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演講稿

【熱門】感恩母親的演講稿3篇

欄目: 演講稿 / 發佈於: / 人氣:2.27W

演講稿可以按照用途、性質等來劃分,是演講上一個重要的準備工作。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新時代,演講稿使用的情況越來越多,你寫演講稿時總是沒有新意?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感恩母親的演講稿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門】感恩母親的演講稿3篇

感恩母親的演講稿 篇1

俗話説:“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是誰,給了我們生命?是誰,給了我們幸福的生活?是誰,最關心我們?是誰,為我們付出最多?是母親!母親給我們的不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

雖然母親為我們付出了許許多多,但是她們要的回報並不多。有時一句温馨的話語,一個熱情的`擁抱,都能温暖母親的心。對我們來説,這只是一個簡單的動作,而對母親來説,它的意義就非同尋常了。我們可以在空閒時,幫媽媽捶捶背,捏捏肩,洗洗腳,陪媽媽聊聊天,這是我們做子女應盡的義務。相信我們這樣做,一定會使我們的媽媽非常感動。

除了給媽媽捶背,陪媽媽聊天,聽媽媽的話,為媽媽減輕負擔,也是一種感恩母親的方式。如果做完作業,看見媽媽在做家務,累得氣喘吁吁,就上前去幫媽媽做一下;如果媽媽工作上遇到了不順心的事,就上前去安慰一下媽媽,給她講個笑話,端杯茶,讓她放放鬆;如果媽媽讓我們去做什麼,就應該馬上去做,雷厲風行,毫不拖拉。

我們要做媽媽的小幫手,幫媽媽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為媽媽減輕負擔。比如:飯後主動收拾碗筷並洗乾淨;自己的衣服自己洗;房間亂了,自己收拾;看見什麼地方髒了就清潔一下。。。。。。如果我們能做到這些,就已經幫了媽媽很多忙了。媽媽會很開心的。當你不想做的時候,要想想:這樣既鍛鍊了自己,又幫助了媽媽,真是一舉兩得。而且這樣的一點小事,也是感恩母親呀!更何況,母親給我們的豈止這麼一點?

孟郊的《遊子吟》中有一句千古名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啊,母親的愛,我們哪裏報答得完?所以,從現在起,讓我們從小事做起,感恩母親,回報母親吧!

感恩母親的演講稿 篇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羅曼羅蘭説:“母愛是一種巨大的火焰。”我想,孩子對母親的愛應該也是這樣。

感恩母親,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古有子路借米,今有孟佩傑攜母上學,都是子女感恩母親的優秀事例。現代社會還為每一位母親設立了一個節日,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稱作母親節。相信每年這時很多人的社交網絡都會活躍起來,被眾多來自朋友的感恩母親的動態來回刷屏,狂轟亂炸。可是我很想問問這些喜歡在朋友圈發文感激母親的朋友們:你母親真的會看到你的朋友圈嗎?

其實很多人的母親根本不會使用微信,更別提去刷朋友圈了。換句話説,每年在朋友圈瘋狂感恩的人中有那麼一部分,他母親根本看不到他説了些什麼,可他還特別喜歡發,文采還特好。在我看來,這種行為更像是一種表演,它的目的無非是讓朋友感歎:這個人是個有感恩之心的人,一定很可靠,我可以信任他。這時,感恩就淪為了一種表演。被感恩人根本無從得知,反而是無關的旁人看得清清楚楚,這樣的感恩還可以算是感恩嗎?每次看到這樣的感恩動態我都不會感覺作者是個懂得感恩的人,還會好好審視一下我和這個人還應不應該深交。

感恩應該是存在與實際行動和日常生活中的,今年,各大主流媒體爭相報道了龐眾望的故事,眾望在大學聯考中的出色發揮不僅重重地打了“寒門難出貴子論”的臉,更為我們做出了感恩親人的表率。腦癱父親,殘疾母親,就是這樣的一個貧寒的,不幸的家庭長成了一各有感恩之心的好孩子。眾望的故事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他每週會給母親寫信,讓母親在家時不感到孤單,少有的幾封公開的龐眾望寫給母親的書信讀來令人感動。是的,這只是小事,我們中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龐眾望在生活瑣事中表現了對母親的`感恩,把對母親的感恩融進了那細水流長的每一封信中。在我看來,這比將感恩發在朋友圈寫給朋友看可來得實在多了。

龐眾望真實的感恩為他帶來了清華大學自強計劃的入選,而“朋友圈母親節作文大賽”的優秀選手們可能只會讓朋友感到無趣。如果有時間在手機上碼字還不如拿出來去好好地陪母親聊聊天,給母親洗洗腳,看到這樣孝順的你,這樣母親的心裏會更開心吧。

感恩,應該是一種行動,讓被感恩人感到快樂,而不是一種表演,讓旁觀者看個熱鬧。表演式的感恩並不能讓你變得高尚,行動中的感恩才能讓人信服。請不要讓感恩淪為一種表演,因為,你是否在真感恩,我們看的見。

感恩母親的演講稿 篇3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用心感恩,用愛回報”

同學們

你有仔細的看過母親日益蒼老的臉龐麼?

你有仔細的看過老師日益繭茁的雙手麼?

誠然,當我們羽翼漸豐,逾行逾遠時,或許已經淡忘了幼年時,咿呀呢喃背後的.柔柔細雨,當我們吸允學識,逐日成熟時,或許已經忽略了年少時,那份懵懂背後的尊尊教誨

還記得那個最美女兒孟佩傑嗎?

十幾年如一日,瘦弱的身體承擔着兩個沉甸甸的生命,每日只是簡單的粗茶淡飯,而重複的卻是扶持母親,樂此不疲的動作。我們又可以怎樣的想象,母親癱瘓在牀十餘年維持這份堅持的僅僅只是意外的收養,沒有所謂情濃於血的親緣情繫,詮釋的身後只是源於人性最初的本能——一個懂得感恩的心。

回眸今昔,這樣的感動氤氲着整個歷史長河。

古有小黃昔,用己之軀,温席暖父。今有朱德,親蹲下身,為母洗腳。外有居里夫人,攜師參禮,親送席區。更有毛主席,邀師慶典,不忘舊恩。

是的,在這樣的講台下,感恩的號召屢見不鮮。而如今又一次的談起這個話題,又會有多少人還會再一次的心生漣漪?

一個人最可悲的並不是無法收穫“恩”,而是當這一切享有卻是那樣的漠然無視。

蜜蜂從花中採蜜,離開時連連道謝。浮誇的胡蝶卻認為花是應該向她道謝的。

如果可以,我想這樣説,那份浮誇的背後更是一份愚昧與蒼白。

請別用天經地義衡量付出,更別讓口中笑言詮釋感恩。

請時刻記住:用心感恩,用愛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