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計劃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精選15篇)

欄目: 教學計劃 / 發佈於: / 人氣:2.51K

時間過得可真快,從來都不等人,相信大家對即將到來的工作生活滿心期待吧!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寫計劃吧。想學習擬定計劃卻不知道該請教誰?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歡迎大家分享。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精選15篇)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1

一、教材分析

蘇教版三年級科學下冊教材很有特色,教材的編寫者將知識、探究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有機的整合在一起。既注意到激發並呵護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又儘可能的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全面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思考問題和科學地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冊教材主要突出兩個方面的教學,一個是通過《植物的一生》、《關心天氣》單元教學,培養學生對一個事物進行長期的連續的觀察、記錄、研究,從而發展學生認真、細緻、堅持性等科學態度,這樣的訓練能克服浮躁心理,對學生學習專一的做一件事很有幫助。並使學生初步認識到事物的變化規律有周期性的和無週期性的事實。另一個是通過《土壤與生命》、《固體和液體》單元教學,培養學生對一個事物進行多種感官、多種方法、多角度的認識和描述,從而發展學生更全面的認識事物的能力。

第一單元《土壤與生命》是根據《課程標準》中“地球與宇宙”的具體內容標準——地球的物質之一,巖石、沙、土壤來組織的,是以土壤為話題,把土壤當成一個認識的材料,目的是運用多種方法和多種感官去認識一個物體,並且通過探求土壤奧祕的活動,使學生獲得一種真切的體驗,對土壤產生親近感並心存感激,意識到土壤和人類存在相互依存的關係。

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可以和《植物的一生》相結合,使得研究土壤和種植活動互相結合。

第二單元《植物的一生》,是在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基礎上,帶領學生對植物的一生做較深一層的研究。同時引導學生開展一次長週期的“種植物”活動,也是對一個生命週期作連續觀察、記錄、描述活動的開始;是孩子們真正去“種”的第一個活動;更是一次親身經歷植物生長每一個階段的活動。希望老師們要做實這個活動,教學目標就是通過這一活動,讓學生們瞭解種子、花的結構和作用,學會一些基本的認識事物的科學方法。

第三單元《固體和液體》是以生活中常見的固體和液體為切入點,進一步研究物質世界。這一單元的'編寫與《土壤與生命》有相似之處,都是用多種感官和多種方法認識和描述一個具體事物,並且,不是單純地認識固體或液體的性質,而是在此基礎上再通過大量、反覆的實驗,認識固體與液體、固體與固體、液體與液體之間的關係,以此培養學生比較全面、客觀的認知能力。

第四單元《關心天氣》是根據國小科學《課程標準》中關於天氣變化現象和對天氣的觀測,以及天氣變化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等方面的內容來建構的。通過認識現象和展開觀測活動,使學生更加關注天氣,初步掌握觀測天氣的方法,加深對天氣變化的認識。本單元的建構充分體現了調動主動學習意識進行有意識學習的理念,將學生從被動應對者導向主動探究者。

第五單元《觀察與測量》主要是根據《課程標準》分目標中“能通過對身邊事物的觀察,提出自己能夠研究的問題”,“能運用自己的感官、簡單工具或通過實驗等方法,收集與問題有關的證據”的表述;以及內容標準中“能針對問題,通過觀察、實驗等方法收集證據”,“尊重事實,對收集到的證據能做到原始記錄,並注意保留且不隨便塗改原始數據”的表述建構的。在科學探究過程中,觀察不僅是基本的收集問題證據的方法與技能之一,也是其他兩種收集證據的基本方法,即調查與實驗的方法和基礎。從學生的角度看科學探究,觀察又是學生最能夠方便使用與體會自身的感官與科學探究之間的密切關聯的活動形式。

二、教學建議

1、教材插圖很多,但文字太少,教學中教師應多用提示性、開放性的問題給學生提供獨立探究的機會。三年級的學生還不能完全獨立探究,必須經歷一個由扶到放的過程,為此,教材採用了提示方式的“扶”和留白方式的“放”來實現這一思想,教學中要扶多放少不能貪多、貪全。這就突出了學生的“動手做”,即重過程而輕結果,儘量不以定論的方式直接呈現有關的結論性知識,儘可能使結論由學生自己研究後得出,充分體現“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

2、要充分體現“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每一課的容量較多,很多課題難以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建議減少每課的容量,一課時只能研究一個到兩個問題,太多反而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研究的實驗材料可根據實情做適當的選擇與調整。

3、課內外結合,把課後研究落實到實處

課堂一開始往往是提出好多問題,然後師生從中選擇一個或幾個問題進行研究,至於其它的,往往都是“課後研究研究”,至於真正地研究了多少,恐怕只有學生自己心裏清楚。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把課後研究看得和課上一樣重要,因為那是學生更加自主的表現,更是他們能力發展,良好科學品質形成的大好時機。教師要想方設法,讓學生保持課後研究的興趣,關注他們課後研究的狀況,提供及時的幫助,定期開展一些交流研討會,為他們搭建表現的舞台,並同學生的評價掛鈎,真正地把課後研究落到實處,如對《植物的一生》單元的教學。

4、科學教育的着眼點不僅僅是科學本身,而且更為重要的是通過科學教育充實人、發展人,完善人。一方面,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科學和人文環境,使他們置身於一個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有機統一體中,不僅讓學生去學習、掌握知識、技能等,還讓學生感受科學作為生活過程的意義。另一方面,教師要引導學生體會並參與創造良好的科學人文環境,鼓勵學生親近自然、探索自然,最終與自然建立和諧的關係,如對《土壤與生命》單元的教學。

5、有些單元在時間安排上要調整:由於氣候的原因,把《關心天氣》安排在第一單元進行教學,《固體和液體》安排在第二單元,這時教學進度到了四月份,天氣轉暖,可以把《土壤與生命》安排在第三單元,《植物的一生》安排在第四單元,《觀察與測量》可以作為全冊整理。

三、教學進度

周次日期教學內容和課時安排備註

13.2-5我們周圍的土壤瞭解土壤3月2日開學

23.8--3.12肥沃的土壤

33.15--3.19土壤的保護

43.22--3.26單元總結

53.29--4.2認識固體(2)

64.5--4.9把固體放到水裏認識液體(1)

74.12--4.16認識液體(1)把液體倒進水裏

84.19--4.23使沉在水裏的物體浮起來單元總結

94.26--4.30果實和種子(2)

105.4--5.7根和莖(2)

115.10--5.14葉和花(2)

125.17--5.21植物和我們(1)單元總結

135.24--5.28今天天氣怎麼樣氣温有多高

145.31--6.4雨下得有多大(2)

156.7--6.11今天刮什麼風氣候與季節

166.14--6.18單元總結

176.21--6.25複習考查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2

本冊教材遵循《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內容的選編上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順應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基礎性的、淺顯的科學活動作為學生探究活動的主題,同時注重對科學探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科學知識的整合。以國小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要線索構建單元,做到了“生活經驗”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

一、所教年級學生現狀分析:

這些學生來自農村家庭,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以及聽課的技巧、課外知識的視野相對不如本地學生。課堂上看來很活躍、很熱鬧,但是學生對問題的深入思考方面卻非常缺乏,動手實驗時,常常是在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計劃有目的的去玩,想出辦法了再玩。因此學生課堂上常常表現的是玩完後,一問三不知,因此針對這種情況,本學期的科學課要對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要對學生主動探究科學知識的能力進行專門的訓練,發展學生們的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學期中我要從抓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入手,在小製作、小種植、小實驗、小調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結合科學課的新課程標準,鼓勵學生走進自然,創造性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把科學課的新課程標準落實到科學教學中去,使科學教學進入到一個走進新課程改革的新時期。

二、本冊教材的知識系統和結構:

本冊書28課。從知識方面可以分為六個方面:

1、以“學生對身邊事物已有的觀察、認識”為引領,進一步認識身邊的植物,解釋觀察到的現象,探索其中的奧祕,初步掌握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驟,為學生親歷科學提供一把入門的鑰匙。

2、以“學生對身邊事物已有的觀察、認識”為引領,進一步認識身邊的動物,初步掌握其生活習慣及其生命特徵。

3、以“學生對生活材料的親身體驗"為線索,進行觀察、記錄、整理、製作等探究活動,增強學生觀察身邊科學現象的意識,培養學生樂於探究身邊常見科學現象的情感,意識到探究科學可以從身邊的科學現象入手。

4、以“學生對水已有的.認知"為線索,通過讓學生了解自然界中水資源的分佈、欣賞自然界水體的美麗、瞭解水的三態、認識水中物體的沉浮、進行水的多少的比較、認識水的壓力等各種探究活動,層層展開,逐步推進,使學生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體驗科學探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瞭解、認識水的特點。

5.瞭解空氣在哪裏,空氣的成分,我們需要清新的空氣。

三、本冊教材的教學目的、重點、難點:

目的:

1、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並能應用於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於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相信、注重證據、敢於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4、學生在獨立操作中觀察、思考,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生有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和能力。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和諧發展。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和諧發展。

重點:《動物和我們》、《水的科學》、《我們周圍的空氣》四個單元。

難點:使學生以自主體驗為手段,以科學探究為核心,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探究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及科學知識各有側重,且由易到難,逐漸上升。

四、主要教學措施與教改思路:

1、首先加強教師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是最主要的。平時要充分利用空閒時間,認真學習科學課程標準、科學教材,認真鑽研科學教法學法,儘快成為一名合格的科學教師。

2、結合所教班級、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儘可能在課堂上創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徵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採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3、充分利用好學校的科學實驗室,儘可能的去科學實驗室上課,做到“精講多練”,多通過實驗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得到收穫。

4、注重學生課外的拓展研究,不應只停留在課堂教學內,要將學生帶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中去,將科學課的學習從課堂延伸擴展到活動課程,擴展到家庭和社會。

5、教改思路:改變評價學生的方法,把學科評價內容分為綜合能力評價和基礎知識評價兩種,每種各佔50分。注重學生平時的製作能力、觀察能力與實驗探究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中去探究學習科學知識知識,並在作科學的過程中學科學。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3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全冊教材分析:

1、全冊內容情況和各單元教學目標:

本冊內容由“植物的生長變化”“動物的生命週期”“温度與水的變化”“磁鐵”四個單元組成。

“植物的生長變化”單元,將引領學生在種植風仙花的過程中,觀察綠色開花植物的生長髮育歷程,發現其生長變化的規律,知道綠色開花植物的生長都要經歷“種子萌發”“幼苗生長”營養生長”“開花結果”這樣的生命週期。同時伴隨着生長過程,指導學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莖、葉的功能,初步認識植物體都有維持其生存的結構、結構與功能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

“動物的生命週期”單元,將指導學生親歷養蠶的過程,瞭解蠶的一生要經歷出生、生長髮育、繁殖、死亡的生命週期,並以蠶的生命週期為例,從常見動物的生命過程中,以及從人體特點的觀察中,認識動物和人的生命週期。

“温度與水的變化”單元,將以水為例,引導學生探究熱量和物質狀態變化之間的關係。通過觀察水的固、液和氣三態,研究水在融化、結冰、蒸發和凝結等過程中發生的變化,幫助他們初步認識物質是不斷變化的,這種變化是與外界條件密切相關的。同時,幫助學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質“循環”的概念。

“磁鐵”單元將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安排一系列的探究活動,引領學生認識磁鐵具有磁性、磁鐵兩極磁力最強、磁鐵能指南北、磁鐵具有異極相吸和同極相斥等性質。並通過做一個指南針和學習用指南針確定方向等方向,瞭解磁鐵的應用。

2、主要材料清單:

“植物的生長變化”單元

大豆、玉米、花生、蓮花、風仙花等植物的種子,放大鏡,花盆、土壤、鏟子等種植工具,透明玻璃杯、衞生紙等;試管、帶根的新鮮芫萎、植物油等;不同生長階段的風仙花植株、風仙花朵,成熟的風仙花果實;圖片或多媒體課件:剛出土的風仙花照片;植物葉的水平分佈照片;植物葉的垂直分佈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圖;植物光合作用的相關資料及圖片、幾個主要生長階段的風仙花照片等。

“動物的生命週期”單元

蠶卵,放大鏡、飼養盒;不同生長階段的蠶;蠶繭及蛹,小剪刀,手電筒;熱水,小碗,竹籤,絲綢製品;蠶蛾、蜻蜓、螞蟻、蝴蝶的圖片或標片;有關動物生長髮育過程的圖片及資料;學生從出生到現在每年的身高、體重、牙齒等生長變化的資料;嬰兒、幼兒園或國小兒童、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身體特點的圖片或影像資料。

“温度與水的'變化”單元

氣温計、體温計、水温計(測量範圍在一20°C—}—110°C)、自制温度計模型(刻度範圍在一20°C—}—110°C),其他各種式樣、不同用途的温度計;觀察用冰塊及盛放冰塊的淺盤;保温杯、冰塊、食鹽、試管、燒杯、可封口小塑料袋、玻璃杯、淺碟;雲、霧、雨、露、霜、雪、冰等自然現象掛圖或影像資料。

“磁鐵”單元

各種形狀的磁鐵,包括沒有標註南北極的磁鐵;鐵的物品、一些金屬物品及非金屬物品;一定數量的鐵釘、回形針、大頭針、鋼珠和大鋼針;不同材質的人民幣硬幣((1元的鋼幣,5角的銅幣和鋼幣,1角的鋁幣和鋼幣,分值的鋁幣);盒式指南針,做指南針的材料(可以讓學生自備)。

三、教學重難點:

本冊教學內容仍然屬於生命世界和物質世界的範疇,但是探究的重點有所不同,主要指導學生對變化的事物進行觀察,觀察其變化的過程並探究其變化的規律。本冊教學還要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關注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如生物與環境、生物的結構與功能、物質狀態變化與熱量、物體性質和用途的關係等。

在科學探究方面,本冊的教學將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如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堅持觀察、記錄的習慣和能力,並學習用流程圖、循環圖等方法記錄觀察結果。同時重視基本實驗操作技能的培養和實證意識的培養。例如指導學生學習定量的觀察,經歷“觀察現象一提出問題一做出假設(解釋)一分析、檢驗假設一尋求新的證據以做出新的假設……”的科學探究過程。使其主動提出問題、思考問題、研究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有所提升。

四、學生情況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三年級學生整體學習科學興趣很高,學習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普遍習慣於常規課堂學習模式,而不善於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並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瞭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從課外書中獲得的科學知識比較豐富,但科學探究能力比較弱。家長和某些教師偏重於語數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在國小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國小生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國小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五、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1、提高課堂效率措施:

(1)根據教材及學生的實際認真備好課,準備好活動材料,做到吃透教材,設計好科學活動、問題和作業。

(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自身精神飽滿,面向每一位學生進行教學,努力調整每位學生積極性,把握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心態,並適時調整。

(3)進一步確立學生的主體意識,對學生的回答和作業及時準確反饋,貫徹以

表揚鼓勵為主的原則。

(4)在科學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訓練學生的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能力,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2、提優補差措施:

(1)鼓勵學生擴大閲讀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課外書籍,並提倡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驗、小發明、小創造、小製作活動,以進一步提高能力。

(2)幫助後進生建立自信心,繼而貫徹表揚鼓勵為主的原則,培養學生對科學課學習的興趣。

(3)延伸課堂內容,採取課內與課外相結合。

(4)加強優生與後進生的聯繫,促使他們互相幫助,在團結的氣氛中儘快成長。

3、其它措施:

(1)利用學校設施優勢,採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課堂教學,既激發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又可以促使學生在多樣化的環境中靈活掌握知識。

(2)重視活動的總結,注重課後交流、單元總結。

(3)科學課堂教學要兼顧實與活。

六、主要教學活動類型:

蒐集信息 現場考察 自然狀態下的觀察 實驗

專題研究 情境模擬 科學小製作 討論辯論

種植飼養 科學遊戲 信息發佈會、報告會、交流會

競賽 科學欣賞 社區科學活動 家庭科技活動

角色扮演 科學幻想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4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一、學生情況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三年級學生整體學習科學興趣很高,學習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普遍習慣於常規課堂學習模式,而不善於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並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瞭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從課外書中獲得的科學知識比較豐富,但科學探究能力比較弱。家長和某些教師偏重於語數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在國小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國小生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國小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二、教材分析:

1、全冊內容情況和各單元教學目標:

本冊內容由“植物的生長變化”“動物的生命週期”“温度與水的變化”“磁鐵”四個單元組成。

“植物的生長變化”單元,將引領學生在種植風仙花的過程中,觀察綠色開花植物的生長髮育歷程,發現其生長變化的規律,知道綠色開花植物的生長都要經歷“種子萌發”“幼苗生長”營養生長”“開花結果”這樣的生命週期。同時伴隨着生長過程,指導學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莖、葉的功能,初步認識植物體都有維持其生存的結構、結構與功能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

“動物的生命週期”單元,將指導學生親歷養蠶的過程,瞭解蠶的一生要經歷出生、生長髮育、繁殖、死亡的生命週期,並以蠶的生命週期為例,從常見動物的生命過程中,以及從人體特點的觀察中,認識動物和人的生命週期。

“温度與水的變化”單元,將以水為例,引導學生探究熱量和物質狀態變化之間的關係。通過觀察水的固、液和氣三態,研究水在融化、結冰、蒸發和凝結等過程中發生的變化,幫助他們初步認識物質是不斷變化的,這種變化是與外界條件密切相關的。同時,幫助學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質“循環”的概念。

“磁鐵”單元將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安排一系列的探究活動,引領學生認識磁鐵具有磁性、磁鐵兩極磁力最強、磁鐵能指南北、磁鐵具有異極相吸和同極相斥等性質。並通過做一個指南針和學習用指南針確定方向等方向,瞭解磁鐵的應用。

2、主要材料清單:

“植物的生長變化”單元

大豆、玉米、花生、蓮花、風仙花等植物的種子,放大鏡,花盆、土壤、鏟子等種植工具,透明玻璃杯、衞生紙等;試管、帶根的新鮮芫萎、植物油等;不同生長階段的風仙花植株、風仙花朵,成熟的風仙花果實;圖片或多媒體課件:剛出土的.風仙花照片;植物葉的水平分佈照片;植物葉的垂直分佈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圖;植物光合作用的相關資料及圖片、幾個主要生長階段的風仙花照片等。

“動物的生命週期”單元

蠶卵,放大鏡、飼養盒;不同生長階段的蠶;蠶繭及蛹,小剪刀,手電筒;熱水,小碗,竹籤,絲綢製品;蠶蛾、蜻蜓、螞蟻、蝴蝶的圖片或標片;有關動物生長髮育過程的圖片及資料;學生從出生到現在每年的身高、體重、牙齒等生長變化的資料;嬰兒、幼兒園或國小兒童、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身體特點的圖片或影像資料。

“温度與水的變化”單元

氣温計、體温計、水温計(測量範圍在一20 0C-}-110 0C)、自制温度計模型(刻度範圍在一20 0C-}-110 0C),其他各種式樣、不同用途的温度計;觀察用冰塊及盛放冰塊的淺盤;保温杯、冰塊、食鹽、試管、燒杯、可封口小塑料袋、玻璃杯、淺碟;雲、霧、雨、露、霜、雪、冰等自然現象掛圖或影像資料。

“磁鐵”單元

各種形狀的磁鐵,包括沒有標註南北極的磁鐵;鐵的物品、一些金屬物品及非金屬物品;一定數量的鐵釘、回形針、大頭針、鋼珠和大鋼針;不同材質的人民幣硬幣((1元的鋼幣,5角的銅幣和鋼幣,1角的鋁幣和鋼幣,分值的鋁幣);盒式指南針,做指南針的材料(可以讓學生自備)。

三、教學重難點:

本冊教學內容仍然屬於生命世界和物質世界的範疇,但是探究的重點有所不同,主要指導學生對變化的事物進行觀察,觀察其變化的過程並探究其變化的規律。本冊教學還要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關注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如生物與環境、生物的結構與功能、物質狀態變化與熱量、物體性質和用途的關係等。

在科學探究方面,本冊的教學將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如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堅持觀察、記錄的習慣和能力,並學習用流程圖、循環圖等方法記錄觀察結果。同時重視基本實驗操作技能的培養和實證意識的培養。例如指導學生學習定量的觀察,經歷“觀察現象一提出問題一做出假設(解釋)一分析、檢驗假設一尋求新的證據以做出新的假設……”的科學探究過程。使其主動提出問題、思考問題、研究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有所提升。

四、教學措施:

1、提高課堂效率措施:

(1)根據教材及學生的實際認真備好課,準備好活動材料,做到吃透教材,設計好科學活動、問題和作業。

(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自身精神飽滿,面向每一位學生進行教學,努力調整每位學生積極性,把握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心態,並適時調整。

(3)進一步確立學生的主體意識,對學生的回答和作業及時準確反饋,貫徹以表揚鼓勵為主的原則。

(4)在科學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訓練學生的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能力,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2、提優補差措施:

(1)鼓勵學生擴大閲讀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課外書籍,並提倡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驗、小發明、小創造、小製作活動,以進一步提高能力。

(2)幫助後進生建立自信心,繼而貫徹表揚鼓勵為主的原則,培養學生對科學課學習的興趣。

(3)延伸課堂內容,採取課內與課外相結合。

(4)加強優生與後進生的聯繫,促使他們互相幫助,在團結的氣氛中儘快成長。 3、其它措施:

(1)利用學校設施優勢,採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課堂教學,既激發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又可以促使學生在多樣化的環境中靈活掌握知識。

(2)重視活動的總結,注重課後交流、單元總結。

(3)科學課堂教學要兼顧實與活。

五、教學計劃進度表

周次




時間




進度




備註




1




2.172.23




1





2




2.243.02




2—3





3




3.033.09




4-—5





4




3.103.16




6—7





5




3.173.23




8-—9





6




3.243.30




10—11





7




3.314.06




12—13




(清明節)




8




4.074.13




14





9




4.144.20




階段考查





10




4.214.27




15—16





11




4.285.04




17—18




(五·一)




12




5.055.11




19—20





13




5.125.18




21





14




5.195.25




22





15




5.266.01




研究與實踐 (一)





16




6.026.08




研究與實踐 (二)




(端午節)




17




6.096.15




機動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5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繼續擔任三年級段1班和2班的科學教學工作,這兩班的學生都比較活潑好動,且思維活躍,能較好的配合老師完成教學工作。

1.三年級兒童想象豐富、思維活躍,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學學習的起點,他們對花鳥魚蟲、物質特性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導就能轉化為強烈的求知慾望和學習行為。

2.通過一個學期的《科學》學習,學生們對《科學》這門課已經有所瞭解,知道科學課是由一個一個的活動組成,這是令他們喜愛的。但是他們卻常常不能自覺作好課前準備。

3.雖然經過一個學期的科學學習,學生們已具備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是他們的觀察力、思維力有待提高,特別是動手操作能力更是比較低。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內在,難以把握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繫。

4.對實驗感興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內在。

5.對科學探究的認識不夠,特別是制定計劃的水平低。

6.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學生缺乏對科學學科重要性的認識。

三、教材內容分析

本冊內容由“植物的生長變化”、“動物的生命週期”、“温度與水的變化”、“磁鐵”四個單元組成。教學內容和三年級上冊一樣,也屬於生命世界和物質世界的內容,但在探究重點上卻與上學期有着本持的區別,主要是讓學生對變化的事物進行觀察,觀察變化的過程並探究變化的規律。相對於整個的國小科學學習過程來説是一個質的變化。

植物的生長變化單元主要是將一些值得學生觀注的問題如植物在生長過程中發生了哪些變化;為什麼會有這些變化;植物的各個器官與植物的生長和功能存在什麼關係;它們對於植物本身有什麼作用等以風仙花為例進行研究。

動物的生命週期單元主要是以認識蠶的生命週期,進而認識其它動物的生命週期,和認識人的生命週期。

温度與水的變化主要是認識温度,學習使用温度計,觀察研究水是如何從一種狀態變化

為另一種狀態,研究水的三態之間的變化規律。

磁鐵單元主要是整理對磁鐵的認識;實驗研究磁鐵的性質,瞭解人們對磁鐵的應用;學習製作指南針,加深對磁現象的認識。

本冊教材具有以下特點: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範文

確定了每一單元的核心概念和具體概念,並圍繞這些概念的建立組織教學活動,使活動的.目的更加明確。教學活動更具有探究性和可操作性。使用了維恩圖、網狀圖、氣泡圖、柱形圖等圖表,使學生在記錄和加工整理信息,將事實轉化成證據方面增加了新的手段和工具,有利於學生對科學的理解和教學的評價。

每個單元后設置了資料厙,向學生提供與單元學習有關的資料和拓展性活動,彌補了學生的經驗不足,並提高了教科書的可讀性。

四、教學目標

(一)科學概念

1.植物生長具有一定的生命週期,生長需要適宜的條件,都有相應的器官,每個器官有自己特殊的結構,並具有自己的功能,結構與功能相適應。教研專區全新登場教學設計教學方法課題研究教育論文日常工作

2.人和動物都是不斷生長變化的,都有自己的生命週期,壽命的長短與生活環境有關,通過繁殖使其物種不會隨着個體的衰老死亡而滅亡,並得以不斷延續。

3.什麼是温度,温度是可以測量的;温度與物體的熱量變化有關;水有三種狀態,三態之間的變化與熱量有關;三態變化,使水在自然界循環運動。

4.認識磁鐵的性質;磁鐵的兩極及其相互作用;磁力大小的變化;磁鐵的用途;用途與性質是相聯繫的。

(二)、科學探究

1.種植培養動植物,對動植物進行觀察和測量,根據觀察的現象提出問題,通過觀察到的現象進行預測,並在觀察中發現問題或新的變化,用適當的方式對觀察的現象進行記錄,並用適當的方法處理相關信息,描述所發生的變化,運用查閲分析資料的方法解決問題,獲得問題的答案,認識人和動物的生命週期。

2.觀察温度計的結構,會使用温度計,觀察水的三態變化及其温度的變化,經歷“觀察現象提出問題----做出假設(解釋)-----分析、檢驗假設-----尋找新的證據-----做出新的假設——”的過程,完成相對完整的科學探究活動,對水是否可以在氣態和固態之間的轉化進行驗證,對水的各種狀態之間是如何發生變化的進行整理和概括。

3.在討論和交流中,表達和傾聽、貢獻和分享方法,用簡單的材料和方法做探究磁鐵性質的實驗,用記錄表記錄實驗,用實驗獲得的證據思維加工得出結論,想辦法解決簡單的磁鐵問題,使用指南針確定方向,製作磁針,合理設計製作指南針。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形成用事實説話的意識,樹立科學要講求實證的思想;激發關注和研究生命現象的興趣;培養堅持性和合作能力。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範文(2)

2.認識到較長時間堅持不懈進行觀察記錄的重要性;領悟生命的可愛和可貴,認識到動物和人的生長變化,生命週期是有規律的,是不可違的;生命週期與環境因素及其疾病有關,養蠶繅絲是我國勞動人民的偉大發明,值得我們自豪。

3.認真、細緻的觀測、記錄,認識到觀測數據對科學研究的意義和價值;初步認同物質是不斷變化的觀念,初步建立物質不滅(循環)的認識。

4.培養樂於表達和交流的態度,體驗認真實驗、收集證據,根據證據尋求結論的科學過程和尊重證據的科學態度;體會在探究中學習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瞭解我國古代指南針的發明和應用中,增強熱愛祖國的感情;培養髮展動手製作的興趣,激發創造精神。

五、教學重難點

本冊教學內容仍然屬於生命世界和物質世界的範疇,但是探究的重點有所不同,主要指導學生對變化的事物進行觀察,觀察其變化的過程並探究其變化的規律。本冊教學還要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關注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如生物與環境、生物的結構與功能、物質狀態變化與熱量、物體性質和用途的關係等。

在科學探究方面,本冊的教學將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如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堅持觀察、記錄的習慣和能力,並學習用流程圖、循環圖等方法記錄觀察結果。同時重視基本實驗操作技能的培養和實證意識的培養。例如指導學生學習定量的觀察,經歷“觀察現象——提出問題一—做出假設(解釋)一—分析、檢驗假設一尋求新的證據以做出新的假設——”的科學探究過程。使其主動提出問題、思考問題、研究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有所提升。

六、教學措施

1.認真研究課程標準,鑽研教材,做好教學準備,精心設計教學過程。

2.加強對先進的教學理念的學習,並應用於自己的教學,確保教學的有效、優效。

3.充分運用現有教育資源。挖掘學校、家庭、社會中的可利用的科學教育資源,並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小實驗、小發明、小製作等活動,進一步提高自己的科學實踐能力。

4.做好觀察、操作、製作、記錄的有效指導,培養學生相應的能力和堅持力。

5.對學生進行科學探究過程的指導,培養學生學會探究。

6.精心設計拓展活動,聯繫現代科技、生活,並加強學以致用的培養。

7.加強優生和學困生的聯繫,互相幫助。

8.將植物的生長變化和動物的生命週期兩個單元交叉進行教學,既可解決觀察週期長的問題,又可同進進行動植物生長的變化的觀察,瞭解其相通之處,完成對生物生命週期的初步認識。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6

一、教材分析

新編《科學》三年級下冊是在三年級上冊的基礎上編寫而成的。國小三年級上冊是科學教材的起始冊,選擇的教學內容是以學生“有系統的觀察活動”為主線展開的。例如,在教學內容中設計了“觀察大樹”和“尋訪小動物”等活動。作為這一線索的延續,三年級下冊共安排了“植物的生長變化”、“動物的生命週期”、“温度和水的變化”、“磁鐵”等四個單元。

二、單元目標

植物的一生單元引導學生經歷種植鳳仙花的完整過程。通過對鳳仙花各個生長期不同形態特徵的觀察,幫助學生建立植物生長週期的概念,並引導他們學會定期觀察、記錄以及分析數據的方法。

動物的生命週期單元引導學生經歷養蠶的完整過程。通過對蠶各個生長時期不同形態特徵的觀察,幫助學生建立動物的生命週期概念,感受生物的生命過程並學會描述這個過程。

温度和水的變化單元引導學生去學與我們的生活聯繫密切的事物,通過實驗中的觀察與研究,發現周圍物體形態的變化以及引起這些變化的原因,集中研究水在融化、蒸發和凝結過程中發生的變化,幫助學生初步建立起“物質是不斷變化的”認識,同時,通過對水的三態循環的觀察和感知,幫助學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質循環”的概念。

磁鐵單元是學生很感興趣的內容,學生肯定有過拿着磁鐵到處吸東西的經歷,在實踐生活的經歷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探索為什麼它會有一種“神祕”的力量,能把東西吸住,又能把一些東西推開。並在實驗中瞭解磁鐵的性質。

三、學生分析

1、三年級兒童想象豐富、思維活躍,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學學習的起點,他們對花鳥魚蟲、日月星空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導就能轉化為強烈的求知慾望和學習行為。

2、通過一個學期的《科學》學習,學生們對《科學》這門課已經有所瞭解,知道科學課是由一個一個的活動組成,這是令他們喜愛的。但是他們卻常常不能自覺作好課前準備。

3、雖然經過一個學期的科學學習,學生們已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但是他們的觀察力、思維力有待提高,學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內在,難以把握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繫。

4、對實驗感興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內在。

5、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學生缺乏對科學學科重要性的認識。

四、教學要求與評價

1、通過親歷種植、培養鳳仙花的活動,認識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及種子,瞭解植物的生長過程;知道一粒種子能夠發育成一株植物,並再次結出多粒種子,從中理解植物生命週期的涵義。在活動過程中,使學生領悟珍愛生命的意義,知道愛護花草樹木,學會持續地、多方面地對一事物進行觀察,提高科學探究的能力,學會與人合作;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懂得栽培植物的正確方法;學會用數據、圖畫、語言描述等方法交流自己的觀察結果;運用整理信息的方法發現事物變化的簡單規律。

2、在養蠶的活動中發現生命的發展變化,及動物和食物、動物和環境等多方面的認識,並通過養蠶的活動經歷和體驗,進行珍愛生命、保護生態環境的教育。在經歷對蠶進行養育的過程中,能進行簡單的觀察和描述,能按蠶的不同生長時期進行動態觀察、細節觀察,能對蠶的身體變化進行比較和測量。能在活動過程中提出問題,發現更多的觀察內容。

3、自然界的物質一般都有固態、液態和氣態三種存在狀態,隨着温度或外界壓強的變化,物質可能從一種狀態變為另一種狀態。初步認識到觀測數據(證據)對科學研究的意義和價值。初步認同物質是不斷變化的觀念。初步建立物質不滅(循環)的`認識。

4、在討論和交流中,表達和傾聽、貢獻和分享想法。用簡單材料和方法做探究磁鐵性質的實驗。用記錄表記錄磁鐵實驗。用實驗獲得的證據,進行思維加工,得出結論。想辦法解決簡單問題:辨認物體是不是鐵材料製作的,辨別磁鐵的南北極,解決實驗中和做指南針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使用指南針確定方向。用磁鐵摩擦鋼針的方法制作磁針,合作設計製作指南針。

五、改進教學的具體措施

1、運用新課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2、認真鑽研教材、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認真做好課前準備工作。運用多種評價手段,以激勵學生的探究興趣。

3.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對一個問題的結果作多種假設和預測。教育學生着手解決問題前先思考計劃,包括制定步驟、選擇方法和設想安全措施。

4.注意蒐集第一手資料,教會學生觀察、測量、實驗、記錄、統計與做統計圖表等方法。

5.組織好探究後期的研討,引導學生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注意指導學生自己得出結論,教師不要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學生。

6、充分運用教具、掛圖、音像教材進行直觀教學,尤其要組織好每一個觀察認識活動,讓學生去親身經歷、體驗每一個活動。

7、發揮學科知識與生活實際有着廣泛而又密切聯繫的特點。注意引導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尤其重視解決那些與學生關係密切的實際問題,從中讓學生體會學習科學的價值。

六、教學進度表

周次教學內容

1温度和温度計測量水的温度

2水結冰了冰融化了

3水珠從哪裏來水和水蒸氣

4水的三態變化

5第三單元彙總

6我們知道的磁鐵磁鐵有磁性

7磁鐵的兩極磁極的相互作用

8磁力大小會變化嗎

9指南針做一個指南針

10第四單元彙總

11植物新生命的開始種植我們的植物

12我們先看到了根種子變成了幼苗

13莖越長越高開花了,結果了

14我們的大豐收

15第一單元彙總

16蠶卵裏孵出的新生命蠶的生長變化

17蠶變了新模樣蛹變成了什麼

18蠶的生命週期我們的生命週期

19~20學期總結,複習迎考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7

一、學情分析

1.三年級兒童想象豐富、思維活躍,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學學習的起點,他們對花鳥魚蟲、物質特性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導就能轉化為強烈的求知慾望和學習行為。

2.通過一個學期的《科學》學習,學生們對《科學》這門課已經有所瞭解,知道科學課是由一個一個的活動組成,這是令他們喜愛的。但是他們卻常常不能自覺作好課前準備。

3.雖然經過一個學期的科學學習,學生們已具備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是他們的觀察力、思維力有待提高,特別是動手操作能力更是比較低。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內在,難以把握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繫。

4.對實驗感興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內在。

5.對科學探究的認識不夠,特別是制定計劃的水平低。

6.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學生缺乏對科學學科重要性的認識。

二、指導思想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三、教材分析

1.全冊內容情況和各單元教學目標:

本冊內容由“植物的生長變化”“動物的生命週期”“温度與水的變化”“磁鐵”四個單元組成。

“植物的生長變化”單元,將引領學生在種植風仙花的過程中,觀察綠色開花植物的生長髮育歷程,發現其生長變化的規律,知道綠色開花植物的生長都要經歷“種子萌發”“幼苗生長”營養生長”“開花結果”這樣的生命週期。同時伴隨着生長過程,指導學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莖、葉的功能,初步認識植物體都有維持其生存的結構、結構與功能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

“動物的生命週期”單元,將指導學生親歷養蠶的過程,瞭解蠶的一生要經歷出生、生長髮育、繁殖、死亡的生命週期,並以蠶的生命週期為例,從常見動物的生命過程中,以及從人體特點的觀察中,認識動物和人的生命週期。

“温度與水的變化”單元,將以水為例,引導學生探究熱量和物質狀態變化之間的關係。通過觀察水的固、液和氣三態,研究水在融化、結冰、蒸發和凝結等過程中發生的變化,幫助他們初步認識物質是不斷變化的,這種變化是與外界條件密切相關的。同時,幫助學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質“循環”的概念。

“磁鐵”單元將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安排一系列的探究活動,引領學生認識磁鐵具有磁性、磁鐵兩極磁力最強、磁鐵能指南北、磁鐵具有異極相吸和同極相斥等性質。並通過做一個指南針和學習用指南針確定方向等方向,瞭解磁鐵的應用。

2.主要材料清單:

“植物的生長變化”單元

大豆、玉米、花生、蓮花、風仙花等植物的種子,放大鏡,花盆、土壤、鏟子等種植工具,透明玻璃杯、衞生紙等;試管、帶根的新鮮芫萎、植物油等;不同生長階段的風仙花植株、風仙花朵,成熟的風仙花果實;圖片或多媒體課件:剛出土的風仙花照片;植物葉的水平分佈照片;植物葉的垂直分佈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圖;植物光合作用的相關資料及圖片、幾個主要生長階段的風仙花照片等。

“動物的生命週期”單元

蠶卵,放大鏡、飼養盒;不同生長階段的蠶;蠶繭及蛹,小剪刀,手電筒;熱水,小碗,竹籤,絲綢製品;蠶蛾、蜻蜓、螞蟻、蝴蝶的圖片或標片;有關動物生長髮育過程的圖片及資料;學生從出生到現在每年的身高、體重、牙齒等生長變化的資料;嬰兒、幼兒園或國小兒童、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身體特點的圖片或影像資料。

“温度與水的變化”單元

氣温計、體温計、水温計(測量範圍在一20 0C-}-110 0C)、自制温度計模型(刻度範圍在一20 0C-}-110 0C),其他各種式樣、不同用途的温度計;觀察用冰塊及盛放冰塊的淺盤;保温杯、冰塊、食鹽、試管、燒杯、可封口小塑料袋、玻璃杯、淺碟;雲、霧、雨、露、霜、雪、冰等自然現象掛圖或影像資料。

“磁鐵”單元

各種形狀的磁鐵,包括沒有標註南北極的磁鐵;鐵的物品、一些金屬物品及非金屬物品;一定數量的鐵釘、回形針、大頭針、鋼珠和大鋼針;不同材質的人民幣硬幣((1元的鋼幣,5角的銅幣和鋼幣,1角的鋁幣和鋼幣,分值的鋁幣);盒式指南針,做指南針的材料(可以讓學生自備)。

四、教學目標

(一)科學概念

1.植物生長具有一定的生命週期,生長需要適宜的條件,都有相應的器官,每個器官有自己特殊的結構,並具有自己的功能,結構與功能相適應。

2.人和動物都是不斷生長變化的,都有自己的生命週期,壽命的長短與生活環境有關,通過繁殖使其物種不會隨着個體的衰老死亡而滅亡,並得以不斷延續。

3.什麼是温度,温度是可以測量的;温度與物體的熱量變化有關;水有三種狀態,三態之間的變化與熱量有關;三態變化,使水在自然界循環運動。

4.認識磁鐵的性質;磁鐵的兩極及其相互作用;磁力大小的.變化;磁鐵的用途;用途與性質是相聯繫的。

(二)科學探究

1.種植培養動植物,對動植物進行觀察和測量,根據觀察的現象提出問題,通過觀察到的現象進行預測,並在觀察中發現問題或新的變化,用適當的方式對觀察的現象進行記錄,並用適當的方法處理相關信息,描述所發生的變化,運用查閲分析資料的方法解決問題,獲得問題的答案,認識人和動物的生命週期。

2.觀察温度計的結構,會使用温度計,觀察水的三態變化及其温度的變化,經歷“觀察現象---提出問題----做出假設(解釋)--------分析、檢驗假設-----尋找新的證據-----做出新的假設……”的過程,完成相對完整的科學探究活動,對水是否可以在氣態和固態之間的轉化進行驗證,對水的各種狀態之間是如何發生變化的進行整理和概括。

3.在討論和交流中,表達和傾聽、貢獻和分享方法,用簡單的材料和方法做探究磁鐵性質的實驗,用記錄表記錄實驗,用實驗獲得的證據思維加工得出結論,想辦法解決簡單的磁鐵問題,使用指南針確定方向,製作磁針,合理設計製作指南針。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形成用事實説話的意識,樹立科學要講求實證的思想;激發關注和研究生命現象的興趣;培養堅持性和合作能力。

2.認識到較長時間堅持不懈進行觀察記錄的重要性;領悟生命的可愛和可貴,認識到動物和人的生長變化,生命週期是有規律的,是不可違的;生命週期與環境因素及其疾病有關,養蠶繅絲是我國勞動人民的偉大發明,值得我們自豪。

3.認真、細緻的觀測、記錄,認識到觀測數據對科學研究的意義和價值;初步認同物質是不斷變化的觀念,初步建立物質不滅(循環)的認識。

4.培養樂於表達和交流的態度,體驗認真實驗、收集證據,根據證據尋求結論的科學過程和尊重證據的科學態度;體會在探究中學習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瞭解我國古代指南針的發明和應用中,增強熱愛祖國的感情;培養髮展動手製作的興趣,激發創造精神。

五、教學措施

1.提高課堂效率措施:

(1)根據教材及學生的實際認真備好課,準備好活動材料,做到吃透教材,設計好科學活動、問題和作業。

(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自身精神飽滿,面向每一位學生進行教學,努力調整每位學生積極性,把握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心態,並適時調整。

(3)進一步確立學生的主體意識,對學生的回答和作業及時準確反饋,貫徹以表揚鼓勵為主的原則。

(4)在科學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訓練學生的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能力,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2.提優補差措施:

(1)鼓勵學生擴大閲讀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課外書籍,並提倡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驗、小發明、小創造、小製作活動,以進一步提高能力。

(2)幫助後進生建立自信心,繼而貫徹表揚鼓勵為主的原則,培養學生對科學課學習的興趣。

(3)延伸課堂內容,採取課內與課外相結合。

(4)加強優生與後進生的聯繫,促使他們互相幫助,在團結的氣氛中儘快成長。

3.其它措施:

(1)利用學校設施優勢,採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課堂教學,既激發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又可以促使學生在多樣化的環境中靈活掌握知識。

(2)重視活動的總結,注重課後交流、單元總結。

(3)科學課堂教學要兼顧實與活。

六、培優輔差措施

三年級的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很大,而且又是剛接觸科學這門學科,在差不多的起跑線上優劣的區別不是很大,針對這種特殊的情況,具體措施如下:

1.科學素養較好的學生讓他參加科學興趣小組來更好的提升自己。

2.對差生進行課後輔導,讓他儘可能的弄懂所學的知識。

3.請優生介紹學習經驗,差生加以學習。

4.課堂上創造機會,用優生學習思維、方法來影響差生。對差生實施多做多練措施。優生適當增加題目難度。

5.採用激勵機制,對差生的每一點進步都給予肯定,並鼓勵其繼續進取,在優生中樹立榜樣,給機會表現,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成功感。

6.充分了解差生現行學習方法,給予正確引導,朝正確方向發展,保證差生改善目前學習差的狀況。

7.作業練習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兼顧提優補差。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8

一、教材分析

新編《科學》三年級下冊是在三年級上冊的基礎上編寫而成的。國小三年級上冊是科學教材的起始冊,選擇的教學內容是以學生“有系統的觀察活動”為主線展開的。例如,在教學內容中設計了“我們周圍的土壤”和“植物和我們”等活動。作為這一線索的延續,三年級下冊的主題確定為對“物質特徵和變化的觀察”,在這一冊中共安排了“土壤與生命”、“植物的一生”、“固體和液體”、“關心天氣”、“觀察與測量”等五個單元。

二、學生分析

1、三年級兒童想象豐富、思維活躍,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學學習的起點,他們對花鳥魚蟲、日月星空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導就能轉化為強烈的求知慾望和學習行為。

2、通過一個學期的《科學》學習,學生們對《科學》這門課已經有所瞭解,知道科學課是由一個一個的活動組成,這是令他們喜愛的。但是他們卻常常不能自覺作好課前準備。

3、雖然經過一個學期的科學學習,學生們已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但是他們的觀察力、思維力有待提高,學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內在,難以把握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繫。

4、對實驗感興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內在。

5、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學生缺乏對科學學科重要性的認識。

三、教學要求

1、 學生在活動中能正確進行物質混合與分離操作,能按觀察物質混合與分離

的基本程序進行觀察,能根據事實説明物質混合後是沒有變化,還是發生了變化;能應用學到的知識研究土壤,制定簡單的研究計劃,瞭解土壤的成分;能利用身邊的材料製成一兩種混合物。

2、老師能夠和學生一起準備用於探究活動的足夠的材料,老師的引導應能夠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慾望。老師應能夠給學生的每一項探究活動以比較充分的時間保證,使學生的感受、思考、表達等都能得以比較充分地進行。學生在經歷探究活動的基礎上,知道空氣是一種透明的物質,沒有一定的開關和體積,但具有質量;知道固體、氣體、液體的主要區別;知道空氣可以被壓縮,壓縮空氣有彈力等;同時,潛移默化地意識到,藉助於可見的物質媒介可以發現並研究不可見的物質;意識到通過蒐集、整理和分析資料,也可以獲得對一些問題的認識。

3、通過親歷種植,認識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及種子,瞭解植物的生長過程;知道一粒種子能夠發育成一株植物,並再次結出多粒種子,從中理解植物生命週期的.涵義。在活動過程中,使學生領悟珍愛生命的意義,知道愛護花草樹木,學會持續地、多方面地對一事物進行觀察,提高科學探究的能力,學會與人合作;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懂得栽培植物的正確方法;學會用數據、圖畫、語言描述等方法交流自己的觀察結果;運用整理信息的方法發現事物變化的簡單規律。

4、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樂意以各種不同形式參與到一系列的觀察研究活動中,獲得各種觀察研究活動的經歷,能在小組或班級裏交流自己的觀察研究發現;能獲得關於物體沉浮與物體大小、輕重關係的認識,感受到物體沉浮與液體的關係;能解釋一些簡單的沉浮現象。能按要求設計、製作出簡單的小船和“潛艇”。

四、改進教學的具體措施

1、運用新課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2、認真鑽研教材、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認真做好課前準備工作。運用多種評價手段,以激勵學生的探究興趣。

3. 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對一個問題的結果作多種假設和預測。教育學生在着手解決問題前先思考行動計劃,包括制定步驟、選擇方法和設想安全措施 。

4.注意蒐集第一手資料,教會學生觀察、測量、實驗、記錄、統計與做統計圖表等方法。

5. 組織好探究後期的研討,引導學生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注意指導學生自己得出結論,老師不要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學生。

6、充分運用教具、掛圖、音像教材進行直觀教學,尤其要組織好每一個觀察認識活動,讓學生去親身經歷、體驗每一個活動。

7、發揮學科知識與生活實際有着廣泛而又密切聯繫的特點。注意引導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尤其重視解決那些與學生關係密切的實際問題,從中讓學生體會學習科學的價值。

五、教學進度表

周次教學內容

1我們周圍的土壤

2瞭解土壤

3肥沃的土壤

4土壤的保護

5植物和我們

6果實和種子

7根和莖

8葉和花

9認識固體

10把固體放到水裏 11認識液體

12把液體到進水裏

13 使沉在水裏的物體浮上來 14今天天氣怎麼樣 15氣温是多少

16雨下的有多大

17今天刮什麼風

18氣候與季節

19 觀察

20 測量

21學期總結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9

一、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價值觀

國小科學課程的總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併為他們繼續學習、成為合格公民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學生通過科學課程的學習,保持和發展對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熱情;瞭解與認知水平相適應的科學知識;體驗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發展科學探究能力;發展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以及用科學語言與他人交流和溝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實、樂於探究、與他人合作的科學態度;瞭解科學技術社會和環境的關係,具有創新意識、保護環境的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二)探究與興趣目標

科學探究的8個要素:

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蒐集證據、處理信息、得出結論、表達交流、反思評價。

科學態度目標:

探究興趣、實事求是、追求創新、合作分享。

(三)科學思考能力

在教學中引導並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解必要的科學技術知識及其對社會與個人的影響,知道基本的科學方法,認識科學本質,樹立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並具備一定的運用他們處理實際問題、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具體如下:

①發覺與描述自然現象因果問題的能力覺察、產生和敍述另有假説和理論的能力。

②產生邏輯預測的能力。

③計劃和實施控制實驗測試假説的能力。

④收集、組織和分析實驗數據與相關資料的能力。

⑤作出和運用合理結論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冊科學包含五個單元,共19課,包含了18個主要概念的分佈:

1.物體具有一定的特徵,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2.水是一種常見而重要的單一物質。

3.空氣是一種常見而重要的混合物質。

4.物體的運動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來描述。

5.力作用於物體,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和運動狀態。

6.機械能、聲、光、熱、電、磁是能量的不同表現形式。

7.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種類的生物。

8.植物能適應環境,可製造和獲取養分來維持自身的生存。

9.動物能適應環境,通過獲取植物和其他動物的養分來維持生存。

10.人體由多個系統組成,分工配合,共同維持生命活動。

11.植物和動物都能繁殖後代,使它們得以世代相傳。

12.動植物之間、動植物與環境之間存在着相互依存的關係。

13.在太陽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有規律地運動着。

14.地球上有大氣、水、生物、土壤和巖石,地球內部有地殼、地幔和地核。

15.地球是人類生存的家園。

16.人們為了使生產和生活更加便利、快捷、舒適,創造了豐富多彩的人工世界。

17.技術的核心是發明,是人們對自然的利用和改造。

18.工程技術的關鍵是設計,工程是運用科學和技術進行設計、解決實際問題和製造產品的活動。

在以上18個涉及的概念中,1、7、8、12、15、17、18是本學期的重點知識,但是在教學中如何把握學生掌握的度,既不過於淺顯,讓三年級學生感覺沒有在科學通過探究得到成就感,也不能加大教學難點,讓學生望而卻步,所以在教學中引導並激發學生通過多種感官觀察及生活經驗來系統、科學的學習本冊科學知識,並引導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通過自主觀察並思考生活中事物間的聯繫,學習、認識事物的方法,也引導學生通過科學探究,既養成良好的科學探究習慣與科學思維,同時也認識到我們美好的世界,是需要學生自己去愛護、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

三、各單元設計意圖

第1單元《植物的一生》設計意圖:植物是生命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植物對自然界中物質和能量的循環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動物和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植物遍佈我們的周圍,為我們提供食物、氧氣和美好的環境,研究植物是我們認識自然、利用自然的重要內容。對於兒童來説,植物是熟悉而陌生的,他們知道植物的存在卻很少有目的地去觀察和了解植物,對植物的構造和各部分的形態與功能缺乏研究與認識。;精品教育資料文庫。

兒童對植物的認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一年級下學期,學生認識了形形色色的植物,初步瞭解了植物、動物和人之間的關係。二年級下學期學生栽小葱,通過觀察並記錄小葱每天的喝水情況,瞭解到水是小葱生長的基本需求,也初步瞭解到盆栽植物的生長有不一樣的基本需求。本單元要讓學生在低年段栽小葱活動的基礎上,以種為載體,從觀察植物生命的某個階段延伸到觀察植物的一生,實現對植物生命歷程的認識。學生將通過親手種植番茄或黃瓜,觀察並記錄植物的生長過程,瞭解植物的生命週期,認識植物的構造和各部分的功能,為四年級學習植物的營養與繁殖,六年級學習生態平衡打下基礎。

本單元精選了番茄和黃瓜這兩種既常見又各有典型特徵的植物作為種植和觀察對象,按照自然順序編排內容,從播種到收穫,按照兩種植物的生長過程依次展開對其根、莖、葉形態的觀察和作用的探究,最後抽象概括出綠色開花植物生長過程的共同特徵。從學習目標上看,本單元既注重學生動手實踐能力、觀察記錄能力、實驗探究能力的提升,也注重學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培養。

第2單元《植物與環境》設計意圖:從遺傳學的角度而言,生物的多樣性與環境有着密切的關係,它是在遺傳與變異的過程中,接受自然選擇的結果,具體表現為變異的物種能適應生存環境就得以存活,否則便面臨死亡。這樣一來,存活下來的物種便具有了適應生存環境的形態、結構和生理機制。從研究生物對環境適應性的難度而言,由於植物基本上是定位生存,不會像動物那樣頻繁地移動位置甚至進行長距離的遷徙,所以研究植物對環境的適應性要比研究動物對環境的適應性簡單一些,也比較容易得出結論,適合作為國小科學的學習內容,也便於國小生進行研究。

學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對植物的多樣性有所認識,在一年級下學期也學過《多姿多彩的植物》。在此基礎上,學生會產生更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他們希望對諸如各種各樣的植物“是長在哪裏的”“為什麼會長成這樣”等疑問作出解答。為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從建構知識體系的角度出發,教材以植物對環境的適應性特徵為主體內容,選取幾種學生較為了解的環境——沙漠中、水裏、石頭上,指導學生在動手活動和閲讀資料中瞭解其中一些典型植物的形態、結構和生理機制,讓他們懂得植物適應環境的一些初步知識,併為以後的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第3單元《聲音的奧祕》設計意圖:聲音對於地球上的動物來説是至關重要的。如果沒有聲音,整個世界便會沉浸於一片靜寂當中,動物將失去感知環境的一個重要渠道。我們隨時隨地生活在充滿聲音的環境裏,無論是否在感知或願意感知,聲音都客觀存在,並對我們的生活產生極大的影響。研究聲音現象是自然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小生認識客觀世界必不可少的基礎內容之一,對於幫助兒童瞭解、認識外部世界有着重要的意義。本單元圍繞認識聲音的產生、傳播及聲音的特徵等進行一系列的探究活動,引領學生感悟、研究、認知聲音的奧祕。聲音無疑是每個人都“司空見慣”甚至“充耳不聞”的,從嬰兒時期就早已“耳熟能詳”了。但聲音究竟是怎麼產生的,又是如何傳播的,很多人對此缺少思考,對兒童而言尤其如此。他們對聲音現象、變化過程的知識積累不足,形象思維缺乏,概念模糊。本單元通過系列科學探究活動解答聲音的產生、傳播與變化這三大疑惑,用活動體驗糾正偏見,也為國中學段學習聲音規律提供知識基礎與實踐經驗,使學生樂於參與到聲音現象的科學探究活動中來。

本單元的探究活動採用了顯性化的方式,讓難以直接觀察到的聲音“現身”,使聲音“看得見”,以及聽得見聲音在各類物質中傳播等,讓學生感受到看不見的東西也具有客觀存在性,並且學會在人工控制的條件下,觀察、研究自然現象及其規律,發展學生的思維,為其終身發展服務。

第4單元《身邊的材料》設計意圖:材料是我們生活的物質基礎之一。從文具、衣帽、課桌到輪船、火車、宇宙飛船……各種各樣的材料製成了生活中成千上萬的物品。在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現代社會中,材料正起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歷史上的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也都是以材料為標誌來劃分的。面對種類繁多的材料,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認識材料的特徵?應該用什麼方法來認識材料的特徵?材料與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我們怎樣研發適應時代需要的新材料?這些都是本單元要研究的問題。

本單元共有四課。第一課為材料總覽。通過觀察身邊的各種材料,使學生意識到物體是由不同材料做成的。按來源可將材料分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接下來是並列平行的三課,分別選取了紙、金屬和塑料為研究對象,它們不僅常見、易得,而且既有天然材料也有人造材料。這三課的設計模式大體相同:在認識材料性質的同時,交織科學探究過程技能的練習。所涉及的科學探究過程技能有:觀察、描述、控制變量、作出假設、實驗、概括推理、表達交流等。

本單元也將“科學一技術一社會一環境”結合得非常好,可以培養學生珍惜資源、愛護環境的情感和態度。在紙的硏究中,滲透了保護紙的原材料——木材資源的教育;在《金屬》一課中,讓學生綜合考慮材料的多種性能,進行材料的設計;在《塑料》一課中,讓學生思考塑料帶來的環境問題及解決方法等等。

第5單元《觀察天氣》設計意圖:天氣是大氣在一定區域、一定時間內的物理狀態。天氣的變化對動植物和人類生活有着重要的影響。對天氣定量的觀測以及對量的分級,是人類建立應急響應機制的重要依據。颱風、洪澇、乾旱等氣象災害對人類的影響非常大,只有充分把握其特點才能預防災害、減少損失。瞭解天氣與氣候的相關知識,學會觀測天氣的基本方法,樹立正確的關於天氣的觀念,這些都是現代社會公民所應具備的地球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民眾對天氣與氣候的熟知程度,對其參與諸如氣候變暖等全球性話題的討論,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中年級的孩子對天氣的知識或多或少有所瞭解,低年級時他們學過《關心天氣》這個單元,但是對天氣缺乏定量觀測的經驗。他們已經認識到天氣變化、季節變化對動植物和人類生活的影響,但不會從量的意義上去判斷影響的程度。此外,學生對天氣和氣候區分不清,對各氣象要素也未形成整體的認識。

兒童在天氣這一概念的建立上有進階性,他們是先認識具體的天氣現象,進而瞭解這些現象的規律,最後才能搞明白天氣現象形成的原因。本單元處於兒童天氣概念發展的中間環節,重點是要幫助學生建立“量”的概念,通過觀測天氣去把握幾個重要的氣象要素的變化規律

本單元教材的編寫不只是呈現關於天氣與氣候的若干科學知識,還鮮明地顯示出天氣知識從形成到運用的邏輯,由這樣幾個問題串聯起來:為什麼要知道關於天氣的量?怎樣才能知道這些量?知道這些量可以做什麼?帶領學生弄清楚這些問題,其用意在於引導學生思考學習天氣知識的意義何在學會運用這些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專項學習《像科學家那樣》設計意圖:在科學教育的過程方法上,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像科學家那樣”以探究的方式來學習科學。雖然探究式科學教學是模仿科學家進行科學研究所經歷的一般過程,但由於兒童受到發展水平的限制,不可能完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探究。國小生的科學探究活動應採用比較簡單的形式,以適合兒童發展水平。

科學方法是研究者用以考察自然界的步驟、程序,是科學家羣體在長期的科學研究工作中總結而來的。科學方法創造了科學知識,體現着科學的精神與態度,彰顯着科學的本質與價值。對國小生進行科學方法的教育,是整個國小科學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在回顧和分析科學家探究活動的一般流程基礎上,我們可以在其中發現一些共同的要素,例如基於對自然的觀察提出問題等。國小科學課程標準以要素的形式提出了科學探究活動的共同要素,包括提岀問題、作岀假設、制訂計劃、蒐集證據、處理信息、得出結論、表達交流、反思評價等八個方面。以要素形式來提出,提示我們學生的探究活動不一定完全按照這個流程的順序,也不一定在所有的探究活動中都涵蓋全部八個要素,例如,在指導低年級學生開展探究活動時,問題不一定是由學生自己提岀來的。但是,學生如果能夠掌握探究活動的一般流程,那麼他們今後面對問題時,就有了自主設計和開展探究活動的必要基礎在探究活動過程中,學生將運用並發展觀察、測量、分類、推理、預測、控制變量、假設、解釋、交流等科學方法,這些被稱為科學探究的過程技能。科學探究的技能不是孤立出來逐個培養,而是在科學探究活動中,通過“做中學”的方式,逐步得到訓練。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讓學生親歷“像科學家那樣”探究的過程,在過程中訓練科學探究的技能,是科學教入學的重要目標。

本套教材以專項學習的形式,設置“像科學家那樣”單元,與程師那樣”單元一起形成兩個面向的專項技能發展體系。在一年級到年級

的12冊教材中,分上、下兩冊交替安排,各有側重,做到依據學單的發展水平,選取不同的重點和深度,讓學生獲得探究能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等多方面提高。專項學習的選題,選取有利於凸顯清晰的探究過程的活動,旨在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探究活動的過程要素及其關係。對學生認識探究活動過程要素的教學,並非僅在本專項學習中進行,應該滲透在全年段教學過程中。因此,每學年所安排的專項學習強調的要點,教師要有所把握,在日常教學中有所體現,並在專項學習中幫助學生進一步整理、明晰,形成完整的認識本套教材專項學習中的科學探究過程細化為八個步驟,基本遵循課程標準提出的`要素,又有一定的特色,包括:提出問題、作出假設、查閲文獻、設計方案、蒐集證據、處理信息、得出結論、分享交流。這八個步驟同樣呈現螺旋上升的設計思路。在低年段的學習中是由發現問題、尋找證據、分享、交流這三個步驟來統領的;進入中年段以後呈現的是七個步驟: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方案、蒐集證據、處理信息、得出結論、分享交流;進入高

年段以後,進一步增加了查閲文獻。本冊教材的“像科學家那樣”選取了“下雪以後,人們會在積雪冰凍的道路上撒工業鹽”的生活情境,通過提出“為什麼要在冰凍的路面撒鹽”和“在冰上撒鹽和不撒鹽,結果有什麼不同呢”的問題,讓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親歷對這個問題的探究過程。在三年級,重點對提出問題、設計方案得出結論和分享交流進行較為細緻的指導。首先,讓學生進一步掌握提出問的方法,通過對比“為什麼要在冰凍的路面撒鹽”和“在冰上撒鹽和不撒鹽,結果有什麼不同呢”這兩個問題有什麼不同,理解要提出能夠通過實驗找尋答案的問題;其次,引導學生設計進行對比實驗的探究方案,強調實驗的公平性;再次,在得岀結論時,培養學生根據實驗所獲得的結果(證據)來對假設進行判斷,得出結論;最後,強調分享交流時要結合證據介紹結論以及在交流質疑時也要提出證據。需要指出的是,雖然着重對四個方面提出了新要求,體現探究過程技能的螺旋發展,但並不意味着未被突出強調的方面在探究過程中不重要,如作出假設、處理信息,同樣要讓學生去經歷這些過程。

四、教學策略

1.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給課堂教學創設良好的環境。學生學習的常規的培養和訓練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從擺放科學書及實驗用具開始,引導學生如何聽講、如何記錄實驗報告單、如何創新科學作業並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都是在每節課中潛移默化、循序漸進的引導、培養學生的過程。在課堂上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步引導學生會獨立思考、敢於提問、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的學習品質。通過本學期的學習,建立一個良好的開端,以後的學習中仍應充分關注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將此目標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中。

2.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和體驗,並結合課程知識和能力目標設計進行教學設計。在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在實際生活中引導與科學間的聯繫,引導並讓學生認識到學科學是真正來源於生活,並應用於生活中。並捕捉有教育意義的內容,根據課程標準的各項規定製定教學計劃和教案,全面地,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幫助兒童展開活動。

3.兒童的科學探究習慣及科學素養的形成、知識和能力的發展、經驗的積累是一個連續的過程。通過學生適宜接受的生動活潑的遊戲活動形式,通過學生直接參與探究實驗的方式,實現自我的,主動的教育過程,將科學探究認識轉化為學生自覺的將科學知識應用於生活的思維,並對現有的事物敢於質疑,敢於打破常規,敢於創新的能力。

4.建構合理、科學的獎勵制度,讓學生學正確認識到自己教好的學習習慣及科學探究能力對自己科學學習的幫助。在獎勵機制上採取多元的評價方式鼓勵學生,讓每個學生在這種機制中都有獲得成功的機會,感受成功的喜悦,從而培養起學習科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5.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繫當地和兒童的實際,及時的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科學研發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科學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生動性,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五、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思維敏鋭,與上學期相比,經過二年半的科學教育,有了一定的課堂常規與一定的科學素養;但與四年級學生相比,又有較強的創新思維及跳躍性思維,所以在教授中,既要引導學生繼續保持較好的科學探究習慣,又要保護並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及好奇心。引導並培養學生科學探究欲、讓學生在學生科學常識的基礎上,學習科學家思考問題的方式。真正做到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教育真諦。

六、教學進度安排表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10

一、基本情況分析

通過半年來的科學課的自主學習和科學探究,學生已掌握許多的科學知識和科學的方法,本學期在學生在以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並通過主動探索知識發生和發展的過程,發展他們對科學的理解、思維能力、創造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學素養。

二、教材分析

蘇教版《科學》三年級下冊教材,主要突出兩個方面的教學,一個是通過《植物的一生》、《關心天氣》單元教學,培養學生對一個有周期性變化的事物進行長朗的連續的觀察、記錄、研究,從而發展學生認真、細緻、堅持性等科學態度,並初步認識到事物的週期性變化規律。另一個是通過《土壤與生命》、《固體和液體》單元教學,培養學生對一個事物進行多種感官、多種方法、多角度的認識和描述,從而發展學生更全面的認識事物的能力。

第一單元《土壤與生命》是根據《課程標準》中“地球與宇宙”的具體內容標準——地球的物質之一:巖石、沙、土壤來組織的,是以土壤為話題,把土壤當成一個認識的材料,目的是運用多種方法和多種感官去認識一個物體,並且通過探求土壤奧祕的活動,使學生獲得一種真切的體驗,對土壤產生親近感並心存感激,意識到土壤和人類存在相互依存的關係。

本單元由4課組成。1.我們周圍的土壤 2.瞭解土壤3.肥沃的土地4.土壤的保護

第二單元《植物的一生》第1課中“我們已經知道哪些植物的知識”這個問題,將他們已經掌握的科學知識充分調動出來,並與他們在本單元中即將獲得的知識聯繫起來,對植物完成一個階段性的認識。

本單元的重點是進行一次“種油菜”活動,這是對一個生命週期作連續觀察、記錄、描述的活動;是孩子們真正去“種”的一個活動;是一次親身經歷植物生長每一個階段的活動。通過這一活動,學生們要了解種子、花的結構和作用;學會使用鑷子進行解剖和製作標本的簡單方法:完成種子和花生長過程中的一些探究實驗;連續記錄下油菜生長各階段變化的並進行資料彙總,總結規律,使學生對繼續探究植物世界的奧祕充滿濃厚的興趣。種植活動是本單元最重要的一條主線,伴隨着這個活動,學生們將會遇到許多有趣的問題,井從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本單元共分為4課。1.植物和我們2.果實和種子 3.根和莖4.葉和花

第三單元《固體和液體》是以生活中常見的固體和液體為切入點,進一步研究物質世界。這一單元的編寫與《土壤與生命》有相似之處,都是用多種感官和多種方法認識和描述一個具體事物,並且,不是單純地認識固體或液體的性質,而是在此基礎上再通過大量、反覆的實驗,認識固體與液體固體與固體、液體與液體之間的關係,以此培養學生比較全面、客觀的認知能力。本單元分為6課。1.認識固體2.把固體放到水裏3.認識液體4.把液體倒進水裏去5.使沉在水裏的物體浮起來6.認識船

第四單元《關心天氣》,屬於《標準》的“地球與宇宙”中“天空中的星體”部分,從關心天氣的角度談天氣預報,即“今天天氣怎麼樣”。討論天氣與人的關係,介紹氣象預報的過程、方法、手段和表現形式。指引觀測天氣,包括“氣温是多少”、雨下得有多大“、”今天刮什麼風“指出天氣現象存在規律性,季節的氣候特徵影響動植物的`生存方式。本單元分為6課。 1.今天天氣怎麼樣2.氣温是多少3 雨下得有多大4.今天刮什麼風 5. 氣候與季節

三、教學目標

1.觀察能力:培養學生把整體分為部分有順序的進行觀察的方法,觀察物體的形態構造和變化,以培養學生的觀察方法。採用的方法:運用各種感官和多種觀察的方法來觀察物體。

2.實驗能力:繼續學習實驗操作的方法,培養學生自己設計實驗,並學會一些簡單的實驗操作技能。

3.通過養蠶的體驗活動的經歷和體驗,進行珍惜生命、保護生態環境教育。使學生了解我國科學技術的成就,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4.通過觀察、實驗、製作等活動,培養學生認真細緻、實事求是、與人合作、不怕困難等方面的科學態度,並進行學科學、用科學教育。

四、教學措施:

1、現場考察:科學課就是使學生親近大自然,讓學生在大自然中的探索科學祕密。

2、實驗:科學課就是通過各種實驗,使學生親身體驗和感知各種科學祕密,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3、養殖種植:通過種植花,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4、科學遊戲:遊戲是活動方式而不是目的,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悟出其中的科學祕密。

五、教學進度

周 次

教 學 內 容

1

我們周圍的土壤

1

我們周圍的土壤

2

瞭解土壤

2

肥沃的土壤

3

土壤的保護

3

植物和我們

4

果實和種子

4

果實和種子

5

根和莖

5

葉和花

6

認識固體

6

認識固體

7

把固體放到水裏

7

認識液體

8

認識液體

9

把液體倒進水裏去

9

使沉入水裏的物體浮起來

10

今天天氣怎麼樣

10

氣温是多少

11

雨下得有多大

11

今天刮什麼風

12

氣候與季節

12

自由研究

13

觀察

14

測量文 章

8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11

一、教學目標: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的理解、思維能力、創造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學素養,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教學重點:

1、本冊有“遊戲裏的科學”,“太陽與時間”,“電的'本領”,“我們的身體”,“動物王國”,四個單元組成。在玩中讓學生去探究科學,積極主動去思考問題。主要指導學生對變化的事物進行觀察,觀察其變化的過程並探究其變化的規律。將科學探究、科學知識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地整合,教會學生科學地對待自然界的事物。

2、鼓勵學生擴大閲讀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課外書籍,並提倡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驗、小發明、小創造、小製作活動,以進一步提高能力。

3、延伸課堂內容,採取課內與課外相結合。

三、教學進度:

第一單元 遊戲裏的科學

1、小車的運動 第一週

2、玩滑梯的啟示 第二週

3、蹺蹺板 第三週

4、彈簧的學問 第四周

5、有趣的磁鐵 第五週

6、指南針 第六週

第二單元 太陽太陽與時間

7、認識太陽 第七週

8、太陽和影子 第八週

9、用太陽記時 第九周

10、製作計時工具 第十週

第三單元 電的本領

11、燈泡亮了 第十一週

22、哪裏用到電 第十二週

13、誰的本領大 第十三週

14、安全用電 第十四周

第四單元 我們的身體

15、我們的身體 第十五週

16、骨骼 第十六週

17、關節 第十七週

18、肌肉 第十八週

第五單元 動物王國

19、螞蟻 第十九周

20、它們都是鳥 第二十週

21、貓和兔 第二十一週

22、多樣的動物 第二十二週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12

一、教材分析

蘇教版三年級科學下冊教材很有特色,教材的編寫者將知識、探究能力、情感與態度有機的整合在一起。注意到激發並呵護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儘可能的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思考問題和科學地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冊教材主要突出兩個方面的教學,一個是通過《植物的一生》、《關心天氣》單元教學,培養學生對一個事物進行長期的連續的觀察、記錄、研究,從而發展學生認真、細緻、堅持性等科學態度,並初步認識到事物的變化規律有周期性的和無週期性的。另一個是通過《土壤與生命》、《固體和液體》單元教學,培養學生對一個事物進行多種感官、多種方法、多角度的認識和描述,從而發展學生更全面的認識事物的能力。

第一單元《土壤與生命》是根據《課程標準》中“地球與宇宙”的具體內容標準——地球的物質之一:巖石、沙、土壤來組織的,是以土壤為話題,把土壤當成一個認識的材料,目的是運用多種方法和多種感官去認識一個物體,並且通過探求土壤奧祕的活動,使學生獲得一種真切的體驗,對土壤產生親近感並心存感激,意識到土壤和人類存在相互依存的關係。

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可以和《植物的一生》相結合,使得研究土壤和種植活動互相結合。

第二單元《植物的一生》,是在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基礎上,帶領學生對植物的一生做較深一層的研究。同時引導學生開展一次長週期的“種植物”活動,也是對一個生命週期作連續觀察、記錄、描述的活動;是孩子們真正去“種”的一個活動;是一次親身經歷植物生長每一個階段的活動。通過這一活動,學生們要了解種子、花的結構和作用,學會一些科學方法。

第三單元《固體和液體》是以生活中常見的固體和液體為切入點,進一步研究物質世界。這一單元的編寫與《土壤與生命》有相似之處,都是用多種感官和多種方法認識和描述一個具體事物,並且,不是單純地認識固體或液體的性質,而是在此基礎上再通過大量、反覆的實驗,認識固體與液體、固體與固體、液體與液體之間的關係,以此培養學生比較全面、客觀的認知能力。

第四單元《關心天氣》是根據國小科學《課程標準》中關於天氣變化現象和對天氣的觀測,以及天氣變化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等方面的內容來建構的。通過認識現象和展開觀測活動,使學生更加關注天氣,初步掌握觀測天氣的方法,加深對天氣變化的認識。本單元的建構充分體現了調動主動學習意識進行有意識學習的理念,將學生從被動應對者導向主動探究者。

第五單元《觀察與測量》主要是根據《課程標準》分目標中“能通過對身邊事物的觀察,提出自己能夠研究的問題”,“能運用自己的感官、簡單工具或通過實驗等方法,收集與問題有關的證據”的表述;以及內容標準中“能針對問題,通過觀察、實驗等方法收集證據”,“尊重事實,對收集到的證據能做到原始記錄,並注意保留且不隨便塗改原始數據”的表述建構的。在科學探究過程中,觀察不僅是基本的收集問題證據的方法與技能之一,也是其他兩種收集證據的基本方法,即調查與實驗的方法和基礎。從學生的角度看科學探究,觀察又是學生最能夠方便使用與體會自身的感官與科學探究之間的密切關聯的活動形式。

二、教學建議

1、教材插圖很多,但文字太少,用提示性、開放性的問題給學生提供獨立探究的機會。三年級的學生還不能完全獨立探究,必須經歷一個由扶到放的過程,為此,教材採用了提示方式的“扶”和留白方式的“放”來實現這一思想。這就突出了學生的“動手做” ,即重過程而輕結果,儘量不以定論的方式直接呈現有關的結論性知識,儘可能使結論由學生自己研究後得出,充分體現“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

2、要充分體現“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每一課的容量較多,很多課題難以在規定時間內完成。 建議減少每課的容量,一課時只能研究一個到兩個問題,太多反而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研究的'實驗材料可根據實情做適當的選擇與調整。

3、課內外結合,把課後研究落實到實處

課堂一開始往往是提出好多問題,然後師生從中選擇一個或幾個問題進行研究,至於其它的,往往都是“課後研究研究”,至於真正地研究了多少,恐怕只有學生自己心裏清楚。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把課後研究看得和課上一樣重要,因為那是學生更加自主的表現,更是他們能力發展,良好科學品質形成的大好時機。教師要想方設法,讓學生保持課後研究的興趣,關注他們課後研究的狀況,提供及時的幫助,定期開展一些交流研討會,為他們搭建表現的舞台,並同學生的評價掛鈎,真正地把課後研究落到實處。

4、科學教育的着眼點不僅僅是科學本身,而且更為重要的是通過科學教育充實人、發展人,完善人。一方面,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科學和人文環境,使他們置身於一個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有機統一體中,不僅讓學生去學習、掌握知識、技能等,還讓學生感受科學作為生活過程的意義。另一方面,教師要引導學生體會並參與創造良好的科學人文環境,鼓勵學生親近自然、探索自然,最終與自然建立和諧的關係。

5、有些單元在時間安排上要調整:由於氣候的原因,把《觀察與測量》安排在第一單元進行教學,《固體和液體》安排在第二單元,這時教學進度到了四月份,天氣轉暖,可以把《土壤與生命》安排在第三單元,《植物的一生》安排在第四單元,《關心天氣》安排在第五單元。

三、教學進度

周次 日期 教學內容和課時安排 備註

1 2.25~2.27 預備課 2月25日開學

2 2.28~3.6 觀察 測量(1)

3 3.7~3.13 測量(1) 認識固體(1)

4 3.14~3.20 認識固體(1) 把固體放到水裏

5 3.21~3.27 認識液體(2)

6 3.28~4.3 把液體倒進水裏 使沉在水裏的物體浮起來

7 4.4~4.10 單元總結 我們周圍的土壤 清明節放假

8 4.11~4.17 瞭解土壤 肥沃的土壤

9 4.18~4.24 土壤的保護 單元總結

10 4.25~5.1 果實和種子(2) 期會考試

11 5.2~5.8 根和莖(1) 勞動節放假

12 5.9~5.15 根和莖(1) 葉和花(1)

13 5.16~5.22 葉和花(1) 植物和我們(1)

14 5.23~5.29 單元總結 今天天氣怎麼樣

15 5.30~6.5 氣温有多高(2)

16 6.6~6.12 雨下得有多大(2)

17 6.13~6.19 今天刮什麼風 氣候與季節 端午節放假

18 6.20~6.26 單元總結 期終複習 期終考試

19 6.27~7.3 7月1日放假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13

本冊教材遵循《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內容的選編上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順應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基礎性的、淺顯的科學活動作為學生探究活動的主題,同時注重對科學探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科學知識的整合。以國小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要線索構建單元,做到了“生活經驗”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為讓學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發展自己的科學探究能力,特做計劃如下:

一、學生現狀分析

本學期三年級學生共三個班。學生視野雖然比較開闊,但是,在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以及聽課的技巧不強。課堂上看來很活躍、很熱鬧,但是學生對問題的深入思考方面卻非常缺乏,動手實驗時,常常是在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計劃有目的的去玩,想出辦法了再玩。因此學生課堂上常常表現的是玩完後,一問三不知,因此針對這種情況,本學期的科學課要對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要對學生主動探究科學知識的能力進行專門的訓練,發展學生們的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學期中我要從抓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入手,在小製作、小實驗、小調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結合科學課的新課程標準,合理的運用電教媒體,創造性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把科學課的新課程標準落實到科學教學中去,使科學教學進入到一個走進新課程改革的新時期。

二、本冊教材的知識系統和結構

本冊書22課。從知識方面可以分為五個單元:

1、遊戲裏的科學:(1———6)課,主要引導學生對生活中有力的現象進行研究,如推力和拉力;物體之間相互接觸而形成的摩擦力;物體發生形變而產生的彈力等等,讓他們對力的各種現象有一個親歷的活動,體驗科學探究。

2、太陽與時間:(7———10)課,讓學生通過閲讀大量資料、對太陽的概況有初步瞭解,並通過觀察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變化規律,發現利用太陽計時的方法,瞭解計時工具發明的過程。

3、電的本領:(11——14)課,引導學生從身邊熟悉的用電器入手,結合自己已有的經驗,通過觀察、設計、實驗等探究方法揭開一個個與電有關的謎。能夠組裝簡單的電路,正確使用常見的用電器,做到安全用電,更好地為學生的生活服務。

4、我們的身體:(15———18)課,從自己的`身體入手,引導學生涉獵神祕和新奇的生命領域――人體,對生命世界產生濃厚的興趣;培養學生對生命世界的熱愛,對生命可持續發展的關注,以形成良好生活習慣和健康生活的意識。

5、動物王國:(19—22)課,以學生對常見動物已有的認識為基礎,層層展開,使學生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體驗探究後收穫的樂趣,同時瞭解、認識昆蟲、鳥類、哺乳動物、爬行動物、兩棲動物、魚類的基本特徵。讓學生意識到珍愛生命,理解生命的本質。

6、研究與實踐:(23、24)課,引領學生嘗試自主運用已經掌握的科學探究方法和已有知識,從生活中發現問題,確定研究方向和計劃;培養學生“調查與研究”等實踐能力,從而實現開發學生科學學習潛能、培養創新精神和動手實踐的能力。

三、教學進度安排

本冊教材以單元為內容單位,在課時安排上也以單元為主,幷包括隨時評價所用課時。

第一單元:遊戲裏的科學六課時

第二單元:太陽與時間 六課時

第三單元:電的本領 五課時

第四單元:我們的身體五課時

第五單元:動物王國六課時

第六單元:研究與實踐二課時

本學期上課18周共36課時,其中新授30課時,複習考試2節,機動4節。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14

一、情況分析

大象版《科學》三年級下冊教材由七個單元組成。重點培養學生“猜想與假設”的能力,把這一能力作為本冊教材要培養的一級目標,同時兼顧對學生進行其他探究能力、科學知識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力求使學生的科學素養得到全面、綜合的提升。

二、教學指導思想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三、教學目標

1、從兒童的視野選擇教學內容,發生在兒童身邊的、喜聞樂見的、適合他們探究的事物獲現象作為學習內容,以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發揮他們的主動性,便於他們從原有意識和經驗出發,仔細觀察,發現問題,展開研究。

2、注重對能力和方法的指導,強調掌握科學探究能力的重要性,使學生在科學探究的過程中,學會並提高科學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內容

本冊教材共七個單元。其中:第一單元《猜猜猜》共三課含1、猜猜看2猜對了嗎3、猜猜猜;第二單元《風啊,你吹吧》共3課含1、起風了2、風的測量3、可愛又可恨的風;第三單元《神奇的指南針》共3課含1、神奇的小針2、有趣的磁鐵遊戲3、磁鐵的妙用;第四單元《水和鹽的故事》共3課含1、把鹽藏起來2.水落“鹽”出3.沉與浮;第五單元《電與我們的生活》共3課含1、生活離不開電2.電燈亮了3、小心!有電;第六單元《地球真的不動嗎》共2課含1.白天與黑夜2.地球自轉與晝夜變化;第七單元《漂移的大陸》共2課含1.漂移的大陸2、我也能當科學家。

五、教材的重點、難點

在觀察和實驗中除了讓學生經歷一系列有序的步驟和科學方法,還需要讓學生對收集到的事實和數據進行加工、整理和分析,並進行充分的討論,再得出結論。

六、具體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8、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並把自己的認識用於解決問題的實踐;

9、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七、教學進度表(每週2課時)

周次

教學內容

1

第一單元《猜猜猜》1、猜猜看2猜對了嗎

2

3、猜猜猜

3

第二單元《風啊,你吹吧》1、起風了

4

2、風的測量3、可愛又可恨的風

5

第三單元《神奇的指南針》1、神奇的小針2、有趣的磁鐵遊戲

6

3、磁鐵的妙用

7

第四單元《水和鹽的故事》含1、把鹽藏起來2.水落“鹽”出

8

3.沉與浮

9

第五單元《電與我們的生活》1、生活離不開電

10

2.電燈亮了

11

3、小心!有電

12

第六單元《地球真的不動嗎》1.白天與黑夜

13

2.地球自轉與晝夜變化

14

第七單元《漂移的大陸》1.漂移的大陸

15

2、我也能當科學家。

16

複習

17

複習

18

考試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15

一、情況分析

大象版《科學》三年級下冊教材由七個單元組成。重點培養學生“猜想與假設”的能力,把這一能力作為本冊教材要培養的一級目標,同時兼顧對學生進行其他探究能力、科學知識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力求使學生的科學素養得到全面、綜合的提升。

二、教學指導思想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三、教學目標

1、從兒童的視野選擇教學內容,發生在兒童身邊的、喜聞樂見的、適合他們探究的事物獲現象作為學習內容,以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發揮他們的主動性,便於他們從原有意識和經驗出發,仔細觀察,發現問題,展開研究。

2、注重對能力和方法的指導,強調掌握科學探究能力的重要性,使學生在科學探究的過程中,學會並提高科學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內容

本冊教材共七個單元。其中:第一單元《猜 猜 猜》共三課含1、猜猜看2猜對了嗎3、猜猜猜;第二單元《風啊,你吹吧》共3課含1、起風了2、風的測量3、可愛又可恨的風;第三單元《神奇的指南針》共3課含1、神奇的小針2、有趣的磁鐵遊戲3、磁鐵的妙用;第四單元《水和鹽的故事》共3課含1、把鹽藏起來2.水落“鹽”出3.沉與浮;第五單元 《電與我們的生活》共3課含1、生活離不開電2.電燈亮了 3、小心!有電;第六單元《地球真的不動嗎》共2課含1.白天與黑夜2.地球自轉與晝夜變化;第七單元《漂移的大陸》共2課含1.漂移的大陸2、我也能當科學家。

五、教材的重點、難點

在觀察和實驗中除了讓學生經歷一系列有序的步驟和科學方法,還需要讓學生對收集到的事實和數據進行加工、整理和分析,並進行充分的討論,再得出結論。

六、具體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8、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並把自己的認識用於解決問題的實踐;

9、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七、教 學 進 度 表(每週2課時)

周 次教 學 內 容

1第一單元《猜 猜 猜》1、猜猜看2猜對了嗎

23、猜猜猜

3第二單元《風啊,你吹吧》1、起風了

42、風的測量3、可愛又可恨的風

5第三單元《神奇的指南針》1、神奇的小針2、有趣的磁鐵遊戲

63、磁鐵的妙用

7第四單元《水和鹽的故事》含1、把鹽藏起來2.水落“鹽”出

83.沉與浮

9第五單元 《電與我們的生活》1、生活離不開電

102.電燈亮了

113、小心!有電

12第六單元《地球真的不動嗎》1.白天與黑夜

132.地球自轉與晝夜變化

14第七單元《漂移的大陸》1.漂移的大陸

152、我也能當科學家。

16複習

17複習

18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