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計劃

高一歷史學科教學計劃

欄目: 教學計劃 / 發佈於: / 人氣:1.11W

時間的腳步是無聲的,它在不經意間流逝,又迎來了一個全新的起點,做好計劃可是讓你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喔!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制定計劃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一歷史學科教學計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一歷史學科教學計劃

高一歷史學科教學計劃1

一、指導思想

《以歷史課程標準》為指導思想,全面發揮歷史教育的功能。以學生為主導,營造民主的、開放的學習環境,培養探究歷史問題的能力,提高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增強歷史洞察力和歷史使命感。

二、學情分析

1、國中和高中的教材編排體例不同,國中教材是通史體例,高中教材是專題體例,貫古今,關聯中外,跨度大。但對相關歷史知識要素敍述不詳。兩種不同的編排方式,對學生是嚴重的挑戰,要求學生高質量、高標準掌握國中知識。

2、本屆學生的歷史基礎薄弱。這一屆新生是開卷考試進入高中的。國中時認為開卷考試翻書就可找到答案。因而很大一部分同學平時學習不努力、不紮實,缺乏必要的知識儲備,很難適應高中教材的學習。

3、學生基礎參差不齊。教學中既要讓基礎理論好的“吃飽”,又要讓基礎稍弱的同學有所獲。

4、通過半年的`學習,部分學生學習習慣有所好轉,對歷史學習有了一定的興趣。

三、教學對策

1、樹立團隊意思,統一思想認識,統一進度,集體備課。共同確立重難點,探究解決的方法。

2、據課標,依託教材,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整合。依據課標,制定科學、完善的課堂教學目標,這是高中歷史新課程提高教學效率的核心環節3、處理好教與學的關係。歷史教學是師生相互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逐步推進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的多樣化與現代化。學生要進一步瞭解和掌握學習歷史的方法,在探究歷史問題的過程中善於獨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切實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教學過程中要及時對學生學習進行客觀有效的評價,不斷激勵學生的學習,及時獲取反饋信息,更好地改進教學。

5、教師對高中三年教學的全部歷史課程模塊提前作出整體規劃安排。36個課時一個模塊,不要隨意打破,在教學時序的安排上,要打破過去一統的恆定模式,更加靈活的特點。

6、教師要對即將實施教學的某個歷史課程模塊進行整體的教學設計。教師過去那種面面俱到的教學方式已無法繼續,如何在有限的課時裏完成一個模塊的教學,怎樣進行一個模塊的設計、一個單元的設計、甚至一個課時的設計、教師與學生活動課時分佈、學生的作業類型等等,都必須提前設計好。

高一歷史學科教學計劃2

一、學術情況分析:

下學期,我將在高一教歷史。學生基礎差,基礎弱,各科成績發展不平衡。然而,在被分成不同的科目後,學生們明確了他們的學習目標,糾正了他們的學習態度,極大地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1、知識和能力目標: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歷史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歷史問題,包括重要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象和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在掌握基本歷史知識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通過各種渠道閲讀和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通過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和概括,培養歷史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的:進一步瞭解歷史學習的一般過程。感知歷史,積累歷史,理解歷史與現實,積極參與的過程。掌握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學習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討論歷史的產生,歷史與理論相結合;注重探究性學習,善於從不同角度發現問題,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養成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對所學內容進行全面的比較、概括和解讀;學會和別人合作學習交流。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歷史學習,可以進一步瞭解中國的國情,熱愛和繼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喚起對祖國曆史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對國家和民族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培養愛國情懷,樹立為祖國現代化建設和人類和平進步事業做出貢獻的人生理想。

加深對以人為本、善待生命、關注人類命運的個人主義精神的理解。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境界。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養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協作的精神,增強抵禦挫折和適應生活環境的能力。進一步樹立崇尚科學精神、求真務實、求實創新的科學態度。

理解人類社會發展的.統一性和多樣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區、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傳統,借鑑人類創造文明的優秀成果,進一步形成開放的世界意識。

在教學過程中,上述三維課程目標的實現是一個密不可分、相互交融、相互滲透的連續過程和有機整體。

二、教學措施

1、深入學習新課程教材,根據歷史課程目標和學校、學生的實際,精心設計歷史教學課堂。在集體研究的基礎上,準備教學大綱、教材、學生和教學方法。

2、認真教每一節課。課堂是整個教學的中心環節。必修課和選修課的教學順序應靈活安排。創新教育和素質教育應引入課堂。應採用問題教學法和討論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他們的思維。同時注意基礎知識,做好課題研究。在教學過程中,要構建知識體系,注重知識轉移,培養分析、綜合、比較、總結和概括史實的能力和歷史思維能力。

3、關心學生,用情感感動人,耐心輔導每個學生,認真複習每個學生的作業。做好學生學習評價,及時反饋教學,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4、利用“情境教學”和精心設計的多媒體課件,可以激發學生愉快地學習歷史和知識。配合學校開展綜合知識競賽,開闢第二課堂,開闊學生視野,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迎接大學聯考挑戰。

5、結合實際,開闢第二課堂。這學期要求學生做一些課外閲讀和歷史調查活動,收集相關史料,寫歷史習題,製作歷史課件。注重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2、在教學過程中,儘量幫助學生努力學習,瞭解課程要求,夯實基礎。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歷史創新思維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提高學生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3、在教學方法上,學生應注重自學,在交流中相互幫助和促進,在小組合作中努力學習。

三、學術狀況分析

高一學生經過第一學期的熟悉,相對容易融入歷史老師的教學習慣。但一方面,由於這學期的重新安置,他們來到了一個新的環境,他們的心理和作息習慣都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另一方面,上學期的歷史教學表明學生的歷史基礎知識薄弱,所以下學期的歷史教學仍應注重基礎和興趣的培養。此外,學校實行學習計劃制度,但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更喜歡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因此,他們也在制定學習計劃的同時製作PPT,通過多媒體以直觀生動的方式向學生呈現歷史知識和歷史發展脈絡。

四、工作重點和具體措施:

(一)工作重點:

1、總體要求:明確教學任務,把握教學套路,注重基礎知識,培養學生興趣。

2、注重教學設計的探索,認真備課,準備好教材、學生、學習條件、學習方法。

3、做好每一節課,40分鐘上課求質量。

4、注重教學方法的改進,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掌握學習知識的方法。

5、努力學習,加強理論學習和教學操作能力,提高教學水平。

(2)具體措施:

1、進一步深化課堂教學創新改革。

(1)優化課堂教學的各個方面

針對我校學習計劃制度的實施,教學的備課、説課、聽課、聽課、評課、反思等各個環節都得到了全面優化。課前做好充分準備,課堂上高效實施,平時公開聽課、評課,課後認真反思,提高質量。

(2)努力嘗試三種班級模式

結合其他優秀教師的經驗,努力建立自己的教學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培養自己的教學習慣。

第一類,新教學。其基本環節:課程標準導航、制定學習計劃、創設情境、模式學習自主學習、自我測試實施知識、合作探究總結、提升和拓展反饋訓練、鞏固知識。

第二類,複習課。其基本環節:問題驅動、自主學習重點難點、合作探索知識梳理、歸納典型案例分析、深化完善變式鞏固、拓展完善

第三類是講課和評價。基本環節:測試情境展示人格矯正案例分析變體鞏固薪酬培訓。

(3)進一步完善學習計劃指導模式

針對我校學生基礎相對薄弱的情況,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目標,充分發揮“學習計劃”的導向作用和“合作學習”的智慧共享作用,讓全體學生高效利用自主學習時間,完成基礎知識的學習,集中有限的課堂時間引導學生消化重點難點,解決思想方法問題。課前精心準備的學習計劃充分發揮了學習計劃在學生自主學習中的主導作用;在課堂上有效落實學習計劃的導向作用;充分發揮課外學習計劃指導的延伸功能。

(4)在鞏固環節上,儘量把每一節課,每一個單元都練好。

(1)在每節課結束的時候留出一些時間來測試本節課的學習情況,以便每節課的練習。

(2)對各個單元進行總結測試,以試卷的形式對之前所學的主要內容進行考查,以此來練習各個單元。

(3)利用月考、期會考試和期末考試

根據課題組的安排,在教學結對活動中,我和夏培榮老師組成了教學夥伴,互相多講課多指導,在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都加入了相互學習,如備課、把握教學重點難點、表達課堂語言、設計教學黑板、批改作業、評卷等。從而促進我校歷史學科建設的發展。

3、充分利用系、組的教研活動進行高效溝通。

歷史學科數量少,高一歷史老師一個人。集體備課的實施只能在教研活動中或課後進行。集體備課過程中,充分發揮個人主觀能動性和創新精神,集體學習,課前一週認真備課,寫好教案;受益於課間40分鐘;課後反思成敗。

高一歷史學科教學計劃3

新學期又開始了。為了以後的工作更順利,特制定本工作方案,請領導多批評指導。

一、教材分析

高一上學期把歷史作為政治文明的必修課來學習,主要體現了人類社會和政治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內容。政治活動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社會經濟和文化活動密切相關,相互作用。瞭解中外歷史上的重要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和重要人物,探索他們在人類歷史進程中的作用和影響,學習必要的歷史經驗和教訓。

二、學生現狀分析

今年在16級,7級,8級,94級教歷史教學。通過初步接觸和了解,發現學生的歷史基礎相當薄弱,他們在

2、過程和方法:學會收集政治活動的數據,進行初步歸納和分析;學會從歷史的角度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產生、發展和歷史影響,理解政治變革是社會歷史發展中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能夠科學地評價和解釋;

3、情感、態度、價值觀:理解從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是人類社會漫長而艱難的歷史進程,為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確立人生理想。

三、工作措施

1、加強學生基礎知識質量,提高學生知識應用水平

要牢牢記住課程標準要求的基礎知識,準確理解。要注意如何把基礎知識的學習與複習中的特殊問題和熱點問題聯繫起來;需要研究如何整合教材,如何加強三大必修模塊內容之間的嫁接與銜接,如何整合選修模塊與必修模塊之間的銜接;要研究讓學生腳踏實地地掌握主要歷史知識的方式方法,做到記憶牢固、理解準確、應用靈活。

2、加強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學習能力的培養

針對學生在知識轉移能力、有效信息提取能力、思維能力和考試能力等方面存在的諸多問題,應採取有效措施

(1)研究如何實施問題意識教學,即如何在複習教學中滲透問題意識,將教材中的陳述性歷史事實轉化為問題性材料,將歷史轉化為質疑和質疑歷史,鼓勵學生髮現歷史事實之間的因果轉化關係,將歷史知識序列轉化為歷史問題序列。

(2)研究如何提高學生的.理論理解能力,即學會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來分析和解決問題,使學生把自己的理論觀點轉化為理解歷史的思維方法,從而全面、辯證地分析歷史問題。

(3)研究實施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應該採取什麼措施和方法,即如何將各種能力培養與具體的歷史知識和一定的方法技能相結合;如何將能力培養融入教學、測試等環節和各種教學活動中,使能力培養內容有針對性、有方法性、有規律,以期有效提高學生回答歷史問題的基本能力。

(4)研究培養學生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答題能力的措施和方法,使學生正確理解材料信息的含義;能準確總結提取有效信息;用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3、加強學生寫作答案的規範化

初步設想通過教師明確要求、樣本展示、個別指導、截止日期四個環節,開展強化學生寫作答案的規範性培訓。

通過採取各種有效措施實現三個教學目標:一是放慢腳步,夯實基礎;二是整理線索,搭建結構;第三,注重能力,符合大學聯考。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應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目標,全面整合教材,優化教學模式,幫助學生在提高綜合素質的基礎上,提高歷史學科的學習能力和綜合探究能力。

四、職業成長計劃

這學期我們繼續努力學習,廣泛涉獵學科、現代教育技術、教育理論、教學理論和學生管理理論,積極參加各種學習和培訓,對素質教育和高效課堂有了更清晰的認識,積極參與教學和科研改革,並將成果付諸教學實踐。

高一歷史學科教學計劃4

一、教學內容:

必修的歷史課(一)是政治文明課。注重反映人類社會政治領域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內容。

二、指導思想:

新的高中課程計劃在明確高中培養目標、優化課程結構、保證教學內容、促進教學方法轉變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因此,教學要跟上高中課程改革的步伐。為了適應這種情況,保證大學聯考的順利進行和高中教育質量的穩步提高,教學應該有利於學生的自主發展。

三、教材分析:

人類社會政治領域的問題極其複雜。

歷史必修課(一)有8個學習題目,共27課。主要是瞭解人類歷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實,正確認識歷史上的階級、階級關係和階級鬥爭,瞭解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學會從歷史的.角度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產生、發展和歷史影響,理解政治變革是社會歷史發展中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並對其進行科學的評價和解釋,理解人類社會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的漫長而艱難的歷史進程,從而確立為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而奮鬥的人生理想。

政治活動是人類社會生活的主要組成部分。人類的政治活動不僅受制於經濟和社會其他方面的發展,還用於經濟和其他活動,對社會發展有很大影響。因此,我們研究歷史,瞭解人類社會在政治領域的活動是非常必要的。

四、學術條件分析:

高一有5個班,每個班近50人,學生素質參差不齊。所以我一定要鞏固和提高我不同層次不同階段的教學。對於一些成績比較好的同學來説,做一些比較難的作業和試卷是很有必要的。根據學習情況和特點,教學中一定要適當強調和細化某些章節,以基礎知識為主。

五、教學方法:

綜合考點內容,突出學科內知識聯繫,注重學科間聯繫,拓寬學生知識面,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基礎訓練,重在應用;擴大培訓,注重提高;綜合訓練重在發展。讓學生既能從“點”展開,又能結合掌握所學的知識點。

高中歷史教材的主體結構是根據“研究課題”購買和建造的。共有八個研究課題,包括緒論、研究建議,主要介紹課題的歷史發展線索或研究重點,並對研究方法提出一些建議。自我評估、材料閲讀和思維在課文後輻射,拓寬我們的知識,提高我們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李的政治活動豐富多彩,極其複雜,與經濟活動、文化活動一起,構成了人類豐富多彩的生活活動。只要學生努力學習,認真探索,就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穫,體會到歷史的真諦。

高一歷史學科教學計劃5

一、教材分析(結構系統、單元內容、重難點)

本學期主要涉及到經濟史4個專題,文化史8個專題的授新課,教材內容多,學生學習相對來説比較緊張,每個必修教材都涉及到古今中外,但教材編排不夠系統,學習上沒有貫穿始終的一條主題線。所以教材需要自己整合與聯繫。

本學期最重要的是必修1、2、3的會考複習,無論是政治史、經濟史還是文化史都比較重要,在複習過程中要注意綜合聯繫。

二、學生分析(雙基智能水平、學習態度、方法、紀律)

絕大多數學生目標明確,學習態度端正,但基礎參差不齊,歷史綜合運用能力較為薄弱,學習方法也較為單一,需要教師進一步引導。

三、教學目的要求

1、要求掌握歷史新課程要求的各專題的重難點及基礎知識。

2、複習掌握3本必修教材的會考內容

3、加強基礎題訓練,以適應會考的要求,力求在會考中取得較好的成績。

四、完成教學任務和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通過集體備課,凝聚團隊力量,提高課堂效率。

2.注重過程評價,進行歷史必修2、3的模塊測試,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3.加強指導,優化學生的歷史學習方法,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充分利用學生的課餘時間進行課後輔導。關注後進生的學習,發現問題及時輔導。

五、教學進度

周次課、章、節教學內容備註

1、必修2專題5

走向世界的資本主義市場

2、必修2專題6、7

羅斯福新政與當代資本主義,

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與教訓

3、必修2專題7、8

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與教訓

當今世界的全球化趨勢

4、必修3專題1

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5、必修3專題1、2

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化

6、必修3專題2、3

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化

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

必修2模塊考試(適當時間)

7、必修3專題4

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

8、必修3專題5

現代中國的文化與科技

9、必修3專題6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與發展

10、期中複習、迎考

11、必修3專題7

試卷分析,近代以來科學技術的輝煌

12、必修3專題8

19世紀以來的文學藝術

13、會考複習

必修3複習

14、會考複習

必修3模塊考試(適當時間)

15、會考複習

16、會考複習

17、會考複習

高一歷史學科教學計劃6

高一年級首次進入新課改,教師和學生在教與學的理念上有待進一步更新,在教與學的方法上面臨新的挑戰,如何在改革面前吸取上屆經驗,探索過程中少走彎路,這是擺在我們高一師生面前的重要問題。

一、本學科教學要求:

歷史必修(一)着重反映人類社會政治領域發展進程中的重要內容,它與社會經濟、文化活動密切相關,相互作用。瞭解中外歷史上重要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人物,探討其在人類歷史進程中的作用及其影響,汲取必要的歷史經驗教訓等是該模塊學習的基本內容,其中包含九個專題,即: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列強侵略與中國人民的反抗鬥爭、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現代中國的對外關係、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歐美資產階級代議制的確立與發展、從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通過學習,瞭解人類歷史上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實,正確認識歷史上的.階級、階級關係和階級鬥爭,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學習蒐集歷史上有關政治活動方面的資料,並能進行初步的歸納與分析;學會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產生、發展及其影響,理解政治變革是社會歷史發展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並能對其進行科學的評價與解釋;理解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是人類社會一個漫長而艱難的歷史過程,樹立為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而奮鬥的人生理想。

二、具體措施:

1、從開學初起,加緊新課程理念培訓,認真學習課程標準,更新思想改進方法,以全新的教育教學思想投入新學期教學。學期初根據教研組計劃安排,在第三週請參加省級新課程培訓的張軍老師對全備課組成員做一次講座,以提高認識,借鑑外部經驗和做法。此後不間斷學習新課標,並逐一落實到教學之中。

2、繼續嚴格執行集體備課制度。由於新教材的使用,大多數老師對教材內容和教法不太清楚,所以我們除按照學校的要求,每星期三晚辦公時集中,由一位老師主講,大家集體討論,形成一致意見外,每週再增加一次集體討論的機會,力爭每一節課都形成統一學案和教案。同時積極提倡二次備課,老教師可以在教學案上直接備課,新青教師必須再二次備課新教案。爭取統一進度,統一作業,把準教學基點,發揮個體特長,運用集體智慧,達到最佳效果。

3、堅持採用學案制度,要求每一份學案均能包含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延伸學習的基本內容,既要考慮基礎知識的掌握,又能反映能力的提高,既要有學習過程和方法的引導,又能體現情感價值觀的培養。每份學案均圍繞下列幾部分組成編寫,不求全但求精:課標要求、資料卡片、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知識整合、學習延伸、同步檢測、相關鏈接等,每一部分內容都要做到詳實、有可操作性。

4、要堅持教學的“五認真”,扣緊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向課堂45分鐘要質量,提高課堂45分鐘效率。做好輔導工作。

5、作業安排是每一小節一份同步檢測,一個專題一次課堂作業,請主講老師編寫。同步檢測當堂反饋,課堂作業認真批改,認真講評。

6、要科學地利用教具和自制教具,如地圖、圖片等,加強學生對課本內容理解的直觀性。我們準備組織學生觀看有關抗日戰爭的部分影片,增強愛國主義教育,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7、虛心學習,取長補短。積極開展相互聽課活動,同組人堅持每週每人互聽不少於一節,第學期聽課不少於30節,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高一歷史學科教學計劃7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精神,優化教師的教育理念,僅着眼於高中歷史的五大核心素質,即——唯物史觀、時空觀、史料論證、歷史解讀和家國情懷,結合高中歷史教學實踐,能有效促進學生深入學習,提高教學效果。

二、現狀分析

1、高一共有10個班,分為三個層次,其中創新實驗班2個,實驗班4個,省招班4個。學生層次豐富,但整體素質相對較高。

2、教師方面,高一有兩個歷史老師,兩人都兼任高二歷史考級的教學工作,課時任務繁重。

3、隨着近年來歷史考試難度的增加,以及適應新一輪大學聯考的需要,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迫在眉睫,高一年級的重要性顯而易見。

三、工作理念和目標

1、“對學習歷史感興趣的教師”,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踐行少教多學的教學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性。

2、鞏固學生高中歷史學習基礎,制定合理的教學和複習計劃,提高學生學業成績。

3、參與城市教研活動,積極開展組內聽課和評課交流,增強集體備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四、關鍵任務

1、有效的分層教學

措施:針對高一三個班的現狀,分層教學要有針對性。創新實驗班和實驗班除了常規教學外,更應該注重綜合能力素養的培養,省招班更應該注重常規教學,進而努力提高學科能力。

2、高一歷史劇(12月)

措施:提前做好計劃,安排好相關人員和具體任務。11月,他被分配到每個班進行劇本編排和排練。

3、歷史講座(待定)

措施:提前聯繫確認講座專家。此項目待定。

高一歷史學科教學計劃8

一、新課標理解:

1、新課標打破了傳統的知識體系,教學內容不是按照學科知識體系編排的,而是採用模塊的方式,分為政治、經濟、文化三個必修課和六個選修課。每個模塊下又分為若干專題。從形式上看,模塊和專題是各自獨立的。設計這種體例的初衷是避免高中教學成為國中教學的再一次重複,有助於學生學習的深入。但是,在現實中,政治、經濟、文化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對於很多問題,只有歷史的、多角度地觀察,才能得到正確的認識。教學過程的試題不可能侷限於模塊和專題來命制。而且,當前絕大多數省份大學聯考採用的是文科綜合的試卷,要求學科內和跨學科知識的融會貫通。因此,從教學過程的實際出發,需要對新課標的模塊和專題加以整合,構建學科體系。

2、新課標中教學內容的表述比較簡略,和以前的教學大綱相比,文字量偏少,而且只有學習要點,沒有內容概述。一些專題的表述高度概括,使得其涵蓋的基本知識點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在新課標下,基本知識點的確定比較困難。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採取一些方法對此加以緩解,並且這些方法也符合注重能力考察的要求。

3、新課標提出了一些新的課程目標,需要納入教學過程目標。解讀新課標就可以發現,與教學大綱和大學聯考考試説明相比,新課標提出的課程目標中,增加了一些新的內容,其中包括“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一目標,並把它提高到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與“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並列。以前的教學過程主要是從學科本身的知識和能力考查出發來命題的,有時也把愛國主義教育作為教學過程目標之一。顯然,在新課標下,以往的教學過程目標需要進行一定的調整。在確定教學過程目標時,應該把新課標提出的這些新的教學目標考慮進去:這些教學目標能不能轉化為教學過程目標,如果能夠轉化,又應該如何轉化。

二、新課程教材分析:

1、文明史的學科體系與傳統的通史體系有相當大的區別。一是主線不同,文明史考察的是文明的演進,把人類文明的發展演變分為農業文明時代和工業文明時代,以文明作為研究單位,從不同文明類型把握人類文明的多樣化,並且把中國歷史納入到世界文明史之中。二是角度不同,重視至今仍然有重大影響的文明,從現實追溯歷史,從歷史聯繫現實。三是知識範圍不同,把思想文化、社會生活有機地融入文明的演變之中。顯然,解決新課標下學科知識體系問題,首先需要史學觀念的更新。在這個基礎上,用文明史的觀點整合新課標的模塊和專題,構建學科體系。教學過程應該依據這一體系來把握主幹知識,確定命題的基本思路、立意和認識的提升。

2、目前中學歷史教材實行一綱多本,已經有四家出版社出版了教材。這些教材雖然都是按照新課標編寫的,採用的基本知識點有相同之處,但也有不少地方大相徑庭,基本知識點有相當大的差異。因此,不僅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不再是唯一的範本,而且其他出版社的教材也不可能起到這個作用。在進入試驗區的省份,也是多種版本並存,同時使用幾種教材。一綱多本、一省多本,使得教學過程不能依據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也不能依據本單位教學所用版本。因為如果平時的教學過程依然按照過去的方法從使用的教材,必然導致未來無法適應全國、全省甚至地區的.統一考試。教學過程失去了以往所依賴的基本知識點出處。所有教材都是按照新課標編寫的,因此教學過程中基本知識點的確定應該遵循新課標,而不是具體教材。新課標中教學內容的表述比較簡略,和以前的教學大綱相比,文字量偏少,而且只有學習要點,沒有內容概述。一些專題的

表述高度概括,使得其涵蓋的基本知識點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三、學情與師資狀況:

1、學生經歷了國中新課程改革的教學,都對通史的情況有所瞭解。

2、高一歷史備課組共4人,都有比較豐富的高中教學經驗,備課組對通史教學都相對熟悉。個人業務素質相對較強,重點是做好教學理念的更新及新的教學方法、學習方法的宏觀指導。

四、教學教研計劃措施及進度:

本學期我組將以學校及教務處計劃為依據,以學生實際為出發點,多進行備課組備課活動,加強新教材的研究和鑽研,多交流,多學習,以期達到共同提高,促進同組教師專業養成,課堂注意講究方法,以期望活躍學生的思維,提取學生讀書的興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也在這樣的研討中不斷地改變教學觀念,不斷地給自己充電,最大限度地發揮備課組的戰鬥力以促進全體學生歷史水平再上新台階。主要計劃做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必須以國中基本知識為背景對高中歷史模塊進行新的整合,達到教學的優化設計,這就要求對國中歷史進行必要的回顧,在這一基礎上,構建合理的學科體系。

2、必須加大對材料題的全面考查,特別是加大對材料處理能力的培養,主要包括閲讀理解歷史材料,對材料進行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裏的整理,聯繫所學知識等內容,能夠培養學生掌握從第一手資料出發、尊重歷史、實事求是的研究歷史的方法。

3、組織討論會,辯論賽,讓學生對具體的歷史事件、歷史現象進行具體的分析,提高辨證認識歷史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的社會活動能力。

4、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既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熱情,又能夠讓學生深入對現實社會的瞭解。

5、每次考試必需設計自選題,調整命題的思路,使紙筆測試這種傳統的評價方式也能更好地反映課課程的理念,使更多的學生在傳統的紙筆測試中也能體驗到成功。

6、必修模塊學分認定,評價學生的學業成績。

高一歷史學科教學計劃9

一、教材分析(結構系統、單元內容、重難點)

本學期主要涉及到經濟史4個專題,文化史8個專題的授新課,教材內容多,學生學習相對來説比較緊張,每個必修教材都涉及到古今中外,但教材編排不夠系統,學習上沒有貫穿始終的一條主題線。所以教材需要自己整合與聯繫。

本學期最重要的是必修1、2、3的會考複習,無論是政治史、經濟史還是文化史都比較重要,在複習過程中要注意綜合聯繫。

二、學生分析(雙基智能水平、學習態度、方法、紀律)

絕大多數學生目標明確,學習態度端正,但基礎參差不齊,歷史綜合運用能力較為薄弱,學習方法也較為單一,需要教師進一步引導。

三、教學目的要求

1、要求掌握歷史新課程要求的各專題的重難點及基礎知識。

2、複習掌握3本必修教材的會考內容

3、加強基礎題訓練,以適應會考的要求,力求在會考中取得較好的成績。

四、完成教學任務和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通過集體備課,凝聚團隊力量,提高課堂效率。

2.注重過程評價,進行歷史必修2、3的模塊測試,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3.加強指導,優化學生的歷史學習方法,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充分利用學生的課餘時間進行課後輔導。關注後進生的學習,發現問題及時輔導。

五、教學進度

周次

課、章、節

教學內容

備註

1

必修2專題5

走向世界的資本主義市場

2

必修2專題6、7

羅斯福新政與當代資本主義,

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與教訓

3

必修2專題7、8

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與教訓

當今世界的全球化趨勢

4

必修3專題1

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5

必修3專題1、2

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化

6

必修3專題2、3

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化

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

必修2模塊考試(適當時間)

7

必修3專題4

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

8

必修3專題5

現代中國的文化與科技

9

必修3專題6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與發展

10

期中複習、迎考

11

必修3專題7

試卷分析,近代以來科學技術的輝煌

12

必修3專題8

19世紀以來的文學藝術

13

會考複習

必修3複習

14

會考複習

必修3模塊考試(適當時間)

15

會考複習

16

會考複習

17

會考複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