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演講稿

粽葉飄香話端午班會發言稿

欄目: 演講稿 / 發佈於: / 人氣:7.21K

隨着社會不斷地進步,發言稿的使用頻率越來越高,發言稿的內容要根據具體情境、具體場合來確定,要求情感真實,尊重觀眾。為了讓您在寫發言稿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粽葉飄香話端午班會發言稿,歡迎閲讀與收藏。

粽葉飄香話端午班會發言稿

粽葉飄香話端午班會發言稿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五月初五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這一天,人們插艾草,吃粽子,撒白糖,賽龍舟,到處是喜洋洋的氣氛。節日是生活送給人們的禮物,因為在熱切等待充滿驚喜的.過程中,所有的準備都是甜蜜的。

端午節的前幾天是最熱鬧的,勤勞的人特別忙碌而開朗,空氣中瀰漫着粽葉的清香,這是一種多麼幸福的生活啊。

端午節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節日呢?

首先,端午節是一個紀念詩人屈原的節日。因為愛國詩人屈原看到自己的國家四分五裂,在五月初五這一天跳進汨羅江。屈原投江之後,人們讓萬舟齊發,用吶喊鼓樂來嚇退蛟龍,以此崇敬和懷念屈原。

其次,端午節是一個衞生節日。端午節前後正是春夏交替的時候,天氣炎熱,多雨潮濕,蚊蟲滋生,是傳染病高發的季節。為了避免疾病的發生,古人在端午節插艾葉驅蚊、驅蠅、驅蟲、淨化空氣。

第三,端午節是一個體育節日,因為在這一天人們會舉行龍舟比賽。賽龍舟是一種很壯觀、很有合作精神的競技活動,對增強體質,促進社會團結起到良好的作用。

第四,端午節是一個美食節日。早在晉代,粽子就被指定為端午節的食品。人們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顏色品種非常多。從形狀上來看,有四邊形、錐形、菱形等等。從餡料上看,北方多包小棗,在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和其他餡料。

各位同學,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內涵豐富,但一些傳統習慣已經淡化了很多,我希望我們能好好傳承我們的傳統節日,好好珍惜我們的傳統文化,成為古代文明和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和傳播者。

謝謝大家!

粽葉飄香話端午班會發言稿2

親愛的老師和同學們:

大家好!

端午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始於春秋戰國時期,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關於這個古老的節日,有很多美麗的傳説,其中恐怕最多的是屈原老師的故事。

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了楚國的都城。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國被佔領,心如刀割,但又不忍一直放棄自己的祖國。無奈之下,農曆五月初五,他寫完自己最好的鋼筆《懷沙》後,縱身投入汨羅江,用自己的生命寫出了一場波瀾壯闊的愛國運動。

屈原死後,楚國人民悲痛欲絕,紛紛湧向汨羅江向他致敬。人們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扔進河裏。據説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咬屈博士了。後來,為了防止飯糰被龍吃掉,人們想出了用印楝葉包裹米飯,並用彩色絲綢包裹的方法,這就是粽子的原型。

是什麼樣的精神促使這位偉大的詩人跳入洶湧的'河流?是關心國家和人民,熱愛祖國的心。

祖國媽媽用身體為我們撐起了一片晴空,開闢了成長的沃土。今天,我們不需要放棄生命來表達我們的愛國之情。我們只需要把熱愛祖國的信念融入到我們的日常行動中:努力學習,尊敬老師,遵守公德,全面發展,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出貢獻.

今天,當我們重拾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難道不是對祖國熱愛的一種表現嗎?

粽樹葉香,又一個端午節來了。讓我們一邊品嚐美味的粽子,一邊重温屈原的錚錚鐵骨,繼承屈原的愛國精神。

謝謝大家!

粽葉飄香話端午班會發言稿3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青粽飄香,端午的氣息為日漸炎熱的夏天帶來了絲絲清香。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我國古代著名詩人屈原,這個節日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著名的詩人,還是一個很有名望的官員。他忠誠愛國,很有才幹。在他的'輔佐下,楚國實行了一系列改革,國家漸漸強盛起來,人民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老百姓非常喜歡。

但是,朝中有些權貴對他提出的改革措施非常不滿,他們想方設法誣陷屈原,無中生有地在楚王面前説他的壞話。楚王聽信了讒言,逐漸疏遠了屈原,不再聽他變法圖強的正確建議,最後把他流放到南方去了。但是,屈原依然熱愛自己的祖國,關注人民的疾苦。他寫了很多愛國詩歌,並被人們廣泛傳頌。後來,楚王中了秦王的'圈套,被騙到秦國軟禁了起來。秦國又趁機派兵來攻打楚國,佔領了楚國的首都。屈原萬分悲憤,就在五月初五這一天,抱着石頭投汨羅江自盡了。

楚國的百姓知道後,放聲大哭,他們像潮水一樣湧到屈原投江的地方想去救他。人們大聲呼喚着他的名字,駕着小船沿江打撈。他們撈哇,撈哇,可撈了很長時間,還是沒有撈到他的屍體。萬分悲痛之下,他們把船上的大米、雞蛋等食物投到水裏祭奠他,也祈禱江裏的魚兒吃了這些東西后,不再傷害屈原的屍體。有人還把雄黃酒倒進水裏,想讓江中的蛟龍喝下,使它無法張口。

過了幾天,有人夢見了屈原,發現他的容顏十分消瘦。人們一傳十,十傳百,都紛紛議論起來。大家都很奇怪:我們往河裏投了那麼多食物,怎麼屈大人還是那樣消瘦呢?一個老漁夫告訴大家:“那些食物都被水中的蛟龍魚蝦給吃了。屈大人怎麼會跟它們爭吃的呢?”那怎麼辦呢?大家想啊,想啊,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他們把米飯用箬葉裹起來,外面纏上紅絲線,再投到水中,讓蛟龍魚蝦以為是菱角而不去吃,這樣屈大人就能吃到了。你們猜猜,人們管這種食物叫什麼呢?——“粽子”。從此,每年五月初五祭奠屈原的時候,人們都往水中投粽子。這一天也逐漸成了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流傳到今天,人們已不再往江裏投粽子了,但有一些活動依然保留了下來,逐漸演變成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佩帶香囊、在屋檐上插上艾葉等習俗。

國旗下講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粽葉飄香話端午班會發言稿4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始於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關於這個古老的節日有許多美麗的傳説,其中最著名的恐怕就是屈原先生的故事了。

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都城。屈原目睹自己的祖國被侵佔,心如刀割,但他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無奈之下在農曆的五月初五,寫下 絕筆《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他。人們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丟進江裏,據説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後來,為了防止飯糰被蛟龍吃掉,人們便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的辦法,這便是粽子的原型。

是怎樣的精神促使這位偉大詩人縱身躍入滔滔江水呢?是那顆憂國憂民、熱愛故土的心。

祖國媽媽用她的身軀為我們支撐了一片晴朗的天空,開闢出了一片成長的沃土。今天的我們無需用捨棄生命來表達自己的愛國情懷,我們只需把熱愛祖國這一信念落實到自己日常的行動上:努力學習,尊敬師長,遵守公德,全面發展,為和諧社會的建設貢獻力量……

今天的我們重拾起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不也是熱愛祖國的表現嗎?

棕葉飄香,又一個端午節就要到了,讓我們在品嚐美味粽子的同時,重温屈原先生的錚錚鐵骨,繼承屈原先生的愛國精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