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計劃

高一上學期物理教學計劃6篇

欄目: 教學計劃 / 發佈於: / 人氣:6.45K

時光在流逝,從不停歇,成績已屬於過去,新一輪的工作即將來臨,是時候寫一份詳細的計劃了。你所接觸過的計劃都是什麼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一上學期物理教學計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一上學期物理教學計劃6篇

高一上學期物理教學計劃1

【教學目標】

(1)理解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的概念;

(2)知道什麼是位移-時間圖象以及如何用圖象來表示位移與時間的關係;

(3)知道勻速直線運動s-t圖象的意義;

(4)知道公式和圖象都是描述物理量之間關係的物理工具且各有所長、相互補充。

【教學重點】

勻速直線運動s-t圖象;變速直線運動s-t圖象。

【教學難點】

s-t圖象的理解。

【教學過程】

1、勻速直線運動

(1)定義:物體在一條直線上運動,如果在任意相等的時間裏通過的位移相等,這種運動稱為勻速直線運動。

(2)勻速直線運動的特點:應該是“在任何相等的時間裏面位移相等”的運動,現實生活中勻速直線運動是幾乎不存在的,是一種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其特點是位移隨時間均勻變化,即位移和時間的關係是一次函數關係。

2、變速直線運動

(1)定義:物體在一條直線上運動,如果在相等的時間內位移不相等,這種運動叫變速直線運動。

(2)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和時間的關係:不是一次函數關係,其圖象為曲線。

(3)變速直線運動的分類:

勻變速直線運動:速度均勻改變的變速直線運動。

非勻變速直線運動:速度不是均勻改變的變速直線運動。

例1:物體在一條直線上運動,關於物體運動的以下描述正確的`是(C)

A.只要每分鐘的位移大小相等,物體一定是作勻速直線運動

B.在不相等的時間裏位移不相等,物體不可能作勻速直線運動

C.在不相等的時間裏位移相等,物體一定是作變速直線運動

D.無論是勻速還是變速直線運動,物體的位移都跟運動時間成正比

3、位移--時間圖象(s-t圖)

(1)描述:表示位移和時間的關係的圖象,叫位移-時間圖象,簡稱位移圖象。

(2)物理意義:描述物體運動的位移隨時間的變化規律。

(3)座標軸的含義:橫座標表示時間,縱座標表示位移。由圖象可知任意一段時間內的位移和發生某段位移所用的時間。

4、勻速直線運動的s-t圖

(1)勻速直線運動的s-t圖象是一條傾斜的直線,或某直線運動的s-t圖象是傾斜直線則表示其作勻速直線運動。

(2)s-t圖象中斜率(傾斜程度)大小表示物體運動快慢,斜率(傾斜程度)越大,速度越快。

(3)s-t圖象中直線傾斜方式(方向)不同,意味着兩直線運動方向相反。

(4)s-t圖象中,兩物體圖象在某時刻相交表示在該時刻相遇。

(5)s-t圖象若平行於t軸,則表示物體靜止。

(6)s-t圖象並不是物體的運動軌跡,二者不能混為一談。

(7)s-t圖只能描述直線運動。

5、變速直線運動的s-t圖象為曲線

6、圖象的應用:

(1)求各時刻質點的位移和發生某一位移對應時間;

(2)求速度;

(3)判斷物體的運動性質。

相信大家對於上文為大家所推薦的高一上學期物理教學計劃模板,一定仔細閲讀了吧,祝大家學習愉快。

高一上學期物理教學計劃2

課型

新授課

教材分析

本節課內容為人教版物理必修1第一章“運動的描述”第5節,在整個必修課程中,該內容的學習和掌握是非常必要的。加速度是運動學中的一個重要的基本物理量,是將運動和力聯繫起來的橋樑。由於加速度概念和其他物理知識聯繫性強,涉及面廣,特別是在分析、解決跟動力學相關的實際問題中經常涉及,因此對加速度的理解和掌握如何,不僅直接關係到本章後續模塊的進一步學習,而且還影響以後選修模塊的學習和掌握,所以本節內容是本章知識的重點之一。本節的關鍵是促進學生對加速度概念的形成和理解

學情分析

前面學習了速度的概念,學生學習了用比值法定義物理量的方法,用類比方法遷移到加速度的概念學習中來,這給學習加速度這一概念降低了台階,但由於學生抽象思維能力不強,很難認清速度、速度的變化、速度變化快慢的區別,在學生的生活經驗中,與加速度有關的現象不多,這更給學生形成和理解加速度的科學概念帶來了難度

設計思想

教師創設物理情景,讓學生觀察和體驗後有所發現,有所聯想,運用科學思維,萌發並提煉出科學問題,使教學過程成為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學生用探究的方法,感受一遍加速度概念的建立過程,按照從簡單到複雜,從特殊到一般的順序進行探究,順理成章,水到渠成的引入加速度的概念。然後從公式和圖像兩個方面加以理解,通過對生活中和實驗中加速度和速度概念分析對比,加深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義

教學流程

學生主觀感受──提出問題──發散類比──拓展探究──交流合作──分析論證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加速度的意義,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義、公式、符號和單位,能用公式a=△v/△t進行定量計算。

2.知道加速度與速度的區別和聯繫,會根據加速度與速度的方向關係判斷物體是加速運動還是減速運動。

3.能從勻變速直線運動的v—t圖像理解加速度的意義。

過程與方法

1.經歷將生活中的實際上升到物理概念的.過程,理解物理與生活的聯繫,初步瞭解如何描述運動。通過事例,引出生活中物體運動的速度存在加速和減速的現實,提出為了描述物體運動速度變化的快慢,引入了加速度概念的必要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幫助學生學會分析數據,歸納總結得出加速度。

3.教學中從速度一時間圖像的角度看物體的加速度,主要引導學生看傾斜直線的“陡度”(即斜率),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應用數據求加速度。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利用生活實例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激勵其探索的精神。

2.領會人類探索自然規律中嚴謹的科學態度,理解加速度概念的建立對人類認識世界的意義,培養學生區分事物的能力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3.培養合作交流的思想,能主動與他人合作,勇於發表自己的主張,勇於放棄自己的錯觀點。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加速度的概念建立。

2.加速度是速度的變化率,它描述速度變化的快慢和方向。

教學難點

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樹立變化率的思想。

2.區分速度、速度的變化量及速度的變化率。

3.利用圖像來分析加速度的相關問題。

教學方法

探究、講授、討論、練習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帶滑輪的長木板、小車及木板等.

教學活動

學生活動

新課引入

[演示]讓小車分別在傾角較小的斜面和傾角較大的斜面上滾動。

[提問]小車兩次各做什麼運動?它們的不同之處在哪裏?

[得出]小車兩次都是做速度越來越快的直線運動,但後一次速度改變得快。

[小結]物體的速度改變是有快慢之分的

[引導]實際上速度改變的快慢與生活是緊密相連的,那麼,同學們能否舉一些例子出來,進行説明。

[實例]

1.運動的客車進站時,如果車的速度改變太快,立即變成0,會出現什麼情況?

2.百米賽

跑時,發令槍一響,運動員希望自己在短時間內速度改變是越大越好,還是越小越好?

3.火車出站時,速度逐漸較大,經過一段時間後風馳電掣;而一扣槍的扳機,子彈“啪”的一聲已不見蹤影,這説明什麼?

4.人們在玩過山車、蹦極時,體驗到的刺激是速度帶來的嗎?

[小結]以上實驗,以及生活中現象都説明速度的改變是有快慢之分的,為了描述物體運動中速度變化的快慢,人們引入了加速度的概念。那麼,如何定量地比較物體速度的變化快慢呢?

新課教學

[討論與交流]

A.在校運動會上,張三同學百米賽起跑階段,由靜止開始在1.0s內速度增加到8m/s

B.電動車由靜止開始在3.0s內速度增加到8m/s(約29km/h)

C.摩托車由靜止開始在3.0s內速度增加到12m/s(約43km/h)

D.摩托車以12m/s的恆定速度行駛了3.0s

為了能更加清楚對以上情況對比,請你將以上數據填入下表。

初始速度v0/m·s-1

經過時間Δt/s

末速度v/m·s-1

A.百米起跑

B.電動車起動

C.摩托車起動

D.行駛的摩托車

仔細分析表

格中的數據思考下列問題:

(1)能否用速度的大小v描述速度變化的快慢?説明你的理由。

(2)能否用速度的變化量Δv(=v-v0)描述速度變化的快慢?説明你的理由。

(3)你認為如何表示速度變化的快慢?思考後同周圍的同學交流一下意見。

一、加速度

1.定義:加速度是速度的變化量跟發生這一變化所用時間的比值。

2.定義式:a=△v/△t=(v-v0)/△t

v0──開始時刻物體的速度

v—─經過一段時間t時的速度

3.國際單位:m/s2或m·s-2,讀作米每二次方秒。

[練習]

下面請兩個同學把表格中的A、B的加速度算出來,下面的同學計算C、D的加速度,要有過程。

(這一過程非常重要,藉此學生可熟悉公式、單位,教師也可從巡視中發現錯誤,並引出加速度的物理意義。)

[點評]進行規範,並給出正確答案,大小分別為:8m/s2 2.7m/s2 4m/s2 0

[提問]請同學們想一想:8m/s2表示什麼樣的意思? 師生共同分析,結合定義,得出物理意義;並讓學生説出其它數值的含義。

4.物理意義: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變快慢的物理量,其數值越大,表示速度改變越快。

[提問]加速度是矢量還是標量呢?為什麼?方向如何規定?

[討論後小結]速度是矢量,速度的變化量Δv也是矢量,單位時間內速度的改變量也是矢量,所以a方向與Δv的方向相同。

[提問]那麼計算時,如何體現加速度的方向?

[典型例題]在一次事故中,小車以10m/s的速度向一面牆撞過去,碰撞時間為0.1s。

(1)如果牆不牢固,牆被撞倒後的一瞬間,車仍以3m/s向前衝去,求碰撞過程中的加速度?

(2)如果牆很牢固,車與它碰撞後的一瞬間,以5m/s的速度被彈回來,求這一碰撞過程中的加速度?

[學生回答後給出正解]

解:以小車開始運動的方向為正方向,v1=10m/s,因為末速度與開始運動的方向相反,且速度為矢量,∴v2=-5m/s,則Δv=-15 m/s。∴a=(-15)/(0.1)m/s2=-150m/s2。即此時加速度大小為150 m/s2,負號表示a方向與車開始運動的方向相反。

(學生在瞭解加速度的定義、物理意義以後,以此來檢測對公式是否真正理解;另外,同時通過該題讓學生見識一下矢量如何計算,培養用正、負號表示方向的習慣。)

5.加速度的方向: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改變量的方向相同

加速直線運動,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同;減速直線運動與速度方向相反。

[閲讀課本強調]

(1)引導學生閲讀書本,知道加速度也分為平均加速度和瞬時加速度。

(2)引導學生閲讀P27頁表格上所列的加速度,對其中一些數值進行分析,一定要結合物理意義及方向來鞏固以上內容。

[閲讀體會]課件展示閲讀材料,讓學生認真閲讀並體會計算加速度。

材料一:高級跑車:克萊斯勒ME412

0──100 km/h加速時間2.9 s

發動機:V12雙頂凸輪軸48氣門4Turbo

排量:6.000c.c.

最大馬力:850bhp/5750rpm

車重:1310 kg

極速:400 km/h以上

高一上學期物理教學計劃3

物理學科是一門實驗科學,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打好知識基礎、發展思維、挖掘潛力、培養能力,是反映學校辦學特色的一大課題。所以,高一物理教學計劃的制定必不可少。要制定切實可行的物理教學計劃意義非同一般。本學期將從以下幾方面來完成教學計劃:

一、做好初、高中物理知識的銜接,穩紮穩打上台階。

學生對高中物理的學習感到較難,上課能聽懂,作業卻不會做的現象比比皆是。是什麼原因導致國中物理學得很好的學生到了高一卻束手無策呢?首先,從教材上看,國中物理以觀察、實驗入手,內容形象直觀。高中物理則要求能在觀察、實驗的基礎上抽象出理想化模型,特別要求學生能分析出具體的物理過程,內容比國中更深更廣更抽象,進度也較快,而且課堂上反覆練習的時間少,使學生學習感到困難。其次,從要求看,國中要求學生大面積及格,教學難度基本控制在教學大綱範圍內,對物理問題的解決停留在模仿、套用公式上。而高中很大程度上要求學生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及知識遷移能力等。

二、教學過程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模式,提高學生的動態思維能力、發散性和輻射性思維的能力。

具體做法是講解習題要注意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的指導,有計劃地逐步提高學生分析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習題講解時,要把重點放在物理過程的分析上,並把物理過程圖形化,讓學生建立正確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過程。畫示意圖是將抽象的情景形象化,把抽象的物理過程具體到有形,建立物理模型的重要手段,注重培養學生審題時一邊讀題一邊畫圖的習慣。更重要的是,在講解物理習題時,一定要培養學生一題多解、多題一解的能力,幫助學生從多角度對習題進行分析,從而找到最佳的解題途徑,這點在做作業時同樣適用。另外,例題選取時,儘量用典型、常見的題,特別能同時温習舊知識的例題最好。我相信學生對某一知識點的掌握是需要多次強化的。

三、實施大成課堂教學模式,關注學生全面發展。

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在我校已開展多日,在高一物理教學中實施“大成課堂”教學模式,教學過程中如何體現這一精神,關注學生長遠發展,教學計劃的制定,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組建物理學習小組,分組討論。現有的物理教學,其信息的傳播主要是採取了兩種模式,即教師、學生和教師、學生,限於教師和學生羣體之間的彼此影響,忽視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影響。從信息論的角度看:教學中信息的合理傳播應該採取這種模式,即:教師、學生和學生、學生,實現生生互動,這樣處理學生在課堂上留下的疑問快捷方便。在物理教學中組織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開發和利用學生資源,緩解教師輔導資源的相對不足。通過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習、討論,培養和訓練了學生的表達、求助、協調、反思等技能。對學生學習的評價也是以小組作為整體來評價的,無論是平時課堂內外小組合作學習的及時評價,還是階段單元測驗評價都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以標準參照評價。避開了只對個人的評價給學生帶來的憂慮。

在高中物理課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對培養學生自主參與學習、自己願意去學、能夠學、會學、培養學習興趣以及改善人際關係、緩解心理壓力、合理利用學生資源、提升學生學業成績等都大有好處。小組學習方式與其它學習方式一起互為補充,豐富了高中學生的學習生活,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以上是物理教學計劃的內容,在教學中還應學生反饋的信息相應做出調整,在實施本計劃時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認真落實課改的教育教學理念,轉變觀念,跟上課改發展的新要求。按照學校教學工作計劃的要求,落實學案導學和分層教學,深化課堂教學的五個環節:備課、上課、作業、評價、反思,落實教學設計的三維目標,落實三講、三不講的教學原則,使新的教學思想、新的教學手段落實到課堂實踐中。參照聯合校整體高一教學進度計劃,結合本屆學生的實際情況,本學期高一物理教學內容是:期會考試前完成物理必修2,期末考試完成物理選修3-1第九章。

本學期我們將集中精力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紮紮實實備好每一節課,落實到每課有教案、學案、課件,為組內的課題在高中物理課堂中學習方法指導的有效性研究,進入到課堂實踐、反思提升做好一切準備。

2、結合本學科的教學實際,做實學案導學,精心設計學案中的每一環節,幫助高一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態度,養成自覺學習的好習慣,學案設計既要針對學生學習中的薄弱環節,又要結合學生知識基礎和思維能力的實際情況,增設自我拓展欄目,鼓勵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問題、自我分析問題、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

3、探討適合本學科教學的教學模式,包括新授課、複習課以及試卷講評課,提高每位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加強課堂教學的常規管理,密切師生關係,做學生可以信賴的知心朋友。加強課後輔導答疑和作業批改等教學環節,克服所教班級較多、學生較多等不利因素,加強教學效果的反饋調查,及時調整和彌補教學中的不足,使學生獲得更大的收穫。

4、強化教學常規管理,正確認識課堂管理的重要性,保證良好的課堂教學秩序,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向課堂管理要效率。加強課堂的設計和組織,保證杜絕無案上課現象出現;課堂提問切中主題,講求參與度,提高提問的思維含量,課堂小結做到簡潔精練,課堂教學做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突出因材施教,實施分層次教學,體現課堂教學內容有層次性,增強每一個學生學習的興趣、信心,提高教學效率。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爭取不讓一個學生掉隊。規範教學行為,實行學案教學,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備課、上課、課後輔導、作業批改、考試等各個環節中高標準、嚴要求,全面提升教學質量。

5、加強集體備課。按照學校的要求每週二次集體備課,不讓集體備課流於形式,充分發揮全組教師的智慧,深入細緻地學習《課程標準》和《教學評價標準》挖掘教材,保質保量地完成各備課組制定的集體備課任務,在備課重堅持做到有主題、有中心發言人注重研究教學方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並做好記錄。特別體現出集體備課的相互促進的作用和有利於教學實際,有利於形成教學風格個性,有利於促進教研組內的良好向上的氣氛、有利於青年教師成長的的隱形作用。

6、加強學科競賽指導,爭取使學生的競賽成績有所提高。

高一上學期物理教學計劃4

【知識目標】

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知道速度的定義。

2.知道速度是矢量,知道速度的單位、符號和讀法。瞭解生活實際中的某些直線運動的速度大小數據。

3.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速度的定義式,會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關的問題。

4.知道瞬時速度的概念及意義,知道瞬時速度與平均速度的區別和聯繫。

5.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們的區別。

【能力目標】

1.運用平均速度的定義,把變速直線運動等效成勻速直線運動處理,從而滲透物理學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的方法。

2.培養遷移類推能力

【情感目標】

1.通過解決一些問題,而向複雜問題過渡,使學生養成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

2.通過師生平等的情感交流,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感。

【教學方法】

1.通過例題和實例引導學生分析如何辨別快慢。

2.通過討論來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教學重點】速度,平均速度,瞬時速度的概念及區別。

【教學難點】

1.怎樣由速度引出平均速度及怎樣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時速度。

2.瞬時速度與平均速度之間有什麼區別和聯繫及在運動中瞬時速度是怎樣確定的。

採用物理學中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方法(即用已知運動來研究未知運動,用簡單運動來研究複雜運動的.一種研究方法)來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

【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教師通過舉例,讓學生自己歸納比較快慢的兩種形式。

2.通過實例的計算,得出規律性的結論,即單位時間內的位移大小。

3.教師講解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意義。

【教學過程】

初始位置/m

經過時間/s

末了位置/m

A.自行車沿平直道路行駛

20

100

B.公共汽車沿平直道路行駛

10

100

C.火車沿平直軌道行駛

500

30

1250

D.飛機在天空直線飛行

500

10

2500

問題1:比較A和B誰運動的快,為什麼?

問題2:比較B和D誰運動的快,為什麼?

結論: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可以有兩種方法:

1)一種是在位移相同的情況下,比較所用時間的長短,時間短的物體運動快,時間長的物體運動慢;

2)另一種是在時間相同的情況下,比較位移的大小,位移大的物體運動得快,位移小的物體運動得慢。

問題3:比較B和C誰運動的快,為什麼?

一、速度

1.定義:位移的比值,用v表示。

2.物理意義:速度是表示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2.定義式:表示。

2)説明:

A.平均速度只能粗略表示其快慢程度。表示的是物體在t時間內的平均快慢程度。這實際上是把變速直線運動粗略地看成是勻速運動來處理。

B.這是物理學中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方法,即用已知運動研究未知運動,用簡單運動研究複雜運動的一種研究方法。

問題8:百米賽跑運動員的這個時的平均速度,即平均速度時的極限就是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瞬時速度。

(4)瞬時速度的方向:瞬時速度是矢量,在直線運動中,瞬時速度的方向與物體經過某一位置時的運動方向相同,(若是曲線運動,瞬時速度的方向是軌跡上物體所在點的切線方向(與軌跡在該點的延伸方向一致))

三、速率

1.瞬時速率

1)定義:瞬時速度的大小叫瞬時速率,簡稱速率。

2)瞬時速率的測量:技術上通常用速度計來測量瞬時速率。

2.平均速率:

瞬時速度的大小是瞬時速率,那平均速度的大小是否也可以叫平均速率呢?(NO)其實我們國中所學的速度也不是沒有意義的,我們給了他一個新的名字平均速率。

1)定義:路程與發生這段路程所用時間的比值。

2)速率是標量。

3)注意: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例1】一個做直線運動的物體,某時刻速度是10m/s,那麼這個物體( )

A.在這一時刻之前0.1s內位移一定是1m

B.在這一時刻之後1s內位移一定是10m

C.在這一時刻起10s內位移可能是50m

D.如果從這一時刻起開始勻速運動,那麼它繼續通過1000m路程所需時間一定是100s

解析】某時刻速度是10m/s指的是該時刻的瞬時速度,不能説物體從此時起以後運動的快慢情況,以後做直線運動或勻變速直線運動,或非勻變速直線運動均可能。所以選項A、B均錯。如果從某時刻(速度為10m/s)起質點做非勻變速直線運動,從這一時刻起以後的10s內位移可能為50m,所以選項C正確,如果從這一時刻起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那麼經過1000m路程所需時間t=100s。正確選項是C、D。

【例2】一物體沿直線運動,先以3m/s的速度運動60m,又以2m/s的速度繼續向前運動60m,物體在整個運動過程中平均速度是多少?

【解析】根據平均速度的定義公式

整個過程的用的總時間為t=t1+t2=50s

整個過程的平均速度

=2.5m/s,這樣得出的結果是錯誤的。可見,平均速度概念與速度的平均值概念是不完全相同的。

高一上學期物理教學計劃5

老師想要更好的完成本學期的教學任務就必須有針對的去教學。

一、基本情況分析:

⒈ 學生情況分析:學生剛剛進入高中,對於物理的學習還停留在國中的認識水平。考試題的思維量不大,能力要求也不很高,很多學生因為物理好學,從而輕視物理的學習。

⒉ 教材分析:我們使用的是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是按照新課標的標準編寫的教材,教材突出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及探究式教學的教學模式,強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這對學生的.自學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動手能力等都有了較高的要求。另外,必修一的學習內容是運動學和靜力學,是整個物理學的基礎。這一部分的學習,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分析物理情景和物理過程的能力,對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動手能力以及自然唯物主義人生觀的培養都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教學目的及任務:

1.認真學習《高中物理教學大綱》,深刻領會大綱的基本精神,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為基本出發點,使每一個學生在高中階段都能得到良好的發展和進步,是每一個教師的基本職責,也是搞好高中物理教學的基本前提。

2.認真鑽研教材內容,深刻體會教材的編寫意圖,注意研究學生的思維特點、學習方法以及興趣愛好等因素。要依據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深入研究和科學選擇教學方法。特別注意在高一學習階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習慣,切忌要求過高、死記硬揹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和基本能力。要逐步地糾正學生在國中物理學習中的不良學習習慣和思維方法。

3.對高一學生來講,物理課程無論從知識內容還是從研究方法方面相對於國中的學習要求都有明顯的提高,因而在學習時會有一定的難度。學生要經過一個從國中階段到高中階段轉變的適應過程,作為教師要耐心地幫助學生完成這個適應過程。首先要積極培養和保護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積極性,其次要注意聯繫實際,為學生搭建物理思維的平台。第三,要注意知識與能力的階段性,不要急於求成,對課堂例題和習題要精心選擇,不要求全、求難、求多,要求精、求活。同時要強調掌握好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強調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理解和應用,這是能力培養的基礎。

4.加強教研研究,提高課堂效率。要把課堂教學的重點放在使學生科學地認識和理解物理概念和規律方面,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形成科學世界觀。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效益。

⒌ 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採用探究式教學的教學模式,強化學生的參入意識,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實現我要學。

⒍ 重視實驗,重視實驗能力培養。實驗探究的過程,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能再現知識的發現過程,對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方式的培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採取的措施:

1、摸清學生情況,便於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組織,完成教學任務。

2、抓好課堂效率。上課力求高效,精講精練,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大化的提高學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提高學生成績。

3、抓好課前預習及課後及時鞏固。落實每個人的作業。單元複習和測試落實到個人,完善課前檢查和試卷的單獨評講。

4、做好訓練,增強學生的應試能力。

5、加強實驗教學,能做的實驗一定要做,能分組實驗要分組實驗,演示實驗一定要演示,要認真組織實驗,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和動手能力。

高中是人生中的關鍵階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編輯老師為大家整理的高一上學期人教版物理教學計劃,希望大家喜歡。

高一上學期物理教學計劃6

一、基本情況分析:

⒈學生情況分析:學生剛剛進入高中,對於物理的學習還停留在國中的認識水平。很多學生認為國中物理好學,從而輕視高中物理的學習。

⒉教材分析:我們使用的是教科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是按照新課標的標準編寫的教材,教材突出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及探究式教學的教學模式,強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這對學生的自學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動手能力等都有了較高的要求。另外,必修一的學習內容是運動學和靜力學,是整個物理學的基礎。這一部分的學習,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分析物理情景和物理過程的能力,對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動手能力以及自然唯物主義人生觀的培養都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教學目的及任務:

1.認真學習20xx版《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深刻領會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精神,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為基本出發點,為新大學聯考方案的實施熱身,按照新課程標準搞好高中物理教學,使每一個學生的高中物理素養都能得到良好的發展和進步,不讓學生在即將實施的新大學聯考方案中折戟。

2.認真鑽研教材內容,深刻體會教材的編寫意圖,注意研究學生的思維特點、學習方法以及興趣愛好等因素。要依據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深入研究和科學選擇教學方法。特別注意在高一學習階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習慣,切忌要求過高、死記硬揹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和基本能力。要逐步地糾正學生在國中物理學習中的不良學習習慣和思維方法。

3.對高一學生來講,物理課程無論從知識內容還是從研究方法方面相對於國中的學習要求都有明顯的提高,因而在學習時會有一定的難度。學生要經過一個從國中階段到高中階段轉變的適應過程,作為教師要耐心地幫助學生完成這個適應過程。首先要積極培養和保護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積極性,其次要注意聯繫實際,為學生搭建物理思維的平台。第三,要注意知識與能力的階段性,不要急於求成,對課堂例題和習題要精心選擇,不要求全、求難、求多,要求精、求活。同時要強調掌握好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強調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理解和應用,這是能力培養的基礎。

4.加強教研研究,提高課堂效率。要把課堂教學的重點放在使學生科學地認識和理解物理概念和規律方面,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形成科學世界觀。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效益。

⒌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採用探究式教學的教學模式,強化學生的參入意識,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實現“我要學”。

⒍重視實驗,重視實驗能力培養。實驗探究的過程,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能再現知識的發現過程,對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方式的培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採取的措施:

1.認真組織集體備課,精編學案。編寫高質量的學案是搞好課堂教學的關鍵,為此搞好集體備課,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按教材的要求和考鋼的要求,結合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認真編寫出高質量的學案。設計的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設計的習題題要緊扣考綱要求,典型性,針對性強,以基本題中檔題為主。

2.抓好課堂效率。上課力求高效,精講精練,在有限的時間內化的提高學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提高學生成績。

3.抓好課前預習及課後及時鞏固。落實每個人的作業。單元複習和測試落實到個人,完善課前檢查和試卷的單獨評講。

4.積極組織組內人員多相互進行聽課、評課,及時進行反思總結,以相互學習,相互借鑑,可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

5.加強實驗教學,能做的實驗一定要做,能分組實驗要分組實驗,演示實驗一定要演示,要認真組織實驗,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和動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