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心得體會

教研心得體會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36W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穫以後,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研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研心得體會

教研心得體會1

我根據幾周來網絡教學的實際,圍繞學科特點進行空中課堂經驗分享與問題研討以及如何提升線上教學,進行反思。

我聽了馬科長的課,課題是直通車的製作。首先讓學生在釘釘羣回顧上節課所學知識,並且讓學生把優秀作業分享到羣裏,馬科評價講解。接着明確學習目標,明確上節課完成了哪幾步的製作,這節課又要學習哪幾步。然後微課學習,一方面再次回顧舊知識,另一方面,讓學生跟隨微課學習新的內容。最後,教師實操,帶領學生製作直通車。結束直播之後。教師留了2個任務。1是把製作完畢的直通車交上來,2是收集資料,找出網上你認為最好的直通車圖分享給大家。整節課的優點是環節完整,利用微課學習實現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師在微課學習之後一步一步帶領學生操作,能夠加深學生的'印象,掌握重點。作業佈置方面,讓學生去開拓視野,找到優秀的作品,這一點非常好,這樣學生能清楚知道自己的差距在哪裏,還需要在那些部分提高。建議,教師微課沒有聲音,微課是一個視頻,但是可以分次播放,在環節一學生回顧了之後,再一次播放回顧的知識比較好。然後學習新課明確目標之後再二次播放微課。對於17級有基礎的學生來説,講的內容稍微有點少。

如何能夠讓空中課堂的氛圍活躍起來呢?

一是我們可以多露臉拉進學生的距離感,多互動,連麥比較浪費時間,可以語音,搶答等等。

二是建立有效的評價機制,我運用班級優化大師,對學生隨機提問,適當評價,這樣可以活躍課堂氛圍。

如何進行差異化教學呢?

一是在與學生互動時,對不同知識水平的學生,提問的問題可以不一樣,對錶現積極,學習優秀的學生,可以提問複雜的,分析類的問題。對於基礎薄弱的學生,可以提問簡單的,知識遷移類的問題,讓他們最起碼能有個大體的知識框架。

二是在作業佈置上,雖然我佈置的作業都是相同的,但是再批改時可以針對不同的學生給予不同的評價,優秀的學生要求嚴格些,督促他們更上一層樓。薄弱的學生要求他們能讀懂案例,能按步驟分析就可以了。

以上是我的空中課堂線上教研心得反思。

教研心得體會2

20xx年12月19日上午由縣市教研室生物學科教研員統一組織,市教研室主任王德明親臨現場對本次活動進行評估指導的主要由各縣中學備課組長組成的集體備課教研活動在樂安一中進行。

本次活動的新課標生物集體備課市教研室主王德明同志親自主持,臨川一中陳光星老師做了《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由來》學案設計的報告,並上了這節的觀摩課,同時樂安一中萬老師也上了《基因在染色體上》的觀摩課。

活動中,老師們暢談了對新課標的生物課如何上的看法,指出新課標生物課課中存在的問題及困惑,大家探討了解決問題的辦法。也對兩位老師的觀摩課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各位老師積極交流互動,氣氛熱烈、融洽。下面談談我參加這次集體備課的心得體會。

一. 要有科學合理的方法

新課標形勢下的課如何上,我們都是沒有經驗,但感覺應該有新的理念,要新老方法結合,要有科學性,合理性。不同的內容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二.集思廣益,博採眾長。

年級備課組要經常開展集體備課,因為集體備課為老師們提供了一個互相交流的平台,同事們進行教研交流,學生的學習,也利於我們教師自身素養的瞭解他人的教學思路和方法,相互取長補短,推陳出新,這既有利於學生的學習,也利於我們教師自身素養的提高。

三. 上課形式可以靈活多樣。

我感覺新課標的生物課不必拘泥一種形式,我聽了很多課,大多數都喜歡用多媒體上,固然多媒體給學生有直覺感受,但很多還是老師把知識直接給了學生,還是達不到讓學生有敢於質凝,大膽探索的能力,所以我覺得教學方法要多變,可以在課堂,可以在多媒體教室,可以在實驗室,也可以在課外活動。

以上拙識淺見,望各位教師、各位領導多多指教!

3月8日,來自錦綸路國小、五處國小等鎮區的音樂老師10多人聚集我校,共同參與了湘教版音樂教研課《小傘花》

首先來説説教師:教師課堂上的教態應該大方得體;語言流暢、富有魅力;課堂上能及時掌握學生的動態,對學生有很強的掌控能力。

其次來説説教學:《小傘花》是一首活潑、歡快的曲子。描寫的是雨中小朋友之間友情的。我們知道:音樂是一門集歌唱、鑑賞、表現和創造為一體的綜合藝它和其他藝術一樣,是為人民、為社會服務的有力工具之一。

怎樣才能讓孩子輕鬆的學會這首歌?作為一名國小音樂教師,應該在教學中着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也就是説要注重個性的`發展,注重自信心的培養,讓學生盡情的表現,形成個性化的表演,恰恰是尊重學生的個性創造,給予學生自由發揮的天地,真正做到了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效果還不錯,我還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懂得“天生我材必有用”,提供了儘量多的自我表現的機會,幫助學生能夠運用自身的優點更好的參與到學習中去。音樂課堂就象一個小舞台,能否讓學生盡情地在這個舞台上表演,關鍵在教師這個“導演”能否搭好台讓學生唱好戲。表演是國小生非常樂意參與的一種藝術活動形式,也是培養其藝術綜合能力的一種有效手段。在這節課中我儘量讓孩子們自己選擇喜歡的聽賞方式,開拓了他們的思維。

總體來講,本課的教學設計很合理,學生通過學習本課,知道同學之間應該團結友愛,互相幫助。並且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歌曲中附點四分音符的正確演唱和用力度變化表達思想感情,課堂互動環節中的設計也很巧妙,通過遊戲將歌曲中的符點四分音符掌握,並且能分別用輕盈而有彈性的聲音和悠長而流暢的聲音演唱歌曲。

聽了大家的討論,使我認識到,如何在新課程的引領下上好公開課,如何在新課程的協助下把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設計通過公開課的典型和示範的特點推動整個音樂教學的發展,是我們作為一線教育工作者需要認真考慮和積極探索的。也希望我們能在新課程給我們提供的舞台上盡情的“歌”,盡情的“舞”。

教研心得體會3

文明禮儀是一個人乃至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文化修養和道德修養的外在表現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從個人角度來看,一是有助於提高個人的自身修養二是有助於人美化自身、美化生活,三是有助於人們的社會交往,改善人們的人際關係;從企業的角度來説,可以美化企業形象,提高顧客滿意度和美譽度,最終達到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目的。比如説自己對於各種文明禮儀的掌握還不夠,或多或少還有“按着制度做,服務態度準沒錯”的思想。 勤奮學習、學以致用;真抓實幹、務求實效;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發揚、團結共事;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要團結同學一起工作,要儘可能過樸素的生活,要結交良師益友,養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

華夏兒女的舉手投足、音容笑貌,無不體現一個人的氣質與素養。荀子云:“不學禮無以立,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

作為中國人,我們在對外賓撿垃圾的行為表達敬意的同時,也更應該為自己的行為感到慚愧。中國有讓我們引以為驕傲的秀麗風光,更有“文明禮儀之邦”的美稱。然而秀麗風光今天仍在,美好文明禮儀卻被一些國人丟得差不多了。

再看看我們的孩子們。在優越的物質生活條件下生長起來的獨生子女,在文明禮儀方面也存在着諸多的不文明的言行:在家庭中,長輩們重智力學習輕德育教育,認為孩子只要學習好就行了,忽略了對孩子文明禮儀的教育,導致了他們對家人冷漠自私,一切以自我為中心,不與父母溝通,不理解家長的辛苦,不珍惜家長的錢財,不分擔家庭的勞動,一味索取不知奉獻;在學校裏,不聽從老師的教誨,説一些時髦的髒話,穿一些奇特的衣服,留着時尚的髮型;不知道認真學習,在校園內大聲喧譁,亂扔垃圾。這些行為直接影響同學們的健康成長,也影響了學校的形象。孔子云“已所不欲,勿施於人”。文明禮儀時刻提醒我們周圍還有別人的存在,我們的行為會相互影響,人與人之間應該建立一種現代化的文明和諧的人際關係!

其實,要想成為一名“講文明,樹新風”的時代青年並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只要我們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就能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從身邊做起。講文明語言,平時不講粗話、髒話;遵守校規校紀,不曠課、不遲到早退、不打架鬥毆、不隨地吐痰、不隨地吐口香糖、不亂扔垃圾;儀表整潔大方,在校期間不化濃粧、不配戴首飾、不穿奇裝異服;尊敬師長,見了老師主動問好;團結同學,提倡文明上網,科學上網;不看不健康的書籍和錄像;生活儉樸,不比吃穿,不浪費糧食。在家尊敬長輩,孝敬父母,體諒父母工作辛苦,生活節儉。

社會的全面進步不僅體現在物質的充足、技術的先進上,更需要陶冶完美的精神、高尚的人格。促進全社會成員健康人格的構建,需要重建文明禮儀,讓人們心靈相通,友好相處,在和諧的社會生活中獲得精神上的愉悦、心靈上的滿足。這就需要我們在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明禮儀基礎上,重建新的、體現時代要求的文明禮儀,讓中國在成為經濟強國的同時,也成為新世紀的“文明禮儀之邦”!

讓我們全校上下,攜起手來,讓文明禮儀之花開滿校園的每個角落,為把我校建設成為一流的現代化名校而不懈努力吧!

教研心得體會4

隨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發展,新課程實驗的深入實施,帶來了全新的理念,全新的課堂,創造和問題都推陳出新、層出無窮。必然活動的方式也跟隨着發生變化。為了合作與交流、協作與共享,網絡教研應運而生。網絡教研依託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開發和利用網上教育資源,建立開放、交互動態的網絡教研平台,實現資源的交流與共享,以教育消息化推動教育現代化。如今,利用網絡上博客做教研成為教研的必然趨勢。

一、傳統的教研活動,由於受時間、空間的限制,教研員與一線各自為政,交流少,開展教研活動特別困難,即使有有些零星的新課程培訓,但有些學校由於受各種情況的束縛,往往只有少數人蔘加,並且由於培訓時間短,很難達到教研為教育教學行為服務的效果和目的。而網絡教研,充分利用了網絡速度快,信息發佈及時,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透明度、參與面和交流面都較大等優點,能及時有效地為基層服務。通過網絡博客,還可以進行區域內或跨區域的教研活動,利用博客、發貼等方式還能夠解決眾多教師參加教研活動的時間不一致問題。

二、網絡教研專家在線,民主討論。

傳統的教研活動,往往由聽課、評課、主題研討等環節組成,由專家、領導或同行主講,其他教師參與討論,這種交流是面對面進行的,不少人往往礙於面子,不提、少提或婉轉地提反面意見,這樣的形式很容易造成人云亦云的虛假教研,而網絡教研一般由專家或同行在線,因其隱蔽性,使大家不再有這些顧忌,肯定什麼、不同意什麼,都能真正做到有什麼説什麼,即使持基本否定的態度也會直説。這更有利於引起對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的思考,無論是教師,還是專家、教研員,都有更大的收穫,真正起到民主研討的作用。從幾個新課程網站的網絡教研情況來看,的確能形成專家與教師、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之間,甚至教育行政領導與教師、學生之間在線接觸,開展更加民主化、真實化的教研活動,這對新課程的健康發展,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三、網絡教研延續研究,空間無限。

傳統的教研活動,一旦活動結束,研討也就隨之結束,即使活動中所滲透的的教學理念、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要再通過參加活動的教師轉達,其效果往往也會大打折扣,如時間遠久還可能會遺忘。而網絡教研,可以把活動的內容或活動中所需體現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思想通過網絡傳遞給每一位所需的教師,教師可以不受時間的限制,隨時都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學習、分析和研究,發表評論,甚至還可以把繼續學習的心得體會通過網絡發貼與同行交流,即使彼此不在同一地方。通過網絡教研,技術教師還可以將自己遇到的問題或自己認為成功的教案、案例、課件、經驗等發貼到與專家、同行一起共同思考、討論、吸收、分享,使教研活動能夠介入教學全過程,貫穿在教師的教學設計、教學實施和教學反思等環節。

四、網絡教研促人反思,催人上進。

網絡教研促進教師的.自我反思和發展,改變了教師的學習狀態、工作狀態,極大增強了教師參與教研的自主性,創生出嶄新的學校博客教研文化。通過教育博客,教師發表自己的教育實踐的教學感想、教案、案例等與同行交流,大家羣策羣力,聚合人的智慧,從而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另外,在發貼、回貼的過程中好的貼子會吸引人讀貼跟進,教師有了“受重視”感,便會自覺地產生髮表的慾望,積極發表話題。而要發表話題,便會更加關注教學現象,對教學現象進行分析,進而使教師養成了觀察與思考的習慣,催人上進。也實現了網絡教研的同伴互助。在教育博客聚合的環境中,大家以共鳴的方式相互促進與提高,一起構建和諧的抒發、表達、辨析、質疑、批評、總結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規律的網絡環境,一起夠成豐富多彩的“社會大研討”。在充分展示自我,參與交流,質疑和批評的過程中,促進教師學習反思能力的提高和良好習慣的形成,也促進了教研行為的變革,更是一種創新的思維。

教研心得體會5

9月20日,在教研室姚老師組織下,在劉國鈞中學舉行了高一歷史研討會,主題是在 “五嚴”背景下更好地促進各校對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深入研究,加強學校間教學經驗的切磋交流,我有幸參加了這次活動。我們先聽了李紅英、倪金南兩位老師的課,課後大家進行了交流,現將本次活動心得整理如下。

李、倪兩位老師是靖江歷史界的資深教師,他們上的都是必修一第五課《古代希臘的民主政治》。但兩位上課的模式截然不同,各有千秋。

李老師採用的是多媒體方式,我認為她的閃亮點有:一,教案設計的好,預習、教學、鞏固,各個環節結構合理,能充分反應學生學習的整個過程。二,所選習題很符合高一新生的實際情況。三,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很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四,始終注重對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解題方法的培養。這對高一新生非常重要。

倪老師上課頗有名家風範,教態自然,氣氛和諧。旁徵博引,侃侃而談。沒有幾十年的功力,是駕馭不了的。我個人認為,歷史課就應該這樣上。

課後,老師們進行交流,主要是談談教學中的困惑。大家認為目前最大的問題是:一是學生的學習習慣差。二是在五嚴背景下,課時緊,任務重。我認為:

一, 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隨時糾正學生的錯誤習慣,並教給正確的方法。具體可以借鑑李老師的做法。

二, 針對課時緊的問題,一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課前充分預習,減少課堂容量。二要做好教學案,所有問題當堂解決。三要防止滿堂灌,留足夠時間給學生讀、練。四要以水平測試為標準,降低難度。

最後,希望這樣的活動要多舉行,在姚老師領導下,讓靖江歷史教學水平更上一層樓。

教研心得體會6

幼兒教育是學生的啟蒙教育,作為幼兒教師,責任重大,在這次教師研修工作中,我有幾點心得如下:

觀念是教師的靈魂,它直接影響着教師的教育行為,進而影響着幼兒的學習和長遠發展。

1、兒童是獨立存在的人。兒童的各項合法權益、兒童的人格和基本需求要得到應有的尊重和滿足。

兒童和成人一樣,是享有獨立人格的個體,他們的需求應受到尊重並得到滿足。兒童的人權就是生存和發展。因此教師與幼兒交往時的態度、方式都應讓幼兒感到安全、沒有壓力、受重視,讓孩子感受到教師的愛和尊重。在幼兒園教師必須做到不體罰和變相體罰幼兒。幼兒園工作的出發點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開展各種活動。(比如:教師與幼兒對話時,微笑着俯下身來,目光與幼兒平視,他們會從教師的眼神、表情、話語和行為中,感到安全,感受和體驗到愛和尊重,老師很可親,從而受到鼓勵得到滿足。)

2、兒童是主動的學習者,是長大後獨立生存的人。

兒童一生下來是一個有生命力、生長力,能夠分辨與取捨外界刺激,具有學習能力的積極個體,是一個對環境的主動探索者。“幼稚時期(從出生到七歲)是人生最重要的一個時期,它將決定兒童的人格和性格;人一生的習慣、知識技能、言語、思想、態度和情緒都要在此時期打下基礎。這個時期是發展智能、學習言語最快時期,是道德習慣養成最易時期”(即最佳期)。兒童主動學習是與生俱來,孩子來自於不同家庭,生活環境不同,他們原有認知結構和經驗水平是不同的,同樣的事物或現象對不同的孩子來説會有不同的意義。教師要把孩子看做主動學習者,允許他們根據自己的需求和興趣來學習,教師要了解他們的需求和興趣,在活動中成為孩子的一個玩伴,跟他們一起玩,觀察他們,發現他們,幫助他們,讓他們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大限度的實現幼兒的興趣,滿足他們的需求,進一步獲得經驗,提高原有水平。讓我們從習慣於“教孩子學習”、讓孩子的“學”適應教師的“教”的傳統模式中走出來,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孩子,創設適應孩子的教育。培養他們的各種能力,豐富他們的內心世界。

3、兒童是在成長過程中的人,他們有獨特認知特點

幼兒的認知特點不同於學齡兒童,更不同於成人。最突出的特點是:

直接興趣性: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受興趣的直接影響,他們感興趣的事物學起來積極主動性高,而不感興趣的`東西就不願學。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調動人們學習積極性的內動力,因此教師要把所教的東西變成幼兒的需要,使他們感興趣,調動他們探究和學習慾望。(讓孩子知道節約用水,老師講中國有許多地方每水喝……可不是我們孩子經歷的,沒有生活經驗,那教師就要設計活動情節,小水滴在哭,他找不到媽媽啦……,或水管哭啦,讓孩子把水管的眼淚收起來,看是什麼效果,哭了一夜的水管淚水集滿一盆,怎麼辦?用它洗毛巾、擦地、修水管等。)

直接經驗性: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對事物的認識是感性的、具體的、形象的,思維常常需要動作的幫助。他們認識事物必須以事物和材料為中介進行,因此需要教師根據他們的需求,站在幼兒的角度看問題,創設適宜幼兒的環境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幼兒通過操作來學習,並接納幼兒的看法、觀點和認知水平,哪怕是錯誤的也要接受,但此時需要教師給予正確的指導。

教研心得體會7

20xx年3月19日,我校全體語文老師參加了南嘴鎮中心學校在南嘴中小舉辦的語文教研活動,大開眼界學到了不少東西,收穫頗多。現在聯繫我們的教學實際,談一談學習心得:

在這次教研活動中,上午由李珍、陳覓、張志中三位老師上出了示範課和觀摩課,下午進行教研交流活動。實實在在的語文課堂讓我對國小語文教學有了更深刻的瞭解,每一節課都讓我有所收穫。這次聽課對我來説是一次提高,也是促進。我明白了“163”課改模式分六步法教學,三位教師在課堂上,一改以往的教師“一言堂”為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只起到組織、示範、引導作用,且上課是根據導學領航、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交流指導、鞏固提升、測評達標六個環節的內容和學生實際,採取靈活多樣、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激發靈感思維,把課堂變成學生的舞台,使課堂“活”起來,使學生“動”起來。通過學習,我個人對“163”課改模式也有了深刻的認識,實施探究性學習,使課堂教學變“一人講”為“大家談”,變“一人做”為“大家探”。曹軒主任在報告中闡明瞭“163”教學模式,提倡在相互合作中通過彼此進行交談、傾聽,在分享想法的過程中,其他的學生往往會產生自主探索的情感,同時要注重學生知識點的過關。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僅掌握了知識,而且在經歷過程中體驗到了合作的價值,並發現到了自己的價值潛能,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競爭意識。

先學後教,以學定教。這是“163”模式教學順序的總要求。當學生已經能夠自己閲讀教材和自己思考的時候,就要先讓他們自己去閲讀和思考,然後根據學生在閲讀和思考中提出和存在的問題進行教學,這就是以學定教。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做到了課堂以學生為主,讓學生主動自覺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他們掌握學習的方法,主動接受和探索知識,而不是傳統的被動的填塞式的學習,這是實現高效教學的一種途徑。在新課程改革日益推進的`過程中,有效教學雖然愈來愈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越來越成為課堂教學的追求。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當前的教學實踐中,還有很多的”低效“、”無效“的現象和環節。只有發現無效,刪除無效,才能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高效。

通過學習,我明確了“163”模式的理念,學到了方法,也切身體會到了“163”模式研究的必要性,我會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放開手腳,大膽探索,不斷體會、不斷反思、不斷感悟,讓自己的課堂越來越精彩。

12月11日對於我們豐登塢國小語文教師來説真是不平凡的一天,因為我們豐潤區語文教育界的三位知名領導親自來到我鎮,對我們這些青年教師進行了深入透徹地指導。我非常感謝教育局領導對我們的關心與培養。昔日我們只是在uc或呱呱視頻中與他們進行交流,雖能聞其聲見其貌但總覺得彼此間距離太遙遠。今天能如此近距離的接觸那些仰慕已久的名人,我們每一位教師都異常興奮。他們今天的到來,猶如一場春雨,浸潤了大家乾涸許久的求知的心田。通過一天的聽課評課,我覺得自己收穫頗多。下面將我感受深的一點:國小中高年級語文課前預習指導述説幾點。

一、課前不預習的原因:

一是教師有佈置,無檢查;

二是教師只佈置,無指導。

二、課前預習的意義:

1、學生要掌握好教師所教的知識,就必須做好課前的預習工作。有些學生,教師在講台上講得繪聲繪色,生動感人,他們在台下卻不知所云。這些學生,因為沒有做好課前的預習,因此聽課效果極差。相反,有些學生課前預習做得好,在課堂上就能質疑問難,大膽發言,積極參與。這樣,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聽課效果就能達到最佳狀態。

2、做好課前預習不僅能提高聽課效果,而且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生在預習中不僅要動口、動腦,還要動手。他們要通過默讀或朗讀來了解課文內容,要自己動腦筋完成預習提示或教師所提出的具體要求。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了培養。由此可見,課前預習非常重要。那麼,高年級學生如何自己預習課文呢?

(一)教給學生預習方法。

一讀課文,遇到生字詞查字典,把它學懂;二讀課文,想想文中主要講了什麼,練習用簡練的語言敍述出來;三讀課文,聯繫課後練習中有關內容的問題,看看文中的重點,想想自己會不會回答;把內容初步弄清以後,再考慮根據什麼理由分段(難度大的也可先不分段);然後看看有什麼問題;這樣的學習步驟要變成學生的自覺行動,養成有步驟的閲讀習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必須堅持。

(二)懂得使用工具書。

預習課文時,往往會遇到沒有學過的生字、新詞,或以前學過現已回生的字詞。要了解這些字詞的讀音、意思或用法,就要運用字典、詞典這些無聲的老師。現在國小生最常用的工具書有《現代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學生預習課文時通過自己查閲工具書,就能掃除語言文字的障礙,較牢固地掌握這些字詞的讀音、意思和用法。

(三)做好預習筆記。

預習課文不只是讀讀、想想,同樣要注意多動筆。預習時,在課文一些重點地方寫寫畫畫,圈圈點點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給不懂讀音的字標上拼音,不理解的詞寫上註釋,含義深的句子畫上線,重點的字詞加圈加點,有疑難的地方打個問號等。做上這些記號,等到上課的時候,再特別加以注意,把自己覺得模糊不清的地方徹底弄明白。同時把重點的字、多音字,重點詞以及詞義可記錄在預習筆記上,把主要內容可歸納在本子上,甚至可以摘抄重點語段和自己的感悟、體會等。

(四)及時檢查預習情況。

有佈置就要及時檢查、督促、評價學生的預習情況,不斷的促進優等生預習的更紮實,監督指導學困生認真進行課前預習。預習課文已引起了越來越多的教師和學生的重視。教師一定要教給學生預習各種體裁課文的方法,讓學生在預習中培養自學能力,使教學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最後我祝願我們豐潤區的教研活動越辦越好!

教研心得體會8

本學期幼兒園帶領了我們進行了園本教研活動,進行了“課程故事的開展”、“創意美術的理論與實踐”、“孩子眼前一面牆”、“徐劍媚名師工作室教研活動-優質課《神奇的3D全息投影》”這四項活動,通過園本教研活動,我收穫了很多。

一、在“課程故事的開展”教研活動後,對自己所寫的課程故事進行了反思。課程故事具備三個條件:真實性、故事性、以及反思。觀察記錄要從幼兒的`行為、語言、表情、神態、動作等來記錄。要有緣起、過程和尾聲。記錄詳略得當。在平時的自己所寫的課程故事中,缺少反思,通過學習,知道了反思要從三個層面來開展。一是技術層面,二是情境層面,三是辯證層面。

二、在“創意美術的理論與實踐”教研活動中學習到了,美工材料我們可以變廢為寶,對於生活中的一些材料充分利用。在平時的美工區的環創中,教師沒有目標的打造,我們應該圍繞主題,給予幼兒展示作品的平台。結合主題、班本,讓美工區成為一個小工廠。

三、“孩子眼前一面牆”源於兒童、為了兒童、基於兒童。牆面要色彩美,先聲奪人,色彩搭配。構圖美,圖文並茂,趣味性,獨特性。最出內涵。主題前整體框架要有,主題後要傾聽孩子的聲音,要給孩子選擇的權利。牆面是對話的,與環境、幼兒、與教師的對話。

四、優質課《神奇的3D全息投影》教研活動中,真正體驗到了幼兒園也是可以把信息化用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這節活動在選題上符合信息化時代以及小朋友的生活經驗。在過程中,用到了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實際操作。這節活動給我了很大的衝擊力,在之後自己開展幼兒園活動時,也要大膽地將信息化應用到我們的教學活動中。

教研心得體會9

“教師專業化”是指教師個體專業不斷髮展的歷程,其本質是個體成長的歷程,是教師不斷接受新知識,增長專業能力的過程。在當前教師專業能力發展主要包括:教師生涯規劃,自我成長;能獲得知識,充實自我;能實施研究,改進教學;能反省批判,自我更新,而不僅僅是學歷形式上的提高,或是更高文憑的獲得等。這其中要特別強調的是教師本人在專業發展中的能動作用的發揮,關注教師自身的需要,關注教師日常生活、專業生活與專業發展的關係,以及更多的從教育學的角度看待教師的專業發展。

一、在課程反思中強化教師的專業思想

教師的專業思想是指教師在從事教育工作時應具備的特定的思想信念與道德品質。主要包括專業理想、專業價值觀和專業信念三個方面。教師的專業理想是教師教育教學工作中一切行為的發動性因素,表現為教師對教育事業、對學生、對所教學科的熱愛;專業價值觀是關於專業等級、專業選擇、專業報酬等問題的價值判斷;教師的專業信念是指教師在職業活動中所特有的具有動力作業的教育觀念系統,包括教學效能感、對學生學業表現的歸因傾向、對學生控制的態度和對待心理壓力的信念。經過實際教學,通過課程的反思,一個教師可以產生專業理想,形成專業價值觀,並能培養自己的.專業信念。

二、在課程反思中增加專業知識

教師的專業知識是教師從事教育工作時應具備的科學文化知識。對於教師的專業知識結構,由本體性知識、實踐性知識和條件性知識三類構成。本體性知識是指教師所具有的特定學科的知識,它是教師知識結構中的主體部分,有了這部分知識,教師就有資格承擔某種課程的教學;教師的實踐性知識是教師在面臨實現有目的的教學行為中所具有的課堂情境知識以及與之相關的知識,這種知識屬於臨牀性知識,主要是教師教學經驗的積累,可以通過課程反思間接獲得的經驗。條件性知識主要是指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及其應用條件的知識,主要由幫助教師認識教育對象、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和教育研究的專門知識構成,涉及到教師“如何教”的問題,可以通過課程反思提高這方面的知識水平。

三、在課程反思中提高專業能力

教師的專業能力主要指作為專業技術人員的教師,在從事教育教學活動中能利用教育理性和教育經驗,靈活地應對教育情景、作出敏捷的教育行為反應,以促使學生能全面、主動、活潑發展所必須的教育技能。主要包括教師的教育能力和教學能力兩方面。無論是教育能力,還是教學能力,都能通過課程反思得到提高。

課程反思可以結合教學實踐、體驗,通過感悟、內化提高教師專業化發展水平。

教研心得體會10

一、過程完整而充實,整個過程給人以忙碌而充實的感覺

本次活動在忙碌中度過。尤其是第二輪準備階段,觀察內容的確定和觀察表的設計尤為重要。在傳統的聽評課模式中,似乎課前準備只是開課者一個人的事情,其他聽課老師只需要到時間拿着“聽課筆記”去聽課就可以了。長期以來造成了許多老師對於評課的角度和標準都只有模糊的框架而缺乏清晰的概念和準則,聽課後對於整個課堂教學也同樣只有一個泛泛的印象,從而使得後面的評課往往流於表面。但在這次活動中滲透了每位教師的辛苦。準備階段就讓每一位老師明確了觀察的內容與角度,使得聽課老師在聽課過程中有的放矢。而且,在這個階段,各位老師不僅是觀察角度的確定者,還是評課角度和標準的學習者,許多老師在討論制定觀察表的同時,一邊感慨原來課堂觀察的角度有如此之多,如此之細,甚至還察覺到自己平時課堂遺漏或者忽視的一些角角落落。因此,前期的準備工作雖然有一些繁複,開始時也有老師抱怨麻煩,但在做的過程中,老師的抱怨聲慢慢被發現學習到新知識內容的驚歎聲所替代。

二、這種聽活動帶來的衝擊是巨大的,反思是長遠的,認識是深刻的

在這次教研活動中,我們成了活動的主體,每位參加培訓的教師都有自己的角色。我在我們自己起名的“綠葉小組”中充當的是發言人這一角色。我的任務是在小組成員的合作下制定好《梅花魂》的教學目標後將自己小組的成果進行講解。我也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將小組的成果在眾多領導及同行前講解,自認為也不錯。但是當我聽完其他小組發言人的彙報。這讓我覺得他們不管在語言的表達上還是在術語的運用上是那麼的嫻熟,讓我自愧不如。這也在鞭策我,要在自己的業務上加強學習,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總之,通過本次活動,我校語文組的老師也再次深刻感受到活到老學到老的真諦,以學促研,用研促教。這樣才能使得教師的自身成長和學校的教育質量得到可持續的發展與進步。“業精於勤而荒於嬉,行成於思而毀於隨”,相信只要我們堅定“探索·學習·研究”的教研步伐,就一定可以在一片書崖學海中,走出一條屬於我們自己的陽光大道。

教研心得體會11

1、重點改進或解決學校教育教學的實際問題,提高教學效率與質量,實現教學價值。

2、主要研究學校和課堂教育教學中的問題,研究教師課堂內外教學存在或發生的問題。

3、主要通過學校自身的教育教學過程,在教的過程中進行研究。

形式就比較多樣化了,例如:

1、教材編寫,理論學習,教學型教研、專題型教研和學習型教研。

2、集體教研、校本培訓。

3、學到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法和理論,能夠給教師一些可借鑑的方法和手段。

4、以研討學科專業知識以及教學知識為主,專家講座,組內聽課等。

我們學校平時組織較多的是教學型教研,即對於教師課堂實際內容的研究和教學中具體技術和方法的研究,圍繞某一課例,進行同課異構,聽課完畢後再集中研討,各抒己見,提出一些可以改進修飾的地方,然後再把修改後的課重新上一遍,再一起分析總結,得出一些更好的教學方式和技巧。這種類型的教研活動我覺得還是比較有實效性的,針對性強,能夠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也能在分析研討中提高説課和評課的能力,並且增強團隊意識,特別對於新教師,效果更明顯。學校每年都還會舉行教學之星和教學能手的比賽,以比賽形式促教師成長,也是很有成效的。我們還制定了校本教材,是關於閲讀的.,我們認為加強閲讀能夠提升學生英語的綜合能力。

我認為值得開展的校本教研活動還是應該圍繞課堂教學的教研,可以研究的內容就能非常細化了,總的方向是可以進行根據學校實際對課程標準和教材的學習和研究活動,和依據課程標準研製貼切學校及學生實際的整體規劃,還有是課堂教學設計或備課的研究,課堂教與學的實踐研究。所以我認為我校的校本研究還是很有實效性的,要繼續開展下去,促進團隊和個人的進步!

教研心得體會12

20xx年3月5日著名教育專家李元昌教授來我校指導“主題教研”,我有幸聆聽了他的講座,真是受益匪淺。李元昌教授在農村教學29年,在這29年的教學生涯中,從一名普通的教師到教研員乃至於成為農村教育家,憑着是對教育的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十幾年對教育問題的思考和積累,紮紮實實的為農村做實事,讓我感受很深。為農村語文教育李教授真正做到了,吐盡人生萬縷絲,奉獻人生無限愛。

報告會上,李元昌教授就主題教研的提出、主題教研的內涵、主題教研的意義目的、主題教研的研究方式、主題教研的組織形式和主題教研的優勢等六個方面的問題,為大家作了富有前瞻性的講解,李元昌教授擺事實、講道理、深入淺出、語言幽默,讓我們從中有所啟示。在實際的工作中,李老師所講的問題確實影響了我校主題教研活動,比如,我們在工作中只是完成教學任務而不求質量上的提高,教師缺少內在的發展動力,教師之間缺少合作研究,探索的精神,即使是搞教研也是走形式,沒有認真的去研究教學中出現的問題,解決教師在教學中遇到的困惑,由此我們必須從小處作起,不能好高騖遠,紮紮實實的去研究,去總結,才能不斷的提高。

校長是學校主題教研的領頭羊,重視主題教研,引領教師的主動發展,應該是學校發展的重要基石。所以,主題教研首先是教師在教學中發現問題,然後才能確立學校,個人的教研主題,在確立主題時,還要考慮到是不是教師最棘手的教學問題,是不是真實的問題,是否有潛在的價值,解決後能不能有效的提高教學效率,問題的設計還要有解決的可能性,所選的問題通過校本主題教研活動能得到解決或局部解決。主題教研的方式積小改為大改,以小題換大題,化大題為小題。破小題通大題,這樣降低了難度,教師容易操作,從小處做突破口。也容易把握,容易出成果。

主題教研有很多優勢,最大優勢是,通過一個教研主題,將一校、一個基地全學科教師聯結在一起。一個教研主題,將學科所有教師連接在一起,在主題教研的過程中,形成一種向前的`拉力。能使多數教師由被動向主動轉,調動教師發展的內在驅動力。激活了教師內在的研究潛能,提高教師教研意識、科研能力的效果,實現促進學校整體教師素質提高的目的。主題教研好和教研、科研有密切的關係活動,是將教研、科研自然結合的一種方式。利用科研的形式,裝進教研的內容。按着科研的流程完成教研的任務,形成以科研帶教研,以教研促科研的良好發展態勢

聽完李教授的報告後,感悟,搞教研並不難,就看在教學中是不是個有心人,能不能發現問題,並嘗試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就像李元昌教授説的那樣:“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我們應該相信自己,大膽地去嘗試,與教師搞好合作,一定會探究出好的、有效的教學方法,使教學研究達到一個新的高度,開闢出一片屬於自己的新天地。

教研心得體會13

又到了週二的校本教研時間,我們轉了每一個辦公室,很欣喜地發現我們大部分教研組都能夠結合我校近階段開始的課型研討活動,教研組內的每一個成員都很認真地進行交流。他們或結合今天組內成員上課時呈現的問題進行總結、反思,提出自己的建議,或對明天要展示的內容進行説課和研討……但是還發現一些教研組則是自行其是,沒有意識到每週二的校本教研對於自身專業成長的重要性。

一位優秀教師的成長離不開我們提倡的校本教研的三個要素:個人反思、同伴互助、專家引領。關於這一點,馮校長不止一次地和我們談到一定要沉下去,和老師們一起研討交流,以自己的行動去影響帶動別人,每一次參加一個教研組的研討,讓老師們真正認識到校本教研的重要性和對自己專業成長的作用。在巡視的過程中,我們不是走馬觀花,而是積極參與其中,和老師們一起研討對某文本某一個環節的處理和把握。

走到五年級辦公室,聽到她們幾個正在討論明天組內要上的研討的課《莫高窟》,就很感興趣地聆聽作課老師的教學設計。針對一位老師提出的本節課要把握的幾個重點:除了品味文本語言文字之美,表達方法的條理很清晰之外,還應該關注的是課後第四小題(給這篇課文編寫段落提綱)。有一位老師提出自己的疑問:這一課的第四小題到底有什麼作用?意識到這是一個有價值的問題,我急忙停下來,相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我認為第四小題不但有必要關注,而且它是讓學生針對本課條理清晰,內容結構和《小溪流的歌》非常相似的結構的基礎上,學會編寫本課的段落提綱。不僅僅是讓學生學會理清文章條理、試着學會提煉、概括,而且為我們學生進行習作練習之前,首先在頭腦中進行構思,進而想好我要寫的文章從那幾個方面去寫,會使文章的條理更清晰,提前的一個指導和訓練。生怕自己理解得不到位。找來教學參考書發現在教學建議的下面,針對第四小題如何處理,編者用了很長的一段話進行闡述:這道練習目的是訓練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以培養句意整合、歸納概括的能力。首先,課文分為三段,要求學生用簡明的話寫出三段段意。(如第一段:寫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及概貌;第二段,介紹莫高窟的彩塑、壁畫和藏經洞;第三段:寫莫高窟是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課文的第二段有三個自然段,即三層意思,每個自然段都可以再用一句話概括大意。(如第二自然段:莫高窟保存兩千多尊個性鮮明、神態各異的彩塑)把段和自然段的段意依次排列起來就是段落提綱。由此我們不難看出,第四小題不僅沒必要,而且應該是我們要關注的難點。

來到二年級教研組,正聽到一個老師在説自己明天上課的教學設計。他們組內就古詩這一課型進行研討,開展同課異構活動。老師認真細緻地把自己的教學流程説出來,我作為聽眾在旁邊安安靜靜地聆聽。可是聽完老師的彙報,我忍不住插話問這位老師:“對於低年級孩子來説,《登鸛雀樓》這首古詩在他們很小的時候也許都會背了。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們是不是要把重點放到如何指導孩子注意古詩的停頓、押韻,讀出古詩的意境?而不是一味地告訴孩子這個字的'意思、那個詞的意思,或者這句詩的意思。”“還有我們是不是結合學生的實際試着讓孩子們説説‘依’、‘盡’、‘欲’、‘千里目’的意思,再結合孩子們的回答老師有針對性地講一講。這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而不是一味地由老師講來代替學生的思考。能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孩子們的主動性,在此基礎上再進行有效的引導?”聽完我的話,那位年輕的老師很贊同我的觀點,古詩教學到底應該怎樣指導孩子們學習也有了一點啟示。接下來我們又一起探討了如何真正在第一課時把識字、寫字教學落到實處,而不是猶如作秀,用那可憐的兩三分鐘,老師自己指導、範寫,孩子們進行書空、描紅、練一兩個字,匆匆忙忙地好像走過場。劉老師分享了自己這些天的嘗試:在第一課時,首先讓孩子們觀察每一個字的字形,用自己的眼睛和思考去發現怎樣記住它。儘管孩子們説得不是那麼合理,但是他們新奇的思考會讓學生們很清楚地記住它。聽完之後,我也談了自己在聽黃亢美教授關於字理教學的課和報告之後,糾正了自己以往的錯誤做法:不要讓孩子們隨心所欲地去解釋自己的識字方法,語文老師一定要課前去查閲大量的資料,力爭對要學的生字的字理有一個清楚的認識,要讓孩子們真正明白每一個漢字的演變過程和準確的理解,而不是自己想當然,甚至曲解了漢字的意義。我們作為語文老師一定要給孩子們準確的解讀,而不是為記憶而隨性編造一些口訣或順口溜,溯本追源才是我們語文老師應該堅守的。

我們討論得很投入,儘管室外已是暮色蒼茫,可是我們對於一些問題的看法在我們共同的探討中,漸漸明晰起來,享受到校本教研的快樂,我們才真正能在行動上和思想上意識到校本教研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真正落到實處,而不是流於形式,讓每一個教師都能在校本教研中成長起來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和努力的方向。

教研心得體會14

20xx年6月我校與德嶺山學校舉行了連片教研活動本次活動高效務實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值得肯定的地方:

1、 授課教師均做了充分的準備,有效進行了課堂教學研討

活動,起到了幫、傳、帶的作用。

2、 課堂教學中表現為教師語言簡潔明瞭、富有親和力,重

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思維的訓練,以及知識的小結。

3、 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強,能結合學生實際將教育新思

想、新理念貫穿於教學活動中。

不足的`地方:

1、 教師處理教材時應突出每個環節的重點,做到心中有

數,注意課堂內容中生成的東西,多關注學生。

2、 關於做一做的處理欠妥

教研心得體會15

國小以研修為根基,構建融理念、活動、文化、師生共同發展為一體的多元全人教育體系。目標是讓孩子成為學校的主角,沿着“全人”的方向健康成長。堅持國家課程校本化,適度推進校本課程特色化,進一步提升教師的課程意識和課程執行力,努力做到“發現學生的差異,滿足學生的需要,促進學生的發展”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空間,通過課程助推學生身心健康成長,享受幸福人生。

開展校本教研的具體做法:

1、自我研修。教師利用課餘時間自學,每週學習一篇優秀教育教學文章、每學期至少讀一本教育專著的書籍,並寫好讀書筆記。每位教師每月至少聽課5節。

2、集中研修。集體校本研修時間每週一下午第三節課,由學校集體組織,教研內容是圍繞“分享共讀,智慧交融”的`研究,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共讀分享,聽説評課,教學反思等卓有實效的校本教研活動,要求教師人人蔘與,不斷地研究、實踐、交流合作、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3、團隊研修。根據我校實際情況分學科組進行教研,分語文、數學、綜合組。規定每週二、三、四下午第二節課下課後進行一小時教研。教研組內分學科開展示範課、優秀課評比活動。集體教研,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中心發言人,教研有記錄。領導班子成員全部納入各學科組中與教師一起教研。教研活動實實在在的開展為教師上好課做好準備,同時提高教學質量。

校本教研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1、教師不重視教與研的結合。

這一問題主要表現在教研與教學過程分離。主要原因是老師們缺乏問題意識,課題意識薄弱,不善於在日常教學實際中捕捉研究的問題。教學研究和課堂教學沒有合二為一融為一體,沒有找到兩者的最佳結合點,沒有形成應有的整合效應,而是各搞各的,兩張皮的現象非常突出,教學研究沒有很好地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服務。

2、教師課務負擔重,校本教研舉步維艱

一線教師工作學習時間難以合理分配,還要應對各種評比、檢查。社會各界以分數作為衡量學校辦學優劣、教師教學能力的不在少數,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師教研的熱情。

校本教研中希望上級部門給予支持:

希望上級部門為校本教研的有效開展,教師的發展,提供必要的環境和氛圍。不斷開闢交流平台讓教師的知識不斷充實,專業技能不斷提高。滿足教師一定的精神需要,讓教師想發展,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