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心得體會

2021年救災的心得體會(精選5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04W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1年救災的心得體會(精選5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2021年救災的心得體會(精選5篇)

救災的心得體會1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念天地之悠悠,人類史也不過如白駒過隙;相對於無限的宇宙,我們無可否認人之渺小。所以,某種程度上説,人類歷史,就是一條艱難蜿蜒前行的道路。像風刀霜劍、山崩地裂等等,千百年來,常伴人類行路之旁。但也正是環境的“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之磨鍊,讓人類越來越堅強——中華民族的發展史,中華文化和中華精神的閃亮,亦彰顯此一道理:精神家園,玉汝於成。

且不言千百年來,中華民族抗擊天災人禍,最終走向勝利的歷程,僅以當代中國抗震救災中所表現出的大無畏意志,便是艱難困苦中全國人民團結一心、共襄未來的一筆寶貴精神財富,它更成了中華民族精神力量的永恆來源。像“5·12”汶川特大地震、“4·20”蘆山地震等抗震之眾志成城的場景,以及災後萬眾一心的重建歷程,都凝結和形成了中華民族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它也自然而然成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閃耀於“中國精神”的王冠之巔,激勵着中國人民鼓起風帆、面向未來。

災難亦有時,痛苦也會慢慢湮滅,但自然與歷史的週期率,仍可能規律性的發生。像自然災害,有時並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甚至,一些人為災害,也可能因我們的記憶抹去過快而再次發生。因此,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特別是那些讓我們戰勝千難萬苦的經驗、意志與精神,更是我們應永遠記取的珍寶,它是我們縱觀古今、連接未來必不少的.鏈條和支柱。

因此,將那些“抗震救災精神”,通過一定的形式,如文藝作品,讓其再現,並教育一代又一代後人,從中吸取精神的營養,讓後人走得更穩、更好,讓我們的精神家園更加固若金湯。這其中,人民藝術家們的責任重大。我們常説,藝術家要深入生活,要融入時代。當然,表現小我,也是時代的側映,但是,如果藝術工作者總是將身心囿於偏狹的小我之域,就難以看清時代的張力,無法親近時代澎湃的精神,就難以把諸如中國人民“抗震救災精神”的偉大,得以展現於天地間。

像汶川等抗震與重建的過程,不僅是一場中國人民戰天鬥地的物質重建過程,它更是一場精神家園的精耕深構歷程。當我們的藝術工作者,能真正深入重建的災區,從環境的改變,前後的對比;災區人民心靈創傷的撫慰和無畏前行中,就能從中感受到國人感恩深如海、愛心無遠弗界的偉大。當藝術工作者將身心投入其間,把抗震救災精神,融入生活、融進血液,做到見物見人見精神時,就能以藝術的力量、精神的鼓舞,將一個玉汝於成的精神家園,立體地展現於國人的心靈之城上;中國人民的“抗震救災精神”,就會飄揚於重新鼓帆遠航的獵獵旗風裏。

救災的心得體會2

**鎮處於全區的西部,屬於典型的低窪地區,抗洪排澇工作事關人民羣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顯得尤為重要。面對今年突如其來的洪水,我鎮迅速啟動防洪預案,落實各項抗洪排澇措施,組織全鎮黨員幹部、人民羣眾迅速投入到抗洪救災的洪流中,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截止5日上午,內河水位降至1.9米,其中豐南圩已降至1.7米,受災田塊全部被救出水,全鎮無一人傷亡,未出現大面積的農作物受淹,人民羣眾生產生活未受大的影響,社會大局穩定,抗洪排澇工作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

一、抗洪的幾點總結。

1、超前決策,未雨綢繆。我鎮是西部水鄉低窪地區,十年洪水九年淹,抗洪工作十分重要,根據這一具體情況,近兩年來,我鎮對水利基礎設施不斷加大投入,投資近280萬元,新建一座雙泵排澇站,13座防洪閘,加固圩堤近40公里,提高防洪能力和標準,在雨季來臨之前,花費近12萬元,對全鎮原有閘站進行全面的檢修,保證了戰時用得上,打得響。同時密切關注天氣的變化,6月30日當天降雨,當天關閘,當天排澇,做到了及關及排。

2、加強領導,組織得力。今年的洪水來勢猛,來速快,雨量大。我鎮黨委、政府迅速做出反應,連夜召開班子成員、機關幹部、聯繫幹部、各村支部書記、部門負責人會議,進行全面動員佈署,動員所有的力量深入到抗洪一線,靠前指揮戰鬥,同時組織全鎮的民兵成立抗洪搶險小分隊,及時化解險情。

3、確保重點,注重實效。我鎮的抗洪排澇工作始終圍繞五個確保開展,注重具體效果,確保不因洪澇災害而發生人員傷亡;確保企業的生產經營正常運行;確保各村(居)不造成大面積農作物受淹絕收;確保人民羣眾的生產生活不受大的影響;確保社會大局的'穩定。

4、思想統一,作風紮實。面對洪災,全鎮廣大黨員幹部、人民羣眾及時的統一思想,投入到抗洪一線,黨政主要領導同志始終站在抗洪工作的最前列,化解各種矛盾,宣傳情況,排除險情,廣大黨員幹部頂風冒雨,日夜駐守在抗洪一線,身先士卒,率先垂範,人在陣地在,與羣眾共進退,正是這種紮實的作風,凝聚了人心,增強了戰鬥力,讓人民羣眾看到了希望,喚起了激情。

5、理清思路,狠抓關鍵。抗洪排澇的關鍵是抓排水,抓自救,穩定羣眾的情緒。我鎮在重抓一級排水的同時,積極組織力量狠抓二級排水,匡自為戰,確保了農作物不長時間經受水淹。同時,面對人民羣眾焦慮的情緒,加強宣傳,加強疏導,耐心解釋,及早及時做好思想工作,深入一線,深入基層,到受淹最重、困難最大、羣眾情緒最激烈的一線解決問題,防止了過激行為的發生,確保了社會大局的穩定。

二、災後的幾點反思。

1、切實維護好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是抗洪工作根本所在。我們黨是人民的黨,滿足羣眾的需求是我們黨和各級黨員幹部的根本責任,廣大黨員幹部必須強化黨的宗旨意識,切實維護好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保證人民羣眾的財產不受損失,面對洪災,容不得我們黨員幹部有不作為的行為,有半點閃失,否則羣眾不答應,組織也不答應。

2、切實重視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是抗洪工作防患於未然的長久之計。洪水無情如猛獸,只有將它擋在圩堤之外,閘門之外,百姓才能安居樂業。我鎮之所以能在短期內取得抗洪工作的勝利,是與近年來的投入分不開的,但我鎮目前依然還存在部分患工險段,存在排澇模數不足,存在低矮病危閘站,只有徹底改變這種現狀,才能掌握抗洪工作的主動性,把損失降到最低。

3、切實組織羣眾,發動羣眾,宣傳羣眾,是抗洪救災工作的羣眾基礎。人民羣眾的力量是無窮的,只有組織好羣眾、發動好羣眾,才能降服兇猛的洪魔。在組織羣眾中,融洽黨羣幹羣關係;在發動羣眾中,減少災害損失程度;在宣傳羣眾中,贏得羣眾的理解支持,化解羣眾情緒。

4、切實加強科學決策,是抗洪救災工作的科學之路。抗洪工作來不得半點的馬虎與閃失,我鎮的區域位置特點是地勢低窪,地理位置落差懸殊,田塊高低不一,這就需要早關閘,早排水,在抓好大圩排水的同時,重視抓好二級排澇,加大組織力度,提高自救的組織化程度顯得尤為重要,如何審時度勢,加強決策,對抗洪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十分關鍵。

5、切實履行職責,體現先進性,是抗洪工作取得勝利的政治保證。抗洪的過程是一個戰時的過程,戰時是廣大黨員幹部平時工作作風、意志品質、工作能力、決策能力的集中體現,是考驗幹部的過程,更是鍛鍊幹部的過程,抗洪的過程,既能體現先進性,更能提高先進性。

三、迅速掀起抗災自救的新高潮。

抗洪工作取得階段性的勝利之後,廣大羣眾,特別是廣大黨員幹部要雷厲風行、爭分奪秒、再接再厲、連續作戰,迅速投文章標題:鄉鎮抗洪救災工作總結與思考。

救災的心得體會3

災後重建,百廢待興;千日奮戰,路在腳下。

災後恢復重建需要大力弘揚抗震救災精神,充分發揮災區人民的主體作用。從“5·12”山崩地裂的那一刻起,四川便進入了一個極為特殊而關鍵的時期。自強自立自救的精神與堅定堅強堅韌的意志相互激勵,我們勇敢地從地震廢墟中站起來,強忍悲痛,自救互助,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我們從災難中學習,從災難中汲取信心,堅持一手抓抗震救災,一手抓經濟社會發展,進一步把抗震救災精神轉化為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重建家園的堅強意志,轉化為推動科學發展、加快建設西部經濟發展高地的強大力量。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青川縣黃坪鄉棗樹村村民喊出了災區人民用自己的雙手建設災後美好新家園的共同心聲:“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幹”,“有手有腳有條命,天大的困難能戰勝”!帶着泥土和草根的芳香,兩條樸實無華的標語展現出災區人民昂揚向上、自強不息、腳踏實地、實幹苦幹的精神狀態。

災區人民是抗震救災精神的創造者。大災之後的恢復重建,是一個原地起立的過程,是一個發展起跳的過程,既具有抗震救災普適的共性,也具有從災區實際出發的鮮明個性。抗震救災的精神取向,應該在廣大人民羣眾的普遍行為和社會實踐中得到張揚。青川農民的兩條標語使我們更加清楚地看到,汶川大地震,震出了億萬國人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認同,震出了災區人民的堅強意志,更激發了災區人民用自己的雙手加快建設災後美好新家園的創業精神、拼搏精神、英雄精神和科學精神。

兩條標語——一種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災後恢復重建不僅要着眼於當下災區急需恢復的基礎設施和災區羣眾急盼迴歸的日常生活,還要以長遠的眼光、人性的視角、科學的舉措,謀劃災區未來的持續發展。作為一場攻堅戰,不能沒有“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總動員;作為一場持久戰,不能沒有“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自主創業。走進今日災區,田坎上,河灘頭,公路旁,到處可見自搭自建的過渡安置房,到處可見災區羣眾不等不靠、重建家園的忙碌身影。廢墟上站起的四川災區,各級黨委、政府和廣大羣眾都有一種共同願望,那就是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抓住恢復重建的機遇,重塑經濟社會發展的內生機制,培植自我再生的造血功能。

兩條標語——一種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奉獻的拼搏精神。山高水急的巴蜀大地培育了四川人民敢為人先、智慧包容、自強不息、堅韌奮進的人文精神,形成了四川人民不畏艱險、迎難而上的獨特品格。在這次地震災難中,四川人民特別是災區人民表現出無比堅強勇敢、不怕困難、百折不撓的精神。山垮了,路毀了,水斷了,房塌了,糧沒了,但災區人民並沒有被突如其來的災難嚇倒。他們知道,危急時刻,生死關頭,團結就是力量,堅持就是勝利。“不拋棄,不放棄”;“有手有腳有條命,天大的困難能戰勝”。從災難中活下來的災區人民更加懂得吃苦耐勞,更加懂得拼搏求生,更加懂得感恩圖報。用災區羣眾的話説:雙手在,希望就在;腳踏實地,一切可以從頭再來!

兩條標語——一種泰山壓頂不彎腰的英雄精神。汶川地震災難彰顯四川人民的英雄本色:越是苦難越是堅強,越是苦難越是團結,越是苦難越是奮進。山搖地動間,9歲的國小二年級學生林浩從廢墟上爬出來,奮力救出兩個同學;三歲多的郎錚從廢墟中被抱出來時,一個敬禮感動中國;埋在廢墟下的女孩鄧清清打着手電筒看書,這一幕感動世界——他們的原生態行為,傳承着一種大無畏的“川軍精神”。一個外國記者在綿竹災區採訪,親眼看到失去房屋、家人和財產的農民用自己的.雙手重建家園,認為“中國農民是人類的一座豐碑”。青川農民的兩條標語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正是這樣一種不彎腰、不低頭、不服輸的英雄精神。

兩條標語——一種以人為本、尊重自然的科學精神。汶川大地震讓我們真正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威力,也讓我們更加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在大自然中的位置。人生在世,要讓自己的血肉之軀得以保存,更要用自己的雙手做事。面對地震災難,逝者已去,活下來的人不但要挺起脊樑,奮起工作,而且要努力把自己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更為重要的是,要與自然和諧共生,要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穿越災難,重建家園,災區人民更加懂得珍惜生命,更加懂得尊重科學,更加懂得求真務實。災後恢復重建,任何形式主義和形象工程都是對人民的犯罪,必須堅決杜絕。

青川農民的兩條標語,讓我們看到了災後重建的美好明天!

救災的心得體會4

近日,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共青團中央發出《關於開展“抗震救災英雄少年”評選表彰活動的通知》,決定評選表彰一批“抗震救災英雄少年”。從5月12日地震開始,各大媒體的視線範圍內總是不斷湧現出各種英雄事蹟。

由於地震發生時,震區的學校正在進行教學活動,因此,飽受災難的有相當一部分是花季的少男少女。平常,我們看到的各種見義勇為的故事,勇敢者多為成年人,而如今震區湧現出的英雄少年,刷新了我們的視線,也讓我們用新的目光有點及面的客觀的去審視中國的`新一代,也就是俗稱的“90後”。

且先不去議論這些英雄少年的事蹟,先從表彰的通知出發,看看錶彰小英雄的必要性。

此次受災的90後們,是中國新一代的羣體代表,也是偉大民族寄予希望的一代。由於地震波及範圍廣,影響巨大,所以無論是物質上還是精神上,都應該在第一時間盡力滿足。這一點,黨和政府以及全國人民上下齊心,都顯得尤為積極,全國上下官民齊動員實乃世界之罕見。

相對於此次受災的羣體而言,我們應該給予英雄少年們更多的鼓勵。第一:體現出黨政機關對青少年的關愛,祖國的未來永遠都屬於下一代年輕人,他們迎着朝陽勃勃的生機就是祖國的未來;第二:此次湧現出來的英雄少年有汶川縣映秀鎮中心國小林浩、綿陽市北川中學王亮、成都市温江區玉石鄉實驗國小陳浩、汶川縣映秀鎮漩口中學馬健、青川縣木魚中學何翠青、北川縣曲山鎮國小何亞軍、都江堰市聚源中學甯加馳、北川縣曲山幼兒園朗錚、彭州市磁峯中學雷楚年、汶川縣映秀鎮中心國小康潔、都江堰市聚源中學高瑩,他(她)們都是優秀學生的代表。對他們的表彰,有效的在當前特殊時期下穩定安撫民心,感受關愛,讓這些同齡人早日走出心理陰影,儘快恢復心理健康,認真學習;第三:此次地震,歷史必將銘記,表彰小英雄此舉是為當前以及日後的青少年樹立榜樣和學習的楷模;第四:表彰小英雄,有利於激發當前形勢下的花季少年勤奮學習,牢記歷史並自信未來;第五:有利於培養中國青少年高尚的愛國主義思想和高尚的奉獻精神;第六:這些少年英雄的事蹟湧現出來的優秀的品質,值得全球華人不論職業、不論宗派、不論年齡、不論地區、不論時間去學習和宣傳。

目前,抗震救災,重建家園仍在繼續。救死扶傷的同時,精神糧食顯得尤為重要,全國各地,各行各業也正為此努力。我們要始終堅信在這些英雄少年的精神鼓舞下,一切困難都是暫時的,一切不幸都將成為歷史。且讓全球華夏兒女齊心一致共奮進。

救災的心得體會5

5月12日,一個令所有中國人終生難忘的日子。這一天,蒼天無情,成千上萬人再也仰望不到當晚的星空,明日的太陽。看到無數條鮮活的生命在地震中瞬間消失,看到倖存者失去親人後在雨中撕心裂肺地哭喊,每當看到這些報道時,我都忍不住地往下掉淚。在殘酷的自然災害面前,人的生命就像風中搖擺的蘆葦,是如此的脆弱。對災難中的同胞感同身受,這場災難也讓所有中國人空前團結。

舉國同悲的汶川大地震,我們看到了一種力量,在全國人民身上凝聚,我們看到了一種刻骨銘心的愛,在全國人民心裏蔓延。這個時候,沒有任何其他雜音,只有為逝者默唸,為傷者祈禱,為生者祝福的聲音;這個時候,神州大地處處都在重複着同一種動作,傳遞着同一種心聲,每個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為受難同胞獻上一點愛心。而在災區發生的一個個感人的細節,更是讓我淆然淚下,這一次是因感動而流淚。無數的畫面在我腦海閃過:

深夜的德陽市漢旺鎮,冷雨淒厲,悲聲四處。也就是在這次災難面前,勇現出了一批批感人的英雄事蹟。在東汽中學的坍塌教學樓裏,救援人員發現一位教師雙臂張開着趴在課桌上,在他身下的是四名還活着學生,望着已經遇難的教師而哭泣。我們應該永遠記住這位老師的名字——譚千秋,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災難,譚老師卻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抵擋塌下的天花板,把生命留給學生,把死亡留給自己。他心中的愛,正如他的名字那樣,千秋流淌。

在綿陽的一個援救現場,一所學校的主教學樓坍塌了大半,100多個孩子被壓在了下面。戰士們在廢墟中已經搶出了十幾個孩子和三十多具屍體。然而就在搶救到最關鍵的時候,突然教學樓的廢墟發生再次坍塌,再進入廢墟幾乎等於送死。但幾個戰士還是要往裏鑽,這時坍塌就發生了,那幾個往裏鑽的戰士馬上被其他的.戰士死死拖住,一個戰士跪了下來大哭,對拖他的人説,“你們讓我再去救一個,求求你們讓我再去救一個!我還能再救一個!”

北川縣的一位副縣長。地震時他全家正在為老父親過生日,突然地聲巨響,房子垮下來,家人全部壓在裏面了。他得到消息後沒有回家去救被埋的7位親人,而是強忍悲痛組織全縣的搶險救人,而且一直堅守在崗位,他的嗓子已經啞了。

這樣的催人淚下的故事還有很多,他們不顧個人安危,捨己救人,這樣的英雄事蹟和高尚精神是我們所有人學習的榜樣。而在同一片天空下,全國各族人民及海內外華人華僑,各國政府和人民傳遞着温暖的行動,同樣令人觸動。災難後,我們看到出租車司機們,放下手中生意,自發地奔赴災區幫助救災;我們還看到農民工來到獻血屋前排隊,“抗震救災人人有責,沒有錢就‘出點血’。”;甚至以拾垃圾為生的老婆婆都要為災區捐上自己辛苦賺來的一元幾角錢……誰説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減弱,誰説我們的人民意志力薄弱,看看温總理那悲切而堅定的面容,這是我們中華民族充滿温情而又堅毅性格的最好體現。有了這種性格,我們還有什麼困難不能克服,還有什麼災難不能戰勝的呢?

我們生活的世界正如我們棲居的地球那樣,表面堅冷,內心炙熱。發生在災難背後的一幕幕温情故事,告誡着我,不要再為自己的冷漠,找個“世界冷漠”的理由;不要再讓自己的麻木,找個“生活奔波”的理由。因為這個世上有一種刻骨銘心的愛,就像太陽,不管晴天雨天,都會從東方升起。我們唯一要做的,是撥開天空的烏雲,把陽光當成温暖我們每一顆心靈的永恆力量。讓隱晦在深處的人性光輝盡情閃耀吧!無論是安定年代,還是災難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