習較認真,能比較有興趣地參與到老師預設好的一些實踐活動中來,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較強。但也有個別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不大,對周圍事物不夠關注,學習、行為習慣教差,理解能力有待提高。希望能通過教師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來提高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培養綜合實踐能力。

二、本期的教學任務和目標:

總目標:以各種活動的開展為載體,帶領學生走進生活,走進社會、走進自然,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活動中不斷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與學生學習方式。

三、具體目標:

(1)通過主題活動轉變學習方式,在主動、積極的學習環境中,激發好奇心和創造力,培養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在老師的指導下,運用和加深理解已經學到的知識,發現不同學科知識之間的聯繫,並嘗試相關知識的綜合。

(3)培養生活能力:自主意識,團隊精神,以及對資料的收集、分析的外理,掌握人際交往的方法和現代教育信息工具等。

(4)瞭解科研的一般過程和方法,體驗科研的艱辛和快樂。

四、教學方法及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按計劃實施教學活動。

2、根據本班學生實際與班級特色,設計有效的教學思路,及時進行教學反思,適時調整教學思路。

3、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學習。

5、加強學科的.交叉和滲透,拓展學科知識,改善知識結構。

6、開發和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創造性地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7、有效激勵機制,優化評價方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種實踐活動,培養自己的能力

五、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

第一、二週

第三週

第四、五週

第六週

第七、八、九周

第十、十一週

人與社會

第十二、十三週

第十四、十五週

第十六、十七、周

第十八、十九周

總結複習

第二十週

內容

探究我們的快樂

我能行

珍愛生命,遠離火災

了不起的一分鐘

零花錢,我們該怎麼花

設計我的小天地

小小社區規劃師

尋訪家鄉的傳統文化

噪音的危害

活動總結

三年級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11

一、班級情況分析:

我所任教的三年級(四)班學生學習目的性明確,學習動機強,動手動口能力較強,有一定的創新實踐能力。學生的視野狹窄,見識少,認識事物的能力差,有待於加強培養。

二、本冊教材:

本冊教材共有6個案例,分為:新學期開始了、風、光的遊戲、節日、糧食、環保設計。每個案例分為二小塊,每個小塊又包括“想一想”、“説一説”、“做一做”、“寫一寫”等活動,內容豐富多彩。

三、指導思想

以十八大精神為指針,以新課程標準、更新教學觀念為重點,實現傳統教育向素質教育的過渡,努力打破學校的封閉性,引導學生綜合運用社會、生活和學科知識,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動手動腦的生活實踐、社會實踐、科學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探索與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創新精神。

四、活動目標

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規定的必修課程,它的總體目標是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繫,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與體驗,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五、具體要求

1、親近周圍的自然環境,熱愛自然,初步形成自覺保護周圍自然的意識和能力

2、考察周圍的社會環境,自覺遵守社會行為規範,增長社會溝通能力,養成初步的服務意識和對社會負責的態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習慣,初步具有認識自我的能力,養成勤奮、積極的生活態度。

4、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慾,初步養成從事探究活動的正確態度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設,必將徹底地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其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素質,落實素質教育,培養新時期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

六、教學措施:

1、準確把握教學目標,不隨意拔高或降低。

2、紮實進行語言訓練,着重進行段的訓練——讀懂一段話,寫好一段話,繼續對學生的識字、寫字給予重視,幫助他們積累詞彙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達方法。課堂教學中保證學生有充分的朗讀、默讀和做其他各種練習的時間。要擴大訓練面,使全體學生參與訓練,保證學生有足夠的個體活動時間,訓練應嚴格要求,及時反饋和矯正,講求實效。

3、注意聽説讀寫的聯繫。要讓學生通過閲讀學表達,從讀中學寫。在作文訓練中,要充分運用課文中學到的表達方法,鼓勵學生寫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4、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要根據課文特點,選擇學法指導的時機,有的可以在學習課文前,如查字典確定字義、多音字確定讀音等;有的宜在學習課文中,在學法指導時不必過多地講道理,應多讓學生運用這種方法練習,在實踐中達到熟練的程度。

5、繼續做好培優補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