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計劃

科學領域教學計劃

欄目: 教學計劃 / 發佈於: / 人氣:2.85W

時間過得真快,總在不經意間流逝,我們又將迎來新的教學工作,我們要好好計劃今後的教育教學方法。那麼教學計劃怎麼寫才能體現你的真正價值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學領域教學計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領域教學計劃

科學領域教學計劃1

本學期工作的主要任務是:改進和完善教學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努力建構民主、開放、高效的教研機制;認真研究課程功能、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和課程管理,深入瞭解並及時解決教學中的困難和問題;總結、推廣教學經驗,探索教學規律,在課程改革的實踐中,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專業水平和中國小課程建設與管理能力。

一、本學期工作的策略是:

“充分展開羣眾性教學研究,加強指導、完善服務”。科學學科的教學研究應確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充分調動廣大一線教師的積極性,緊緊圍繞課程實施中的基本問題,深入而全面、紮實而有效地展開,羣策羣力、共同探討。把科學學科教師隊伍打造成一個團結的共同體、研究的共同體、發展的共同體。

二、工作重點

(一)加強學習,提高教育教學理論水平

1.精心安排系列學習內容,講求針對性、有效性。

(1)認真學習和鑽研《科學課程標準》、系統鑽研新教材,既有科學課程改革理念性、學術性思考;又有科學主題教育形態性研究。

(2)認真學習和鑽研有關有效教學策略和教學評價的理論和經驗。

(3)認真學習和鑽研有關研究性學習、校本課程開發和推進校本教研的理論和經驗。

(4)認真學習和鑽研有關“做中學”教學案例專著。

2.精心組織各種學習活動,積極構建學習型組織。

(1)繼續邀請省知名課程與教學專家為科學教師作教育教學理論學習輔導報告。從教師的不同需求出發,採取“參與式”“研討式”等多種學習形式,提高理論學習的效果。

(2)不定期舉辦專題學術沙龍,營造良好學術氛圍,為各種不同類型的教師交流教育教學改革的經驗,探討自身素質提高的途徑和方式提供條件和機會。

(二)加強指導和管理,提升課程實施水平

1.加強課程管理,引導學校及科學教師落實和執行國家的課程計劃,杜絕違規行為。

2.加強新教材的培訓力度。充分調動市(區)專(兼)職教研員、各校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教壇新秀的羣體力量,在參加省新教材培訓的基礎上,在xx市有序開展教材章節分析、教案設計、教學方法研究和教育資源建設等方面的研究。指導教師吃透新教材,全面把握新教材編寫意圖。

3.整合全市教科研力量,由市教研室牽頭,針對課程改革中的重點和難點成立專題研究組,開展專項研究。本學期專項研究的重點是:中法合作“做中學”項目的深入研究與適度推廣共進;二是“同題異構”多元化教學設計以及個性化教學實施;加強對課堂教學動態生成資源問題的研究,在實踐中提高教師的教學智慧。

4.有序推進“春暉工程”,加強國小科學“精品課”建設,共建優質教育資源,促進全市科學教育協調發展。

5.根據地方課程資源整合和開發一些較有特色的地方性課程,如家鄉常見動植物的研究、家鄉水資源的調查研究、蠶桑文化等,進一步拓展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豐富德育的內涵。

6.結合科學學科基地的系統化建設,定期開展各種形式的基地活動,向全市學科教師展示基地研究情況。

(三)改善教研方式,提高教研質量

充分發揮教研工作對於創造性地實施新課程過程中的核心功能和原動力作用,引導教師充分、全面解讀《科學》課程標準,切實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學校課程建設能力。

1.改革傳統教研方式,調動教師參與教研的積極性,與教師共同協商、平等對話,指導教師自主開展教研活動,充分發揮教科研基地學校和各轄市(區)科學學科中心組的研究與輻射作用,提高教研質量。

2.以各種形式,靈活、有效、充分發揮科學學科基地的.引導功能,向全市學科教師展示學科基地研究氛圍與榜樣風範。

3.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堂教學研討和觀摩活動,以期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科學課堂教學新模式。

4.切實加強具體實驗項目的實施,培植典型,提高課程實施的研究水平。尤其要以中法合作“做中學”科學教育項目為抓手,在認真總結和深刻反思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開展教學案例的模仿(大力倡導)與創生(適度嘗試)。全面提高教師深度挖掘課程資源的能力以及課堂教學實踐創新的技能。

5.加強對學校教研組工作的指導,根據“xx市中國小教研組建設章程”,定期檢查學校教研組的工作。

6.不定期舉辦各種專題性、主題性學術沙龍,營造良好學術氛圍,為各種不同類型的科學教師交流教育教學改革的經驗,探討自身素質提高的途徑和方式提供條件和機會。

7.繼續徵集、優化、整理“教學情境設計、課堂教學實錄及評析”,積極發現、總結、推廣教學第一線教師的教學改革成果。

(四)重視教育科研,深化課題研究

1.探索國小科學學科課題研究的原則和方法,提高課題研究的實效性。科學課題研究應重視應用研究、行動研究、現場研究、微觀研究;應重視質的研究;應以課堂教學、課程建設等具體問題為着眼點:強調結果價值與過程價值並重,提倡“過程即成長”的行動理念。

2.系統展開省級重點課題“科學探究中,滲透元認知要素的實踐與研究”的結題工作。

(五)改革評價方式,完善評價體系

1.逐步建立起以學生的發展為核心,以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對學生的評價為重要內容的課堂教學即時評價體系。

2.幫助部分學校逐步建立並完善學生學業(學生成長)記錄袋,探索建立促進學生髮展的過程性評價體系。

3.逐步成熟xx市國小科學學科有效教學抽樣檢測調研工作,對符合科學教育規律的命題理論作出探討,將命題科學化的研究引向深入。

4.探求國小科學實驗操作考查的最佳模式,是國小科學評價體系重點需要加強的環節。

(六)組織各類研訓活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實施新課程的關鍵是要有一支數量和質量都能夠得到保證的教師隊伍。課程改革對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教師的業務水平。因此,組織必要的培訓、調研、總結、推廣和競賽活動,能夠推動教師隊伍的發展。

1.繼續承擔國小科學教師繼續教育任務,圍繞課程改革這一核心內容充分展開,為新課程實施提供保障。認真組織各種形式的、行之有效的新課程培訓活動,引導教師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提升課程意識和課程實施水平,為新課程實施提供有力保障。

2.組織《科學》課程標準、新教材的學習和培訓活動,引導科學教師明確科學學科課程改革的方向;組建學科性研究小組,攻克難關,提高課程理解能力。

3.以省級實驗國小為龍頭,積極探索提高國小科學學科教學質量的途徑和方法,採取積極措施,大面積穩步提高國小科學教學水平。

科學領域教學計劃2

一、情況的分析

本班孩子對周圍事物好奇,有一定的求知慾,喜歡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在操作活動中能積極動手,能及時跟同伴交流探索實踐過程及結果。喜歡傾聽動植物故事,願意親近和關心動植物,大部分孩子能通過實物進行點數,認識基本圖形,但是孩子年齡反差大,有的孩子不能很好的按老師要求進行操作活動,不能用完整和正確的語言交流觀察到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本學期我們將主要進行幼兒操作習慣、交流習慣的培養。

二、目標

1、能主動參加科學活動,喜歡探索周圍世界,關心、愛護周圍的動植物和自然環境,願意進行探索、嘗試。

2、瞭解四季的特徵及其與人們生活的的關係獲取簡單的自然現象知識。

3、綜合運用多種感官感知事物特徵,並進行物體的簡單分類;學習運用簡單的工具進行測量,並能與他人交流觀察結果。

4、瞭解生活的中一些科技產品與人們生活的的關係。

5、觀察、比較、判斷10以內的數量關係,逐步建立等量觀念;並能嘗試解決生活的中的困難,促進推,和遷移能力的發展。

6、能主動、專心地進行數學操作活動,並在教師引導下,關注周圍生活的中物體量、形狀、位置的變化,能根據物體的特徵分類。

三、具體措施

1、通過親子活動讓幼兒親身對周圍物質世界進行感知、觀察、操作、發現問題、尋求答案的探索活動,運用合適的指導來滿足幼兒的好奇心。

2、在引導幼兒認識五官時,首先讓幼兒體會感官的作用,體驗感官的'協調能力。通過用眼睛觀察事物,能運用視覺感受顏色的變化,提高幼兒的觀察力,體會視覺暫留現象。並能運用視。

3、本學期,我們將引導幼兒認識空氣、陽光、水等,通過看故事等了解人類、動物、植物的關係,通過觀察社區環境、湘江水源等了解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覺以外的感覺途徑探索事物如:觸覺、味覺、嗅覺。

3、在數學區域中及時投放操作材料,引導幼兒在區域中練習數與量關係,圖形與空間的關係。運用各種各樣的操作材料引導幼兒認識數1~10,正確感知10以內的數量,知道它們能表示相應數量的物體;運用“一一對應”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會用“多”、“少”、“一樣多”的詞語;能按物品的屬性分類,學習比較物體的遠近、深淺、高矮、厚薄等。

4、在日常的生活的中引導幼兒感知時間的概念,認識不同面額的貨幣及幣值;通過遊戲活動和生活的經驗學會估算,逐步建立等量的觀念。

四、進度安排

科學領域教學計劃3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

幼兒親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幼兒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縱觀以往的常識課教學和現在的科學活動,最大的轉變就是學習由傳統的接受式變為積極地自主探究。幼兒在探究中不僅體驗到樂趣,還可以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培養髮現問題,分解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培養幼兒科學素養的重要途徑。如何為幼兒創造良好的探究機會,使他們能夠象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真正體驗到科學學習的樂趣,自主地獲取科學知識,增長能力,形成正確的科學態度,是我們教師應急待解決的問題,在教學中我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觀察中產生疑問,激發幼兒的探索的慾望

以往的常識教學,知識的掌握成為學習的最終目標,幼兒缺乏運用知識,方法來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不利於於幼兒的科學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因此教師要以科學活動的理念充實自己的頭腦,要從有利於幼兒終生髮展的角度出發,儘量保護好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促進他們喜歡科學,產生了解其祕密的願望,從而主動進行探究。例如在實習中進行的“沉浮實驗”活動中,我先讓幼兒玩一個遊戲;“老師這裏有兩塊橡皮泥,一塊是球體,一塊是捏成船型,把它們放在水裏有什麼不同?”當小朋友看到同樣的一塊橡皮泥,形狀不同時,一塊沉在水裏,一塊浮在水上面,幼兒的求知慾被大大激發,都想知道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學習中探究的積極性非常高,在強烈的好奇心推動下,幼兒的探究一步一步走向深入,從中學到了許多。

二、營造寬鬆、愉悦的氛圍,給予探索的空間

心理諮詢學家羅傑斯認為,心理諮詢安全和心理諮詢自由是促進幼兒探索能力發展的兩個重要條件。在幼兒階段,幼兒的自我意識很脆弱,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句評價都會對其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科學探索活動中要經常給幼兒“你試試看”,“你能行”,“大膽想一想”等鼓勵語言,多表明肯定、鼓勵、接納、欣賞的態度,為幼兒營造寬鬆、愉悦的探索氛圍。如探索活動“好玩的磁鐵”中,教師給

幼兒提供了許多的遊戲材料,讓幼兒通過猜一猜,分一分,試一試,玩一玩,發現磁鐵的奧祕,再讓幼兒在活動室中去找一找磁鐵能吸住的東西,有的發現磁鐵能吸住軟包上的釘子,有的'發現磁鐵能吸住牀底下的螺絲,有的發現磁鐵能吸住桌子的腳等等。幼兒在相互玩磁鐵的過程中,他們發現,兩塊磁鐵被牢牢地吸在一起,還發現一塊磁鐵能推着另一塊磁鐵往前走,面對孩子的種種發現,老師給予積極的鼓勵,幼兒在探索活動中,情緒愉快,沒有壓力,通過動手動腦,他們發現了磁鐵的相吸和相斥,給幼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寬鬆、愉悦的探索氛圍,不僅培養了幼兒的動手能力,還激發了幼兒不斷的探索能力。

總之,在科學活動中對幼兒進行探究能力的培養是必要而可行的,科學活動的探索過程是幼兒不斷主動學習發展的過程。作為教師要明確幼兒探究的水平,確立幼兒探究的目標,提供適當的探究內容等,並在科學領域中不斷地探索出一套科學指導策略,那麼,幼兒的探究能力、科學素質將一定會有所增強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