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心得體會

精選教師學習心得體會範文彙總五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8.86K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師學習心得體會5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教師學習心得體會範文彙總五篇

教師學習心得體會 篇1

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一創雙優”的內涵和精神實質,着力轉變不適應和不符合“一創雙優”的教學理念,進一步增強貫徹落實一創雙優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把創新思想觀念貫徹到教學工作的各個環節,創建充滿活力、學習氣氛濃烈的有利於學生身心發展的教學環境;真正當好學習實踐活動的排頭兵。

作為一名教師,如何使“一創雙優”的活動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得以體現,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一創雙優”堅持“創新思想、優化工作作風,優化發展環境”,主張“要增強科學發展意識,破除影響和制約發展的舊思想,舊觀念、最大限度的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更新教育觀念,樹立全面、協調的`發展觀,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本着“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教育理念,在教學工作中,無論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中,我都充分尊重學生的思想和學習方法。時常深入到學生中去,去了解學生的想法和做法。不一味按照教師自己的意願控制學生的一切行為。教學中,我做好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熱愛學習,從學習中找到樂趣。

二、不斷的學習和提高自己

學習新的教育理念來武裝自己的頭腦,學習教學方法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掌握本學科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增強科研意識和改革意識,積極參與教育改革,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勇於探索勇

於創新勇於在教學過程中實踐,做教學改革的領頭雁。

三、教育發展,德育先行

學生最終要走向社會,思想決定着行動。有着教書育人天職的我即要教會學生學習,更要教會學生如何做人。教學中,我結合教學內容滲透德育,如利用沙塵暴的題目教育學生保護自然環境,利用節水節電題目教育學生節約能源,德育需要教師不斷的總結經驗,不斷地探索,還要不斷地創新,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的學生德智雙馨。

四、為人師表,以身作則

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着學生,我時常把學生和家長的意願與發展需要擺在第一位。提高自身的師德修養,處處時時、處處事事嚴格要求自己,為人師表,以身作則。

總之,作為教師,通過“一創雙優”活動的學習,進一步堅定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明確了努力學習提高的方向,我充分用好這一難得機遇,在更高層次上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思想、開拓思路,為我校教育事業再攀新高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在“一創雙優”思想指導下,學校建設有很大改觀。首先校園文化建設有很大改觀,工作環境有很大優化。全體教師工作積極,幹勁充足,工作效率有大幅度提高。整個校園充滿生機勃勃的景象。

教師學習心得體會 篇2

我從教已經30年,一直工作在語文教學的第一線,在這個似乎短暫而又漫長的教學過程中,自己對語文《大綱》有了一定的認識,尤其是近2年來,自己有幸參加了四川省中國小省級骨幹教師培訓,大家都在研究語文《新課標》,實施和發展素質教育,自己通過不斷研修、實踐、摸索,對國中語文《新課標》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下面談一下自己的感受和體會。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就是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儘管主要任務是要頑強推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但是課改是一項綜合性改革。因此,在語文學科實施新課標,進行課改中,不論是思想觀念上,還是具體操作層面上都發生巨大轉變。大致體現在以下14個方面。

1、樹立與新課程相適應、體現素質教育精神的教育觀念,增強教師的服務意識。新課標 “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變“一言堂”為羣言堂,不少時候會把教師請下講台,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服務。與此同時,還要接受學生對教師服務質量的評判。這種角色意識和授課方式的轉變是實施新課標的基礎。

2、圍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注重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堅持實踐性教學原則,着重培養學生8種習慣:1)、默讀和“速讀”習慣。;2)、圈點批註和做讀書筆記的習慣; 3)、置疑和發問習慣;4)、使用工具書和看書下注釋的習慣;5)、按照先指明X頁X段X行再回答問題的習慣;6)、分析字結構記憶生字的習慣;7)、寫完作文先讀一遍和修改文章的習慣;8)、集體討論的習慣。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閲讀、探索、思考、質疑等過程。

3、走出單一的課堂授課模式,堅持多元化教學形式。“新課標”強調:“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這將打破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外出參觀、考察、實地測量、現場製作、模擬面試、辯論會、排練節目、座談會、賽詩會和“上網”蒐集有關資料等都將成為語文教學的形式。

4、教師要站在作者的角度談創作過程和站在讀者角度談學習過程和學習體會,給學生以示範。新課標 要求 “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能聯繫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能説出自己的體驗”,這將使教師再不能以學生大腦為容器------一味地灌輸知識,一味地把學生的認識和體驗歸攏到教學參考書的答案上,甚至強迫學生背答案;而應該以教師自己學習的過程為示範,使學生通過一次次模仿形成學習能力。

5、突出教與學的互動,教學由實施預案向增加準備如何回答學生現場提出的問題轉變。課上學生會主動提出的問題對語文材料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這種現場發散式提出的問題是教師始料不及的,這就需要師生間互相尊重、欣賞,相互交流、溝通、理解和補充。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在幫助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實現教學相長。

6、講讀和閲讀教學以課文為單位和與 “教學單元”為單位相結合”設計、施教。新教材中每個單元的課文間有較明顯的內在聯繫,可按照教學單元組織學生進行 “求同與求異”的合作、探究式學習。

7、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強調個性化的教學設計和個性化的教學風格。學生將圍繞自己對課文中最感興趣的部分和知識深入探討、思考和學習。因此,教師分析課文要突破由“從頭到尾撫摩一遍”的教學習慣。要注重學科間的聯繫和知識結構的綜合性,通過指導學生首先尋找、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學習其寫作手法,並強調學生個體的需求和體驗指導學生的閲讀和寫作,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

8、批改作文要針具體文章提出指導性修改意見。培養學生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那種“中心明確、內容具體、層次清楚、語言通順”顛來倒去的“總批”一去不復返了。伴之而來的是增加眉批,要求教師指出學生的具體文章好在哪裏、怎麼個好法兒,並提出具體的修改意見。

9、教師將自覺地完成終身學習的任務,不斷更新知識,擴大自己的知識面。開放式教學和探究式和討論式學習,結束了教師憑藉一本教科書和一本參考“打天下”的歷史,要求教師不但要為學生解答問題,還要為學生提供尋找輔導材料的線索。因此,教師必須建立和實踐終身學習思想,才能實現自我完善與自我發展。

10、教育科研在教學中的作用更加重要、更加明顯、不可替代。課改最終要體現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第一決不能削弱基礎知識教學、否定接受學習。第二不論是對教師和是學生的要求都更高了。作為教師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自己在學生時代是班裏學習比較優秀的學生,面對“就近入學”的羣體,不少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是教師從未體驗和感受到的,“沒有相同的經歷,不可能有相近的感受,更很難有相互的理解”。因此,教師在實施新課標過程中一定要更加深入地研究學生,必須站到學生的立場設計、實施教學工作。否則,欲速則不達。

11、以“生”為主,“一切為了學生,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改提出的教學理念,在國中語文教學中,對這一理念最好的踐行就是從學生心理特點出發,樹立與新課程理念相適應的'發展教學觀念,打破傳統教學模式,採取有效策略,創造一種興趣盎然、生動活潑、風采迷人的課堂教學氣氛,強化語文課堂教學的人文性、趣味性,讓語文課堂教學"高潮迭起",使學生在精彩紛呈的課堂學習中獲得情感、能力、知識等方面的協調發展。而這一切的出發點都是為了讓我們的語文課堂能有一股新興的魅力牢牢吸引學生,只有學生“樂學“才能”“好好學”,才能發揮其主動性,積極性。一切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勢必與教師不厭其煩的細講精練、單一以課堂為主的資源、沒有多大激勵作用的單調評價是格格不入的。於是新課標下的以學生為主,其實累的是我們一線教師,我們不但要好好琢磨學生的心理特點,要選好教學內容,要設計好課堂環節,要定好教學手段,掌握好教學藝術,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內在的學習動機,想想覺得我們又在風口浪尖中做一個時代的弄潮兒,難啊!

12、以“學”為主,“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學”是老師的“教”學生“學”,為了讓學生的終身學

習的,老師要把更多的時間和更多的機會提供給學生。課標中指出要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要體現語文的 實踐性和綜合性,要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時間能力......這些要求和理念,讓我不得不重新思考學生的“學”才是第一位,我想首先在課堂上多留給學生質疑的空間。“讓老師閉嘴”“放手讓學生質疑解疑”的新課改精神便強有力的佔據了語文課堂,對文章整體的感知質疑,對部分的感知質疑,及對疑惑的解答,都需要學生自己主動探究才能真正讓她們掌握知識。其次要讓她們多讀多思多講。其次在課外要引導學生如何自主預習,自主複習。於是一些省市的《導學案》的使用,在某種意義上體現了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再其次,就是要讓學生面向更廣闊的語文天地中自主學習。古人云:“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所以新課標倡導多讀書少做題,作業“變臉”尤其重要,只有從課業負擔解放出來後學生才有更多的時間與書本接觸,於是我們要善於利用課外閲讀促進學生語文積累,老師要不遺餘力地培養學生得閲讀興趣並給予正確積極的引導,學校和家長要給予全力支持。給學生創設廣闊的閲讀空間。比如定期地給他們推薦一本好書,一篇好文章然後讓大家暢談讀後的心得 體會。還可以佈置她們去閲覽室或者圖書館等 文化中心去翻閲好書。還可以藉助綜合實踐活動讓他們從互聯網、報刊等媒介上搜尋自己要的資料,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誘發他們向高層挑戰的求知心裏。

13、新課程改革的目的是讓學生更多、更廣泛、更容易地學到終身受益的知識。那麼,什麼才對學生終身有益呢?除了聽説讀寫、探究思索等 心理能力外,文化的品質和素養應是一種更加可以讓人終身受益的東西。文化可以使人超越於生活的表層領域,不為技術 經驗或工具理性拘檢、束縛,進入人格自我完善的境域,充滿睿智和靈性地觀照世界,應答世界,表現世界。文化人格是人格的深層結構,是個體全部生活的精神之“根”。國中語文教學應當有這樣的文化追求,應當為學生的終身 發展打下堅實的精神底藴!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是與其他學科有着本質區別的地方。如果對一篇文章的解讀把“工具性”無限制的放大,那勢必上成了自然科學,抹煞了語文文字的深刻內涵,摒棄了優秀文化對學生的薰陶感染,再也談不上提高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尤其是文言文教學,有些老師存在這種情況,結果造成了學生厭學,語文課堂索然無味。相反,如果單單着眼於“人文性”,只注意分析作品裏的思想情感,而不顧 語言文字運用的方法技巧,只注重文本內容對學生的影響,那又上成了思想品德課,丟棄了“語文課程也是實踐性課程”這一基本理念。

14、語文課,必須上出語文味來!它要培養人在思想情感方面的發展,培養學生提高人文素養這方面的價值,當然它也要讓學生在語文課程中獲得知識,提高能力。如閲讀教學中,不光是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方法技巧,而且思想情感態度也應在這個過程中發生潛移默化的演變。4月9日至13日,我們萊州市舉行了語文優質課複賽,選手們分別講授了散文、詩歌、文言文三種不同的文體,教研員劉東方老師一直對評委和選手強調,無論哪一種文體,都必須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既要讓學生思想情感受到薰陶感染,又要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這種對教師的引領、導向,是完全順應新課標的精神的。同時,她也從新課標出發,指導老師們鼓勵學生自主閲讀、鼓勵他們自由表達,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教師只是適時的點撥引導,通過合作學習解決閲讀中的問題。這樣的課堂無疑是開放而富有活力的。所以在本次比賽中,湧現出了大量的優秀課例。凡是聽過課的語文老師都説,這屆語文優質課評比是最有語文味的。

只要我們領悟了新課標的內涵、精髓、實質,然後在課堂中堅定不移的貫徹實施,那我們的語文課一定會上出語文味!上出新境界!

語文同仁們,讓我們一起共同努力吧!

教師學習心得體會 篇3

作為一名國小語文教師,面對如何教好學生,如何勝任這份使命?我深感責任之重大。,我覺得,要上好課就應該瞭解教材、理解作者的意圖、錘鍊學生。現將我在教學中的幾點體會總結如下:

一、根據教材及我班學生情況制定了相應的教學計劃,儘可能的體現編者意圖。

在備課時,認真研究課文,根據大綱、編者意圖以及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去追蹤作者的思路,與作者產生共鳴。

二、上好課的前提是備好課

而要備好課,不能光依賴於“教參”,要讓學生學好一篇課文,教師先要反覆研讀課文,摸清課文的思路、抓住重點詞語、弄清重點詞語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要分清段落,歸納出段意,捕捉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就是設計好教學環節。

我認為,在制定教學環節時,教師要像導演一樣,精心設計出層次性清、操作性強、實效性高的引導學生自我實踐的課堂活動程序。要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把握住教學必須突出的重點和需要解決的難點,圍繞一個“讀”字,做到以問促讀、讀必所思,以議細讀、讀能明理。把學生的自讀、教師的範讀、師生的齊讀等形式有機地安排在初讀、細讀、精讀等各個教學環節之中。要精心設計課堂設問,每次讓學生讀書時,都必須帶着問題去讀。杜絕“小和尚唸經,有口無心”的讀法。課堂設問要有思維的容量、思考的價值、恰當的深度,着眼點要放在文章的關鍵處、作者的精心構思處、事物的聯繫處、學生的不意處、情感的發展處以及內容的矛盾處。相信,如果能做到這些,將會是一節不錯的課。

四、教給課外閲讀的`方法,課外閲讀也要掌握方法。掌握了方法,就會解決“會學”的問題。我摸索出了幾種指導學生課外閲讀的方法:

1、編寫提綱法。主要給文章勾出提要,列出提綱。

2、卡片摘錄法。即在閲讀時,把文章的要點或重點句、段摘錄在卡片上。

3、符號代替法。即根據自己的讀書習慣,設計多種符號,在文中圈、點、勾、畫。

4、批語註釋法。即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寫上批註的文字。

5、索引法。即用編索引的方法來讀書,記下文章篇名、作者、報刊的名稱期數、頁碼,需要時翻索引。

6、剪貼法。即把好的文章、片斷剪下來,貼在剪貼本上。這幾種方法均以學生“動手、動脈、動口”的實際閲讀訓練為主。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教學工作苦樂相伴。將本着“勤學、善思、實幹”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把工作搞得更好。

教師學習心得體會 篇4

廖俊波同志生前任福建省南平市委常委、副市長。他在任職期間,牢記黨的囑託,盡心盡責,帶領當地幹部羣眾撲下身子、苦幹實幹,以實際行動踐行了對黨忠誠、心繫羣眾、忘我工作、無私奉獻的優秀品質。20xx年3月18日,廖俊波在出差途中遭遇車禍,經搶救無效因公殉職,年僅49歲。

“忙”,是廖俊波從政以來的常態,以至於跟家人交流的時間都不能保障。他擔任南平市榮華山產業組團管委會主任期間,常年奔波在爭取政策、協調工作、招商引資、徵地拆遷、項目建設的路上。四年下來,他的公務用車行駛了36萬公里。妻子林莉知道他晚上要工作,雖長期兩地分居,卻養成了晚上11點半前不“吵”他的習慣。等到晚上11點半,林莉就給他發條微信,如果他忙完了,就會給林莉打個電話;如果沒忙完,就回一個字--忙。廖俊波沒有固定的作息時間,有時一天只睡4個小時;也沒有固定的`辦公地點,有時借用村部的辦公室,有時在車裏、飯桌上、宿舍裏、工地上,有事馬上就辦,從不推辭。

廖俊波是從一名中學教師到南平市委常委、常委副市長,一步步成長起來的基層幹部,他沒有因為工作崗位調離基層而脱離人民羣眾。他常常冒着嚴寒,頂着酷暑,走在鄉間小道,踩在爛泥田裏,傾聽羣眾意見和訴求,解決影響發展、困擾羣眾的難題。他總是為羣眾做好事、辦事實、解難事,用真情和實績贏得了廣大羣眾的信任和肯定。

作為黨員,要向廖俊波學習。學習他為民不忘本的情懷,學習他無私奉獻的情懷。他不計個人得失,一切工作皆以人民的利益為上,夙夜奉公,夜以繼日,忘我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仍然堅守在工作崗位上,將寶貴的生命奉獻給了熱愛的事業。

教師學習心得體會 篇5

昨天,我參加了學校舉行的教師文明禮儀的培訓,使我對教師文明禮儀有了新的認識。我瞭解到了教師在工作、待人接物、為人處事等方面的規範化的做法。

教師禮儀指教師在教書育人的崗位上如何表現教師應有的氣質與風度。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承擔着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光榮職責。教師儀表是教師整體風範之一,他們的音容笑貌、舉止文明、作風正派、知識淵博、風度儒雅,衣着髮式無形中都成為學生和社會學習的楷模。

在個人形象越來越重要的今天,教師應具備怎樣的基本禮儀和素養?教師形象在教育中又具有怎樣的'意義?如何以高素質的內在素養(修養、素質)和外在素養(儀表、儀容)影響、教育學生?經過這一段時間的學習,我有了深刻的認識。教師禮儀將是教師在工作、待人接物、為人處事等方面的規範化的做法。

教師作為傳道授業解惑的育人使者,承載着推動全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責任,承擔着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光榮職責,教師的儀容、表情、舉止、服飾、談吐、待人接物等都成為學生和社會的楷模。語言是教師用來傳授知識和與學生交流溝通的工具,是教師對學生“言傳身教”的一種手段。唐教授的講座讓我意識到,作為一名教師,應當用一顆平等的心,去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孩子,放下教師的架子,對學生真誠相待,去做學生的朋友,去尊重學生、關心、愛護學生。

欣賞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從而推動孩子的發展。蘇霍姆林斯基説:“人類有許多方面的品格是人生的頂峯,這就是一個人的自尊心。”要想贏得學生的喜愛和尊敬,首先要尊重和信任學生,並且要讓學生從心底裏接受你的這份情感,只在口頭上説説肯定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在行動上要做到潤物細無聲。

俗話説:精誠所致,金石為開。只要我們付出真愛,就一定會獲得豐厚的回報。如果我們動不動就對他們諷刺、挖苦,使他們喪失上進心,破罐子破碎,這樣反而起了相反的作用。我們應該採取表揚這個張揚個性,功效力大的尚方寶劍。這樣既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又使學生看到了前途和希望。

總之,教師要通過文明的禮儀表現出應有的風度,反映出對他人應有的尊重,從而不但給學生以良好影響,同時也促進全社會團結互助,平等友愛,共同前進的新型人際關係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