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心得體會

勵志的讀書心得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03W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麼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勵志的讀書心得,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勵志的讀書心得

勵志的讀書心得1

每個父母都盼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成長,長大成人,成為一個成功人士,但成長比成功更加重要。成功是你的目標,成長是你到達目標的道路。這條道路並非一帆風順,有的人沒能堅持到終點,有的人在挫折面前選擇了軟弱和妥協,也有的人用正確的方法和堅定的信念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功。所以成長才是成功的基礎,只有先成長才能夠成功。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這本書談的正是一批秀的中國人成長的過程。作者從生活中摘取許多有意義的小故事,加以修飾,一篇篇引人入勝,光彩奪目的成長小故事躍然紙上,他給我們人生無數的啟迪,他給我們人生帶來意義,讓我們明白了要想成功就先要成長。

在這些故事裏,有歡笑也有悲傷,有激情也有悵惘,有的讓人拍案叫絕,有的讓人熱淚盈眶。在這本小書裏,我們看到一大批聰明、主動的學生不斷超越自己,挑戰極限,一個又一個偉大的.父母、師長用勞動和心血為子女的成長之路默默付出……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像一部小説,更像一部奏鳴曲。《成長比成功更重要》是每個渴望成功者的心靈驛站。

人物李開復曾説過:我認為將對世界商業影響的一本書是《從優秀到卓越》,但是將對中國影響的一本書是凌志軍的《成長比成功更重要》。我想這句話用來形容這部書並不為過,他是孩子的啟迪書,是一本值得永久紀念的書。

勵志的讀書心得2

古希臘哲人亞里士多德曾説過:“古往今來人們開始探索,都應該起源於對自然萬物的驚異。”麥哲倫渴望去遙遠的地方,想證明地圓説,於是,他的船隊成功繞地球一圈,從而“擁抱了西班牙”。張大千在作畫時注意開拓創造,終於成為有個性的繪畫大師。而化學家維勒在研究礦石時,沒有深入思考,最終錯失了發現釩的機會。

所以,只要保持一顆好奇與探索的心,就肯定會發現新事物,那為什麼不能是小王子你呢?

“小王子”是一個仙童,他來自一顆比他大一丁點兒的小行星上。陪伴他的是一朵他非常喜愛的小玫瑰花。但小玫瑰花的虛榮心傷害了小王子對她的感情。於是他決定離開這顆星球,去進行一次星際旅行——他是帶着渴望去旅行的。他在旅途中經過了六顆互不相同的小行星,遇到了驕傲自大的國王;遇到了無所事事的酒鬼;遇到了忙的不可開交的商人,遇到了滿腹牢騷卻格盡職守的點燈人;遇到頑固的地理學家。這些人每個人都不相似,但都像機器一樣,沒有感情,對現實麻木不仁,他們都過着平常得可怕的生活。在小王子看來,他們是被生活抹掉突兀稜角的'“機械人偶”。

小王子有些失望,後來他來到人類居住的地球,在這裏,他遇到一隻小狐狸,並與它結成了親密的朋友。小狐狸把自己心中的祕密——肉眼看不見事物的本質,只有用心靈才能洞察一切——作為禮物,送給小王子。用這個祕密,小王子在撒哈拉大沙漠與遇險的飛行員一起找到了生命的泉水,也找到了他的理想——愛與責任。最終,他丟掉軀體,回到了他所愛的玫瑰身邊。

加繆説:“有時候人們需要過一段背井離鄉的日子。”小王子正是通過“背井離鄉的旅行”探索到了人生的真諦。

“我會住在這其中的一顆星星上面,在某一顆星星上微笑着,每當夜晚你仰望星空的時候,就會像是看到所有的星星都在微笑一般!”

我情不自禁的走到窗前,抬頭望着星空,小王子就在那上邊,所有的星星都在温柔的笑……我希望自己像“小王子”一樣“背井離鄉”!

淺水裏沒有大魚,不想付出者當然沒有收穫。

勵志的讀書心得3

讀凌志軍先生所著作的《成長比成功更重要》這本書,我深深感受到中國教育和美國教育的差異。教育和成長牽動每個家庭成員的心,我們一直提倡素質教育,但現實教育有着明顯的弊端,就像書中所説:我們的教育就像一條製造工業品的流水線,大家都遵循同樣的程序同樣的標準,進來的孩子形形色色,出來的孩子卻一模一樣,否則就得不到社會認同。

實際上,教育學生和產品製造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因為這樣許多家庭陷入深深苦惱,讀了這本書的有些家長會説:書中講的都很有道理,也令人嚮往,可是現在社會就是這樣,我們沒有辦法做出任何改變……

每個學生都希望自己成功,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孩子成才,每個老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取得優異的成績,都是勞有所得的想法,但是有的時候做事就像剝一顆洋葱,你可以一層一層往裏面剝而一直看不到最核心。成功不等同於成長,成功是最終目標,成長的過程卻是條條大路通羅馬。我們常常舉例的都是一個又一個普通孩子憑藉智慧加勤奮成為旁人眼中天才的真實案例,這樣在孩子和家長之間一直達不到一個認同。

但是從辯證的角度來看:一件事情有它的弊端,必然也會有它好的一面,在學校現有教育訓練學習體制下,我們仍有大批的學生、主動學習的學生不斷超越自己,挑戰極限,我們不能以偏蓋全否認這一事實。

考慮和看待事情不能過分放大消極面,縮小它的積極面,同樣在現有教育體制下,這些學生並不擁有比我們更聰明的大腦,所經歷的教育制度也和我們沒有不同,但是他們仍有很多的人走向成功,所以我們需要轉換觀念:我們既然無法改變教育,那就改變我們對教育的看法。用積極的態度去迎接學習,做回一個主動的.人。

我們身邊是國小階段的學生談論起學習和作業,即使成績優秀但還是不快樂,這就需要我們家長做正確引導和陪伴,好的學習不是把別人PK掉,而是我每天一點的進度是提升自己,努力使自己變得優秀,學習好比走在登山的路上,不要只看最後的目標,而失去了享受一路登山風景的過程,讓家長和孩子在《成長比成功更重要》的幫助鼓勵下,把我們現教育訓練方式當作一種歷練和錘鍊,百鍊成鋼,成就的自己!

在成長中體會,體會成長中蜕變的痛苦,體會成長中淬鍊的忍耐,成功在遠方,成長在腳下。

勵志的讀書心得4

一口氣讀完整本書,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卻是那金聖歎的三十三則不亦快哉。

於書齋前,拔去垂絲海堂紫荊等樹,多種芭蕉一二十本。不亦快哉!

子弟背誦書爛熟,如瓶中瀉水。不亦快哉!

夏月早起,看人於鬆棚下,鋸大竹作筒用。不亦快哉!

夏日於硃紅盤中,自拔快刀,切綠沉西瓜。不亦快哉!

這些體驗很稀奇嗎?想必不見得,但為什麼我們卻很少有這一份微小感動了呢?

我們缺少了一顆感動的心,喝茶喝的不是茶葉的好壞,飲酒也不在於酒的濃淡,彈琴不在乎你琴藝的高低,只要你有一顆活着的心,在用心品茶,用心飲酒,用心撫琴,便是好的。

我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白巖鬆在他的《幸福了嗎?》裏面曾寫到過墨西哥的一個寓言,説一羣人在急匆匆地趕路,突然一個人停了下來。旁邊的.人很奇怪,問:“為什麼不走了?”停下的人一笑,説:“走得太快,靈魂落在了後面,我要等等它。”

曾經,古人可以用一個時辰來品茶,跋山涉水幾個月只為去見一個朋友,花很長的時間等待一封信的到來,在做這些事的過程中,享受一種名為等待的幸福。而現在的我們,用各種速溶飲料代替了茶水,只要上網頃刻之間便可得知對方的消息,太簡單的過程,讓我們少了一份珍惜,不再會靜下心來感受那每一份微小的感動。不再生活着,而只是活着。

漸漸的,“忙”成了一個習慣。不再停下腳步,為街口新裝的霓虹燈而感到驚喜;不再在吃完晚飯後,到樓下散散步,和鄰居打聲招呼;不再為路邊新開的野花而感動;不再珍惜朋友的關心······不再感覺這個世界的美好。

所以,在一段時間的忙碌以後,我們需要出去走走,走到山水之間,在不經意間,收穫一些微小的感動,歎一聲“不亦快哉”!

勵志的讀書心得5

落寞、不甘,釀就童年的過錯。童年的記憶,良知的譴責,驚人的真相……你回到了那條再次成為好人的路!

好人是否有好報?書中那個老實善良忠誠的兔脣男孩哈桑,他是好人這毋庸置疑,即使遭到了背叛,面對阿米爾少爺的誣陷,他再次選擇了包容。這樣的好人,最後卻落得悽慘的下場。也許有人會説,阿米爾少爺奮不顧身救出哈桑的兒子,正是對哈桑善良的回報。可是哈桑的父親同樣也是對主人忠心耿耿的老實人,他的好報呢?一輩子視若生命的兒子卻是別人的,妻子的拋棄,最悽慘的事情都降臨到這個好人身上。我不禁深思好人真的都會有好報嗎?

對於文中哈桑和阿米爾童年時追風箏的場景,起初我並不理解哈桑為什麼總是能準確無誤地追到風箏,作者想表達給我們的是什麼,讀完後我才恍然大悟,哈桑追的風箏不僅僅是天空上肉眼可見的風箏,也是阿米爾一直在心中追尋的無形的風箏,童年的哈桑就已經能準確無誤地追尋到它。哈桑不是看影子,“他就是知道”因為哈桑早早地就走上了那條成為好人的路,不曾迷茫。反觀阿米爾那時還在迷惑,徘徊,內心還在劇烈地掙扎,很久以後他才追尋到那隻在他心靈上空飄忽不定的風箏。正如童年哈桑總是能帶着阿米爾找到風箏一樣,成年後的阿米爾也終在哈桑的帶領下找到了那隻自己的.風箏。我想阿米爾説的“為你,千千萬萬遍。”是透過索拉博對哈桑説的,是替童年的自己説的。

書中跌宕起伏的情節和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很長一段時間裏都在哈桑的不幸,和阿米爾的蜕變中沉浮,阿米爾負了哈桑,阿米爾的父親負了阿里,我想阿米爾比他父親更讓人敬佩,阿米爾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並努力彌補,而他的父親從未把阿里當作朋友。起初,他對僕人兒子和自己兒子一樣甚至更多的疼愛,我被他的重情重義感動,那時我以為他是把阿里當做好朋友,才對哈桑視如己出。當阿里提出離開的的時候,他拼命地挽留,原來留的是哈桑,不是阿里。如果他把阿里當作朋友,就不會有哈桑,就不會和阿里的夫人上牀,他不如阿米爾。我更喜歡阿米爾,在他心中哈桑是朋友,是獨一無二的摯友。

我常常想追風箏的人到底指誰?他所追逐的僅僅是那隻藍風箏嗎?追風箏的既是哈桑也是阿米爾,只不過哈桑追逐的那隻斷線的藍風箏,追尋是他心心念的阿米爾少爺的榮耀。而阿米爾去追尋的那隻風箏則承載得是良知,是童年一直困擾着他問題的答案,追尋的是內心的無愧與釋然,是對哈桑遲來的回饋。我們也是追風箏的人,在不同的路上,追尋着自己的風箏。

勵志的讀書心得6

讀凌志軍先生所著作的《成長比成功更重要》這本書,我深深感受到中國教育和美國教育的差異,教育和成長牽動每個家庭成員的心,我們一直提倡素質教育,但現實教育有着明顯的弊端,就像書中所説:我們的教育就像一條製造工業品的流水線,大家都遵循同樣的程序同樣的標準,進來的孩子形形色色,出來的孩子卻一模一樣,否則就得不到社會認同,實際上教育學生和產品製造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因為這樣許多家庭陷入深深苦惱,讀了這本書的有些家長會説:書中講的都很有道理,也令人嚮往,可是現在社會就是這樣,我們沒有辦法做出任何改變……

每個學生都希望自己成功,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孩子成才,每個老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取得優異的成績,都是勞有所得的想法,但是有的時候做事就像剝一顆洋葱,你可以一層一層往裏面剝而一直看不到最核心。成功不等同於成長,成功是最終目標,成長的過程卻是條條大路通羅馬。我們常常舉例的都是一個又一個普通孩子憑藉智慧加勤奮成為旁人眼中天才的真實案例,這樣在孩子和家長之間一直達不到一個認同。

但是從辯證的角度來看:一件事情有它的弊端,必然也會有它好的一面,在學校現有教育訓練學習體制下,我們仍有大批的學生、主動學習的學生不斷超越自己,挑戰極限,我們不能以偏蓋全否認這一事實。

考慮和看待事情不能過分放大消極面,縮小它的積極面,同樣在現有教育體制下,這些學生並不擁有比我們更聰明的大腦,所經歷的教育制度也和我們沒有不同,但是他們仍有很多的人走向成功,所以我們需要轉換觀念:我們既然無法改變教育,那就改變我們對教育的看法。用積極的態度去迎接學習,做回一個主動的人。

我們身邊是國小階段的學生談論起學習和作業,即使成績優秀但還是不快樂,這就需要我們家長做正確引導和陪伴,好的學習不是把別人PK掉,而是我每天一點的進度是提升自己,努力使自己變得優秀,學習好比走在登山的路上,不要只看最後的目標,而失去了享受一路登山風景的過程,讓家長和孩子在《成長比成功更重要》的幫助鼓勵下,把我們現教育訓練方式當作一種歷練和錘鍊,百鍊成鋼,成就的自己!

在成長中體會,體會成長中蜕變的痛苦,體會成長中淬鍊的忍耐,成功在遠方,成長在腳下。

勵志的讀書心得7

寒假期間,我在網上讀完了《成長比成功更重要》一書,感觸很深,對價值觀,人生觀的問題進行了很多反思。“成功”是很誘人的兩個字眼。一提到成功,我們一般都會想到,事業有成,財富滿滿,家庭幸福。説通俗點,就是有錢,有權,有勢,有美女。於是,為了成功,莘莘學子們便會吃盡“十年寒窗苦”,因為“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顏如玉。”

可是,現實並非如此簡單,並非所有“有志者”都能“事竟成”。當代社會殘酷的競爭造就了人與人之間的互相淘汰。人們爾虞我詐,互相攀比。人們好像開始覺得,把別人比下去了,自己就成功了。在學校裏,比分數;在社會上,比地位,比收入,比學歷;孩子的'家長,還要互相之間攀比自己的孩子。

其實,在學校裏,我們就可以看到,一些小小的學生組織裏,例如學生會、社團聯、班委會等等,一些學生竟能用盡心機,爭權奪位。也許他們心裏想着,“他都做了個正的,那我就要去弄個副的當當,不能太遜了”,等等。社會上,更常見了,在生活中也到處都是,不過卻給人們帶來了沉重的壓力,因為永遠都比不完,越比心裏越不平衡。

閲讀着書中一個個成功個例,不難發現他們的風光背後是不懈的求識和踏實。就如“深藍”之父,許峯雄,他在研發的8年中每日工作時間都超過16小時,其間無數的失敗、無數的煩惱、無數的不眠之夜、無數的驚喜促使他最終成功的研製出了深藍。從書中你能深深地領悟到,表面的風光並不代表什麼,關鍵在於內心世界,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充實自己,用所學的知識努力奮鬥才能創造出不朽的成績。

作為一名獨生子女,的感慨是父母對我的期望,這種期望常常讓人產生莫名的壓抑和痛苦,並且,這種感覺伴隨着自己的成長越來越強烈。“壓力源於讚譽和期望,在面對壓力的時候,有至少50%的孩子不能讓自己解脱出來,緊張,煩躁,心虛,恐懼的情緒包圍着他們”於是,書中提到的這點不禁讓我產生了巨大的共鳴和思考。難道是父母就不該對他的孩子有一定的期望?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系的教師王堅給出了讓我豁然開朗的答案“區別不在於有沒有期望,而在於怎樣表達期望。”如果父母一味的只關心“今天考了幾分?”一再的強調“只要把學習搞好,別的.什麼都不用你管。”那麼他們的孩子在成長的路上自然會失去很多自信和自我價值感,也將漸漸的走向墮落和失敗。所以,在一個人成長的道路上作為引導者的父母能用一種適當的表達來和孩子溝通也是十分關鍵和必要。

常有人抱怨“既是自己的興趣又能賺錢的工作壓根找不到”這種情況的根源在於中國現行的教育體制,因為它就像是一個模子,對每一個人實行的教材是一樣的,評判標準是一樣的。家長都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於是不論孩子是否喜歡,從小就帶着他們隨大流,“補課風”,“流學熱”,一浪高過一浪,他不懂得認識到自己孩子的別緻,這最終必將導致社會同類型人才供大於求而另一部分行業出現人才緊缺的現象,在一番激烈的競爭後,多數孩子為他們父母的盲目和攀比付出了的代價。書中提到的一位女性“微軟小子”潘正磊説的話應該引起大家的重視“我想的就是我喜歡什麼,我想要什麼,而不是別人有了什麼自己也要有什麼。”

“成長”這兩個字可能沒有“成功”那麼誘人,但是卻比“成功”更有分量,更重要。《成長比成功更重要》的主要觀點就是: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打敗別人”,而是“成為的你自己”。上帝造人,每個人都是的,每個人都有他自己很完美的一面。我們沒有必要去遵循一個統一的規則來定義什麼是“成功”,什麼是不“成功”。

本書中30個“微軟小子”的成長故事證明了一個道理:所有天才都是教育出來的。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打敗別人”,而是“成為的你自己”,沒有必要讓自己成為別人眼中的“成功”,而是應該認清自己,發掘自己的價值。因此,我們需要做的就是不斷充實自己,強壯自己,做的自己。

勵志的讀書心得8

“他們是形影不離的好朋友,就像一滴水遇見另一滴水,從不厭倦在一起。”看着手中《愛臉紅的馬賽林》的這句話,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愛臉紅的馬賽林》主要講的是:馬賽林卡尤有一種奇怪的病――總愛臉紅,雷內拉多也有一種奇怪的病――總愛打噴嚏。有一天,他們兩個人在樓梯裏相遇,也許是因為彼此相似的經歷,使他們漸漸地成為了一對形影不離的好朋友;而當友誼正在深化的時候,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雷內搬走了。可是歲月並沒有沖刷掉他們的友誼,長大以後他們因為熟悉彼此而認出了對方,再次開始友誼之路。

“歲寒知松柏,患難見真情”看着馬賽林和雷內真摯的友情,我不禁想起那些陪伴我的好朋友們。不如説,我和我的好朋友喻言從進入幼兒園時,因為彼此投緣走到了一起,雖然中間我們也有着不少的小矛盾和小誤會,但每一次都能友善地解決問題,互相包容體諒。記得有一次我過生日,我早早地約了喻言和班上幾個同學,來我家吃飯為我慶生。我特地準備了好多喻言愛吃的零食,可左等右等,等到十一點多,其他同學都到齊了,唯獨喻言毫無蹤影。打他家裏電話也沒有人接,那天的生日我過得非常不開心,也下定決心不再理他。

回到學校那天,喻言衝我笑笑,我把頭扭向一邊當作沒看見。直到看到他下課走路一瘸一拐,我才從同學口中知道,原來喻言週六不小心從樓梯上摔了下來,腿摔傷了住了兩天院,腿還沒好,就急着來上學了。看他走路不利索的樣子,我趕緊走向前,一把攙扶住他,也明白了他的失約,心裏非常自責。喻言哈哈一笑:“弟兄,祝你生日快樂!請接受我遲到的祝福!”霎時,我們又回到親密無間的關係。

我們單純美好的'友誼一直持續到了今天。喻言每次到我家來玩時,我們都有説不完的話,每一次見到彼此都感到興奮開心,我們聊一些班級中的趣事,遊戲的玩法,學習中的樂趣,還有某個同學的八卦。即使有時候只是靜靜的待着,不玩鬧也不説話,也不會厭倦在一起。

友誼是珍貴的,《愛臉紅的馬賽林》中,馬賽林和雷內在生病的時候,互相照顧,這份不離不棄的友誼讓我感動着。雖然這都是一些平凡的事,但正如孔子所説的“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這就是朋友,在你需要的時候會出現,相互幫助。讓我們一起澆灌友誼之花,成為馬賽林和雷內一樣的好朋友。

勵志的讀書心得9

《勵志書》一書中告訴人們如何培養一個積極的心態,樹立自信和理想,煉就領導能力,有效地利用時間,打造自己的個性、培養意識的創新,養成優秀的習慣、與他人友好交往,看着是與教育豪無關係,但仔細閲讀以後會出現這正是做為一名教師所不可缺少的'。

教師是育人的工作,如果一個沒有積極心態,沒有一個良好的自信遠大理想的教師又如何能教出好的學生,如何能幫助學生樹立理想,培養學生在生活學生的積極進取的心態呢?

書中列舉了很多偉人成功立志和經歷,很是激發人努力向前,在教育事業裏,如果一個教育沒有人格魅力,沒有良好的習慣和人際交往,那將一個失敗的學生榜樣,因些教師在育人的同時要不斷的修正自己,為自己立下一個遠大的教育理想,在教學工作中不斷的創新,更好的瞭解學生,為學生設計出更適合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愛學樂學,用教師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學生,用良好的習慣影響學生,使學生無時無刻都受到教師的良好薰陶,從而成長為一名優秀的社會有用之材。

勵志的讀書心得10

一提到冰心,我首先想到的就是王昌齡的美句,“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冰心,那是怎樣的一顆心啊?一直以來,我都想象不到。讀過冰心奶奶的《繁星春水》之後,我久已疑惑的心靈忽然醒悟了,那是一顆無怨無悔、對生活充滿愛和希望的至善至美的心。

不信你看:

“母親啊!天上的風雨來了。鳥兒躲到它的巢裏;心中的風雨來了,只躲到你的懷裏。”讓我聯想到泰戈爾筆下的那個與媽媽嘻戲的小男孩,稚嫩的童真,温暖的母愛,如金色花般聖潔美好。

“我不會彈琴,我只靜默地聽着;我不會繪畫,我只沉寂地看着;我不會表現萬全的愛,我只虔誠地禱告着。”這自然而有靈性的輕言快語,告訴我們做人做事的道理,要學會欣賞,要以愛的眼光去看待這個世界。

説到這,我想起了一件事。

今年8月,我和我的父母一去帕勞玩,我們團裏有個小男孩,也就七八歲。長得挺可愛,臉也胖嘟嘟的。他第一次出來玩,對周圍的事都很好奇。在一次浮潛中,我和男孩游到一座島的旁邊,突然,不知道從哪裏飛來一隻海鷗,雪白雪白的,衝我們叫個不停,還朝着我們猛衝過來。我看魚的興致被打破了,覺得這隻鳥很討厭,小男孩搖了搖我,問道:“那隻海鷗是討厭我們嗎?我們做錯了什麼嗎?“我覺得很可笑,這小男孩真幼稚。但是,這隻海鷗的行為也真奇怪,為什麼對我們那麼兇呢?就在我疑惑的時候,小男孩又説:”是不是因為它怕我們會吃掉它的孩子?“説完,他指了指小島的邊緣,我看見,在綠色的'樹叢中,隱約有一個灰色的,不起眼的小窩,一瞬間,我説不出話來。也驚奇於小男孩的細心和聰慧。這時他説:“這真是一個好媽媽,我們還是快走吧!”小男孩用他那稚嫩的小手拉起我。遊向蔚藍蔚藍的大海。我一回頭,看見那隻雪白的海鷗正温柔地盤旋在空中,似乎在感謝我和小男孩。

我果真在藍天大海中看到了純潔的靈魂,“一片冰心安在,千秋童稚永存”,海鷗、大海、小男孩、冰心奶奶,我會永遠把他們留存在我的記憶當中。

勵志的讀書心得11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一書是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徐小平、王強等成功人士分享的關於他們接受家庭教育的經歷和個人成長的軌跡,以及他們對自己子女實施家庭教育的理念與具體操作經驗。

俞敏洪説:“書本學習只是學習的一部分,培養他們美好的心境更重要。”徐小平説:“我認為可以自由選擇是一個人快樂幸福的人生基礎。”王強説:“沒有良好的習慣就形成不了健全的人格。”——所以《成長比成功更重要》大概真的如俞敏洪在序言中所説並“不是一本家庭教育指導手冊”,更多的只是一種“真實的分享”。

正因為這是一種分享,所以字裏行間流露的都是實實在在的例子,很多例子得到了我們家長的共鳴。例如:美好的心境,美好的生活。父母要培養孩子有個美好的心境,我一直覺得,對於孩子來説,書本學習只是學習的一部分,培養他們美好的心境更重要。什麼是美好的心境呢?就是熱愛生命、熱愛大自然的一種情緒狀態。而我們的孩子在國內應試教育制度下,學習既辛苦又忙碌,很少有真正屬於自己嚮往的童年生活,所以我們家長應該幫助孩子減負,創造條件,讓孩子多接觸大自然,多讓他們的童真毫不保留的釋放,使孩子過上快樂的童年。又如:快樂是快樂之母的例子,説明興趣是孩子學習的'動力和源泉。現在社會各個培訓班琳琅滿目,家長們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紛紛參加課外培訓,殊不知課外培訓佔據使孩子不少休息和玩的時間,那麼孩子是否真正喜歡,是否真正覺得快樂,這是需要我們家長考慮的。

書中例子很多,作者從父母對自己的教育和自己對孩子的教育兩方面相結合進行了分享。既能看到作者那個年代的傳統教育,又能看到現代教育,這是一本通過兩個年代的不同教育的分享,是值得我們借鑑的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