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心得體會

心理健康講座心得體會(通用5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19W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後,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心理健康講座心得體會(通用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心理健康講座心得體會(通用5篇)

心理健康講座心得體會1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實施的,旨在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活動。由於影響學生心理髮展與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因此形成、維護和促進學生心理髮展和心理健康的途徑也應該是多渠道、全方位的。本學期心理健康教育着重從三個方面進行:

一、提高常規性教育活動的實效性。

1、注重課堂實效,加強全面教育。

課堂是教育的主陣地,由於目前尚未有相應的教材,因此在備課上比起其他學科的老師要多一個環節:收集資料,確立主題。在選材上就要考慮注重實效性,一方面是根據年級特點,另一方面就是根據學生的發展選材。心理健康教育這門學科既沒有教材,也不考試,很多學生並不重視,要讓本學科對學生有很強的吸引力並在課堂上解決自己的問題,不僅在選材上注重實效性,在教學形式設計方面更需要多樣性。為此,通過故事呈現、角色扮演、情景小品、辯論等活動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悟、收穫。

2、做好宣傳工作,增強健康意識。

首先是根據校園心理健康知識宣傳欄工作,每個月出一期黑板報,發動所有學生收集材料後報心理老師審核即可設計排版。

其次,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經常選讀一些和心理健康有關的小故事 ,內容的選擇更貼近學生的實際,在趣味性中藴含豐富的哲理。

3、加強個別輔導,做好諮詢工作。

本學期只要有學生有什麼心理髮方面的問題,我都會積極主動的和他們進行交流,並一一作好記錄,認真分析、及時跟蹤,積極反饋,通過平等的交流,幫助學生儘快獲得自助。

二、積極創新,多渠道、多方位加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這門學科的特點決定了教師的工作性質要比其他學科的老師更為複雜、瑣碎,僅僅靠上課和諮詢是不夠的,還需要多渠道、多方位進行。為了多方位瞭解學生心理動態,本學期設計了班級心理晴雨表,主要包括兩個方面:本週班級最突出的問題,最需要老師給予關注的同學及其表現,我根據晴雨表上所反映的情況進行了解、核實,對需要交流的一些問題及時將相關信息反饋到家長,對突出的現象和個別學生進行相應的關護。這樣一方面能彌補家長沒有觀察到的一些現象,另一方面可以對班級學生的心理動態進行跟蹤瞭解。

三、加強家校共育,整合教育資源。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除在學校內部全面滲透、多渠道推進外,還需要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心理教育網絡,全方位、立體式地實施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意義深遠的工作,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有探索的勇氣,但更需要有行動的決心,在行動中不斷創新、改善。對於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路、途徑、內容與模式,我們還將進一步摸索和研究,我們希望得到專家的幫助和指導,以便更加科學、有效地搞好這項工作,進一步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個性社會化的實現,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作出新的貢獻。

心理健康講座心得體會2

3月26日,我有幸聆聽了王加綿教授做的關於"中國小生的心理問題及糾正對策"的講座。王教授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和研究成果就中國小生常見的心理問題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為在場的教師送上了一道豐盛的精神大餐,也令我耳目一新,受益匪淺。

教育部在1999年8月13日頒佈的《關於加強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人才素質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落實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培養跨世紀人才的重要環節。因此,對中國小生及時有效的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實現現代化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廣大教育工作者新面臨的一項緊迫任務。

學生心理問題形成於家庭,表現在學校。在青少年成長的過程中他們的心理問題表現的'較為突出的是以下三個方面:

(一)厭學

國小生厭學的成因很複雜,後果也是可怕的。它是家庭、社會、學校,還有孩子自身的認知條件下綜合作用的產物。教師與家長要密切配合,認真分析,找出原因,對症下藥,才能有效的解決問題。要把尊重與愛撒給每一個學生,從他們的心理需要出發進行教育和幫助,切實解決他們學習的心理問題,才能讓每一個學生更好地適應新時代教育的要求,從而順利走完健康成長的歷程。

(二)説謊

孩子説謊是由於社會風氣、家庭壓力、虛榮心、心理因素、社會發展帶來的種種因素造成的。他們認知能力的發展未臻成熟,説謊不但會嚴重影響青少年自身的健康發展,而且也給正常的教育帶來巨大的困擾,直接影響學生教育任務的完成與教育目標的的實現。因此,在國小階段的學生需要正確的引導,教師要給孩子以心靈的安慰,給孩子提供改錯的機會,給孩子自我反思的空間,讓孩子能夠真誠地面對生活,面對他熟悉的每一個人。這樣每個孩子才能誠實、自信、健康,茁壯的成長。

(三)早戀

國小生難以解決的心理問題除了上述兩個問題之外,就是與異性的交往。隨着青少年的發育提前以及整個社會大環境的影響,早戀現象已經在國小的高年級出現萌芽。13、14歲的青少年正值情竇初開的時期,他們對異性充滿着好奇、愛慕,又有着虛榮的心理在作祟,所以不可避免的會出現這種令人擔憂的現象。作為教師要細心觀察,實施温情教育。在班級開展一些有意義的班隊會活動,對友誼進行正確的引導。家長要給予積極的配合,未雨綢繆。早戀既是一個教育問題,又是一個社會問題,要讓所有的孩子都有一個充滿陽光的童年,不要讓早戀的小雨灑到他們的青春花園。

教育家誇美紐斯説:教師的職業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教師的工作是一種艱鉅、複雜的培養新人和創造精神財富的腦力勞動。作為教育戰線的一員,我會不斷地尋求現代教育的新路,切實以新理論、新方法、新理想來做好學校的德育工作,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心理健康講座心得體會3

我聽了韓學榮教授的心理健康講座感覺受益匪淺收穫很多。

韓老師從健康的定義、健康的標準、健康與不健康的問題等幾個方面展開了講述,感覺老師講的這些都很貼切實際,很實用,尤其對於我們老師工作壓力大,聽完講座心裏感覺輕鬆了很多,感覺比以前更瞭解自己了。並且在課上聽的很輕鬆沒有感覺累,一天時間覺着過得很快。並且在以後教育學生上和自己自我調節上受到很大啟示,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在教育學生過程中,不會有萬能的、普遍解決問題的辦法,教師怎麼教要掌握技能和技巧,不要只知道批評,要學會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尊重學生讓孩子們喜歡你。學生在喜歡你的基礎上,就會對你所教的學科產生興趣,並且願意學習,因為興趣是孩子們最好的'老師。

二、在我的心裏上,老師的講座讓我釋放了很多壓力。首先讓我知道生活是五顏六色的,當我們工作和生活上有壓力時,我們要學會把心思放下來把擔子放下來,學會自我調節。另外還要正確認識自己,必須要學會獨立生活,在生活中要有最起碼的獨立性。當我們不能改變環境時,我們要試着適應環境。

總之,人無完人,金無足金,我們在生活工作中該怎麼過怎麼過,高興也是一天,不高興也是一天,為什麼不高高興興過好每一天呢?

心理健康講座心得體會4

現代社會關於“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傳統的醫學觀點,不僅軀體、生理健康,還應該精神、心理健康。當今社會競爭激烈,造成人們心理壓力重,在校中學生在這樣的社會大環境下生存,面臨升學壓力,心理脆弱,心理壓抑得不到一定的宣泄;再者,我國獨生子女以自我為中心的問題也顯得越來越嚴重;更甚者,由於家庭的殘缺,如父母離異、喪父或喪母的單家家庭,隔代撫養孩子等現象,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環境。有關研究表明:心理髮生變化的高發區在青春期,中學生存在問題令人觸目驚心,學校裏學生各種不良現象屢禁不止,各種失控越軌行為時有發生,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與學生素質不高,尤其是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心理素質較差有極大的關係。我聽了張教授的報告之後,再結合十幾年的教育經驗,對影響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總結如下:

一、“心理健康”認識不足

人的健康,應當是身體健康,加上心理健康。中學生正處於青春發育期,學習任務重,是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我們既要關注他們的身體健康,又要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可是,有些家長只重視孩子的身體發育,而忽視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些教師只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視不夠。因此,許多中學生存在着各種心理問題,嚴重地影響了學習、生活,影響了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考試壓力過重

大學聯考時,有的考生因過度緊張,開考時,手一直哆嗦而無法答題;有的頭暈眼花,大腦一片空白,嚴重影響了大學聯考成績。這都是過重的升學壓力造成的。當前升學、就業緊張,中學生心理壓力過重,主要壓力來自家庭和社會。一次考試成績不理想,家長就粗暴地訓斥,嚴重傷害了子女的心理;學校抓升學率,考試排名次,給學生心理帶來緊張,不安。有的中學生整日擔心考不好,心理不得安寧,嚴重影響了身心健康,影響了學習。

三、“優越感”太強

許多獨生子女在家裏是“阿哥”或“格格”,從小備受父母的愛護,特別是爺爺、奶奶的寵愛,物質條件優越,自我意識強,“優越感”太強。“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有些中學生生活上攀比,擺闊,穿名牌服裝,生活上浪費。過生日請客送禮,平日吃飯下飯店,過分追求物質享受,更有甚者,一味追求時髦,穿奇裝異服,追趕“新人類”,無心學習。

四、家庭的變化

社會情況複雜,許多家庭出現異常變化,給中學生的心理帶來不良影響。有的父母離異,家庭破裂,給學生的`心理帶來打擊,使學生變得內向、自卑,對他人失去了情感,甚至痛恨社會;有的父母失去了工作,下崗待業,家庭經濟困難,生活的艱辛給學生心理帶來刺激,對生活失去了信心;有的父母關係不和出現家庭爭吵,甚至暴力,嚴重傷害了學生那顆純淨的心,內心痛苦不堪。

五、“早戀”

中學生內受青春期性萌動的刺激,外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特別是港台電視、言情小説的誘異,禁不住對異性好奇、愛慕。有的中學生談情説愛,有的陷入單相思,備受感情的折磨,嚴重的影響了學習。

六、迷戀“網吧”

許多中學生迷戀“網吧”,網上聊天,網上交友,沉迷於虛擬的世界裏,自我“陶醉”而不能自拔。自我多情,弄虛作假,欺騙別人的感情,有的“通宵達旦”夜不歸宿,身心極度疲勞,荒廢學業。這種例子不少見,報紙已加以報道。更有甚者,有的獵奇不健康的內容,自甘墮落;有的零花錢不夠消費,就從家裏偷,甚至向國小生敲詐,走向犯罪的道路。

七、“意志力”差

温室的花朵經受不住暴風雨的打擊。許多中學生從小一帆風順,“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不知愁滋味,缺乏生活的磨鍊,心理脆弱,心理承受力差。在學校裏,教師一句善意的批評,就感到委屈,痛苦;一次考試成績不理想,就感到失意,失去信心;沒有被評上先進,就恨教師、恨同學;在家做錯了事,父母責備幾句,就離家出走。更有甚者,遇到挫折,就尋短見。這都給家庭、學校帶來了嚴重的危害。

學校、家庭和社會應當通力合作,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為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創設優良環境。

一、青少年進行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中國小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幫助學生了解心理科學知識,掌握一定的心理調節技術。課程可分為兩部分:心理衞生與健康理論部分和實際訓練操作部分。前一部分為心理健康知識普及課,後一部分是在中學生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最為有效的方法。其實際訓練活動操作內容包括角色扮演、相互詢問、人際交往訓練,掌握一些轉移情緒、宣泄痛苦、發泄憤怒、克服自卑、樹立自信心的心理調節手段。防患於未然。

二、設立心理服務室,進行心理諮詢與治療。

由於學生們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要求日益迫切,心理諮詢服務室的建立也就勢在必行。無論國中高中,城市鄉村,中學生們已開始從拘束、害羞地進門到落落大方自然地進行心理諮詢;從以試探性的心情談話到充分傾吐心中之煩悶。時代的發展顯示出,開展心理諮詢與治療服務已不僅僅是個別中學生的要求,而是一種時代的趨勢了。

三、兼顧對學生家長及其他方面進行心理宣傳。

研究表明,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與家庭的教養方式和家庭的人際關係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有些甚至是家庭問題的表現和延續。因此,無論是瞭解學生心理與行為偏異的原因,還是諮詢、矯治計劃的制訂和實施,都需取得家長的積極支持和配合,因此學校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要兼顧對學生家長及其他方面的宣傳。

以上是我聽了張教授關於“對青少年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報告之後的一點的體會。當然,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和變化,青少年各自的個性特點也會越來越複雜,如何揚長避短,使他們健康成長,是一門需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繼續摸索繼續探討的學問。但我想,無論如何,熱愛學生、鼓勵學生、賞識學生,對學生予以積極的期待和肯定,永遠是做好這一工作的前提。讓我們多一點愛心,多一絲寬容,多一份期望和鼓勵,我們的天空定會充滿陽光!

心理健康講座心得體會5

一、抓課題研究,從細處着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探索了一系列針對國小生的關愛教育的資料及途徑,探索並構成了優化學生情感體驗、人格發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在教師以身示範下,對國小生開展“關愛自我、關愛他人、關愛社會”三個方面的教育。透過開展主題活動,抓陶冶、抓體驗、抓滲透等展開教育,我們明顯感覺到學生的心理素質、道德情感得到不一樣程度的提高、優化。在校內、班級中師生之間、同學之間互相關愛、團結幫忙蔚然成風,在各種學習活動中,學生合羣,用心參與,團結協作,自尊自信,創新精神等得以充分體現。在家中,社會上,學生都能從小事做起主動關心、愛護、幫忙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題隊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受到教育的同時,自身的潛力不斷得到提高,心理素質明顯加強。

二、抓家庭教育,引導學生家長關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由於學生家長與學生固有的血緣關係,感情和倫理道德上的內在聯繫,家庭教育直接影響着學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學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種力量。父母在關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時,還應關心他們的心理健康。有些父母認為孩子長得壯,不生病就是健康,這是不全面的認識。事實上,有一些青少年身上存在心理障礙,如説謊、無理取鬧、妒忌、自卑、不合羣等行為。然而,認識的'片面性,不少家長對於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夠重視,甚至採取違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這是不利於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的,在發現他們心理有缺陷時我們就及時與家長聯繫做到及時矯正,並在學校上對家長開展如何對子女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講座,引導家長科學地教育孩子,從而培養孩子關心社會、關心他人,培養他們的職責感、獨立性和自制力,養成樂觀進取的精神。

總之,要使學生的心理得以健康發展,學校及教育工作者務必掌握好心理知識,遵循學生心理髮展的規律,在實踐中靈活運用心理教育規律,探索學生的心理髮展,總結心理教育的經驗,與家庭、社會緊密聯繫,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