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計劃

【精品】九年級下冊化學教學工作計劃四篇

欄目: 教學計劃 / 發佈於: / 人氣:2.52W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不經意間,我們的工作又將在忙碌中充實着,在喜悦中收穫着,是時候寫一份詳細的計劃了。什麼樣的計劃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九年級下冊化學教學工作計劃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品】九年級下冊化學教學工作計劃四篇

九年級下冊化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繼續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繼續進行新課改的探討工作。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以學生髮展為本,更新教學觀念,提高教學質量,規範教學過程。在幫助學生髮展各方面素質的同時,使自身的業務水平得到提高,再上一個新的台階。

二、學生情況分析:

九年級兩個班67人,其中九(1)班34人,九(2)班33人。兩個班雖然是平衡班,但經過一個學期的拉力教學,九(1)班的學生成績比九(2)班要好一些,課堂紀律也是九(1)班的好。兩個班學生的特點是學習成績好的的學生學習幹勁都比較大,但這樣的學生人數較少。成績一般的學生也有在學,而那些成績差的學生基本上都不怎麼學習,並且人數還不少。可以説,班風不錯,學風不是很好,教學有一定的難度。

三、教材分析

本教材的其中一個特點是難度較低,知識點較多,難點分散,梯度合理,又突出重點,學生比較容易自學。以生活中常見的物質引入,學生易於理解,並且學習興趣也比較容易提高。教材廣泛收集了大家熟悉的生活素材、精美的圖片,使教材情景交融,有趣生動,還設計了許多化學實驗,突出了以實驗為基礎的,以動手操作能力的要求,使教材內容的'理論與實際很好地結合,有利於培養學生運用化學基本理論和基本概念解決生活和生產中常見的化學問題的能力,注意了學生能力的培養。為了有利於教師安排教學和便於學生學習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點較突出。

四、教學目標

1、識記教學內容的各知識點。

2、培養學生掌握化學實驗和化學計算基本技能,並瞭解化學在生產中的實際應用。

3、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使學生會初步運用化學知識解釋或解決一些簡單的化學問題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4、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注意啟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

5、培養學生的科技意識、資源意識、環保意識等現代意識,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

6、把握會考改革的方向,培養學生適應會考及答題的各種技巧。

五、方法措施

1、利用生活素材,設計問題,指導學生展開討論,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2、利用精美的圖片,科學的資料幫助學生領悟更多的化學道理。

3、利用化學實驗提高學生操作、觀察、和記錄的技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指導注重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方法。

六、教學進度安排表

單元

日期

教學內容

備註

8

12.26-2.15

第八單元金屬和金屬材料

課題一 金屬材料

課題二 金屬的化學性質

課題三 金屬資源的利用和保護

9

2.21-2.27

第九單元溶液

課題一 溶液的形成

課題二 溶解度

課題三 溶質的質量分數

10

2.28-3.05

第十單元酸和鹼

課題一 常見的酸和鹼

課題二 酸和鹼之間會發生什麼反應

11

3.06-3.13

第十一單元鹽化肥

課題一 生活中常見的鹽

課題二 化學肥料

12

3.14-3.20

第十二單元化學與生活

課題一 人類重要的營養物質

課題二 化學元素與人體健康

課題三 有機合成材料

希望同學們能夠認真閲讀九年級化學下冊教學計劃第二學期,努力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

九年級下冊化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以學校教學計劃為指導,把握新課程改革的要求,領會新教材的精神,堅持崇尚實踐,推進課程改革,圍繞新課程標準,舉行全方位的教學研討活動,積極開展教科研研究,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加大教育內涵。提高自身教育教學理論水平,與時俱進,不斷創新。進一步抓好化學學科教學這一主渠道和課堂教學這一主陣地,提高教研活動的質量,提高課堂教學能力和水平。要認真研究市“會考説明”。根據南通市今年會考化學的特點,研究專題的知識結構和重點,研究樣卷的內容和標高,做到不超綱,不拓寬,不加大難度,以本為本。

二、教學進度

1、開學至3月20日,授完新課,並加強平時對學生進行訓練與檢測,提高效率。

2、3月21日至5月10日,第一輪專題複習和訓練:⑴化學基本常識(儀器性能、藥品使用、基本操作);⑵空氣的組成與污染防治;⑶氧氣的製備、性質、用途、燃燒與緩慢氧化;⑷分子和原子;⑸元素和元素符號;⑹相對原子質量和相對分子質量;⑺水及水的污染防治;⑻氫氣的製法、性質、用途;⑼核外電子排布的初步知識及化合價;⑽質量守恆定律及其應用;⑾根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⑿碳元素的單質及其化合物(單質、氧化物、碳酸鹽);⒀常見的有機化合物;⒁鐵和鐵的化合物;⒂生鐵、鋼和常見金屬;⒃溶液和溶液組成的表示方法(飽和性、溶解度、組成表示法);⒄混合物的'分離與提純;⒅化合物的電離與溶液的導電性;⒆常見的酸、鹼及其通性;⒇常見的鹽、鹽的性質、化學肥料;〔21〕國中化學與社會生活的聯繫。採用市編資料等對學生進行訓練與檢測。掌握學生學習情況,針對複習。

3、5月11日至6月中旬,第二輪綜合複習,強化訓練,模擬考試,迎接會考。

三、教學要求

1、備課組各位教師均要參照上述教學進度,結合本班學生實際,再製定或調整各班相應的切實可行的具體的教學計劃,以保證全校化學教學的有序進行。

2、課堂教學要講究教法,培養學法,做到程序要規範,環節要緊扣,知識要落實,能力要提高。

3、要努力增設學生自己動手實驗的機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學好化學的自信心,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自主的體驗探究過程的樂趣,以次來獲得科學的學習方法。

4、要爭取把多媒體應用到化學教學中,因為多媒體不但能強化課前研究,而且還要優化教學過程,還能創設情景、解剖難點、模擬實驗、提高視覺等,還能進行輔助學生總結和反饋檢測。

5、教學中要貫穿人文精神,通過教學,培養學生意志堅定、熱愛科學的精神,培養學生道德高尚、獻身科學的精神,培養學生團結協作、勇於創新的精神,喚起學生關注地球、關注人類,提高環境道德素質,樹立社會責任感。

6、要提高自身素質,以適應教育發展的需要。

四、有關活動

1、堅持參加每週一次(週一上午第二課)的備課組活動,統一備課,統一進度,統一練習,共同探討所碰到的問題。

2、積極參加與學校的校際教師的課改研討活動。

3、各位教師相互勉勵,取長補短,主動、積極參與各級公開課的教學活動。

九年級下冊化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3

本學期九年級新課將在3月下旬結束,其餘時間將轉入複習,複習將佔據本學期大部分時間,約為三個月,現制定如下教學計劃。

一、研究化學教學大綱,不斷完善自己的化學教學和複習的指導思想

1、立足教材,不超出教學大綱,注意緊扣課本。回到課本,並非簡單地重複和循環,而是要螺旋式的上升和提高。對課本內容引申、擴展。加強縱橫聯繫;對課本的習題可改動條件或結論,加強綜合度,以求深化和提高。

2、立足雙基。重視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的複習。對一些重要概念、知識點作專題講授,反覆運用,以加深理解。

3、提高做題能力。複習要注意培養學生思維的求異性、發散性、獨立性和批評性,逐步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探究能力和綜合多項知識或技能的解題能力。

4。分類教學和指導。學生存在智力發展和解題能力上差異。對優秀生,指導閲讀、放手鑽研、總結。提高的方法去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中等生則要求跟上覆習進度,在訓練中提高能力,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建立學生檔案,實行逐個輔導,查漏補缺。

二、複習的.具體做法

1、循序漸進。學習是一個由低到高,由淺到深,由片面到全面的過程。第一階段的全面複習必不可少。九年級化學知識的一個特點是:內容廣泛,且分散滲透。總複習就要把分散的知識集中起來,以線網或圖表形式把它們聯繫起來,從中找出規律性的東西。

2、講練結合,專題講解,加強訓練。全面複習的基礎上抓住重要內容進行專題訓練。尤其是有一定難度,有一定代表性的內容更要加強,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嚴謹性和適應性。

3、進行題型分析,掌握解題規律。不論什麼題型都有各自的規律,掌握了這些規律對解題是有很大幫助的。我們反對題海戰術,但多種題型的訓練卻是必要的。教師必須在閲讀多種資料的基礎上,整理出適量題目給學生練。教師進行題型分析,既使學生掌握解各類題方法,又能對各種知識再重新複習一次,這種做法很受學生歡迎。

三、加強信息反饋,及時調整教學計劃

1、發動學生提供反饋信息,向學生説明教與學的辯證關係、教師傳授知識與學生提供反饋信息的重要性,要求學生裝在今後教學活動中密切配合。在複習的過程中,可將歷屆學生在學習上曾出現過的疑難問題作講解。每一節複習課都反映了備學生這一環節的連續性。也激發學生提供教學反饋信息的積極性,願意與教師合作。

2、課堂教學注意捕捉學生情感因素的反饋信息。

教師對一個知識點的複習,學生反應會有所不同,如精神集中或煥散、迷惑不解或思索、輕鬆愉快或愁眉不展。多少可以反映他們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程度。教師可以從中瞭解輸入學生頭腦中和知識是否被學生接受貯存?哪些仍含糊不清?從而調整複習的程序,達到教與學的和諧。

3、課後聽取學生的反饋信息。教師講授知識的過程中,必然受到各到各種干擾。每個學生接受程度不同,常會造成種種的差異。教師課後及收集真實和準確的信息,對下一節課的複習有較強的針對性,避免閉門造車,易被學生所接受。

四、做好備考工作,提高應變能力

1、加強審題訓練。不在審題上下功夫,就難以做到既快又準。我們提出:審題要慢,解題適當加快。通過審題訓練,提高分析、判斷、推理、聯想的能力。特別是一些分步解決的問題,須得依次作答,才可取得較好成績。

2、提高表達能力。不少學生會算知思路,就是説不清,邏輯混亂;書寫潦草、丟三漏四。在改變這些惡習,必須從解題規範和書寫格式抓起。要求做到:字跡清晰,書寫整齊,語言簡煉、準確、嚴密;計算準確,文字、符號、表達符合課本規範,養成嚴謹治學的好學風。

3、注意心理訓練。在激烈競爭的條件下,在炎熱的環境中,要連續進行三天超負荷的嚴格考試,毅力不堅,缺乏鬥志,則難以堅持。因此,考前要減壓,減輕思想壓力和心理負擔,使學生放下思想包袱,輕裝上陣,考出水平。

4、在最後階段(約考前兩週),主要安排學生自我複習,自我完善。由學生自己閲讀、消化整理知識、鞏固和擴大複習成果。教師則重點加強個別輔導,查漏補缺,提高後進生。

教學進度表:

時間教學內容

2.12~2.26 第九單元 溶液 單元複習與檢測;

2.26~3.10 第十單元 酸和鹼 單元複習與檢測;

3.11~3.31 第十一單元 鹽和化肥 第十二單元 化學與生活;

4.1~4.20 單元複習與檢測 第一輪複習;

4.21~4.27 重點問題及易錯問題分析和評講;

4.28~5.4 基礎知識和基礎理論綜合訓練;

5.5~5.13 元素及其化合物測試綜合訓練;

5.14~5.18 化學基本計算測試綜合訓練;

5.19~5.25 化學基本實驗及操作測試綜合訓練;

5.26~5.30 國中畢業.

考試

5.31~6.20 綜合考試及模擬考試。

九年級下冊化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4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將繼續在“課改”新理念和新的《課程標準》的指導下,以學生髮展為本,齊心協力,落實各項工作,更新教學觀念,提高教學質量,規範教學過程。

二、學生分析:

本班共有46人,這些學生基礎高低參差不齊,有的基礎較牢,成績較好。當然也有個別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這樣要因材施教,使他們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不斷髮展進步。從考試情況來看:優等生佔31%,學習發展生佔47%。總體情況分析:學生兩極分化十分嚴重,一部分學生對學習熱情不高,不求上進。而其中的優等生大多對學習熱情高,但對問題的分析能力、計算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存在嚴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識拓展和知識的綜合能力等方面不夠好,學生反應能力弱。

根據以上情況分析:產生嚴重兩極分化的'主要原因是學生在九年級才接觸化學,許多學生對此感到無從下手,不會進行知識的梳理,導致學生掉隊,同時學生面臨畢業和升學的雙重壓力等,致使許多學生產生了厭學心理。

三、教材分析

本教材體系的第一個特點是分散難點,梯度合理,又突出重點。以學生生活中須臾離不開的水、空氣、溶液,以及碳等引入,學習元素和化合物知識,同時有計劃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定律。這樣使教材內容的理論與實際很好地結合,有利於培養學生運用化學基本理論和基本概念解決生活和生產中常見的化學問題的能力,還可以分散學習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以減輕學習時的困難。為了有利於教師安排教學和便於學生學習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點較突出。

第二個特點,突出了以實驗為基礎的,以動手操作能力要求,每一塊中都有有許多學生實驗和實驗探究,同時又注意了學生能力的培養。

四、目標任務

1、理論知識聯繫生產實際、自然和社會現象的實際,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學以致用。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能力和創新精神,使學生會初步運用化學知識解釋或解決一些簡單的化學問題。

2、使學生學習一些化學基本概念和原理,學習常見地元素和化合物的基礎知識,掌握化學實驗和化學計算基本技能,並瞭解化學在生產中的實際應用。

3、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態度和科學的方法。培養學生動手和創新精神。使學生初步運用化學知識來解釋或解決簡單的化學問題逐步養成自己動手操作和能力。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4、針對會考改革的新動向,把握會考改革的方向,培養學生適應會考及答案的各種技巧。

5、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注意啟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

6、培養學生的科技意識、資源意識、環保意識等現代意識,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

五、方法措施

1、重視基本概念和理論的學習。

2、備課、上課要抓重點,把握本質。在平日的備課、上課中要把握好本質的東西,

3、在平日講課中學會對比。

4、講究“巧練”

5、在平日要注意化學實驗。

6、跟蹤檢查。

7、加強課堂教學方式方法管理,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使課堂教學真正成為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場所。

六、教學進度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