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演講稿

精選大學生演講稿合集七篇

欄目: 演講稿 / 發佈於: / 人氣:1.32W

演講稿可以按照用途、性質等來劃分,是演講上一個重要的準備工作。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中,越來越多地方需要用到演講稿,還是對演講稿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學生演講稿8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選大學生演講稿合集七篇

大學生演講稿 篇1

各位老師同學,

大家好!我是來自**大學的**,今天我選擇的演講主題是“我是誰”。很高興能有機會在這裏和大家交流分享,如有不足,還請大家多多指教!

“我是誰”?不知道在此之前,大家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或許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我們可能是學生、是老師,是外向的、是內向的,是喜歡挑戰的,或是安於平靜的……但大家有沒有想過,在別人眼中,我們又是什麼樣的呢?在生物學家眼中,我們是由50萬億個細胞組成的生物;在商人眼中,我們是跳躍的金錢符號;在物理學家眼中,我們可能只是一個一個的質點。這時候,有個問題出現了,那就是當外界評價和自我認知不一致,甚至矛盾衝突時,我到底是誰呢?

五百多年前,有個人也曾有過類似的疑問。他問“理”在何處?是像當時的正統觀念——理學宣揚的那樣,理在物外嗎?他沒有盲從主流,而是在不斷的實踐和體悟中,他聽見了自我的聲音,説:“心即理”,“理”不在我之外,就在我心裏,“吾心即宇宙”。這就是著名的龍場悟道,他就是實現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王陽明。當自我認知和外界發生分歧的時候,王陽明如他所宣揚的那樣選擇了,以“我”為最根本的標準,堅持自我。最終建立了不同於程朱理學的另一套學説,實現了他的“不朽”。

同樣的,“我是誰”這個問題,最終,不是要告訴別人“我是誰”,而是要告訴自己“我是誰”。社會給我們的評價,抑或是他人給我們的標籤,的確,是來自於不同維度的視角。但僅僅只應把這些作為一種參考,作為我們認識自己的參照系。最終的回答應該是面向真正的發問者——我。

那麼,怎麼從自己出發來認識自我呢?具體應該如何去做呢?途徑有很多,例如朱熹的“格物致知”,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致良知”,馬克思的實踐觀等等,通過自我反思、自我觀察,參考他人意見和社會標準等方式都能夠讓我們去了解自己。

而在這些途徑之上,我認為最重要的,便是明確這樣一種意識觀念——我們所追問的“我”其實是“不確定”的。這句話有點抽象,我用具象的漢字來解釋一下。

看這些漢字,這是“一”,現在是“十”,現在又是“木”。但你知道它接下來是什麼嗎?是“杉”還是“林”?在我落筆之前大家是不知道的。因為橫撇豎折位置的不同都會帶來不同的結果。同樣的,“我是誰”這個問題或許永遠沒辦法找到一個準確的答案。因為我們在定位自己的同時,也在塑造着新的自己,“我”時刻處於流變和不確定之中。這似乎聽上去特別令人惶恐,“不確定”這三個字天生就帶着危險的氣息。

可是,“不確定”換一個角度説,就是“無限可能”。“無限可能”意味着什麼?它意味着一種“變動”的機會。今天的我並不能完全定義明天的我,囚徒的明天不一定是囚徒。就像剛才的“一”,它藴含着無限可能。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可是如果我們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當我們把自己定義成“木”時,那麼我們就真的只能是“木”了,這才是更可怕的。

我曾經把“我是誰”中的“不確定性”看成一種懲罰,像西西弗斯推石般永無止境的悲劇。但當我發覺“我是誰”中包含的“無限可能”時,我意識到這正是上天賜予我們的禮物。

我們生而為人,就必定會去追問“我是誰”,宿命般的,哪怕永無止境。但我們還是努力地奔跑,只求更近些,再近些。

對於“我是誰”這個問題的討論,最大的意義,不在於得到某個正確答案。最重要的,是帶着這個問題一直前進。“我是誰”只是一個起點。正如柴靜所言:“就像葉子從痛苦的蜷縮中要用力舒展一樣,人也要從不假思索地矇昧中掙脱,這才是活着。”

謝謝!

大學生演講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我的職業生涯規劃》

三年的國中生活似彈指一揮間,由於成績的不理想我不得不選擇職專。剛入學時,我曾為身為中職生而懊喪過。但很快,我選擇了坦然面對。因為我深信,是金子在任何地方都會發光。“天生我材必有用”,學好技術,像其他同齡人一樣在平凡但不簡單的崗位上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可是我的選擇遭受了家長及親友的一致反對。他們的理由似乎也很充分:隨便走進一個人才市場,那些招聘信息上,學歷要求一欄,多是"大專以上學歷"。而那些學歷不限的工作,90%以上是國小文憑的人也可以做,基本待遇普遍很低,而要求中職學歷的,幾乎看不到。從表面上看,如果願意"低就",一些沒學歷要求的工作應該不難找,但實際上,很多企業主反而更願意聘請初高中或國小文憑的,而且這種競爭反而更激烈,符合條件的人太多了,一伸手就是一大把!

但我始終相信一句老話:家有良田百畝,不如薄技在身。知識能改變命運,技能會成就人生!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他們的擔心只是過去人們對中職生的一種偏見。現在中職生已經是職場上的黑馬,在大學生苦苦尋找工作的今天,很多專業的中職生不用出校門就已經被單位“搶空”。不是沒有機會,就看我們是否能把握住機會。只要我心懷夢想,就一定能實現自己成為一名技術過硬的汽修專家的美好理想。

在學習中,我始終抱定一個信念:身體不能垮,精神更不能垮。正是這個堅定的信念以及老師的鼓勵與支持,使我勇敢地克服了學習中遇到的一個又一個的困難,以自己出色的行動見證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在這裏,我首先想對全體老師致以衷心的感謝。為了我們能更好的學習,老師們做了許多的努力。為了我們能真正學到知識,不辭辛苦的給我們備課、上課,還在精神上激勵我們,在技術上指導我們,在生活中幫助我們,正是由於他們的付出和努力,我們這幫迷途的羔羊才找到了自己的草原,有了施展自己才能的`空間。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中職教育的未來,也更加明確了自己的未來方向。

我相信有夢就有前進的方向。它指引着我們在學習的道路上一路奔跑,永不停歇。我相信有夢就有前進的方向,我知道除了自己,沒有其他人能篆刻我的未來、主宰我的命運。我相信有夢想的人生才是最美麗的人生,才能讓我們在廣闊天地中學會堅持、增長勇氣、收穫成功!

大學生演講稿 篇3

從昨天下午接到要發言的通知到現在,我一直為“該講什麼內容”糾結着。説句心裏話,平常之事倒是真的不少,也時常實實在在地為了心中的那一份追求或者説是為了完成學校交給的任務而絞盡腦汁,但每每回頭重新審視的時候,又覺得有點幼稚,甚至不堪入目。

年年歲歲花相似,年年歲歲人不同啊。不是學生的“髮型“不好,而是這個世界變化實在太快了。為什麼現在很多老師都怕做班主任,包括我在內,真的怕得不得了。怕什麼?怕班級裏出亂子,怕家長、學校不滿意,更怕學生走極端,因為我們現在面對的是獨生子女,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想法已經有了質的變化,對社會、學校、家長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由於父母甚至祖父母的包辦寵愛,他們的責任意識、興趣愛好、生存追求已經發生了變化,怎麼辦?我的想法是不迴避任何敏感問題,盡最大努力,與時俱進,接受繼續教育,努力跟上學生的腳步,抓住一些關鍵點,精心準備相關教育話題。

環節一:大家來説説生命是怎樣產生的

播放:精子與卵子的結合、胎兒形成及變化過程的紀錄片。目的是引起學生對生命的好奇,感受生命來之不易,生命本身就是一個奇蹟。

環節二:人生下來發出的第一個聲音是什麼,這個聲音讓你想到了什麼

對於這個哭聲,學生想到了人生下來就是要受折磨的,人生是曲折的,人生應該是先苦後甜的,困難、挫折是人生必有的經歷。還有的學生説,孩子的哭聲是父母的笑聲,他給父母帶來了希望和未來,父母知道孩子要在吃苦和挫折中才能成長起來等等。

環節三:動物為什麼要歷盡千辛萬苦羣體遷徙

把動物世界裏一些非常悲壯的遷徙畫面放給學生看。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生命的寶貴,生存的艱難,同時也感受了生命之間的關係(好幾個學生看到一隻老虎為了把自己的'孩子從鱷魚的口中搶回來,最後自己壯烈犧牲的場面時,哭了)。

環節四:黃思雨同學讓你看到了什麼

老師用充滿愛和激昂的感情講述下面的故事:20xx年5月12號,地震發生時,12歲的黃思雨正在映秀國小上美術課,樓房開始晃動時,思雨和同學一起從4樓教室朝樓下奔跑。當從三樓跑向二樓時,房子一下子倒了,一塊巨大的預製板坍塌下來,把思雨的左腿砸斷並死死壓住,無論怎麼努力,思雨都無法掙脱。

危險隨時還會發生,思雨以驚人的膽量和勇氣用盡全部的力量,活生生地把斷腿從身體上撕裂下來。思雨拖着斷腿,忍着劇痛,拼命爬,心中只有一個念頭:一定要活着(故事講完了,停頓兩分鐘)!

同學們,生命的價值到底有多少?生命遠比我們想象的強悍,無論生命的經歷有多殘忍,哪怕是不完整的生命體,也同樣可以擁有精彩的人生,無論生命是以怎樣形式存在,我們都要完整的接受和善待。

環節五:一起安靜地默讀和體會孟郊的《遊子吟》

在這一環節中同時播放“世上只有媽媽好”的背景音樂和電影畫面。讓學生與自己形成對照,讓生命的意義昇華。

環節六:生命誓言

這個環節是請大家站起來把手放在心臟的位置,一起做生命的宣誓:當我的生命受到威脅時,我不會輕言放棄;當我的生命遭遇困境時,我要勇敢面對;當生命並不完美時,我依然肯定、悦納生命;無論什麼原因,無論什麼理由,我都不會放棄生命!善待生命,永不放棄!善待生命,永不放棄!班會課到這次結束。

最後,我想和大家説的是,一個人的智慧是有限的,一個班主任的力量更是有限的,我們除了要緊跟時代的腳步,更要相信“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的故事,本案例的形成就是在多個老師的幫助下完成的,尤其是張喜芳老師的大力支持和科學指導。謝謝大家。

大學生演講稿 篇4

今天講的主題主要是大學生就業心態,我就隨便聊一下,因為當初我自己大學畢業的時候,不需要有就業心態,因為我們畢業的時候是國家分配,國家指向哪兒我們就打向哪兒。當初國家沒有把我分到西藏去,把我留在了北京大學,所以有了我的今天,如果在西藏的話,我現在應該是西藏大學的某個教授,反正是國家説到哪兒我們就走向哪兒,這是當初我們的心態。但是現在即使你有這樣的心態,也不一定能做得到,因為現在國家不告訴你到哪兒去,國家告訴你,你自己怎麼活由你自己來,是這樣一個狀態。

在大學生擴招的前提之下,並沒有為大學生的就業市場做好準備,擴招的目的想讓中國的大學生多一點,中國整個的知識層次高上去,但是大學生畢業以後的就業市場沒有準備好。

找不到工作對於一個大學生來説是非常痛苦的事情。因為他們在大學已經花了很多的學費,父母非常的辛苦,而畢業出來工作對於他們來説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但是由於大市場沒有做好準備,這個問題就不僅僅是我們大學生的工作能力問題,也不僅僅是我們有沒有工作經驗的問題,實際上是一個市場沒有辦法一下子吞吐這麼多大學生的問題。

怎麼辦?

我每次在電腦上打事業這兩個字的時候,跳出來的總是失業兩個字。失業和事業的拼音是一樣的.,這似乎體現了一種宿命。

能夠放低自己的人,通常將來能夠走得更高

我一直把工作分成三個步驟,這三個步驟叫就業、職業和事業,只有一個不能做,就是千萬不能失業。我每次在電腦上打事業這兩個字的時候,跳出來的總是失業兩個字。失業和事業的拼音是一樣的,這似乎體現了一種宿命,就是對於很多學生來説,談事業目前離你們還太遠,真正要談的是能夠不失業的問題。真能不失業就要從就業做起。

什麼叫就業?我有一個定義,就是找一份工作,不管你喜歡不喜歡幹,你能幹上這份工作,有了一份業,就可以賺自己的錢,不至於再花父母的錢,這就叫就業。我對學生講課的時候有一個口頭禪就是,22歲以前父母給你經濟資助來幫助你大學畢業,如果説這是父母的應盡之職的話,那麼到了22歲以後,大學畢業了,不管你是讀書上研究生,還是工作,如果再多花父母一分錢都是卑鄙的。因為我認為,人就像動物一樣,到了一定的時候,必須要出去養活自己,從來沒有聽説哪一對老動物帶着小動物過一輩子的,它一定有這樣一個過程,到了那個點上必須出去,我看過這樣的電視片,老鷹看到小鷹會飛的一瞬間就再也不會去理睬那隻小鷹了,一定要讓它飛出去。

中國的父母在到底怎樣才能讓孩子活得更好的養育上是不夠的,有錢的父母更加不夠,孩子沒有工作,找不到,那就算了,繼續給他錢吧!最後的結果是孩子的獨立生存能力和獨立奮鬥能力越來越差,父母不知不覺中剝奪了孩子們什麼?剝奪的是孩子們成長的權利,使孩子們越來越失去成長的可能性,可能導致一輩子不成長,一輩子沒出息,一

輩子窩囊。因為到22歲左右如果養成一種依賴心態,這個依賴心態一輩子幾乎是擺脱不掉的。

有同學就問我,説我22歲以後讀研究生確實還要點錢,但是我讀研究生是為了自己更有價值,那怎麼辦?假如你真要上研究生,真要出國讀書要花錢,有沒有可能比如説向父母寫一個借條,並且以同期銀行利息來計算向父母的歸還數據?如果這樣的話,那麼你就有了一種緊迫感。這個緊迫感就是説,我未來必須找到更好的工作。

我對到新東方應聘的大學生,常問他想幹什麼工作?一般提出來的工作都是充滿了遠大理想的工作,這樣的工作對於一個沒有工作經驗的大學生來説,是不太容易被企業接受的。另外一個情況就是,開出來的工資讓你感覺到難以接受。當然大學生有畢業以後就能拿到上萬塊錢的,也有畢業拿到兩千塊錢的,我從來不認為一個畢業的時候只能拿到兩千塊錢的人,未來一輩子永遠趕不上那個拿上萬塊錢的人,因為有可能後續的爆發力和耐力,以及工作態度會決定未來的工資。

撇開工資不説,我再説一下就業心態,比如説有的時候我會故意考驗大學生,他説我能幹這個能幹那個,我説你對新東方瞭解不瞭解?他説了解,這個、那個,他了解很多新東方的事情,那我説現在幹這個工作呢暫時沒有位置,但是新東方也有一些位置可以幹,你可以留下來幹,比如説有兩間廁所沒人打掃,你願意不願意暫時先打掃?如果你真看好新東方,從打掃衞生進新東方也是可以的。一般的學生當我開完這個玩笑後是不會接受的,但是實際上他要是真接受了,至少給我的一個感覺,這個人將來可能能成大事。一個能夠放低自己的人,通常將來能夠走得更高。心態決定了結果。

大學生一進入社會就能找到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並且能夠拿到一份很好的薪水做下去,這樣的機會確實不多。獲得機會的敲門磚,通常是選定一家單位以後,從單位的最基層工作幹起,並且以自己的態度和業績來證明自己在這個領域的發展前途,以及證明自己對這個機構的喜歡,來使自己在這個機構中能夠逐步上升。

就業可以是臨時工作,它和你的未來發展方向可以相關也可以不相關。職業則是你選擇的這個行業,你打算幹它一輩子。

大學生演講稿 篇5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你們好!

我是xxx,今天我要演講的是《我愛家鄉》。

家鄉於我是一個特別的地方,我從家鄉出生長大,我的家鄉一直在我的記憶中,即使是因為求學的原因,選擇了背井離鄉,但是內心總是對家鄉有一種深遠的記憶存在。我不管自己為了讀書,要遠離家鄉多久,每年的寒暑假我都會抽出時間去家鄉待一段時間,那裏還有我的爺爺奶奶。現在我已經長大,選擇了離家鄉有千萬裏遠的地方讀大學,我還是很愛我的家鄉,家鄉留給了我特別多的記憶,孩童時期基本上是在家鄉——xxx村過的。所以家鄉是我承載記憶的地方,是我那個時期擁有了很多美好的時光。

記憶中,家鄉一年四季都特別的分明,從春季到冬季,氣候很明顯。春季春雨綿綿,夏季炎熱多暴雨,秋季菊花開遍路邊,冬季大雪紛飛,一層層的裹着大地,就怕不知道冬天來臨。當然家鄉的四季,我也是格外的愛冬季,冬天裏,小孩子的我,是不怎麼怕冷的。因為大部分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玩雪上去了,根本就感覺不到冷。學厚厚的鋪在地面上,一踩一個深腳印,在上面的大小腳印,形成了一幅幅的畫,很有趣。冬天是個團結的季節,接近年關,各家各户的人都從外面歸家團員,一大家子坐在火爐旁邊烤火嘮嗑,這樣的情景好不歡樂。我特別喜歡這種氣氛,小夥伴們也都在家,大家相互陪伴着,可好玩了,跑到外面一起玩雪。冬天雖冷,可是心卻是暖的。這時的家鄉給人的`感覺就是特別的有生氣。

雖然現在已經很少回到家鄉,而家鄉也隨着社會的發展而發展,很多東西都變了,有些時光也已經成為了過去,但是我依舊愛家鄉,愛這個養育我培育我的xxx村,給我的人生中添加了很多的美好。不論未來的家鄉變成什麼樣,我始終對着它都有一種懷念,那是不管自己以後多大,對家鄉的愛都是不會變的。大學的我,離開家鄉已經多年,寒暑假雖然會回去,可是總感覺還不夠,總想再多呆一段時間。同學們,我愛那個給我留下無限美好時光的家鄉,我想你們肯定也是,家鄉對我們來説是一個永遠都不會忘懷的地方,不論多大的年齡,都會記着家鄉贈與我們的所有。我愛家鄉,那是我生我養我的地方。

謝謝大家,演講已經結束。

大學生演講稿 篇6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來自xx班的xx,很榮幸能站在自強之星的舞台上,代表獲得本次自強之星的同學們發言。

我來自xx農村的一個貧困家庭,母親在我十週歲那年因癌症不幸去世,20xx年x月父親又因腦溢血突然與世長辭,留下了我和弟弟二人。此時的自己內心隱隱作痛,我問自己,未來的路是被環境所影響,混沌地過一生;還是走一條自強之路,做自己命運的主人。我決定推翻過去,重頭來過。

帶着這股決心,我努力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讓自己微笑着過每一天。20xx年xx月我踏上了南方的求學之路,來到了xx學校。一位朋友曾這樣對我説“不論你在哪,不論你的環境如何,不論你的遭遇有多不幸,生活中的美並不會消失,它在你心裏。只要你肯用心,你能看到,你能感受到生活中仍然有許多美好的存在。”他的這席話讓我開始省視自己的學習生活。

古語有云:命由天定,運由己生。‘命’是與生俱來的,富貴貧賤,都是祖輩給予我們的,‘運’是辛勤耕耘的,各自修行。誠然,好命確實是好運的助跑器,命好,在起跑點上有一股強大的推動力,助你贏在起跑線上。但,人生數十載,路漫漫,何止十萬五千里長徵,誰是成王敗寇,誰能主宰沉浮,何人曉得?想罷,最準的占卜家也只有你吧。家境變遷,命途多舛,使我和我的家人在坎坷的道路上,跌跌撞撞,傷痕累累,但,每艱難的走完一步,我都相信下一步就是平坦大道。

快樂的人對生活總持積極態度,貧困不是博得同情的資本,自立自強最重要。生活的逆境讓我比別的同學多了一份思考,多了一份壓力,多了一份責任。大一上學期,曾去武義做過朵唯手機推銷,給不同的陌生人推銷手機,每天被顧客拒絕上百次,做成一單生意的.背後是數十次甚至上百次拒絕的艱辛。大一下半學期開始在金華市遊樂園兼職,每週六週日當別人還在憨憨入睡的時候我便悄悄離開了宿舍到市區兼職。每天遇到不同性格的人,當他們跟我因為幾分鐘而爭論的喋喋不休時,我不得不微笑着向他們解釋別的小朋友還在那裏排隊等候呢!坦然和公平對待每一位小朋友,無論他們的家境是好還是差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都是付了同樣的錢都想來玩我這一個項目,所以就要讓他們玩的開心些才行的。在兼職的日子裏我收穫的最多的是寬容和理解。

但這些困難與家裏給我帶來的痛苦相比,顯得微不足道。漸漸地發現,這些大夥眼中的困難都能被我坦然接受,我的生活不再有抱怨,有的只是對生活的感恩,有的只是收穫成長,自立自強的喜悦。“生活的戰鬥在大多數情況下,都像攻佔山頭一樣,如果不費吹灰之力便贏得它,就像打了一場沒有光榮的仗。沒有困難,就沒有成功;沒有奮鬥,就沒有成就。”

從跨入大學的校門的那一刻起,我就有一個堅定的信念。我時刻提醒自己,要好好珍惜、把握寶貴的大學時光,儘可能地鍛鍊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和提供綜合素質,向合格的社會人才靠攏。

我堅信,人一生成功或失敗與你的環境無關,與你的態度有關。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今天我站在這個舞台上就是一種成功。但我想,實現夢想以後,我會更成功,生活還在繼續,自強之路仍在繼續。

俞敏洪在中國“自強之星”頒獎典禮上説,精神的力量是強大的,奮鬥精神是一輩子都應該擁有的。人的精神力量永遠勝過物質力量。也就是説,我們的身體是由精神來主宰的,儘管我們相信物質先於思維而存在,但是精神和身體的健康、未來的能力永遠是密切相關的。大家可以去網上看一下中國“自強之星”的事蹟。這些青年或身體殘疾,或身患重症,或家庭貧困,但是他們都以自強不息的精神,戰勝了諸多人生挑戰,是我們永遠的榜樣。

大學生活的三年中,困難、挫折在所難免,但無論怎樣的艱難險阻,只要我們內心深處不放棄,有希望,有夢想,始終相信自己,相信未來,相信成功一定會回報汗水,相信自己就是勝利,相信風雨過後就必定是明媚的陽光,踏踏實實地走下去,困難必定只是短暫的,痛苦也只是一瞬間,幸福和快樂才是主旋律。

我想我們這次的評選活動不僅僅是評選完,發個獎就結束。我在這裏代表此次獲得“自強之星”稱號的同學感謝院領導和老師對我們的肯定,並倡議大家繼續努力,不辜負老師同學們的期望,更好地完善自己,同時在自立自強的基礎上由己及人,爭取把“自強之星”評選活動的意義發揮到最大,把自立自強的精神傳達給其他同學,幫助,回饋社會。

謝謝大家!

大學生演講稿 篇7

同學們,什麼樣的事情是光榮的,有臉面的,什麼事情是不光榮的,丟人的,這也許是我們懂事時起就不斷思考的問題。中國有句俗話:叫人有臉,樹有皮。也就是説做人要講臉面,臉面問題實際上就是做人的品格問題。我們要學校來讀書,最根本的也是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學校的校訓是“敦品勵學”,“敦品勵學”語出清學者樑章鉅《歸田瑣記謝古梅先生》。他把敦品勵學作為評價具有儒者風範、高尚品格的人。1909年,時任衢郡中學堂監督的汪張黻先生,題寫“敦品勵學”匾額懸掛於學堂門口,作為辦學宗旨,“敦品勵學”遂成為我校校訓。作為校訓,他時刻敦促我們要致力於自身品德修養,發奮學習的.高尚境界。81屆校友贈給學校的文化石上刻有文天祥的硯銘:“硯雖非鐵難磨穿。心雖非石如其堅,守之弗失道自然。”這是古代儒者風範高尚境界的一大寫照。

那麼,在現代社會,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們講“敦品勵學”,它的內涵應該是怎麼樣呢?3月4日,國家主高席在看望出席全國政協十屆四次會議的委員時指出,在我們的社會主義社會裏,要引導廣大幹部羣眾特別是青少年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堅持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以艱苦奮鬥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這一概括精闢地闡明瞭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深刻內涵,是中國傳統美德和時代精神的完美結合。我想也就是我們現在講“敦品勵學”的全部內涵吧

同學們,在悠悠的歷史長河中,無論歷經多少滄桑鉅變,我們的民族總是堅守着一份對於真善美的崇高而純粹的追求。多少為生民立命的志士仁人,多少死而後已、捨命為人的忠義之士,多少好學向上,成就事業的文人學者,多少温良恭儉、勤勞質樸的蒼蒼蒸民。都成為民族傳統的化身,正是這種精神傳統造就了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豐功偉績,使我們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繁榮昌盛。我們衢州一中堅持“敦品勵學”,也就是要傳承我們偉大的傳統,弘揚時代精神,培養一代又一代的風流人物。講“八榮八恥”,樹高尚品德,是我們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