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日記

風俗的日記

欄目: 日記 / 發佈於: / 人氣:1.11W

一天即將完結,你有什麼總結呢?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日記了。日記寫什麼內容才新穎、豐富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風俗的日記,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風俗的日記

風俗的日記1

今天是元宵節,晚上,熙熙攘攘的人羣把工人文化宮和附近的街道堵得水泄不通。因為這裏要舉行白城市第三屆煙火晚會。

六點三十會,十多米長的鞭炮點燃了,在震耳欲聾的爆竹聲中,煙火晚會開始了,只聽一聲巨響,腳下的大地在顫抖,一顆火球直衝夜空,隨即在人們頭頂上炸開了,夜空中出現了一派雄偉壯觀的場面,無數個綠色的小球形成了一個“大傘”,而每個小球又炸出了黃色的“珍珠”,像一棵綠樹開着黃花,洋溢着春天的氣息,好一個“春色滿園”,真美極了!我不由發出一聲讚歎。再看那邊,一顆顆五彩繽紛的“彩珠”,拖着長長的尾巴,帶着叫聲在空中鑽來鑽去。有的轉着圈,像一條條蝌蚪在找媽媽;有的頭朝下,像一隻只小鳥在覓食,十分有趣。與此同時,又一簇禮花直入雲宵炸開了,紅的、黃的、綠的、藍的、粉的……把天空映得五顏六色,像一隻美麗的鳳凰拖着長長的'尾巴,與地面呼應,形成一幅美麗的圖畫——“百鳥朝鳳”。它把晚會推入了高潮。突然,一串紫裏透黃的“葡萄”從天而降,令人垂涎欲滴。

這時,皎潔的圓月也鑽出雲層,欣賞這人間奇景,時而又迅速躲藏起來,大概是害怕人們笑話它此時暗淡無光吧。

不知不覺地,快一小時了,我回頭問爸爸:“為什麼用這麼多錢來買禮花呢?”爸爸説:“現在人民富裕了,家鄉繁榮了,這是在祝賀昨天的成績,也是祝願家鄉的明天像禮花一樣美好。”

我心裏默默祝願:“家鄉啊!祝您前程似錦,盛世如花!”

風俗的日記2

今天是端午節,我把所有作業都做完了。搞了一會複習,然後就開高興心的玩去了。

早上父母攜帶我和哥哥到一個划船的地方去玩,端午節就是要划船嗎,我剛走到那個門口,那裏就人山人海,特別是那裏的小朋友特別多,那裏可熱鬧了,那裏好多船啊,我和表哥選了一條紅色的`船,只可以兩個人坐,剛剛好,比賽馬上就要開始了,那些小朋友剛開始就猛衝,我和哥哥在落後,我跟哥哥説:“大家得加把勁趕上他們,哥哥説嗯,大家最後來一個衝刺吧。”快到終點的時候大家用大家全身的力氣衝刺,最後大家得了冠軍,沒想到還有獎品我真是太高興了,是粽子母親説端午節就是要吃粽子,中午大家們桌子上都堆滿了粽子,幾乎都是粽子,沒什麼別的啦,我和哥哥的肚子都變大了,吃的太多了,母親説大家下午要回長沙了,大家大概休息了一個多個小時,就回長沙了,我和爺爺奶奶,還有哥哥們打了聲招呼就走了。

我真是太舍不能離開這裏,還有今天上午的那件事,想起就想笑。放心吧!我還會回來的!

風俗的日記3

在松陽,過端午節時,粽子可以不吃,但薄餅是一定要吃的。

端午節一到,大街小巷便飄着淡淡的薄餅香。

專賣餅皮的老店前,早已排起了長長的隊伍。

餅皮店的老闆將稀薄的麪糰抓在手中,熟練一甩,手腕一抖,將麪糰平攤,稍稍一頓,便又提起,一張餅皮便好了。

松陽薄餅,是以皮薄,餡精著稱的.。

家中,餡料已備好,什麼筍絲豆芽豆腐乾黃瓜絲桃田螺頭海帶絲等等,滿滿當當,擺了一桌。

我將一張餅皮平攤在桌上,夾了點兒讓人耳聰目明的田螺頭,可以讓人“海拔漸增”的豆芽菜,當然香酥可口的粉絲、新鮮的黃瓜絲也是薄餅中的精華,萬萬不可缺。

餡放好以後,便可以包了。將薄餅皮的下端向上一掀,往前翻滾一圈,將左右兩側疊進,再滾一圈,包卷至竹筒狀,薄餅便完成了。放在手中細細一看,薄餅十分薄,透過餅皮,依舊可見裏面包着的菜,紅的,綠的,青的……

咬一口,豬肉的Q彈、黃瓜的鮮脆等味道依次在口腔中瀰漫開,清爽可口的味道充滿了整個口腔。

“説到薄餅,其實還有一段特殊的歷史呢!”爸爸咬了一大口薄餅,“相傳抗倭名將戚繼光奔赴前線,剿滅進犯的倭寇,為了不影響行軍速度,戚繼光便將菜包入薄餅之中,邊行軍邊吃,後來打了大勝仗。為了紀念戚繼光,後人便將吃薄餅的習俗保留了下來。”

大家一邊聽爸爸講着薄餅的歷史由來,一邊吃着美味的薄餅。一家人其樂融融。

端午節,吃不完的薄餅,道不完的情。

風俗的日記4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這句話是指各個地方的風俗都各不相同。在這其中武漢的春節便令我記憶猶新,這在我看來可是一個“吃”的節日啊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這是王安石在【元日】中所寫的詩句。早期的人們可以通過放鞭炮來增添年味,可惜現在大部分城市早已萬象更新了,許多禁鞭令也開始出台,這種過年的年味也被抹去了。沒有辦法,在除夕這天我和媽媽只能買春聯,準備食材了。聽媽媽説,準備的這些食材到了晚上要把它們做成團圓飯,叫上各路親戚以及家中去世的祖先一起享用。當我們買完春聯後便向菜市場進發。

在菜市場挑選食材時,媽媽特地去買了菜薹。我仔細觀察這些菜薹,它們紅紅的,像番茄一樣透紅;又粗粗的,像人的手指一樣粗;還大大的,大得像手臂一樣嚇人。媽媽説買菜薹是等到了晚上要做一道武漢特有的菜。“菜薹有着怎樣的`魅力呢?又能做出怎樣的好菜呢?”我疑惑不解。在回家的路上我發現街道上十分熱鬧,店鋪上都掛滿了中國結,連一個個路燈都套上了大紅燈籠,小販的吆喝聲連綿不斷,一首首與春節有關的歌在廣播裏放了一遍又一遍。“今天可真熱鬧啊!”我想。

時間白駒過隙,轉瞬即逝的來到晚上,我們買的紅春聯早已掛在門口兩側,一張大紅桌擺在客廳中央。按照舊曆的規矩,我跪在地上對老祖宗的頭像恭恭敬敬的磕了幾個響頭。隨後媽媽招呼我到廚房看看“寶貝”我走到廚房一看,一塊乾肉映入眼簾,就在這時我突然聞到一股臭味,簡直難以形容。媽媽看見我的表情,笑着説:“放心!待會做出來絕對好吃!”我半信半疑,想不到媽媽竟然會如此肯定。過了一會兒一陣敲門聲響起,我急忙跑過去開門。原來是親戚朋友們到了,待大家到齊後,第一件事就是發放壓歲錢,雖然媽媽連連拒絕,不過我可就不客氣了,一個個壓歲錢被我收入囊中。説到壓歲錢的歷史,據説是在古時候有一個深黑手白的妖精,名字叫“祟”,每年除夕出來禍害小孩。於是人們就點亮燈火通宵不睡,並把銅錢放在孩子枕邊用於辟邪,這就是“壓祟”,後來也稱為“壓歲”。就在這時菜做好了,銚子煨的藕湯,臘肉炒菜薹及其它武漢特色菜都出現在餐桌上,這麼多菜簡直就是饕餮盛宴啊!我拿起筷子,正準備夾菜,媽媽卻阻止了我,告訴我:“我們去世的祖先為大,要先讓他們享用膳食,過了一會兒才輪到我們。”我沒辦法,嘟囔着嘴,靜靜地陪家人和親戚等着,其實那桌上飯菜發出的香氣早已勾引住我,我彷彿垂涎三尺,可只能靜靜地等着不為所動。不知過了多久,媽媽終於宣佈可以開飯了,我第一個衝上去,奔向臘肉炒菜薹......

我夾了一塊放入嘴中,看看是不是像媽媽説的那麼好吃,哇!現在嚼起來就跟普通的肉一樣,臭味全部煙消雲散了,肉還帶點鹹味,簡直是越來越好吃呢。飯後再來一碗藕湯。可以説是“合理搭配,乾飯不累”團圓飯就這樣在大家的歡聲笑語中圓滿結束了。

酒足飯飽後,大人們邊嗑瓜子邊在電視機前觀看春節晚會,看到某處精彩的情節還會手舞足蹈,眉飛色舞。小孩子則穿着新衣,看看今天的“收穫”,還會聚在一起打遊戲,與大人比起來小孩子的活動是略有不同的,這就是不同時代造成的不同影響吧。玩了好半天也有不捨得時候,當同學,親戚離別時,心情是多麼難過啊!

終於到了最後一個環節:守歲。這也許是我有史以來“熬夜”最長的一次,雖然我很努力堅持着讓自己不睡着,可是人怎麼能做到一夜不睡着呢,到了後半夜我實在困得不行,眼皮彷彿粘住了一般。我實在沒辦法只好去睡覺了,但不得不説這次的活動令我終身收益,畢竟這才是武漢的年啊!

啊,這難道不就是武漢的除夕嗎?一切都與以前的過年一樣。其實不同的立場看待問題的方向也不同,但在我看來武漢的過年是除了禁鞭從始至終都沒有變化,這些過年的知識無論是上網搜尋還是詢問長輩翻看書籍,也都略知一二。我希望武漢的過年永遠不要改變,以後過的每一年都能像上個年一樣開心,快樂。武漢這座城市的過年習慣,着實讓人陶醉在這風土人情之中啊!

風俗的日記5

要説到春節習俗,最能有“發言權”的要數——包餃子了吧。

三十那天,爸爸媽媽是一大早就開始幹活,下午包餃子。他們倆忙的是馬不停蹄,包着包着,我靈一機動,説:“爸爸媽媽,今年餃子裏還包不包錢了。”媽媽説:“好主意,你快點去拿錢吧。”爸爸卻在一旁説:“嘿嘿,還是別包了,年年被我全部吃到呀。”我不服氣地説:“這一回不一定是你呦。”餃子包好了,就等着明天吃餃子吧。

七年級早上開始下餃子了,邊下我還邊想:“這回我一定要吃到有錢的餃子。”吃餃子了,這一回我學機靈了,專門挑大的餃子吃,説不定就能吃到。可是,我是吃的肚子都要破了,有錢的餃子還沒“現身”。這時,只聽“呀”的一聲,我順着聲音一看,“啊。”竟然又讓爸爸給吃到了,咳。我只能自愧不如,我沒有那福氣呀。不過,我不能灰心,還有兩個錢餃子呢。

第二局開吃,爸爸吃哪個盤裏的,我也照葫蘆畫瓢,吃哪個盤裏的`。我不甘心我吃不到,吃完了一盤再吃一盤,這下撐的我路都走不動了,錢餃子偏偏和我作對,就是讓我吃不到。

最後總結“殘局”,媽媽吃到了一個,爸爸吃到了倆個,我卻一個沒撈着,好不幸運啊。不過,吃餃子真是一項有趣的春節習俗。

風俗的日記6

蒙古族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的名族。勤勞、勇敢、強悍、的印象印在了每一箇中國人的心中。

蒙古人熱愛藝術。蒙古族民歌猶如浩瀚的海洋,千姿百態,絢麗多彩。蒙古族長調民歌已經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安代舞、鷹舞、筷子舞、擠奶舞等蒙古舞奔放、剛毅,體現了蒙古族追求美好生活的'熱切願望,蒙古族的樂器也多種多樣,其中尤為馬頭琴、四胡等,民族特色突出。

蒙古族不僅有特色突出的樂器,還有有趣的蒙古服飾。蒙古族男子習慣戴禮帽或氈帽,身穿色彩鮮豔的斜襟蒙古袍,腰束綢緞寬帶,足蹬皮製或布制馬靴,飾以蒙古刀等;蒙古族婦女一般頭裹綢巾或戴圓形、錐形皮帽,身穿豔麗的斜襟蒙古袍或對襟的長衣,腳穿布制靴子,戴玉或銀手鐲。非常具有特色,非常絢麗多彩。哎?哪裏傳來的香味?哦,原來是蒙古人在款待客人。

來客人時,一般家庭均備蒙古餡餅和大米飯,稱為兩道菜,以示對客人的尊重,過春節時,家家按傳統習慣吃大塊肉,以示新一年的生活富裕美滿。蒙古族人普遍有喝紅茶的習慣。無論是體育運動還是其他傳統,蒙古族都有着悠久的歷史。

風俗的日記7

“爆竹聲聲辭舊歲,喜氣洋洋迎新年。”

隨着“噼裏啪啦”的爆竹聲,我們興高采烈地迎來了20xx年的春節。過春節,也就是過年。在大年七年級的這一天,各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習俗。

從我記事兒開始,在除夕的晚上,爸爸會在我們家門上,貼上紅色的、非常喜慶的春聯。媽媽會給我們做一大桌子可口飯菜,我們一家開開心心地圍坐在一起,一邊吃年夜飯,一邊觀看春節聯歡晚會。我們吃着、看着、説着、笑着、高興着,時不時還會對節目或者演員品頭論足一下。一直到很晚很晚,直到我瞌睡的熬不住了,在媽媽的再三催促下,我才回去睡覺。爸爸媽媽他們到凌晨才回睡覺,人們稱之為“守歲”。

大年七年級早晨,媽媽給我穿上顏色鮮豔的新衣服,全家人一起,高高興興地回奶奶家,給奶奶爺爺拜年。每年春節,我們一家、姑姑一家和大伯一家,都會不約而同地來到奶奶家,一起過一個熱熱鬧鬧、團團圓圓的新年。進門先是給奶奶爺爺、姑姑姑父、大伯大媽等長輩磕頭拜年,他們會高興地給我發壓歲錢。

我特別喜歡過春節。因為,這幾天我不用寫作業,不用彈琴,什麼事都不用幹,可以完完全全地放鬆,就只剩下開心地玩兒了。不管去哪一個親戚家拜年,都可以得到紅包,還可以吃到各種各樣的零食,再餐上一頓豐盛的.美味佳餚。真可謂是美哉。美哉。

這就是我的家鄉過春節的習俗。總之,一個春節下來,我的肚子圓了,腰包鼓了,人也玩兒“瘋”了。啊。真“爽”。過年真好,過年真幸福。

風俗的日記8

今天是農曆二月八年級,每年的今日,媽媽總是帶着我,到理髮店裏去理髮,我不知道為什麼非要在這個時候去理髮?而且總説“二月二,龍抬頭”個好日子。還聽年邁的老人説在今天理髮,將會是“人中之龍”。

一大早,媽媽就大步流星地跑過來,直接把我從温暖的`被窩裏拽了出來:“快,快,起來了,今天理髮店的人很多,早點去早點回。”我扭扭捏捏,嘴裏不時的嘟囔着,不情願地起了牀。一切安排好了,我們就出去了。

果然不出我媽媽所料,還沒到理髮店,就就已經堵上了,幸好媽媽騎得是電動車,可以擠過去。到了理髮店,我和媽媽找了個位置坐下了。終於到我了,我洗好頭……

在路上,我問媽媽:“二月二,龍抬頭。怎麼來的?”媽媽説:“傳説武則天做了皇帝,玉皇大帝很氣憤,下令三年內不許向人間降雨,龍王不忍心看到百姓受到旱災,於是偷偷下了一場大雨。玉帝知道了,就把龍王打下天,壓在大山下,只有金豆開火,才可以救龍王,百姓知道了,絞盡腦汁。到了第二年二月八年級,百姓把玉米做成爆米花,玉帝看到了,就讓龍王官復原職。”

二月二日真是個好日子。這就是我家鄉的習俗。

風俗的日記9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們中國有56個民族,是個“大家庭”。

對於蒙古族,大家肯定不陌生吧!那麼,對於蒙古族的禮節,大家又瞭解多少呢?

當你來到蒙古的大草原時,你會不由得陶醉在其中,有種愜意的感覺。不久後,你就會看見路邊出現一位蒙古族人,你不用奇怪,這是蒙古族主人來迎接你們來啦。接着會不斷有蒙古族主人來迎接,他們會在你車子的前後左右圍成一個圈給你們帶路。

當你來到蒙古包時,你肯定會由衷地讚歎起來:“這裏真是一塊好地方,草原的.大自然景色多美好!”你要是用臨時學的蒙古語“賽怒!賽怒!”來讚歎的話,蒙古族人會更加高興的。

接着,主人會給你倒上自己釀製而成的香甜的奶酒,醇香的奶酒會使你更加喜歡這個民族,甚至會深深愛上這個民族。這也是對主人的尊重和親密。

品嚐完了香甜的奶酒,主人會帶你到美麗無邊的大草原上游覽一番,觀賞那美麗的風景。既然,生活在大草原上,馬是必不可少的。蒙古族人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馬。主人會給你挑上一批上等的好馬,有主人帶路,先熟悉一下蒙古的地理。接下來,主人會目視你在綠色的海洋裏自由馳騁。

蒙古族,是不是很特別呢,有這麼多的特色。五十六個民族,有着如此多不同的風俗,真是令人讚歎不已啊!

風俗的日記10

“小滿,小滿,麥粒漸滿。”時間過得真快,如春風拂過,不知不覺已經來到了第8個節氣——小滿。俗話説:小滿吃苦,渾身舒服。

小滿時節,容易上火,吃點苦的東西可以降火,例如苦菜、苦瓜。

小滿有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小暑至。小滿名字的由來有兩個,一是滿可以説是籽粒成熟,二是小滿時,水稻生長的時候,要有雨,下雨之後,江河漸漸的就滿了。

今天我為大家帶來一道美食——雪碧苦瓜,首先把苦瓜洗乾淨,把苦瓜放在菜板上豎着切,把苦瓜裏面的.籽刮下來,然後在橫向切,把苦瓜切成像橋洞一樣的苦瓜塊,這時的苦瓜塊猶如一個橋洞,在春光下供人們通行,無私奉獻。

接着,把苦瓜塊放入一口大鍋中,那口大鍋好像一個深淵,在吞噬着一切,然後加鹽、白醋,焯30秒撈出,放入冰水裏,讓口感更加爽脆。接着撈出放入碗裏,加幾片檸檬片,再加幾顆枸杞,枸杞像紅寶石一樣鑲嵌在苦瓜上,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亮,最後倒入一瓶雪碧,加入甜滋滋的蜂蜜,放入冰箱內冰鎮一晚,這樣清涼又降火的美食就做好了。

小滿可真是一個神奇的季節。

風俗的日記11

盼星星,盼月亮,我終於盼來了一年一度的元宵節。

這不,我剛才還吃着又香又甜的黑芝麻湯圓呢。咬一口,啊……好吃!頓時清新,甜膩,香甜……無法言喻的味道一股腦兒地流入我的口中,現在我嘴裏還有一絲香甜呢!

吃完湯圓和家人手拉手一起去街上看煙花。哇,這個真美!那個也不錯!只見天空上的煙花爭奇鬥豔:有的像一隻孔雀在空中綻放光彩奪目的大尾巴,好像在驕傲地説:“看我多漂亮啊!”;有的像仙女在抖動五彩的紗裙,翩翩起舞;還有的像一朵朵美麗的鮮花綻開在夜空中。真是奇妙無比!

天上的煙花美,地上的孩子樂。孩子們不是手舉小煙花,高興地舞來舞去,映紅了一張張笑臉,就是仰望着天空中五光十色的煙花,分明陶醉呢。

看完煙花,我們開始猜燈謎。超市裏一根又細又長的線縱橫交叉着,線上掛着一張張彩色的紙條,上面有各種的.燈謎:有的簡單有趣,有的內涵豐富,有的稀奇古怪,有的任性活潑……我東看看,西看看,雖然一條也沒猜中,但這絲毫不影響我的興致。

啊!元宵節的快樂,快樂的元宵節!

風俗的日記12

今天,外婆家可熱鬧了,村裏的一座廟今天迎來了上樑的好日子。聽外婆説還可以搶上樑饅頭,我問媽媽什麼意思,媽媽用幽默的語氣回答我説是天上掉餡餅,還説小時候,碰到這種日子會很興奮。我和弟弟一大早就來到了現場,哇!好多人啊,雖然天氣寒冷,可還是人山人海。我看到房子上掛着紅色的綵帶,操場上鑼鼓喧天的.在舞龍,舞龍是我第一次看到,我看到那些叔叔們把舞龍得活靈活現,有的舞出龍回頭,有的舞出龍打滾,還有的舞出龍跳躍,龍盤旋看得我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接着就是重頭大戲,搶上樑饅頭了。噼噼啪啪的鞭炮聲響過以後,只見從屋頂上扔下來好多的東西,有饅頭,糖果,麪包。他們如雨點般落下來,怪不得媽媽説天上掉餡餅。只見人們一用而上,推呀,擠呀,好多雙手朝一個目標伸過去,人們有的舉起雙手搶,有的你睜我多的搶,有的連滾帶爬的搶,各種各樣的姿勢都有,好有趣啊!還有我外婆,東奔西走的,身手好靈活,一會兒而就搶了好多,當然還有我啦,我的反應當然也很快,看到有一個大饅頭落在了我的腳邊,我火速彎腰撿了起來,好險,幸虧我下手快,旁邊伸過來了好多手。最後,我們經過我們的努力,今天大豐收啦!回家的路上,媽媽告訴我,搶上樑饅頭代表着平安如意的風俗習慣,可我和弟弟覺得天上掉餡餅的遊戲太好玩啦!

風俗的日記13

端午節到了,我和母親去市場買粽子。

到了市場,大家1、個目的——買粽子。到了賣粽子那兒,我的眼一下驚呆了。“天哪!這麼多種!我倒!”你看那數都數不清的粽子,各種各樣。這邊有甜的,那邊有鹹的等等,多得使我眼花繚亂。大家買了幾十來個就回家了。

大家把粽子煮熟了,一人分了一個粽子,我輕輕一咬,啊!

一股香甜可口的味道流入我的`心田,太美味了!

我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突然,我好象想起了什麼,問:“母親,為何陰曆的5月初五要吃粽子呢?”母親説:“端午節是陰曆5月初五,傳聞是為了記念屈原而有些傳統節日。屈原是戰國時一位忠誠正直的楚國大臣,他過去多次直言進諫,可當時的楚君並不採納,還將他革職流放,後來秦國攻陷了楚國,屈原則憤而抱巨石投汨羅江而死。據瞭解這1日正是陰曆5月初五,大家為了保全屈原的屍身,紛紛划船到江上把粽子投入水中,為餵飽魚、龍、巨蟹。從此,每一年5月初五,楚國人都到江上賽龍舟,投粽子紀念他。到目前一直如此。”我開心得一蹦三尺高:“耶,今天我又學到了課本上學不到的東西了。”今天,我不只吃了粽子,還知曉端午節的來歷,真是高興!

風俗的日記14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泱泱華夏,盛開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獨具特色的民風民俗。每逢過節,家家户户都會在門上貼上“福”字,下面,就看看我們家鄉的`風俗吧!

“福”字的貼法有很多。而在我們家鄉,有這樣的説法:不是所有的福都要倒着貼,倒貼“福”字主要在兩個地方。一個地方是穀米糧倉,水缸和垃圾箱上,由於這兩處的東西要從裏邊倒出去,為了避諱把家裏的福氣倒掉,便巧用“倒”字的諧音字“到”,倒貼福字。用“福至”來抵消“福去”。另一個地方是在屋內的櫃子上,櫃子是存放物品的地方,倒貼“福”字,表示福氣一直來到家裏,屋裏,櫃子裏。

大家一定要記住,“倒福”不能貼在門外,因為這樣表示把“福”倒出去了。

哎,貼個“福”字都要這麼講究,那麼貼春聯,不就更麻煩了嗎?

古時候,人們貼春聯是上聯貼在右邊,下聯貼在左邊,橫額文字順序為從右至左。解放後春聯也可以上聯在左,下聯在右,橫額順序也是從左至右,適合人們的閲讀習慣。若是將兩種貼法“混合使用”就不太妥當。

這不是我家鄉的風俗,是不是很有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