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心得體會

實用的教師教學心得體會集合10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8.01K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師教學心得體會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實用的教師教學心得體會集合10篇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1

教師的成長是長期的過程,因為時代在變,對人才的要求也要與時俱變過程。本次的研修與我校一直在推行的“321”教學模式”中的精神不謀而和,並指導下一步做好課堂的組織活動。經過研修這種“紅袖添香’的幫助,不僅豐富了老師的專業思想,提升我們的專業能力,更重要的是對國家課程標準中能力的'培養有了新的認識,對學生在活動中的評價做了系統的學習和思考。專家的指導,平凡中孕育着偉大,猶如巨石擊水,震撼着我們每一個人。愛與責任、堅強凝聚而成的教育詩篇,像泥土一樣樸實,像大山一樣厚重,課程中的案例具體操作性強,對概念的理解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特別是作業,如果你缺少了認真學習課程和具有一定的教學實踐這兩條中的一條,作業都不會有出色的完成,甚至不能完成。

研修的收穫頗豐,欣喜之餘,有了更多的思考。教師如何才能適應21世紀對教師和課堂的要求?我認為應至少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真正做到以人為本,以生為本,以發展能力和增加知識為本。不斷加強學習,提高課堂中的學生活動推動能力,而掌握一定的評價手段和評價工具是必不可少的。學高為師,教師是教育者,也必須是學習者。我們要有一種永不衰竭的求知慾望,不斷超越自己。

二“紙上得來終覺淺”,大學學到的教育理論要去躬身實踐,並在實踐中反思教育理念,才能真正掌握它的真正意義之所在。

三是提高師德修養和自身素質。師愛就是師魂,做到對學生有愛心、誠心、耐心、真心,用博愛去關心學生,用真誠打動學生,用毅力感染學生,用自信鼓舞學生,來激勵學生成長。

四是愛要有法可依。愛不能僅僅停留在心情上,鼓勵也不能僅限於空洞的語言,要讓學生感到成功的喜悦,讓學生認識到自己離成功相差多遠。老師要具有豐富的教育技能。

教育的未來,屬於志存高遠、勇於拼搏的青年教師!我堅信:青年教師會繼續認真學習研修課程,不斷更新教育理念,不斷豐富提升自己,努力成長為一名學有專長、教有成就的教師!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2

教學改革是課程改革系統工程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國目前的國小體育教學有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那就是:教師很辛苦,學生很痛苦,但學生卻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這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而且還需要提供多種問題解決的方案。我認為,其中一種方案就是如何使體育教師擁有有效教學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學的策略或技術。否則,我們即使有理想的課程計劃、課程標準和教科書,其結果也只能是紙上談兵。本文是我在進行基礎課程改革實踐與探索中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 轉變觀念、更新理念

新課程體育教材,應和了新世紀對學校體育教育的.要求。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加德納教授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論"。它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交流合作的學習,引起教師角色、教與學的方式的變革,在教育理論與實踐領域產生了極大影響。新課程改革教育的預期目的就是培育學生的創新能力,也就是"多元智力理論"。它不僅是一切知識和技能所開出的鮮豔花朵,而且也是一切"教"與"學"所結出的最終果實。現在是信息時代,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呢?教育報的一篇文章中説,"需要通才,有創造能力,終展能力,身心協調的人"。

體育活動中充滿了可創造性的元素與機會。例如:教學比賽及遊戲的規則就是如此。它本來是為了公平地、愉快地進行的,但在具體的情況下,進行一定的調整和修改,既為體育教育的目的服務,又為學生愉快地進行體育活動服務。在進行某種類型的體育技能教學時,我們可以把課本上列舉的部分學練手段對技能鍛鍊的作用及原理向學生作簡要介紹就行了,學生可以據此選擇或創造新的適合自身的方法進行鍛鍊,只要有效果,教師就應該給予鼓勵,這樣,可以最大程度地使各個層面的學生,都能從體育學習活動中得到樂趣。

因此,針對新課程教材編注欄中眾多的"自我測評"、"自我認識"、"自我閲讀"、"想一想"、"看一看"、"讀一讀"、"試一試"及"學一學"等等。作為教師首先應克服思維定勢,提倡發散性思維。讓老師和學生總是同處一個平等交流的氛圍之中,學做"孩子王"。學生可以隨時打斷老師提問,甚至於可以立刻進行課堂討論,把寶貴的課堂時間用在激發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多角度看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上,鼓勵引導學生根據當前條件和已有經驗,沿着不同的角度進行學習和思考,產生大量的設想,進而提出獨特見解,並通過教學實踐進行檢測。採用這種方式進行教學,可以使新課程教學落到實處。

二、根據課程目標來選擇和設計教學內容

濱東國小是廈門市體育課程改革基地學校,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輪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之際,討論有效教學內容,就顯得十分迫切與必要了。由於課程標準對學生情意和健康方面的要求具體化,我在選擇內容上,只要能讓學生情思躍動、想象馳騁、運動活躍、生命力得以張揚、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皆來者不拒。正是有了這種種努力,課堂教學綜合化的程度得到真正意義上的提升。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3

不同的教育價值觀就會有不同的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從而作出不同的價值判斷。當下仍流行的課堂教學評價還沿襲着以教師為中心的評價觀,已經失去了它對以學生髮展為中心的當代課堂教學改革的導向與激勵功能,甚至異化為教學改革的障礙與阻力。因此,重建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已刻不容緩。

我們是在深化我省中國小“指導—自主學習”教改試驗的進程中進行課堂教學評價新體系的探索的。我們認為,首先必須把課堂教學評價體系與課堂教學的改革目標統一起來。

其次,這個教學評價不是終結性的,應該是診斷性、形成性的,不但要對課堂教學的價值作出判斷,而且要對課堂教學增值的途徑提出建議。

第三,評價者與教師在課堂觀察中應有共同關注的焦點,這個焦點就是課堂上學生的狀態。任何教學效果都必須通過調控學生的狀態才能實現,而不是教師教學行為的直接結果。

教師課堂教學行為也有如下五個觀察的維度:

(1)組織能力

它包括教材的組織、語言的組織、教學活動的組織能力。核心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能力。

(2)注意中心。

蘇霍姆林斯基強調教師在課堂的注意中心應從自己的思想或教案轉移到全班學生的思維。除了觀察教師在自己講授時是否把自己的注意中心放在學生身上,還要觀察當學生自主活動時,教師的注意中心是否在於學生活動的反饋與調節。

(3)教學機智。

開放的課堂更需要教師機智的品質。必須觀察教師敏捷快速的捕捉教學過程中各種信息的能力,而且還要觀察他是否靈活果斷地採取恰當有效的策略與措施,推進教學發展的進程。

某位地理教師上課,課前由值日生掛地圖,值日生故意把地圖掛反了,想看看教師怎麼處理。教師並沒有生氣,而是説:“學地理就要達到這種水平,從地圖背面就能知道正面是什麼。”接着他提問,學生不能應答,他説:“我們還沒有學到這種水平,今天還是要把地圖翻過來。”這種上課的機智,學生學到的不僅是一種知識,而且是待人處世的'一種能力、一種行為方式、一種文化。

(4)教學態度。

心理學研究發現,雖然有的教師很有經驗,對學生很負責任,但學生的發展並不理想。心理學把教學態度分成兩類:一類為非交往性態度,另一類為交往性態度。前者與教學效果的相關係數極低,後者才會產生積極影響。我們強調對學生的交往,一是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對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負責;二是呼喚課堂上教師的熱情與寬容,鼓勵學生的好奇心、坦率與自發性。

(5)教學境界。

教學水平有三個相互貫通的層面:授受知識、啟迪智慧、人格生成。要觀察教師對這三者整合發展的關注與自覺性,鼓勵教師向更高的教學水平努力進取。其二,把主動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給學生充分的自由支配的時間,作為一種教學境界去追求。

課堂教學的評價體系應成為教師改進教學過程的行動指南,應杜絕把課堂教學評價當作教學管理的棍棒。教師應成為課堂教學評價的主體,而不是評價的靶子。須知課堂教學評價雖然很重要,但它的作用畢竟是有限的,既不能代替學生學,也不能代替教師教。課堂教學評價如果脱離了改進教學過程的本真目的,而獲得其他功利性的社會價值,就會成為教學的災難。這是特別值得我們警惕和注意的。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4

一、有效學習評價要求教師變革教學方式

現階段要求教師必須培養和增強新的課程意識,轉變傳統觀念,在課堂教學中,要積極進行教學改革,打破傳統的教學習慣,自主尋求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靈活運用多媒體,創造性地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實現對課程有意義、有價值的深度構建。因此,在課堂教學評價上,要關注教師在與學生的交往中,是否尊重和信任學生,是否創設了民主寬鬆的教學氛圍;同時關注教師採用的教學方法是否符合教學內容、是否跟上時代,適合教學對象的需要。

二、有效學習評價要求學生轉變學習方式

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是新課程改革的焦點。傳統的學習方式忽視了人的主動性、能動性和獨立性,其結果是,學生雖有很強的認知能力,卻不能在真實情境中靈活運用知識。因此,課堂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方式的轉變,利用網絡的自學,合作學習,遠程學習等等,比如關注學生的參與狀態、交往狀態、思維狀態和情緒狀態等等,使得師生之間有較多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反饋,學生能自我控制與調節學習的情緒,從而得到意外的收穫。

三、有效學習評價要求教師創新對學生的評價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是影響學生個性成長的重要因素。以前的教師評語,考試成績,都對學生的將來的發展起到極大的決定作用,這樣的評價對於發展的學生來説並不公平,不利於學生的全面健康的發展。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學生的全面可持續的發展,所以這種評價一定是以對學生真誠的愛為基本出發點,以激勵性為基本表達方式,以促進學生各方面的發展為最終目的.。充分利用進算計機技術積極創新過程性評價的方法和形式。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不僅表現為一些鑑定性的語言式的評價,更多的應是教師的一種手勢、一個眼神、一種默許、一種認可、一種贊同、一個微笑,等等,以此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慾望,提高自我發展的信心。

我相信在教學的過程中,自覺的運用有效學習的評價形式和方法,經過努力,這將更好的促進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和學生的全面健康可持續的發展。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5

漢壽縣教育局教研室黃平給龍池實驗中學全體教師主講了一次主題為“怎樣做一名好老師“的專題講座。黃主任從歷史的角度和時代的要求闡述了做一名好老師的職業標準,深入淺出語言幽默詼諧,令人受益匪淺,大廳裏不時爆發出一陣陣熱烈的掌聲。

古人云:君子有三樂“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作為一名教師,最大的快樂就是看着自己的學生學有所成,成為社會有用之才。總結這些年來的教育教學工作,我覺得做好一名教師,應該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 教師要有現代精神和奉獻精神。

教師必須有未來社會發展所要求的開放意識,競爭意識和合作意識,思想上更新觀念,行動上勇於創新,學習上力爭上游。同時還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作為教師,應該有着更高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追求,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擁有的知識和育人事業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另一方面還需要認真履行包括為人師表在內的法律和道德所規定的義務,也只有這樣,才能堅定獻身教育信念,做到以人為本,以教為樂,以教為榮,展示當代教師的崇高形象。要當一個好老師,還要有一顆奉獻心,一種樂在教壇獻青春的陽光精神。雨果曾説過:“花的事業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是甜美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的事業是平凡而謙遜的。”教師就像那默默奉獻的綠葉,時時刻刻襯托着鮮花的嬌豔。先人喻教師為蠟燭,未免太悲涼。我稱之為陽光,則有了生命的動感。教學是一種精神產品,精神產品有時是無法以金錢衡量的。古有武訓行乞辦學,今有無數教師默默無聞育新人。為此,我覺得每天應該以陽光心情進入教室,送給學生快樂,送給學生光明。作為一名教師就要有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甘為人梯,像“春蠶”吐盡青絲,像“蠟燭”化成灰燼,把畢生獻給事業,獻給學生。

二、 教師要有育人能力與敬業精神。

教師必須具備不斷學習和自我發展的能力、科學的預見能力、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能力、實踐與交流能力、捕捉和使用現代信息的能力。未來教師應博學多識,做到“給學生一碗水,自己有長流水”。學習現代最新的科學理論,瞭解和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及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相關知識,並把這些知識運用到自己的教學工作中。以教學為已任,努力鑽研業務,潛心研究教材,精心設計教案,講究授課方法,掌握教學規律,使自己培養的學生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學會合作。只有這樣,我們教師才能贏得廣大學生的讚譽。

三、 教師要發揮人格力量的引導作用。

俄羅斯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説:“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應以教師人格為依據。因為,教育力量只能從人格的活的源泉中產生出來,任何規章制度,任何人為的機關,無論設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業中教師的人格的作用。”所謂“以不正焉能正人”,唯有如此,學生才能敬其師,信其道。可以這樣説,教師的人格力量是素質教育的重要保證。作為教師的我們要擁有良好的道德規範,形成人格魅力。古人云:師者為師亦為範,學高為師,德高為範。作為莘莘學子們的道德基因的轉接者,我們是孩子們道德借鑑的鏡子。餘漪老師常常用“做一輩子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鞭策自己,她認為做人師不是做書匠,對孩子不僅是言教,重要的是身教!身教重於言教,可見老師的教育力量更多的是從人格當中來的,這是一種特殊的教育力量!當井噴發生時,重慶開縣的優秀教師們用他們的人格和生命譜寫的讚歌。“長大我也要當這樣的老師”多麼質樸的話語,它深深震撼着我們在座的每一位老師的心靈,讓我們看到孩子已真正從靈魂深處讀懂了老師。這些普通的老師行為也再次告訴了我們,師德,不是簡單的説教,而是一種精神體現,一種深厚的知識內涵和文化品位的體現,是一種來自人格的魅力!

四、教師要用“三心”開啟學生心靈。

用真心做一名人民教師。既然選擇了教師這份職業,那麼就要用真心去對待它。正所謂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只有真心對待,才能獲得相應的收穫。而真心對待又具體體現在敬業與勤業。默默地付出換來的是桃李滿天下,獲得的是無數學生的敬重和愛戴。用愛心做一名人民教師。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必須要有一顆愛心。陶行知先生説得好“捧着一顆新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正是教師無私奉獻愛心的典範。很欣賞這樣一句話“每個孩子的心中都有一根獨有的琴絃,倘若你自己能與他對準,他就會奏出最美妙的音樂。”是的,沒有不可教育的學生,只有不善教育的老師。我們教師要學會用自己的真誠關愛身邊的每一個孩子,要用人性化的方式來指導、矯正孩子的思想和行為,使學生真切感受到老師的關愛。愛是一個永恆的主題,教師對學生的愛更是一種把全部心靈和才智獻給孩子的真誠。關愛每一位學生,這是我們教學生涯中永恆的主旋律。課堂內外,總是以微笑面對學生,在學生們的心目中,老師是永遠那麼樂觀和充滿自信,那麼朝氣蓬勃,那麼和藹可親。 用耐心做一名人民教師。老師與其它職業不同,並不是一天工作8小時之後就能放下的工作。老師會面對一些紛繁瑣碎的事情要處理,而面對這些的時候就需要有一顆耐心。切實找到有效的方法解決問題,做到細而不瑣,有條不紊。這些話説起來很容易,但做起來並不那麼簡單。老師的耐心還需體現在傳道、授業、解惑之時,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知識結構都不同,老師不可能要求每位學生在同一時間學會所教的內容,這時,作為老師就需要耐心地輔導暫時沒有跟上的學生,使之跟上前進的步伐。

五、教師要積極進取重視在教中學。

教師有一顆不息的求知心,知也無涯學海泛舟的進取心。對待學問要做到“三學”——博學、深學、長學。我們以前學的'那點東西,如升斗之於海洋,停止學習是無法有效施教的。況且信息社會知識波詭雲譎,不會學習無異自閉於圍城。為此,要抓緊專業知識的跟進學習,給學生一滴水,個人要有一桶水,跟進學習如同自來水。更要研究教學藝術,向課堂要成績,向高科技教學手段要成績。在教學的同時,重視教育教學研究,要研究人的思維規律,以思維科學指導教學實踐。要真出好成績,不能施行題海戰術,非科學施教則不能奏效,要學生的高成績,也要個人的高水平。

六、教師要樹立民主科學的教育觀念。

教師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者和傳播者,今天一個日新月異的時代,教師與學生生活場域的不同和變化,使得傳統意義上的教育教學、學習和生活,從節奏到質量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我們現在的學生從多種渠道獲取的信息和資源不僅數量大,而且內容多、視角多變、形態複雜。迫使我們老師不能想怎麼教就怎麼教,必須想辦法適應學生,確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把學生放在首位,形成民主、科學的教育方法。我深深記住了魏書生老師所提倡的班級和教學管理一靠民主;二靠科學的教育理念。作為教師我們只有引導學生建立互助的人際關係,形成師生互動,才能贏得學生的信任,發現和發展學生人性中最美的部分,讓學生得到充分而全面的發展。

七、教師要有團結協作的合作精神。

教師從事的既是個體性的工作,又是整體性的工作,怎麼和學生、家長、同行、領導相處呢?歸根到底,還是要以誠為貴、以和為貴,講求團結協作的境界。要想做到團結,就必須大氣、大度、包容,有胸襟、有境界。“我快樂,並不是因為得到的多,而是計較的少”,就像遇到紅燈,有的人覺得沮喪甚至想咒罵,但有的人卻能樂觀地告訴自己,綠燈迎接的第一個人總是我。古人云:“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林;終身之計,莫如樹人”,我們要在教師這個工作崗位上,默默無聞,辛勤耕壇,象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嘔心瀝血,以教為重,象現代偉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安於“粉筆生涯”,鞠躬盡瘁,因為教師是平凡而又神聖的職業。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6

這次講座,從五個方面為我們與會的教師進行了闡述。

一、他們感動和影響了中國、世界。

列舉了20xx年度感動中國的洪戰輝、邰麗華、李春燕,20xx年度的葉篤正及塞爾維亞的克蕾沙修女,使我從他們身上學到了責任,自強不息,誠懇、服務而有行動的愛。

二、步入社會立足、發展三要素。

如紅燭、似春蠶、平凡但神聖的職業——教師。對我們青年教師提出了誠懇的忠告:作為一名教師,尤其是我們當今社會,要想在社會中立足,就要有責任感,有博愛心,有主動性。

三、人生改變命運的五大環節

人要想與命運挑戰,那最基本的就是要有思想,思想決定行動,行動養成習慣,習慣造成品德,品德才能成就命運。誰如果遊戲人生,那麼他將一事無成!

 四、成就完美人生的關鍵。

這個環節,我們聽講座的教師一起進行了互動。也感受了我們教師隊伍的博大,發言的教師也有自己的獨到見解。那首先就是要認識自我。

 五、教師應具備的最基本的素質。

我們作為一個當代教師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素質,給了我們一個值得深思熟慮的答案:心理素質、能力素質、知識素質、身體素質。

一下午的時間過的真的很快,我聽着講座,思考再次鮮活深刻起來。對生活、對教育的深情,如一股春風盪滌着我的心。細細想來,我認為:在他身上,無不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深厚的文化底藴、寬廣的人文情懷和獨特的教學智慧,而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寬廣的人文情懷來自他對教育事業深深的愛和執著的追求,深厚的底藴和獨特的`教學智慧更來自他一點一滴的積累。

今天,我們廣大一線教師、普通教師都渴望能夠儘快成長,甚至是成名,但我們不可急功近利、追名逐利,要耐得住寂寞,要從點滴小事做起,立足課堂教學,立足本職工作,多讀書,多思考,善於學習,善於反思,做研究型教師,作反思型教師,不作死教書、教死書的教書匠。於永正老師在他的《教海漫記》中這樣説自己:“我是一個普通的國小教師。一個肯思考、肯記、肯寫的國小教師。”對呀,生活在於實踐,學問在於積累,我們年輕老師急需立足於自己的課堂,勤實踐、勤學習、勤思考,感悟生活,改革創新,不斷積累、超越自我,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讓自己的一桶水變成一河水,變成源頭活水;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適應當今瞬息萬變的社會大課堂,才能變教書匠為教育家。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7

只有不斷地改革,才能不斷地進步,因此新的課程改革不僅是教育發展的需要,也是時代發展的需求。為了響應課改的號召,真正地做到教書育人,營造寬鬆自由的學習氛圍,本人嘗試着從多方面來進行改革,同時也是摸着石頭過河,從響應課改的精神到付諸於實踐,作為一名站在課改浪尖上的語文老師,通過中心學校組織的多次課改培訓,我受益匪淺,有了較深的體會:

一、注重學習、轉變教師角色,是推動新課改順利進行的關鍵

新的課程、新的標準、新的教學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學理念、教學原則來支撐,而這些理論的實踐者,就是教師。可見,轉變教師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師對課改的認識是實施課程改革的關鍵。

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處於主體地位,課堂成了“教案劇”出演的“舞台”,好學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數學生只是“觀眾”與“聽眾”。在課堂上,學生被當成是單獨的學習個體,而教師往往居高臨下地對待學生,有點唯老師獨尊的架式,而且一味地強調學生接受老師灌輸的現有知識,很少甚至沒有考慮過學生的真實感受。

此次課改中強調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同時認為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老師應儘可能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儘可能多的學生參與課堂,把“主宰”權還給學生。我認為,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學以致用,而不是單純地為了考試,為了升學,因此,作為教師確實有必要轉變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順應課改的需求,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鬆自由的課堂氛圍,在這種輕鬆的氛圍裏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這樣一來,學生有了較自由的學習空間,有了與老師平等對話的機會,變得越來越大膽,在課堂上踴躍發言,積極地表現自我。

二、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的

在課改實施以前,作為一個語文老師,我有時真的感到非常悲哀,也非常內疚。眾多的學生喜愛讀課外書籍,也喜歡談論看過的某一篇小説之類的文章,卻不喜歡語文課。究其原因,是不是自己所上的語文課不夠吸引學生呢?劃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分析中心思想…….單調老套,雖然有時也嘗試用現代的多媒體,引進一些新穎的內容,但也只是一時的。長此以往,語文課堂就變成了無聊乏味、缺乏新意的課堂了。試問你所教的學生,課堂上學到了什麼?再看一看你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教給了學生什麼東西,除了用來應付考試,還能做什麼呢? 您

語文教育是母語教育,語文素養就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語文教學所承載的不僅僅是單一的工具性知識,它還負載着豐富的人文性內涵,它更關係到我們中華民族整體文化素質的水平。《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和進取精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新課程將改變教師與學生的傳統角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積極倡導學生主動學習和主動探究的精神,教師要不斷地實現自我更新。

1、確立一個思想,即“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做準備”的思想。

學生的發展,我們主要強調應該是全體學生;而不是部分學生,應該是學生人格的`全面發展,而不是重智力輕其他;應該是個性發展而不是同一模式,應該是可持續發展,而不是限於當前的發展,教師的每節施教必須從這點做起,這是我們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

2、落實兩個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當一個人他要把想到的事情準備付諸行動時,他才有動力,有激情,而當他想到的事情準備付諸行動時,那就激活他創新,所以在課改中我們創設情境讓學生們去想,鼓勵學生動腦、動手去做。

3、進行三個轉變:教師角色的轉變;學生地位的轉變;教學手段的轉變;

4、採取四種方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會學生學習、發展學生的自主性;營造創新教育氛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面向全體,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得。

隨着課改的深入,學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全面發展,在獲得知識、增加技能的同時,思維活躍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得到了相應的發展。而教師也將在新課程的學習與實踐中,與新課程一起成長,為孩子們每一天的成長而快樂着。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8

在車陸國小任教三年來,我一直擔任國小階段英語教師,在工作中嚴格要求自己,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勤勤懇懇,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為使今後工作取得更大進步,現對三年教學工作作出總結,發揚優點,克服不足,總結經驗教訓,繼往開來,以促進教育教學工作更上一層樓。

一、做到了認真備課。

我不但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內容不同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三年級教學目標的不同,在培養學生興趣的基礎上訓練學生認讀單詞的能力,還讓學生模仿教材説英語,培養學生語音語調,三年級是在保持興趣的基礎上學習新知識。認真寫好教案。對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並製作各種有利於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課後及時對該課做出總結,寫好教學後記,並認真蒐集每課的知識要點,歸納成集。

二、提高課堂教學技能

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使講解清晰化、條理化、準確化、情感化、生動化,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言簡意賅,深入淺出。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作用,基本做到了讓學生學的容易,學的輕鬆,學的快樂;注意精講精練,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考慮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以舊引新,活動的設計體現梯度和層次讓每一位學生在感知、實踐、參與、合作中實現任務的.目標,體驗到成功的喜悦,讓各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

三、虛心學習,取長補短。

在教學上,有疑必問。通過參加學校組織的互聽、互評課活動,取長補短,不斷充實自己的教育教學理論水平,提高教學能力。

四、認真批改作業

對學生的作業及時的批改、認真,分析並記錄學生作業情況,將他們在做作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做出分類總結,進行講評,並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堅持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

目前,由於課堂仍是絕大部分學生學習英語、使用英語唯一的方式和場所,教師更應該注重傳達知識和信息的形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語言的環境。我在運用英語進行教學時較能注意所用英語語言的可接受性、簡明性、階段性和使用性。具體做法是:

1、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課堂教學用語儘管大部分相同,我注意不斷適量增加新用 逐步擴大用語量,使學生保持興趣,經歷挑戰,從而日積月累,在不知不覺中英語的聽力在不斷的提高。

2、力求自己的語音、語調、語言規範和準確,並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我就調整語速的快慢。

3、努力創造和設計英語語言情景。把課堂當作培養和鍛鍊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場所,

鼓勵學生多講英語,我要求學生在每天當中至少要説兩句英語。這樣也就提高了他們聽説能力,又深化了教材內容。

這三年的教學經歷使我學到了很多,這也是對新時期教師的考驗,這三年的教師生活

無疑已經為我今後的人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而收穫的卻是那份充實的,那沉甸甸的情感。我用我的心去教誨我的學生,我無愧與我心,我無愧於我的教育事業!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9

在目前新的歷史條件------倡導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倡導的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強調尊重人的天性,強調發展人的個性,強調發展人的潛能。美國著名的教育家布魯納曾説過:“教會學生學習比學會什麼都重要,未來的文盲是不會學習的人。”既要重視教法的研討、研究,又要重視學法的探討和探究,並且要把教法立足於對學法的探究的基礎上,研究學法,探索新路;不僅讓學生學懂、學會,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會學”。一言以蔽之,教學生“會學”,加強學法的'指導,不僅僅能優化課堂教學,優化學生的學習素質和素養,更是時代的需要和呼喚,是教學理論和實踐變革的必然趨勢。葉聖陶先生説過的“教是為了不教”。

創設情景,讓師生在彼此的交流互動中尋找知識的切入點

傾聽是一種藝術,教師要在教學的傾聽過程中不斷的與學生“對話”。瞭解、把握學生的思維脈絡與情感跳動節奏,運用善解人意的鼓勵性語言、簡練明瞭的提示性語言、恰當精要的評價性語言,幫助學生清晰、完整地表達,使信息充分呈現。在與個別學生交流討論時,教師要設法吸引“面”上的其餘學生,組織一起傾聽,共同討論,使大家都參與到“對話交流”中來,擴大互動參與面,提高互動效益。所謂:“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達到教學的最高境界。

通過感悟,拓展探究性閲讀模式,激發學生閲讀興趣,在閲讀中發展個性

常言道:“書讀白遍,其義自現”。可見,閲讀能力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形式。培養學生的閲讀理解能力,是學生進行自我學習從而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閲讀以興趣先導為原則,其宗旨是培養學生的自主讀書、自主學習的習慣與能力,同時啟迪其心靈,陶冶其情操。如《積累·運用三》選編的《外婆家的石橋》是一篇描寫人間親情的感人之作。教學目標有三:①培養學生的獨立閲讀能力;②讓學生受到至愛親情的感染薰陶;③在感情朗讀的基礎上自主、合作學習,完成練習題。教師教學時,可通過激情談話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默讀或自由讀,甚至感情吟誦這篇關於骨肉親情的優秀佳作;爾後再分組討論與合作,完成文後練習題;最後深化主體:讀了這篇文章,你有什麼感想?結合自身實際,發表自己的見解。教學中,要遵從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原則,根據教材的具體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水平,採取指導閲讀:“粗讀(瞭解基本內容)------細讀(理解重要內容)------精讀(接受本質內容)”的循序漸進過程,教師加以明確導向:粗讀階段是為了瞭解所讀內容在課、節、框中的地位及前後內容間的必然聯繫;細讀階段要找出所學內容所涉及的基本概念、觀點和原理;精讀是一個慢功出細活的過程,要把握所讀內容的重點和疑難部分,並能逐一加以澄清或解決。需要着重指出的是,指導閲讀必須符合和適應學生的知識水平、認知能力、感受程度等的實際,可以適當的或提高或降低要求,相機而動,適時調整,切不可“一刀切”,盲目放手,無的放失。而應儘可能讓每個同學在上述三個環節中都獲得成功:即通過閲讀把握好知識的內在結構與體系、重視和深入地對重點難點的理解與應用、熟稔於基本的概念和原理,進而逐步感受到“讀得有意,讀得有趣,讀得自在”的意趣,因“會讀”而樂意讀。

教師並不是教學的主宰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10

我在教學中設計了豐富的信息處理活動,拓寬了學習世界,讓學生感受到信息社會、信息科學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加強了學生對信息活動多樣性和信息處理創造性的理解。每節課以信息活動為重點,創設情境,引出任務,提出設計思路,提供完成任務所需的信息資源,在完成作品過程中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和幫助,完成作品後設計交流活動。每一項信息活動都包括信息收集、獲取、處理、表達和傳播等環節

首先,在對信息技術的理解上,把握信息技術的工具性

信息技術是學生認知和信息處理的工具,必須與其他學科的學習和生活實踐相結合,才能產生有價值的結果。從第一課開始,就讓學生清楚的知道計算機是我的新工具,下面的內容都體現了這種認識,讓學生知道計算機是完成任務和解決問題的工具和手段。信息技術的`學習也融入到綜合活動中,涉及多學科的知識,設置多種課題,讓學生在綜合活動中學習和應用信息技術,形成運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二、在學習活動的選擇上,貼近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體現人類文明成果。

教材注重人文與自然,選擇適合中國小生成長、體現時代精神、傳承人類文明的論文作為綜合信息活動的內容。這些內容涵蓋了社會探究、科學探究、人與自然、自我意識。都是發生或正在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情或需要解決的問題,從而增加教材的親和力,激發學生的興趣,方便學生順利進入課程。

三、在學習和教學方式上,倡導自主學習、自主創造,引導和鼓勵學生體驗信息技術知識的發生和發展。

提倡實行多元開放的評價,摒棄傳統的固定統一的評價標準,拒絕教師的單一評價,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互評。目的是鼓勵學生大膽嘗試、探索和創造,發現他們的進步,保護他們的學習熱情,激發他們的求知慾,使他們感到成功,建立他們的自信心,努力使每個學生在活動中獲得成功的經驗和不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