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計劃

有關三年級上冊教學計劃集錦六篇

欄目: 教學計劃 / 發佈於: / 人氣:1.33W

光陰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我們又將續寫新的詩篇,展開新的旅程,來為今後的學習制定一份計劃。計劃到底怎麼擬定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年級上冊教學計劃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三年級上冊教學計劃集錦六篇

三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的整體設計有三個核心概念:生命體的基本特徵(動、植物); 物體和材料的特性(材料);地球物質的特性(水和空氣)。 科學探究是一個綜合的過程,年級高低,探究的水平有高低。本冊教材側重的技能:觀察、描述、記錄、簡單實驗、測量、維恩圖比較、分類、交流和表達等。

《植物》單元解讀:這是學生學習科學課的第一個單元,也是引領學生走進國小科學教學大門的單元,這對以後的學習產生深刻的影響。選擇植物作為開篇,是因為學生對動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這將為孩子的主動學習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礎。

《動物》單元解讀:本單元是在植物單元的基礎上進行的探究活動。學生們在觀察大樹、觀察各種植物的時候,已經留意到各種各樣的小動物,並且被一些動物的活動所吸引;關於動物的各種各樣的問題已經提出。科學教學內容也從植物發展為對動物的觀察研究。

《材料》單元解讀:本單元學生將開始對物質世界的探究,它為三年級學生提供了研究周圍常見物體和材料特性的機會。在對材料展開的研究中,學生們將進一步發展運用感官進行觀察的能力,從對物體一個特徵的注意轉換成幾個特徵的同時注意。學習運用簡單測量的方法比較材料間的相同和不同,學習根據物理性質給物品分類,並提高對材料特性的描述水平。

《水和空氣》單元解讀:本單元是本套教材引入“實驗”這一科學探究方法的開始。收集資料,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是在這一單元中首次明確提出來的,是學生正式學習這些方法的開始。本單元的有些活動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説有一定的難度,如往瓶中打入和抽出空氣的實驗、空氣重量的測量、往足球中充氣、觀察注射器上的刻度及收集資料等。

作為起始冊,教材的主要目的在於激發學生學習科學課程的興趣,幫助他們體驗科學課程的學習特點,引導他們嘗試性地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學習一些清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

三、學生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

我所帶的三年級1班,學生數為 83人,其中男生比例較大。學生普遍的特點是比較活潑,思維較活躍,好奇心較強,但卻不善於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並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瞭解上,理解不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

學生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科學常識極為缺乏,科學探究能力也較弱。家長和某些教師偏重於語數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

在國小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國小生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國小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四、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

1、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並能應用於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於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相信、注重證據、敢於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4、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和諧發展。

五、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培養國小生的科學素養。

教學難點:

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

六、教學措施:

1 、首先加強教師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是最主要的。平時要充分利用空閒時間,認真學習科學課程標準、科學教材,認真鑽研科學教法學法,並且利用網絡平台汲取最新的前沿理念,積極參加教研教改研討活動,成為一名優秀的科學教師。

2 、結合班級、學生的`具體情況,儘可能在課堂上創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徵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採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3 、由於學校的科學實驗室正在修建中,實驗活動等只能在教室進行,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精講多練”,多通過實驗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得到收穫。

4 、注重學生課外的拓展研究,不應只停留在課堂教學內,要將學生帶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中去,將科學課的學習從課堂延伸擴展到活動課程,擴展到家庭和社會。

5 、引導學生利用網絡手段學習科學,吸收班級精英參加“勉縣實驗國小師生科學課研討”qq羣,定期召開科學交流研討活動,從而擴展到班級科學交流研討活動,組織各種科學興趣活動小組,積極參與各級各類科學只是競賽活動,爭取優異成績,以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七、主要教學活動類型:

蒐集信息 現場考察 自然狀態下的觀察

實驗 專題研究 情境模擬

科學小製作 討論辯論 種植飼養

科學遊戲 參觀訪問 競賽

科學欣賞 社區科學活動 家庭科技活動

角色扮演 科學幻想信息發佈會、報告會、交流會

八、主要導學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參觀法

實踐法 討論法 談話法

辯論法 實驗法 列表法

暗示法

九、教學進度:

周 次 日 期 內 容

1 9、3 ----- 9、7 始業教育 我看到了什麼

2 9、10-----9、14 校園的樹木

大樹和小草

3 9、17-----9、21 觀察水生植物

植物的葉

4 9、24-----9、28 植物發生了什麼變化

植物的共同特點

5 10、1-----10、5 國慶節假期

6 10、8-----10、12 尋訪小動物

7 10、15-----10、19 蝸牛(1)

蝸牛(2)

8 10、22-----10、26 蚯蚓

螞蟻

9 10、29-----11、2 金魚

動物的共同特點

10 11、5-----11、9 期中複習

11 11、12-----11、16 觀察我們周圍的材料

誰更硬一些

12 11、19-----11、23 比較柔韌性

它們吸水嗎

13 11、26-----11、30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磚和陶瓷

14 12、3-----12、7 給身邊的材料分類

15 12、10-----12、14 水 水和食用油的比較

16 12、17-----12、21 誰流得更快一些

比較水的多少

17 12、24-----12、28 我們周圍的空氣

空氣佔據空間嗎

18 12、31-----1、4 空氣有重量嗎

19 1、7-----1、11 複習

20 1、14-----1、18 複習

三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和孩子們一起探究,實施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探究性教學,有效地組織學生開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學探究性活動。

二、教材分析:

《科學》三年級上冊是科學教材的起始冊,選擇的教學內容是以學生“尋訪、觀察活動”為主線展開的。第一單元是對學生科學意識的培養,啟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並在以後各單元中安排了“植物”、“動物”、“我們自己”、“水” 、“紙”、“米飯喝澱粉”等六個單元的內容。旨在引導學生關注生命,自己去發現自然現象和物質,並對物質現象進行觀察,認識物質成分、作用、與我們生活的關係,認識常見的材料,瞭解簡單物質的基本構成,學會簡單的科學測量、思維方式。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學生學習了一些淺顯的科學知識技能,掌握了最基本的實驗操作,觀察事物的能力要有較大程度的提高和培養。

三、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和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願意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4、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5、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6、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四、本冊教學重點:

1.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和思維方法。

2.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

3.培養國小生的科學素養。

五、本冊教學難點:

1.本冊課本開篇之初,便設計了很多的對比分析、對比實驗、對比研究,對於初涉科學的國小生此項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

2.結合國小生的認知能力認知習慣,如何引導學生展開主題研究,進行饒有興趣的研究,是本學期的又一難點

六、學生情況分析:

作為三年級的國小生來講,本冊課本是科學課的起始冊,學科認識尚沒有形成,更無從談起科學興趣可科學的思維方式、方法,故此對學生的知識教育應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對學生科學興趣的培養和簡單實用的科學思維方式的灌輸。要培養學生課堂上的科學的思考習慣,逐步養成預見、測量、分析、探究、記錄數據等一系列的科學習慣,以及小組探究的活動方式。

七、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8、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八、課時分配:

第一單元:植物,共4課時

第二單元:動物,共5課時

第三單元:我們自己,共3課時

第四單元:水,共3課時

第五單元:紙,共4課時

第六單元:米飯和澱粉,共2課時

三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篇3

1、 建立和諧、民主的教學環境,形成學習對話的良好氛圍。

通過複習與新授對話內容有聯繫的已學過的對話,為新對話教學作好輔墊,並可以以此導入新對話教學。從而達到以舊引新,更好地為新授打好基礎。對話的方式可以有:教師與全班對話(個別學生也可),或是讓學生問候教師,學生與學生的對話。

2、 以學生為中心,設置場景,表演對話。

在教學對話前為學生設計場景,營造氛圍,誘發學生的語言動機。讓學生髮言,教師稍稍加以引導,將他們的句子串聯成對話。請學生跟讀。然後操練幾遍,便可讓學生在設置的場景裏進行表演,充分利用道具讓學生有真實的.體驗。而下面的學生當“觀眾”並打分,並請打分的同學説説為什麼打這個分?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聽説能力,更能夠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怎麼説?對不對?應帶怎樣的表情?怎樣演會更好?學生無論是表演的還是看錶演的,都會在打分時找到他們需要的答案。

3、 通過娛樂、競賽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與興趣。

國小生中,就是再高年級的學生還是非常愛玩。我們可以利用國小生愛玩的天性。在對話教學中,設計各類競賽、遊戲。讓學生在比中學,猜中學,玩中學,唱、跳中學。如:藏卡片、快看快説、快聽快指等。印象會特別深。

4、注重在教學中,運用手勢。

把一些單詞、短語、甚至是句子與手勢或是肢體語言相結合,讓學生全身活動,手腦並用,即加深了記憶,又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5、注重字母教學

26個字母是學習英語的基礎,學好26個字母對學生以後的發音、拼讀和記憶單詞都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要針對國小生的年齡特點,儘可能採用多種生動活潑的教法,使字母教學真正擺脱聽、説、讀、寫的枯燥訓練。

三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篇4

本冊教材遵循《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內容的選編上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順應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基礎性的、淺顯的科學活動作為學生探究活動的主題,同時注重對科學探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科學知識的整合。以國小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要線索構建單元,做到了“生活經驗”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

一、所教年級學生現狀分析:

本學期三年級學生四個班。這些學生大部分來自農村家庭,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以及聽課的技巧、課外知識的視野相對不如本地學生。課堂上看來很活躍、很熱鬧,但是學生對問題的深入思考方面卻非常缺乏,動手實驗時,常常是在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計劃有目的的去去玩,想出辦法了再玩。

因此學生課堂上常常表現的是玩完後,一問三不知,因此針對這種情況,本學期的科學課要對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要對學生主動探究科學知識的能力進行專門的訓練,發展學生們的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學期中我要從抓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入手,在小製作、小種植、小實驗、小調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結合科學課的新課程標準,鼓勵學生走進自然,創造性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把科學課的新課程標準落實到科學教學中去,使科學教學進入到一個走進新課程改革的新時期。

二、本冊教材的知識系統和結構:

本冊書28課。從知識方面可以分為幾個方面:

1、植物和我們:(1—7)課,以“學生對身邊事物已有的觀察、認識”為引領,進一步認識身邊的植物,解釋觀察到的現象,探索其中的奧祕,初步掌握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驟,為學生親歷科學提供一把入門的鑰匙。

2、動物和我們:(2—14)課,以“學生對身邊事物已有的觀察、認識”為引領,進一步認識身邊的動物,初步掌握其生活習慣及其生命特徵。

3、我們的生活材料:(15—21)課,以“學生對生活材料的親身體驗"為線索,進行觀察、記錄、整理製作等探究活動,增強學生觀察身邊科學現象的意識,培養學生樂於探究身邊常見科學現象的情感,意識到探究科學可以從身邊的科學現象入手。

4、水的'科學:(22—24)課,以‘‘學生對水已有的認知"為線索,通過讓學生了解自然界中水資源的分佈、欣賞自然界水體的美麗、瞭解水的三態、認識水中物體的沉浮、進行水的多少的比較、認識水的壓力等各種探究活動,層層展開,逐步推進,使學生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體驗科學探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瞭解、認識水的特點。

5、我們周圍的空氣:(25—28)瞭解空氣在哪裏,空氣的成分,我們需要清新的空氣。

三、本冊教材的教學目的、重點、難點:

目的:

1、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並能應用於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於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相信、注重證據、敢於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4、學生在獨立操作中觀察、思考,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生有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和能力。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和諧發展。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和諧發展。

重點:《動物和我們》、《水的科學》、《我們周圍的空氣》四個單元。

難點:使學生以自主體驗為手段,以科學探究為核心,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探究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及科學知識各有側重,且由易到難,逐漸上升。

四、主要教學措施與教改思路:

1、首先加強教師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是最主要的。平時要充分利用空閒時間,認真學習科學課程標準、科學教材,認真鑽研科學教法學法,儘快成為一名合格的科學教師。

2、結合所教班級、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儘可能在課堂上創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徵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採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3、充分利用好學校的科學實驗室,儘可能的去科學實驗室上課,做到“精講多練”,多通過實驗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得到收穫。

4、注重學生課外的拓展研究,不應只停留在課堂教學內,要將學生帶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中去,將科學課的學習從課堂延伸擴展到活動課程,擴展到家庭和社會。

5、教改思路:改變評價學生的方法,把學科評價內容分為綜合能力評價和基礎知識評價兩種,每種各佔50分。注重學生平時的製作能力、觀察能力與實驗探究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中去探究學習科學知識知識,並在作科學的過程中學科學。

三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篇5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教兩個班的英語,這兩個班的學生差別稍大點,不光是成績方面,學習習慣的差別也是很大。通過上個學期的學習,學生們對英語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並掌握了一些日常對話用語和一定量的詞彙。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學生對學習英語有一定的困難,不敢開口,單詞掌握不住,需要本學期來加強學習英語的能力,同時本學期應該在課堂上加強學生的英語口頭表達能力。

二、教材分析

《新版國小英語》在保留原教材“激發學習興趣;強調語言運用;突出教材實用性;提供多種配套”等特點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國小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點和實際情況,兼顧城鄉學生特點,進一步體現了教材的發展與創新。

三、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2、培養正確的書寫習慣;

3、能認讀所學詞語

4、能用所學語言進行語境交際;

5、培養學生積極參與、主動學習的'態度。

字母教學目標:

1)字母在單詞中的發音。

2)字母在字母表中的順序。

3)字母的正確書寫;

4)字母手寫體和印刷體的辨別;

5)瞭解生活中常見的字母。

四、教學措施

1.單詞的學習與運用相結合。學生在學習單詞時,教師要滲透與話題有關的交際用語,讓學生在交際中學單詞,感知語言。

2.教師設計較為真實的情景,幫助學生在情景中練習使用語言。在句子教學時要與單詞的學習相結合。

3.教師要本着“體驗、反思、歸納、總結、計劃”的原則設計活動,即先讓學生在活動中感知語言,對所感知的語言進行反思後再對該語言現象進行歸納和總結,然後再設計新的活動來加深印象。在設計活動時,教師應始終圍繞形式、意義和功能三個方面,並將三者有機結合起來。

4.在教學過程中,特別是在起始階段,要堅持大量輸入,少量輸出,擴大接觸面和文化視野,注意“聽、做”在前,“説”在後。

5.注重學習過程的評價,使學生體驗進步與成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注意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形式的多樣化。

6.正確對待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錯誤。鼓勵學生大膽使用英語,對他們學習過程中的失誤和錯誤採取寬容的態度。

五、教學進度表

1-2nit1

3-4Unit2

5-6Unit3

7-8 ReviewtheUnit1-3

9-10Unit4

11-12Unit5

13-14Unit6

15-16Review

17-18Review

19Review

三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篇6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三年級的英語教學工作,這些學生都是第一次學習英語,以前基本沒有接觸過英語,要求他們從基礎開始學習,所以對學習英語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就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養成學習英語的興趣,樹立學習的自信心,始終保持高昂、積極的熱情。從上學期的期末成績看,這個班的語文、數學學科成績較差,因此,要從根本上解除他們學習差的顧慮,向他們講明英語是三年級的起始學科,要想學好英語並不難,只要從現在開始,上課認真聽講,按時完成作業,大膽説,積極做,努力唱,就能學好英語。在平時的教學中,更要特別注意發現他們的閃光點,抓住這些閃光點,及時對他們進行表揚和鼓勵,從而激起他們對學習的自信心,然後逐步提高他們的成績。這是一個漫長的進化過程,不能急於求成。對班裏一部分優秀學生要教育他們不要驕傲,不要以為自己的語文、數學成績不錯,就不用努力了。這樣認為就錯了,要教育他們英語同其他學科沒什麼聯繫,要從頭開始,同其他同學展開比賽,比一比,看誰學得,記得快。

總之,要通過種種手段和方法,對他們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各方面教育,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勇往直前,不甘落後,這樣,使他們處在一種比學習的氛圍之中,培養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養成愛學習的好習慣。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

本冊教材共分11個模塊,內含一個複習模塊。每個模塊分兩個單元。一般情況下,第一單元呈現本模塊所要學習的語言內容,第二單元提供若干任務型練習,包括一首歌謠或小詩。在這一冊,學生剛開始學習英語,所以設計了一些日常生活中使用頻率最高的語句,主要內容包括:問候並回應;詢問姓名、年齡、地點、物品名稱,並給予回答;數字1———12;談論人、物品、地點、動物;表達自己的喜好等。所有內容都是依據語用、語境和語義相結合的原則而呈現的,通過學習讓學生結合語用和語境掌握語句和語詞的基本語義,逐步獲得最基本的運用英語的能力。

這冊教材編寫的總思路是以話題為綱,以交際功能為主線,兼顧語言結構,逐步引導學生運用英語完成有實際目的的語言任務。即:話題——功能——結構——任務。

教材的教學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他們英語學習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建立初步的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培養學生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書寫基礎,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形成初步用英語進行簡單日常交流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

想象和創造能力。適當介紹中西方文化,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增強世界意識,為學生的進一步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這冊教材吸收了交際教學思想,注重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教材在整體構思、內容安排、活動設計和教學方法選用等方面都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體現語言的交際能力。貫徹語言應用的基本原則,把知識和技能目標融會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之中,從而體現教材提出的把話題——功能——結構——任務結合起來的總思路。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在起始階段採用“全部動作反應法”,讓學生在有節奏的説唱中體驗語言,在輕鬆愉快的行動中輸入語言,讓他們在做中學,在唱中學,在表演中學,從而為培養他們運用英語進行順利地交流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知識結構:

這冊書在內容安排、活動設計和學習評價上都貫穿“學會學習”的主題。還特別設計了學習評價的欄目,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反思,在反思中學習,有效地增進他們的自我評價意識,以利於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突出興趣激發,教材從內容、形式、方法、插圖及裝禎設計等方面都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教學內容緊密聯繫國小生的生活和學習實際,選擇話題充分考慮國小生的需求,如學校、家庭、飲食、玩具、動物、顏色、數字等。語言材料真實地道,活潑有趣,讓學生易學樂學。教學形式強調多樣化,其中包括對話、歌謠、小詩、歌曲、遊戲、活動、繪畫、剪貼等,使學生能夠在豐富多彩、生動有趣的課堂活動中感知語言,習得語言。

重視雙向交流。這冊教材注重中西方文化的滲透。如:本冊第一模塊安排了“Greetings”,通過學習這一模塊,使學生了解東西方國家的人們在見面時的問候習慣是不大一樣的;第四模塊安排了“Colours”,結合學習顏色的詞彙,讓學生辨認中國、美國、加拿大等國家的國旗的式樣與顏色;第五模塊安排了“Numbers”結合學習聽詞,讓學生了解中西方的幸運數字;第八模塊安排了“Friends”,結合學習詢問年齡,讓學生知道在西方國家,對小孩子可以詢問他們的年齡,如果對成年人,尤其是婦女,就不能這麼問,因為那是很不禮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