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週記

【推薦】端午節週記模板彙編10篇

欄目: 週記 / 發佈於: / 人氣:1.85W

時光匆匆,一個星期已經結束了,我們一定有印象深刻的事情,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週記了。可是怎樣寫週記才能出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端午節週記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推薦】端午節週記模板彙編10篇

端午節週記 篇1

5月31日,我和媽媽一起去超市買粽子,我左挑右選,終於選下了菠蘿和蜜棗味的。

一進家門,媽媽還沒放下東西,我就催媽媽快點蒸粽子。

在我焦急的等待下,粽子終於熟了。我先扒開蜜棗粽,首先聞到了一股粽葉與棗香混合的味道,讓人垂涎欲滴,我迫不及待的拿起勺子插了一塊放進嘴裏, 它的口感甜而不膩,在嘴裏滑滑溜溜的,那股清香沁人心脾,一直甜到我心裏去。吃第二口的時候,我竟然挖到了寶藏,原來是幾顆又大又紅、晶瑩剔透的大蜜棗,它外紅裏黃,吃起來香甜可口,説它是寶藏一點也不過分。

蜜棗、八寶、豆沙、豬肉……但你聽説過菠蘿餡的嗎?相信你們肯定沒吃過,下面就讓我給大家介紹一下菠蘿粽吧。我先剝開皮一看,只見她潔白如玉,像個白白嫩嫩的'小娃娃,,她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它太小了,和我的拳頭一樣大小,跟上一個粽子簡直是天壤之別,都要叫她姐姐了。再説説她的口感吧,它清香可口,和我想象的一模一樣。別看它個頭小,到裏面卻是一大塊菠蘿,快把整個粽子佔滿了,蒸熟後的菠蘿味道獨特,口感更佳,是一個正宗的熱菠蘿。它粘而不沾。讓我真正體會了端午節的風俗樂趣,同時還了解了一些歷史故事,真是一個一舉兩得的好節日!

端午節週記 篇2

每天都有很多趣事發生,端午節那天,我家就發生了一件讓人難忘的趣事。

國慶節那天,我見爸爸媽媽閒着沒事幹,這時我靈機一動,便提議説:“今天,我們來開個“笨蛋大王”決賽吧!”我又説:“誰受騙次數最多,誰就會榮獲“笨蛋大王”的稱號。”爸爸媽媽都欣然同意了;遊戲開始了。爸爸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媽媽到廚房去做飯了,我就到房間裏玩電腦去了。別看我們安然無恙其實我們心裏都暗藏殺機!

這時,爸爸叫我説:“懿霏!快來看你最愛看的《動漫世界》!”我連忙跑過去,把比賽的事情忘得一乾二淨了。我往電視上一看,哪是《動漫世界》,分明是在放廣告。“上當了!”我自言自語地説。

我回到房間裏,大喊一聲:“爸爸,快來看球賽”爸爸飛快地跑過來,卻看見我一本正經的樣子坐在電腦旁學習,就帶着滿臉的.不好意思,悄悄走開了。

就在這時,媽媽大聲叫到:“麪條好了,快來吃吧。”我們倆爭先恐後地跑了過去,一看,啊!我和爸爸驚呆了!不是麪條,而是粽子!我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叫我們吃麪條是假,騙我們上當是真”

很快一個小時過去了,遊戲結束了,我開始公佈結果:媽媽受騙了三次;爸爸受騙了六次。我受騙了五次。在這次遊戲中,”笨蛋大王“的稱號歸爸爸莫屬了!

端午節週記 篇3

大家知道端午節要幹什麼嗎?知道要包粽子,賽龍舟,今天我給大家講講我在家包粽子的情景吧!

這天是端午節,我們準備好了糯米,粽葉,豬肉,蜜棗。我們説完:“一二三”立刻把自己要的食材拿走了。我拿走的有豬肉:豬肉,大米,粽葉。開做了,我先用3個粽葉包成像花束的樣子,再把大米舀一半進去,然後把適當多的肉放在米上,再將剩餘的'糯米放滿,一個粽子就這樣誕生了。當然,根據口味,我們可以將豬肉放入料酒,醬油裏醃製一段時間。

等所有粽子包好了,就可以放入鍋中蒸了,不一會兒,米香就瀰漫了整間房間,香味撲鼻,我都迫不及待想要嚐嚐鮮了。這就是我的包粽子的過程,有趣而又富有意義。

端午節週記 篇4

俗話説:“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今天,咱們就説説家鄉端午節的粽子。

我們年年都過端午節,可你們知道麼,端午節還有一個歷史故事呢。説有那麼一天,我國的愛國詩人屈原跳河自殺。他死之後,人們為了不讓水中的魚吃掉屈原,於是就創造了‘粽子’讓魚吃。只有將魚餵飽了,才不會吃掉屈原。水下漆黑,將粽子餵給魚,魚才會給屈原指明方向。

粽子,歷史悠久,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晉代時,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元、明時期,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

記得小時候,每當端午節,奶奶和媽媽就要開始着手準備包粽子的材料,我看着她們忙碌的`身影,我也加入了進去。期待着粽子的出鍋。過了幾小時,粽子熟了。我慌忙的抽出一個粽子,好甜呀!大米入口即化,真是好吃!

端午節吃粽子,就好像春節吃餃子一樣天經地義。吃粽子的習俗,會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

端午節週記 篇5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兩千多年來的習俗。關於端午節的由來以紀念屈原的説法最為廣泛。相傳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的大夫,因為愛國理想不能實現而抱石投汨羅江自殺。人們為了紀念他,便把他投江的`日期定為端午節。

説到端午節,最常見的習俗要數吃粽子。雖然商店裏的粽子品種很多,但是,我還是喜歡吃家裏包的粽子。在端午節的前兩天左右媽媽就會把包粽子的蘆葦葉買回來用清水煮好,然後去準備包粽子的原料:糯米、肉、豆沙、紅棗等。接下來和奶奶一起包粽子,每次奶奶都會選取兩三片葉子,左手捏住葉子的一頭,右手用三個手指捏住葉子的另一頭輕輕地往裏一卷,捲成一個圓錐體的形狀,卷好後就往裏面放準備好的原料,最後用棉線把粽子捆結實,一個有模有樣的四角粽“寶寶”就誕生了。

在這一天,人們還會插艾葉、賽龍舟。端午節真是個充滿神奇、充滿喜悦、充滿熱鬧的節日。

端午節週記 篇6

五月五日是端午節,各地有許多的習俗,讓我來介紹一下端午節的.一些習俗吧!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古時候楚國人因不捨得屈原投江而死,所以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來紀念他,用划龍舟來驅散江中的魚,免得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端午節吃粽子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每到五月初,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粽子的餡品種許多,有豆沙粽、鮮肉粽、火腿粽、蛋黃粽等。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説可以避邪驅瘟。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絲布,清香四溢,用五色絲線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在端午節,人們把插懸艾葉、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衞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酒,殺菌防病。

現在我們更重視過端午節了,節日氣氛也越來越濃了,這些傳統習俗我們應該保持下去。

端午節週記 篇7

每一年的端午節都搞得非常的,雖然天氣很熱,但人們的的心情卻很興奮,過節的氣氛很濃。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沒有被國王採納,他反而被逐出宮中。屈原氣得不得了,跳進了汨羅江。當地的漁夫得知後划着小船把竹筒裏的米撒向汨羅江給屈原。後來,大家把竹筒盛米改為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舟來紀念屈原。端午也是我國民間的三大傳統節日之一。

在我國大多數地方端午節都是吃粽子與賽龍舟,而在我的家鄉會吃一種用麥餅包餡的東西,餡料多得很,有黃蟮,有肉片,有雞蛋,有炒麪………都會被裹在麥餅裏面。在那一天,外婆做了一桌子好菜,飯桌上,我們一家人邊吃邊聊,屋子裏充滿了端午節的快樂氣氛,瀰漫着香噴噴的味道,我開心級了!外婆還會在門前掛艾草,聽説用來避邪驅蚊的,好講究啊!

我想:過端午節真好,我真想每天都過端午節,天天吃好吃!

端午節週記 篇8

從甜甜的睡夢中醒來,我伸了伸懶腰,一想到今天是端午節。我興奮得從牀上蹦了起來,衝到廚房裏找母親。

母親,今天是端午節,我可是要吃粽子的呀!一進廚房,我就嚷到。只見母親像變魔術似的,從袋子裏變出了一串又肥又大的粽子。那粽子散發出陣陣濃香,把我饞得口水直流三千尺,巴不得馬上就拿一個來解解饞。

母親就像我肚子裏的小蛔蟲,指着我的小鼻子説:小饞貓,我現在就弄點給你吃。母親用剪刀剪開扎着粽子的`繩子,剝開包着的兩層竹葉片。粽子像跳水運動員翻了個身,落在母親早已準備好的碗裏。一塊色香味俱全的粽子呈現在我眼前,只見那粽子是黑紅黑紅的,上面點綴着黑色的蘑菇,又白又紅的肉,白色的雞蛋,粒粒糯米,就像顆顆小小的珍珠。這些糯米你粘着我,我粘着你,就像七兄弟。

我秋風掃落葉般,不管三七二十一,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不一會兒,粽子就被我掃了個精光。

我還覺得不過癮,還想再吃一個,就對母親説:母親,再來一個粽子。母親看了看我,突然哈哈大笑起來,笑得連眼淚都流了出來,我看母親笑成了一團,摸不着頭腦,跑到鏡子前一看,呀,我就像馬戲團裏的小丑,成了個大花臉。甚至連眉毛也不能倖免於難。我連忙用毛巾把臉洗了一乾二淨。

我又重新回到桌子上,津津有味地吃起第二個粽子。

這個端午節真有趣!

端午節週記 篇9

今天是星期日,可是我們因為要給端午節放假,所以今天還得上課。

下午媽媽接我放學以後,媽媽帶我到了一個特別好玩兒的地方玩兒,那兒的水因為下了雨積了好多好多水,我和媽媽都穿着涼鞋所以我們在水裏玩兒了個痛快!把腳踩在雨水了可冰涼了,但是有的地方的水是温的,我覺得很奇怪?

下雨原來可以這麼好玩兒,如果再下一場大雨,我就和媽媽再來這裏玩兒,今天我玩兒的特別特別開心!

今天是端午節,廚房飄來陣陣香味。哦,要吃粽子了,而且還是我喜歡的紅豆味呢!

包粽子是我姐姐的拿手活。首先用碧綠的粽葉裹一個實心的“漏斗”,中間填滿糯米。接着,按緊、壓實,如果想吃點花樣,可以加一些綠豆、紅豆、紅棗、肉丁、香腸等。最後,用紗繩把成錐狀的粽子繫緊,一個精緻玲瓏的.小粽子就成形了。

吃着剛煮好的粽子,我忽然腦子裏出現了一個問題,今天為什麼是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呢?爸爸告訴我:“在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的愛國詩人——屈原。屈原在流放時聽到國破家亡的消息後,悲憤欲絕,於五月初五這天,作下最後一首詩《懷沙》後,抱石投入汩羅江。後來,當地老百姓駕船將飯糰等食物扔進江水中,想要餵飽河中的魚蝦,讓屈原的屍身免遭噬咬,後來逐漸演變成了賽龍舟,吃粽子。

我一邊聽着爸爸的講述,一邊自言自語道:”吃粽子也有這樣一段歷史典故呀!愛國的人就是受人尊敬的人!“

端午節週記 篇10

廣西左江是龍船的搖籃,農曆五月初五發大水,叫龍船水。

端午節到了,家家户户都包粽子,在門前插艾葉,把樟腦丸裝在小絲網袋裏,掛在小朋友的胸前避邪。大一些的哥哥姐姐,要喝一口雄黃酒,根據古老的傳説,蛇精變成的.人,喝了雄黃酒,就會現形。而包粽子的習俗,是因為古時候一位叫做屈原的愛國志士報國無門,投江自盡,為了保護屈原的遺體,民眾划着龍船向江中投放涼粽餵飽魚蝦,一年又一年,形成了龍船競渡的習俗。

我家住在左江邊上,從小時起,每年的端午節都觀看龍船比賽,看慣了劃龍船的隊員矯健的身影,聽慣了他們奮勇拼搏的呼喊和有節奏的鑼鼓聲。而最為大人們津津樂道的是數年前,我縣龍頭鄉的女子龍船隊曾經參加香港國際比賽,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

端午節到了,我們一邊吃着粽子,一邊欣賞着精彩的龍船比賽。