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日記

端午節話題日記

欄目: 日記 / 發佈於: / 人氣:2.42W

一天的生活不知不覺間結束了,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想,需要進行好好的總結並且記錄在日記裏了。日記寫什麼內容才新穎、豐富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話題日記,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端午節話題日記

端午節話題日記1

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這一天,每一家的房樑上都掛着小猴子、艾蒿、桃樹枝。端午節這天,家家户户都吃粽子,每一家都喜氣洋洋的。

端午節這天我在睡覺,媽媽悄悄走到我的牀前,把五彩線系在我的手上和腳上。早上,我剛起來就發想我的腳上有五彩線,五彩線五顏六色的像彩虹一樣。

早上我吃完飯就問媽媽一件事,我説:“端午節有什麼故事麼?”媽媽説:“有一位愛國詩人,他叫屈原,過端午節就是紀念他。”然後就給我講了屈原的故事,我聽了後説:“知道了,原來是這樣啊!”

中午,奶奶在洗粽葉,包粽子。我問奶奶:“奶奶,你在洗什麼啊?”奶奶説:“我在包粽子啊。”我説:“我能和你一起包麼?”奶奶説:“能啊。”我又説:“奶奶,為什麼要吃粽子呢?”奶奶説:“要紀念屈原呀。”我説:“為什麼?”奶奶説:“屈原是一個大詩人,那時候,秦國要攻打他們國家,他主張聯合抗秦,結果皇帝不允許,後來他們國家被打敗了,屈原很慚愧,於是他抱着石頭跳江了。”我説:“屈原真偉大啊,我們應該紀念他。”

晚上,我和媽媽去街上玩,我看見有賣小猴子、桃樹枝等東西。端午節,街上有各種各樣的'粽子,真好看。

我們回到家裏,吃到了粽子,我喜歡粽子,全家人在一起歡歡樂樂的,我們都很開心。

我們都喜歡過端午節,每一年的端午節,我們都在歡聲笑語中度過。

端午節話題日記2

“五月五,是端午”這首兒歌大家應該是最熟悉不過了吧。這不,現在大街上的小孩嘴裏都在唱着,為什麼?因為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來到了。今天,姥姥帶我去早市買粽子。

剛剛到早市,一股香草的清香襲面而來。接着,一個個精美的香包映入眼簾,各式各樣,應有盡有。早市左右兩邊都是大大小小的香包,給早市增色不少。

我們往裏走,看見了今天我們的“目標”——粽子,粽子的“個頭”不大不小,比我的拳頭略大一些,呈三角狀,上面纏着一根綵線。我買了一個想嚐嚐味道,拿起粽子,一股清香撲鼻而來,撥開“粽子寶寶”的“小被子”,白白胖胖的“粽子寶寶”便探出頭來,白白的粘粘的,香氣撲鼻,我怎能禁得起這樣的'誘惑?便迫不及待的吃了一小口,細細品味,一顆顆糯米在口中翻滾,頓時粽子特有的香氣充滿了我的嘴,使我不禁幾口將其吞下。

端午節的傳統物品中,每樣都能看出人們的汗水。比如香包,每一個小小香包中,都含有人們晶瑩的汗水,密密的針線中,含有人們多少寶貴的時間,精美的圖案中,含有人們多少精力的投入。每一件物品都是海水的結晶,精力的聚合與時間的積累。所以我們不能浪費它們,要細細品味才能體會出它內在的美。

向晚的微風吹走了端午節那美好的一天,讓我們嚮明天出發吧!

端午節話題日記3

“五月五,是端陽。插香葉,戴香囊……”每當我唱起這支兒歌時,總會想起家鄉的端午節。

每逢五月五日,就要過一個盛大的節日——端午節。端午節是民間的`傳統節日,又叫端陽節和重五節。

著名學者聞一多認為,端午節又是龍節,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節日。

端午節時,吃粽子是一項極為重要的活動,還有一項活動,那就是賽龍舟。為什麼要賽龍舟呢?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人麼相繼把粽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端午節時,人們要把房子打掃乾淨,還要在廚房裏灑上許多雄黃水,就是為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滋生。

端午節呢,它呀,又稱重五,總之,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用紅、黃、白、黑、藍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勃頸上、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名家還要插“五端”:葛蒲、艾草、石榴花、蒜頭和龍船花。

我不僅知道北方過端午節的知識,而且還了解南方過端午節的食物呢!

南方每次過端午節,必定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用黃瓣包的粽子和最美味的食物——雄黃酒。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酒在兒童頭上畫個“王”字,另外,還有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過了好幾年,我又念起了“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

此時,我又想起了家鄉的端午節……

端午節話題日記4

從睡夢中醒來,我呼吸着新鮮的空氣。從人們的笑聲中美好的遐想中感受到了端午節的美好和神聖。端午節的早晨既讓人鍛鍊了身體,又讓人們知道了先民們對美好生活的盼望。

吃完了兩個雞蛋,我們就便揹着包袱來到了三角山的'腳下,我們順着山間那蜿蜒盤旋的小路,懷着無比激動的心情,看到了龐大的巖石、強壯的綠樹、香氣撲鼻的鮮花、活潑的昆蟲、清澈的小溪,綠油油的小草......

走着走着,我們終於走到了三角山的山頂。站在山頂眺望遠方,俯視下方,人們常説:功夫不負有心人,站得高,望得遠。看到了那幢幢高大的樓房,條條川流不息的街道.......

站在山頂上,就有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令人流連往返。走了一段路,我們都筋疲力盡了,就坐在大巖石上,欣賞着美麗的風景,吃着香噴噴的的飯菜,讓人更加貼近大自然,體會出大自然的神祕和絢麗。伴隨着人們的吶喊聲,天空中的無數小水兵羨慕極了,也來到了人們的身邊,天空中雖然下着濛濛小雨,但大家一點都不遺憾,而且更加喜歡三角山了。

等回到了家,已經是七點多了,吃着我媽媽包着美好願望的粽子,心裏也是美滋滋的,在那美好的端午節的早晨,我們又盼望着明天,我們每個小朋友的節日——六一兒童節。

端午節話題日記5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我們一定想到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

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端午節流行於漢、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端午節的主要活動是賽龍舟、吃粽子。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在我們這裏端午節的時候,孩子們都要戴上“長命縷”,家家門上要插艾草,以防蚊蟲叮咬;並且到了端午節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聚在一起吃粽子,很是熱鬧。

今年的端午節我跟媽媽學習怎樣包粽子。把長長的粽葉圍成菱形,放上紅棗和江米,再把粽葉包起來,用線繩緊緊地捆住,一個粽子就這麼包好了。再把包好的.粽子放進鍋裏煮一個小時左右,香噴噴的粽子就出鍋了,我吃着自己親手包的粽子,心裏有説不出的喜悦與自豪。

我愛吃粽子,但我更愛端午節!

端午節話題日記6

端午划龍舟,在印象中,所見過的龍舟是不多的。小時候,以為龍舟就是漂浮在水上的一條龍,一條金龍,人在金龍上歌唱舞蹈。

記得有一個端午,天空下着雨,雨簾蒙上了人們的眼眸,若隱若現,我嚷嚷着呼喊父母帶我去看。飯後時分,父親便領着我和哥哥去到西江邊上,高高的堤壩兩旁站滿了人。只見河中,十幾個壯漢坐在看着像龍的長艇上,立在龍頭旁的人奮力擊鼓,鼓鳴聲中,幾艘長艇整齊向前衝去,舟上的`人用槳奮力划水,白色的水花在龍的軀體兩側飛濺。龍舟所到之處,層層浪花泛起,交錯碰撞,十分壯觀。不久,龍舟遠去,消失在了朦朧的霧氣中,神祕莫測。原來划龍舟不是看歌舞表演,就是幾條金龍在水中奮勇爭先,飛舞戲耍。

儘管下着雨,觀眾們無不激動着,歡呼吶喊聲勢震天,龍舟的每一點動靜都刺激着觀眾們的神經。小時候覺得熱鬧非凡,堪比新年時逛花街,便也隨大人們跳躍歡呼。幼時,龍舟比賽非常難得,家家户户的男人都要參加,展示自己的勇敢。據説以前,小孩子還要洗“龍舟水”,以保證平平安安沒有病痛。想到此處,極想嘗試一下,卻發現河水渾濁,有污漬漂浮其中。這裏工業廢水、生活污水早已流入了多條河道,這條河水已經不再清澈。我收回伸出的手,心裏暗暗歎息。

端午節話題日記7

每年的五月初五,家家户户都團聚在一起吃粽子、包粽子,看賽龍舟。

今年的五月初五,我們一家也團聚在一起。奶奶和我在廚房裏包粽子。爸爸和姨夫們在一起打麻將、鬥地主。而媽媽和姨媽們則在一起聊天,而只有奶奶和我在廚房裏心得不亦樂乎。

不過,我們在廚房裏也心得挺開心。我和奶奶在比賽包粽子,比誰包的粽子又好又快,又精緻,只有做到這三好,才算是真的好,才能算是真正的贏者。我們先一起將粽葉清洗乾淨,洗過了粽葉,然後再將糯米清洗,洗乾淨了以後,再往糯米中倒入一些醬油,和少許的糖和黃酒,這樣要等上二小時。

等醬油、糖和黃酒完全融入糯米里時,再拿來粽葉,先折成一個小船似的樣子,一頭有邊,一頭無邊。用糯米在“小船”有邊的地方鋪上一層糯米,接着就是放肉了,我將一塊五花肉放在糯米上,然後再把糯米輔在肉上,最後再把“小船”無邊的地方蓋在上面,然後將多餘的地方彎折一下用線紮緊。我和奶奶就這樣一個接着一個地包着愛心粽。

終於,我們包完了,我數了數我的`,又數了數奶奶的,發現奶奶比我少一個,我頓時高興的一蹦三尺高。這時奶奶走了過來,對我説:“孩子,比賽的輸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參加了,如果你贏了也不能驕傲,只有沉着冷靜的人,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勝利者。”

奶奶的這番話語,深深地藏在了我的心底裏,令我受益匪淺。

端午節話題日記8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

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户户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每次端午節,奶奶家都會包起粽子。我學着奶奶的樣子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粽葉,學着奶奶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摺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肥肥大豬肉,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

我開始有點沾沾自喜了,心想:簡單的包粽子根本難不住聰明的我。可是當我再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就像一個頑皮的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都跳了出來。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圍”——把一些糯米弄掉一點,我才舒了一口氣,心裏的一塊沉重的大石頭放了下來。我經過了一些小挫折,總算到了最後的一個步驟——扎棕繩。粽子要包紮嚴實才好吃,所以我接過棕繩,把粽子捆了一圈又一圈,這才交給奶奶。這時我才明白包粽子是門手藝活兒,包起來非常不容易。

我感受到人們通過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紀念屈原這種偉大的愛國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的傳統風俗。藴涵着祖國人們深深的情感,承載着中華民族絢麗的文化,它起源於中國,發展於中國,我們要保護它,傳承它,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己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