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計劃

教學計劃三篇

欄目: 教學計劃 / 發佈於: / 人氣:4.67K

無情的時光老人像一陣寒風,走得無聲又匆匆,我們又有了新的學習內容,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教學計劃了。那麼教學計劃怎麼寫才能體現你的真正價值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學計劃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學計劃三篇

教學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學生情況分析:

通過幾年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科學本質有一定的瞭解,科學素養得到相當的培養,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不過兩極分化很明顯。優等生表現出對科學濃厚、持久的興趣,科學素養髮展態勢良好;後進生對科學有種擔憂感,隨着年級的升高,課程難度值增加,學習態度不夠認真,加上對科學學科的認識不足,認為本學科不重要,輕視,造成科學素養髮展態勢一般。

三、教材分析:

由“微小世界”“物質的變化”“宇宙”和“環境和我們”四個單元組成的。教學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提供足夠的材料讓學生在動手動腦中完成探究任務。

(2)幫助學生把現象、數據轉化為證據,利用證據得出結論。

(3)科學概念的構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長時間的學習才能達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要急於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礎,讓學生的認識沿着概念形成的規律發展。

(4)本冊有許多動手製作的項目,一定要讓學生親自經歷製作的過程,只有在手腦並用的過程中,才能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四、教學目標:

1、本冊教科書設計了許多探究活動,這對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是很有幫助的,教師要發展學生識別和控制變量的能力,繼續學習運用對比實驗進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導學生及時記錄實驗現象,進行分析整理,轉化為證據,用科學探究活動幫助學生逐步建構科學概念。

2、在國小階段,學生的思維將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仍然需要直觀形象的支撐,因此在思維發展的過程中,我們要從現象和事實出發,幫助學生進行概括總結,得出結論,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六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

3、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應該基於對證據意識的培養上,使學生能夠不斷地尋找證據來支持自己的假設,通過理性的思考和大膽的質疑,來發展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五、基本措施:

1、瞭解學生對所學科學問題的初始想法,特別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的想法。

2、指導學生反覆進行控制變量的實驗。(控制變量實驗要加以指導)

3、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

4、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的詞語描述觀察到的事實和現象。

5、引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8、組織指導科學興趣小組的各項活動。

教學計劃 篇2

中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隨着生理、心理的發育發展,社會閲歷的擴展及思維方式的'變化,特別是面對社會競爭的壓力,他們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升學就業和自我意識等方面,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和問題;自尊心缺乏、自卑心理強、人際關係不適、情感困惑等等,這些問題都是急待解決的。加強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也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指導思想:

心理健康教育必須要堅持以人為本,尊重學生的人格,遵循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根據學生成長過程的需要,在學校的全教育過程中為學生提供心理方面的幫助和服務,以達到充分發揮學生潛能、促進形成中學生心理健康和個性主動發展的目標,讓每一位學生在活動中瞭解自我、悦納自我、調控自我、實現自我,超越自我,在教育活動中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學會共處。

二、教育目標

1、對全體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2、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諮詢和輔導,使他們儘快擺脱障礙,調節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發展自我的能力。

三、主要內容

根據《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的要求,幫助學生適應中學的學習環境和學習要求,培養正確的學習觀念,發展其學習能力,改善學習方法;把握升學選擇的方向;瞭解自己,學會克服青春期的煩惱,逐步學會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緒,抑制自己的衝動行為;加強自我認識,客觀地評價自己,積極與同學、老師和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逐步適應生活和社會的各種變化,培養對挫折的耐受能力。

四、具體的實施計劃

1、堅持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正常教學。根據學校的安排,並根據各個班的具體情況,以預防性和發展性目標為主,矯治性目標為輔,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活動設計,認真上好每一節心理健康教育課。在心理健康教育課中加大活動和遊戲的份量,使心理健康教育課真正做到以活動、體驗為中心,讓學生在活動中得到情感體驗;其次要充分利用音像等手段,把對學生的身心發展有益的內容展現給學生,在課堂中播放有助於身心放鬆的音樂,使學生在愉快、放鬆的過程中提高心理適應能力。

2、心理輔導室每週一至週六的課外活動時間接待學生個別諮詢,對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出現的問題給予直接的指導,排解心理困擾。對於極個別有嚴重心理疾病的學生,及時識別並轉介到醫學心理診治部門。同時,為來訪學生建立詳細的檔案資料,並跟蹤調查,以徹底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

3、進一步完善心理輔導室設備的添置工作,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規範性、科學性,以期營造一個安靜、温馨、舒適的諮詢環境,更好的為廣大師生服務。

4、加強與班主任、科任老師的聯繫,瞭解、反饋學生的心理髮展狀況,幫助班主任、科任老師瞭解學生思想狀況,為有心理困擾的學生提供幫助,併為班主任更好了解學生,管理學生提供反饋,共同為學生的發展而服務。

5、通過櫥窗、網站等宣傳途徑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宣傳。

6、積極開通學校與家庭同步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利用家長會或者發放資料的形式,指導家長轉變教子觀念,瞭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質的養成,營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環境,以家長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為影響孩子。

教學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是基於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繫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的、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它打破教育與生活的隔離,孩子們在學校當中在與其他場合當中一樣,需要享受一種完整的生活。學習的過程就是生活的過程,教改也好,課改也好,第一項任務就是把生活的權利還給孩子,把學習的過程變成生活的過程,加強學校教育與兒童生活、社會生活的聯繫。它改變單一的課程結構,改變教學方式,為學生表現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供空間。

二、學習情況分析

四年級國小生文化基礎知識、社會閲歷和人生體驗還非常有限,所以在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目標應該是“在體驗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體驗為主,在研究和解決問題方面,強調養成初步的方向。實施綜合實踐課程,就是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們瞭解周圍的生活環境,關注自己及同伴當中的心理健康、人際交往問題,激發他們對自然和社會問題的好奇心,擴大視野,積累經驗。總之,就是要讓他們更多地去看,去聽,去想,去試。

考慮到四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我們的綜合實踐課設定了三大主題: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希望通過這三大主題激發着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

三、課程總體目標:

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繫,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與體驗,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1、親身參與實踐,注重親歷、自主學習和實踐,在開放的學習情景中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

2、獲得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之間的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形成親近自然、關愛自然、關心社會以及自我發展的責任感。

3、發展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認知、發展學生的動手能力,養成探究學習的態度和習慣。

4、培養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獲取信息,整理與歸納信息,並恰當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獨立思考,標新立異,大膽提出自己的新觀點、新思路、新方法,並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激發他們探究和創新的慾望,培養創新能力。

6、養成合作意識、民主意識、科學意識、環境意識、培養學生積極進取、善於交往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四、活動重點:針對四年級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在編寫“活動資料”時,把提高學生的觀察力作為四年級的重點。

1、我們要在活動中有意識、有計劃地發展兒童的觀察力,使學生學會進行有目的、系統的觀察,全面的觀察。要求學生會看、會聽、會嗅、會嘗和會觸摸,並且會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覺,綜合起來進行思考。

2、在四年級深入的觀察活動中,要求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較),要求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觀察以後,要他們發現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無疑對他們素質的提高十分有利。

五、活動難點:

就是能夠從直接經驗抽象出問題的本質來,完成思維發展的飛躍,從而提高學生的素質。

六、實施策略

1、與學科教學相結合

每一門學科都不是孤立的,它們之間都互相滲透。在學科教學中,學生會由本學科生成許多具有研究價值的問題,這時,教師要具有敏鋭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幫助學生提煉加工使之成為綜合實踐活動的研究課題,教師都要在教學中培養自己挖掘綜合實踐活動素材的意識,使學科教學深入、徹底,更使綜合實踐活動課題的選擇具有廣泛性。

2、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

生活,是學生學習的大舞台。但是很多學生對自己的生活熟視無睹,豐富多彩的生活對他們來説是平淡無奇的。這是因為他們對身邊的小事往往習以為常,見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認識身邊的小事,不僅會理解小事的教育意義,而且會提高思維的品質和研究習慣。這是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使命。

3、與社會熱點問題相結合

現在的學生不再是隻會讀書的機器了,他們關心國家大事,關注社會的焦點問題。對一些公眾現象,他們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他們渴望被大人們認同,希望得到和大人們一樣的成就。我們把社會熱點問題引入校園,指導他們採用具有個性化的方式展開深度探究,從而獲得自己獨創性的理解。這是綜合實踐活動的主旨所在。如通過對自然界觀察、參觀、調查等多種形式,使學生懂得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珍愛生命,讓學生從人文景觀、自然景觀中獲得美的體驗。

4、與傳統節日相結合

我國是一個有着五千年文化傳統的泱泱大國,在歷史長河中積澱下來的文化精髓是學生學習的極佳資源,為了讓學生記住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結合傳統的節日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如由中秋節、重陽節引申開來的以敬老愛老為主題系列活動。

5、與學校工作相結合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課程,雖然沒有固定的教材,但並不是沒有目標。而這些目標和要求往往也是學校德育工作要達到的。因此,我們將綜合實踐活動的課題與學校德育、少先隊活動和校本課程的開發結合起來,互相借鑑、互相滲透更有利於學生的發展,如可結合國旗下的講話內容、紅領巾廣播欄目,開展行為習慣系列、文明道德系列、時事熱點系列、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

七、課時安排

每週一課時,便於師生都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便於開展活動時進行資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