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心得體會

優秀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34W

我們有一些啟發後,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優秀教師讀書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優秀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優秀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

xxx認為,尊重別人是一種本事,“不會尊重人,從高層次上講,享受不到尊重人的那種自豪感和幸福感;從低層次上講,自我也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xx很尊重自我的學生,學生只要有一點提高,他就表揚;學生犯了錯誤,他也不直接批評,而是用唱歌、寫説明書等形式引導學生自我教育。更讓我感動的可是,還十分注重點燃後進學生的期望之火,善於幫忙學生尋找長處,發展長處。以往講過這樣一件事:新學期,有兩個全校最差的學生進了他的班,他要求這兩個學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每人找到自我的優點”。學生説沒有優點則説:“不可能,我都替你找出兩條了”還有一個學生向言“我學的不好,只考了xx分。”而則一臉驚喜:“你一不聽講,二不寫作業,三又不看書,還能得x分,這是天賦啊!”我想,類似的故事,肯定還有很多很多,他善於研究後進學生的心理特點,揚其長而避其短,不斷增強後進學生的內部驅動力,真正體現了“不拘一格,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而其思想的出發點和歸宿點都是一致的`,那就是他所説的“尊重和發展學生的個性和人性,會使師生生活在一種相互理解、尊重、關懷、幫忙、諒解、信任的和諧氣氛之中,從而真正體驗到做人的幸福與自豪感,減少內耗,明顯提高了工作和學習的效率。

作家xx説過:世界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心靈。俗話説,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權葉,當然更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學生。不論過去此刻還是未來,只要有人類存在,人的個體差異,個性差異與價值取向的多樣性就存在。所以作為教師對學生要寬容,豁達,教師要同情那些缺少天賦,在生理上有某些缺陷的或者成績差,或者犯了錯誤的學生,用同情心去喚醒兒童的上進心,自信心和自尊心,幫忙他們清除自卑感,排除他們的煩惱和悲傷,用熱情和温暖鼓勵學生充滿信心地學習和生活。

優秀教師讀書心得體會2

“如果學會了微笑,我們每天的生活一定會充滿温馨與感動;如果學會了微笑,我們的工作一定會充滿幸福與激情;如果學會了微笑,我們的課堂一定會充滿智慧與陽光。”只是我讀了美國作家黛安娜羅曼斯的《優秀教師的課堂藝術》一書後的感受。

當我走進了這本書的世界裏從中得到很多東西。我深深感覺學生只有在快樂的`狀態下學習才是最有效的,所以一切教育要有樂趣,要符合孩子的興趣發展,課堂要營造快樂的氛圍,讓學生體會到成就感和幸福感,並及時發現學生的興趣,通過興趣引導學習,避免過度學習,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體味學習帶來的快樂。回顧自己的教育歷程,沮喪、失望時常困擾着我,讓我不再微笑,讓我時常不得不去完成一節課或是一天的工作。這和第一位老師有什麼區別呢?捫心自問,我不是一個沒有熱情的人,也懂得激勵,可不知何時,那滿腔的熱情卻被疲憊和無奈所取代,幽默、趣味早以悄悄地離我而去。作為教師,我們必須問自己,我們對待學生的根本態度是什麼?我們是否認為他們是一羣快樂的學習者,還是將他們看作是一羣沒有規矩的麻煩製造者?我們是將教育看作是困難艱苦的過程,還是令人激動的探險歷程?我們課堂中的沉悶或歡笑正能反映出我們對待學校和學習的態度。如果我們覺得白天的時間永遠不夠用,我們就是在傳播恐慌、沮喪和急噪。如果我們的根本理念是把教學看作可怕的工作。

優秀教師讀書心得體會3

作為教師,要想永遠勝任,就要不斷地學習新知、更新教學方法及教學觀念。今年寒假,學校給我們每人發了一本《如何成為高效能教師》的書。看了目錄,感覺頗具誘惑力:A。什麼是真正的高效能教師(成功的教師必須瞭解和實踐高效能教師的三大特質);B。第一特質:積極期望(高效能教師對學生的成功抱有積極的期望);C。第二特質:課堂管理(高效能教師是一個優秀的課堂管理者);D。第三特質:掌握課堂(高效能教師知道如何設計課程來幫助學生進步);E。全新的理解:從高效能教師成長為教師領袖(孜孜不倦地學習成長的教師最終會成為專業的教育工作者)。這不正是我們需要的嗎?

我雖不是什麼成功教師,但是我也想成為一名高效能的教師,因為我也想具備高效能教師的特質:對學生的成功抱有積極的期望、做一個優秀的課堂管理者、想知道如何更合理的設計課程來幫助學生進步。

讀了《如何成為高效能教師》,我更明確了需要努力的方向:高效能的課堂上,要的是老師的盡心盡智而不是大聲叫嚷、發號施令,更不要打擾學生的'自主學習。

一個人接受教育的最重要的一天是開學第一天,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學生們希望明確自己現在學的是什麼,將要學什麼。在這點上,他們不希望有任何的驚喜混亂。所以開學第一課我們不必忙着講新課,而是應該細細地與學生們熟悉本學期的教材,讓學生們都知道,這一學期,我們要學些什麼。接下來的一到兩週裏我們應教導學生們如何在學習過程中約束和控制自己的行為,學生比我們教師更向往一個井然有序的課堂。

對於我們教師,營造高效能的課堂首先要認真備課,尤其是備學生。如果不去研究學生對所教內容的掌握情況,不去研究學生的個體差異,一切從本本出發,課堂教學的適應性就大打折扣,高效課堂無從談起,教師備好課就傳遞給期待學生成功的信息,這也是高效課堂的必備信念。其次,要認真設計好課堂教學,諸如講解、闡發、提問、演練之類的教學活動等,都要注重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做到難易結合、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另外,要加強課堂節奏的把握和管理,立足於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實現有效的、多向的、高質量的互動,從而達到高效課堂這一最終目標。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儘管中美國情有別,教學有異,但教育的基本原則不變教書育人。因此,我們從書中借鑑精華,形成自己的教學體系,實現高校課堂,則是益生益師之事,何樂而不為?

優秀教師讀書心得體會4

讀完了阿莫納什維利的教育三部曲,新的學期,學校又給每一位老師發了一本新書——高萬祥老師的《優秀教師的九堂必修課》。

曾經聆聽過高萬祥老師的報告,但不曾留有更為深刻的印象。今天有幸閲讀高老師的書,句句斟酌、細細品讀,便對高老師有了更深的瞭解。在欣賞他的博學和睿智,佩服他的率直個性和執着教育的精神之餘,也意識到了自己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

在序言中,他總結提煉了優秀教師在專業修煉、職業提升和事業追求的過程中,要高度重視並積極踐行的9件事:讀書修行,讀書致遠;仰望星空,自我反思;教育科研,拯救自己;大愛聖心,大德厚生;一流口才,蓮花巧舌;我寫我心,我思我在;生活教育,注重細節;家校溝通,必有我師;調整心態,享受快樂。逐一對照、反思自我,這9件事情也是自己常常做的事情,但有些事情卻讓人有一種敷衍了事的感覺,如此看來,自己距離優秀教師的標準還有一定差距。

在以讀書修行為題的第一章,高老師為每一位老師推薦了五類需要常常閲讀的書目:

1、以《論語》為代表的哲學著作。我校實施國學經典誦讀以來,師生都在背論語讀經典。學生時代,除了課本中從論語中節選的一些語句還略為有些印象外,倒不曾好好讀過《論語》,然而細細研究,正如高老師所言:“閲讀《論語》,走近孔子,其全部的意義就在於一句話:做君子,不做小人。一部《論語》,汪洋恣肆,然而最核心的內容就是怎樣做人,或者説是如何進行人格修煉。”《論語》中所講述的道理其實就是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讀懂了《論語》,也就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無形中也會讓自己的思想得到淨化、人格得以提升。也無怪乎《論語》成為了美國國會圖書館推薦給知識分子的必讀書目,而一本《論語》則影響了日本上千年。

2、以蘇霍姆林斯基著作為代表的教育學著作。讀師範的時候也曾學了《教育學》、《心理學》書籍,但卻從未真正讀懂過。參加工作以來,除了常常閲讀了解與所教學科聯繫緊密的雜誌、案例,以及部分名師的隨筆外,對於教育學著作卻很少閲讀。參加新教育實驗以來,得益於營造書香校園的活動,知道了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研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100建議》,與蘇老對話讓我明白了教育的真諦,教育就是要培養全面發展和諧發展的大寫的“人”!

3、人物傳記。其中,推薦教師閲讀的重點傳記作品有《仁愛一生》、《精神的雕像》,以及《張伯苓傳》、《馬寅初傳》、《陳嘉庚傳》、《夏兮尊傳》等教育家的傳記,還有《陳布雷傳》、《往事並不如煙》等,讓我汗顏的是這些書自己竟然一本都沒有讀過。雖然自己並不是語文老師,然而在“教師”這一稱呼之外,每個教師都一個共同的名字,那就是“讀書人”。因此,博學多識應該是對每一個老師的要求,讀書應該是教師業餘生活的一種習慣和愛好,今天讀到這裏,不得不再一次提醒自己:作為老師,要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而且不僅要讀與自己所教專業相關的書籍,還要廣泛閲讀,有意識拓寬自己的知識面。

4、文學和小説。正如高老師所説:閲讀小説和其他文學作品,對於教師來説,不僅僅是一種消遣,它可以幫助我們拓寬視野、增長知識、豐富情感、陶冶情操,還以提高審美和生活情趣,提升職業和人生素養。同樣想到了,在師範時曾讀過的《老人與海》。故事很簡單,寫的是老漁夫聖地亞哥在連續84天沒捕到魚的情況下,終於獨自釣上了一條大馬林魚,但這魚實在太大了,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盡,他殺死了那條大魚,將其綁在小船的一邊,可想而知,這需要多大勇氣和多強的意志啊!但在歸程中一再碰到鯊魚的襲擊,於是老人與鯊魚又進行了殊死搏鬥,最後回港時,那條大魚只剩下魚頭魚尾和一條脊骨。除了那些骨架,他已經一無所有,但他堅強的'意志、勇敢的精神,卻讓我刻骨銘心。在海明威的筆下,我看到了一個堅不可摧的老人,一個永遠立於不敗之地的人!至此,每當生活和工作中遭遇困難和挫折時,我總會想到書中的一句話: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閲讀優秀的文學作品和小説,除了拓寬我們的視野,更會讓我們從中得到啟迪、受到鼓舞。

5、詩歌。書中有一句話:中國是詩的國度,中華文明以詩歌聞名於世。孔子時代,“不學詩,無以言”。今天倘若缺少閲讀、缺乏詩意,基礎教育一片空白。難怪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首先提出了“詩意語文”的説法。的確如此,生活中一旦沒有了詩歌,也就沒有了想象和浪漫的色彩。走進詩歌,會讓我們有一種期盼、一種希冀,有一種對未來的渴望。

無意中,從網絡上讀到了汪國真的詩歌,甚是喜歡,在這裏與大家分享兩首:

《山高路遠》呼喊是爆發的沉默/沉默是無聲的召喚/不論激越/不是寧靜/我祈求/只要不是平淡/如果遠方呼喊我/我就走向遠方/如果大山召喚我/我就走向大山/雙腳磨破/乾脆再讓夕陽塗抹小路/雙手劃爛/索性就讓荊棘變成杜鵑/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

《熱愛生命》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我不去想能否贏得愛情/既然鍾情於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誠/我不去想身後會不會襲來寒風冷雨/既然目標是地平線/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不去想未來是平坦還是泥濘/只要熱愛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現實中,有朋友要參加大型比賽時,大家總會以此鼓勵:結果並不重要,貴在參與。生活又何嘗不是如此,人能活着就已經很不容易了,所以無論遭遇到什麼挫折,我們都要常懷感恩之心,感謝苦難讓我們的閲歷更加豐富,感謝失敗讓我們變得如此堅強。生命能給予人的只有一次,那麼我們沒有理由不去熱愛自己生命,沒有理由不去努力創造屬於自己的人生。無論挑戰有多麼艱鉅,但是沒有比腳更遠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無論結局是否能夠成功,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既然目標是地平線,那麼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在現代社會,處處充滿了各種誘惑,但是作為教師,我們要有明確的目標和追求,要能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考驗,要能靜下心來,常常與書為伍、以書為友,如此,方能做到修身養性、寧靜致遠,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

優秀教師讀書心得體會5

童心是走進學生的橋樑。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只要人們沒有做到以童年的歡樂吸引住孩子,只要在孩子的眼睛裏尚未流露出真正的歡欣的激情,只要他沒有沉醉於孩子氣的頑皮活動之中,我們就沒有權利談論什麼對孩子的教育影響。在我從教的這幾年中我深刻體會到這一點。我曾經遇到過這樣一個學生,在數學課堂上他沒什麼興趣,經常做小動作發呆。但由於他很聰明,所以成績還是可以保持在優秀。剛開始我一直在苦惱對於這樣一位聰明的學生要怎樣激發他的興趣和潛能呢?直到有一次我帶他們到多媒體室上課,我發現他從來沒有這麼認真投入到課堂,積極發言,認真思考老師的問題。我想難得他這麼認真,應該好好表揚,激勵一下。突然他站起來問老師,那個是你做的嗎?怎麼做的啊?(他指的課件裏的動畫)一連串的追問,讓我發現他對電腦很感興趣。後來我就讓他加入電腦興趣組,他在興趣組裏是年齡最小,但也是學得最勤的一個。我趁機與他談心:你要想學好電腦,需要其他學科知識做基礎,比如學好語文的拼音是打字的關鍵、學好美術配色是電腦繪畫的基礎、數學知識更是與電腦緊密聯繫在一起。此後,我發現他在數學課上就比較注意聽了,其他老師也反映説他進步很大。經過這件事後,我發現只要我們用孩子的眼睛去觀察,用孩子的耳朵去傾聽,走進孩子的心裏。這樣我們的工作就能事半工倍。

責任心是教育成功的保證。責任心是這個社會為人處事的基本要求。做人需要道德約束和責任心。作為教師,責任心就是教師應具備的高尚師德。只有在責任心的驅動下,教師才會愛崗敬業、言傳身教、鑽研進取、關愛學生。可以説,責任心是從事教育工作的首要條件,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我認為,教師的責任心主要應該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工作負責,愛崗敬業。愛崗就是愛教育,愛學生,愛自己的工作崗位。敬業就是恪盡職守,教書育人。一個教師只有把教書這個事業確認為自己的人生最高理想時,才會對自己的本職工作產生自豪感和責任感,從而表現出責任心。二是對學生負責。對學生負責意味着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負責,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也要關心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也要關心學生的生活、健康、品德和習慣。三是要對學校負責。所謂對學校負責,就是要用飽滿的熱情投入工作。具體來説,就是要用自己的言行去詮釋一個教育者的基本素養,展現教師的風采。四是要對自己負責。教師是一個特殊的職業,它要求每一位從事教育工作的教師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和知識體系,始終是學生成長道路上的指路明燈,成為學生成才報國的引領者。既然我們選擇了在黑板前站立,我們就選擇一以種永恆的姿勢,一種使命,一種責任。

教育永無止境,教師的成長更是永無止境。教師的成長需要一步一個腳印,對於我來説,到達卓越這一境界還需要一段路,但我還是會努力先從做一個稱職的老師做起,努力的做一個優秀的老師,卓越的老師看齊。

作為一名國小教師,我深切感受到如今教師與學生應該建立一種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使自己在教師職業道德、教師教學行為、教師教育教學等方面都要有全新的認識,提高了自己的業務水平。最近閲讀了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受益匪淺,就其中印象深刻的幾點建議談談自己的體會。

在他的第二十八條建議裏,他強調了“勞動”的重要性,這種勞動主要是指動手操作,而且也不是隨便什麼樣的勞動,而是指複雜的,創造性的勞動,這種勞動一定要有思想,能促使孩子思考,能讓他將各種事實聯繫起來去考慮。他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話: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就出自這一條建議。在這條建議中,他不僅強調閲讀,而且將學生的動手能力也看得很重要,他説,我看到,那些雙手靈巧的兒童,熱愛勞動的兒童,能夠形成聰敏的.、好鑽研的智慧。確實包含思想的手工勞動對於鍛鍊學生的智慧,促進他思維的發展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這條建議裏蘇霍姆林斯基還列舉了四種應當使學生選擇的勞動方式,在我看來,在四五十年前蘇聯能夠進行的這些勞動,在我們中國恐怕是找不到了。不是條件達不到,而是我們根本就沒有考慮這樣去做。像他説的那些設計製作各種裝置、機械、儀器的活動室,那些家業實驗活動基地,有幾所學校願意去做呢?特別是農業勞動,他説,我深信,農業勞動——這是最能啟迪智慧的勞動活動的種類之一。可是,在我們的城市學校,幾乎已經絕跡了。

這不知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即使是實驗室,有多少學校能真正重視它的建設呢?

建議第三十五條和第三十六條都是説培養學生記憶力的。

記憶力,不管對於學生的學習或者是成人的工作都是至關重要的。大凡在學習上取得優秀成績的學生,無一不是具有比較強的記憶力,那是如何培養學生的記憶力呢?靠死記硬背能鍛煉出好的記憶力嗎?蘇氏在這兩條建議中做出也比較詳細的説明。在他的文章裏,他特別反對“死記硬背”,他會這種記憶方法“甚至會造成幼稚病,簡直會把人變成傻瓜”。

那麼他強調的是怎樣的一種記憶方法呢?他説,依靠自身的努力和頑強的.意志而獲取的知識越多,邏輯的認識對學生的情緒領域觸動得越深,那麼記憶就越牢固,新的知識在意識中的安置就越有秩序和嚴整。在這裏,他特別強調了有理解的記憶。也就是説,在記憶的過程中,不隨意記憶佔得成分越大,他可能記憶的東西就越牢固。

怎樣才算是有理解的記憶,如何將記憶長久的保持下來呢?在這裏,蘇霍姆林斯基向老師們提出了一個建議,也就是要確定隨意識記和不隨意識記之間的合理比例。他説,假如我們把六年級學生需要記住的教材量用x表示,那麼學生就應當同時思考和理解多出好幾倍的教材:3x。同時,這些不隨意識記的東西要和隨意識記的東西之間有一定的聯繫,雖然不一定是最為直接的聯繫,但也要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可以由不隨意識記隨時能勾起隨意識記的內容。這樣做的好處,就是不隨意識記(比如閲讀的書籍)有助於使人的思想活躍起來。人的思想活動越積極,他的隨意記憶就越發達,他保持和再現大量材料的能力就越強。如果一個人思考過的材料比教科書要記熟的材料多好幾倍,那麼再照教科書去識記(熟記)就會是死記硬背。

在這裏,蘇氏提出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一個學生知道得越多,他不理解的地方也就越多,而不理解的地方越多,他學習教科書的正課也就越容易。這種現象,想想也不難理解,一個學生學會了各個知識間的聯繫,他就會舉一反三,從而在他自己的頭腦中建立起一棵自己的“知識樹”,裏面即使有一部分知識有了遺忘,他也會很快地從某一根枝條出發,循着枝枝蔓蔓找到那一個所需要的部分知識。

所以我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幫助學生在自己的頭腦中建立起知識的整體概念,讓他所掌握的知識如中藥鋪中那一個個排放整齊而有序的藥匣子,如何需要哪種“藥材”,就會很快地抽取出來。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對每一種知識所伸展的觸角都要有所瞭解,只有他的觸角伸得越長,他才會很快地找到。“學前期和國小學習期,是為牢固的記憶力打下基礎的最佳時期。應當注意的是,那些關於周圍世界的現象和規律的重要原理,不要讓兒童通過專門的背誦去掌握,而應當讓他們在直接觀察的過程中去掌握。”

品讀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著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時,我深深地感到:面對知識更新週期日益縮短的時代,必須徹底改變過去那種把老師知識的儲藏和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比為“一桶水”與“一杯水”的陳舊觀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腦知識儲量成為一條生生不息的河流,篩濾舊有,活化新知,積澱素養。有句話説得好:“一個教師,不在於他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書。”用心教、創新教與重複教的效果有天淵之別。

教書和讀書生活,使我感悟到:教師的人生,應該有創新精神。年年春草綠,年年草不同。而我們的學生亦是如此,因為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的目的是為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讓每一個學生主動的、活潑的、健康的發展。在組織教學中把整體教學、分組教學與個別教學結合起來;在教育過程中,貫徹個別對待的原則,講求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學生們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兒,但每一顆都有與眾不同的可人之處。因此便更需要我們用不同的方法去澆灌、呵護,才得以使他們健康成長。

優秀教師讀書心得體會6

從小到大,教過我的老師有不少,我從他們身上找到了誨人不倦的影子,找到了勤奮好學的影子,找到了循循善教的影子……這一個個温馨的畫面,是多麼美好,這些都是老師賜予的,感謝可親可敬的老師!

在暑假裏,我又讀到了你,老師——《感恩老師》,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學生得救,女兒永失》,主要講述了:事情發生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發生的那一刻,有一位老師正帶領着班上五十九名學生參加活動。禮堂突然晃動起來,他立刻意識到發生了地震,馬上招呼同學們躲在椅子下面。

幾分鐘過去了,地震暫時過去了。就這樣五十九名學生奇蹟般得救了,但是那位老師為了救學生,雙手被堅硬的水泥劃得鮮血淋漓,讓人看得心疼。而這時,他還是趕緊往學校方向跑去,那是因為學校的.兩座教學樓的廢墟下壓着一千名學生,老師很着急,其中他的寶貝女兒也壓在這片廢墟中。剛開始他的女兒只是腳受了傷,由於缺乏大型吊車機械,暫時無法救援。後來,由於缺及沒能及時得到救助,她的女兒最終離他而去。每次經過女兒被困的廢墟時,去搶救學生時,都會感覺一陣陣巨大的心痛襲來,這位老師為了學生,而放棄了女兒,真是盡職,真是偉大。

當女兒的遺體被“掏”出來的時候,這這個外表粗狂的堅強漢子,在目睹女兒遺體的那一刻,突然情緒失控、放聲大哭、悲愴之情,令周圍人潸然淚下。

他,就是北川縣第一中學七年級(六)班的班主任——劉寧,一個救出自己的學生,卻永失女兒的教師!

大難來臨之際,他用冷靜和機智挽救了五十九條鮮活的生命;災難發生後,在爭分奪秒的救援過程中,他一心救助他人,自己的女兒卻不幸遇難。劉寧,他的名字深深地印在我們心間!

讀着讀着,我想起了你——老師。那天中午,我們正在認真寫作業,校長突然從前門走進來,在講台桌前談論事情。從你們的談話聲中,我們可以清楚的聽到,校長對您説:“讓二班和我們一班一起上課。”但您堅決不肯,她説:“學生太多了,上課就不能個個都照顧得到,這樣不利於他們的學習。”我們聽了也搖搖頭,心裏都不同意。校長老師最終喲不過,看了看我們也只好無奈地走了。校長走後,語文老師對我們説:“其實,不願意合班,只是希望可以多關注你們每一個人,讓你們得到更好地發展。”我們聽了這句話,心裏有種説不出的感動!這就是你,老師!。

這就是你,老師!你是最真、最善、最美的種子。你在我們心田播種後,它就發芽,開出愛心之花,結出智慧之果,而我們的人生也將由此進入與眾不同的新世界。感謝你,老師!

優秀教師讀書心得體會7

書籍是麪包!書籍是營養!

書籍是智慧!書籍是力量!

……

而當今時代,更是知識經濟時代,所以教育部一再提出:建立學習型社會,終生學習……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社會的發展、時代的發展、科技的發展、教育的發展迫切要求我們,轉變觀念,參與課改,創新教法,變“知識型”教師為“科研型”教師。要創新、要科研,務必學習;要學習,要思考,務必讀書。古人謂人生三味為:“布衣暖,菜根香,詩書滋味長”。的確,詩詞怡情,哲思明理,歷史博見,科學增智……無論那一門類的書,只要不是“偽書”,讀之對我們都是有益的。

我國著名畫家齊白石以前説過:“一息尚存要讀書”。一個畫家、一個耄耄老人尚且如此,應對知識更替、知識趨於爆炸的這天的我們,個性是我們這些為祖國未來授業解惑的教師,更應博覽羣書,順應時代的發展,做時代的發展、學習型社會的先行者。

高爾基也曾説:“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正是有了越來越多、各種各樣的書籍,人類才不斷走向進步、走向禮貌、走向發達。當然,書籍也是個人進步、成功的基石。我國古代“手不釋卷”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證明:“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十分善於領兵作戰,曾立下不少戰功。但是他有一個缺點,就是不愛讀書。

有一次,吳王孫權派他去守護一個重要的地方,臨走前囑咐他:‘你此刻掌管軍政大權,應多讀些史書、兵書,才能把事情辦好。’呂蒙聽了,感到很為難,搖頭説:‘軍隊裏事情太多,哪有時光讀書啊。’孫權很不高興,批評他説:‘你這話不對,時光是靠人擠出來的,我過去愛讀書。主管國家大事以來,雖然很忙,還是擠出不少時光,攻讀史書、兵書,收穫很大。漢朝光武皇帝,領兵打仗很緊張,仍然手不離書本。你為什麼不刻苦讀書呢?’聽了孫權的話,呂蒙覺得很慚愧,心服口服。從此以後,他努力讀書,知識越積越多。

有一次,吳國主將魯肅和呂蒙討論軍事,呂蒙講得很有見解。魯肅聽了十分高興,他對呂蒙説:‘我以為你還是個大老粗呢,想不到你已變成了學問家,再不是過去的呂蒙了!’呂蒙笑着説:‘士別三日,刮目相看。咱們分別這麼久,你還是用老眼光看我呢!’

之後,呂蒙做了吳國的主將,他有勇有謀,屢建奇功。”

呂蒙能做吳國的主將,他的進步,就是靠書籍。一個舞刀弄槍的“粗人”也能勤奮學習,刻苦讀書,我們“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會有何不能?我國著名數學家陳景潤,早年也只是一名普通的中學數學教師,但他為揭開“歌德巴赫猜想”之迷,一有時光就進圖書館查閲資料。所借書籍,常常不分白天黑夜地攻讀。一次,在路上讀書,碰到了樹上,他以為碰到了別人,趕緊説對不起……他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時光,不停地演算、證明,在不到6平方米的宿舍裏,草稿摞的比人還高。功夫不負有心人,最後,他最後成功了。古今中外,不可計數的普通人都是透過自我廢寢忘食地攻讀、鑽研,才取得了事業上的成功。所以,古人説:“書猶藥也,喜讀之能夠醫愚。”還説:“讀書,能夠開茅塞、除鄙見、得新知、廣見識、養靈性。”我國古代,還把讀書人家稱為“書香門第”,認為書是有香味的。的確,書就像一杯茶,一杯好茶,它需要細細品味才能發現其絕妙之處。而我認為:書,更像一位老朋友,一個忠實的、知識廣博的朋友,她隨時為你增知,使你廣聞,開你眼界,促你進步……

讀書吧,因為“開卷有益”,所以,我們樂聞書香。

優秀教師讀書心得體會8

在成功與家庭背景、種族民族、血統、財務狀況,甚至是教育成果之間,絕對不存在任何研究意義上的相互關聯,只有一個因素與成功相關聯,那就是:態度。

所有生物活着都是為了生存,他們花費一整天本能的尋找食物和住所並逃避捕食者。人類有一個成功的本能,這是人類區別於其他生物的不同之處,他們希望獲得成功,他們為成功而奮鬥,如果你對自己的行為和表現設置很高的期望,你自己也遵守,你就可以同學生一起完成任何事情。

兩種期望:積極或高期望;消極或低期望。

積極與消極的期望,知道你可以,或無法實現什麼?被稱之為期望,期望就是你相信將會發生,或不會發生什麼?

積極的期望:一個樂觀主義者,相信無論你教誰或者無論你做什麼,都能走向成功,獲取得成就,如果你期望獲得成功,你會不斷的'流行病意識到幫助你,獲得成功的機會。

消極的期望:一個悲觀的人會認為,不管你交什麼,或者不論你怎麼做,都沒有什麼效果,或真會失敗,何必麻煩去做任何事,或者去教別人呢,如果你期望失敗,你總是在不斷尋找理由和證據來説明你為什麼失敗了。

優秀教師讀書心得體會9

莎士比亞説過這樣一句話:“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這句話向我們詮釋了教育的真諦——書籍就像蔚藍的大海,翻滾着文化的輝煌和厚重;就像肥沃的土地,藴藏着思想的博大與精深;就像廣闊的天空,給人力量,讓人自新,催人奮進!

“營造書香校園,打造書香班級,讓好書陪伴師生成長”是我校踐行特色文學閲讀活動的口號。這兩年來,我們不斷在努力踐行着,組織學生的文學閲讀活動一直在悄然無聲中進行着,一如既往到今天。在師生共同努力下,在“文學閲讀”這塊熱土上,我們收穫了滿滿的幸福和喜悦。漸漸地,我欣喜地看到,開展文學閲讀活動的意義不僅僅在於閲讀本身,而是閲讀之外的讀書觀念、讀書習慣的養成,閲讀方法的掌握,是為學生營造一種風氣,一種氛圍。

一、注重環境佈置,營造書香氛圍

為了讓學生更好更快地多讀書、讀好書,我們班建起了讀書吧,取了一個童真而可愛的名字叫“小筆頭讀書吧”。班級圖書角的創建傾注了我們的心血。我從圖書館借閲了幾十本中外名著;孩子們也從家裏帶來各種各樣種類繁多的書籍,有童話故事、中外名著、科技博覽……全部圖書都在班級圖書角上整齊擺放着。同學們集思廣益,制定了圖書管理制度,並在學生中選出優秀的圖書管理員。讀書吧深深吸引着學生,課餘飯後總能看到他們埋頭看書的小身影,小小讀書吧成了孩子們的天堂。

二、通過文學閲讀課加強對孩子們的閲讀指導。

如今的書籍名目繁多,而學生年齡小,好奇心強,鑑別能力低,面對各種各樣的課外讀物,或順手拈來就讀,或為獵奇而讀,甚至讀了一些不健康的讀物,這往往會產生負面影響。因此,我首先在選擇讀物上作好指導,如本學期結合課文內容給學生推薦了《紅樓夢》、《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和沈石溪系列動物小説等書籍。內容涉獵多個方面,引導學生多讀一些對自己的成長有幫助的書。

接下來就是指導學生學會選擇閲讀方法,進行有效閲讀。我利用語文課、閲讀課等形式加強對學生的閲讀進行指導,教給學生科學的讀書方法。

我還鼓勵學生大量自主閲讀,在閲讀中學會生疑、釋疑、自主探究;在閲讀中自由選擇自己愛讀的書籍;在閲讀中自己去獲取、去探究、去尋覓、去掌握,去感受讀書的樂趣;在閲讀中產生強烈的讀書慾望;在閲讀中形成自主讀書的良好習慣。

另外,每週一次的油城文學“我是快樂油城娃,我愛克拉瑪依”循序漸進地開展着。我班閲讀主題是“知油城歷史,惜今日生活”。通過此次活動,提高了孩子們的閲讀理解能力,拓展了孩子的知識面,豐富了孩子們的見聞。

三、以活動為載體,享受濃郁書香

組織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為學生創設閲讀、延伸的機會,努力營造濃郁的書香氛圍,讓學生將學生將閲讀思考所獲轉化為自己的思考與表達,從而感受讀書的`快樂。

1、建立“讀書漂流記”。孩子們將自己的閲讀心得記載在特定的筆記本上,三言兩語也行,長篇大論也行,漫畫也行,不拘一格,不定形式。

2、師生共讀一本書。凡是學生讀過的書我都一一進行了認真地閲讀,然後利用閲讀課和學生進行主題討論。這樣不但可以檢驗學生讀書的效果,還可以讓學生在交流中分享閲讀的樂趣。

3、開展智慧泉大評比活動。我注重培養學生的閲讀習慣,引導學生把書本上精彩的字、詞、句、段、篇,或讀後感,記在學校所專門印製的智慧泉上,以豐富寫作素材。然後定期進行評比展覽。

4、親子閲讀享樂趣。我希望,閲讀要從課內走向課外,從學校走向家庭,帶動家庭來一起讀書,共同感受閲讀帶來的快樂。於是,我在家長會時與家長宣傳讀書的好處,教給家長與孩子共同讀書的方法,同時利用校訊通、QQ羣讓家長明白近期要讀的書……不斷地宣傳,不斷地溝通,家長越來越重視讀書,越來越關注讀書了,這樣倡導的親子閲讀才真正的啟動起來,有了家長的配合與支持,班級讀書的氛圍更好了,學生讀書的熱情更高了!

“腹有詩書氣自華,最是書香能致遠。”只有書聲琅琅的班級才是真正的班級,喜愛讀書的孩子才是未來年棟樑,喜愛讀書的老師才能成為學生深深愛戴的老師,讓書香浸潤每一個孩子的心田,讓我們和孩子們一起捧起心愛的書,誦讀經典,牽手美文,共同構建令人仰慕的書香班級,打造最美書香校園。願讀書成為孩子最美的姿態,願讀書成為孩子永遠的摯愛,讓書香孩子浸潤心靈。讓我們“沐浴書香,悦讀閲美”吧!

優秀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0

作為一名國小教師,我深切感受到如今教師與學生應該建立一種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使自己在教師職業道德、教師教學行為、教師教育教學等方面都要有全新的認識,提高了自己的業務水平。最近閲讀了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受益匪淺,就其中印象深刻的幾點建議談談自己的體會。

在他的第二十八條建議裏,他強調了“勞動”的重要性,這種勞動主要是指動手操作,而且也不是隨便什麼樣的勞動,而是指複雜的,創造性的勞動,這種勞動一定要有思想,能促使孩子思考,能讓他將各種事實聯繫起來去考慮。他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話: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就出自這一條建議。在這條建議中,他不僅強調閲讀,而且將學生的動手能力也看得很重要,他説,我看到,那些雙手靈巧的兒童,熱愛勞動的兒童,能夠形成聰敏的、好鑽研的智慧。確實包含思想的手工勞動對於鍛鍊學生的智慧,促進他思維的發展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這條建議裏蘇霍姆林斯基還列舉了四種應當使學生選擇的勞動方式,在我看來,在四五十年前蘇聯能夠進行的這些勞動,在我們中國恐怕是找不到了。不是條件達不到,而是我們根本就沒有考慮這樣去做。像他説的那些設計製作各種裝置、機械、儀器的活動室,那些家業實驗活動基地,有幾所學校願意去做呢?特別是農業勞動,他説,我深信,農業勞動——這是最能啟迪智慧的勞動活動的種類之一。可是,在我們的城市學校,幾乎已經絕跡了。

這不知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即使是實驗室,有多少學校能真正重視它的建設呢?

建議第三十五條和第三十六條都是説培養學生記憶力的。

記憶力,不管對於學生的學習或者是成人的工作都是至關重要的。大凡在學習上取得優秀成績的學生,無一不是具有比較強的記憶力,那是如何培養學生的記憶力呢?靠死記硬背能鍛煉出好的記憶力嗎?蘇氏在這兩條建議中做出也比較詳細的説明。在他的文章裏,他特別反對“死記硬背”,他會這種記憶方法“甚至會造成幼稚病,簡直會把人變成傻瓜”。

那麼他強調的是怎樣的一種記憶方法呢?他説,依靠自身的努力和頑強的意志而獲取的知識越多,邏輯的認識對學生的情緒領域觸動得越深,那麼記憶就越牢固,新的知識在意識中的安置就越有秩序和嚴整。在這裏,他特別強調了有理解的記憶。也就是説,在記憶的過程中,不隨意記憶佔得成分越大,他可能記憶的東西就越牢固。

怎樣才算是有理解的`記憶,如何將記憶長久的保持下來呢?在這裏,蘇霍姆林斯基向老師們提出了一個建議,也就是要確定隨意識記和不隨意識記之間的合理比例。他説,假如我們把六年級學生需要記住的教材量用x表示,那麼學生就應當同時思考和理解多出好幾倍的教材:3x。同時,這些不隨意識記的東西要和隨意識記的東西之間有一定的聯繫,雖然不一定是最為直接的聯繫,但也要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可以由不隨意識記隨時能勾起隨意識記的內容。這樣做的好處,就是不隨意識記(比如閲讀的書籍)有助於使人的思想活躍起來。人的思想活動越積極,他的隨意記憶就越發達,他保持和再現大量材料的能力就越強。如果一個人思考過的材料比教科書要記熟的材料多好幾倍,那麼再照教科書去識記(熟記)就會是死記硬背。

在這裏,蘇氏提出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一個學生知道得越多,他不理解的地方也就越多,而不理解的地方越多,他學習教科書的正課也就越容易。這種現象,想想也不難理解,一個學生學會了各個知識間的聯繫,他就會舉一反三,從而在他自己的頭腦中建立起一棵自己的“知識樹”,裏面即使有一部分知識有了遺忘,他也會很快地從某一根枝條出發,循着枝枝蔓蔓找到那一個所需要的部分知識。

所以我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幫助學生在自己的頭腦中建立起知識的整體概念,讓他所掌握的知識如中藥鋪中那一個個排放整齊而有序的藥匣子,如何需要哪種“藥材”,就會很快地抽取出來。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對每一種知識所伸展的觸角都要有所瞭解,只有他的觸角伸得越長,他才會很快地找到。“學前期和國小學習期,是為牢固的記憶力打下基礎的最佳時期。應當注意的是,那些關於周圍世界的現象和規律的重要原理,不要讓兒童通過專門的背誦去掌握,而應當讓他們在直接觀察的過程中去掌握。”

品讀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著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時,我深深地感到:面對知識更新週期日益縮短的時代,必須徹底改變過去那種把老師知識的儲藏和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比為“一桶水”與“一杯水”的陳舊觀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腦知識儲量成為一條生生不息的河流,篩濾舊有,活化新知,積澱素養。有句話説得好:“一個教師,不在於他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書。”用心教、創新教與重複教的效果有天淵之別。

教書和讀書生活,使我感悟到:教師的人生,應該有創新精神。年年春草綠,年年草不同。而我們的學生亦是如此,因為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的目的是為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讓每一個學生主動的、活潑的、健康的發展。在組織教學中把整體教學、分組教學與個別教學結合起來;在教育過程中,貫徹個別對待的原則,講求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學生們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兒,但每一顆都有與眾不同的可人之處。因此便更需要我們用不同的方法去澆灌、呵護,才得以使他們健康成長。

我最近閲讀了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寫的《給教師的建議》,書中共談了一百條建議,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十七建議《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喜歡做的事》,深切感受到在當前課改的大環境下,教師應該在教師職業道德、教師教學行為、教師教育教學等方面都要有全新的認識,提高了自己的業務水平。就此我談談自己的體會。

作為老師,我們應該給以學生適當的引導,畢竟他們的思維還不夠深刻,思想還不夠成熟。那麼應該培養學生喜歡做哪些事呢?這裏我有幾點體會。

一、如何建立師生友誼

蘇霍姆林斯基寫道:“建立師生之間的友誼,是要付出巨大的勞動,花費很多精力的。

有些人認為,要建立師生之間的友誼,只要帶領他們去參觀旅行,跟他們一起分享歡樂就行了,我認為這些看法是錯誤的。建立跟學生的友誼,必須具有巨大的豐富的精神財富。缺乏這種精神豐富性,友誼就會變成一種庸俗的親暱關係,而這對教育是一種危險的現象。”因此,要有良好和諧的師生關係,就需要一定的知識儲備和情感交流。

二、平等、民主地與學生相處

記得自己上學時,對老師必恭必敬,對老師説的話也是惟命是從,不敢有半點不敬和懷疑。可現在的學生卻不同,他們和老師有説有笑,有時,老師不對的地方他們敢當面挑刺,和老師説話也總以一種同輩人的語氣,似乎老師在他們眼裏算不了什麼。一開始有點接受不了學生的這種態度,但讀了此書,受到啟發:雖然學生是未成年人,認識問題有不可克服的侷限,但發揚民主卻是對學生權利的尊重。民主就是凡事多商量,在商量中體現對學生主體的尊重,在商量中實現學生的主體價值。教師在建立民主的氛圍中,需要特別注意對話的平等,這是所謂商量的意義所在。民主作為現代社會的基本共識和基本追求,也是社會理性的重要標誌。

三、閲讀

我們可以看出,在書中眾多的建議裏,不止一次提到閲讀,將閲讀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上。作者提到:“閲讀應當成為吸引學生學好的重要發源地”,他還説:“你應當記住,無論哪一種愛好,如果它不能觸動學生的思想和打動他的心,那就不會帶來益處。”因此,學生的第一件愛好就應當是喜愛讀書。這種愛好應當終生保持下去。他的這一番話,可以看出他對學生喜歡上閲讀是何等的重要。

四、應當引導每個學生去接近的學好的發源地。

那就是使他特別喜歡一門學科,然後由這門學科引申開去,去參加與此學科有關的各種活動,思考與此有關的各種問題。從而確立起自己的愛好,在這一方面,我們教師還是大有可為的。反問一下自己,你去努力讓你的學生喜歡你教的這門學科了嗎?

我們每一位教師,能夠對待差生像蘇霍姆林斯基這樣有耐心,像蘇霍姆林斯基這樣善於思考,相信學生在你的手下會越來越進步。

通過讀書,使我深刻體會到,作為一名人民教師要做好本職工作、提高教學質量必須從“我”做起,從“心”做起!

一、一切始於責任

責任心比知識能力更重要。樹立責任心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更是我們作為教師的基本要求。教師是培養人的工作,國小教育是啟蒙階段,國小生善於模仿,而不善於辨別是非,他們心靈純潔,可塑性很大,對於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他們都會去效仿,如果他們遇到的是一位負責任的好老師,無疑是打下了良好的奠基石;而相反呢?我們姑且保守地計算,一個不負責任的教師三年教出一批(五十名)學生,那麼工作三十年就會有五百名學生受到大小程度不同的影響。有人説:責任,人人具備了它,一個民族將振興;一個民族具備了它,一個國家將走向繁榮。而作為教師,有了責任心,你將影響的也許會是一個人的一輩子!一旦我們有了較強的責任心,那我們就擁有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它就會如花朵綻放,清香四溢,它就能使我們的教學過程中的不利因素化為有利因素,讓學生真正感受到一種積極向上、敞開心扉的教育氛圍,促進學生孜孜以求,刻苦鑽研。

我認為,我們既然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那我們就應該把它看做一份光榮的事業,必須樹立起應有的責任心,擔負起這份責任,為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不計報酬地工作着,享受着這份責任所賦予的快樂。

二、嚴於律已,為人師表

如今的我,走進教師行列已十幾年,也當了十幾年的班主任,每一次的家訪中,我深深地體會到每一位家長對子女殷殷期望,也越來越感到自己身上的責任的重大。我努力加強師德修養,爭取成為學生學習的楷模。因此,我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我要學生每天早讀午寫不能遲到,自己就堅持每天提前十分鐘到教室門口,不管風吹雨打或身體不適都從沒更改過。開始還有個同學遲到,但當他們來到教室,看到老師已在教室等他,心裏很不是滋味,慢慢地也就能準時到校了。我要求學生書寫工整,消滅錯別字,我就利用課餘時間練寫粉筆字,做到板書秀麗簡潔,作業認真批改,及時圈出錯別字,並示範一個正確的字讓學生對照改正;在寫《學生手冊》中的評語時,我先打草稿,反覆修改,注意用詞準確,書寫端正。我要求學生禮貌待人,五講四美,我自己就先以和藹可親的姿態出現在家長、學生面前,主動和家長交流教育學生的經驗,及時瞭解情況,從不擺架子。批評學生注意方法方式,以理服人,使用文明用語。這樣,學生就看在眼裏,記在心裏,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記得那時當一年級學生的班主任,學生特別愛模仿,許多家長都對我説:“老師,您真是教育有方,我的孩子回到家,總是模仿您的樣子當小老師,連説話的語氣、走路的樣子也在學呢!”聽到這些話,我的心情無比舒暢,也真正體會到:“嚴於律已,為人師表”的重要性。

三、堅持學習是切實提高質量的保證

都説教學相長,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也必須學習,才能跟得上世界前進的腳步。我們要引導我們的學生面向未來,走向世界,我們自己就要先一步地探好路子,才有可能扮好領路人的角色。把握每個時機給自己充電加油,做到每時每刻都是最佳狀態,才能迎接挑戰,上好每一節課,完成每一個教學任務。若是連我們自己都無法走出這一步,我們的學生又怎能跟得上世界前進的步伐?兒童是祖國的花朵,民族的未來與希望,教育好下一代的責任落在我們的肩上,任重而道遠,我們更應該責無旁貸地讀書,教學相長,充實自己。

自古以來,人們把教師稱為“園丁”、“蠟燭”、“人梯”……把教師説成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這一個個光榮的稱號不正是人們對我們滿懷的期望嗎?我們只有把“提高質量”始終放在心上,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才能不辜負人們託付於我們的重任啊!

優秀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1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書使人除鄙見,開茅塞,獲新知,變聰慧。因為書中有着廣闊的世界,書中有着不朽的精神。所以書籍永遠是新的。

對於我們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太多了。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因此,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一潭水”。書本是的老師,讀書是的樂趣。讀書還要講究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徑。教師今天的學習主要不是記憶大量的知識,而是掌握學習的方法,為何學習?從哪裏學習?怎樣學習?老師沒有掌握學習方法,即使他教的門門功課都很優異,他仍然是一個失敗的學習者。學習型社會提供了充裕的學習資源。學習化社會中的.個體學習,可以針對自身的切實需求,選擇和決定學習什麼、怎樣學習等等。

在知識經濟大潮中,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應該找準自己的人生座標,找準自己的價值空間。教書的生活雖然清貧,但一本好書使我愛不釋手,一首好詩讓我如痴如醉,一篇美文使我百讀不厭。只有樂學的教師,才能成為樂教的教師;只有教者樂學,才能變成為教者樂教,教師樂學,才能會讓學生在快樂中生活,在愉快中學習。一天喜讀書不難,一輩子愛讀書不易。任何人實現夢想,但首先必須擁有能夠實現這一夢想的信念。有信念自有毅力,有毅力才能成功。身為教師,必須成為學習者。教師只有成為學生,才能與時俱進,不斷以全新的眼光來指導教育過程。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創造性地開展教書育人讀書。

教學不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的過程,應當是學習學生主體和教師主體的關係。學生將不再是知識的接收器,而是自主知識的收穫者。面對知識更新週期日益縮短的時代,教師必須徹底改變過去那種把教師知識的儲藏和傳授給學生的知識的陳舊觀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腦知識儲量成為一條生生不息的河流,不斷更新,積澱學養。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書。用心教書,用心育人。

師要做“代表先進文化方向”的創新型先行者,愛崗敬業是創新型教師應具備的首要條件。不但具有無私奉獻的師魂,誠實正直的師德,全面發展的師觀,教書育人的師能,嚴謹求實的師風,而且還應具有開拓進取的鋭氣,蓬勃向上的朝氣,甘願奉獻,自強不息的骨氣。教師要以振興中華為己任,以春蠶的精神、紅燭的風格、蜜蜂的作風、綠葉的品格和孺子牛的志向,奮力拼搏,無私奉獻。

讀書的生活是精彩的、幸福的,教師更要把讀書當成生活的一部分並學以致用,時時用全新的教學理念來支撐自己的教育教學讀書。在今後的讀書中我還需不斷地學習,不斷充實、不斷進步。

優秀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2

最近一段時間,我讀了一本名為《優秀教師的課堂藝術》的書,從讀完書的那天起,我的思想有了一定的改變——教育非常重要,絕對不能太過嚴肅!

書中有這樣一個事例:一位家長觀察兩名教師共同在一個七年級課堂教授社會研究課。課堂非常嘈雜,充滿了頻繁的中斷和騷動。一個小時後,一位教師歎息着,對家長説,“這些孩子會讓我短命的!你看到我們需要多麼頻繁地糾正他們嗎?謝天謝地,今天的課終於結束了!我想我要趕緊回家睡覺!”她踉蹌地走出教室,孤獨地離開了。

過了一會兒,第二位老師説:“他們多棒啊!情緒高昂,精力充沛!現在他們還有點散漫,但是我計劃教他們如何將注意力集中在有意義的方面。我希望這些中斷不要令人不安。我的目標是讓他們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他們不會有時間搗亂!”

當家長問其祕訣所在時,這位老師回答道:“我的座右銘是:每天笑一笑,調皮搗蛋都跑掉。這是大的方向,所以我要花一年的時間和學生們在一起。”他步伐輕鬆的走出了教師,吹着口哨,揮舞着手臂。在短短的四分鐘內,家長的情緒由絕望轉變為欣喜。毫無疑問,熱情和輕鬆是具有感染力的。

我特別欣賞後一位老師,因為他出色、有激勵能力、熱情、幽默,更富有趣味性,總之,他身上充滿了無窮的魅力。

學生只有在快樂的狀態下學習才是最有效的,所以一切教育要有樂趣,要符合孩子的興趣發展,課堂要營造快樂的'氛圍,讓學生體會到成就感和幸福感,並及時發現學生的興趣,通過興趣引導學習,避免過度學習,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體味學習帶來的快樂。

回顧自己的教育歷程,沮喪、失望時常困擾着我,讓我不再微笑,讓我時常不得不去完成一節課或是一天的工作。這和第一位老師有什麼區別呢?捫心自問,我不是一個沒有熱情的人,也懂得激勵,可不知何時,那滿腔的熱情卻被疲憊和無奈所取代,幽默、趣味早以悄悄地離我而去。

作為教師,我們必須問自己,我們對待學生的根本態度是什麼?我們是否認為他們是一羣快樂的學習者,還是將他們看作是一羣沒有規矩的麻煩製造者?我們是將教育看作是困難艱苦的過程,還是令人激動的探險歷程?我們課堂中的沉悶或歡笑正能反映出我們對待學校和學習的態度。如果我們覺得白天的時間永遠不夠用,我們就是在傳播恐慌、沮喪和急噪。如果我們的根本理念是把教學看作可怕的工作——勞累、疲乏、甚至危險,那麼我們就會變得武斷、僵化和恐懼。

如果我們認為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奮發向上和挑戰性的職業,我們就會充滿熱情、容忍和關懷。如果我們認為有足夠的時間來教授我們的教材,改變學生的生活,我們將會充滿平靜和堅定。

熱情和歡笑具有感染力,我們應該努力尋找具有創造性的思路,改變古板嚴肅的教育風格,成為一名歡笑教師,寓教於樂,讓學生在笑聲中學習知識。

我相信,當笑聲和教育同行時,一切都成為可能。

優秀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3

假期從學校圖書室借了5本關於教育教學的書籍,打開《優秀教師的十項修煉》一書的目錄,就被一個個醒目的小標題所吸引了,這正是我所需要的!書中的每一項修煉後面都有相應的事例做以補充,這樣就更顯得書的精心以及細緻。該書從教師的儀表、語言、寬容、探究、創新等10個方面給我們闡述了教師修煉的必要性、迫切性和教師應該怎樣修煉,從而讓自己更加品行高尚、素質精良、學識淵博。

一、加強職業道德修養

職業道德修養一般指教師為了培養高尚的師德所進行的自我修煉,自我教育,自我陶冶的功夫。首先要確定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內容以及途徑和方法的選擇。其次,確定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目標,有利於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沿着正確的軌道進行,提高師德建設水平。

二、保持一顆平常心

在這個多變的世界裏,每個崗位都有一定的煩惱,有時會抱怨,有時會懈怠,這都是正常反應,不會因為職業的不同而不一樣。身處任何職業都要保持一顆平常心。這是做事、做人的首要條件。只有平常心才能讓我們處於鎮定的狀態,亂中求靜,有條不紊的面對一切困難,面對勝利和鮮花時,我們不會得意忘形,面對挫折時,我們能度過困難的信心和勇氣。

三、傾聽學生的心聲

一個願意傾聽並且善於傾聽的教師一定會讓學生感受到親切,學生願意和他交談,這會讓師生關係變得融洽,所以在進行任何事宜時,更會方便和容易。作為教師的我們要時刻保持能傾聽的習慣,多瞭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在備課過程中,不僅要備教材,也要備學生,從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心裏狀態出發,理解學生的所作所為,遇事時,多聽聽學生的想法和觀點,力爭能從學生的角度考慮事情。

四、提高自身的能力素養

與知識一樣,能力是你修身立命的根本,沒有能力,似乎什麼事情都不能談起,作為老師要擔負起托起明天太陽的重擔,所以,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更要提升自己的能力素養,只有當自己有一桶水的時候,才能更加有自信的站在講台上。雖説能力的定義比較複雜,但是對於教師而言,需要你具備的就是教學基本功,教學技能,教學藝術等。

五、善於捕捉細節

俗語有言:細節決定成敗,這就看出了細節在教學或是為師過程中的重要性。細節可能是一句話,一個表情等,教師只有敏鋭的把握現場,發現精彩細節,耐心解讀文本教材,合理挖掘,有效生成,創新教學,才會走進學生心靈。

六、學會提問

提問、回答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知識的學習過程都離不開此環節,知識的間接掌握也是通過此環節的慢慢滲透。如果教師經常問一些高水平額問題,學生同樣也會模仿教師問一些高水平的問題,引導學生進入一種疑難情景,通過學生的認真思考和揣摩,從而得出答案,在此過程中學生們學會思考,集中注意力,聯繫以往的學習經驗,既是一個思維遷移的`過程也是一個學會新知的過程,所以提問也是一門很重要的環節,需要引起老師們的高度注意。

七、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

教學風格是對自己教學能力的一個高度提升,有了屬於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既是教師成長的一個標誌,也是自己成熟的一個過程。教師必須結合自身的特點和長處,努力塑造出一個屬於自己獨有的教學風格。無論是哪種模式的教學風格只要是適合自己的,對學生有利的就好。

八、懂得表揚和批評

無論是批評還是表揚都是一種反饋和關注,學生們希望每做一件事的時候會有老師的態度和意見跟隨着,但是表揚和批評不是泛泛而談,是有一定針對性的,而且要做到真實和考慮學生的感受,要讓孩子們知道無論是表揚還是批評都是教師鼓勵你的一種方式,

九、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

作為一名教師就要時刻提醒自己,我們做的是天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傳道授業解惑,我們如何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職責,這就需要教師要緊隨時代,不斷擴充自己的知識,而學習就是一種最主要的方式。一個精神豐富,專業文化程度高的教師,他就能以自己特殊的職業眼光,讓學生得到最有價值的收穫。

十、學會創新

學會創新,意味着教師能夠不斷地探索以改進自己的工作,不斷的嘗試新的教學方式和教學風格,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對那些習以為常,司空見慣的事情做出新的解釋,能夠對那些理所當然,天經地義的事情報以重新的審視。這種創新,很大程度是對自己教學習慣的一種超越。

這十項修煉,聽起來很難,做起來就更難了,身為教育者的我們更要努力探索、鑽研,爭取早日煉就一身好本領。

什麼樣的教師才是優秀的?這是工作多年來對自己的追問。做一個優秀的教師,一直都是我的目標,也是我對自己的要求。今天有幸讀了一本《優秀教師的.十項修煉》使我受益匪淺。

談到優秀教師的修煉,大家首先會想到形象的修煉,讓教師從形象方面來修煉自己;修煉自己的生活,明確教師除課堂教學以外的修煉內容;再就是專業的修煉,從教師的專業發展來修煉自己,將修煉提高到思想和精神的層次。本書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獨到的視野,將十項修煉看成教師必須具備的十項能力和品質,教師應從這十個角度來修煉和提高自己,使自己真正成為全面發展、特長髮展與專業發展完美統一的新型人民教師,既滿足時代教育的要求,又為自己在新環境下實現職業理想增強實力。

本書用十個章節具體闡述了這十項修煉。

第(一)項修煉是認清職業

第(二)項修煉是教師要保持一顆平常心。

第(三)項修煉是要學會傾聽。

第(四)項修煉是要規劃自己的未來。

第(五)項修煉是要注重細節。

第(六)項修煉是指導學生快樂思考。

第(七)項修煉是在課堂教學中要勇於展示教師的個性。

第(八)項修煉是要掌握表揚與批評的藝術。

第(九)項修煉是維持永遠的求知狀態。

第(十)項修煉是教師要在教學中富有創新思維。

作為21世紀的教師,要懂得欣賞未來的“主人翁”。欣賞學生是給予學生的最大動力。孩子都是一樣的沒有壞孩子好孩子。我班有個學生拿了另一個學生的貼畫,知道這事後我沒有直接問他為什麼要拿別人的東西,也沒有批評他,只是和他聊天,談心,從談話中我瞭解到他特留戀國小生活,今年就要告別國小生活,步入國中,他想把這張貼畫珍藏起來做個紀念。聽到這裏,我輕輕摸着他的頭説:“你想記住他,所以拿了他的貼畫。那他也想記住你呀。”他説“老師我懂了。”之後我們班每個學生都收到了一張美麗的貼畫。

常言道活到老學到老,學無止境,作為一名教師終身都應該是學習者。我現在每天都給自己“充電”。我不僅學習新課標,學習製作課件,學習使用多媒體。

優秀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4

上學期寒假,教委辦贈送每位老師《做卓越的教師》這本書。當我拿到這本書時,翻開書目,我就被吸引了,從目錄上看,似乎是一本做卓越教師的祕籍。它涵蓋了八項內容教師專業發展的六項修煉、做幸福的教師、做會育人的教師、做會上課的教師、做會寫作的教師、做會當家長的教師每一個題目都讓我讓愛不釋手,於是靜下心來,慢慢翻閲、品味。

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覺得是一千次一萬次的心靈碰撞,也是一千次一萬次的不斷反思。書中一個個鮮活、有趣的事例,一個個哲理小故事,以及彭老師獨特的個人見解,都讓我不由得反思自我:反思自己過去的教學,反思自己是如何育人的,思考以後的努力方向。這本書猶如一盞明燈,指引且明確地告訴了我,如何當一名優秀班主任,就該做到書中的三心兩解一關懷。下面我就三心談談自己的想法:

三心指的是愛心、童心、責任心。愛心是教育成功的前提。當代著名教育家、教育哲學家博士李鎮西説:當一個好教師最基本的條件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夏丐尊先生説: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還有我覺得彭老師的一個見解真是讓我打開眼界。我們每個老師都説自己愛學生,為學生好。可是我們往往忽略了怎麼愛?書裏面的一點講得很好,教師對學生的愛應該是尊重、關心與嚴格要求的統一。讀到這裏我反思了一下,我對大部分學生有尊重,但是嚴格要求似乎超過了關心。還有一種情況是對於比較有老師緣的學生會存在只有關心、尊重而沒有嚴格要求,就是所謂的溺愛。想想這兩種情況都不利於我們教學。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啊!如我們班有一個學生被濃湯燙傷,住院治療一段時間。剛開始聽到這個消息,我很心疼這個學生。於是在他回校學習的日子,我對他關愛有加,告訴其他學生説課間玩耍時儘量不要碰到他受傷的地方(因為傷口還沒好),導致後來學生如果不小心碰到他,他就跟同學吵,形成一種自我的行為習慣。還有考慮到他那麼就沒上課,於是就利用課餘時間給他輔導,可能是輔導過程中對他要求沒有其他同學那麼嚴格,導致讓他覺得他有特殊待遇他犯錯時,老師不會處理他。導致在後來對他的教育過程中覺得有點困難。也許這就是我那段時間對他太溺愛了。因此我覺得對學生的愛真的應該是尊重、關心與嚴格要求的統一啊!

童心是走進學生的橋樑。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只要人們沒有做到以童年的歡樂吸引住孩子,只要在孩子的眼睛裏尚未流露出真正的歡欣的激情,只要他沒有沉醉於孩子氣的頑皮活動之中,我們就沒有權利談論什麼對孩子的教育影響。在我從教的這幾年中我深刻體會到這一點。我曾經遇到過這樣一個學生,在數學課堂上他沒什麼興趣,經常做小動作發呆。但由於他很聰明,所以成績還是可以保持在優秀。剛開始我一直在苦惱對於這樣一位聰明的學生要怎樣激發他的興趣和潛能呢?直到有一次我帶他們到多媒體室上課,我發現他從來沒有這麼認真投入到課堂,積極發言,認真思考老師的問題。我想難得他這麼認真,應該好好表揚,激勵一下。突然他站起來問老師,那個是你做的嗎?怎麼做的啊?(他指的課件裏的動畫)一連串的追問,讓我發現他對電腦很感興趣。後來我就讓他加入電腦興趣組,他在興趣組裏是年齡最小,但也是學得最勤的一個。我趁機與他談心:你要想學好電腦,需要其他學科知識做基礎,比如學好語文的拼音是打字的`關鍵、學好美術配色是電腦繪畫的基礎、數學知識更是與電腦緊密聯繫在一起。此後,我發現他在數學課上就比較注意聽了,其他老師也反映説他進步很大。經過這件事後,我發現只要我們用孩子的眼睛去觀察,用孩子的耳朵去傾聽,走進孩子的心裏。這樣我們的工作就能事半工倍。

責任心是教育成功的保證。責任心是這個社會為人處事的基本要求。做人需要道德約束和責任心。作為教師,責任心就是教師應具備的高尚師德。只有在責任心的驅動下,教師才會愛崗敬業、言傳身教、鑽研進取、關愛學生。可以説,責任心是從事教育工作的首要條件,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我認為,教師的責任心主要應該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工作負責,愛崗敬業。愛崗就是愛教育,愛學生,愛自己的工作崗位。敬業就是恪盡職守,教書育人。一個教師只有把教書這個事業確認為自己的人生最高理想時,才會對自己的本職工作產生自豪感和責任感,從而表現出責任心。二是對學生負責。對學生負責意味着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負責,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也要關心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也要關心學生的生活、健康、品德和習慣。三是要對學校負責。所謂對學校負責,就是要用飽滿的熱情投入工作。具體來説,就是要用自己的言行去詮釋一個教育者的基本素養,展現教師的風采。四是要對自己負責。教師是一個特殊的職業,它要求每一位從事教育工作的教師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和知識體系,始終是學生成長道路上的指路明燈,成為學生成才報國的引領者。既然我們選擇了在黑板前站立,我們就選擇一以種永恆的姿勢,一種使命,一種責任。

教育永無止境,教師的成長更是永無止境。教師的成長需要一步一個腳印,對於我來説,到達卓越這一境界還需要一段路,但我還是會努力先從做一個稱職的老師做起,努力的做一個優秀的老師,向

卓越的老師看齊。

優秀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5

世間之書多矣,有些書讀後如雁過無痕,在你的內心深處難以留下印跡;有些書讀後宛如湖中漣漪,雖有一時的盪漾之美,可終究輕拂而過,難有深思。然而徐飛老師的著作《讀書,教師的第一修煉》,讀後則讓人體驗到醉後的清醒:醉是因為書中的文字像美酒一般,讀之愈久便醉之愈沉;而清醒則是因為文字背後所藴含的思考與啟示讓人產生頓悟之感。

我很喜歡徐飛老師對氣象一詞的解讀,在他看來一個氣象萬千的讀書人,不拘泥於個人習見,不執著於一己私念,而是將生命打開,向一本本好書打開,向豐富多姿的生活打開,善於吞吐吸納,如此才有一種開闔的氣度。而我翻開這本書,則如同走進一個氣象萬千的生命,領略生命深處的詩與思、真與美。

未經思考的讀書沒有意義

文如其人。書中的文字如徐飛老師本人一樣優雅和高貴,沒有華麗的修飾,卻能讓人安靜地思考。徐飛老師的QQ和微信暱稱都是優雅的刺蝟,他很喜歡這一稱謂。優雅的刺蝟典出法國電影《刺蝟的優雅》,代表着外表堅硬而內心柔軟、優雅高貴的讀書人形象。在徐飛老師看來,鋭利的刺容易傷害別人,而乏力的優雅卻會成為美麗的空殼。深刻卻不世故,圓潤而不圓滑,正如徐飛老師所獨具的文風特點:安靜的文字背後浸潤着哲理式的思考。

徐老師提倡作為思考者的閲讀姿態在閲讀時應伴隨思考,反觀生活。本書中,四大思考貫穿始終:對經典的思考,對閲讀本身的思考,對人生的思考以及對教育的思考。

對經典的思考源於徐飛老師身上的學者情懷,這種情懷是對真理的渴求與探索。閲讀經典是一條充滿艱辛的尋求智慧的旅程,通過閲讀經典獲取拂去幻影的慧眼,找到精神家園。對閲讀本身的思考,使徐飛老師跳出了傳統的閲讀經驗,在讀書中學會讀書,自我摸索出一套讀書方法。無論是專業發展的主題性閲讀,還是以言傳言的表述性閲讀,以及觸類旁通式關聯性閲讀,這些閲讀不斷豐富徐老師的教育生活和內在生命。讀書可以一步步去除遮蔽與狹隘,讓我們遇見越來越好的自己。對於人生,徐飛老師用了成全一詞,我想,這裏的成全是對讀書人的期許,是對人生的釋然,人生的圓滿便是遇見越來越好的自己。作為教師,徐飛老師用最厚重的筆墨書寫了對教育的思考,書中的思考不僅包括對語文學科的思考,還有對教育理念、教育原理的思考。

徐老師每讀一本書都會伴隨思考,大多寫成讀書筆記,近幾年,他單發表的讀書筆記就達二十多萬字。他以自身的讀書姿態告訴我們:未經思考的讀書沒有意義。

 讀書本身就是最好的獎賞

徐飛老師將自己的讀書史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浪漫滿足興趣;第二階段,現實應對工作;第三階段,綜合成全自己。只有經歷一、二階段的浪漫與功利,才能到達第三階段中的成全自我生命的不斷完整。這裏的成全自己不侷限於對現象的思考,而是抽象於自身的意識世界,反覆咀嚼,將書中有價值的東西吸納,內化為自己的結構。當讀書超越功利層面到達審美層面,讀書本身就是讀書的目的。實際上,功利式閲讀在短時間內或許見效,但這種片段式、割裂式的閲讀,會逐漸讓讀書成為一種負擔,將思維僵化於單獨的場域內,難以使人獲得整體智慧的提升。

徐老師將玖玖雅集教師書友會的讀書宗旨定為為學生讀書,為自己讀書。徐老師已將教師這一角色深深烙進了自己的生命裏,他提倡,為學生讀書,讓讀書提升自己的教育情懷與教學智慧。我想起著名關懷倫理學家、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內爾諾丁斯的重要觀點:好教育就應該極大地促進個人和集體的幸福。往深處説,為學生讀書與為自己讀書並不是二元對立關係。教書是一門讓師生獲得更多幸福的職業,因為教師在閲讀時將職業角色與自我人格合二為一,讀書的過程是個人滿足與服務學生的雙重行為,它本就存在於教師本職工作的範疇,是教師實現自我的必然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説,徐老師所倡導的讀書傾向是為着幸福的閲讀。

英國作家弗吉尼亞伍爾芙的一句話:在最後審判的那天,那些偉大的征服者、律師和政治家前來接受他們的獎賞王冠、桂冠或英名鐫刻在不朽的大理石上。萬能的上帝看到我們腋下夾着書走近時,他轉過身來,不無歆羨地對彼得説:瞧,這些人不需要獎賞。我們這裏沒什麼東西可以給他們,他們一生愛讀書。讀書人不需要外在的獎賞,因為讀書本身就是最好的獎賞。伍爾芙的這一觀點,在徐老師的這本書裏也會有最好的呼應。

 讀書貴在轉化

一個真正的讀書人,一個十足的讀書人,這是高萬祥先生對徐飛老師的評價。真正與十足所展現的是徐飛老師最純粹的`一面。一個純粹的讀書人將書本看成自己的摯愛,恰如呼吸,它一定會聯結着心肺,呼吸之間含着你的氣息、你的味道。同時,徐老師的讀書又總是力圖打通書與生活的通道,跳出書本的視野,與生活世界有着密切的聯結。

這本書共分為六章。第一章閲讀成全自己,是從價值論的角度揭示教師讀書的意義;第二章在讀書中學會讀書,是從方法論的角度介紹了教師讀書的策略;第三章專業閲讀的眼光,體現出學科特點,介紹了語文學科的讀書智慧;後三章是徐老師的讀書隨筆,來一次思想的遠行是哲學、教育學經典著作的讀書隨筆,心靈脩行的藝術是文學作品的讀書隨筆,且教且讀是教學方面的讀書隨筆。整本書既有讀書意義及方法的講述,更有具體生動的讀書示範,我們可以從中汲取更多的讀書智慧。

徐老師讀書,既有欣賞、接納,也有批判、否定,但最重要的是要作用於生活。我很喜歡他的一個比喻讀書如蠶。讀過幾本書,真不值得拿來説事,正如一隻蠶吃掉幾簸箕桑葉,是不值得炫耀的,關鍵還看吐出的絲是否白而長。評價讀書人,不是看他讀了多少本書,而是看他將書中的智慧轉化了多少變成他生命的智慧。這段文字真是太精彩了!徐老師是一個純粹的讀書人,但他不是閉門讀書;徐老師似乎是實用主義的讀書取向,但他不會功利世俗。

柏拉圖説:思維,是靈魂的自我談話。而我認為,讀書也是靈魂的自我談話。讀《讀書,教師的第一修煉》這本書,我幾乎是一口氣讀下來的,我聽到了內心深處冰層碎裂的聲音,我也像徐老師一樣,在水波盪漾中看到了越來越清晰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