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計劃

實用的八年級物理教學工作計劃4篇

欄目: 教學計劃 / 發佈於: / 人氣:4.32K

光陰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我們的工作又將迎來新的進步,讓我們對今後的工作做個計劃吧。你所接觸過的計劃都是什麼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八年級物理教學工作計劃4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實用的八年級物理教學工作計劃4篇

八年級物理教學工作計劃 篇1

一、教學目的:

(一) 引導學生學習物理學的初步知識及其實際應用,瞭解物理學在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 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實驗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應用物理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三) 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創新精神,結合物理教學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品德教育。

二、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一)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只有處於主動積極狀態,經過認真的觀察、實踐、思考,才能體會物理現象中藴含的規律,產生探究物理世界的興趣,理解所學的物理知識,獲得相應的能力。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願望,鼓勵他們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指導他們學會適宜的學習方法。教師要根據他們的反應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安排。要注意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對學習困難的學生,要針對他們的具體情況予以耐心幫助,鼓勵多做物理實驗和參加物理實踐活動,使他們基本達到教學要求。對學有餘力的學生,可採取研究性學習等多種方式,培養他們的創造和探索能力。

(二) 加強演示和學生實驗

國中物理教學以觀察、實驗為基礎。觀察自然界中的物理現象、進行演示和學生實驗,能夠使學生對物理事實獲得具體的明確的認識,觀察和實驗,對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實驗能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引起學習興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學中要大力加強演示和學生實驗。

(三) 重視物理概念和規律的教學

物理概念和規律是物理知識的核心內容。要培養學生關注物理現象,引導其從現象的觀察、分析、實驗中形成物理概念,學習物理規律,繼而對規律的發現過程產生興趣。國中物理中的概念和規律,多數是從物理事實的分析中直接概括出來的,因此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四) 重視物理知識的應用

在教學中要注意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繫,幫助學生通過熟悉的現象理解所學物理知識,知道物理知識在生活、生產和科學試驗中的廣泛應用,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在不斷了解物理知識的廣泛應用中增強學習物理的興趣和信心。

(五) 進行思想教育

物理教學必須結合有關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物理教學中的思想教育,主要是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就是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來闡述物理知識,同時培養學生探究、求實的'科學精神,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辯證唯物主義的教育;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就是要介紹科學家熱愛祖國的事蹟,介紹我國歷史上的科學技術貢獻,紹我國現代的科學技術成就,講述祖國和家鄉建設的發展前景及其對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培養民族自豪感、社會責任感和對社會主義祖國的熱愛,樹立為祖國和家鄉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奮鬥的志向。

(六) 培養刻苦的學習精神、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

物理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是需要動腦、動手,並克服一定困難才能達到的。刻苦學習的精神不僅對學生當前學好物理是必要的,對他們今後的成長也有重要意義。所以,在教學中應鼓勵學生克服困難,培養刻苦學習的精神。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物理的習慣,對學生的學習很重要。要培養學生認真觀察、勤于思考、勇於實踐的習慣,發現問題與提出問題的

習慣,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習慣,以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習慣。自學能力對每個人都是終身有用的。培養自學能力應鼓勵和指導學生髮現問題,思考問題,進行相關的資料收集和有針對性的閲讀,設法解決問題。

三、教學進度安排:

第一週:引言

第二週——第三週:測量的初步知識

第四周——第五週:簡單的運動

第六週:聲現象

第七週——第九周:熱現象

第十週:期中複習

第十一週:期會考試

第十二週:光的反射

第十三週——第十四周:光的折射

第十五週——第十七週:質量和密度

第十八週——第二十週:力

第二十一週:期末複習

第二十二週:期末考試

八年級物理教學工作計劃 篇2

一、學生基本情況:

本期179班共有學生共52人,其中男生29人,女生23人。

180班共有學生55人,其中男生29人,女生23人。181班班共有學生共52人,其中男生29人,女生23人。182班共有學生共52人,其中男生29人,女生23人。

從本學期開始,八年級學生要增加一門新學科——物理。

因為是新課程,學生都有非常濃厚的興趣和較強烈的好奇心,期待學習這門新鮮的學科。

二、教學總目標和總的教學要求

1、引導學生學習物理學的初步知識及其實際應用,瞭解物理學在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知識與技能]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實驗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應用物理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過程與方法]

3、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創新精神,結合物理教學對學生進行辨證唯物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品德教育。[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三、教材分析:

八年級物理教材從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要求出發,在知識選材上,適當加強聯繫實際、適當降低難度,既考慮現代生產發展與社會生活的需要,又考慮當前大多數國中學生的學習水平的實際可能。在

處理方法上,適當加強觀察實驗,力求生動活潑,既有利於掌握知識,又有利於培養能力、情感和態度,使學生在學習物理的同時,獲得素質上的提高。

本教材為新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材在內容選配上,注意從物理知識內部發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潛能,積極推動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學習方法上,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主動學習參與實踐,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動腦的實際活動,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教科書採用了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由易到難、由簡到繁,以學習發展水平為線索,兼顧到物理知識結構的體系。這樣編排既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又保持了知識的結構性。

教科書承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把學生當作第一讀者,按照學習心理的規律來組織材料。全書共6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實踐活動和物理科普講座,每章開頭都有幾個問題,提示這一章的主要內容並附有章節照片,照片的選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啟發性和趣味性,使學生學習時心中有數。章下面分節,每節內都有些小標題,幫助學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課題、講述知識、歸納總結等環節,以及實驗、插圖、練習中,編排了許多啟發性問題,點明思路,引導思考,活躍思維。許多節還編排了“想想議議”,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討論的問題,促使學生多動腦、多開口。

第一章機械運動

時間和長度的測量是物理學和技術中最基本的測量,學生應該掌握常用測量工具的用法,並會選用適當的測量工具。生活中還常常利用估測的方法測量長度和時間,應通過活動使學生有所瞭解。

機械運動現象最普遍、最簡單,學生也最熟悉。例如,學生在國小已經進行過速度計算的訓練;又如,相對運動、慣性等也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學習本章內容,可以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來逐步展開。

對於速度的計算,要求學生會利用路程、時間求出,或利用速度公式中的兩個物理量求出第三個物理量,教學中不宜做過深的引導,如追及問題等。

本章課程標準的要求

1、能用實例解釋機械運動及其相對性。

2、能通過日常經驗或自然現象粗略估測時間。會使用適當的工具測量時間。能通過日常經驗或物品粗略估測長度。會選用適當的工具測量長度。

3、能用速度描述物體的運動。能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計算。

第二章聲現象

該章主要是通過對生活、生產中豐富多彩的聲現象的學習,使學生了解:聲音是怎樣產生和傳播的?聲音有哪些特性?以及人們是怎樣利用和控制聲音的。

通過這一章的學習,應該使學生了解振動使物體發聲,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聲是一種波,頻率越高,音調越高;振幅越大,響度越大;實際中既要合理地利用聲音,同時也要有效地控制噪聲。

這一章特別注意使學生了解聲音在生活、生產和社會等方面的應用和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教學中應注意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加強與實際的聯繫,使學生獲得更多的實際知識,培養他們學習科學的樂趣。這一章的教學,很多處可以通過實驗和探究進行,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初步的探究物理規律的能力,以及應用物理規律解釋簡單現象的能力等。

第三章物體變化

該章,知識目標簡單、物理現象直觀、與日常生活聯繫緊密、學生體驗非常豐富,編寫短小精悍,為教師們留下了廣闊的自我發揮的空間。在“知識”方面,本章的知識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日常生活中大量的熱現象,而且許多知識是理解地理課中的一些氣象現象的基礎,在化學課中學習物質的物理性質時也要用到,能充分體現“從生活到物理,從物理到社會”的教學理念;在“過程和方法”方面,承擔着進一步完善探究過程的思維程序,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實驗、歸納總結等能力和方法的任務;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本章內容更是讓學生領略自然現象中的美妙與和諧,激發學生求知慾的好材料,是培養學生樂於參與觀察、實驗、製作、調查等科學實踐活動等優良品質的好材料,是引導學生從體會成功的愉悦慢慢走向自主性學習的好材料。但是,長期的應試教育,使我們這些一線教師變得非常“專業”,“專”到大腦中只剩下會考要考的那點東西了。因此,要充分發揮本章應有的“裁體”作用,我們必須從教學觀念、教學方式,尤其是知識儲備方面多下點功夫。

第四章光現象

該章主要研究光現象及其規律,內容包括:光的直線傳播、光的速度;光的反射規律;平面鏡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看不見的光——紅外線、紫外線及其應用。在本章學習中,我們主要學習物理思想有:光學知識滲透在社會生活各個方面:與技術相結合,用於引導掘進的方向;與人文精神相結合來剖析神話故事;光傳遞的信息,可以發現宇宙之大;平面鏡成像在視力檢查上的應用,光的能量方面的應用──太陽灶,以及海市蜃樓、熱譜圖、駐鈔機;等等,都充滿了魅力和活力。教師應該根據需要和可能,提供身邊具有活力的`新鮮事例於教學之中。

第五章透鏡及其應用

該章是色彩斑斕的光現象的第二部分,在光現象的基礎上,講述透鏡及透鏡的實際應用。主要內容有透鏡的初步知識;生活中的透鏡:放大鏡、照相機、投影儀;觀察世界的窗口:眼睛和眼鏡,還有觀察微觀和宏觀用的顯微鏡和望遠鏡。編者把這些內容放在一起,具有理論聯繫實際的特點。這些內容都與生產、生活息息相關,體現了新的課程標準“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這一發展的理念。

二、本章課程目標

《全口制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課程標準》)中的課程目標與《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物理教學大綱》(以下簡稱《義務大綱》)中的教學目標不同。它不僅有知識與技能目標;還有過程與方法、目標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目標。前者屬於知識技能目標,後者統稱為體驗性目標。

(一)知識技能

目標

1、認識凸透鏡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的發散作用。

2、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3、瞭解凸透鏡成像的應用。

(1)瞭解凸透鏡的應用——放大鏡、照相機、投影儀。

(2)丁解人眼成像的原理,瞭解近視眼和遠視眼的成因與矯正辦法。

(3)瞭解顯微鏡和望遠鏡成像的道理及其應用。

第六章質量與密度

該章內容屬於課程標準的科學內容中第一個主題“物質”下的一個二級主題。課程標準要求:

(1)初步認識質量的概念,會測量固體和液體的質量。

(2)通過實驗,理解密度的概念,嘗試用密度知識解決簡單的問題。能解釋生活中一些與密度有關的物理現象。

八年級物理教學工作計劃 篇3

成功不是將來才有的,而是從決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續累積而成。小編給大家準備了20xx年八年級上冊物理教學工作計劃,歡迎參考!

一、指導思想

從這一個學期開始,學生要增加一門新學科物理。物理是一門自然科學,跟平時的實際生活比較接近,所以我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先從興趣着手,本着生活中的物理這一思想來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形象生動中體會到物理的樂趣,也為以後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教材分析

教材從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要求出發,在知識選材上,適當加強聯繫實際、適當降低難度,既考慮現代生產發展與社會生活的需要,又考慮當前大多數國中學生的學習水平的實際可能。在處理方法上,適當加強觀察實驗,力求生動活潑,既有利於掌握知識,又有利於培養能力、情感和態度,使學生在學習物理的同時,獲得素質上的提高。

教材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作為自己的目標。在內容選配上,注意從物理知識內部發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潛能,積極推動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學習方法上,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主動學習參與實踐,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動腦的實際活動,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教科書採用了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由易到難、由簡到繁,以學習發展水平為線索,兼顧到物理知識結構的體系。這樣編排既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又保持了知識的結構性。

教科書承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把學生當作第一讀者,按照學習心理的規律來組織材料。全書共5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實踐活動和物理科普講座,每章開頭都有幾個問題,提示這一章的主要內容並附有章節照片,照片的選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啟發性和趣味性,使學生學習時心中有數。章下面分節,每節內都有些小標題,幫助學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課題、講述知識、歸納總結等環節,以及實驗、插圖、練習中,編排了許多啟發性問題,點明思路,引導思考,活躍思維。許多節還編排了想想議議,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討論的問題,促使學生多動腦、多開口。

三、教學目標

通過一學期的教育教學,使學生能進入物理的世界裏來,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對周圍的自然世界有一個重新的,更加科學的認識。

1、進一步瞭解當前教育改革和課程改革的方向及趨勢,學習新的物理教育觀念。各校都要圍繞新的物理課程標準,開展教學研究活動,特別是在科學探究教學上要積極實踐,積累經驗。

2、進一步加強物理觀察、實驗教學。教學中教師要多做演示實驗或隨堂實驗;落實學生實驗,認真思考和操作;並適當增加探索性和設計性實驗;鼓勵學生在課外做一些觀察和小實驗。加強實驗意識和操作訓練。

3、進一步突出應用物理知識教學,樹立知識與應用並重並舉的觀念。物理教學要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注重培養學生應用物理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4、積極探索開展物理實踐活動,強化學生的實踐環節。要儘可能地擴大物理教學空間,擴大學生的知識面,發展他們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長,發揮他們的主動性、自主性和創造性。物理實踐活動要以問題為中心,初步訓練一些科學工作方法,如社會調查、參觀訪問、資料查詢、科技製作、科學實驗等。物理科普講座的內容,主要是介紹與物理相關的現代科技常識。以上項目每期至少各進行一次。

5、貫徹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培養學生的優良學風以及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認識社會生活的能力。教學中堅持理論聯繫實際,要做到聯繫社會生活實際,學生生活實際和學生的思想認識實際以及學生認知發展水平的實際,反對離開社會生活和學生實際的抽象的講條條、讀條條。理論聯繫實際,還要注意適應新情況,增強時代感,加強教學的針對性和現實性,體現學科教學的鮮明特點;要注意緊跟時代步伐,把握時代脈博,努力運用新材料、新信息以及社會生活中的熱點問題;要注意創設新情景,提出新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學習。

6、必須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把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認識和分析社會生活的能力放在重要地位。單純地掌握知識,不是教學的最終目的。教是為了不教。通過教學使學生在掌握基本知識的前提下,使其能力和情感尤其是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獲得充分地發展,並運用已經發展起來的能力和情感去積極主動地探求未知,獲取新知,使知識、能力和情感相輔相成、協調發展。

7、繼續深化教學改革,不斷改進和創新教學方法,努力提高教學效益,要緊持啟發式教學,反對填鴨式的滿堂灌,要繼續開展研究性的學習與試驗,開展討論式教學的研究與試驗,開展開放式教學的研究與試驗,要注意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與學習方法,要研究與運用新的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手段,學習和借鑑先進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經驗,不斷改進和創新教學方法,形成自己獨到的教學風格和教學特點,努力提高教學效益。

四、具體措施:

1、繼續做好物理單元過關評價檢測的工作。

2、對照《物理課程標準》,認真鑽研教材和教學參考資料,備好每一節的教案,不打無準備的仗。

3、積極準備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儘可能開設出要求完成的`實驗,讓學生參與活動,讓學生經歷較多的科學探究過程。

4、及時佈置作業,及時檢查或批閲作業,有時採用面批的方法,及時反饋教與學的情況,以便改進不足之處。

5、課後抽出一定的時間輔導學生,解答疑問,點拔思路,也以便學困生完成作業。

6、做好每一章的複習和測試工作,做好期中複習和期末複習工作,完成教學的結尾工作。

7、適當的開展相關的社會實踐工作,多聯繫生活、多聯繫社會,突出科學技術社會的觀點,逐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

四、具體的安排如下:

1、 本學期的具體教學內容有(課時 周次 印練習題數)

第一章:本章共分五節, 6課時。(第一至第四周) 6

第二章 本章共分五節, 6課時。(第五至第七週) 6

第三章 本章共分五節, 7課時。(第七至第九周) 7

第四章 本章共分4節, 5課時。(第十一至第十三週)5

第五章 本章共分5節, 7課時。(第十四至十六週)

總結和複習1課時

2、除了以上教學內容外,還有:

(1) 積極參加教科研的活動

向其他有經驗的老師討教先進的教育教學方法,積極參加科研活動,提高自己在科研活動方面的能力。

(2)積累教學中的得與失。

有空時多寫一些教學中的體會,注意積累教學工作中的得與失,為以後的工作積累經驗。

八年級物理教學工作計劃 篇4

學習可以這樣來看,它是一個潛移默化、厚積薄發的過程。編輯了最新一年八年級物理教學計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指導思想

在九年制義務教育階段,物理課程的教學不僅應該注重科學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注重將物理科學的新成就及其對人類文明的影響等納入課程,而且還應重視對學生終身學習願望、科學探究能力、創新意識以及科學精神的培養。因此物理課程教學的構建應注重讓學生經歷從自然到物理、從生活到物理的認識過程,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實踐,注重物理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融合,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五章分別是:聲現象、光現象、透鏡及其應用、物態變化、電流和電路。具體章節又可分為:探究、演示、想想做做、想想議議、STS、科學世界、動手動腦學物理幾大個板塊。 全書共計:探究9次、演示12次、想想做做、想想議議24次、STS、科學世界16次、動手動腦學物理23次。

三、學情分析

八年級共計六個學班,每個學班約五十至六十名學生。他們有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他們虛心好學有進取心;他們有明確的是非觀,獨特的情感體驗;他們有一定的創新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但也有部分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習的興趣不濃,需要在以後的教學中多多關注、多多幫助他們。

四、教學要求

(1)結合科學教育的理論和實踐,構建具有特色的物理課程教學,注意不同學科間知識與研究方法的聯繫與滲透,使學生關心科學技術的新進展和新思想,瞭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聯繫,逐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

(2)通過從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認識過程,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讓學生領略自然現象中的美妙與和諧,培養學生終身的'探索興趣。

(3)通過基本知識的學習與技能的訓練,讓學生初步瞭解自然界的基本規律,使學生能逐步客觀地認識世界、理解世界。

(4)通過科學探究,使學生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探究方法,發展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實、探索真理的科學態度。

(5)通過科學想象與科學推理方法的結合,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敢於質疑,勇於創新。

(6)通過展示物理學發展的大體歷程,讓學生學習一些科學方法和科學家的探索精神,關心科技發展的動態,關注技術應用帶來的社會進步和問題,樹立正確的科學觀。

五、具體措施

1、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讓學生保持對自然界的好奇,發展對科學的探索興趣,在瞭解和認識物質世界的過程中擁有滿足感及興奮感。

2、書本為主、實驗為輔進行教學,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並將信息技術滲透於物理教學之中。

3、以自學探討為主、講授為輔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物理基礎知識,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在解決問題或作決定時能嘗試運用科學原理和科學研究方法。

4、運用實驗或實踐讓學生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過程,從而具有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樂於參與和科學技術有關的社會活動,在實踐中有依靠自己的科學素養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識等。

5、運用多媒體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獨立思考,勇於有根據地懷疑,並尊重事實、大膽想象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

6、教育學生關心科學發展前沿,養成具有可持續發展的意識,樹立正確的科學觀和振興中華、將科學服務於人類的使命感與責任感。

6、更新評價觀念,注重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結合,構建多元化、發展性的評價體系,以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和教師的不斷進步。

六、課時安排

第一章五課時新授 二課時複習檢測 活動一課時

第二章六課時新授 二課時複習檢測 實驗二課時

第三章五課時新授 二課時複習檢測 實驗二課時

第四章四課時新授 二課時複習檢測 實驗二課時

第五章六課時新授 二課時複習檢測 (演示實驗除外)

機動 總複習 十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