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計劃

四年級上冊音樂教學工作計劃範文5篇

欄目: 教學計劃 / 發佈於: / 人氣:2.46W

時間的腳步是無聲的,它在不經意間流逝,我們又將續寫新的詩篇,展開新的旅程,此時此刻我們需要開始制定一個計劃。想學習擬定計劃卻不知道該請教誰?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四年級上冊音樂教學工作計劃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四年級上冊音樂教學工作計劃範文5篇

四年級上冊音樂教學工作計劃 篇1

一、學生狀況分析

四年級學生的生活範圍和認知領域進一步擴展,體驗感受與探索創造的活動能力增強。他們已經能隨着熟悉的歌曲,樂曲哼唱,同時也能知道常見的中國民族樂器和西洋樂器。也能用自然得聲音、準確的節奏和音調有表情地獨唱或參與齊唱、合唱。

二、總體目標

以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為核心,保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培養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在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活動中,突出體驗,重視實踐,鼓勵創造,為學生的音樂學習提供“舞台”。

三、改進教學提高質量措施

貼近學生生活,能夠在學習中有更多的'機會關注民族文化及多元的文化,獲得人文精神的薰陶。通過生動的有趣的內容、形式和背景,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增強學生的創造意識。

教學進度安排

1唱《我愛我的家鄉》《美麗的黃昏》聽《藍天白雲》《朝景》11唱《小事情》聽《月亮河》

2唱《捉泥鰍》聽《放風箏》採集與分享《露一手》12唱《讓我們蕩起雙槳》聽《鱒魚》

3唱《綠色的祖國》聽《彼得與狼》《森林水車》採集與分享13唱《好月亮,你走得這樣靜悄悄》聽《月高月光光》《望月節》

4唱《銀色的樺樹林》聽《卡農歌》《第一交響曲》14唱《愉快的夢》聽《二泉印月》我的創造

5唱《採金秋》《恰利利恰利》聽《豐收歌》15唱《堆雪人》聽《雪橇》《鈴兒響丁當》

6唱《豐收之歌》聽《霍拉舞曲》我的創造《集體舞》16唱《踏雪尋梅》《鈴兒響丁當》聽《冬天的故事》

7唱《我們的田野》聽《春到沂河》集體舞《露一手》18期末檢測

8唱《田野的召喚》《紅蜻蜓》聽《美麗的村莊》

9唱《小竹橋》聽《春筍》《小小竹排》

10唱《跳柴歌》聽《月光下的鳳尾竹》採集與分享《我的創造》

四年級上冊音樂教學工作計劃 篇2

一、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已具備基本的視譜能力,並有一定的運用能力。本學期可通過多種方式培養學生的音樂創新能力。四年級的學生經過我這麼久和他們的接觸,我感覺到他們有自己的思想,而且對歌曲的喜好很明顯,大多喜歡流行歌曲,對課本上歌曲不感興趣,甚至是説很難聽。我想適當的採取“貫通”的方法來調節這樣鮮明的對比。

二、 教學目標

1.通過歌唱,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教育學生講文明、講禮貌,爭做文明少年

2.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陶冶情操,使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3.讓學生多唱歌、唱好歌,進一步掌握正確的歌唱方法,並培養學生的自我表現能力。

4.保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使學生樂於參與音樂活動。

5.培養音樂感受於鑑賞能力。

6.培養表現音樂的能力。

7.培養藝術想象和創造力。

8.在感受音樂的過程中,培養樂觀的態度和友愛的精神。

三、 教材重點難點

重點:1.歌唱中旋律的概念。2.識譜知識的學習。

難點:通過適當的方式在快樂輕鬆的課堂中進行理論知識學

習。不僅可以以真正學到知識。避免學習理論的枯燥乏味性激發學生興趣,還可以真正學到知識。

四、具體教學措施

孩子們的生活範圍和認知領域進一步擴展,體驗感受與探索創造的活動能力增強。應注意引導學生對音樂的整體感受,豐富教學曲目的`體裁、形式,增強樂器演奏及音樂創造活動的分量,以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和藝術的魅力吸引學生,提升孩子們對音樂的興趣。

1.寓教於樂,採用多種教學形式,使學生樂學,願學,想學。

2.教師深挖教材潛力,備好課,上好課,讓每節課都有一個閃光點。

3.採取適當的方式讓孩子們既喜歡音樂更喜歡音樂課。改變以往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學習,更多的時間交還給孩子們,在他們樂於接受的課堂氣氛中學習!

四年級上冊音樂教學工作計劃 篇3

教學內容:湘教版音樂新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二課演唱《放風箏》

教學目標:

1.欣賞河北民歌《放風箏》,感受歌曲優美的旋律和歡快的情緒。

2.學生能在聆聽音樂的過程中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即興參與音樂活動,體會音樂所表現的意境。

3.通過聆聽不同版本的《放風箏》,進一步感受河北民歌的風格特點,從而激發學生對民族民間音樂的興趣。

4.能聽辯南北不同風格的民歌。

教學重點:

演唱河北民歌《放風箏》。

教學難點:

通過聆聽不同版本的《放風箏》,進一步感受河北民歌的風格特點;能聽辯南北不同風格的民歌。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聽音樂進教室,感受歌曲情緒。

引導學生帶着背景音樂所渲染的情緒愉快進入教室。

二、激趣導入

階段性目標:用“猜猜歌名”的方式自然導入作品,初次完整視聽歌曲、感受歌詞,使學生充滿興趣,帶着幾多新奇、幾許期待來欣賞音樂。

1、瞧瞧你們一張張笑臉,快來説説聽了這首歌曲你是帶着怎樣的情緒走進教室的?

生:高興、愉快、開心?

2、同學們的感受很準確,剛才帶給我們愉快情緒的這首歌曲,就是我們今天要欣賞的河北民歌,它的名字是什麼呢?老師先不告訴大家,就讓我們靜下心來,完整地欣賞一遍歌曲,看看同學們能不能從聽到的歌曲中找到答案。

3、同學們起了這麼多好聽的名字,老師看得出來,你們都充分地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力,這首歌的歌名就在同學們的答案中,是什麼呢?(揭示課題)

4、《放風箏》這首歌曲是流傳於我國河北南方一帶的民歌,它是一首“南歌北唱”的成功範例,知道什麼是南歌北唱嗎?

“南歌北唱”就是將流傳於江南一帶的優秀曲牌“移”到北方,用以歌唱當地民俗的歌曲,我們這首河北民歌《放風箏》用音樂描繪的是怎樣的當地民俗呢?

讓我們完整地視聽一遍歌曲,細細地體會歌詞,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完成聽賞。(播放動畫《放風箏》課件)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完成聽賞,展示彙報。師評價並給予獎勵

5、師小結:大家用不同的方式再現了歌曲的情景,音樂感受把握得很準確。這首歌曲所表現的'意境正如同學們彙報的一樣,描繪的是舊時難得出門的姑娘們穿着漂亮的衣服,趁着陽春三月大好的時節,帶着各自喜愛的風箏去野外踏青、遊玩的喜悦心情。

三、分段賞析

階段性目標:通過方言和歌詞的學習,理解感受歌曲的情緒和旋律特點。

1、下面,讓我們分段欣賞,進一步體會歌曲的情緒和河北民歌的旋律特點。還記得這是什麼地方的民歌嗎?聽過河北南方的地方方言嗎?老師現學了幾句,現在呢我就用純正的河北南方的地方方言給大家把第一段歌詞朗讀一遍。(師幽默地用方言朗讀歌詞)

學生模仿

2、欣賞第一段,體會方言和民俗對歌曲的影響,學唱最具特色的樂句感受歌曲的旋律特點。

3、欣賞第二段,聽辯這首歌曲的歌詞和以前學過的歌曲有那些不同?(講解襯詞)

4、欣賞第三段,師生對唱。

四、整體復聽

階段性目標:以視聽為基礎,感受河北民歌的風格特點。

1、通過一遍遍地欣賞歌曲,我們感受到了河北民歌《放風箏》帶給我們的歡快、愉悦的情緒。音樂除了能表現一定的情緒外,還有着各自不同的風格特點,那麼這首河北民歌《放風箏》的風格特點是什麼呢?讓我們再一次完整地視聽歌曲,通過《放風箏》這首歌曲來感受我們河北民歌的風格特點。

2、(出示課件選擇)

3、師小結,因為這是一首“南歌北唱”的成功範例,所以它既有南方民歌的委婉、細膩,也有北方民歌的粗獷、高亢和嘹亮的曲風特點。

五、對比欣賞,拓展學習

階段性目標:通過對比欣賞感受南北不同地域民歌的風格特點,並能分辨。

1、《放風箏》這首歌曲的版本很多,歌唱的內容大同小異,旋律風格卻因地有別,欣賞南方版本的《放風箏》

2、(出示課件選擇)

3、師小結,同學們找得很準確,南方民歌的旋律曲調就是委婉、細膩、平穩、柔和地。

4、下面老師就給大家以一曲《茉莉花》為例,分別演唱兩個樂句,看看同學們能不能根據我們已掌握的知識來區分南北民歌。(師聲情並茂地演唱)

學生欣賞、判斷

六、總結

師:看得出大家今天的學習很有收穫,這節課我們在河北民歌《放風箏》的伴隨下,共同體驗了放風箏時的樂趣和喜悦的心情,同時也感受到北方民歌高亢、嘹亮和南方民歌委婉、細膩的旋律美,相信同學們通過這節課會更加熱愛我們的民族民間音樂。讓我們帶着想象的風箏下課吧!(在《放風箏》歌曲的伴隨中愉快地“飛”出教室)

四年級上冊音樂教學工作計劃 篇4

第一課時:太陽出來了

教學目標:

1、音樂活動唱一唱《太陽出來了》,是讓學生用歌聲表現太陽出來時壯美秀麗的場景。

2、能學會用明亮、圓潤而和諧的聲音演唱歌曲《太陽出來了》,表現歌曲活潑、熱情、生氣蓬勃的情緒。

教學重點:

用明亮活潑和諧的聲音演唱《太陽出來了》

教學難點:

歌曲中的合唱部分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準備:

課件、電子琴

教學過程:

一、太陽出來了。

1、談話導入,出示課件三聲部練習曲。

2、將學生分成三個聲部和老師一起完成這個活動《太陽出來了》.

二、歌唱太陽。

1、導入揭示課題:《太陽出來了》。

聽錄音回答問題,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速度是怎樣的?

師歸納:歌曲情緒:熱情活潑;速度:稍快。

2、再聽一遍,請同學們一邊哼唱旋律,並找出旋律相似或節奏相似的樂句。旋律相似:出示課件,教唱找出難點。

節奏相似:出示課件,教唱,重點教唱二聲部。

3、欣賞圖片,瞭解歌曲內容,熟悉音樂旋律。

(1)引導欣賞圖片,請學生説説圖片有什麼。

(2)幫助學生理解歌曲內容。

師:誰出來了,小鳥在幹什麼,怎麼唱的?我

們來唱一唱。

師:誰吹來了,樹葉在幹什麼,怎麼唱的?我

們來唱一唱。

師:誰湧來了,大海在幹什麼,怎麼唱的?我

們來唱一唱。

師:什麼響起了,我們在幹什麼,怎麼唱的?

我們來唱一唱。學唱歌曲。

(1)師範唱歌曲。

師:老師把你們看到的圖畫,配上音樂唱一唱。

(2)跟隨教師演唱歌曲。

5、練唱歌曲。

(1)學習演唱歌曲每一句的句末象聲詞時跳躍地演唱。

(2)學習用接唱這一演唱形式演唱歌曲。

師:老師唱前半句,你們唱後半句。

也可以請學生分組演唱。

6、學生邊看圖,邊完整地演唱《太陽出來了》。

7、師伴奏合唱這首歌。

8、聽錄音哼唱一遍。

9、聽伴奏帶合唱歌曲。

10、用口風琴試着來吹奏旋律。

三、課堂小結。

第二課時:森林與小鳥

教學內容:

欣賞《森林與小鳥》

教學目的:

通過欣賞,讓學生認識到熱愛地球,熱愛動物對我們人類的重要,愛護環境,人人有責,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教學準備:

錄象資料、有關地球環境惡化的文字、圖片、《森林與小鳥》的錄音帶、打擊樂器(碰鈴、響鈴、雙響筒、沙錘、三角鐵、鈴鼓)各種頭飾。

教學重難點:

通過欣賞《森林與小鳥》,掌握樂曲的情緒,摸唱樂曲的主題並能區分樂曲的段落。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這一部分我通過語言引導)。

1.師:今天老師帶你們去森林做客,小鳥們要開森林大會!我們去參加,好不好?

2.(播放第一部分樂曲):師開始語言引導-----“在去的路上,我們聽到(小鳥快樂的叫聲),森林的早晨是那麼(優美、寧靜)。(小鳥)醒來了(它們唧唧喳喳像是迎接即將到來的黎明)”。

播放這一段音樂的時候,老師用柔和的聲音,輕輕地朗誦,引導學生們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寧靜。

3.師:小鳥真高興,我們呼吸了新鮮空氣,感染了它們的喜悦,我們和小鳥一起跳舞迎接黎明。(再播放第一部分樂曲)

---------這部分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多聽感受大自然的美。

二、新課設計。

1.情景導入:播放課件(一陣狂風,森林被砍伐,河流被污染,垃圾到處都是·······).鳥在哭訴:誰把我們的家毀了,我沒家住,沒水喝,我的兄弟姐妹死的傷的,嗚嗚·····我的家變了一個垃圾場。

(出示錄象資料,幻燈片:有關地球環境變換的文字,圖片。)

這時候和剛才第一段音樂有截然不同的音樂與視覺效果,破壞的環境衝擊着學生們的`視線和心靈,起了一個鮮明的對比,讓學生們知道破壞環境的是人類自己。

2.師:這是怎麼回事?(讓學生們説一説)

3.師:同學説的都是對的,那現在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4.師:(邊説邊放關於地球的圖片)地球是我們的媽媽,也是動物的媽媽,我們應該好好愛護她,對嗎?現在我們來幫助小鳥也是幫助我們自己重建沒好的家園,好嗎?這時候讓每個學生動手,佈置(已準備好的道具)森林,河流,草地,花園,藍天,白雲,太陽等等。(課前,早已準備好、做好的花、草、樹、鳥等各種手工作品,把它一一放在桌上,讓學生們從中獲得美好的創作靈感),請每一位學生為森林添上一筆,擺上作品-----很快,森林煥然一新。(佈置的時候播放樂曲)

----------這部分是讓學生知道什麼是破壞環境,又怎樣愛護環境,美化環境。

三、教學重點、難點。

1.出示課件(開始播放第二部分樂曲):欣賞第二部分樂曲(分四個小舞曲聽)讓學生聽完每一段圓舞曲,分組討論説一説感受。

第二部分分四個小圓舞曲。

a)第一圓舞曲歡快、活潑,一強一弱的力度對比更增添了。

俏皮的兒童情趣。

b)第二圓舞曲節奏變得緊湊,銅管樂器的加入,把情緒推向了高潮,好像森林裏一片熱鬧的景象。

c)第三圓舞曲是一首舒展、優美的圓舞曲,同前兩個圓舞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由玄樂奏出的抒情性旋律,使人聯想起小鳥們懂得舞姿。

d)第四圓舞曲稍活潑,帶有裝飾音的旋律,使音樂顯得非常輕快。

四年級上冊音樂教學工作計劃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冊音樂教材的內容強調了音樂與人、音樂與社會、音樂與民族、音樂與大自然的聯繫,把音樂置身於大文化背景之中,以文化主題組織教材。共有八課,分別是《東海漁歌》、《我們的田野》、《民族的節日》、《山鄉牧童》、《故鄉的橋》、《音樂中的故事》、《民族的舞步》、《八音盒》。其中歌曲有《趕海小姑娘》、《小螺號》、《我們的田野》、《田野在召喚》、《快樂的潑水節》、《那達慕之歌》、《牧童》、《在阿維翁大橋上》、《老鼠和大象》、《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鈴兒響叮噹》讓學生接觸並瞭解中國的幾首優秀的兒童節歌曲和外國出色的歌曲,並配以羣體的音樂活動,如齊唱、合唱等。它有助與學生養成共同參與的羣體意識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以審美為核心,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觀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音樂必要的審美能力。另外本教材的編創與活動中,編有大量的實踐要求,讓學生在編創與活動中去體驗音樂的美感,提高他們的音樂感受、表現、創造的能力。

二、教學目標

(一)感受與鑑賞

1、音樂表現要素

(1)對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種音響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夠用自己的聲音或樂器進行模仿。能隨着熟悉的歌曲或樂曲哼唱,或在體態上作出反應。

(2)能聽辨不同的女聲和男聲。知道常見的中國民族樂器和西洋樂器,並能聽辨不同類型其音色。

(3)在感知音樂節奏和旋律的過程中,能夠初步辨別節拍的不同,能夠聽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強弱。

(4)能夠感知音樂主題、樂句和段落的變化,並能夠運用體態或線條、色彩作出相應的反應。

2、音樂情緒與情感

(1)聽辨不同情緒的音樂,能用語言作簡單描述。

(2)能夠體驗並簡述音樂情緒的變化。

3、音樂體裁與形式

(1)聆聽少年兒童歌曲、頌歌、抒情歌曲、敍事歌曲、藝術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種體裁和類別的歌曲,能夠隨着歌曲輕聲哼唱或默唱。

(2)聆聽不同體裁和類別的器樂曲,能夠通過律動或打擊樂對所聽音樂作出反應。

(3)能夠區別齊唱和合唱、齊奏和合奏。

(4)能夠初步分辨小型的音樂體裁與形式,能夠聆聽音樂主題説出曲名,每學年2—4首。

4、音樂風格與流派

(1)聆聽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知道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區和民族的民歌、民間歌舞、民間器樂曲和戲曲、曲藝音樂等,瞭解其不同的風格。

(2)聆聽世界各國民族民間音樂,感受一些國家和民族音樂的不同風格。

(二)表現

1、演唱

(1)樂於參與各種演唱活動。

(2)知道演唱的正確姿勢及呼吸方法,並能在唱歌實踐中逐步掌握和運用。能夠對指揮動作及前奏作出恰當的反應。

(3)能夠用自然的聲音、準確的節奏和音調有表情地獨唱或參與齊唱、合唱。

(4)能夠對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簡單評價。

(5)每學年能夠被唱歌曲4&—6首。

2、演奏

(1)樂於參與各種演奏活動。

(2)學習課堂樂器的演奏方法,參與歌曲、樂曲的表現。

(3)能夠選擇適當的演奏方法表現樂曲的情緒,並對自己和他人的演奏進行簡單評論。

(4)每學年能夠演奏樂曲2&—3首。

3、綜合性藝術表演

(1)能夠主動地參與綜合性藝術表演活動,並從中享有樂趣。

(2)在有情節的音樂表演活動中擔當一個角色。

(3)能夠對自己、他人的表演進行簡單的評論。

4、識讀樂譜

(1)用已經學會的歌曲學唱樂譜。

(2)結合所學歌曲認識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記號。

(3)能夠識讀簡單樂譜。

三、教學重點

1、在學生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他們的音樂欣賞水平。

2、進一步加強基礎樂理知識的學習,特別是對音符的認識能力。

3、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改善學生的歌唱習慣,減少喊唱現象。

4、能參與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創編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