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心得體會

有關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範文錦集10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09W

我們有一些啟發後,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範文錦集10篇

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 篇1

學校掀起搜查手機的突擊行動。全校大會上,分管主任發話:如果學生私帶手機沒有上交老師保管,一旦搜出,就會被當場砸爛。5月25日晚自習,武漢某高中高二某班,老師搜出3部手機後,在眾目睽睽之下摔碎。對於這一“嚴打”行動,學生們大都覺得有點過頭。家長們支持嚴查,但反對摔壞手機。教育專家及法律人士稱:這是故意損壞私人財物的行為,應當賠償。

如今,手機這一類電子產品已經越來越普及。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手機也同樣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不良影響。大街上,“低頭族”隨處可見。聚會時,“手機成癮症”也疏遠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成年人尚且難以抵制手機的誘惑,青少年就更是如此。在學校裏,很多孩子都有手機。除了和親人打電話、發短信以外,學生們還普遍使用手機來讀小説、玩遊戲。有學生上課時心不在焉,甚至是偷偷地玩,還有的晚上躲在被子裏,玩手機到深夜,而白天卻時常昏昏欲睡,無精打采。過度使用手機不僅影響了學生們的學習效率,讓他們玩物喪志,還會對眼睛、頸部等造成損害。所以,如何有效地管控手機也成了老師們最頭疼的一個問題。

為了管控好手機,很多學校的老師們可謂是煞費苦心。有時候,當苦口婆心的事先勸解達不到效果之後,老師們只能來點“硬的”,要麼就告訴家長不要讓孩子再把手機帶到學校,要麼就自己動手先把手機沒收然後自己先幫忙保管。然而,武漢某高中的老師們卻做得有些過了,搜到學生的手機後直接砸碎,這樣的教育方法或許可以在短期內給學生以震懾,但就長期而言效果可能難以維持,因為頻繁的.搜查必然引起學生的反感,讓他們覺得自己的權利收到了侵犯,所以很容易引發師生衝突事件。如此一來,師生矛盾激化,教育就難以推進。此外,無論是否出於好意,故意毀壞學生手機的確是一種違法,甚至是犯罪行為。根據我國《刑法》規定,故意毀壞他人財物價值達5000元以上,公安機關就可刑事立案偵查。從這個角度來説,老師砸壞學生手機無異於引火燒身,不僅達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還害了自己。

當管控手機成了一個新的教育難題,老師們對此有着太多的無奈與歎息。僅是管控手機這一事就可以讓很多老師焦頭爛額,無所適從。畢竟,苦口婆心的勸説不一定能起到效果,而稍微暴力一些的行為又不可取,如果聽之任之,更是會導致手機氾濫,教學都難以推進。對於玩手機太過的學生,老師或許可以採取學生紀律處分的方式,但是處罰畢竟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這樣的方法對學生的“手機依賴症”也無法根治。

管控學生手機,關鍵還在於學生父母。很多父母對孩子有些溺愛,即便孩子的很多不合理的要求都會盡力滿足。就拿手機來説,學校裏大多都有公用電話,學生使用專用卡片就可以撥打。如果真有需要,也可以給老師藉手機打電話。所以,手機對於很多學生來説其實並不是必需品。所以説,管控學生手機的第一責任人應該是學生父母。此外,在學生宿舍等區域,如果條件具備,或許可以安裝信號屏蔽儀器,讓學生的智能手機無用武之地。當然,管控學生手機,老師們也責無旁貸。教育需要春風化雨而不是狂風暴雨。耐心的勸説,用心的關愛,對愛玩手機的學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或者也可以使用一些“半強制”的手段,比如臨時代管學生手機,週末交給其帶回家,這雖然麻煩了一點,但肯定是能收到失效的。

如何管控好學生的手機問題,考驗着教師們的教育智慧,也要靠整個社會的支持配合。只有學校、家庭、社會共同配合,青少年過度使用手機的問題才不會是一個教育難題。

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 篇2

《愛的教育》告訴我,一個人從小不僅要學好各種文化知識,還要學習比這更重要的東西—對祖國,對家鄉,對同胞,對弱者,對父母,對師長,對同學,對周圍所有人都要給予愛和尊重。書中的每一個故事都讓我動情,每一段裏行間都洋溢着兒童們的純真與情趣。

《愛的教育》的精彩之處和在於,每一篇小故事都有一個或幾個主人公,把每個故事拆出去也並不影響它的完整性,這尤其是照顧了讀者,特別是我們學生的閲讀心理和特點,使我們更容易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某個道理,使書中的人物更形象,性格特點更易於展現,其中讓我印象深刻地是有一篇“可愛的老師”的'日記,作者細心地勾勒出每位老師的形象,“性格柔和”的“修女”老師對孩子們“發大聲和動怒是絕對沒有的”,但孩子們對老師的訓誡還是肅然起敬,這讓我想起了我們的王老師,還有另一位老師,則截然不同,她“用教鞭擊桌用拍手來使他們鎮靜”,但並沒有給孩子們帶來恐懼,反而讓孩子們依附着她的快樂,一幅幅畫面,表明了孩子們對老師真摯的感情,更證明了老師對孩子們的關心和崇高的,無微不至的,這位老師倒像極了我的陳老師,還有一篇“家長”的日記讓我印象深刻,它敍述着“學生的父母”他們是與學校教育息息相關的一羣特殊的人,他們容貌不同,職業各異,但卻都有着一顆“為孩子着想”之心,他們默默地接送孩子,關心着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他們把對自己孩子的愛,遷移到孩子的同學和夥伴身上,他們因為同為父母,而變成“平等的友人”讀着這樣的描寫,記敍“學生的父母”的日記,我的心也會隨温暖起來,會被其中濃濃的親情所感動,作為學生,我們更應該進一步理解,領會天下父母心,把感動和感恩扛在自己的肩上。

同學們,讀了這本《愛的教育》我們懂得了素質教育的重要性,成績知商雖然重要,但品德更重要,這本書可以説是素質教育的讀本,它可以讓我們明確地感受到什麼是我們應該學習,什麼是我們不應該去做的,如此,我們才能更健康,更完善地體會出素質教育的魅力。

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 篇3

我是一口氣讀完這本書的,書中描寫了一羣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着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雖然我沒有流淚,可是我的心已經承認這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吸引我的,似乎並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在於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這部處處洋溢着愛的小説所藴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愛的教育》在訴説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而教育使愛在昇華。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閲歷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可我們對此的態度行為可能不同。它讓我感動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對於愛的一些思索。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每月故事中——馬可爾萬里尋母的故事。文中講到了因父母負債,馬可爾的媽媽決定去工資豐厚的布宜洛斯艾利斯工作。媽媽剛離開時,還和家裏保持着聯絡。可自從上次馬可爾的媽媽寫信説身體有些不適後,就和家裏失去了聯絡。家裏用盡各種方式寄去的信也石沉大海。收不到媽媽的信,家裏更冷請了。父子三人每日以淚洗面,馬可爾想媽媽想的快死了。終於,13歲的馬可爾自告奮勇決定去找媽媽。馬可爾的堅持使父親無奈地相信了這個理解事物程度並不遜於成年人的孝子一定能成功。籌備好了一切,馬可爾開始了萬里尋母的旅程。途中,他歷盡了各種艱難險阻,嚐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過了多長時間,憑藉着馬可爾堅持不懈的努力加上人們的幫助,終於找到了失去了生活意識的奄奄一息的媽媽。馬可爾的出現使母親找到了生命的價值,在醫生的幫助下,馬可爾和媽媽終於重逢了…愛的教育文字雖然簡單樸實,所描寫的也是極為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會讓人感受動不已。

愛“是我們每個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字,可是,有時候,我們也常會忽略周圍的愛:如父母對子女無微不至的愛、老師對學生循循善誘、朋友間互相安慰……這些`往往都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而沒有細細地加以體會。

有時候,當我們遇到挫折時,常常會怨天尤人,就好像全世界都在跟我們作對一樣,甚至抱怨這世上沒有人愛自已,有的.想更悲觀,表示他的抗議,這多可悲呀!

其實,如果我們能夠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我們周圍的一切,一定會發現,在這個世界上,居然有那麼多人疼我、愛我、幫助我、我多幸福呀!

當你能夠感受那份極為普通的愛的時候,相信你一定不會吝惜付出你的愛心給一些需要幫助的人,是不是?

朋友們、請你帶着一顆聖潔的愛心,投入到全世界中。你會發現: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請乘上”愛“的小舟,走完屬於你自己的愛的人生。

愛是一種感受,是一種信仰,是一種追求,是……無法用準確的文字形容愛的定義,但是我知道,擁有愛的人,付出愛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實而無憾的。同樣,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應是發自肺腑的愛,這種愛的表達既是無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真情流露。當我們把愛心自然而然地獻給學生時,學生會不僅把我們當教師,更會把我們當作朋友,兄弟,父母。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是無從談起,感情當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須充滿感情。總之,愛的教育是治療心靈創傷的良藥,是打開學生心扉的鑰匙。被愛的人才懂得去愛人,愛給人力量,給人温馨,也給人美麗的心靈和情感。讓孩子們心中擁有愛,很多問題都可能在愛的暖流裏溶解。這就是《愛的教育》給我的啟示。

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 篇4

最近看了作家Amicus寫的作品《愛的教育》。故事講的是四年級國小生安利柯十個月寫的日記,寫的是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卻處處流露出真實感人的情感,讓我哭了好幾次。書中介紹的人物,是待人和善、品質卓越、學識淵博的多蘿西,善良正直、樂於幫助弱小的卡隆、身心殘疾、堅韌不拔的耐莉。他們都用平凡的例子向我們展示了身邊平凡而真摯的愛情,讓我深受感動。

看完這本書,我知道“愛是陪伴,陪伴我們讀書”;愛是對孩子的嚴格要求,愛在我們每個人心裏;愛是責任,是幫助,是關心他人。“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愛,學會關心家人,幫助別人,承擔責任。

在這本書裏,我知道父母對我們要求嚴格是為了我們好,但希望我們能更努力,更堅強。我知道,你可以通過幫助別人來快樂。

這本書裏有很多東西讓我印象深刻。在這本書裏,我羨慕安利有那麼多好朋友,佩服卡羅娜的樂於助人,同情納利的不幸。印象最深的是卡羅娜,卡羅娜是納利的“保鏢”。他既勇敢又善良,經常幫助被欺負的學生。其中,他幫助的納利是殘疾人,右手骨折,駝背。因為納利駝背,經常被其他同學嘲笑,甚至有同學拿着書包打他的`背。卡羅娜每次看到都會勇敢地站出來説:“你再敢欺負納利,我就不攔着你!”他總是勇敢地站起來,幫助納利不被其他學生欺負。

看完之後,我被卡羅娜的勇敢和善良所感動。我覺得應該向卡羅娜學習,做善良勇敢的人,幫助弱小的學生,不嘲笑殘疾人,做樂於助人的孩子。

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 篇5

卡爾·威特剛下生的時候,就四肢抽搐,呼吸急促,明顯先天不足。

嬰兒時期的卡爾反應相當遲鈍,顯得極為痴呆。老威特無法掩飾作為父親的悲傷,曾經哀歎:“這是遭的什麼樣的罪孽呀!上帝怎麼給了我這樣一個傻孩子呢?”鄰居們是一些善良的人們,可是在心底裏的確認為卡爾是個白痴,而且還在背地裏為孩子的未來和威特一家的處境犯愁,當時就連卡爾的母親也不贊成再去花功夫培養兒子了,她絕望地説:“這樣的傻孩子教育他也不會有什麼出息,只是白費力氣罷了。”

但是老威特説:“我52歲才得到一個兒子,怎麼會不愛他呢?我要用我以為正確的方法去愛他。我已制定出周密而嚴格的教育方案。現在兒子看起來雖然毫無出色之處,但我必將他培養成非凡的人。”

就這樣,老威特抱着一種堅定的信念,讓當初的“傻”孩子變成了一個“天才”。

老威特説:“在培養兒子的過程中,一直受到教育家們的懷疑,也許是因為我的教育觀念冒犯了這些權威們業已形成的信條吧。好在我每未動搖過自己的`信念,我始終堅信,只要教育得法,大多數孩子都會成為非凡的人才。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連我的兒子這樣生下來毫不出色的孩子,在經過精心培養以後,也能獲得如此成功。”

——這一點我也堅信!

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 篇6

花了整整一個月,終於看完了這厚厚的《愛的教育》。我看完之後的第一感覺就是愛。

這本書是根據一個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記,透視日常生活中學校與家庭的關係,師生關係,父母兄弟姐妹之間的親情。

愛情的教育文本雖然簡單樸素,也描寫了很普通的人物,但卻透露出人與人之間真摯的感情,會讓人感到感動。比如每月故事裏,凱爾尋找母親的漫長旅程的故事。據説凱爾的母親因為父母的債務,決定去待遇優厚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工作。媽媽離開時,她和家人保持聯繫。但是自從上次凱爾的母親寫信説她不舒服,她就和家人失去了聯繫。家裏各種方式發的信也沉入大海。我收不到媽媽的信,所以家裏更冷。父親和兒子每天都去以淚洗面,凱爾為他的母親而死。最後,13歲的凱爾自告奮勇去找媽媽。

凱爾的堅持讓父親無奈的相信這個像大人一樣懂得事理的孝子一定會成功。做好一切準備後,凱爾開始了千里尋母之旅。在路上,他經歷了各種艱難險阻,嚐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道過了多久。在凱爾的不懈努力和人們的幫助下,他終於找到了失去生命意識的垂死母親。凱爾的出現讓我媽找到了生命的價值。在醫生的幫助下,凱爾和她的母親終於團聚了.看完這些,我不禁佩服凱爾對母親的深愛。再想想自己。而凱爾,同齡,卻顯得無知,那麼渺小。只要小事情發生,就把火丟給你媽。這太不對了.

“愛”是我們每個人經常談論的一個詞。然而,有時,我們經常忽視身邊的愛,比如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愛,老師對學生的良好指導,朋友對彼此的安慰.這些往往被我們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但我們並沒有認真去欣賞。而如果你經歷了,你會覺得人生就是這麼美好的一件事!

有時候遇到挫折,我們常常會抱怨別人,好像全世界都在反對我們,甚至會抱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愛自己,有些人想變得更悲觀,會自殺以示抗議。多悲哀啊!其實如果我們能靜下心來細細品味身邊的一切,就會發現這個世界上有那麼多人愛我,愛我,幫助我。我多幸福啊!

當你能感受到那種非常普通的愛時,我相信你會不遺餘力地把你的愛給一些有需要的人,是嗎?

朋友們,請帶上一份神聖的愛,投入這個世界。你會發現,只要每個人都付出一點愛,世界就會變成更美好的明天。請乘上“愛”的船,結束自己的愛情生活。

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 篇7

教育心得體會,尤其是家庭教育,需要家長明白一件事,有時候,看着,比做重要。

因為出於對孩子的關心愛護,每當孩子做一件從來沒做過的事,家長的第一反應往往是擔心,孩子走路,小心扶着,孩子騎車,小心護着,孩子談戀愛,小心阻着,孩子開始叛逆,小心忍着,就怕一個不小心就會讓孩子受委屈,進而疏遠了自己。

在電視劇《今生是親人》中,男主原本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工薪家庭,陰差陽錯,被抱養在知識分子家裏,因為自小有先天心臟病,所以母親小心呵護,任何事都讓着幫着,小心照顧着,所以青年長大後十分脆弱,在得到身世的時候承受不住打擊,離家出走,躲在火車站扛大包,在火車站經受了身體,心靈雙方面的歷練後,最終成熟起來,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決定勇敢面對。

教育心得體會,孩子總要經歷才能成長,不能總養着護着,父母不可能護孩子一生一世,總有一段路需要他們自己走,所以該教的教給他們,也要看他們自己能在社會上學到什麼,他們自己學到的`,才往往是記憶最深刻的。

教育心得體會,要敢於放手,要多看着,像旁觀者一樣洞悉分明,只有孩子做了有違原則的事才出手予以糾正。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樣作為父母你許會發現自己孩子更多的閃光點,父母與孩子的溝通也會更為順暢和諧。

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 篇8

每一所學校,每一個班級,總會有幾個不盡如人意的學生。

可能,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抱怨、這樣的表達:“剛剛跟你説過,你又忘了,你有沒有記性呀?”“你真是讓我失望透頂,沒救了。”“人家某某某早就做好了。你呢,一節課只寫了這麼幾個字”“你的皮太厚了,用尺來量量有多厚”教師,家長在説這些話的時候,可能是“恨鐵不成鋼,怒其不爭”,有時是失望,有時是譏諷……不管説的`時候,是帶有哪種情緒,對於孩子來説,都是一種傷害。作為教師的我們,培養優等生固然重要,轉化後進生從某種意義上來説,顯得更為重要。

“我們兩個真可憐,他們都不喜歡我們”兩個後進生愁眉苦臉的説,這句話對我觸動很大。我覺得“知其心,然後救其心也。”很重要。讓他們感到一種快樂,感到老師給予他們的一種特別的關愛,同學們會為他們加油,他們才會來勁兒。作為教師的我們,還要以柔克剛,曉之以理,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實施有效的幫助措施。

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 篇9

《愛的教育》這本書是以一個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記,來透視日常生活中的學校和家庭關係,老師和學生的關係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間的天倫之愛。

愛的教育文字雖然簡單樸實,所描寫的也是極為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會讓人感動不已。例如,每月故事中——馬可爾萬里尋母的故事。文中講到了因父母負債,馬可爾的媽媽決定去工資豐厚的布宜洛斯艾利斯工作。媽媽剛離開時,還和家裏保持着聯絡。可自從上次馬可爾的媽媽寫信説身體有些不適後,就和家裏失去了聯絡。家裏用盡各種方式寄去的信也石沉大海。收不到媽媽的信,家裏更冷請了。父子三人每日以淚洗面,馬可爾想媽媽想的快死了。終於,13歲的馬可爾自告奮勇決定去找媽媽。馬可爾的堅持使父親無奈地答應了他。籌備好了一切,馬可爾開始了萬里尋母的旅程。途中,他歷盡了各種艱難險阻,嚐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過了多長時間,憑藉着馬可爾堅持不懈的`努力加上人們的幫助,終於找到了失去了生活意識的奄奄一息的媽媽。馬可爾的出現使母親找到了生命的價值,在醫生的幫助下,馬可爾和媽媽終於重逢了……讀到這裏,我不禁為馬可爾對母親深深的愛感動。再想想自己和馬可爾一樣的歲數,卻還是那麼的無知…‥

“愛”是我們每個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字,可是,有時候,我們也常會忽略周圍的愛:如父母對子女無微不至的愛、老師對學生循循善誘、朋友間互相安慰……這些`往往都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而沒有細細地加以體會。而如果你加以體會,你會感覺到,人生,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東西啊!

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 篇10

全省“國小數學骨幹教師”培訓班的學習充實而有意義。兩年前南昌市青山湖區教研室主任、江西省數學學科帶頭人、國小特高級教師劉小兵為我們學員帶來的《在新課程理念下如何上好一堂課》具有實際操作價值。他的講座深深打動了每一位學員。我邊聽邊想,“如何上好一堂課”,雖然隨着教學體制的歷史變更,不同時期都會有不同的提法。但有一點是不變的,那就是不管在什麼時期,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始終是教育教學的核心。不過是隨着歷史的進步,這一要求越來越明朗,越來越完善。我國早期教育家陶行知就主張“求真”。他在“曉莊師範”時期以“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自勉。後來又有“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善教育的老師”,“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等提法。這些提法都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學觀念,確定了教師教學的服務意識。其實我們的教育教學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在且行且思的過程中會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不斷地脱胎換骨。

其實,在教育教學新理念的衝擊下,自己也有過許多困惑和矛盾。比如,新課程標準理念下的數學課要淡化教的過程,突出學的過程,課堂上勢必花費大量的時間引導學生自己得出結論,學生交流了、合作了,但有時效果硬是沒有直接告訴結論再依照結論反覆演練習題來的學習效果強。這是為什麼?有時,我在想,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雖然短期內你的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沒有喜人的收穫,但我長此下去,每一位教師都致力於這種研究實踐,我們培養的學生就未必會是上面那種局面。如果允許,給我一個班,從國小一直教至高中,又會怎樣呢?

信念能支撐我們從困境中走出,堅定信念,不為不如意牢騷滿腹,把陽光般的心情帶進教室,影響學生的不只是我們的學識還有寫在臉上的表情。讓學生有自信心,先得自己有自信心。第斯多惠説:“教學的藝術不再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了,課自然好上了。“要播灑陽光到別人心裏,先得自己心裏有陽光”羅曼羅蘭的這句話又一次讓我領悟了幸福的真諦。

課堂教學是教師最真實的原生態生活,教學天天在進行,教學中的問題也時時在發生。但是我不為了追求浮華的教學效果而泯滅學生的.天性,“實事”中“求是”,去追問和解決問題,達到“為自己的教學進行研究,對自己的教學進行研究,在自己的教學中進行研究”的目的。

寫教育敍事是對自己教育教學過程的一種反思和修正,當自己的博文得到專家的推薦,同仁的引用,那種莫大的幸福和快樂是難以用言語來表達的。

且行且思,讓我重新審視和思考自己,讓我的教學生涯變得更加有意義和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