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計劃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集合15篇)

欄目: 教學計劃 / 發佈於: / 人氣:5.08K

時間過得可真快,從來都不等人,我們的工作又將在忙碌中充實着,在喜悦中收穫着,現在就讓我們好好地規劃一下吧。我們該怎麼擬定計劃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集合15篇)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1

一、教材簡析

最新部編版《道德與法治》四年級下冊教材是從20xx年春季正式實行,全冊共四個單元,分別是第一單元:

同伴與交往;第二單元:做聰明的消費者;第三單元:美好生活哪裏來;第四單元:感受家鄉文化關心家鄉發展。單元主題下設課文主題,每個課文題均來一個引導學生學習、研討的話題。

第一單元主要從同伴交往的主題出發,引導學生學會和諧的同伴交往方法,成為同學中受歡迎的人。

第二單元通過觀察包裝,引導其辨別商品質量,引導學生進一步展開聯想,思考買不到不合適的東西怎麼辦?這些內容的安排旨在培養學生正確理財觀,提高他們的消費技巧,從而讓學生學做生活中的聰明消費者。

第三單元主要通過教學,使學生進-步認識現實生活中的吃穿用哪裏來,並真實地、客觀地、綜合地瞭解工農業生產的重要性。使學生能從生活的角度,知道工農業生產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從小體驗勞動者的辛勞與智慧。

第四單元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中華民族悠悠五千年的歷史長河,閃耀着勤勞、智慧的中華兒女創造的璀璨文明。中華文明是祖先留給我們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中國以“禮儀大國”“禮儀之邦的美譽著稱於世”。時至今日,仍有很多中華禮儀之瑰寶值得我們學習和傳頌,在五千年的傳承中也有很多糟粕摻雜其中,我們作為新世紀的接班人,要繼承先輩們的優良傳統,更要堅決牴觸陋習陋俗,使我中華傳統文化淵源流傳,萬世流芳。

二、教學目標

為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發展,使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一)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學生在集體活動中樂於合作、待人誠實守信的品質,初步形成規則意識、民主意識;

2、使學生知道學習是自己的責任,體驗學習給自己帶來的樂趣,形成積極向,上、樂觀好學的學習態度;

3、在瞭解家鄉的基礎.上萌發家鄉的熱愛之情,能向家鄉的優秀人物學習;

4、關愛自然,感激大自然對人類的哺育,初步形成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二)行為與習慣:

1、幫助學生建立與人交往有誠信、能合作、民主地參與集體生活品質,初步形成規則意識、

民主意識;

.

2、培養學生獨立自主地完成自己學習任務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在學習中的毅力和耐心,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培養學生愛惜名勝古蹟,不亂丟亂扔亂刻畫的良好習慣;

4、養成保護水資源,愛護身邊環境的良好習慣。

(三)知識與技能:

1、培養學生逐步建立自覺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識,知道同情和幫助殘疾人是一個人的良好品德的體現,並養成主動關愛處境困難或者不幸人的'行為;

2、知道自己是集體中的一員,關心集體、參加集體活動、維護集體榮譽承擔義務,瞭解家鄉環境問題,積極參加力所能及的環境保護活動,瞭解民風民俗及對人們的影響,抵制不良風氣和迷信活動,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培養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3、瞭解日常消費的狀況,感受消費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培養勤儉節約的美德。

三、學情分析

四年級一班:

本班共有xx名學生,男生xx名,女生xx名。大部分學生有較強的集體榮譽感,思想比較上進,能夠做到尊敬師長。積極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學習自覺主動。但也有部分同學在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方面還比較差,回答問題等方面不夠踴躍,應繼續加強練習,培養其良好的習慣自信心。多數同學能夠明辨是非,但有個別同學比較嬌氣、任性,出現錯誤認識不到或不願改正。

四年級二班:

本班共有學生xx名,其中男生xx人,女生xx人。通過了解,本班學生普遍熱愛勞動、團結班集體、能夠積極參加集體活動,並有不少可以幫助老師的得力助手。部分學生在對待學習、生活的態度上存在消極、不勇敢、不自信的現象。針對以上現象,將通過循序漸進、合理利用、因勢利導等方式進行改善和提高。

四年級三班:本班共有學生xx名,其中男生xx人,女生xx人。通過兩年的學校生活,大部分孩子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課堂發言積極,作業能及時完成。有部分同學學習非常認真。這學期在抓好學生行為規範的基礎上,重點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對潛能生要特別照顧,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得到提高。

四年級四班:本班共有學生xx人。男生xx人,女生xx人。這個班學生大多聰明活潑,學習基礎較好,學習習慣尚可。其中部分學生的學習基礎紮實,知識面開闊,學習興趣濃,家長對學生的學習比較重視,學生上進心強,有少部分學生的學習態度不夠端正,缺乏明確的學習目標,個別學生的書寫要進一步加強訓練。

四、教學措施

1.加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追逐教育教學最前沿意識,樹立現代化的育人觀和人才觀,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教學行為、教學手段,擴大知識面,完善知識結構,以適應課改需要。

2.多讀書、多思考、多實踐。我會抓緊點滴時間學習,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學習專業的知識,讓讀書成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不斷充實自己。同時通過網絡、媒體,開闊眼界,爭取完善自己,創新自己,做到終身學習。

3.多反思、多總結。每節課後進行自我反思,以提高業務素質,從“保守的經驗型”教師轉向“開拓的創新型”教師,同時總結自己教學工作中的成敗,以為今後的工作積累經驗。

4.確立研究課題:如何使學生實現由“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並進行研究。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2

一、教材分析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性質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生活型綜合課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徵(1)生活性;(2)開放性;(3)活動性。教材力求體現思想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現實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和活動性原則。根據《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要求和本套《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編寫指導思想,教材將以主題單元形式展開,並重點突出以下特徵:

1.從兒童真實生活出發實現學科內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從傳統德育的規範體系或德目體系展開學習內容,而是着眼於兒童現實生活的整體性,從學生生活原型出發,重新融入兒童生活之中,有機整合為學習主題。

2.強化教材的生活指導職能

教材試圖“以適應兒童現實生活為起點,幫助兒童實現高質量的幸福生活”作為一以貫之的編寫線索和基調,圍繞“如何發展兒童判斷、選擇、適應、超越的能力,以爭取個人幸福、社會有用性和更廣泛的人類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題,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導意識,發展兒童對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創造能力。一方面通過現實情景的捕捉和再創造,讓兒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樂,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過引入兒童生活中的典型問題,鼓勵兒童自己在探尋問題解決方案過程中,參與生活、創造生活,展示兒童多樣化的個性和豐富的智慧,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3.以活動型教學為主要特徵的過程導向設計

為切實地引導活動型教學的開展,教材設計將改變傳統教材編寫中以教師的“教”組織教學過程的設計思路,消解以“預成的學習結果”為核心的教材組織模式下課文加練習的刻板結構,將活動型教學中學生的活動過程作為設計的主要依據。因此,教材試圖從學生的學習行為出發組織主題單元,促進自主活動,在學習活動的漸次展開中,引導教師重點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裏呈未分化狀態的整體學習狀態和學習需要,使學生能在活動的不斷演進過程中實現原來被課程目標割裂的“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過程方法”目標的自然統整。

二、學生情況分析:

一年級的小朋友,在情感態度、行為習慣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過本冊教學,努力把他們培養成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三、教學目標: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因此本冊教材是培養兒童能夠健康、安全地生活(兒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礎)愉快積極地生活(兒童生活的`主調)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兒童應當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時代的進步對兒童提出的要求)。

四.各單元要求

第一單元:我的好習慣

1.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國小生了,要講禮貌、守秩序,遵守學校生活常規。

2.幫助學生熟悉和適應學校生活,讓學生學會利用學校中的設施解決自己的問題。

3.讓學生體驗學校生活帶來的樂趣,喜歡上學。

第二單元:我和大自然

1.引導學生在親近大自然的過程中找到春天,感受大自然的美,體驗大自然的奇妙,培養孩子們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感受、發現和表達春天的美好。

3.體驗、感受春天的美好,在與春天一起玩的過程中盡情享受春天、找到快樂。

第三單元:我愛我家

1.讓學生初步認識到自己作為家庭一員的責任,要學會自理,還應該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活。

2.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養成堅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的行為習慣。通過學習做不會做的事情,培養學生做事用心、不怕困難、持之以恆的品質。

3.讓學生體會到父母長輩對自己的關愛,體會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親敬長,向長輩表達自己的愛、自己的心意,從而學會感謝他人、關愛他人。

第四單元:我們在一起

1.讓學生認識到在學校在家一個樣,誠實、有禮貌,能為學校帶來歡樂。

2.培養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通過向學生求助做不會做的事情,培養學生與人交往、不怕困難、持之以恆的品質。

3.讓學生體會到同伴和自己分享的快樂,體會學校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融入集體,從而學會感謝同學、關愛同學。

五、教學重點、難點:

1、幫助學生熟悉和適應學校生活,讓學生學會利用學校中的設施解決自己的問題。

2、引導學生在親近大自然的過程中找到春天,感受大自然的美,體驗大自然的奇妙,培養孩子們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3、讓學生體會到父母長輩對自己的關愛,體會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親敬長,向長輩表達自己的愛、自己的心意,從而學會感謝他人、關愛他人。

4、讓學生體會到同伴和自己分享的快樂,體會學校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融入集體,從而學會感謝同學、關愛同學。

六、教學措施:

1.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

2.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運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地培養兒童的品德兒童的好奇心,引導兒童探索的慾望。

3.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繫本地區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突破性。

七、課時安排:16課時

八、教學進度:

周次

時間

教學內容

課時數

1

2.20-2.24

我們愛整潔

1

2

2.27-3.3

我們有精神

1

3

3.6-3.10

我不拖拉

1

4

3.13-3.17

不做“小馬虎”

1

5

3.20-3.24

風兒輕輕吹

1

6

3.27-4.1

花兒草兒真美麗

1

7

4.5-4.7

可愛的動物

1

8

4.10-4.14

大自然,謝謝您

1

9

4.17-4.21

我和我的家

1

10

4.24-4.28

期會考試

?

11

5.2-5.5

家人的愛

1

12

5.8-5.12

讓我自己來整理

1

13

5.15-5.19

乾點家務活

1

14

5.22-5.26

我想和你們一起玩

1

15

5.31-6.2

請幫我一下吧

1

16

6.5-6.9

分享真快樂

1

17

6.12-6.16

大家一起來

1

18

6.19-6.23

考試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3

一、指導思想

按照學校的教學工作計劃要求,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適應教學改革形勢發展要求,努力探索新課程標準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從根本上轉變教學觀念,積極推進教研教改,優化課堂教學,凸顯“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作用,努力培養學生研究性學習的精神,注重提高學生的能力,全面落實培優轉差方案,切實把教學質量提高。

二、教學目標

課程標準明確規定:“道德與法治課是一門綜合課程,教材體現了綜合性、過程性、實踐性特點。”據此,以國中學生生活經驗為依據,以青春生命在與他人、與集體、與社會、與國家以及全球關係中的自我發展為線索,以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公民為中心,遵循生活邏輯,整合道德、心理、法律及國情方面的知識領域,凝練三年六冊教材各個單元的學習主題,統籌安排各年級教育。

三、教材分析

第一單元:第一單元作為對國中生活開端的理性闡述,具有統領全套教材的意義,既是學生整個國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起點,也是全套教材建構的邏輯起點。對於剛剛步入中學校門的學生而言,中學時代是一個全新的人生階段的開始。面對生活和學習的變化,學生會有各種感受,也可能有各種困惑和問題。教材不是讓學生被動去適應這些變化,而是把變化看成是生命成長饋贈給自己的禮物,認識到新的'階段意味着新的機會和可能,接納變化,在積極面對中學學習、自我探索等課題中中成長。本單元以“成長的節拍”為主題,體現了學生國中生活的基調,映射出全套教材的青春文化底色。

第二單元:學會交往,處理交友中的問題既是學生道德和心理髮展在本階段的核心任務,也是國中生活逐步展開後學生實際的需要,在學生生命成長中具在重要的意義。20xx年2月,《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徵求意見稿)》出台,“積極交往,有效互動,建立和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被作為中國學生髮展應具備的核心素養提出。青少年期的同伴關係,不僅活動範圍進一步擴大,朋友之間親密感也進一步增加。這一方面提高了中學生友誼的質量,另一方面,也對學生的交友態度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單元:過富有情趣的生活。承接上一單元學會與同伴交往,本單元則是幫助學生正確處理師生關係、親子關係和家庭關係,是人際交往的繼續與延伸。師長是中學生成長中的“重要他人”,學生和師長的關係如何,直接影響到學習和生活質量。到了青春期以後,隨着青少年自我意識的凸顯,他們要求擺脱依賴、走向獨立的願望和行動增強,有時會和師長產生衝突。教材不迴避青少年成長可能帶來的各種衝突與矛盾,在尊重學生的獨立願望、成長需要的基礎上,引導他們走近師長,看到衝突背後“愛”的流動,通過主動對話和交流達成相互理解。

第四單元:過健康、安全的生活。本單元內容在七上教材體系中居於核心地位,既是本冊書前三個單元的價值昇華,也為學生一生的健康成長打好生命的底色。雖然課程設置上只是作為一個單元內容來呈現,但對生命教育的關切貫穿整套教材始終。

四、教學措施

(一)做好教學常規工作

1、鑽研學習新課程標準,學好教學改革新理論,努力提高自身教學教研理論水平。把握好新教材的編寫目的和教學要求,提高駕馭新教材的能力。

2、加強教研活動,積極參與集體備課,做到多聽課、多總結。認真學習他人、他校的先進教學經驗,做到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努力提高教學能力。

3、自覺做好教學各項常規工作,按質按量完成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單元測驗等常規教學任務,尤其認真實施課堂目標教學法。

4、認真組織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幫助學生認識社會、瞭解社會,提高學生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積極參加教研,提高業務水平

努力學習,提高專業理論水平。平時注重再學習,瀏覽百科,攝取與政治學科相關的理論知識和當代社會新科技發展信息,滲透到教學中去,使教學更有説服力。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4

一、本班學生學習的基本情況1908—1913共6個班的同學,絕大部分的同學,都熱愛道德與法計課的學習,上課都能認真聽講,積極思考,熱衷發表意見,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懂得合作和分享。自覺遵守紀律,尊敬老師。

二、本學期的教學目標:

1、認識青春期的身心特點,正確認識自己,接納自己,發展自己。

2、認識情緒、情感,正確處理情緒、情感問題。正確處理異性同學的關係培養良好的異性同學關係。

3、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的關係,培養集體主義精神。

4、初步認識法律,瞭解法律的作用,培養法治精神,增強法治觀念。

三、教材簡析:

教材根據學生的成長需要,圍繞學生的成長曆程,以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為導向來編寫,目的是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問題、解決問題,培養理性思維和崇高的`道德情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世界觀。教材以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觀點鮮明,依據客觀有力,內容呈現形式豐富多彩,文字通俗易懂,道理深入淺出,符合切合學生實際。四、教學重難點:

①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身心變化。

②懂得調節情緒,培養健康的情感。

③正確處理異性同學的關係。

④培養集體主義精神。

⑤增強法律意識,懂得自我保護。

五、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1、認真備課和集體備課,熟悉教材,明確教學目標、

教學重難點,理清教學思路和步驟,掌握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

2、認真上課,積極開展素質教育,以教學問題為導向,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討,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注重學生的參與度,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分享。

3、注意講練結合。課堂上,老師是指導者、引導者,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主力。老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發揮。課堂上加強練習,以講帶練,以練促學,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

4、積極引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增長見識,豐富閲歷,歷練心智,增強能力,提升境界。

六、教學進度表:時間教學內容

課時:

第一週第1課青春的邀約

第二週第2課青春的心絃

第三週第3課青春的證明

第四周第4課揭開情緒的面紗

第五週第5課品出情感的韻味

第六週複習第1單元青春時光

第七週複習第2單元,做情緒情感的主人

第八週加強練習

第九周加強複習和訓練鞏固

第十週其中全面複習

第十一週期會考試

第十二週期中試卷講評及總結

第十三週第6課我和我們

第十四周第7課共奏和諧樂章

第十五週第8課美好集體有我在

第十六週第9課法律在我們身邊

第十七週第10課法律伴我們成長

第十八週整理課本知識

第十九週期末全面複習

第二十週期末全面複習

第二十一週期末考試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5

一、學情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人,多數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對道德與法治這一學科很感興趣。由於本班留守兒童較多,缺乏家庭教育,導致了少部分的學困生,這就要求教師加強對學困生的教育和引導,讓他們儘快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材分析:

教材編排分為四個單元:

一單元(我們的守護者),

二單元(我們是公民),

三單元(我們的國家機構),

第四單元(法律保護我們健康成長),

教材內容圍繞法律、法規,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國家基本制度、國家機構等內容有機結合起來,成為一個整體。課文通過插圖和典型事例,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自己受到法律保護的同時,也應當遵守法律、法規,做一個合格的小公民。

三、教學目標:

1、教育學生,懂得生活離不開法律、法規,

2、同時也要利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權利。樹立憲法意識,瞭解法律的作用,體會自己受到法律保護的同時,也應當遵守法律,法規。

3、識記憲法、國家機構的含義、組織體系,設置。

4、初步瞭解自己擁有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樹立有權利也有義務的觀念。

5、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培養他們具有良好的品德和學習習慣,樂於探究和熱愛生活的兒童。

四、教學重難點:

1、要求學生懂得生活中離不開法律、法規,要做守法的'公民。學會利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

2、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積極態度,以便參與社會的能力。

3、讓法治意識貫穿於學生的生活,切實做好學生良好的品德和習慣養成教育。

4、認知憲法規定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樹立憲法意識。

五、教學措施:

1、讓“四種能力”的培養貫穿於課堂教學,轉變過去滿堂灌的教學觀念。

2、課堂教學應體現對兒童的尊重,理解和關注,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道德與法治。

3、建立學習小組,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讓孩子們在實踐中體驗,在交流中感悟,享受健康的學習生活。

4、用課件進行教學,力求課堂的多樣化、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個性品質,及時與學生溝通,搞好師生關係。

六、教學進度與課時分配:

1、單元名稱內容第一單元我們的守1—3

2、憲法是根本法第二單元我們是公4—6

4、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第三單元我們的國家機構

5、國家機構有哪些7—10

6、人大代表為人民第四單元法律保護我們健康成長11—149。知法守法依法維權期末複習15—考試六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教學設計第一單元:我們的守護者本單元安排了兩個內容,分別是《感受生活中的法律》和《憲法是根本法》。主要讓學生了解什麼是法律,我們生活中有哪些法律,法律對於我們的作用,法律怎樣規範我們的行為;同時也讓學生知道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礎和依據,我們要知道憲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要樹立憲法權威。每一課後有活動園,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能更好地掌握教材內容。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學目標:

(1)瞭解法律是什麼,生活與法律的關係;

(2)瞭解法律的作用有什麼。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6

一、學生基本情況:

1、本學期學生學習情況與上學期基本相同。基本懂得了學習生活規則,初步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多數學生文明有禮貌,能遵守課堂學習規定,能積極學習,能安全健康地學習生活。

2、還有少數學生比較頑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課堂上、集體活動中不能很好

地約束自己,甚至個別孩子有模仿社會上不良言行的現象。

3、幾個班的孩子還是有些差別,因此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現有情況調整教學,

有不同的方法開展教學,激勵所有孩子努力學習。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在呈現形式上,從兒童視角出發,通過大量的圖畫、照片、學生作品等

鮮活的樣式,給孩子一個耳目一新的感覺。從兒童自身出發,運用兒童語言、對話、旁白等形式,讓兒童置身其中,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可讀性與啟發性。

2、教材在知識結構上,每個單元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基本線索設置主題。

3、教材在內容特點上,突出了學生的“生活性、活動性、啟動性、開放性”等特點。

4、教材在實現教育目標上,各單元設計既有各自比較明確的設計意圖和側重點,具有發散性、自我性,又按照兒童與自我、兒童與社會、兒童與自然的結構排列,由低到高循序漸進,由近及遠螺旋上升。能夠較好地實現情感態度、行為與習慣、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等綜合的課程目標。

三、教學目標:

1、通過第一單元《讓我試試看》的教學,幫助孩子們做勇於挑戰的人。並通過嘗試種下一粒子,學會呵護、養育小小的生命。

2、通過第二單元《我們好好玩》的教學,引導孩子們多做一些有益於身心健康的遊戲活動,瞭解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傳統遊戲活動,學會根據自己的愛好和場地創新健康安全的遊戲。

3、通過第三單元《綠色小衞士》的教學,延續上學期“公共場所”單元的學習,進一步引導孩子們從生活的點滴認識到人類對乾淨的水、新鮮的空氣、生態環境的需求和保護。在社會生活中養成愛護環境、合理利用資源等良好行為習慣,學習做一個文明的小公民。滲透《環境保護法》、《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等法制教育。

4、通過第四單元《我會努力的》的教學,引導孩子們學會正確認識自己,學會掌握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培養持之以恆的意志品質,同時用積極的心理暗示鼓勵自己做得更好。

四、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1、充分體現教學的生活性,遵循兒童生活邏輯,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聯繫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和遊戲為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體現道德寓於兒童生活的方方面面。

2、遵循教材開發性的特點,重視本課程面向兒童整個生活世界。重視地方、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造性。在教學中積極探索教材擴展到家庭、社區及其他生活空間的`方法,使其教學寓於生活。

3、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對兒童進行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為兒童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實際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為他們在價值多元的社會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確價值觀打下基礎。

4、積極鼓勵兒童直接參與主題活動,遊戲和其他實踐活動,使兒童通過活動、動手動腦,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

5、珍視兒童機動生活價值,尊重兒童的權利與學生和平相處,以誠相待,使學生享受愉快、自信、有尊嚴的學校生活。

6、教學活動形式:

蒐集調查、討論交流、合作探索、情景模擬,實踐活動,遊戲與欣賞,講授與故事等形式。

五、教學進度

教學進度計劃表

第一週:第一課挑戰第一次

第二週:第二課學做“快樂鳥”

第三週:第三課做一個“開心果”

第四周:第四課試種一粒子

第五週:第五課健康遊戲我常玩

第六週:第六課傳統遊戲我會玩

第七週:第七課我們有新玩法

第八週:第八課安全地玩

第九周:第九課小水滴的訴説

第十週:第十課清新空氣是個寶

第十一週:第十一課我是一張紙

第十二週:第十二課我的環保小搭檔

第十三週:第十三課我能行

第十四周:第十四課學習有方法

第十五週:第十五課堅持才會有收穫

第十六週:第十六課獎勵一下自己

第十七週綜合複習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7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一年級小朋友已經學習了一個學期,在情感態度與行為習慣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希望通過本學期的教學,女裏把他們培養成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好兒童。

二、教材分析

《道德與法治》是以兒童生活為基礎,以培養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生活性綜合課程。具有以下特徵(1)生活性;(2)開放性;(3)活動性。教材力求體現思想性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現實性原則、綜合性原則、活動性原則。教材將以主題單元形式展開,並重點突出以下特徵:

1、從兒童實際生活出發實現學科內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從傳統德育的規範體系展開學習內容,二手着眼於兒童現實生活的整體性,從學生實際生活出發,有機整合學習內容。

2、強化教材的生活指導功能

教材試圖“以適應兒童現實生活為起點,幫助兒童實現高質量的性福生活”作為一以貫之的編寫線索和基調,圍繞“如何發張兒童判斷、選擇、適應、超越的能力,以爭取個人幸福、社會有用性和更廣泛的人類幸福”的生活教育主題,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導意識,發展兒童對幸福生活的甘石溝能力和創造能力。一方面通過現實情景的捕捉和再創造,讓兒童感受生獲得美好和快樂,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過引入兒童生活的典型問題,鼓勵兒童自己在探尋問題解決方案過程中,參與生活、創造生活,現實兒童多樣化的'個性和豐富的只會,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3、以活動型教學為主要特徵的過程導向設計

為切實地引導活動性教學的開展,教材設計將改變傳統教材編寫中以教師的“教”組織教學過程的設計思路,消解“預成的學習結果”為核心的的教材組織模式下課文加練習的刻板結構,將活動型教學中學生的活動過程作為設計的主要依據。因此,教材試圖從學生的學習行為出發組織主題單元,促進自主活動,在學習活動的漸次展開中,引導教師重點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裏未分化狀態的整體學習狀態和學習需要,使學生能在活動的不斷演進過程中實現原來被課程目標割斷的“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過程方法”目標的自然統整。

三、教學要求

《道德與法治》是以兒童生活為基礎,因此本冊教材是培養兒童能健康、安全的生活、積極愉快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的生活,動腦筋、有創意的生活。

四、單元要求

第一單元:我的生活好習慣

1、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2、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學習態度。

第二單元:學校生活真快樂

1、幫助學生熟悉和適應學校生活。

2、讓學生意識到在校園裏要講文明、守秩序,遵守學校規則。

3、讓學生體驗學校生活帶來的樂趣,喜歡上學。

第三單元

1、體驗四季生活的快樂,增強體質,鍛鍊意志。

2、主動觀察、發現生活中的危險,注意遠離危險,規避危險。

第四單元

1、讓學生初步認識到自己作為家庭一員的責任,要學會自理,還應該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活;讓學生意識到在家在學校一個樣,誠實、有禮貌,能為家庭帶來歡樂。

2、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養成堅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的行為習慣。通過學習做不會的事情,培養學生做事用心、不怕困難、持之以恆的品質。

3、讓學生體會到父母長輩對自己的關愛,體會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親敬長,向長輩表達自己的愛,自己的心意,從而學會感謝他人,關愛他人。

五、教學措施

1、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

2、努力創造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的運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培養兒童的好奇心,引導兒童探索的慾望。

3、創造性的使用教材,聯繫本地和兒童實際,及時的把社會中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突破性。

六、教學時間安排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8

本學期我承擔六年級《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學工作任務,為了不斷提升自己的精神追求,增強職業道德,掌握教育規律,拓展學科知識,強化專業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的過程。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結合教育教學實際,制定本學期工作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為指導,使道德存在於兒童的內心,使法治原則為更多兒童所瞭解和遵守,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懂法守法,自覺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和社會規則,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本學期將一如既往地紮實落實思品學科的各項常規工作,提高教學效率,同時加大學科科研力度,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學科建設。

(二)常規教學

一、教學目標

本冊教材圍繞公民與國家的關係的生活主題,以法律和憲法精神為主線,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將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國家基本制度、國家機構等內容貫穿起來,使之成為一個整體。

1.通過第一單元《我們的守護者》的教學,感受到法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生活中法律是不可或缺的。只有懂法、守法生活才會和諧美好,讓學生體認憲法的核心價值,初步理解憲法精神

2.通過第二單元《我們是公民》的教學,着重講憲法規定公民的基本權利與義務,並保障公民權利的實現。本單元的教學重難點是瞭解公民的權利與義務,依法行使權力,依法履行義務。

3.通過第三單元《我們的國家機構》的教學,識記國家機構的含義、組織體系、設置。着重講憲法規定國家制度,憲法將國家權力賦予國家機構並規範國家權力的運行,以實現人民當家作主

4.通過第四單元《法律保護我們健康成長》的教學,體會自己受到的法律特殊保護,增強運用法律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的意識和能力,瞭解保護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的專門法律,知道未成年人受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和司法保護的基本內容,及其在青少年成長中的地位。

二、教學資源分析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性質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生活型綜合課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徵(1)生活性;(2)開放性;(3)活動性。材力求體現思想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現實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和活動性原則。根據《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要求和本套《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編寫指導思想,教材將以主題單元形式展開,並重點突出以下特徵:

1.從兒童真實生活出發實現學科內容的.整合教材不是從傳統德育的規範體系或德目體系展開學習內容,而是着眼於兒童現實生活的整體性,從學生生活原型出發,重新融入兒童生活之中,有機整合為學習主題。

2.強化教材的生活指導職能教材試圖“以適應兒童現實生活為起點,幫助兒童實現高質量的幸福生活”作為一以貫之的編寫線索和基調,圍繞“如何發展兒童判斷、選擇、適應、超越的能力,以爭取個人幸福、社會有用性和更廣泛的人類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題,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導意識,發展兒童對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創造能力。一方面通過現實情景的捕捉和再創造,讓兒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樂,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過引入兒童生活中的典型問題,鼓勵兒童自己在探尋問題解決方案過程中,參與生活、創造生活,展示兒童多樣化的個性和豐富的智慧,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3.以活動型教學為主要特徵的過程導向設計 為切實地引導活動型教學的開展,教材設計將改變傳統教材編寫中以教師的“教”組織教學過程的設計思路,消解以“預成的學習結果”為核心的教材組織模式下課文加練習的刻板結構,將活動型教學中學生的活動過程作為設計的主要依據。因此,教材試圖從學生的學習行為出發組織主題單元,促進自主活動,在學習活動的漸次展開中,引導教師重點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裏呈未分化狀態的整體學習狀態和學習需要,使學生能在活動的不斷演進過程中實現原來被課程目標割裂的“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過程方法”目標的自然統整。

4.讓教師和學生走進教材,保持教材的彈性和廣泛適用性各主題單元均選擇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師生具體真實地參與的活動題材,使教材成為師生開展活動的指導,從而將各地具體而微的自然、人文資源和經濟、文化背景,以及師生的經驗和興趣等等都納入課程資源體系,為師生在活動中進行二次開發留有空間。

三、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六年級學生共有XX人,其中男生XX人,女生XX人。孩子經過一年的學習後基本懂得了學校生活規則,初步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多數學生文明有禮貌,能遵守課堂學習規定,能積極學習,能安全健康地學習生活。還有少數學生比較頑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課堂上、集體活動中不能很好地約束自己,甚至個別孩子有模仿社會上不良言行的現象。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現有情況調整教學,用不同的方法開展教學,激勵所有孩子努力學習。

四、教學方法設計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寓道德概念和行為要求於生動、活潑的具體形象之中。

2.利用插圖,圖文對照,邊看邊説邊想,幫助學生理解。

3.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活動。以孩子們生活中的現實問題為抓手,以實際生活案例為依託,突出正面引導,讓孩子們在學習中體會到法治讓生活更美好。

4.結合大隊部的各項活動進行教育。

5.充分利用教學用書中的兒歌及小故事穿插於課堂教學中。

6.領略大自然的美,瞭解社會的繁榮,培養學生的環境素養。

7.根據國小生心理髮展水平和認知特點,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採取由淺入深、由近及遠、循環往復、螺旋上升、形式多樣等方式,引導孩子們通過學習,從不同角度、側面感悟和踐行核心價值觀。

8.課程中積極發揮繪本生動活潑、有趣有啟發性的作用,引導孩子們通過自主閲讀、小組講述或者表演等形式,自然而然地懂得其中藴含的規則、法理等,使教學從課堂延伸到學生更廣闊的生活領域,做到實實在在的知行合一。

五、教學進度與課時分配

(略)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9

一、教材分析

本套教材的編寫以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為中心,遵循生活邏輯與知識邏輯相結合的原則,圍繞國中學生在不斷擴展的生活中需要處理的我與我、我與他人和集體、我與國家和社會的關係,有機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國情方面的內容,提煉生活主題,統籌安排各年級教育內容。在教材的立意與設計上,關注中學生逐漸擴展的生活及其時代特徵,關注國中學生成長中的體驗與困惑,注重教材內容對國中學生在思想性與精神成長方面的引領,以及從思想認識到生活實踐的引導。

具體而言,本套教材力圖體現課程標準的思想理念,以中學生逐漸擴展的生活為基礎,堅持對國中學生的思想性引導,彰顯人文性,注重實踐性,體現綜合性;在知識目標的基礎上強調能力目標,更加凸顯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在教材內容設計的廣度上,以課程標準規定的內容範圍為依據,通過內容點的落實、部分落實以及滲透等方式進行安排;在教材內容設計的深度上,每一個內容點都包含課程標準中具體的知識、能力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以知識為依託又不侷限於知識本身,體現知識與價值的統一,並根據國中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以及生活擴展的成長需要,進行不同深度的思想性挖掘。

二、單元解讀:

第一單元:第一單元作為對國中生活開端的理性闡述,具有統領全套教材的意義,既是學生整個國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起點,也是全套教材建構的邏輯起點。對於剛剛步入中學校門的學生而言,中學時代是一個全新的人生階段的開始。面對生活和學習的變化,學生會有各種感受,也可能有各種困惑和問題。教材不是讓學生被動去適應這些變化,而是把變化看成是生命成長饋贈給自己的禮物,認識到新的階段意味着新的機會和可能,接納變化,在積極面對中學學習、自我探索等課題中成長。

本單元以“成長的節拍”為主題,體現了學生國中生活的.基調,映射出全套教材的青春文化底色。

第二單元:友誼的天空學會交往,處理交友中的問題既是學生道德和心理髮展在本階段的核心任務,也是國中生活逐步展開後學生實際的需要,在學生生命成長中具有重要的意義。20xx年2月,《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徵求意見稿)》出台,“積極交往,有效互動,建立和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被作為中國學生髮展應具備的核心素養提出。

青少年期的同伴關係,不僅活動範圍進一步擴大,朋友之間親密感也進一步增加。這一方面提高了中學生友誼的質量,另一方面,也對學生的交友態度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單元:師長情誼承接上一單元學會與同伴交往,本單元則是幫助學生正確處理師生關係、親子關係和家庭關係,是人際交往的繼續與延伸。

師長是中學生成長中的“重要他人”,學生和師長的關係如何,直接影響到學習和生活質量。到了青春期以後,隨着青少年自我意識的凸顯,他們要求擺脱依賴、走向獨立的願望和行動增強,有時會和師長產生衝突。教材不迴避青少年成長可能帶來的各種衝突與矛盾,在尊重學生的獨立願望、成長需要的基礎上,引導他們走近師長,看到衝突背後“愛”的流動,通過主動對話和交流達成相互理解。

第四單元:生命的思考本單元內容在七上教材體系中居於核心地位,既是本冊書前三個單元的價值昇華,也為學生一生的健康成長打好生命的底色。雖然課程設置上只是作為一個單元內容來呈現,但對生命教育的關切貫穿整套教材始終。

三、教學措施

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1。進行有效備課,理清脈絡,建構體系,把握主旨。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創設與之適應的教學方案,備好每一節課。

2。精選事例創設情境,基於情境,探究問題,生成觀點。多樣化教學,強調學生的主動積極參與,更多地進行討論、分析、探究活動和主題班會等形式的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一定的效果。

3。課前進行新聞播報,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關注社會的意識。教學中多舉與學生生活貼近的實例,鼓勵和引導學生從自身學習生活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

4。上課過程中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導學生更好地掌握該課內容。鼓勵學生大膽發言,結合自身實際發表觀點。

5。結合課文內容佈置相應的練習、作業並要求學生按時完成,獨立完成。

6。不斷學習,提升自我,超越自我,豐富自身知識,與時俱進,以適應當前道德與法治的教育教學。

四、今後努力的方向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更加努力積極投入到這教育教學改革之中。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中不斷提高自身學習能力,做學習的主人,快樂學習,快樂成長。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對得起“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個光榮的稱號。

最後,借用於漪老師的箴言自勉:

教師成長是一輩子的事情,教育不是一個結果,是生命展開的過程,教育要永遠面向未來。

一輩子學做老師,就是着力於自己的精神成長,和學生一起發展。

課不是上在課堂上,教在黑板上,課要教到學生身上,教到學生心中。

教課是全身心投入,用生命歌唱的過程,只有自己感動,才能感動學生。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10

一、指導思想

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十八大、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忠誠實踐新課程,關注學生,關注道德與法治,提高學生的生活技能和生活質量。

二、學生情況分析:

七年級學生正處在青春初期,有夢想也有挫折,有努力也有困難。道德與法治教學一方面要為學生心扉"開鎖",伴隨學生平穩度過心理生理的"突變期",另一方面要為學生築起防波堤,在法治社會裏懂得有為和有所不為。學生剛開始中學階段的學習,要經過由不適應、較被動到適應而且主動的時期。教學中要增加趣味性強、啟發性大的故事,引導學生講身邊的故事,認識做人處事的原則,遵紀守法。要採取措施來活躍課堂,運用各種有效教學技能,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思想。

三、教材分析:

本期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道德與法治》教材七年級上冊。 該教材是新修訂完成的教材,今年起開始使用。它落實中國共產黨十八大和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突出法治,引導學生在法治社會裏生活和成長。教材關注學生生活狀況,關注學生內心世界的真實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生活範圍、深度的拓展,要求學生把自我逐步融入開闊的社會生活之中。教材圖文並茂,敍述簡明,論證扼要,故事貼近生活。教材符合新課程標準 的理念,足見組編的功力。

四、教學任務和目標:

本期教學任務:

1.第一單元 成長的節拍:

我們開始國中階段的學習。從這個起點開始,我們將認識新的老師和同學,學習和生活會發生一些變化,在我們的成長中留下深深的'印記。我們要使中學生活過得豐富多彩、更有意義、更有價值。 2.第二單元 友誼的天空:

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友誼,友誼與成長同行。我們要多交益友和諍友,不交損友,遵守網上交友的規則,讓友誼之樹長青。 3.第三單元 師長情誼:

老師和父母是我們成長中重要的見證者和陪伴者。我們要以真誠的態度,作出應有的努力,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係、親子關係。 4.第四單元 生命的思考:

生命是一個嚴肅的課題。生命的意義、生命之間的聯繫究竟怎樣,這需要我們去體驗,去探索,去創造,在生活中立志與堅守、盡責與奉獻,用自己的行動書寫一份出色的人生答卷。

本期教學目標:

通過本期教學,讓學生學會適應中學生活,學會與朋友、與老師和家人交往,初步認識生命意義,學會接受和遵循公共生活中的道德準則和法律準則。

五、教學進度安排及內容:

本期約為18周,思想品德課每週2節,總課時為36節。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11

第一單元:我的生活好習慣

1、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2、培養學生進取積極的學習態度

第二單元:學校生活真快樂

1、幫助學生熟悉和適應學校生活。

2、讓學生意識到在校園裏要講禮貌、守秩序,遵守學校生活常規。

3、讓學生體驗學校生活帶來的樂趣,喜歡上學。

第三單元:自救自護我能行

1、體驗四季生活的快樂,增強體質,鍛鍊意志。

2、主動觀察、發現生活中的危險,注意遠離危險,規避風險。第四單元:温暖你我他

1、讓學生初步認識到自己作為家庭一員的責任,要學會自理,還應該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活;讓學生認識到在學校在家一個樣,誠實、有禮貌,能為家庭帶來歡樂。

2、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養成堅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的行為習慣。通過學習做不會做的事情,培養學生做事用心、不怕困難、持之以恆的品質。

3.、讓學生體會到父母長輩對自己的關愛,體會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親敬長,向長輩表達自己的愛、自己的心意,從而學會感謝他人、關愛他人。

五、教學措施

1、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

2、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運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地培養兒童的品德兒童的好奇心,引導兒童探索的慾望。

3、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繫本地區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突破性。

六、教學時間安排

第一週餐桌上的學問

第三週愛清潔講衞生

第四周做事不拖拉

第五週過好每一天

第七週我進步我高興

第八週

第九周

第十週

第十一週

第十二週

第十三週

第十四周

第十五週

第十六週

第十七週

第十八週成長不煩惱為你喝彩向快樂出發春夏秋冬學自護不玩火防觸電會變臉的水地震來了會應對心中有他人小手拉小手他們需要關愛期末測試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12

一、班級情況分析

學生熱愛學校,熱愛班級,熱愛學習,有強烈的集體榮譽感。學生普遍都能尊師守紀,團結友愛,有較強的上進心和求知慾,課堂氣氛活躍。但有時有點過於活躍,需要老師適時調控。

二、教材內容分析

本冊教材共四個單元。第一單元:班級小主人,主要講同學們都是班級小主人,要班級就是大家的家,大家要一起做值日,共建圖書角,感受集體生活的美好。第二單元:這樣做真好,告訴大家要會照顧自己,懂禮貌,認真做事,不馬虎。第三單元:綠色生活真美好,帶領大家走進大自然,懂得環保有法,愛護大自然。第四單元:飛揚的紅領巾,怎樣才能加入少先隊,成為少先隊員,我們需要做些什麼?

三、本學期教學的總目標

1、熱愛大自然,能主動到大自然中觀察春天的特徵,對自然現象有探究欲。知道春天動植物的變化,人們衣着的變化,學習有關兒歌,知道種子發芽生長的條件,瞭解植樹節的相關知識,能在活動中初步認識春天的花及野菜,練習綜合的觀察、繪畫、朗誦能力,培養對生活的感悟和體驗。

2、樂於參與班級的各項集體活動,能感受集體活動的美好,積極參與班級的衞生值日和保結工作,能為班級慶祝“六一”活動佈置教室。懂得要愛護公共財物、尊重他人勞動成果的道理。

3、能發現學習生活中的快樂,從而激發對學習生活的'愛與樂趣。

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在本單元的學習中通過尋找校園內、生活中的有趣豐富的學習活動,體驗學習的快樂。瞭解多渠道的學習方法,瞭解豐富的學習途徑。

四、教學措施

1、加強課前預習,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的習慣和能力。

2、提高學生的有效性。

3、加強課堂評價,提倡多元化評價。

五、教學時間:38課時

六、進度表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13

一、指導思想

以《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為指導,使道德存在於兒童的內心,使法治原則為更多兒童所瞭解和遵守,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懂法守法,自覺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和社會規則,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本學期將一如既往地紮實落實思品學科的各項常規工作,提高教學效率,同時加大學科科研力度,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學科建設。

二、教學資源分析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性質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生活型綜合課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徵(1)生活性;(2)開放性;(3)活動性。材力求體現思想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現實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和活動性原則。根據《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要求和本套《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編寫指導思想,教材將以主題單元形式展開,並重點突出以下特徵:

1、從兒童真實生活出發實現學科內容的整合教材不是從傳統德育的規範體系或德目體系展開學習內容,而是着眼於兒童現實生活的整體性,從學生生活原型出發,重新融入兒童生活之中,有機整合為學習主題。

2、強化教材的生活指導職能教材試圖“以適應兒童現實生活為起點,幫助兒童實現高質量的幸福生活”作為一以貫之的編寫線索和基調,圍繞“如何發展兒童判斷、選擇、適應、超越的能力,以爭取個人幸福、社會有用性和更廣泛的人類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題,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導意識,發展兒童對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創造能力。

(1)通過現實情景的捕捉和再創造,讓兒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樂,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

(2)通過引入兒童生活中的典型問題,鼓勵兒童自己在探尋問題解決方案過程中,參與生活、創造生活,展示兒童多樣化的個性和豐富的智慧,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3)以活動型教學為主要特徵的過程導向設計為切實地引導活動型教學的開展,教材設計將改變傳統教材編寫中以教師的“教”組織教學過程的設計思路,消解以“預成的學習結果"為核心的教材組織模式下課文加練習的刻板結構,將活動型教學中學生的活動過程作為設計的主要依據。因此,教材試圖從學生的學習行為出發組織主題單元,促進自主活動,在學習活動的漸次展開中,引導教師重點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裏呈未分化狀態的整體學習狀態和學習需要,使學生能在活動的不斷演進過程中實現原來被課程目標割裂的“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過程方法”目標的自然統整。

3、讓教師和學生走進教材,保持教材的彈性和廣泛適用性各主題單元均選擇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師生具體真實地參與的活動題材,使教材成為師生開展活動的指導,從而將各地具體而微的自然、人文資源和經濟、文化背景,以及師生的經驗和興趣等等都納入課程資源體系,為師生在活動中進行二次開發留有空間。

三、單元目標分析

1、通過第一單元《我們一家人》的教學,引導學生懂得用心體會家人的愛,理性面對問題,主動與家人交流溝通;懂得家庭中的責任分擔與民主協商,逐漸形成家庭主人翁意識;瞭解並理解家風背後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以及中華民族精神,懂得家風對個人成長、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意義並藉助各種形式,宣傳優秀的家風。

2、通過第二單元《公共生活靠大家》的教學,主要是引導學生懂得在公共生活中人們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展示良好的形象:認識到愛護公共設施,維護公共利益,才能共享公共生活。“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主要讓學生懂得自覺遵守公共秩序,才能構建和諧有序的公共生活、“我參與我奉獻”引導學生認識到在參與公共生活的過程中,平等相待、文明有禮、服務社區、參與公益是構建和諧社會需要秉持的價值選擇,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激發學生的親社會情感。

3、通過第三單元《百年追夢復興中華》的教學,整體把握中國近代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的歷程,探究不同階段不同人物的不同追夢之路,學習先輩們不怕犧牲,敢於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前進道路的方法,增加學生愛國情懷。

四、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經過一年的學習,孩子們基本懂得了學校生活規則,初步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多數學生文明有禮貌,能遵守課堂學習規定,能積極學習,能安全健康地學習生活。還有少數學生比較頑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課堂上、集體活動中不能很好地約束自己,甚至個別孩子有模仿社會上不良言行的現象。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現有情況調整教學,用不同的方法開展教學,激勵所有孩子努力學習。

五、教學方法設計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寓道德概念和行為要求於生動、活潑的具體形象之中。

2、利用插圖,圖文對照,邊看邊説邊想,幫助學生理解。

3、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活動。以孩子們生活中的現實問題為抓手,以實際生活案例為依託,突出正面引導,讓孩子們在學習中體會到法治讓生活更美好。

4、結合大隊部的各項活動進行相關主題的教育。

5、充分利用教學用書中的兒歌及小故事穿插於課堂教學中。

6、領略大自然的美,瞭解社會的繁榮,培養學生的環境素養。

7、根據國小生心理髮展水平和認知特點,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釆取由淺入深、由近及遠、循環往復、螺旋上升、形式多樣等方式,引導孩子們通過學習,從不同角度、側面感悟和踐行核心價值觀。

8、課程中積極發揮繪本生動活潑、有趣有啟發性的作用,引導孩子們通過自主閲讀、小組講述或者表演等形式,自然而然地懂得其中藴含的規則、法理等,使教學從課堂延伸到學生更廣闊的生活領域,做到實實在在的知行合一。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14

國小一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一.學生情況分析;一年級的小朋友剛剛入學,在情感態度、行為習慣方面;二、教材分析;《品德與生活》課程的性質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1)生活性;(2)開放性;(3)活動性;1.從兒童真實生活出發實現學科內容的整合;教材不是從傳統德育的規範體系或德目體系展開學習內;2.強化教材的生活指導職能;教材試圖“以適應兒童現實生活為起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一年級的小朋友剛剛入學,在情感態度、行為習慣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過本冊教學,努力把他們培養成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二、教材分析

《品德與生活》課程的性質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生活型綜合課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徵:

(1)生活性;(2)開放性;(3)活動性。

1. 從兒童真實生活出發實現學科內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從傳統德育的規範體系或德目體系展開學習內容,而是着眼於兒童現實生活的整體性,從學生生活原型出發,重新融入兒童生活之中,有機整合為學習主題。

2. 強化教材的生活指導職能

教材試圖“以適應兒童現實生活為起點,幫助兒童實現高質量的幸福生活”作為一以貫之的編寫線索和基調,圍繞“如何發展兒童判斷、選擇、適應、超越的能力,以爭取個人幸福、社會有用性和更廣泛的人類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題,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導意識,發展兒童對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創造能力。一方面通過現實情景的捕捉和再創造,讓兒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樂,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過引入兒童生活中的典型問題,鼓勵兒童自己在探尋問題解決方案過程中,參與生活、創造生活,展示兒童多樣化的個性和豐富的.智慧,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3. 以活動型教學為主要特徵的過程導向設計

為切實地引導活動型教學的開展,教材設計將改變傳統教材編寫中以教師的“教”組織教學過程的設計思路,消解以“預成的學習結果”為核心的教材組織模式下課文加練習的刻板結構,將活動型教學中學生的活動過程作為設計的主要依據。因此,教材試圖從學生的學習行為出發組織主題單元,促進自主活動,在學習活動的漸次展開中,引導教師重點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裏呈未分化狀態的整體學習狀態和學習需要,使學生能在活動的不斷演進過程中實現原來被課程目標割裂的“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過程方法”目標的自然統整。

4. 讓教師和學生走進教材,保持教材的彈性和廣泛適用性

各主題單元均選擇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師生具體真實地參與的活動題材,使教材成為師生開展活動的指導,從而將各地具體而微的自然、人文資源和經濟、文化背景,以及師生的經驗和興趣等等都納入課程資源體系,為師生在活動中進行二次開發留有空間.

三、教學總要求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因此本冊教材是培養兒童能夠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積極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

四、各單元要求

第一單元:上學真快樂

1、 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國小生了,要講禮貌、守秩序,遵守學校生活常規,。

2、 幫助學生熟悉和適應學校生活,讓學生學會利用學校中的設施解決自己的問題。

3、 讓學生體驗學校生活帶來的樂趣,喜歡上學。

第二單元:祖國的生日

1.認識我國的國旗、國徽,為自己是中國人感到自豪。

2.知道10月1日是我國的國慶節,感受人們迎接國慶的喜悦心情。

3.用實際行動迎國慶,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對祖國媽媽生日的祝賀。 第三單元:美麗的秋天

1. 引導學生在親近大自然的過程中找到秋天,感受大自然的美,體驗大自然的奇妙,培養孩子們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2.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感受、發現和表達秋天的美好。

3. 體驗、感受秋天的美好,在與秋天一起玩的過程中盡情享受秋天、找到快樂。

第四單元:我愛我的家

1讓學生初步認識到自己作為家庭一員的責任,要學會自理,還應該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活;讓學生認識到在學校在家一個樣,誠實、有禮貌,能為家庭帶來歡樂。

2. 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養成堅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的行為習慣。通過

學習做不會做的事情,培養學生做事用心、不怕困難、持之以恆的品質。

3. 讓學生體會到父母長輩對自己的關愛,體會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親敬長,向長輩表達自己的愛、自己的心意,從而學會感謝他人、關愛他人。

第五單元:冬爺爺來了

1、體驗冬季生活的快樂,增強體質,鍛鍊意志。

2、主動觀察、發現冬季的特徵,養成探究的習慣,獲得有關知識。

3、意識到自己是集體的一員,主動參與新年的集體活動。

4、瞭解冬季保健的知識養成良好、健康的生活。

五、教學措施

1、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

2、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運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地培養兒童的品德兒童的好奇心,引導兒童探索的慾望。

3、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繫本地區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突破性。

六、教學時間安排

第一週 瞭解我們的學校

第三週 我們國小生要這樣做

第四周 遵守交通規則,安安全全上學去

第五週 祖國真美麗,建設成就大

第六週 國慶節放假

第七週 歡度國慶

第八週 我愛秋天

第九周 和秋天一起玩

第十週 中秋節

第十一週 期會考試

第十二週 我的家

第十三週 我是家裏的小主人 第十四周 好玩的冬天 第十五週 奇妙的冬天 第十六週 新年到了 第十七週 過新年

第十八週 送給新年的禮物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15

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x人,經過幾年的學習,大部分學生初步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有愛心,有責任心,能夠遵守紀律,上課認真聽講,積極參與互動,品行端正。不過,有少數學生學習自覺性較差,自我控制能力差,平時不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甚至有個別孩子有模仿社會上不良言行的現象。在本學期的教學中,教師要注意關注特別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激勵所有孩子努力學習,健康成長。

教材分析

統編版道德與法治四年級下冊教材共有四個單元,每個單元一個主題,分別是“同伴與交往”“做聰明的消費者”“美好生活哪裏來”“感受家鄉文化關心家鄉發展”。這四個單元是學生進行自主探索所指向的四個問題域。

教材必定要有鮮明的價值導向。單元作為學生學習活動所指向的問題域,當然也有教育的價值導向。

第一單元“同伴與交往”,引導學生理性看待友誼,懂得什麼是真正的友誼,着重培養學生的守信品質,掌握化解衝突、應對欺負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價值導向清楚明確。

第二單元“做聰明的消費者”以“理性消費”為主題,引導學生做理智的消費者,學會文明購物,樹立科學和合理的消費觀,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這些內容都具有鮮明的價值導向。

第三單元“美好生活哪裏來”以“工農業生產與勞動者”為主題,引導學生認識農業、工業生產的重要意義,懂得各行各業的勞動者都是平等的,體會勞動者的艱辛和辛勤付出,尊重和感謝勞動者,珍惜他人勞動成果,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和愛崗敬業的意識,適時融入我國傳統美德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第四單元“感受家鄉文化關心家鄉發展”,引導學生關注和熱愛家鄉文化,通過了解和感受家鄉的發展,激發他們熱愛家鄉之情和建設家鄉的責任感、使命感,幫助他們成為家鄉發展的支持者。

教學目標

感受友誼的美好,懂得什麼是真正的友誼,學會珍惜和維繫友誼。

認識失信的危害,養成説到做到的好習慣,對他人和對自己守信。

認識衝突發生的原因,學會避免和化解衝突,學會正確應對他人的欺負。

掌握購物的技巧,做文明的消費者,懂得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學會合理消費,養成勤儉節約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

通過探究衣食住行與農業的關係,知道農業是我們衣食住行的主要來源,與人們的.生活緊密聯繫,懂得我們的生活與農業息息相關。

懂得工業產品給生活帶來的便捷,體會工業勞動者的艱辛,瞭解工業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尊重工業勞動者。

知道中國製造遍佈全球,懂得中國製造轉向中國創造才能體現中國工業的創新能力。

體會不同職業給生活帶來的便利,知道生活離不開各行各業的勞動者。

社會分工需要不同的職業,各行各業勞動者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我們應該尊重普通勞動者。

瞭解我國春節、清明、端午、中秋等幾個主要的傳統節日的習俗、傳説故事等,體會其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瞭解我們家鄉的民風民俗,增強學生愛家鄉愛祖國的感情。

初步瞭解我國著名的民間藝術,關注當地的民間藝術,探究民間藝術產生的原因,感受民間藝人的聰明才智。

關心民間藝術的未來,力所能及地為民間藝術的保護和傳承做貢獻。

通過收集材料、採訪家人、實地參觀等調查活動,讓學生進一步瞭解並體會我們的家鄉的發展帶給人們物質生活條件的巨大改善,感受家鄉前進的步伐,產生自豪、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理解什麼是真正的友誼,學會珍惜和維繫友誼。

認識到失信的危害,養成説到做到的好習慣。

掌握購物的技巧,做文明的消費者,學會合理消費,養成勤儉節約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

理解農業、工業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改變,體會人們的日常生活與農業、工業之間的密切聯繫。

懂得社會分工需要不同的職業,各行各業勞動者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我們應該尊重普通勞動者。

知道中國製造遍佈全球,懂得中國製造轉向中國創造才能體現中國工業的創新能力。

瞭解我國傳統節日的習俗等,並瞭解我們家鄉的民風民俗,增強學生愛家鄉愛祖國的感情。

瞭解我國著名的民間藝術,關注當地的民間藝術,關心民間藝術併力所能及地為民間藝術的保護和傳承做貢獻。

瞭解並體會我們的家鄉的發展帶給人們物質生活條件的巨大改善,產生自豪、熱愛之情。

教學方法及措施

1.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傳統模式,注重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知識在相互聯繫中得到和諧發展,以較好地落實“三維”目標。

2.鑽研教材,全面準確地把握和課程目標,吃透教材內容,並根據本班實際情況制訂教學計劃和教學設計。

3.根據本校的實際和學生的實際生活,大膽選擇、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重視學生的社會參與,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

4.綜合組織多種活動,儘可能提供學生參與、親身體驗的機會。

5.重視發展性教學評價方法的運用,強調評價多樣化,如:主體多樣化,角度多樣化,尺度多樣化,強調質性評價,強調日常觀察過程,強化專題性探究過程,建立成長記錄袋,實施階段性評價。

教學時間安排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